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共13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奎聚中学 陈秀英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辛置小学 明爱杰
【摘 要】“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通过引导阅读、走进生活、赏识成功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 引导阅读 走进生活 赏识成功 有情而抒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为作文教学感到头疼,很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喊难。“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名家名篇,吸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而要做好这些,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首先,观察时要用心。走马观花、凑凑热闹根本无法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实质,对事物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写起作文来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写。举个例子,有两个学生,同是写劳动,一个学生这样写:“劳动开始了,同学们干得可欢了。你看,晓明弯着腰,嘴唇绷得紧紧的,把手中的锄头高高举起,锄头落处,杂草翻了身。小军个子小但不甘落后,他干脆蹲下来,双手左右开弓飞快地拔草。芦草叶划破了他的手臂他也没察觉……”另一个学生这样写:“劳动开始了,有的同学锄草,有的同学用手拔草,大家干得多起劲啊,过了一个钟头,终于把这块地的杂草除完了。”显然,第一个同学用心去观察,写的作文生动具体,第二个同学没有用心去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
其次,观察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学生在观察时想想这像什么呢?那像什么?如有些同学把暴风雨想象成调皮的小孩噼噼啪啪地在房顶上嬉戏,这样就使雨一下子有了生命,作文显得生动有趣。
三是观察时要带“情”。我们在观察之前必须酝酿观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先定位自己是喜爱还是厌恶的情感,再找出自己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有真情实感,从而打动读者的心。
四是观察时要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对于观察,我们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看。有时要尝尝味道,闻闻气味,摸摸手感,问问别人。
观察的方式多了,生活感悟自然也就多了。
三、自评自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教学论文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五、有感而发,有情而抒
如果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老师就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勤动手,随时写,使之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抒发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以便为写作积累素材。
对学生写日记,我一般不做框框条条的要求,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一两个片段,甚至一两句话。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几百个字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我正是实施了叶老的设想,让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写作热情充分高涨。于是,学生在日记里写母亲的辛劳、父亲的陋习、老师的专横和慈爱,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还有对某现象的困惑或思考……日记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渐渐地,他们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一天不写他们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不知不觉间写作的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以上几种作文激趣引导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由以前的被动作文到现在的乐于作文,作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变难为易了。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本?
一、教师要做好导向,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一个人接触和认识某一种事物的积极态度, 是做好每件事的入门向导和前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源”,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说作文教学中, 只要审时度势,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 在教学中,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至关重要。
首先,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并不难, 就是把说变为写, 变口语为书面语, 采用先说后写、放缓坡度、降低起点、循序渐进的方法, 变“怕写”为“愿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自然转化, 顺理成章。
其次,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后, 加工整理, 变肢体语言为书面语言, 真实感受, 自然天成。如写《一节有趣的作文课》一文时, 上课伊始, 我先只字不提与作文相关的内容, 而是先让全班学生做一个词语碰撞的游戏, 使学生如坠云雾, 等同学们陶醉在游戏的“词语碰撞成句”的笑料百出的快乐之中时, 突然宣布, 下面请同学们以《一节有趣的作文课》为题, 把游戏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使同学们在欣喜、顿悟中快速完成习作。这样通过有趣的游戏、各种有益的活动, 使学生在玩中学, 玩中写, 调动了作文的积极性, 活跃了思维, 丰富了想象,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写出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作文,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了写作能力。
再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画面以及感人至深的语言、乐曲创设情境, 为学生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写作的桥梁, 使学生在趣中探索、感受, 在乐中求知、写作。
二、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的好习惯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从写作过程来讲, 要写好一篇文章, 首先必须要有写作材料, 而写作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 离开了生活实践, 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我们首先要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 寻找生活中的焦点, 积累材料;博览群书, 积累语言。只有这样, 才能使生活富有光泽, 才会使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 为作文积累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善于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物中找出使自己心动的东西。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记的习惯, 随时采撷作文素材。比如, 体育竞赛后, 指导学生写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比赛过程。公布成绩时,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同学们的表现, 并结合自己的心态写成作文。
