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精选12篇)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1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新时期确保人民法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理念”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在建构和设计中内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就行为层面看,任何一种正确的行为都必须有具体的原理和信念或价值观的指导,人民法院工作同样只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

当前在法治理念方面逐渐形成两种不良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法治理念的西方化,片面崇拜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对一些建立在资本主义本质基础上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思想缺少政治鉴别力,在司法实践中简单套用西方的“法律术语”,造成司法思想和司法活动的混乱;另一种倾向是模糊处理我国的法治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定位不清,不谈理念或很少谈理念,凭感觉来解决司法中的问题。这两种认识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从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法律是一个民族生活与精神的写照,一个民族的法治就是这个民族所选择的社会生活调控方式。法学家创造的只是法治的理论,即对秩序形成的正当化,是否能够适合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还需要与具体的国情、民意紧密结合起来。前一种倾向忽视了一些理念孕育的土壤是西方而非中国,脱离了中国国情。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种体制决定了中国司法的性质和结构,也决定了中国司法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法治理念必须和中国的政治体制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后一种倾向则由于缺乏具体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导,极易陷入人云亦云、不知所措的状态之中,导致实践中的随意性。

司法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把司法工作与政治体制和政策割裂开来,就会使司法工作陷入迷途,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则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意用正确的法治理念和价值取向统一全体司法人员的司法思想,牢牢掌握司法工作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从根本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概括与发展,是我们党系列法治理论的升华与体现,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广大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法院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新时期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既存在非常有利的条件,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法治建设尤其是对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理念、司法能力面临着新的、重大的历史考验。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相对滞后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切实做到司法为民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在司法为民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司法万能论,认为法律和法院“万能”,可以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应扩大法院的社会调控职能,把所有纠纷都纳入到法院的调整范围内;二是司法消极论,认为在社会转型期,政策变化剧烈,利益纠葛多元化,法院在调整诸多社会关系方面无所作为。前者忽视了法律和法院仅仅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没有考虑法院作用的有限性和法律调整方法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而后者则片面缩小了法律和法院以其特有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2

一、致力于执法理念的铸造, 着力强化和谐执法意识

(一)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和谐执法是一种方法要求, 也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它折射出执法的水平、能力,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反映。因而, 检察机关在依法打击犯罪活动、调解矛盾冲突等工作中, 要更加注重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的更高要求, 不能只是就事论事, 还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善于把各种对抗性因素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每个检察官在执法办案中牢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目标, 时常从服务大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自觉把自身所从事的检察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 去定位, 去把握, 去检验。

(二) 端正和谐执法态度

坚持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重要标准, 使整个检察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大局。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明确刑罚手段处理案件的范围, 凡是属于民事、行政手段调整的事项不得随意使用刑事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刑事司法手段, 增加和谐因素, 化解不和谐因素, 从源头上消减刑事发案的各种隐患, 以维护稳定, 促进和谐。

(三) 倡导和谐执法理念

对非对抗性的犯罪, 在依法惩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矛盾的化解。这就要求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规律和特点, 把执法办案与解决矛盾纠纷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忠诚、理性、平稳地履行职责, 客观、周全、审慎、平和地执法办案, 坚持以诚待人、以善处事、以理服人, 注重强化公平公正意识、文明尊权意识、平等保护意识、司法诚信意识, 真正做到理性执法, 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

二、致力于执法过程的规范, 认真落实和谐执法措施

(一) 在规范执法上下功夫

注重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规范自身执法行为, 保障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切实做到有罪追究、无罪保护、严格依法、客观公正, 使检察机关的每一项执法办案活动都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要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细化办案流程, 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推进和谐执法。在内部监督制约方面, 要建立案件首办责任制和分管领导负责制, 严格落实错案追究制, 认真执行赃款赃物管理规定, 确保办案的公平公正。在外部监督制约方面, 要深化和加强人民监督员工作, 认真实施“一案三卡”, 确保监督到位。

