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信息化建设(精选11篇)
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项目成功应用典型范例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江苏院”)创建于1958年,为国家甲级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江苏院以“依托电力,服务项目,顾客信赖,员工乐业,社会满意”为企业宗旨,为业主提供电力系统规划、火力发电、送变电、通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及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
江苏院拥有国家颁发的电力行业、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海洋行业(沿岸)工程设计甲级资格证书,工程勘察综合类、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等甲级资格证书;通信工程、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电子、水利、水运乙级资格证书;消防工程、环保工程等专项资格证书;电力工程建设监理许可证书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经营资格,共十多项业务资质,服务领域横跨九个行业。主要承担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单机容量1000MW及以下火力发电工程,1000kV及以下交直流送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
从1990年和1997年起,江苏院连续荣获江苏省电力公司和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起连续获得全国勘测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2003年起连续获得南京市A级纳税信用等级;2005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7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07年至2008年,江苏院相继获得南京市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在国家历届优秀工程勘测、设计评选中,江苏院荣获金奖5项、银奖7项、铜奖5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奖3项。2006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
一、系统应用情况
江苏院早在2009年6月就开始与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交流。江苏院的MIS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对设计院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提高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设计院对MIS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在减轻设计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将系统做的更完善,例如电子图纸的收集完整率达到100%、准确率也达到100%等等。只有电子图纸的完整率和准确率都保证了,设计人员才能放心的重复利用这些图纸,从而使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都得到提高。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双方就MIS系统中对AutoCAD的集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内容主要包括读取图纸信息、图纸拆分、批量打印、电子签名、字体检查、线型检查以及对以前保存的电子版文件进行读取图纸信息、卷册信息,根据项目编号自动组织成项目树、案卷文件目录等。在此基础上双方决定合作建设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项目。该项目属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慧智2000-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并对图纸资料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在当时的设计院实现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的单位中是十分难得和非常成功的。
慧智2000-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之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项目的建设从2009年起,江苏院选择与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至今已经3年时间,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
(一)一期建设
一期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主要实施模块包括图纸信息读取、自动拆图、字体检查、电子签名、数字签名接口、自动转化PLT、自动读图信息并生成项目树。院内形成的各类图纸和文件档案是江苏院最为宝贵的知识财富,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及利用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图档电子文件的打印、收集及自动归档(形成项目树)工作是最迫切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系统,所有新开工的项目全部上系统平台执行。截止目前正式使用运行的项目都取得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超越了项目一期建设的预期目标。
(二)二期建设
在一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的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实现协同工作,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2009年11月,江苏院对行业内多家案例考察、综合评价后,最终选择继续与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即进行项目二期建设,对慧智2000-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AutoCAD集成功能进行补充开发,包括自动插入会签图块、会签栏自动填写会签信息、Word、Excel电子签名、自动插入出图章、注册章、客户端、服务端分开、读图.hzpart文件的.exe程序等,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反响和成效。
(三)三期建设
在一期”和二期成功实施和应用的基础上,江苏院与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再次牵手,第三期建设应运而生。主要内容是将DWG文件批量自动转换为Tif文件,保持正确的内容、签名、图幅及比例,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系统价值体现
上了本系统后,从改善管理角度来说:首先是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流程的使用可以使得项目的立项、图纸的设校审、出图归档等更加有序,保持成果和最终出图的一致性,能保存图纸修改痕迹和意见,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执行力度;其次是使得宝贵的设计资料和成果得以最大限度和最及时地保存下来并且便于之后的查阅与使用。
(一)系统实现了图纸自动读取、自动拆分、字体检查,大大节省了各种电子图档归档的时间
自系统能动读取图纸的图签信息(在包括图纸文件保存或者关闭时读取,拆分时读取,打印时读取等各种情况下的信息读取);另外还要自动获取图纸的图幅、比例等信息(这两项信息由于设计人员填写的可能有误,因此不能依靠从图签中读取,而必须由软件自动计算);系统自动将一个文件里的多张图纸拆分为多个文件,并自动根据图号、图名等命名;根据设计院的要求,字体可以在设计人员打开或者保存图纸时检查,也可以在打印时检查,并将不合适的字体用文本文件统一输出。
(二)系统具有图纸电子签名、数字签名接口、会签栏自动填写会签信息、Word、Excel电子签名、自动插入出图章、注册章等功能,大大节省了各角色人员的签字时间
系统可以根据MIS提供的每张图纸的签名表,实现图纸设、校、审、批位置人员的批量电子签名(贴图片);不仅可以将每张图纸的图签位置坐标、旋转角度等数据提供给数字签名开发商,由其对图纸进行批量数字签名,还可以根据数字签名开发商提供的数字签名接口,实现所有图纸的批量数字签名。效果是调用由优泰公司的统一的不显示的透明的章对所有图纸的图签位置进行签名,并将签名成功与否的相关日志信息返回,如果在盖章之后dwg图纸改动了,应当在图签位置显示“X”(此功能依赖优泰公司);在插入会签栏从后,系统从MIS中获取会签专业、会签人、会签日期,并将会签专业、会签日期自动写入会签栏中,对会签人自动进行电子签名;可以根据MIS提供的的签名信息,实现Word、Excel设、校、审、批位置人员的批量电子签名(贴图片)。
(三)系统能够自动读图信息并生成项目树,大大节省了图档的检索查询时间
系统能够对这些电子图纸进行自动拆图、读取图纸信息、卷册信息等,根据项目编号自动组织成项目树(如下图),并将相应的电子图纸挂上去,供查询、借阅等,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三、该案例是慧智2000-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之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项目成功应用典型范例
经过一、二、三期的逐步推进,江苏院的案例可谓是慧智2000-设计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之AutoCAD集成功能开发项目成功应用的典型。
