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的心理护理(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产前孕妇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1.1心理分析
分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的确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上的,产妇的一系列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鉴于待产室的孤独环境,产房产妇频繁的叫嚷声,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变强,均能加剧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相当数量的初产妇是从各个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时的一切过程,怕环境的陌生,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出血,怕发生难产等,致使临产前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等。
1.2心理护理
临产孕妇进入产程的特点是阵发性腹痛伴子宫颈口的扩张。
分娩前恐惧和焦虑常常困扰她们,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生产产程的进展和母婴安全,并加重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
孕妇对疼痛的恐惧、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以及各种所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及治疗,是妇女分娩压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了分娩的进程,并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
正确指导临产妇对疼痛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并做出适宜的应激,关键在于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个跨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反应。
分娩时的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引起反应的刺激是子宫收缩。
2. 临产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产妇情况,给其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
2.1第一产程从规律官缩到官口开全这段时间,是孕妇最痛苦也是决定产程能否顺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要做好胎心、宫口情况的检测及其它一些医疗检测外,生活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分娩时随着宫缩强度和频率的增加,产妇的呼吸会受到影响而变得不规则。
呼吸控制的技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根据宫缩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主动地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律方法,缓解由于分娩所产生的压力;增强产妇的自我控制意识。
当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已不能帮助产妇缓解分娩的不适时,则可选择“慢―胸式呼吸”,其频率为正常呼吸的1/2,随着宫缩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则可选择“浅式呼吸”,其频率约为正常呼吸的2倍,当进入第一产程过渡期,一般选用喘―吹式呼吸,4次短浅的呼吸后吹一口气,此比率也可上升至6:1或8:1,但注意预防过度通气。
在使用每种呼吸方式时,都是以一次深呼吸开始并以深呼吸结束。
鼓励产妇进食(尽量是一些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事物),及时排小便,提倡自由体位,尽量满足产妇的各种合理需要。
使产妇对你产生信赖感,鼓励其说出除阵痛外一切不舒服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鼓励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会大大减轻产妇第一产程的痛苦,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加严密的观察产程。
2.2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也由于之前已经把很多注意事项和产妇沟通的差不多了,这时产妇一般情绪比较镇定,但是不会配合用力,另外这时由于胎头的下降,脐带受压等原因胎心经常出现异常情况。
这段时间助产人员更应该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给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放松是消除肌肉和精神紧张、缓解疲劳使身心恢复平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也被作为一种生活技巧而广泛应用,分娩过程中放松的`技巧有多种多样。
如:①有意识的放松:通过有意识地身体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肌肉进行收缩―放松的训松,而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
②触摸放松:当产妇某一部分肌肉紧张时,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触摸产妇的紧张部位,并指导其放松。
这可以帮助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③意念放松:产妇通过想象某一美好的事物,驱除头脑中一切杂念,以达到一种身心平静的状态。
④音乐放松:选择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身心平静状态。
2. 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抱给产妇看,尽量做好早期皮肤接触工作。
产妇触摸新生儿,使其享受阵痛后的喜悦,并对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作出肯定和表扬,是对产妇的极大精神安慰。
