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通用11篇)

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 篇1

一、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同时, 由于它着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学校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体育校本课程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

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喜欢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同时,由于跟随父母来到繁华的城市,远离了熟悉的家乡环境,他们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要突出校本,开发适合学校本土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身心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1.教师要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在新的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创造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使课程开发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由被动的、不自觉的、隐性的课程开发者,变为主动的、自觉的、显性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2.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的特色化道路。凸显学校特色,目标细化为关注身体、专业技能发展与应用、综合知识及技能、责任与交际、乡土知识。众多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体育校本课程更是学校的特色窗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既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3.立足学生实际,关注个性差异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发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着眼点,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促进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校办学条件有限,场地小,器材少,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那么可以利用生活中废旧用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利用报纸、胶圈、塑料泡沫、矿泉水瓶、易拉罐、汽车轮胎等多种多样的物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 如,纸类游戏、轻物掷远、障碍接力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学爱练的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三、对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考

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数来自落后的农村,他们从小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落后,环境的改变、心理的落差以及社会不良的攀比风气,造成了他们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身上有着能吃苦耐劳、勇敢坚强、不怕脏、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要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和合作精神兼顾。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与同伴及他人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体育课上,从安全、组织及目标培养等方面来看,我们更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也要为学生提供许多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关心同伴,与希望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同样重要,使学生在体验群体共荣的基础上发展并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开设校本课程 弘扬民族精神 篇2

一、古诗文诵读系列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校开发实施了古诗文诵读系列。具体内容低年段:《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古诗词诵读》、高年段:《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古诗词诵读》、《经典文章阅读》,学校把它纳入课时,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员诵读、名人讲座、课本剧展示、班会、中队会展演、演讲、师生硬笔书法比赛等,并纳入优秀班级、优秀个人考评内容。

二、中华传统节日系列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具体内容:第一课 大年节——春节,第二课 灯节与舞龙节——元宵,第三课 扫墓祭祖节——清明,第四课 龙舟竞渡节——端午,第五课 重阳节,第六课 中秋节。要求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重大节日组织活动,比如清明节,我校都组织大型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继承传统。

三、中华文人教育系列

一个人总是存在于一段历史,一个文人总会记录一段历史,文人的生活更是社会的缩影。基于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进而从一侧面感知祖国的悠久历史。我校在五年级开设了中华文人课(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具体内容:第一课 孔子,第二课 屈原,第三课 李白,第四课 杜甫,第五课 李清照,第六课 关汉卿,第七课 曹雪芹,第八课 鲁迅。

四、文明礼仪系列

学校编写了《礼仪指导手册》,下发给每个班级。除了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更加注重的是校本课程开设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这一目的,学校结合德育教育活动坚持做好“三进”工程:第一,进校园。让学生的文明习惯走入校园,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检验。学校坚持每个月评选一批“文明之星”、“文明班”,并让入选者在全体师生面前接受学校的表彰,以此为一种莫大的荣誉。第二,进家庭。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文明礼貌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当中,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否满意通过意见反馈表反馈到学校。同时,学生自己的文明言行也能影响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第三,进社区。让学生成为社区文明示范员员,将文明好习惯带入社区。

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训练,我校始终坚持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出操、集会、升旗规范、卫生规范、值日规范、课堂规范、安全意识、文明礼貌等方面着手,制定了《回族小学养成教育管理条例》,把常规教育抓早、抓实、抓细。还开展了“课堂礼仪三步曲”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由师生共同参加的检查小组,对各班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效果极为显著。

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 篇3

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开设课程资源的态度,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满足学生需求,拓展教育层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生的特长素质发展,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体现我校特色。

一、加强管理,确保校本课程有序进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我校及时对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常规性管理和提供技术性的支持,提高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

二、校本课程开设总体情况

我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学期初,学校教务处下发校本课程整体规划,由教师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并且每课有教案,有记录。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