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软件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会根据江苏院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局部的功能补充与修订。一方面,随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江苏院也会提出新的功能点,要求增加到系统中;另一方面为了配合江苏院在管理上的变化,对管理系统的已有功能进行局部调整或配置。
如今该管理系统早已成为江苏院不可缺少的平台,所有的图纸都是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设校审、出图的。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除了提供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系统之外,还为客户提供了数年如一日的快速的应急响应服务。一旦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问题,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如有需要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到达指定地点,并且在验收合格后一年内对系统提供免费升级。这就为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让我们用户放心地、长久地使用系统。
杭州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王峻锐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
(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
(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
(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
(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琰,马艳.电力设计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管理学报,2013(3):117-121.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办公自动化
作者简介:程淼海(1982-),男,北京人,兰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有长期以来资金投入分散、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等原因。随着社会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工程是企业管理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从而加深了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搜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大量信息系统“烂尾楼”。
2.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
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3.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4.缺乏整体实施框架
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5.重建设、轻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紧迫感;另外,电力企业与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同时电力企业中很大部分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导致许多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良好的信息化系统,不适用于电力行业。
人员思想难统一。虽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化会改变电力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权力再次分配,所以并不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支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核心业务的流程难以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实行分级管理,电厂的管理在兼顾电力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服从电力公司的集约化管理。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确保实现电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管控。电力企业这种相对弱化的管理基础,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管控流程难以实现闭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条块化的管理壁垒难以被打破,从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虽然,企业内部针对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改变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那么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必然会持续存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使得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认识水平上,还是应用基础的建立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和进步。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及人员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信息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有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组成。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硬件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软件。其中,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应用系统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自动办公化、财务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安全监察管理等具体内容。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主要由各种网络及其之间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网络之上的操作系统等组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3.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发布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4.信息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等具体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网络标准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操作规范、业务规范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标准。
(3)管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厉剑.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9,(29).
[2]贺朝铸,刘沛.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开发及应用[J].湖北电力,2001,(1).
[3]周云波.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电力设备,2002,(2).
(责任编辑:宋秀丽)
电力营销实现信息化建设之后,必须对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提升,并且将其素质提高,实现制度化管理,才能比较全面的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由于电力营销模式进行信息化发展还不是很长久,所以信息化水平自然不会很高,由于信息化水平受到了传统信息交流机制的限制,导致信息化管理出现漏洞,不能够对员工的具体职责进行细致分配以及区分,对各种工作内容也没有标准化管理。所以想要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进行提升就必须对交流机制进行改革,减少因为交流机制对于员工具体工作分配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工作分配不均等情况。能够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配与区分,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操作,员工能够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获得明确的信息,可以有效减少工作混乱的问题,从而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