同时要求她尽量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可以太激动,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对于新生儿性别不理想的产妇,首先要向她输入正确的性别关(第一产程应该作好的),另外可以告诉她 家属特别满意,特别高兴,一家人都很感谢她。
帮助产妇做好早期母乳喂养。
3. 体会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各种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怕陌生的环境,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怕有生命危险,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现已证实 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衡,产生子宫肌肉收缩功能的紊乱,极度的紊乱形成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国内外许多研究也发现 焦虑紧张孕妇的疼痛阈可相对下降,对疼痛的耐受减低而对疼痛反应敏感,在分娩过程中则会出现产疼较早且比较剧烈,使孕妇不能耐受产痛而出现哭闹,耗费体力,影响子宫收缩力,而产妇不良情绪又可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宫缩不协调,从而阻碍产程进展,增加难产机会,导致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明显增高。
只要我们能全心全意的为产妇作好各项工作,满足她们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即使遇到产科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手术来结束分娩,产妇和家属也会体量和满意我们的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1月~2010年3月经心理护理的高危孕产妇328例。年龄23~43岁, 平均32岁;第1次妊娠178例, 多次妊娠150例。
1.2 方法
对高危孕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并进行专案管理[2];同时于门诊设立高危孕妇心理门诊。负责对高危孕妇进行细致的管理, 并依据联系电话追踪高危孕妇情况。选择具备高尚的医德及护理道德, 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广博的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知识, 对产妇的心理问题能够全面掌握的护理人员, 组成心理护理小组。
1.3 高危因素
妊娠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年龄<16岁或>35岁、妊娠前体重过轻 (<40 kg) 或超重 (>70 kg) 、身高<140 cm、家属中有明显的遗传性疾病;产道异常、子宫畸形;患者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液病 (贫血) 、病毒感染 (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 及性病、恶性肿瘤、明显的生殖器发育异常;智力低下、明显的精神异常。
1.4 心理障碍类型
1.4.1 疑虑心理
孕妇一旦得知自己为高危妊娠, 开始会感到困惑茫然, 接着担心本次妊娠是否顺利、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是否会发生难产, 这种心理反应主要是高危孕妇对高危妊娠缺乏正确认识产生的。
1.4.2 恐惧心理
随着分娩日期的来临, 高危孕妇除了担心分娩所带来的疼痛外, 一方面担心分娩时会发生意外, 如难产、大出血等;另一方面担心孕期用药治疗会影响胎儿发育, 害怕胎儿畸形或出现其他意外。
1.4.3 紧张心理
随着高危孕妇对高危因素的进一步了解, 担心自己的高危因素突然发生不良后果。如有前置胎盘的孕妇, 整日烦躁不安担心会不会大出血, 产前出血会不会危及胎儿等。
1.4.4 依赖心理
有些产道畸形、胎位不正或内外科疾病患者, 认为迟早要进行剖宫产, 产前检查只要胎儿好就行了, 对自身重视不够。
2 结果
对328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心理障碍分类,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必须懂得如何接近患者, 和患者接触时, 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 在外貌、服饰、言行和表情上, 给人以沉着、稳定、诚恳的感觉, 使孕妇感受到医护人员是和蔼可亲、真挚、体贴的, 以减轻她们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3], 同时要注意礼貌, 尊重患者, 孕妇叙述病情或家庭情况时要耐心倾听, 不要表示厌烦。
对高危孕妇的高危程度进行详细的分级管理并进行具体的矫正治疗、指导, 恰当掌握用药剂量、时间、给药途径, 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咨询;经常与孕妇进行深入的交流, 以能够全面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 向孕妇细致讲解高危情况, 积极应对, 可以避免高危情况的发生;要重视高危情况但不能够出现过度忧虑和紧张;激励孕妇战胜疾病的的信心, 使高危孕妇时常保持乐观、积极、愉快的心理;充分调整心理, 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对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 严格要求自己, 尊重和鼓劢高危孕妇;孕妇是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求的整体[4], 高危孕妇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更应该尊重孕妇的人格和愿望, 积极维护孕妇的各项权利, 耐心的倾听孕妇各种不适的感觉和心理变化, 积极地想办法帮助高危孕妇, 解决困难, 以消除高危孕妇后顾之忧, 使高危孕妇能够积极改善状态, 提高自信心。护理人员除了保持自然大方, 还要表现出对高危孕妇的体贴和关心、爱护与同情;一定要牢记对高危孕妇信息保密[5]。
总之, 高危孕产妇是一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人群, 是应高度重视的患者, 心理因素对孕妇和胎儿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安全。认真分析高危孕产妇的心理障碍, 通过和谐、友善的心理护理积极消除高危孕产妇心理问题, 可以降低高危孕产妇高危情况的发生, 心理护理在高危孕产妇中非常重要[6]。
参考文献
[1]郑修该.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9.
[2]张惠珍, 汤雪娟.7肠例高危妊娠分析和管理[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 9 (2) :65.
[3]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3:945.