(二) 在文明执法上下功夫

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 慎用强制措施, 强化为民思想, 尊权及平和执法理念。在初查时, 要注意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 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在讯问时, 要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 不使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侮辱人格。在搜查时, 要注意回避老人和未成年人, 做到行为文明, 举止得体。坚持把文明取证与保障办案质量相结合, 强化文明意识, 规范文明用语, 确保办案安全。

(三) 在落实宽严相济上下功夫

依法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就是要切实做到该严必严, 当宽则宽, 宽严适度。要注意以和缓、和解的方法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慎刑、轻刑、少刑, 惩罚、教育、矫正并重, 化消极为积极, 化冲突为和谐, 解矛盾于初发。要依法实行重罪严惩、轻罪宽治, 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惩处, 对于轻微犯罪或者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以及具有教育挽救可能的犯罪人, 尽量采取非刑罚化的方法和手段。在审查逮捕和提起公诉环节上, 要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和过失犯, 慎重逮捕和起诉,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尽量不捕不诉。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 要认真落实帮教措施, 促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改邪归正。同时, 要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制度, 力求把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降到最低点, 有效地融解和减少社会中的对抗性矛盾。

三、致力于执法目标的实现, 注重体现和谐执法效果

(一) 通过提高质量来实现和谐执法效果

要正确处理办案力度与办案质量的关系,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依据法律规定定性定案。对案件质量要实行经办人、部门领导、分管领导三级监控体系。通过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职务犯罪大案要案, 营造廉洁勤政的政务环境;通过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二) 通过强化服务来实现和谐执法效果

牢固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 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做到既严格执行法律, 依法办理案件, 又防止孤立办案、就案办案, 把执行法律和执行政策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 严格区分民事经济纠纷、一般违法行为、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和执行政策中的偏差等与犯罪的界限, 支持改革者, 保护创业者, 惩治犯罪者。

(三) 通过注重细节来实现和谐执法效果

细节决定质量。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行使检察权中无小事。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 必须牢固树立细节意识。在接访、搜查、讯问、调查等环节, 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在接待来访中要做到热情服务, 找准问题, 既帮助释疑解惑, 又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着力做好群众工作, 减少对立情绪, 定纷止争, 真正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 实现息诉罢访, 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四) 通过关注民生来实现和谐执法效果

要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坚持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 做到执法为民, 公正为民, 清正为民。要稳步推进被害人帮助制, 从“法律帮助”、“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四个方面, 着力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维权护法, 从而在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检察功能最大化。

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篇3

——在全局法治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玉平2011年4月26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政府召开这次“法治宜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法治县创建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会上,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等创建活动,条块结合,普治并举,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为创建“法治宜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去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目标,并作出了关于开展“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决定。全国普法办《意见》下发后,省委常委会决定从2008年起把“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名称改为“法治县(市、区)创建”,去年年底,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又明确了从今年起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我局对法治城市建设的探索起步较早。2006年,我局就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机关的目标。近年来,全局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法治导向,突出打造“理念先进、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审计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法治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进法治宜城建设,法治机关创建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局党组把审计机关建设作为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了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措施。局党组经常听取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局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调研法治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推进法治建设的许多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宜城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职责、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制,把相关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淅。法制职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法制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调整充实了依法治理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法治建设联络员。各科室都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筹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二是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在依法执政方面,局机关把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提升执政为民水平的重点,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发扬民主、依法执政、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和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组还在完善民主决策和扩大党务公开的同时,加大干部任用“双推双选”力度,形成了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用人导向。在审计工作方面,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方面,在全局各科室开展“规范执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从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细化岗位执法责任、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机制,确保党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在审计公正方面,全局系统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切实增强审计队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突出教育培训在提高全市执法水平上的作用,在全局审计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争当业务能手、争做技能标兵、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业务强审双争一创活动。从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入手,研究和制定了《宜城市审计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以执法程序、执法标准、窗口服务等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工作平台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重点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平台:

1、法治系列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深化法治宜城市审计局系列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市级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有效激活了法治建设各个社会细胞。

2、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把法治建设与为民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法律的手段、法治的方法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更好地服务宜城经济社会发展。

3、法治监督平台。围绕构建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实现信息共享;积极组织开展专项审计监督;深化法治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特别是与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六进”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局审计专业法宣传工作的意见》,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法的学习普及。在机关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将法律知识作为独立的学习教育体系纳入培训中,推进了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工作,切实加强普法力量建设。

五是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局机关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局法治建设研究会。全局大力实施法治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弘扬法治、贴近生活的法治 “法治园地”、“法治家园”、“法制机关”等一批特色法治建设示范点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我局的法治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是创新实践取得实效。各单位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创新机制、形式、内容、标准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亮点、新经验,进一步推动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率先建立机关住宅“法治楼道长制”,等等。近年来,在法治城市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发展不够平衡;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够;法治建设基层基础相对薄弱;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干部职工家属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要在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提高和完善。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城市创建的主要工作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法治实践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质效,努力把我市建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规规章健全有效、市场运行开放有序、公共管理高效规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先进机关单位。

(一)法治城市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关于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市委印发的《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已作了明确,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把加强审计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建设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并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治建设与实践。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公正化、科学化。要强化党组学法制度,并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法规规章体系,要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述法活动、深入开展“民评官”、“群众评议机关”等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是要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是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行政,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区政府依法行宜城决定》和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举措,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细化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明确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强化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推广行政执法说理式文书,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四是要着力丰富和完善系列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以法治城市创建为龙头,以“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基础,继续深化各项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评办法,总结创建典型。要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优势,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基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延伸触角、拓展领域、提升质效。要总结推广“执法告知”和“执法评议”等法治建设经验,开展执法评议活动,促进审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五是要着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抓好“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编写法制教材、抓好法制宣讲员培训,广泛开展法制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要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学法制度,学习法律知识、法学理论每年不少于两次;加强对审计干部在职法律轮训,加大在职审计干部人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增强其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对审计干部要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抓起,从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起,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权、也要依法履行义务。要广泛开展法治广场宣传、法律宣传“六进”等活动,探索命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关载体优化等实践。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专栏、互联网等载体,集中宣传法治宜城建设的举措、成效和亮点。加强普法队伍、阵地和机制建设,夯实“六五”普法工作基础。

(三)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保障

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创建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周密部署,落实有效措施,为创建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局党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我局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局各各科室,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好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科室要协调普法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本科室、本系统的创建活动。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合力机制,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事关创建活动的重要领域,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要不断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形成各方有责、人人参与、法治共建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中的导向作用。要积极探索亮点培育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着力打造法治城市我局创建活动的特色品牌。

三是要认真落实保障措施。要重视加强法治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并逐步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要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级抓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好法治宜城建设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各协调指导小组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强化条线的对口指导,实现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小组的通畅、规范运作。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4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教育不仅要入耳,更重要的是入脑、入心

首先,要在认真学习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各级领导的讲话及专题辅导报告,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明确其深刻意义。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学,结合岗位特点学,把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并更好的指导工作;

其次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认识,深刻理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通过对这五个方面内容的深刻理解,进一步认识我们公安机关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从而找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自身的落脚点、结合点,切入点。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认真查找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哪些适应、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哪些需要坚持发扬,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第三是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公安队伍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既要大力发扬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要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决不能认为“过去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就行了,要及时改进、调整、适应,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通过树立这“五个意识”来丰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从而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样公安工作的创新才有思想基础,各项工作才有新的举措。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

目前,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安机关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我们面临的执法环境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我国社会发展对公安执法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公安机关必须树立“文明执法、保护权利”的执法主导观念;