生活是多彩的, 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作文没有东西写, 但有了生活积累, 由于语言贫乏, 笔下写不出来, 怎么办?毛主席曾说过:“语言这东西, 非下苦功学习不可。”是的, 学习和积累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而语言的积累除了自己在生活、写作实践中去观察、学习、锻炼、体会外, 还有一条重要途径, 就是通过阅读, 广泛吸收、借鉴、分析、思考, 从中汲取写作营养, 不愁“没米下锅”。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多、积累多, 写起作文来, 自然笔下酣畅。仅学习语文教材中文质兼优的名人名著、习作例文是远远不够的, 要善于从课外大量阅读中涉猎知识, 因为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涉及各学科知识, 而课外阅读就是积蓄写作营养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除了适时地与教学结合, 推荐适合的读物外, 还要注重以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 每周至少摘抄两篇文章。
此外为激发阅读兴趣, 积累语言, 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积累的知识展示出来, 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日积月累, 滴水穿石, 知识不觉增多, 表达能力不觉增强, 写作能力自然提高。
三、采用赏识激励法, 促进学生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 在每次成功的时刻, 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 这将成为他向上的动力。因此, 习作评价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该成为一次作文训练画上的句号, 随意贴上的标签, 而应当成为学生作文素质发展的新起点。因此, 作文评价应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渴求创作的火种、写作航程中指路的航标、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我们可以采用激励的评价方法,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评语激励。不忘写一句赏识、知心、鼓励的话。用充满赞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 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使之获得成功的愉悦, 感觉到教师的关注、赏识。高分激励。不忘正、反两种评价指导。采用横纵均比, 正面高分政策, 反向针对性指导、提示, 以此激发学生习作动机, 体验作文快乐。“发表”激励。不忘表现、展示。善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 教师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成功的氛围, 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让佳作在班上“学习园地”里“发表”, 在学校广播站上广播, 在家里读给父母听, 在报刊上推荐发表, 使学生作文兴趣不断延续, 热情像火一样燃烧蔓延。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让我们记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名言, 在教学中潜心探索、实践, 让学生驾起兴趣的风帆, 在写作的长河中乘风破浪, 驶向成功彼岸, 以此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 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
一、体味生活,激活情感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情不能动于中”。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老师消除了应试教育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吃窝边草”,作文不是非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要书写,可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授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善于从身边的点点滴滴觉察个中的微妙意义。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师生之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笔触从己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既解决了无话可说的尴尬,也培养了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
二、跬步千里,学以致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实的基本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积累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字词句段的搜罗记忆,只有在大量记忆的基础之上,才能下笔如有神;二是对于情感的把握,养成抒发自己情感的良好习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首先,阅读是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作文不乏美词佳句的点缀,而这些优美的表达除了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外,最直接的来源便是要广泛涉猎大量的课外读物。在阅读汲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留心体会:一是对阅读对象的主题、布局和结构的分析,庖丁解牛,条缕清晰化。二是注重对思想感情的认知,可以使每个同学的人性追求得到充分的表现,也为同学们洞察社会和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天花乱坠的文采,而是对人心柔软处的轻轻叩击,只有真情实感精准的白描才能引起共鸣,因此,学生在积累建构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文章灵魂的心领神会。三是对于文章中精美词段的摘录和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训都告诉我们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都必须“学而时习之”,尤其是在一些不理解和认为精彩的桥段,更是如此。温故知新,厚积薄发,否则即便有情可抒,却容易在词乏句穷中纠结,不能达意。
其次,任何材料的积累或是文章的表达的根源都是生活本身。作家路遥曾在矛盾文学奖的领奖台上喟叹: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进而更上层楼,关注祖国、民族、天下的人和事,将自己的零星体会记录下来。三页不多,三句话不少,日积月累,百川入海,自然可见汪洋恣肆的从容。
三、提倡模仿,锤炼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初学乍到,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习作,如王勃的旷世名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但要特别指出的是:模仿只是第一步,不能与其“从一而终”,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在亦步亦趋后,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来。
四、以说促写,说写并进