学校相继开设了学童谣、诵古诗、讲安全、跳绳等校本课程。跳绳是我校长期开展的校本课程。开设跳绳校本课程主要是学校有着良好的跳绳基础,教师、学生喜欢跳绳,通过查找资料,跳绳对于身体健康有诸多有利因素。但是我们考虑到如果集中课时进行新授与训练不太容易,因为如果集中在四十分钟内进行,学生体力达不到,而且持续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厌烦。因为,教师授课时间主要集中在体育课 上,要求教师每节体育课用8-10分钟的时间进行跳绳的新授与练习,主要的训练在于提高学生兴趣,由学生课下进行。重点在于学生习得技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为了保持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组织了大量的活动。

由于教师基本能力对课程开设的制约,本学期,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设进行了调整,并且本着“教师有能力教,学生有兴趣学”的原则,重新确立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保留了原有的开设比较规范、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的安全教育课程,开设了《我爱家乡——长治》校本课程。本学期开设的上党文化主要以了解本地历史、资源、民俗、名人等为主要内容。本学期,学校计划在重点对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材的开发,有效地师生评价的确立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积极作用 1.学生受益多多。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

2.教师积极参与

校本课程开设以来,教师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经历了顺从、认同、内化、创新的过程,发展至今,校本课程日趋规范,校本课程开设逐步走向成熟。

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教师隐藏在常规教学背后的才情被激发,课程实施者的主体价值得到实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学校领导要组织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开设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制度,将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纳入教师业绩考核细则之中,将学生学习效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之中。

地方课程开设总结 篇4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标准,规范办学行为,按照运河区文教局有关文件精神,春季开学后,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纠正,现将这一工作开展情况做以总结汇报:

1、严格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时。

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省市有关课改文件规定的标准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特别对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开设。一至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纪开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三至六年级开设英语课,都能够符合河北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各学科、各年级都没有增减学时的现象。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

2、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根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和资源,开设了校本课程三门,其中有《品格教育》、《书法课》、《经典诵读》,任课教师保证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教师的教案或活动设计要定期上交接受检查,并定期听课、评课,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真正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素质教育理念,使我校的办学特色得以逐渐凸显。

3、校本教研,落实有效。

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确立“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基地”的意识,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4、课堂教学,深入扎实。

教师上课备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5、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牢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根基。“三会两报评比制度”别具特色。三会:晨会、班会、队会。每月一期主题黑板报,四、五六年纪每人一张手抄报。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利用下午活动时间,进行的有声有色,尤其是鼓号队在联校独树一帜。

6、学生课业,轻松愉快。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都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对作业量的控制严格执行,不布置家庭作业,双休日布置不超过两小时。

艺体课程开设情况 篇5

兰西县红星乡第一中学校

我校的艺体教育工作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善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推动了我校艺体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学生五彩缤纷,潜能各异,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在能力、个性、特长方面的资源优势,开设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如,绘画、篮球、乒乓球、等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使学校的教育适合不同特长学生的发展。一是有专任教师,每门课都有专职教师,二是有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前,各门功课都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三是有上课时间,每天下午活动时间40分钟,任何活动不能占用;四是有教学设计,每位教师每节课必须有教学设计,不上无准备之课、无教案之课;五是有考核评比,每学期对代课老师进行考核,对所有学生进行素质评定,确保教学效果。

适时开展艺体教育活动,推动艺体教育的深入发展。

1、坚持开展特色课间操活动。洛河初中学习魏书生老师“把大课间操作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载体”,开始尝试以课间操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结合学校校园布局特点,从站队入场到出场解散,制定了课间操行为习惯细则;二是丰富了课间操的内容,三是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场、退场,要求学生速度快、步伐齐、口号响亮整齐,全校同步,统一指挥,培养了学生的规范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纠正了学生过去懒散、迟缓、个别学生不融入集体的坏习惯。站军姿和一分钟踏步,体现了学生有素质、有纪律、作风干练、意志坚强的品格,纠正了学生集体活动中做小动作、说闲话、左顾右盼等不良习惯。师生同操,既增强了学生健体的意识,又展现了学校大家庭中师生同乐融融的校园生活。