二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人民群众关注的是社会治安状况、群众的安全感。而现在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是公安民警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态度等问题,将更加关注公安机关执法形式是否公正公开,管理是否更加规范、文明;

三是国家立法对公安执法的导向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规范、制约了执法机关的权力,更加全面地保护执法相对人的权利。从形势发展的趋势看,社会法治文明程度与警察权利的大小成反比例的关系越来越明显,文明程度在提高,执法者的权力在缩小;

四是社会舆论对执法机关的关注焦点发生变化。以前的社会舆论更多地将治安状况做为评论焦点,对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批评都比较浅表化,而当前政府的不当执法行为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五是执法管理相对人及其对公安执法的认同标准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安执法管理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是普通百姓,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和经济组织,在执法管理相对人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他们对公安执法的认同标准的变化。过去,面对公安处罚、执法管理,相对人关心的更多的是处罚是否正确等实体方面的问题,而现在相对人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办案过程是否公开,是否得到了与他人平等的公正待遇,如:如果一个场所因有问题被处罚,而另一个场所有同样的问题却没有被处罚,这样被处罚的一方就会提出为什么,他们关注的是公平、平等。综上五个方面的执法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执法队伍必须适应形势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贯穿于全部工作中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所以只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效果。

首先,要紧扣内涵抓查摆。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查执法中是否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做到了严格依法办事;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查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查执法中是否坚持合法合理、及时高效、公平公正;树立服务大局理念,查执法中是否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查是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其次,要结合实际抓落实。根据查摆情况,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用正确的理念指导

执法实践,这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查摆分析、整改提高,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要求贯彻到执法实践中去,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

一是摆正位置,权为民所用。无论是执法办案还是管理服务都要紧紧围绕群众切身利益,调整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普通百姓身上,下大力气解决急需解决的急事、难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执法为了群众,把群众的事办好办扎实,真正让群众满意。

二是必须严格公正执法。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严格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体现法律的权威,才能维护和捍卫法律的尊严,才能树立党委政府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所以办理案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量罚适当、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对犯罪嫌疑人和当事人不枉不纵,不偏不倚,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三是必须做到廉洁执法。一方面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不吃请,不纳贿,不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做交易,不让执法沾上铜臭味。另一方面不能利用执法权利为单位或团体谋利益。不盲目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继续发扬“两个务必”,坚决克服享乐主义。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目前,我们的公安经费保障确实困难,经费不足制约着各项工作开展;民警的个人收入也微乎其微,尽管如此,也决不能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甚至贪赃卖法,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鱼肉百姓。

四是认真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对敌斗争,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及时清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快速发展的治安环境;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的治安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搞好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全面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的政府机关,使广大民警把服务大局的理念根植于脑,牢记于心。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5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人大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捍卫刑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王中汝教授指出,关于人事任免权的改革大方向是给人大以真正的选择权,改变实际上存在的等额选举、任命制状况。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3.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的主导者是国家政权及执政党。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上级人大报告。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6.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重点讲11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经济方面与政治方面占3个问题。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小组。正确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正确 √

A.质量

B.效率

C.能力

D.强度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与民主法治有关的是:《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错误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正确 √

A.人大的监督是集体监督,而非代表个人的监督。

B.人大有监督权,但不能代行行政权、司法权。

C.人大监督不是与政府、司法机关唱对台戏。

D.人大的监督,主要是内部监督。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和基础性工作。正确 √

A.首要任务

B.重要任务

C.主要任务

D.诀要任务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正确 √

A.法制化

B.固定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是国家的根本法。正确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正确 √

A.人民

B.政府

C.政党

D.组织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权威也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错误 ×

A.法律地位

B.法律权威

C.法律效力

D.法律规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正确 √

A.行业协会商会类

B.科技类

C.公益慈善类

D.城乡社区服务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王中汝教授指出,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有()错误 ×