2对客户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要求,所以必须对客户资料进行科学管理。进行比较完善的存储以及管理,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客户进行及时掌握,还可以对客户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潜在客户,为将来的电力营销带去更好的基础条件。而通过对客户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设计,还可以很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对客户资料能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了解,能够对电力营销信息化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根据客户资料的类别,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客户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对应的电力产品营销。在对客户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之后,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企业门户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展现窗口和工作桌面,目录服务系统的建设为“SG186”工程中八大业务应用提供规范的用户管理等基础支撑服务。
今年是河南公司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SG186”工程全面启动。企业门户和目录系统是“SG186”工程中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重点,河南公司认真组建项目组,选择技术能力卓越的合作伙伴,为建设优质项目做好了充分准备,
河南公司企业门户和目录系统项目于4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项目组多次深入广大用户中进行访谈,并反复与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组沟通,使项目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保持一致。经过不懈的设计、修改、检查和再设计,系统初步建成。
为了更好地推广该系统,河南公司分3次对企业门户和目录系统的管理员和用户进行理论及实际上机操作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在培训的同时,项目组还广泛征集用户对系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不断优化系统功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不断的创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力物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网络信息化的影响,将电力物资的采购以及仓储等问题融合了信息化的元素,使得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产生了更加行之有效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物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电力物资企业对应用计算机装备的普及率也几乎超过了一大半以上,而且计算机装备更新换代较快。根据20xx年的数据统计,超过一半以上的电力物资企业的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工作比率达到了1:1。另外,电力物资企业90%以上的工作业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2.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熟。目前,我国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逐渐趋于成熟阶段。办公室自动化OA系统的建立、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的开放以及人事劳资的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了电力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电力物资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断积累,信息部门曾经一度成为电力物资企业所忽视的部门,并设有相应的机构配置以及严格的岗位职责规定。只有一个所谓的信息化专责人员进行管理,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电力物资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工作业务量非常之大且复杂性难以形容。为此,电力物资企业也一度为此感到困惑。而现在建立了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得企业的相关信息都能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得计划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质量、成本和资金管理都实现了统一性。以电力企业生产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平台,灵活有效的开展计划实施,为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学合理的降低库存资金压力一直作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合理制定物资的搭配比例,制定采购计划。建立的信息化平台,使得物资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传送,不仅解决了物资管理难的问题,还提高了物资管理水平,使得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进而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提升。通过对电力企业下属各级单位对物资领用、采购等行为进行统一性、科学化的规范化管理,一般利用Internet系统软件联合各电厂项目之间的物资等资源信息共享,以确保合理控制库存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生产材料和备品得到及时供应,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建立的物资控制系统是集合了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以及控制流信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反馈系统。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得库存资金得到合理利用。整个物资控制系统的建立,使得计划实施达成的几率大大提高,进而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真正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物资采购模式。它的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以及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逐渐离开了市场。电子商务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实现电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电力企业可以加强对网上采购力度,对网上采购业务进行监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推动电子商务采购应用,可以安排一些网上采购业务指标考核,对于那些考核指标完成较好的企业进行褒奖。
三、推进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为确保信息化物资管理平台的完善和稳定,电力企业需要对系统进行重新设定和功能性检测,进而保证系统使用畅通。企业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设置时,要注重对不同管理模块的工作内容,对物资采购以及计划列表等信息进行核对和登记。另外,关注系统的后台维护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维护系统后台程序的稳定运行,电力企业必须安排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针对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避免系统瘫痪等问题出现。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不断的更新,从而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汇总,要不断改善管理模式的缺点,进行管理条例的修订,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的管理标准,不断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从根本性的人才引进出发,强化队伍建设的年轻化以及专业性,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新型的管理模式,使得电力企业彻底转变。