2、立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广泛开展大型全校性艺体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每学年以校组织至少一次田径运动会、歌咏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以班组织元旦联欢会、才艺比赛等,每次活动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展示,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3、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展演项目的培训活动。我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必要时聘请校外专家,有计划、有组织、高效率进行培训。

我校的艺体教学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全面发展。我们不能为过分追求学生各学科成绩门门优秀,而制约其各不相同的潜能发展,而是在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其兴趣特长,给予其成就感,从而带动各科成绩进步,促进全面发展。这样就能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达到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目的,促进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校本课程开设新闻报道 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学思路;教学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定的民主化。我国近几年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提出: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确定个性化、特色化课程,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一、校本课程教学思路

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在高中常规英语教学中,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是交际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将“把知识转变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常有这样的弊端,即课堂教学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由此产生学生认识能力、自学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在校本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第三个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安排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安排应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既容易实践,又补充必修教材内容的实用的、短小而又相对完整的板块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因此,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我们统一每一章的编写体例为:A.研究性课题学习(Research Tasks for Learning)B.模仿与操练(Imitate and Practice)C.欣赏(Appreciation)D.生活实践(Learning in Doing)E.潜能开发(Developing the abilities)F.阅读网站(Reading On Line)G.评估与评价(Assessing)。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摒弃了以前单一的灌输──接受型的“填鸭式”教学法,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表演式等教学方法。我们将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时,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对听、说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校本课程的效果评估

校本课程是一门严肃的实践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制订了相应的测试方法。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校本课程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不将词汇作为测试内容。测试主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背景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行学分制。这在评价导向上要求教师不但要上好常规课,而且要能组织、开发出1~2门具有校本课程意义的、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

五、校本课程尝试中的思考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使“人”的存在和“人”的应有地位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凸现和回归,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书匠”的形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积极投入实践中,增强研究意识,不断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

2.合理兼顾学生兴趣和学科能力培养

我们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往往会过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忽视教学目的调查。我们发现选择英文原版影片欣赏、英语视听的学生较多,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原因是这些课要求不高,情节有趣,比较轻松,很容易拿到分数。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做出合理的调配,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要减轻学生负担

任何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都不会得到学生的支持,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选材时,特别要注意文章的难易度,尽量降低对学生的词汇要求,对不能猜测的生词,我们一般加以汉语释义,使学生自学时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上。再者,由于注意选材的趣味性、多样性,这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授课时的设疑、答疑、讨论做好准备。负担轻、效率高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丁筱燕.新标准 新理念 新课堂:Britain and Ireland.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课程开设情况自查报告 篇7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及兄弟乡校的莅临指导。

感谢领导给我们展示高效课堂工作的机会。刚刚我乡展示了22节课,我乡校长进行了汇报,虽然与领导要求、兄弟乡校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在努力。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滞后、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异地交流机会少等原因,“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一直对高效课堂在不断思考,也对目前教育现状做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并结合我乡实际对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建高效课堂、促进素质教育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下面就我乡此项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我乡一直坚信课改信念,立足实际,以教研为平台,以课例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坚持做中学,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理论充电,武装骨干,学习有深度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观念问题,要转变观念就要加强学习,特别是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理论与策略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各小学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开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高效课堂理论学习。9月至今,向全乡教师推荐《高效课堂22条》、《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等8本书,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并结求,充分保证了学习效果。合自己工作谈体会、勤实践,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节期间总校向全乡4000余名教职工赠阅《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和《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以达到陶冶性情,增长教学机智的目标。总校还专门编印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经验材料及打造高效课堂相关学习资料供全乡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教师人手一册,并规定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要