A.内容很丰富

B.民主法治的地位很重要

C.任务落实很具体

D.宣传很到位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机制。正确 √

A.起草

B.论证

C.协调

D.审议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正确 √

A.根本性

B.全局性

C.稳定性

D.长期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充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B.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C.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正确 √

A.座谈

B.听证

C.评估

D.公布法律草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通过()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 √

A.询问

B.质询

C.特定问题调查

D.备案审查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包括以下哪些? 正确 √

A.国家政权机关

B.政协组织

C.党派团体

D.基层组织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符合国情

B.符合实际

C.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符合国际潮流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6

一、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大,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 都将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互交织、三峰叠加的复杂局面, 扩大就业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 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强化政府职责, 完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就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和地区分割, 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坚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健全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职能、场所和手段, 搞好城乡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 落实财政保障, 切实提高为劳动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发挥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 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坚持加强失业调控, 降低失业风险, 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更加均等、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岗位更加稳定。

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 统筹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必须坚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级专家选拔培养制度, 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专家, 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 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 大规模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和技术带头人, 努力造就一大批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实用人才。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 积极营造使全体劳动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热情, 真正把中原大地建设成为吸引八方英才的沃土、干事创业的舞台、创新创造的源泉, 为实现两大跨越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三、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工作, 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完善职务和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 研究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 制定落实体现各类公务员不同特点的工资待遇政策。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施绩效工资政策, 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加快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对企业工资的指导和监管,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信息等宏观指导制度,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 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推动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的逐步形成。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保证。当前, 贯彻公务员法的配套法规制度还不健全, 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还不到位, 人才评价和军转干部安置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 进一步解放思想, 建立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探索和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 调动和激发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严把公务员入口关, 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 大力提高全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转变用人机制, 完善聘用制度, 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加快建立权责明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制度。规范完善计划分配与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安置办法,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安置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培训效果;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着力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探索建立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长效机制, 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丰富人才评价手段, 健全体现业绩和能力的科学人才评价机制。

五、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着力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尽快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到全体居民, 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使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保TEBIEGUANZHU|特别关注|

障;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制度衔接和关系转移问题, 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切实保障身份转换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保管理制度;着力推进现有制度完善,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更好地发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功能, 为抵御老龄化高峰风险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着力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探索建立基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坚持做好社会保险信息披露等工作,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基金安全完整;着力加强经办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社会保险“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逐步建立经办、管理规范化运行平台, 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对社保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管理服务目标。

六、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为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局面 篇7

二论总书记在省部级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中国经济2015“年报”19日正式公布。初步核算,GDP同比增长6.9%;高技术产业增长10.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这一组不乏亮点的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折射出新常态下新发展理念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出系统阐释、提出明确要求。这为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实践,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指明了行动方向。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们跨越历史关口、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行为做法等方面与之“对表”,做到同频共振、知行合一。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除旧才能布新,革故才能鼎新,践行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破与立统一的过程。比如,破除GDP至上、拼资源拼投入等陈旧观念,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自觉,才能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走出“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等思维窠臼,树立“一盘棋”意识,才能弹好“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误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才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封闭狭隘的思维陷阱,树立全球思维,才能在内外联动中赢得机遇;摈弃重效率轻公平等错误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发展理念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在贯彻落实中,就要增强规律意识,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又不断挖潜力、增优势,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坚持理念与实际的统一,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搞整齐划

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篇8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政法队伍保持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

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在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审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能力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这个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容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导致刑事犯罪高发。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临新形势,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不仅如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对政法意识形态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而必须正本清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政法干警的执法思想,保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的保障。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等活动,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面