口头作文是指作文教学中,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这是一个从“获取景象”到“组织语言”的重要过程,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口头表述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势必会有不一样的灵感和火花出现。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在不断的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口头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一、学生生活单调乏味。
二、学生对周围的人与事采取无意识的态度,熟视无睹,浮光掠影。
三、作文参考书籍铺天盖地。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显示呼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积极为学生创造写作时空,真正让学生包晗激情,抒写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享受习作的快乐。
一、走进多彩生活,让习作充满生气。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
二、点亮心中明灯,让习作抒些真情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冬季,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力求我手表我心。
三、打开个性多棱镜,让习作凸显风采
陈余武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教师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将其引入写作学习的正常轨道,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内部和外部 激发兴趣 积极性
小学生初步接触作文,使任教者感到十分棘手。他们年纪小读书少、阅历浅、观察能力差、说话机会少,写话、写作文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写作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目前学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使”,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特别是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有些教师为了图省事,走“捷径”,提高应试分数,根本不按照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去做,不是让学生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就是让学生抄袭范文生搬硬套。
2、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3、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写作之门,教他们学会写、喜欢写,写好作文。
一、激发兴趣,竞赛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但小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特别是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必须将暂时兴趣转化为长久动力,学生作文水平才有提高。1.课内以趣指导学生入门。
(1)提问式。如,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一个夏天的晚上》,教师可提问“一个夏天的晚上,微风轻轻吹来,凉爽极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晚上会发生什么事 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地思考开了。
(2)实物式。如描写一种水果,教师可将红苹果、黄香蕉、橙色桔子带入课堂,色彩斑斓的水果顿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表演式。指导学生表演后,再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因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情境式。出示幻灯或播放录音,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他们说话、写话。
2.课外竞赛引导学生练习。
(1)低段着重练习说话、写话。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布置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日记本,开始进行“每天一句话”的练习。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每天写一句话,只要做到意思清楚完整即可。每天早读轮流让十名同学到讲台上练习说自己写的这句话,并让学生评议哪个同学说得最好,记录下来,一学期评出“最会说话的孩子”。到二年级则相应地要求增加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写几句连贯的话。
(2)中段着重练习写片断,写精写实。除课堂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外,还要让学生多读范文、多积累词汇。因此在三年级,我又布置学生配备读书笔记本。要求“每天读一篇文章”,并要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包括:文章的题目;文章的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写好词好句。并要求学生每周仿写一篇。学期结束评出优秀“小词典”。
(3)高段着重篇章练习,立新意选新材。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佳作本”,班上也有一本“佳作本”。把自己平时写得好的文章,抄录到自己的“佳作本”中。教师则在每一次作文练习后,选择二、三篇优秀作文,抄录到班上的“佳作本”中。每学期结束时开一次展览会,展出各自的佳作本,互相交流,并且比一比谁入选“佳作本”的篇数最多,评出“佳佳本”。3.多游戏,多实践。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环境,充分利用孩子们中间常玩的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等,通过科学的引导、安排、设计,使他们创造性地寻找出灵活、巧妙的游戏内容。还可引导他们画有独特见解的漫画,制作有趣的各类玩具等。另外,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用于实践,我还常启发学生经过反复地想象,设制部分器具。如学完《风车的故事》后,我辅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手摇风扇,并要求将其制作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几天后,一个个用竹片、木棒、小钉、线绳为原料制成的五颜六色、运转自如、小巧玲珑的手摇风扇展现在了一张张充满智慧与求知的小脸前,并交上了论叙他们制作手摇风扇过程的短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成果展示。
每次作文后学生都希望知道教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如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好评,就会感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树立或巩固作文的信心,相反则会产生失败感,其作文兴趣将会随着失败感的加深而削弱和丧失。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和评讲中注意运用激励机制,通过造就学生的成功感来培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改进作文评分的方法。作文评分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要让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抬起头来作文。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广播、编优秀作文集、投稿等)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他们在习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成功的喜悦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正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5、抓时机写作文。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6、创设情境写作文。