3.在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化物资管理过程中,需要这样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来对平台管理加以指导和运用。有了这些计算机网络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的配合,使得平台运行能够持续有效,确保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选拔一些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熟知的技术人才,或者为信息化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配置适合的人员,促进系统有效发挥作用。针对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配置的工作人员要结合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系统的功能性模块进行安排操作任务。例如招标管理和控制工作,它需要部门进行统一的设置,而且企业对招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对招标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信息化平台会对库存情况进行提示,如果积压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发出预警信息。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4.电力企业要增强信息化物资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不断建立和完善监管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物资管理的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系统更加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流程,对物资管理信息准确的录入,确保库存资金流得到有效利用,实现物资总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现了对物资配送的各项物品进行统一性的调配以及内部机构功能定位。电力企业必须明确物资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大对履行合同约定、物资出库、费用催缴以及送货验收等具体事务的控制力度以及监督力度,使得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更加科学性和时效性。综上所述,结合电力企业综合特点进行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价值,而且也有助于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难度有所提高。为此,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团结各方力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希望通过本文以此引起更多人关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工程建设政策处理屡屡受阻, 拆迁赔偿难度越来越大, 由此引发的工程进度滞后和造价上升的压力仍然巨大。二是基建安全和队伍稳定压力增大。施工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持续恶化, 施工企业管理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 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队伍稳定风险增加。三是基建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建设管理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电压等级工程建设对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流程执行力度存在差异, 建设管理集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分析电网建设工作新特点, 探索新办法, 开辟新局面, 成为新形势下电网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积极创新, 勇于开拓, 于2010年将五大工作机制纳入公司基建项目常态管理中, 这标志着五大工作机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实施背景
五大工作机制如下:领导工作机制, 基建月度例会工作机制, 基建工作信息披露工作机制, 重点项目工作机制, “两证”工作机制。
2009年上半年, 常州供电公司对当时的基建工作管理模式进行了专题探讨, 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 推进建设, 提升水平, 完善机制广泛征询意见。之后, 陆续出台了五大工作机制, 并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考核。2009年下半年, 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五大工作机制, 并根据效果修改完善后, 逐步应用于日常工作中。2010年, 五大工作机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对电网项目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二、基本内涵
1.建立领导工作机制, 成立了电网建设协同推进领导小组, 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 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 相关部室主任为成员, 举全公司之力, 加强对基建工作的领导, 着力协调建设中的难题。
2.建立基建月度例会工作机制, 每月5日前召开基建月度例会, 总结上月基建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布置下月基建工作要求, 及时协调和解决工程遇到的问题。
3.建立基建工作信息披露机制, 定期印发《常州市电网建设简报》, 及时向市政府和区政府及相关单位披露信息, 及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工区通报基建工作进展情况和问题, 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协同推进电网建设的力量。
4.建立重点项目工作机制, 专人负责重点项目, 专门领导挂帅, 负责重点项目推进工作, 与供电服务“绿色通道”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对电力建设的支持。
5.建立“两证” (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工作机制, 专人负责“两证”办理工作, 并实行基建部门分管主任负责制, 在每月基建工作月报中通报“两证”办理情况, 依法推进电网建设。
通过五大工作机制, 常州供电公司在基建工作方面完善了制度的建设, 使公司领导层“全面找差距, 主动作为, 举全公司之力推进电网建设”的号召得到了有效贯彻, 公司电网建设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基建战线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确保了他们思路理解到位、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确保了常州供电公司电网建设的有序推进。
三、主要做法及其效果
常州供电公司全面应用五大工作机制, 全力确保电网建设项目的及时投运。2010年12月25日启动投运500千伏茅山变电站开关站部分, 2010年年底500千伏武南变扩建第三台主变工程具备启动投运条件, 2011年建设500千伏溧阳变, 进一步完善常州500千伏主网架, 提高电网的受电能力。同时, 京沪高铁等工程的及时建成投运, 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常州电网结构, 解决电网薄弱环节, 增强电力供应。
公司并借此继续加强三个项目部建设, 特别是重点加强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建设, 同时推进监理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
1. 做法。
(1) 领导工作机制。2008年2月25日, 公司发文《关于成立常州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协同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 明确了电网建设协同推进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具体职责如下:一是听取电网建设推进情况, 研究电网建设中的难点、重点, 提出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的工作方针和策略。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确定各媒体宣传工作的重点,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电网建设。三是决定解决电网建设有关困难的方案、措施, 根据公司各单位、部门的优势, 协调有关方面的工作力量。2008年3月3日, 常州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协同推进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会上, 基建部汇报了四个方面内容:2008年度常州基建计划建成投产的主要项目情况, 迎峰度夏重点工程进度, 电网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难点, 110千伏城中变前期工作进展及进度。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材料, 与会各部门、单位了解了相关工程情况, 分解了电网建设任务, 理清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会后, 大家积极按照会议精神督促落实责任, 相互配合, 坦诚沟通, 努力做到“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 有效开展电网建设工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 在此基础上, 常州供电公司通过自身努力, 通过沟通协调, 促进了常州市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2008年6月12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州市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8】59号) 。常州市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志平担任, 相关政府机关及职能部室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及成员, 这标志着常州电网建设得到了市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肯定, 电网建设环境有望持续改善。 (2) 基建月度例会工作机制。常州供电公司内部实行基建月度例会制度, 每月5号前召开, 各部门汇报基建工作进展和问题, 当场给出解决的办法和时间, 或由公司出面协调和向上级汇报。通过这一形式, 有效、有力、有序、有针对性地布置下月基建工作要求, 使领导做到心中有数, 专职做到有的放矢, 一线员工做到方向明确, 工作忙而不乱、稳步向前, 问题不遮不掩、尽快处理, 项目层次分明, 加速推进。同时, 在基建月度例会上宣传贯彻上级公司和部门的相关新政策、法规, 学习新规章、制度, 并辅以培训和考试, 使参与电网建设的工作人员能与时俱进, 对电网建设应遵循的办事流程以及依法合规办事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 基建工作信息披露工作机制。2008年4月21日, 常州供电公司将第一期《常州市电网建设简报》送到了该市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该简报内容简洁明了、主次清晰, 主要汇报了2008年常州市电网建设情况、开竣工项目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电网建设信息, 寻求政府支持。这项创新基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好评, 改变了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不完全熟悉最新的电网建设动态, 想帮助电网建设往往无从下手, 无处发力的局面。 (4) 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公司把重点工程纳入电力“绿色通道”, 指定专人为项目经理, 专门领导为负责人, 负责项目进程的控制和内外联络、协调。实行项目经理跟踪督办, 快速协调流转, 各有关部门在时限前快速办结相关手续, 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经理。对外则由项目经理召集施工单位, 把需要办理的手续一次性交待, 倒排时间、明确责任和进程, 在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技术管理5个方面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管理。项目经理无法解决或协调的事情直接向负责人汇报, 由负责人出面解决或者向公司汇报, 务必做到“有问题不放过, 有情况就汇报”及“事有人管, 责有人问”。 (5) “两证”工作机制。“两证” (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办理一直是电网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申领“两证”难在外部审批程序长, 要求严。常州供电公司在“两证”办理上开拓新思路, 开创新局面, 由专人负责“两证”工作, 并实行基建部门分管主任负责制, 有效推动了“两证”工作的按节点运行。采取“两证”工作机制后, 负责人及分管领导通过沟通汇报, 促进了市电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两证”办理专题协调会, 并根据印发的会议纪要, 从简办证程序, 集中打包处理了一批“两证”办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在此基础上, 新开工的项目基本都能妥善、及时办理好“两证”。
2. 效果。
常州电网建设现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致有以下“六难”。 (1) 建设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多、流程长。 (2) 项目实施难。变电站项目是围墙难造, 道路难行。线路项目是跨房难、跨厂难、跨鱼塘难、穿越城区则更难。 (3) 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补偿要求超概算标准等原因, 导致工程进度受阻, 不能按期开工、竣工。如220千伏武鬲Ⅲ线、220千伏洛西变110千伏出线工程等。 (4) 项目造价高。近年来常州地区经济发展和乡、镇区划的调整, 带来经济开发区的调整, 常发生规划中的变电站及出线通道受到限制, 有的被迫缓建 (110千伏前黄变) , 有的被迫停建 (220千伏横山变出线工程停建2年) , 有的为满足重点工程用电的需要, 只能改道走线 (220千伏永丰变出线工程超概算2000多万元) 。 (5) 地方政府对电网规划及建设重视度、认同度和支持度不一。有的重视开发区项目用电的电源建设, 忽视线路建设;有的对区域的220千伏、500千伏线路项目认为是过境线路, 所以在项目建设的推进上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不大。 (6) 项目尾工收口慢。项目尾工收口包括“两清”、“两算”、“两证”, 其中“两证”为突出难点。
在采用了五大工作机制后, 上述难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甚至部分难点得到了全面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电网项目建设目标超额完成, 有效实施。
除此之外, 五大工作机制还有效地推进了三个项目部的建设, 并以业主、施工、建立三个项目部建设为重点, 推动了基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转和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了业主项目部运转初期项目管理策划、建设外部环境协调、工程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工程进度款审核与工程结算、工程信息与档案管理等工作, 强化了业主对施工现场及建设全过程的管控。二是推进监理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促进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明确了监理及施工项目部设置、管理内容与方法、流程、标准及评价机制, 确保了监理管理、施工管理清晰流畅, 进一步增强了项目施工现场的管控能力, 提高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
四、结语
2011年的电网建设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特别是要强力推进500千伏重点工程的管理, 500千伏茅山输变电工程要创建国网公司优秀项目部。同时, 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贯彻执行能力, 全面落实各级管理制度与要求, 需加强对相关制度规范的宣贯培训力度, 尤其要加大对三个项目部的宣传贯彻培训力度, 确保各项制度要求具体落实到施工现场, 全面提升三个项目部的执行力。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 新的任务面前, 继续应用并创新五大工作机制是我们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常州供电公司将直面困难和问题, 整合资源, 调动力量,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电网建设任务, 把五大工作机制贯彻执行到底, 从而使其保有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贞, 刘宁, 鲜康, 闫亮, 吴剑凌.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中的冲突及应对措施[J].电力建设, 2010 (1) :40-44
[2].厉理.对电网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J].电力建设, 2008 (2) :90-90
现状和不足
目前,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面,都构建了覆盖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各级信息交流,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用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相应问题也不容忽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体规划缺失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是涉及到技术、管理、企业战略决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全面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总体规划的缺失导致是造成目前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出现问题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造成应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系统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
例如各类电厂管理覆盖面很宽,哪些管理功能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功能设置到怎样的详细程度,需要站在合理的、全面的角度考虑。如需要考虑信息化参与者的范围、管理内容是否有必要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替代纸质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整体规划将造成很混乱的局面。
又如电力企业和工程项目需要各种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等,如果不全面地、综合地考虑信息化建设,造成重复用户和重复登录等操作不方便,各系统之间将缺乏必要的联系,不能体现信息化的整体性。
二是市场混乱、需求被动。市场上有很多很成熟和优秀软件开发商和相应产品,有些是国外成熟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站在自己认知的角度上开发出来的,未必适合企业或工程的需要。
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定位对于实施信息化至关重要。但现实常见的情况是,不少IT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系统及其中包含的管理模式进行过分夸张和宣传,在考虑电力企业实际需求的努力不够,扭曲和误导企业方的管理需求。