[4]莫海燕, 洪普, 谢小华, 等.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及施教效果分析[J].现代护理, 2004, 10 (9) :802.
[5]李爱敏, 姚岚.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状况2523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1) :31-32.
资料与方法
近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门诊检查孕产妇近2062例,其中,首次妊娠近1800多例,二次妊娠1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68例,难免流产20例,早产12例,中期妊娠引产6例。
方法:明确诊断为妊娠后,即建立孕期保健卡,定期接受围产期保健,定期为孕妇讲授孕期保健知识,在每次查胎的同时,边查体边与孕妇沟通,了解孕妇在各个孕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孕妇的思想波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进行相应的孕期保健指导工作,通过与孕妇的沟通,使她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妊娠早期心理护理
12周之内为早孕期,在此期间,当孕妇及家人得知新的生命在孕育中,特别是孕妇即将初为人母,心中充满着喜悦和兴奋,在高兴之余,也有一少部分孕妇出现恶心、呕吐、乳胀、尿频、乏力、嗜睡、精神萎靡等一系列妊娠反应症状,在门诊就医中,我们适时的向她们及家属进行围产期的健康宣教和生育知识方面的指导。
首先向她们及家属进行计划生育方面的宣传教育,指导她们放松精神压力,生男生女不完全是女方的原因,男女平等等知识。饮食多样化,多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营养均衡。此期间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放射性物质照射,防止病毒感染,如感冒要及时治疗,忌烟酒,防止引起胎儿畸形。注意孕早期卫生,勤洗澡更衣,衣服要宽大舒服。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防止流产。
妊娠中期心理护理
为12~28周,此期间胎动逐渐出现,多数孕妇仍以乐观的情绪等待宝宝的降生,但有的孕妇出现了一些如下肢肿胀、行动不便、面部臃肿,影响美观,腰形肥大,体态不稳等,心理出现郁闷、不高兴、不好意思出门等,这些现象在每次的就诊中都有发生,针对这些我们耐心解释,指导她们调整情绪,以平静心态度过这一关,同时指导她们观看录象、宣教图片、孕育方面资料,让她们懂得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必须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增进食欲,可以从事正常工作,避免久坐或站立,下肢肿胀在睡眠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妊娠晚期心理护理
为28~35周,这一时期,孕妇的心理更为紧张,她们时时惦记胎儿是否健康,生产时是否顺利,害怕难产、恐惧分娩的阵痛而焦虑,老一代人的重男轻女思想,也让她们心中产生怕老人、丈夫因生女孩而不满意等等。由于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的承受能力及家庭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孕妇心理变化适时的进行心理安慰,告诉孕妇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生长,告之指导自我监护胎儿的方法,有异常及时就诊。此期间要注意节制性生活,防止早产。
分娩中心理护理
详细介绍正常分娩生理及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鼓励和安慰孕妇,使其取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详细介绍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如何面对分娩时的阵痛,紧张是产生疼痛的主要因素,通过心理护理,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可缓解紧张情绪和减少宫缩疼痛的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减少大脑皮层皮质对疼痛的冲动感应,能消除疼痛。并预防因紧张、焦虑而导致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子宫收缩无力,胎儿供血不足造成胎儿宫内窘迫。
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产程进展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3个因素,某一因素异常,即可导致难产。心理因素可造成子宫收缩无力而致产力异常。通过心理护理,可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避免因子宫收缩无力和宫颈痉挛所致的产程延长造成的心理性难产。
分娩后心理护理
正常情况下,产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并逐日增加起床的时间和活动范围,坚持产后体操,避免体力劳动,防止子宫脱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产妇沟通交流,生了女孩的产妇往往情绪不好,易造成产后流血过多,向她讲解男孩女孩都一样的道理,缓解她的思想压力,避免精神因素所造成产后宫缩无力而大流血,此时可指导丈夫做腹部按摩,对妻子进行抚慰,促进子宫收缩。
母婴接触,早吸吮,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健康,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和复旧,心理护理能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乳汁分泌。
注意个人卫生清洁,此期间产妇代谢较旺盛,出汗较多,应勤换内衣及床垫,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行擦浴或淋浴,但禁忌盆浴,严格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清洗1~2次;如行会阴侧切的病人,再用新洁而灭擦拭1~2次,便后随时清洗擦拭,保持创口清洁干燥。
产后3周左右出现恶露,依然血性或出血量较多者,告之病人立即来院就医。
产后饮食注意,饮食要多样化,如多食鱼汤、排骨汤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产妇乳汁充足,产褥期的身体恢复。
讨 论
护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素质,工作责任心强,擅长交流沟通,对待每一位产妇要视同亲人般的护理与照顾,细致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交流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做好她们的孕期保健指导工作,必要時,进行电话沟通,保证整个围产期的保健工作连续不间断。
要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因为产妇的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易产生一系列的思想和生理变化,如导致宫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胎儿宫内窘迫。由于医护人员采取了较好的应对措施,耐心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放下包袱,轻松待产,树立自然分娩信心,使整个产程在无焦虑、无恐惧,充满热情关怀、鼓励的氛围中结束分娩。