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要为学生营造练习写作的氛围。其方式有以下几种: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自己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每周用一节课师生共同评选佳作,并把这类佳作积累起来,或登在黑板报上,或在“学习园地”里贴出,或编成《优秀习作集》。这样,既表彰了佳作,又交流了写作成果。
2、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文章。精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文章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同时利用早读阅读十分钟的国学经典。
3、品评、模仿优秀之作。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教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仿写,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句子,描述吃西瓜时写道:“一刀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两半。我啃了一口,只觉得又凉、又甜、又脆。”习作中写出了三种颜色、三种味道,明显受到范文的启发。此外,为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学期可举办一两次作文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有帮助。
三、手抄小报练能力。
办手抄小报,小学生们自采、自写、自编,自己确定“报名”和内容,自己美化、设计版面,既当主编,又当编辑、记者。手抄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新闻报道”,有知识介绍,有学法集萃,有习作选登„„每期手抄报“出版”之后,大家争相传阅,互相借鉴,不断提高“办报”水平。手抄小报,每月一期,锻炼了语文整体能力,调动了主动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并评选出优秀手抄报。
四、课堂五分钟演讲。
每节语文课抽出五分钟时间由两个学生演讲,所讲的话题不限,小故事、新闻等均可。要求 :内容健康、叙述完整、语音清晰、态度自然。原则是:由易到难。第一轮自选题材,内容可以从报刊、杂志 上摘抄。第二轮由教师命题,学生写稿。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作用是始料不及的。开始,只是为了使学生说话流利些,课堂提问顺利些,可现在看来,它除了具有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提高了学生写作及讲评的水平。我认为,课堂五分钟演讲,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能力,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
五、和阅读教学紧密联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仿、补、续、改、扩、套、引”的方法,联系课文指导写作,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途径。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激起写作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作文技巧,开拓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具体作法是:
1、仿。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也是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心理特征。因此,在低年级说话课中,把观察、阅读、说话相结合,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并使语言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积累,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顺应了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学了《再寄小读者》和《读书笔记一则》后,把写回信和写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训练,指导写《给冰心奶奶的信》。要求学生仿照书信的格式和写体会的方法给冰心奶奶写回信,谈自己读《再寄小读者》后的体会。
2、补。如学了《小青石》后,指导写《可怜的小黑石》。要求学生补写小黑石“一个人留在岸滩上”的结局,揭示“只图个人眼前舒服,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主题,让学生在训练中再次领会生活的意义。
3、续。如学了《鲁班学艺》后,指导写《鲁班下山后》。要求学生续写鲁班学成手艺下山后是怎样为民造福,被尊为木工祖师的。
4、改。如学了《凡卡》后,指导写《凡卡来信了》。课文结尾写凡卡梦见爷爷念他的信,说明爷爷不可能收到他的信。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改变这种结果,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要求学生想象爷爷从醉醺醺的邮差手里接到凡卡来信时的喜悦和坐在炕上念信时的悲伤情景。
5、扩。如学了《中条山的风》后,指导写《该我上哨了》,要求学生把“中条山又飒飒起风了”的情景和“我”顶风上哨时的艰难情景及心理活动扩写具体。
6、套。如学了《幸福是什么》和《马》后,指导写《我是幸福的》和《狗》。要求学生套用原文中心思想分别作文。写自己做了一件小事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自己从中领悟到“尽义务、做好事”就是幸福的道理;写狗怎样听主人的话,怎样为主人看门、捉鼠的事,说明狗“忠实、有感情”。
7、引。如学了《穷人》后,指导写《桑娜》。要求学生引用原文中的事例介绍桑娜,突出她“勤劳能干,关心别人”的特点。
六、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
日记与作文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1、记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记写,学生对事件的感知、认识等记忆得清楚,写来所费功夫不多;
2、记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直接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我通过让学生或坚持摘抄,或坚持记读书笔记,或每日记一条新闻等做法,积累大量的间接写作材料。对于直接写作材料的积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日常的生活,并以随笔、日记、周记等形式把它笔录下来。比如“可爱的小生灵”这个单元后面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进食,睡觉,玩耍等各方面的特点,记录下来,最后写成作文。我发现学生听到可以以学习为名让家长给他们买小动物,就来了兴趣,然后也认真去观察了,最后写出来的观察日记,大多数我都很满意。与此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孩子们只有真正去参与,去观察,去饲养了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才能搜集到信息,才能写出来。总得来说,那周的作文我批改的一点也不费力,而且我已经隐隐地尝到一直让他们坚持写日记的决策所带来的甜头。他们现在写东西好像也并不是很费力了,即使一些懒惰的学生,只要一“敲打”,不到半个小时就弄出一篇来,这大概就是勤写的缘故吧!他们一直写日记,正式作文前以日记形式先打底稿,他们都很乐意,我先批改一遍后誊写在作文本上。无论从语句是否通顺,还是在书写的工整程度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好处。于是,我在批改他们日记本上的草稿时总是非常认真对待,因为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七、改进作文评改方法。