三是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监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一般电力企业单位管理人员配备相应较为精简,往往缺少信息化专业人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方无力或无暇进行监督和控制,使信息化建设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系统开发常出现开发不充分或范围蔓延的现象。
另外甲方和开发商对功能是否完成有歧义,争执不下,也是信息化不成功的常见问题。
四是信息制度不配套不健全。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对管理的升级,需要与现行管理制度相配套和衔接;同时成功实施信息化也离不开制度的保证。目前IT开发商对信息化管理的制度配套和制度保证问题涉及很少,致使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导致开发的信息系统成为摆设,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五是培训不足。企业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对信息化认识有限,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徘徊观望,不能积极配合。这都是对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和能力缺乏培训的结果。而软件供应服务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训服务,或提供的培训仅限于自己产品的应用,不能提供全面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服务。
对策和建议
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长时间及各方的努力,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一是各方的重视与努力。
首先要有来自企业本身的重视,尤其是来自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领导重视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动力。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是信息化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提出针对性强的,确实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增强与开发商的互动性。
同时,各系统开发商应在加强软件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了解电力企业业务,不要做只懂代码和计算机的IT人才,更应做既懂企业业务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在全局角度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企业领导亲自过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
规划时要明确各系统的功能,明确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功能任务上不能有重复,但应保持一定的通信联系,应初步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信息孤岛。
电力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还要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做好针对性信息化规划。如集团性公司应规划好各级信息化内容、各级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电子工作流程。不同企业做好不同信息化规划,电厂级信息化要重点做好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规划,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企业应梳理管理规范,避免业务规格不统一。如在规划阶段就提出企业内部各种编码的统一要求。
三是有效需求和合理设计。
需求分析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焦点。良好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将事半功倍。建议尽量采用原型法,这样用户更清楚了解要开发的内容,方便提出意见。应与客户部门级负责人进行专门结构性需求的讨论,此时不要拘泥于细节,而应力图提炼出核心业务需求,放弃或弱化一些对用户或整个系统不迫切的、得不偿失的功能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例如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管理中,现场会填写各种单元验收表格,这些表格如何用电子化手段录入数据库,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表格种类和数量很多,如果统统采用结构化录入则不仅带来设计和开发上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操作和使用人员也会感觉不方便,从汇总统计角度意义也不大,这时可以采用现场手工填写,事后扫描或其它扫描识别的方法将数据输入数据库,目的是结构化统计重点信息,详细信息只要能够浏览到就可以了,而不是一味追求全面。
又如公文流转是办公自动化中的重点,而派车管理等相对整个企业信息化属于边缘问题,不应做为需求分析和设计的重点。
如何更好地把握需求,开发商责任义不容辞,但电力企业方也应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引进人才或咨询服务协助解决问题。
四是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电力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同行的有效经验,也可以请咨询服务公司协助建立。此外,信息化的培训不应仅限于上什么系统就培训什么系统,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才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初级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和内容,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软件应用培训。
五是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更科学更全面系统的规划。
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对传统模式的改进,目前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可和得到推崇,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公司,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方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企业委托,承担相应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工作,以其在技术、管理和行业三个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咨询服务,以确保实现规划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管理规范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的引进改变了企业直接面对IT开发商的格局,体现建设方“以我为主”的原则。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企业、咨询方和IT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咨询方以其专业优势和技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信息系统开发质量,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
(2)通过引入咨询方,可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企业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3.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把信息安全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坚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各级主管领导要亲自研究、协调处理信息安全问题,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员,提高各级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各尽其职,常抓不懈,确保信息安全积极防御措施和综合防范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四到位”。
3.2 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步伐,强化信息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工作,编制电力企业有关实施意见,明确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重大任务和重要项目,统筹规划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工作。落实电力信息系统分区安全策略,有效指导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设施新建和更新工作,规范信息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监督。出台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规范,加强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跟踪审计工作。抓紧研究和编制灾难恢复系统建设规范,确定灾难恢复策略,统筹规划各企业灾难恢复系统建设。