对我国即将进入“十一五”重要发展时期的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要求。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指导具体实践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我们所亲身经历感受最为深刻的具有全局性的举措有三个:一个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列为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明确地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因此,它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保证,也可以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个是,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应当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落实“五个统筹”的思想,是对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个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与确立。法治作为社会的基石,其指导理念的如何确立,势必会对发展起到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科学界定,坚持和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的要求,坚持和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坚持和反映了党的领导,坚持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反映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坚持和反映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这六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一个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前人勇于创新的发展观,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正在努力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历史必将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将不断加以完善。只有这样,科学发展才能在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以实现,才能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成功动力。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司法文明理念,做人民满意的检察官。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自觉克服态度粗蛮、方法简单、居高临下的做法,以人道的、人性化的方式对待案件当事人,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执法司法的人文关怀。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处理,加强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征文”

检察官礼赞

又一个深夜,心存侥幸的腐败蛀虫被你制服了,又一次较量,贪污贿赂份子在正义面前低头了。

又一天跋涉,艰苦漫长的调查取证使贪官落马了。

又一回劝说,上访者含着欣慰带着微笑返回了。

披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出发,陪伴着弯弯的月牙儿回家。

凝视熟睡的妻儿,你深深的愧疚,面对神圣的国徽,你曾无怨无悔。

历史的丰碑镌刻下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检察事业的长卷怎会忘却这些名字。

你们,是最可爱的检察官,无数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检察事业的花蕾。

默默的耕耘书写着南岔检察事业的辉煌,面对着累累硕果,手捧着鲜花和荣誉,你们从不骄傲。

闲暇之时把胸前的检徽擦得闪亮,在你们心中,早已把神圣的检察事业化作了检魂,溶在了生命里。

清正廉洁,让你们懂得了,耐寂寞,耐清贫,重操守。

公正执法,让你们学会了,勤学、善辩、善思。

“从自身做起”,党员的表率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旗帜下你们凝聚了力量,汇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争先创优成了战友们的同一首歌。

光辉的检察事业啊!

将大鹏展翅,腾飞翱翔。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11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蒋元文

------------------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326】【字号:大 中 小】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我认为,这是在总结近年来普法实践经验基础上,改进普法工作,提高普法质量,增强普法实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依法治国、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中心任务是服务大局、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我们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大家都能够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重要方针和原则。树立法治理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使法律深入人心,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心里。”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就是在法律观念和法律秩序的层面,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掌握法律,铭刻在人民心里,使人们自觉地普遍依据法律规则、制度、原则去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吴邦国委员长指出:“20年的普法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普法学校。要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将法律运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于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见《中国人大》2006年第9期,《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普法并不是人人都要精通法律法规,简单的去背诵法律条文,而是在行政或司法,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理念的支配,坚持依法办事,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应该说,从1985年1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来,经过四个五年普法规划,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依法执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普法中还存在重干部、轻一般职工,重城市、轻农村,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如,普法考试过多过滥,且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这其中既有司法局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法考试,又有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任前法律考试、组织部的新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此外,还有全国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司法资格考试。特别是普法考试,普遍是组织部分人员 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篇12

【关键词】法治理念 自侦案件 侦查模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中,要深入实践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今天,必须承认,我们传统的侦查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不适应的东西,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和完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新型侦查办案模式。