随时为产妇提供分娩的有关知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顾虑,如阵痛、心理压力(因生男孩女孩问题),鼓励产妇采用舒适体位,为产妇按摩腹部,增加产妇的依赖感,以更好地配合产程顺利进展。
消除紧张心理,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消除产妇的过度紧张、恐惧,通过护患沟通,消除顾虑,预防并发症,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论文关键词:临产产妇,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制度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把人看成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护理工作就是要给病人以护理支援,关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产妇虽然不算病人,但是每个人进了医院都觉得自己是病人,处于这一特殊时期,她们有着更特殊的心理活动,所以心理护理对临产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个体差异,临产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复杂的心理变化【1】。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程影响很大,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情十分复杂,有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也有对分娩的恐惧感。了解其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在产房工作来的对围产临产产妇的心理护理谈点自己的体会。
1产妇在产程中的心理表现
由于产妇的年龄、社会经历、文化水平、工作性质及既往分娩史等因素的不同,从而构成了产妇的心理状态表现出认知异常,由此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这种紧张和焦虑能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增加,同时紧张和焦虑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及改变胎心率,导致胎儿宫内窘迫【2】。
1.1 初产妇。初产妇的恐惧心理来自亲朋好友之间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一类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了解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过强,过分紧张与恐惧,以至于大吵大闹。
1.2 环境的变化。产妇入院后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进待产室后产妇与家属的暂时分离,产妇顿感失去家人的安慰照料而无所依靠,同时家属又对产妇分娩进展情况及生活照料担忧,这种彼此间的悬念和焦急常引起产妇极大焦虑,以及频繁的检查,高危产妇更是如此。
1.3 对婴儿性别及健康的忧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怕是女孩会在婆婆家中地位降低,特别是农村产妇较为突出。有的孕妇怕孩子畸形,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仍有些健康问题不能查出,因而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
1.4 对分娩没信心。刚开始疼痛时大喊大叫,用力过早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范文。导致产程可能延长。由于产程停滞可能会行剖腹产手术等等,对自己能否自然分娩失去信心,对于初产妇尤为明显。
1.5 对产后生活的担忧。因为孩子的突然进入这个家庭,夫妻关系会不会改变;乳汁够不够喂养;家庭收入够不够抚养;月子里有没有人伺候;自己的工作会不会丢掉等等担忧。
2护理特点
2.1 需要被接纳与尊重。产妇和一般病人一样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属、病友的体谅,希望得到安慰和及时的处理,不应以任何借口而怠慢。产妇更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特别是助产人员的接纳与尊重 (因助产人员与产妇接触最早和交往最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在待产室内,产妇与家属暂时分离,使她们有一种“失助感”,加之阵痛的困扰,急切希望医务人员的关心、理解、爱护,希望热情接纳、礼貌相待,若初次见面就显出冷漠或粗暴,可使产妇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增加其恐惧、紧张等消极因素,对正常分娩设下障碍。助产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热情诚恳,真诚的自我介绍,热情接待每一位产妇。产妇入待产室时主动协助其更鞋入室,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询问病史和进行检查,检查中动作轻柔,尊重产妇,为其保守秘密,平等对待每一位产妇,使产妇尽快地适应医院这一陌生环境,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消除紧张情绪和各种顾虑,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2 有效减轻产疼痛。分娩显然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疼痛剧烈难以耐受,且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临产时疼痛加重,而恐惧加重疼痛,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宫缩,又因疼痛时大声叫喊即消耗体力又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缺氧,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助产士在较疼痛的活跃期,指导产妇分散注意力,如触摸、压迫法、按摩法、家属陪伴、听音乐、可以让产妇吸入“笑气”等有效缓解疼痛,应用积极暗示性语言和行为的技巧是提高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使产妇在尽可能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平安结束分娩。