黑板作文评改法,即是把作文抄在黑板上由师生来共同评改。此法同把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屏幕评改法”有相近之处,但更直接灵便。其具体操作为:作文连堂课上教师当堂命题,略作提示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察或在学生作文完成后抽查一组迅速浏览,以确定评改对象,然后把作文抄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集体评改,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这样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和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用黑板作文评改法的作文课上,每次都始终充满着师生情感、欲望和求知探索精神的融洽和谐。学生感到学习是生动活泼和自我需要的活动,争先恐后地发言,广开思路,广开言路,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改过去作文评讲是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动”态。实践表明,变一 支笔为几十支笔,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结合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欧亚婷临武县武源小学联系电话:***
摘要:作文是学生论文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对写作产生兴趣,能使人感知清晰、记忆鲜明、思维敏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文语言能力 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愿
[1]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驱动力。对写作产生
深厚兴趣的人,他的智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文,这时候如果我们用强迫命令的方式施加外力,只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更大的恐惧感!因此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得从兴趣出发。下面笔者就城镇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兴趣现状来谈谈如何培养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城镇小学中高年级写作兴趣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习作氛围不浓厚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训练的内容是写景记事读后感等等,习作训练的频率为每两周一次,按一导一写一改一评来安排,大约用三至四个课时。除了作文课堂,老师基本上不会进行相应的作文教学和训练。作文教学强调持之以恒,显然这样间断性的写作训练并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太大的提高。
(二)评价方式单一
绝大多数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即:学生写完作文上交,老师写上一段评语,再下发。这样的评价方式作用不大,对于部分写作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看到老师的评价可能会欣喜一阵,但绝大数学生不会认真琢磨老师的评语,并对原文进行修改。
(三)过于重视应试作文教学
长久以来,作文都是占据考试中占据比分较重的一道题,为了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有些老师会根据历年的考试题目,选择一些范文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中无论用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让学生拿背过的东西出来,以不变应万变,使作文远离生活,这样的写作就成了考试的附属品。
二.培养城镇小学中高年级写作兴趣的对策分析
(一)着眼生活小事,培养写作习惯
作文不只是作文课上的事情,要把学生的练笔贯穿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每个学生一
[2]旦对写话、习作产生乐兴趣,充满了信心,形成了习惯,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可以鼓
励学生坚持完成“每日一事”。
“每日一事”并不在怎么写,而在写什么,可以写一段两段,也可以只写三五句话,写的内容就更加广了,可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班级、学校或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想。甚至可以对电视或广播中听到的一些事情作出评论。但是不管写什么一定要有这三要素。
(1)日期、心情。写日期是为了给学生日后的写作留下线索,甚至你还可以此为线索联想到你当天发生的其他事情。而心情指数则可以帮助自己回味当时整件事情中的情绪,情绪越强越能写好文章来。
(2)题目。拟题是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写作能力,给素材起个睁开眼睛,这对提高学生的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强化自主写作,增强写作信心
如何既能应试教育大潮又能让学生们寻得一块自由的写作天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着
手:
1.作文题目上,命题与自主拟提相结合就题目而言,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训练的内容通常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这样的作文是从要求到素材到情感观点,而不是从情感观点到作文。吴立岗教授说:“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堶
[3]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是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这种没有生机与情感的作文肯定会让学生
丧失写作文的兴趣。当然,对于作文题目我们不能采取完全开放的形式,这样既不能保证让学生能很好的对考试,同时也忽视了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命题作文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与自主拟题的集合。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下两种方法:
(1)自主拟题。在师生开展充分的对话之后,让学生从感触最深、联想最丰富处着笔,这自然要求老师把拟题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拟题当然不能排除老师的指导,老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这样拟题目的原因,讨论样的题目是否恰当可行,哪些题目有待斟酌。
(2)多题任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拟定出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有所选择。老师也可以把拟题的机会让给学生,即:在开学的第一次作文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出这一个学期我们要写的几篇自由作文的题目。学生可以不管先后顺序,那篇的灵感来了就写哪一篇。
(3)旧题换新。把一些写老了的题目换一种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把“记暑假一件有趣的事”换成“暑假偷着乐”。
2.作文时间上,课堂训练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
[4]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具体做法有:
(1)课后完成命题作文。老师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鼓励他们课后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最后完成作文。
(2)鼓励撰写自由作文。写作本来就是一种公众言说,用我笔说我心。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灵感来袭的时侯立刻拿起笔写下来,随时拿给老师,让老师指导点评。
(三)营造写作氛围,开展写作活动
浓厚的写作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创设浓厚的课堂氛围
每周都有一到两次的作文导写课,如果每次课是采取老师提要求、读范文、学生写作文的教学方式,必定是索然无味的。久反之如果老师把作文课上得花样百出,学生必定也是乐此不疲。那么如何让作文课花样摆出呢?