一、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侦查理念,禁止违反程序办案

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既重视实体公正,又重视程序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执法办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之一。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当前自侦工作中,至今少数干警中仍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程序虚无主义”的观念,只重视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忽视案件的诉讼程序,甚至违法调查,违法取证。这样肆意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没有达到实体公正的结果,还有可能因为违反办案程序导致办案事故的发生,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近几年,高检院通报的多起自侦办案中发生的办案安全和错案事故,无不是因为违反办案程序的规定造成的。因此新形势的自侦办案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之以法治理念的要求,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切实提高程序意识,进一步深化对程序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让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实现自侦办案的程序公正,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办案干警的程序意识,树立违反程序也是违法的观念。违法办案程序事件时有发生,关键是自侦部门干警程序意识观念不强原因所致。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严格遵守程序法的重要性,程序是法律的生命,遵守程序是文明办案的重要标志。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要站在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公平正义的高度,树立遵守程序就是遵守法律,违反程序就是违反法律的思想,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和高检院一系列办案制度的规定办事,在执法中既讲办案结果的正确性,也讲办案过程的合法性,坚决杜绝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不文明办案、越权办案等违反诉讼程序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正确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过去,由于长期流行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观念,许多干警把程序法仅仅视为实体法的附庸,认为程序法的存在就是为实现实体法的目的服务的,遵守程序规则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追诉犯罪的目的。只要能有效地追诉犯罪,即使没有完全遵守程序法的规定也无所谓。这种执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检察机关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办案,不仅造成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不当侵害,而且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办案质量,有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的关系,就必须从思想上坚决摒弃忽视程序法的执法观念,真正树立起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观。二是在具体的执法办案实践中,要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培养依法定程序办案的能力。评价一个侦查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看他是否具有依法定程序办案的能力,而不是看违法办案的能力。如果仅仅为了突破案件,随意违反法定程序办案,即使一时的效率再高,也不足取。因此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和侦查人员都要自觉遵守程序规则,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约束办案活动,不得滥用检察权进行超范围管辖;不得为了突破案件违法适用强制措施,超期或者变相羁押被调查人;不得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和账册,更不得违反程序规定处置涉案款物。要注意并善于审查证据来源的合法性,禁止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防止用非法证据来认定犯罪和证明犯罪。三是要严格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高检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查办职务犯罪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笔者认为,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不断加大物质技术投入的同时,关键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侦查监控系统和技术设备早已具备条件,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不少侦查人员对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第一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不全面理解。诚然,一定的物质投入和技术基础是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高检院没有对全国检察机关时间进度作统一要求的根本原因,但能否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绝不是仅仅依靠物质投入和技术设备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侦查模式的转变和侦查人员的素质能否到位。“全程”怎么理解,本人认为,全程是一个严格的时间概念,应当理解为从犯罪嫌疑人到达询问地点接受讯问的时点至本次讯问结束犯罪嫌疑人离开讯问场所时点的全过程。“同步”意味着录音录像是对讯问进程的现场直播和即时录制,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剪辑和技术处理。对讯问过程录音

录像不难,关键是能否做到“全程”和“同步”。一次两次同步录音或许对大多数办案人员来说,都不难做到,要实现全程不是一件易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将询问过程固定为一种证明力极高的视听资料证据,有利于指控和证实犯罪,又是对侦查活动的全面监督,将侦查活动展现在各个诉讼环节的监督之下,是对侦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办案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确保程序公正的有效手段。

二、全面转变取证观念,重构新型自侦工作证据收集模式

保持较高的办案质量,是自侦工作深入实践法治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案件质量高低,正确与错误,关键在于证据,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得以延续的基础。获取证据是侦查办案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侦查办案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证实犯罪的过程。重调研,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为此,侦查工作必须把重心放在严格依法收集、固定、运用证据上,彻底改变以往“口供”主导型的办案模式,重视言词证据而不依赖言词证据。一是证据收集重心要实现从套取口供向着重初查、秘密取证方向转变。办案实践证明,由于受“12小时”等规定的限制,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的初查工作对于全案的突破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尽可能获取外围全面证据,在信息、资料掌握上占据主动,全面掌握被调查对象的财产状况、工作情况、家庭关系、社会活动等个人背景资料及社会关系网,有利于侦查人员正确选取突破点和突破时机,从而提高“12小时”的突破成功率。二是树立客观、全面的证据收集观念。全面收集供述、证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既要重视有罪证据的收集,也要重视无罪或罪轻证据的收集,要善于从当事人无罪、罪轻的辩解中,或者从传来证据、间接证据中捕捉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证据。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供述、辩解和有关此类证据,应当注意收集,切不可为了能够尽快定案,对此类证据视而不见。很多情况下,由于不重视此类证据的收集,导致案件在审查起诉和庭审阶段的工作被动。三是加快实现静态取证的侦查模式向动态取证侦查模式转变。要强调同步侦查,改变以往一切等口供突破再采取其他侦查措施的做法,建立起调查取证、突破审讯、搜查、追赃等侦查手段同步进行的侦查模式,以供找证,以证促供,及时固定证据。四是善于运用谋略获取再生证据。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提高,由于尚未掌握足够证据或久攻不下的犯罪嫌疑人,就要善于运用侦查谋略,调动犯罪嫌疑人及案件有关人员,寻找再生证据。转变取证思维,采取欲擒故纵等方法,通过追踪、监控获得犯罪嫌疑人串供、转