二是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学习高效课堂经验。资金有限没办法走出去,我们组织教师观看了李炳亭《高效课堂讲座》(浙江省回浦中学)、《高效课堂知与行》、《山东省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报告会》、武汉常青小学三段五步教学模式课例等等为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课例引领。

三是采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利用周六教研,让国培及骨干教师汇报学习体会。

二、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精心组织,落实有力度

总校建立了高效课堂领导小组,总校以打造高效课堂为重心,精心组织,制定措施,督导检查,充分保证了打造高效课堂各项工作落实。

通过扎扎实实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1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当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现在发生了明显变化,老师们看到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课堂改革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2是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五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不见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越来

越精彩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3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说,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4是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许多学生的一个通病。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凡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测验中成绩都比较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加强理论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在今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形成适合自己的更加科学、更加完整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展示,达到既培养能力,有落实技能;既能说善思,又有扎实的基本功。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一如破竹之势,如火如荼,势不可挡,我们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深入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优化教学环节,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沙洋县的教育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研究之路漫长又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怀揣梦想,探究的脚步不停歇,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美!经过近一个月的课改实验,老师们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持、学生讲解、学生质疑、学生点评。课堂上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职责定位在“点拨和提升”上,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学实现了师生相长,教学相长。老师们这样形容现在的课改:“课改解放了学生,发展了教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对新的课堂模式表现的尤为欣喜,同学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能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有了大幅提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全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1、制定措施,完善制度,构建打造高效课堂奖励机制。总校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相关工作细则,规范全乡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实行“三位一体”评价方式,完善校长、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校长推进高效课堂工作和教师改造课堂教学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行动积极、成效显著的学校和老师进行奖励,对行动迟缓,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促进了各校打造高效课堂工作。

2、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指导高效课堂打造工作。一是发挥研训人员的引领作用,实行蹲点带片,引领各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工作。4月上旬,区研训中心人员到联系乡镇、学校开展蹲点带片工作一周,听课、评课,开展调研,协助乡镇、学校完成好“双效”活动第一阶段任务,启动第二阶段工作。二是采用名师送教与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相结合、理论讲座与教学观摩相结合、问题解剖与经验推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高效课堂同步探索。到目前为止,名师送教38节,教师同台授课76节,专题研讨会30场次,推介“五改”经验28篇在夷陵研训网上发表。

3、规范行为,优化环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小学从常规管理入手,细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从备、教、批、辅、考、评、练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提高了课堂效益。区实验初中抓好备课管理,采取纸质备课、电子备课、活页备课、表格式备课、学案式备课等形式,真正做到“精于课前”。区龙泉镇中心小学推行教学自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督促课堂环节的落实。上海中学以精当的教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目标的分层落实、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作业布置六大高效课堂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督导检查,发现典型,积极促进高效课堂打造工作。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总校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见》,着力推进“五改”目标的实施,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分别在3月底和9月底组织了两次工作督导检查活动,并将检查情况向全乡中小学作了通报。局长陈勇、副局长王敬东、教育股长李泽品亲自带领教育股、研训中心相关人员到各学校就“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有力地促进了我乡高效课堂打造工作顺利开展。

四、教学竞赛,岗位练兵,课堂有高度

以竞赛促深入,是我乡“双效”活动的有效策略。各小学在开展“双效”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竞赛,为教师搭建学习锻炼平台,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分乡镇中心小学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推门听课、示范课、模仿课等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三峡小学开展了“实效杯”学科教学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科组教师的整体水平。小溪塔街道中心学校组织辖区小学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发现典型,推广经验。龙泉镇中心小学开展“1+X”(一课多上)课堂磨练活动,效果明显。

据统计,年度内有12个学科103名优秀教师参加区级优质课教学竞赛,有8个学科共35名教师分别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组织参加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竞赛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2名教师被省推荐参加全国大赛,二小语文教师彭雪蓉参加国家级大赛《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获一等奖。