(1)玩中觅趣。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比如养花、护蛋、小制作、体育锻炼等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但直观感受较多,而且内心会产生很多真实的情感,写起文章来自然是文思泉涌,言之有物。
(2)说中引趣。以说导写能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而说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这样学生才会有表达的兴趣。比如说:一个学生写《篮球赛》他只写了比赛的过程,没有写到是怎么打的。但是老师发现他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今天我打得很高兴”,那么老师可以抓住这一句话给与肯定,引导:“你为什么很高兴?”“因为我进了一个球”老师追问:“容易吗?”“不容易”在老师的连环问中,学生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进球的场景,有话想写了。
(3)境中激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参加了一次活动,看了一场比赛,看完了一本书,老师都应及时引导,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创设一个大家畅所欲言的交流情景。三尺讲台可以变成舞台,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活跃的表演情境中来。
2.创设浓厚的课外氛围
作文不止是作文课上的事情,更应该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营造良好的课外氛围可以帮助同
学们养成及时扑捉灵感、记录生活的习惯。
(1)创设班级图书角。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悟出“技巧”,不着痕迹地对学生的写造成影响。相对于大城市的学生,城镇的学生经济并不宽裕,家长不会买很多书给小孩子看。通过创设图书角可以把大家的书搜集起来全班同学交换着看。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2)开展作文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在活动开展之前,可以让相应的班干部把教师精心布置一番。活动有多种内容比如:病句会诊、小作家专访、作品分析会、班级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但是不管那种内容的活动都应该开展得精彩隆重。
(3)开展串编接龙活动。小学生充满了想象里,也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构造出故事的开头,再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把故事一环一环地写下去,一定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发现学生亮点,改善评价方式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个鼓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如果发现了学生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精段可一画上符号,及时表扬。学生
[6]一旦获得成功的休验,那么“要我写”就会变成“我要写”。
1.板报粘贴。很多老师都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这样做并没有发挥板块的最大的作用。那么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首先,班级板报的设计应该由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尽量让其美观、新颖,甚至可以号召全班同学给它取个名字,使其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板块上应该出现很多内容,比如:佳句精选、心语港湾、文章病院、我的名言、我是新亮星、好题大展示等等。
2.制作纪念册。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进步作文、优秀简评等挑选出来,制作成纪念册发给学生和家长,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作文是一场别样的对话,要凸显出作文的本质就必须发表出来,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3.制定完善的评奖制度。如果老师每次都把奖励给了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学生,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写作的能力稍差的同学得不到老师的奖励,对写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每次都毫无悬念的得到老师的奖励,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这种奖励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和摆设。因些制定一份切实的完善的评奖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立各不同的奖项,比如:作文新苗奖;作文能手奖;班级小作家;班级诺贝尔;具体颁奖标准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定。可以和板报粘贴的评价方式结合:在班级墙报上发表过一次文章即可获得作文新苗奖,发表过三次可以获得作文能手奖,以些类推。如果班上采用的是班级诵读的方式,你就可以根据学生读文章的次数来作为评奖标准。你甚至可以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好的习惯和好的表现与作文评奖制度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满腔热忱的投身教育之中,投身于作文的导写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究![5]
注:
[1]刘济远.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3]孙彤.组织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19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67
[5]裴显生.基础写作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156
一、扩大阅读量,建立材料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读与写的关系,点明了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必须经过一个模仿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接触课本上有限的一些文章,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扩大课外阅读量,就像蜜蜂汲取百花的营养,才能酿出香甜的蜜一样。如果只让学生看课本,即使吃得很透,收获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以弥补课本的不足。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以保证阅读效果。
1. 制订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步骤,阅读的目的和内容的确定、日程和方法的安排等都应该从各年级读写训练的要求出发,与讲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
2. 课外读物的选择
选择的课外读物要适合青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可以是古今中外名著,不仅要有记叙文、小说、诗歌,还要有科普读物、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选择课外读物范围不宜过窄。
3. 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阅读,但教师在介绍阅读方法、组织交流、阅读心得等方面仍应给予有效的指导。就阅读的方式而言,可采用精读和泛读两种形式。精读,就是细心地反复地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写作方法,达到烂熟于心的境地,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精读要认真地做笔记,要写心得体会,建立自己的“材料库”。每学期开学,我都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专门摘抄阅读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如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和优美词语,等等。这样长期积累,必能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泛读,就是博览,泛读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困难或写起来空洞无物,其原因是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良好的观察品质有以下几种:
条理性。即观察时,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都能全面系统地考虑,有条不紊地进行。
创造性。即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问题。
敏锐性。即能善于及时发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的特征,捕捉其有价值的因素。
精确性。即善于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细微差别,不遗漏重要的细节。