2.3 加强沟通,及时告知产程的进展及分娩相关知识。大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知识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特别是初产妇,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而另一些产妇受传统观念及他人反面经验给予的负面影响,对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种种危险而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心理,故产妇及家属都急想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待产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胎儿情况、自己能否顺利分娩及各种检查的方法和目的、预计产妇什么时候能分娩等等,故在陪产过程中助产人员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其思想状况、对分娩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性格、文化特征,有针对性给予解释,在医疗保护性原则的指导下,尽量让产妇了解在待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及各种检查方法、目的、目前产程进展情况,胎儿胎心变化情况,并教会产妇如何配合才能避免和减少痛苦,让她了解应知的情况,使之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建立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气,自觉的与医护人员配合,有利保障母婴安全,平安分娩。告诫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同时助产人员要及时明确地答复家属的询问,并主动告诉其产妇的情况,给予亲人般的关怀,这都是和观察产程、接生同样重要的工作内容。
总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职业、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生育经历、家庭关系、孕前性格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需要也不相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早产、难产、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胎儿的发育、产后泌乳等,均与整个围产期心理状态有关。做为医务人员,要关心体谅她们,要根据孕妇各种心理变化,寻求探索解除各种心理障碍的途径,在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等措施下,可以降低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3】,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医疗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谢映,王巧霜,潘茹,等.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2):138.
[2]袁筑华,梁峰冰,胡岩英等.163例Doula分娩的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18(1)、35.
关键词:异常分娩,产妇护理,心理护理,正常分娩
1 引言
临床上,异常分娩又称难产,对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异常分娩对于产妇和胎儿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能够延长生产的过程,从而增加生产过程中产妇与胎儿分娩的并发症。
临床护理是较少异常分娩危害的重要措施,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分娩的效果,将异常分娩转化为正常分娩。
因此,加强对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对于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围生期,孕产妇,心理护理,影响
妊娠分娩是大多数女性必然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 但是其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随着分娩的临近以及生理状况的不断变化, 孕妇可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绪变化, 约95%的孕产妇会在分娩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惧感[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围生期妇女的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分娩过程出血量、产后病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除生物医学的因素外, 必须顾及到心理行为因素, 对围生期妇女的心理护理指导是整体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研究对117例孕产妇围生期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孕产妇208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91例, 年龄22岁~31岁, 平均年龄 (28.04±3.26) 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5例, 大专38例, 本科及以上28例;分娩时孕周38周~42周, 平均 (39.67±0.22) 周;胎儿体重2 700~4 100 g, 平均 (3 056.87±208.55) g。观察组117例, 年龄23岁~33岁, 平均年龄 (28.22±3.35) 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2例, 大专49例, 本科及以上36例;分娩时孕周38周~42周, 平均 (39.79±0.24) 周;胎儿体重2 700~4 200 g, 平均 (3 102.69±210.37) g所有孕产妇均为初产, 单胎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无剖宫产体征。2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胎儿体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2组产妇医生均建议采取自然分娩方式。围生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产妇进行孕期检查、产后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时为其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3], 向孕产妇及家属介绍病区及医院环境, 向患者详细讲解围生期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沟通中了解孕产妇的感受。对于孕产妇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 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 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 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针对孕产妇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况, 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安慰, 给予健康指导, 耐心回答产妇的问题, 对于其错误的认知及时给予纠正。指导产妇进行产前胎教, 并教会其倾听和记录胎心。