五、着眼课堂,服务教学,教研有效度

各小学结合实际,着眼高效课堂,围绕教学问题,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服务于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一是认真做好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研究工作。区研训中心根据总校的统一部署,按照“小课题、可操作、重实效”的原则,编制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研究实践课题指南,召开了中小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选题现场说明会,与学校和学科组针对校情和学情共同筛选课题。到目前为止,申报215个课题,已审批81个课题,确定了300余个教学小问题进行研究。基本实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研的工作目标。

二是为打造我乡技能型的品牌教师,促进全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区研训中心制发了《夷陵区教科所关于实施有效教学开展目标教学指导活动的方案》,确定了6个教师团队和6个研究课题。计划通过1—2年的实验探究,探索我乡教师专业化高效成长方式,培养一批通过课题引领,有教学实践过程支撑,能形成自己突出的教学技能,且产生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的品牌教师。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有新亮点。“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教育研究获得市教育创新成果奖,三峡高中的《生物有效性教学研究》、太平溪小学的《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等2个项目入围夷陵区新一年度科技进步奖;三峡高中等23所学校的27个项目先后在省、区级结题;冯家湾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汪宏军等9名教师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序推进,雾渡河初中被列入全市新一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实验学校。东湖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在省会交流。《夷陵区做实教育科研促课堂高效》一文于7月2日在三峡日报上发表。

六、创新工作,形成特色,成果有广度

各乡镇、学校在努力把工作做实的基础上体现创新精神,形成个性和特色,使 “双效”活动扎实有效,异彩纷呈。小溪塔街道三中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经验,实验探索出了“突破点、带动面、分层练”的学科教学模式,收效明显。雾渡河初中以“先学后教”理念为指导,结合理科复习教学,逐步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特色的“五步”(自主复习奠基、归纳知识要点、典型范例引路、重点热点训练、个别提升辅导)复习教学模式。分乡镇中、小学尝试“先学后教”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模式。实验小学通过学习先进学校经验,教师历练常态化——上“三课”、过“三关”、接 “三招”,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名师,课堂教学练习实现了“三控”:控制练习题的数量、控制学生训练时间、控制练习的难度。太平溪镇中心小学努力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52155”(5分钟导入、15分钟新授课、15分钟练习、5分钟总结反思)时间分配模式,开发了近百篇导学案。邓村乡中心小学初步探索出“目标导学、质疑点拨、分层训练、及时检测”四段式教学模式。小溪塔二小注重反思促“高效”;邓村初中集体备课“不定中心发言人”,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东湖小学推行评课新方式:让每一位教师站在不同的观测点解读课堂;分乡镇各学校扎实开展“三课”活动,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中年教师上“示范课”、老年教师上“满意课”,层层过关,促发展;黄花初中实施“作业当面批改”的辅导模式;鸦鹊岭中心小学初步构建出“四段”式教学模式(即辅助导学3分钟、学生先学14分钟、教师后教13分钟、当堂练习10分钟)、“三讲三不讲”高效法(三讲:重点内容讲、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讲、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讲;三不讲: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学生讨论互学能懂的不讲、超标难懂的不讲)和“三清”式保障法(当堂清、日日清、单元清),使教学走向“双效”运行轨道。

七、后阶段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工作

以推进“双效”活动为中心,以实施“五改”为着力点,细化实化打造高效课堂工作。

一是典型带动,以点促面,推动“双效”活动向纵深发展。积极培植“双效”活动的典型学校,总结挖掘活动经验,并通过现场形式做好推介,以带动全乡各校“双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小溪塔三小、小溪塔二小、小溪塔三中、雾渡河初中在高效课堂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动全乡“双效”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我们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大力推介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典型学校,以扩大“双效”活动成果。

各学科通过抓点树立学科“双效”活动典型,积极探索学科“高效”教学的课堂模型,以促学科教学双效活动的整体推进。大力树立和宣传“双效”活动的优秀教师典型,总结成功经验,提炼核心技术,形成优势资源。