其次,观察时要学会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在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分析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透过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捕捉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
三、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位作家曾说:“写,不停地写下去。”这就是他写作成功的秘诀。因此,写日记是一种练笔的好方法。鼓励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日记不一定非让老师看,可以是写给自己看,因此学生写的时候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最容易养成习惯,一旦成了习惯,写作兴趣自然得到提高。
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多看多写,勤于练笔。教师应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1. 命题作文要切合实际
命题作文是现在中专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的缺点是:容易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因此,在进行命题作文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熟悉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样命题作文才有针对性。
2. 自由拟题作文
(1)以某一基本观点或某一生活实践为内容,但题材、题目不拘。例如,在一次春游之后,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学生有的写成诗歌,有的写成日记,也有的写成散文,充分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写作兴趣。
(2)要求写某一体裁的文章,但内容、题目不限。例如让学生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这样学生就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一、通过组织活动,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首先要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成文章,从而提高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
加强学生的阅读需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要点,使之能够抛砖引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写作中。
1.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题目。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释题,而是与课文内容联系。应该在题目的“读”上下工夫,题目就是课文的“眼”,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从整体看课文的“眼”。切忌一拿着课文就逐段讲读,更不要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读书、思考、交流、练习集中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3.一方面,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另一方面,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也会理解得更深刻。阅读时应注意从重点句、重点段入手。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一篇好的文章的开始。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诸如“彩虹的色彩描述”之类的自由发挥型题目,让学生在看到彩虹的时候能够自觉仔细观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将其描述下来,鼓励学生将所描述的文字交给教师批阅,多给学生肯定意见,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激励的方式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联想中。如:在课堂上向所有学生发起“白云像什么”的提问,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同时其他的同学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考方向,开阔思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并将其用笔记录下来,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挥想象力、勤于记录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但对于教师来说,能够体会到学生的进步,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是感觉孩子作文不好的主要原因。孩子上小学一年的时候,是没有让孩子写作文和日记的要求的,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识字量有限,能会说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时候对孩子的要求是看图说话。但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明显高于这个目标。我家孩子在一年级的寒假,老师给布置的作业就是写十篇日记,当时孩子就感觉很困难。后来在第二学期的五一长假竟然让孩子写一封家书,主题是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我认为这些都是孩子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想象,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难呀,因为这样就给孩子下了孩子作文不好的定义,对孩子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公平。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所以有很多家长就选择了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做法,我当然不能说报辅导班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孩子主动去写更好,还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也能让孩子更轻松愉快。所以不能把孩子推给辅导班就完事。孩子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生活。我们的孩子生活缺少乐趣,或者缺少发现乐趣的眼睛,这样孩子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孩子对作文的感觉是难,这样写起来除了应付就是应付,写的越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越多,孩子就越是不愿意写作文,这是必然的。那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在孩子上学的第一个寒假,女儿的十篇日记成了孩子的负担。好多次都说别的作业都做完了,就差日记了,我就告诉她不要着急。其实我也正在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我洗衣服,女儿是我的小帮手,她负责看着放水和往洗衣机里面放洗衣粉,结果她放了洗衣粉就把洗衣粉桶放到了洗衣机两个桶的中间,等开始洗的时候,由于洗衣机的震动,把洗衣粉桶颠到的洗衣桶,我在房间了听到洗衣粉桶在洗衣机里面疯狂的碰撞,赶快跑到卫生间,这时整桶的洗衣粉在水流的飞快的转动中,已经全部融化,形成了丰富的泡沫,高出洗衣机,那是相当的壮观。这时孩子也过来了,很紧张,但是当她发现我没有发火的时候,就开心的说,泡沫像个大蛋糕,我就及时的告诉她,这么有意思要是写成日记是不是很好呢?女儿得到提示,赶快就去写了一篇日记。就这样一篇生动的日记就写成了,孩子也没有了写东西很困难的感觉。只要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加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孩子应该能够写出好的作文的。所以当孩子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们只要帮帮孩子找到他有体会的内容就可以了,不需要给他过多的指导。孩子不爱写作文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有很多时候孩子能说出来,却写不出来。其实这是刚刚上学的孩子普遍遇到的问题。当我听到孩子滔滔不绝的说的时候,我就告诉她,你说我给你记录,就这样我成了我女儿的小秘书,她说我就快速的打字,然后我们再一起读,让她自己说哪些话可以删掉,哪些话可以改一下,哪些话说的好,就这样一篇美文就诞生了。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帮助我的宝宝写作文,孩子看到自己的文章在电脑上,增加了自信,所以现在写起来也不错,有的时候真的是信手拈来。
刚才宝宝跑过来看我写什么,我就把他以前写的几篇日记给她看,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变魔术》
今天,我到了姥姥家,我很高兴,因为二舅教了我很多魔术,二舅的魔术可真多,我都学会了。在姥姥家可真好啊,我都不想走了,!