产妇于分娩后生理状态再次经历较大的改变, 心理也随之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护理人员可给予其相关产后恢复知识指导, 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感受, 进行体形恢复训练, 并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 给予其充分的关心[4]。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中总出血量、产后病率、新生儿窒息率;统计自然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以WHO疼痛分级标准对产妇分娩时疼痛状况进行分级[5]:仅感腰酸或轻度不适为0级;可忍受的腰酸痛, 有或无微汗, 不影响睡眠为Ⅰ级;伴有出汗的明显腰酸痛、急促呼吸, 但是可以忍受, 对睡眠有影响但不严重为Ⅱ级;不能忍受的强烈腰酸痛, 产妇大声喊叫, 对睡眠造成严重影响为Ⅲ级。借助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2组患者分娩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以50分为正常, 50~59分、60~69分、70分以上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自然分娩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过程出血量、产后病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果见表1、表2。
2.2 分娩疼痛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心理状况
观察组产妇抑郁及焦虑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十分重大的生活事件之一, 特别是对于初产妇而言,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 周围亲友以及社会信息又往往加大了对分娩痛苦以及抚养婴儿困难的描述, 使孕产妇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和角色转变时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孕产妇情绪发生变化时, 不仅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同时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相应反应, 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血压升高, 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6]。诸多资料显示, 孕产妇分娩产程、疼痛程度以及出血量等均与其心理状况有着密切联系[7,8]。因此帮助产妇树立良好的生育观, 保持其情绪稳定和愉快对于顺利分娩有着重要意义[9]。
围生期妇女机体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生理阶段, 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分娩前孕产妇初入医院对环境不适应, 护理人员应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 消除其陌生感。初产妇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 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树立信心, 消除错误认知, 告诉产妇自然分娩是一种对母婴均有利的分娩方式, 变恐惧感为安全感。有的产妇对即将面对的分娩结果不明确而感到紧张, 希望快速结束分娩而表现出焦虑烦躁和不安[10]。对于这部分期待性焦虑者, 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足月分娩的重要性, 建议其可以进行适当运动, 改善睡眠, 增加食欲, 以利分娩。还有一部分产妇同样是对分娩结果的不明确性而感到紧张, 但是主要表现为担心难产、畸胎或胎儿性别不满意等。对于这部分忧虑情绪明显者, 护理人员应向其介绍目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告诉其科学接生的安全性, 必要时请医生为其进行必要的检查, 消除其担心产下怪胎、畸胎的疑虑。对于孕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细致耐心地回答, 给予心理上的鼓励支持和安慰, 相应的健康宣教内容确保其熟练掌握, 并让其充分认识到围生期可能存在的危险从而做好心理准备,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对围生期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时, 应给予其充分的尊重, 帮助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本研究中所有孕产妇均无剖宫产体征, 均可行自然分娩, 但是在分娩之前或者分娩的过程中部分产妇由于主观意愿要求行剖宫产。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娩过程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产后病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的产妇其产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 产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抑郁、焦虑情绪也明显较轻。因此我们认为对围生期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指导, 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有利于减轻孕产妇分娩的痛苦, 改善其不良情绪, 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和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淑稳, 房桂英, 周长浩.心理干预对产时产程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4) :3345-3346.
[2]刘凤英, 米莉, 刘淑军, 等.围产期孕妇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24) :572-573.
[3]郝红雁, 李翀, 韩丽梅, 等.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自然分娩率[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 (4) :494-495.
[4]赵淑婷, 陈月嫦, 谭章云.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3, 21 (1) :36-40.
[5]党蓉芳, 李珊, 宁晓娥, 等.音乐减轻产痛加速产程10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446-447.
[6]王珍怀.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09, 17 (1) :30-31.
[7]张彩虹.农村产妇配偶产前的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0) :4276-4278.
[8]全正中, 司华英, 张绪云.342例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2) :469-470.