二是竞赛促动,奖励推动,培育“双效”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多层次开展学科教学的竞赛活动。一是选拔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活动,使区域内的“双效”活动与外地接轨,为名师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二是广泛组织学科“四优”评比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以层层开展,集中展示为主要形式,注重过程打磨,全员受益。三要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

聋校应该开设手语课程 篇8

江苏省苏州市盲聋学校 方红 P41 现代特殊教育 2003.7-8

世界是多元的.更是迅猛发展的。该向前走的时候不走.历史就要辗过你迟疑的身躯。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手语是用于教学和交际的第一语言;在挪威。聋人手语已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纳入教育法:在英国.“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已经形成了共识;在瑞士。聋儿在婴幼儿期其家庭成员就会得到手语帮助。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确立了手语的语言地位,聋童的手语都被纳为聋人学习的第一语言。聋校首先教聋人学习手语,以奠定学习基础。然后在手语的基础上再学本国语言。学生能很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在我国.由于各地手语的无政府状态.不光有方言.还有“校言”。就连一个地市的手语都会出现许多差异。甚至在一个学校内部也会产生许多自创的手语,杂乱无序的手语积累多了。聋人在日常交流中就会一知半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没有规范可言,即使有了规范也无进行规范手语教学的渠道。二是手语者已经习惯了自产自销的手语格局。对于聋生来讲.语言的发展应该包括:聋人手语、汉语言、英语。按照国内聋校的培养任务,聋教育应以前两种为主。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系语言,聋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也应是语言发展问题。让我们的聋生将两种语言分开来.使之互为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开设手语课程的目的所在。建议手语课程在每个年级阶段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学前教育(三年):学习称谓手语、日常生活手语、数字手语、拼音字母手指语。并将手语学习落实到除口语之外的幼儿教育其他课程之中。学会用手语讲故事。

低年级(1—3年级):学习衣食住行和时间手语,开始认识一些手语在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时间的特性和简单句的语法.通过看一些手语视屏教材学习手语,积累手语词汇.学习聋人社交礼仪。

中年级(4-6年级):学习职业工作和方位手语,进一步学习聋人手语语法,提高聋人手语表现能力和规范聋人手语的表现方式。区剐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不同特点.了解聋人文学艺术。

高年级(7—9年级):学习事物特征手语,了解聋人手语的文化特征,比较手语方言,扩展聋人手语视野,解析和认识聋人心理特征,了解聋人历史及社会角色。

手语教材编写主角应由对手语研究有较高造诣的优秀聋人来主持.并联合课程专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一些对手语颇有研究的听人一起.在我国过去手语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核、筛选、矫正、添加和调整一些手语学习素材。对手语课程进行研讨整合.以保证手语课程编撰的科学性、理论性与实际运用性、规范性的有机结合。

关于手语课的师资问题。在聋校中会打手语的老师很多.但是能胜任手语课程教学的老师十分有限。我们应该针对手语课程的特性.进行统一的手语课程教学培训,发展一批聋人置身于聋人教育,聘请他们走进手语教学的课堂。这对聋人自身手语的发展和规范化的普及无不益处.也是提高整个聋人群体素质的一大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9

——荔城区梅峰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规定的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现就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课程管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组织建设。

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2.制度管理。

为保证课程有效实行,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规章制度,各年段安排两位行政对课程进行督导。

3.人员安排。

我校现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老师2名,并积极鼓励教学能力强、年轻的有责任心的教师兼任。除此以外,由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需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进行活动,我校还聘请了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外辅导员。

4.课时安排。三—六年级平均每周课时数为2课时,每学期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校不定时进行课程督察,以防相关科目挤占课时的现象发生,保证每周有二课时用于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色

1、重视校本培训。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书面交流,编印《课改简讯》,汇集教师实验经验和成果,激励教师注重专业发展。

2、深入开展活动。一是活动开展有序。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出总体安排,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教师制定各年段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人每学期安排一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作好记录。二是研讨坚持正常。学校坚持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活动,或开展班级公开汇报课活动,主管领导积极参与,带头上示范课。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和实践能力。