3.3 严格执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一、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引言
在电力企业中,大部分生产业务均围绕着电力设备管理和维护这条主线展开。所谓设备管理就是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对设备相关信息的存储、加工、反馈、查询和检索,以便不断提高电力设备管理水平和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多家电力企业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设备资产维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主要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评级管理等通过该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密切结合生产实时数据,实现设备资产的维护工作,自动产生预定的维护工作;分析设备缺陷,优化检修工作,节约人力、物力,提高设备正常运行时间,提高企业收益。
二、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用界面 组件 数据库的三层布局方式,为了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将用户界面层的基本界面分离出来,形成了逻辑上的多层结构,其中的基本界面主要用来实现数据录入以及界面修改等操作,而用户界面层既可以通过调用或者包装这些基本界面来实现人机交互,也可以直接调用业务处理中的逻辑组件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在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基本界面变化不大,所以当系统的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时,就不必再重新设计相关的数据输入和显示界面等,大大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在本系统中,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后台数据库用SQL SERVER 7。0实现,前端应用程序采用Power Builder 8。0开发。
三、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该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设备台账、设备缺陷、设备评级以及系统维护这四个功能模块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1)台账管理。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设备及有关技术参数的管理可由用户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定制,对报表可实现自定义。系统可完成设备的录入、备品备件的管理及各种工具仪表的管理,可任意进行分类查询、统计、打印等。设备分类的灵活性高,支持以无限层次结构自行设定设备分类,支持分类直接拖动来改变其分类间的归属关系;设备参数具有可维护性,系统将设备参数划分为基本参数与自定义参数两部分,其中基本参数管理所有设备所共有的参数信息,而自定义参数则管理具体分类设备所自有的参数信息(自定义参数允许用户自行设定)。另外,在对具体类别设备自定义参数进行添加、删除或修改参数名称时,系统允许用户同步变更该类别下所有设备的参数以保持一致。对于具体的设备,除继承其在所属类别的设备所定义的拥有的共同自定义参数外,还允许添加自己特有的自定义参数。设备台账管理严格,系统将设备台账的管理权限控制到具体每种设备上,从而支持了设备台账的分开管理。
2)缺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部分用来实现对缺陷类型、处理结果类型的管理,并对缺陷岗位、缺陷流程进行定义;缺陷处理模块负责缺陷处理和缺陷废票管理;缺陷查询统计可以实现废票处理日志查询、缺陷查询、缺陷统计、缺陷发现、处理查询、缺陷处理期限查询。
3)设备评级管理。在基础数据管理部分主要是对设备进行评级分类维护、定义评级岗位和评级流程;评级处理部分对基础数据进行评级处理;评级查询统计可以实现评级查询和评级统计,
除此之外,系统还做了一些特殊处理以简化工作,例如,设备评级结束后,系统将同步设备台账中的级别信息,评级时自动提取上次评级结果等。
4)系统维护。系统具有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有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子模块、子系统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如何灵活、方便地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并统一、可靠地保障系统的安全是系统设计的首要问题。在设计中采用组件技术实现权限控制,使用角色———权限———用户三层权限分配架构,充分保证了数据操作权限的安全性。
四、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1)系统界面。系统的基本界面组件用来处理系统中与界面相关的操作,即负责与用户界面层进行数据传递,同时也要将界面端的请求传递给业务处理层,进一步转化为数据库操作。在本系统中,每一个模块都是由信息输入界面和相应的界面实现的,其中信息输入界面用来获取用户输入,并将用户输入封装到对应的信息管理类中,它在进行添加和修改时使用;操作类用来调出信息输入界面,接受用户输入,将输入存入数据库,并给出数据库操作的结果。另外,操作类也可以向用户界面端传入的控件添加数据,从而在用户界面端显示,界面端的程序可以调用操作类。在设计上,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通过调用对应的信息管理类或信息管理类集合来操作数据库。
2)参数化报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报表的样式也不断变动,这就要求系统提供的报表具有开放性,随着不断变化的功能要求,能容易修改和维护。如果用内部编码预先确定统计报表的内容及样式,就只能不断地对原代码进行修改,系统的可维护性、开放性差,所以在本系统中引入了参数化的报表工具。所谓的参数化报表工具是指报表可以一次定义、多次使用。在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千差万别,但是除了复杂格式报表外,大部分报表在格式上都有共同特点,每一张报表都是依据具体的报表格式和数据,按照同样的方法生成。因此,可以采取将报表的格式定义和报表内容分开设计,其中报表格式主要是定义报表的框架,例如,报表的外形格式等,而数据是一组和数据库相关的数据集。系统设计了报表生成组件,在报表生成组件中封装了报表的实现算法,并定义了所支持算法的公共接口,以报表格式和数据集为公共属性。用户通过这些接口来调用,报表生成组件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自动生成报表。考虑到用户一般具有使用MS office的经验,在进行系统的报表输出设计时,报表形式与office的界面类似,为保证输出报表的准确与实用性,在系统的输出设计中采用了打印之前的预览和确认之后的打印表格输出形式。
3)安全性管理。在系统的安全管理设计中,利用了WINDOWS 2000 server提供的安全机制,为每个用户设立了登录账号和用户权限,这样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和用户对服务器上其他文件的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使用安全账户认证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的连接,使用数据库用户和角色等权限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方便用户的使用,系统还设计了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模块。
五、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结束语
1 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渔业智能信息平台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 以为渔业提供产、供、销相关信息、管理、服务为目的的信息系统[2]。通过信息技术与渔业资源、环境、生态等有机结合, 对渔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等环节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 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优化、促进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江苏省“十二五”期间渔业智能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
为适应渔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江苏“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鱼病远程会诊平台、水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渔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基本形成江苏省渔业智能信息平台框架体系, 为实施江苏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
2.1 构建鱼病远程会诊系统
2012年江苏在全省13个市和46个已建成水生动物防疫站的渔业重点县 (市、区) 统一配置了会议室及实验室视频会议终端系统, 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防疫体系在线会商和交流, 全省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诊断体系逐步完善。鱼病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视频会议终端和在线专家会诊系统, 实现跨地区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诊断。基层病防工作者可选择性地请求全国专家会诊, 有效提高基层诊疗工作者的技术服务能力, 为养殖户减少因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区域电子病例的病情统计功能, 渔业主管部门可对辖区内养殖病害的发生、流行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统计, 对疾病的流行趋势、养殖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出台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