[9]于秀梅.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7) :858-859.
【关键词】分娩期;孕产妇;剖腹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36-01
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存在着四大影响分娩的因素,即产道、产力、胎儿、产妇的心理因素。比如分娩时的疼痛与产妇心理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孕产妇在分娩期有着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孕产妇和胎儿及其不利。顺利进行分娩及新生儿的状况备受关注,现将本文就分析孕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均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分娩的200例,其中心理干预导乐陪伴式分娩实验组和常规观察产程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产科和内科上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所有孕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在22至31岁之间,孕周在36-41周之间,胎儿体重约为2400到3900g,在文化水平分布上:大学本科及以上78例(占39%),高中文化80例(占40%),初中及以下文化42例(占21%)。
1.2调查心理状态
通过问卷调查或是面对面的交谈等形式,调查与分析SDS、HDS、SAS等心理测试、孕产妇的思想状况以及对分娩的了解情况。其中收回问卷200份,有效问卷有198份,占99%。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为:有心理障碍的196例,占98%,其中焦虑症126例,占64.3%,恐惧症45例,占22.9%,忧郁症25例,占12.7%。出现担心难产、疼痛、出血、胎儿畸形、剖腹产等,孕产妇对于分娩等知识缺乏。部分孕产妇对于陌生的医院环境的生疏或是其他产妇的叫喊、见血迹时感到格外的紧张,少许孕产妇因住院费用及婴儿性别的渴望等产生紧张或焦虑。
1.3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两组产妇给予同样的产科常规处理,对照组主要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相比之下,实验组则采取针对产妇的性格、家庭、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不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导乐陪伴方式,使其发挥最佳心理护理作用,从而达到分娩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心理干预及导乐陪伴式分娩为:一、整体的护理要点主要有产前、产中、产后等心理护理,产前要营造利于心理安宁的环境,即产妇入院起,助产护士需热情接待,并为孕产妇讲解分娩和妊娠等生理知识,且让其了解整个产程的时间与结果,助产护士应深入病房了解孕产妇心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产中也要以热情、耐心的鼓励支持;产后要紧密观察产妇生理、心理健康,充分给予持续的支持。二、导乐陪伴式分娩的特点在于有一对一的导乐护士,导乐护士在产程中给予心理、感情上的支持,针对不同的产程阶段,指导产妇做深呼吸、给予其顺时针按摩腹部、紧握孕产妇;指导第二产程的产妇正确用量;对于第三产程的产妇要嘱咐其不要激动、为其擦擦汗、询问产妇想不想抱宝宝以观察产妇意识状态。三、家属陪伴式分娩也能减轻焦虑,缓解产妇紧张等情绪。
2结果:
2.1产程分析
采取心理干预加之导乐陪伴方式分娩在各产程的时间都有所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2.2 分娩分式与出血量等分析
由表2可知,在分娩方式上,实验组的正常产比率比对照组高,相应的胎吸和剖腹产比率低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上,实验组也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未出现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大于500mL的现象。可以看出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及导乐陪伴式分娩,使得孕产妇消除了不良的心理状况,精力与体力很好的保存,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更降低了剖腹产比率。
2.2 新生兒阿氏评分
所有的产妇与新生儿健康出院,心理干预护理及导乐陪伴式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于两组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具体见表3。
3讨论
女性的妊娠分娩是其特殊生理期,亦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此期间孕产妇会产伴有害怕、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1]。孕产妇缺少正常分娩意识,害怕疼痛,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故对于疼痛程度难以进行客观评价[2]。要消除不良情绪,需对孕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这主要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通过本研究体会,对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大致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与庄玉琳[3]研究中一致。而在这护理过程中助产护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的对待孕产妇的态度及与之语音交流、情感交流也深有讲究,要做好一名专业的助产护士,应安抚孕产妇,了解其心理,用真诚的态度和温柔的语言,踏实的专业知识关心指导孕产妇。能否顺利分娩,分娩质量与新生儿的质量等都与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有关,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导乐陪伴等,孕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具有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剖腹产等优点。
综上所述,针对孕产妇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导乐陪伴,不但能缓解母婴安全问题,而且有助于顺利分娩,提高新生儿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水珍.孕产妇心理护理浅谈[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50
[2]叶慧君, 江延姣, 阮芝芳. 分娩疼痛程度及相关因素与分娩结局[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10): 753-757.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案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1~2016.12期间接收的1200例高龄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6.6月后接收)与对照组(2016.6月前接收),观察组产妇年龄均在30~42岁,中位年龄36.0岁,孕38~42周,平均39.15±2.07周;对照组产妇年龄均在31~43岁,中位年龄36.5岁,孕38.5~42周,平均39.18±2.06周,所选产妇均符合高龄产妇的诊断标准[4];精神正常;未合并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得比较。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高龄产妇应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及产检,而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孕期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当产妇被确诊为高龄分娩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其孕期管理的.