3、规范活动流程。学校在参考使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4、重视资料积累。学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把教师的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活动方案,学生的作品(包括论文、心得、采访记录、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收集起来。

三、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想法

1、家长不配合,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学校布置的主题任务不能完成,查资料没有电脑,搞试验搞调查家长不让。

2、社会不支持,活动场所欠缺。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抵触情绪,使得学生没有外出活动参观的场所。再者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在实际操作中都有一定的问题。学生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也缺乏安全保障,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大班化教室限制的学生的活动空间,城区学校的班生规模都超编,班级不能组织小组实验活动。

4、真正上起来兼课的老师工作量超负荷。综合实践课程涉及的知识方方面面,需要大量时间备课、收集材料,每位兼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主课,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

5、综合实践老师的培训力度不够,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的培训,最好专职教师来上。

6、开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困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离不开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缺少的就是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所劳动、有所实践。

开设国家课程情况的自查报告 篇10

一、作息时间检查情况

我校能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作息时间的安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6小时。

二、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检查情况

1.我校能按要求严格执行高平市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并能按照《高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基本开全课程,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课程表中存在的问题

①学校部分班级不按课程表安排教学,有增减课程上课现象。

(2)实际上课中存在问题

①部分班级虽能严格按学校要求进行课时安排,但实际教学中一人代双科或多科教师存在挤占、挪用现象。

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严重不足,受客观条件限制,学校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无微机室),写字学生无教材也不能很好开设。

③学校科学实验操作课开设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健全。

④个别学校部分年级教师家庭作业布置较多,作业总量超时。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镇地处东部山区,虽然并校后部分资源得以互补,但教师年龄总体老化,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学,专业人才匮乏,虽然学校尽力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有些课程只能是开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学校也尝试进行大堂上课,但由于合并前学生各方面知识参差不齐,效果并不如人意。

4.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特色不明显,较难彰显特色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

5.音体美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我校检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校召开了包年级领导会议,要求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加强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立即行动起来,凡不符合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要求的班级,不折不扣统一执行市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严禁加班加点打疲劳战。

3. 注重教师备课,尤其是音体美、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开全开足课程,尽最大努力开好课程。

段家乡小学课程开设情况自查报告 篇11

我们段家乡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现就我校课程开设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659名学生,教职工总数60人,任课教师总数56人。国家课程:品社教师4人、语、数、校本、书法教师18人、英语教师4人、科学教师3人、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5人、美术教师4人、综合实践教师2人、信息教师1人。地方课程:心理健康1人、科技教师1人、民族常识教师1人,生命教育教师1人、法制安全1人、专题教育3人、国防1人、人口环境1人、公共卫生1人。这些教师承担着我校所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承担着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任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辽宁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辽宁省调整后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课时安排》的要求,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锻炼。

二、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一些薄弱学科,特别是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社等课程,安排专职教师教师任教,每个教师都能尽职尽责,遇到问题共同研究,每个学期都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的统一作息时间,确保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至六年级周课时30节落实到位。坚持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原则,做到执行规定不打折扣,课时标准不增不减,同时教导处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定时不定时地深入教室抽查上课和课表是否一致,做好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3.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既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体魄,又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每学期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3节、体活课1节,同时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固定时间进行两操训练(冬季跑步),每天中午15分钟自练绳操,下午两节课后安排15分钟集体进行绳操项目的训练,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以严肃、认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对待《国家课程标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兼职教师多为副校长和主任,还有后勤工作教师。这些教师承担的是地方课程,有时工作方面的冲突导致不能正常上课,只能课后自找时间补上,有时会拖拉,影响学生的学习,收到效果不佳。

2.在专任教师中,老教师占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着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无法大面积、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教师参加所任学科的各种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以更加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方式,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分手后发朋友圈的话下一篇:绩效考核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