2.2 积极探索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江苏省于2011年启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经过4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心—县级分中心—追溯点3级管理体系和4种追溯流通模式, “产地—专卖店”“产地—超市”“产地—加工企业”“产地—酒家”。建立省级监管平台1个, 市县级四位一体监管平台18个, 追溯点221个, 追溯面积8.918万hm2。已经形成了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渔业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四位一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初步实现政府监管有手段、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有标准、消费者查询有途径, 有效提升了水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了水产生产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 提高了养殖企业对水产品质量的自控水平。
2.3 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实施推广力度
物联网在渔业产业中的应用,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智能化, 不但要使管理者、渔民、水产科技人员之间形成“人与人”的连接, 还要在养殖品种、水、电、饵料、养殖环境、仓储和物流等之间实现“人与物”的连接, 以及水产数字化机械、环境监测预警等“物与物”之间相联, 并实现即时感知、互联互通和高度智能化[3]。首先, 可以实时了解养殖水体状态变化, 对池塘养殖环境实现量化管理。其次, 能够减少从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如养殖户可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及时开启或关闭智能增氧机、自动投饵机、进排水泵等相关设备。第三, 实现物联网后, 提高了增氧、投喂的精度, 减少了换水次数和用电量, 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量,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为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江苏渔业主管部门在宜兴高塍物联网河蟹养殖、金坛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区、无锡锡山区鹅湖镇物联网智能养鱼、苏州昆山阳澄湖物联网渔业、吴江市水产养殖场、金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等一批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现代渔业精品园、现代渔业示范场 (基地) 和出口示范基地先行开展了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实现增产10%~15%, 增效1.5万元/hm2以上, 标志着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成功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4]。2014年底江苏全省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已超过1万hm2。在今后的工作中, 依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物联网建立健全方面, 科学合理制定技术标准, 逐步提高物联网装备水平, 培育典型示范区, 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2020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1/10应用物联网技术。
3 思路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通过各种形式在全省推进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 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远程会诊的应用, 减少因水生动物病害造成的损失, 减少用药;通过追溯系统的建立, 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提升品牌价值;渔业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在促进养殖效益增加的同时, 也方便了渔业主管部门实时监管辖区内各养殖区域环境、水质、病害及渔业生产信息等, 为政府出台相应应急措施和政策法规提供依据;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水产品的认知度。另一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企业、养殖户认知度有限, 养殖户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够, 或由于前期投入相对较高而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 部分地区实施规模较小导致效益不明显等。江苏省是渔业大省, 在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值得我国其他渔业重点区域借鉴。要进一步深化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 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
渔业智能平台涉及渔业产业的多个环节, 对技术要求高, 跨地区和行业, 因而发展渔业智能平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要统一规划, 分工合作, 才能顺利实施。因此, 要出台相关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为渔业智能信息平台的建立保驾护航。同时, 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其他资源积极进入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立, 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
3.2 加快渔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 渔业从业人员中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是实施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渔业信息化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才队伍的发展。为了培养渔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要深入基层,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逐步培养新型的渔业信息人才。
3.3 加快渔业信息技术创新
渔业信息技术是建立渔业智能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渔业信息技术越发达, 渔业智能信息系统就越完善, 应用范围就越广泛。因此,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科技的发展, 增强渔业信息技术的创新, 为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渔业信息化主导渔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对江苏省近年来在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 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江苏省渔业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渔业,智能信息平台,实践探索,江苏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4〕13号[A/OL]. (2014-01-17) [2015-07-16].http://www.jiangsu.gov.cn/jszfxxgk/sylm/szfgb/2014/201405/szfwj_140501/201403/t20140306_421820.html.
[2]巩沐歌.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 2011 (12) :20-24.
[3]朱洪波, 杨龙祥, 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1 (1) :1-9.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信息化建设】推荐阅读: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09-18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门户09-23
江苏幼儿园建设标准11-14
开展“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12-02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社团的建设调查报告11-07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12-01
江苏省初中牛津英语05-28
江苏省高考政策06-13
江苏省高等教育06-23
江苏省家庭医师考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