必要性,并严格要求产妇做系统的产前检查,针对检测结果呈现高危程度的产妇予以重点关注;密切监测产妇在妊娠期间的生命体征及各项其他生理指标水平,定期为产妇检查胎心和胎动情况。②高龄产妇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担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妇孕期应积极主动关心产妇,掌握其在妊娠期间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另外做好产妇家属的安抚工作,使其多鼓励、安慰产妇,给予家庭支持。③加强饮食管理,指导产妇及家属避免食用高盐及高糖性食物,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告知其多食用高蛋白与高纤维食物。④预先制定好各项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出现出血、早产等紧急状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产妇以及新生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孕期并发症(妊高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情况(早产、晚期流产、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5]。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孕期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孕期并发症(妊高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合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母婴结局
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高龄产妇一直是临床妇科较为棘手的一种妊娠情况,高龄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度以及拉伸力度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其会阴部为的弹性及盆骨的可动性,严重威胁母婴安全[6]。因此在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还需加强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7]。由于高龄产妇特殊性,临床应为患者提供住院全程护理管理服务,本次研究为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士应针对患者年龄、机体健康状况、孕期检查结果等因素加以评估,识别患者住院期间潜在护理风险,积极制定护理计划。科室护士长应对所有医护工作者进行风险识别、预防、常见产后并发症、围生产期知识培训,要求护士掌握,科室制定标准化高龄产妇孕期护理方案,根据产妇学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采用适当语言与患者加强沟通,介绍高龄产妇围生产期间常见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加强孕期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加强病情观察等,日常护理过程中尽可能消除护理差错产生,保证产妇安全,有效预防孕期并发症发生,通过做好围生产期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孕期护理管理的观察组产妇其孕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提示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可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预后。另外针对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应在妊娠早期注意其有无生殖道手术史、妊娠合并症,如有异常疾病应及时请相关学科进行会诊,对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及时告知并在其同意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对继续妊娠者,应评估是否转诊,一旦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强管理,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利保障[8]。综上所述,对高龄产妇的孕期管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做好孕期护理,对降低高龄产妇并发症及不良母婴结局事件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娄海琴,万春花.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在孕期体重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4(5):348-349.
2王丽萍,王鹂麟,周欢庆,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6):425-431.
3陶朝晖.妇产科护理纠纷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37(4):204-206.
4谢妮,王毅,朱彦霏.加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综合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92-94.
5刘迎春.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33(2):429-431.
6莫丽萦.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
7黄彩兰,黄碧来.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172-173.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dm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护理人员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适时进行dm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四、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此类心态患者中1型dm占8.9%,2型dm占17.6%.1型dm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28例2型dm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这种心理在疾病的早期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仍忘我工作而不重视治疗,但长时间的拒绝则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也没有危险。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控制好自己的感情,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dm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以后,治疗信心增强,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推荐阅读:
高危孕产妇安全护理10-27
孕产保健护理工作计划01-15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方案12-25
危重孕产妇病例分析06-20
孕产妇知识宣传方案10-19
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12-12
孕产妇死亡评审报告12-30
危重孕产妇抢救病案01-03
孕产妇保健知识讲座04-03
孕产妇死亡管理规定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