移证据、赃款赃物等再生证据,再迂回审讯,拿下口供。五是重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运用。视听资料是修订刑诉法增加的证据类型之一,是突破犯罪、证实犯罪的有力武器。但客观来说,视听资料证据在自侦侦查中利用的还很不够,多数情况下还仅限于记录讯问(询问)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其证明力与讯问(询问)笔录并无多少差别,视听资料证据的取证重点应当是获取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犯罪事实的原始证据。科技强侦是现代侦查发展的方向,只有提高侦查技术水平,发挥科学技术在收集、固定、鉴别证据方面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获取证据。侦查人员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能够直接或间接证实犯罪的视听资料证据。充分利用计算机对侦查工作的档案资料、案件线索、办案动态、社情走向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建立完整有效的情报信息。综合利用邮电通讯等技术设备对与案件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决定取证方向。

三、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机制,建立有利于整体作战的侦查机制

在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隐敝化、智能化的形势下,检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改变孤军作战的侦查工作体制,有效利用检察机关内部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提高战斗力、有利于整体作战为目标的新型职务犯罪侦查机制。

(一)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办案但不应当孤立办案,人大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党委的领导、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来说,自97年修订刑诉法实施以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有重大影响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都是在各级纪委的组织协调下突破的,这足以说明纪检监察机关在惩治腐败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不能依赖纪委办案,是指不能依赖纪委“两规”、“两指”措施作为规避传唤时间限制的手段,并非否定纪委的组织、协调、配合作用,新形势下纪、检双方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协调、配合机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委领导,纪委协调,部门各司其职”是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工作格局,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是纪、检双方合作反腐的基础,而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绝大部分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及纪委对党员干部在考核、任用和提拔过程中的纪律监督职能和在大要案党内请示报告制度中所具有的组织协调作用,决定了纪委是检察机关反腐斗争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认真处理好与纪检部门关系,充分利用纪委职能优势和特殊手段(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至少在目前,纪检监察部门的“两指”、“两规”对于突破大要案件还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及时发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务犯罪信息,在跨部门查处背景、案件复杂的重大案件时要充分依靠纪委的组织协调功能,集中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形成打击合力。同时,检察机关应注意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些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大量的与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检察机关如果与这些部门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资源沟通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制约自侦工作开展的案源渠道不畅通、取证难的问题。以审计机关为例,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掌握程度,非审计机关莫属,当前有关“审计风暴”的消息屡见报端,由此也牵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地方检察院,多年也不见来自审计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完善检察机关业务部门的内部协作配合配合机制。查办职务犯罪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是全体检察人员的共同责任,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部分人的事,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检察机关内部资源和优势,在发现和证实犯罪中形成一致对外的合力。规范和完善批捕、起诉部门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和侦查监督机制,以逮捕标准和庭审标准指导和规范侦查阶段的取证工作,确保案件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案件整体质量;积极发挥监所检察职能,密切监控犯罪嫌疑人关押后的各种思想、行为动向,防止翻供、串供,或通过截获与案件有关的信件及信息,迅速收集犯罪再生证据,协助破案;针对贪污贿赂案件与渎职案件交叉竞合的特点,加强反贪部门与渎职侵权部门侦查资源、侦查人才的整合,省级院以下成立统一的职务犯罪侦查机构,应当成为改革的方向。

上一篇:现代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下一篇:职工思想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