宝宝说怎么写的这样少,我说这是一年级的作品,她说那还可以,我问她要是现在让她写,她要怎么写,她说应该具体写怎么教她的,最好再重点写一个她最喜欢的魔术。怎么样我的女儿很棒吧。我看都可以当作文老师了,哈哈。再有就是让孩子多看书。孩子除了体会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在他人的作品里面感悟不同的人生,还可以吸收里面的一些好的东西,这样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素材,孩子肚子里有了东西,想写不好都难了。
“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与同学们的交流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二是不知如何写;三是不懂得如何取舍材料;四是不懂得怎样安排层次;五是语言不生动不具体。学生作文水平不见长进,是师生心中越来越重的无奈和烦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然后在重视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加强作文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1.培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一、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食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积累了写作材料。我结合班队课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读书和学会读书。我利用每天中午午读时间开辟了“读书频道”:诵读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和篇章段落,推荐新书,谈读书感受,交流读书体验,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收获书籍带来的无限乐趣。我开辟了“诵读园”、“我的推荐”、“好词佳句欣赏”、“读书心得”等交流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课外读书成果的平台,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绚丽的文化窗口。并从中指导学生注意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条:①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词、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看;②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二、品尝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品尝成功的快乐。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我一定挑选出来,或在教室小展台上展示,或向杂志报社推荐,有时也通过网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而对那些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我也常抓住他们作文中的某个情节、片段,甚至是一句妙语,及时给与表扬、鼓励。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而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记得我在批改《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这篇作文时,突然发现班里一位差生的奇思妙想,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孩子们也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这使该生兴趣盎然,自觉地修改这篇作文,并把这篇作文发表到了《金沙》上,使这位学生从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三、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有参会机会,可以扩展思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形式有三种:①组织有趣的游戏为题材。如:踢毽子、贴鼻子、拔河、童话表演等等,让学生轮流玩,并且边玩边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学生“兴奋优势”自然形成。②自我表现。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如:改编课本剧、古诗,在书中取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游览。在游中体验,在游后写文。有一学生写了篇《我爱家乡的柳湖公园》文章,小作者在游览之后把印象最深的柳湖、亭子、雕像、长廊、手牵手散步的一家人等事物很形象地写了出来,不仅描写出了柳湖的美,更体现了现在人们的幸福生活。这正是玩的体验,情的流露。先玩后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材料就丰富了,学生在写作时就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实践证明,从活动人手,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地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文章来。
四、指导写作方法,产生写作兴趣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鲁迅先生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我在《走进春天》的作文教学中,就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有什么变化?路边的小草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农民伯伯都在忙什么?观察后,你又想到了什么?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告诉孩子们,写作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勤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可以不断地积累材料,为写作表达奠定基础。
2、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可取经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构段方法,如何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写具体、或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某种事物、动物的特点。通过阅读学会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确定那些与文章中心思想有关的材料,学会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观察、联想和感受写下来。并利用好文本中的课例引导学生多思、多记、多背。
3、利用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教給学生习作方法。作文指导课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因为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要把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明确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怎么审题,可以选择哪些素材,利用哪些写作方法等。因此,教师只有认认真真的上好作文指导课,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作文讲评,重视修改过程,鼓励评议作文。评议比修改又深化一层,难度更大,但评议是互相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四个同学一组,看完自己组的三篇作文后说说某一个同学的作文好,为什么好,评议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不够好,哪里还应该修改。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同学的作文布局某篇如何,谴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个同学哪个句子表达得很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对。我在班上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评议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我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为一体,评讲中又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一、消除心理障碍诱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 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写作水平出发, 明白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有顺序地记录下来, 体会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
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 都会问“为什么”, 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掌握观察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 进而深入观察, 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 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 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选材定题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 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 讨论从游戏中悟出的道理。这样, 学生玩得好, 说得好, 写起来也有兴趣。
五、以成功的喜悦, 激发写作欲望
让学生自觉作文,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肯定给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 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 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 以此激发学生做作文的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 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 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 也要为其叫好, 让学生觉得“我也会写”, 从“怕写”到“要写”、“乐写”。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 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投稿。
六、密切联系生活, 获取广阔的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动用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联想、想象等等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 视野狭窄, 写作时需要运用他尘封的记忆材料, 所以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是没有写作兴趣。因此, 教师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 应该鼓励学生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
七、选择合适题材, 增添写作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 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题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写作经验不足, 往往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 无从着手, 辛辛苦苦写下来, 结果重点不够突出。如何处理这一关系, 这就需要在作文课上,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 只有选择合理的材料, 才能中心突出, 写出理想的习作, 增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八、利用教学导语, 激发兴趣
【摘要】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尤其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特别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写作的自觉化,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作文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如下四个方面的良好写作习惯: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②培养学生良好的构思习惯。③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
【关键词】写作 独立性 良好习惯
俗话说:“江山易 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就是指习惯,好的习惯不仅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动力,可以使一个人学有所成,相反,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尤其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上学习有限的几篇范文,或凭老师孤立地进行知识传授和写作知识的单项训练是不可能完成它担负的使命的,它必须依靠学生广泛涉猎,长期积累,不断实践。这涉猎、积累、实践,靠的是什么?靠习惯――长期养成的习惯。
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都曾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动的领导者。”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到语文教学时,一再强调:“凡为教者,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里所谓“不教”指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解;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批改。”叶老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规律,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依靠为独立,变低效为高效,最后,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作文教学目的。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11-08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
如何培养小学美术兴趣07-15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