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3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3篇)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制订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年是他们由低段学习步入高段学习的第一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一定差别,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四(3)班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4)班学困生情况严重个别的孩子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这 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 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 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 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 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个单元。以上三块内容是小学阶段整数教学的总结完善阶段,因此,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个单元。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第一学段学习的相关几何知识基本是属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本册教材的又一教学重点。
3、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数学广角两个单元。统计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式和横式)学会看懂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学广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用数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之中,结合计算教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简单乘除应用题;积的和差、和差求积、求商应用题;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了解 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及进率;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 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 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 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 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 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少而精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七、教学进度
1、大数的认识
16课时
2、角的度量
8课时
3、三位数乘两位数
10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8课时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0课时
6、统计
4课时
7、数学广角
5课时
8、总复习
8课时
开学准备课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尽快进入学习状态。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作业要求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4.复习整数加,减,乘,除法的口算,笔算方式。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制定有效明确的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恭喜你们成为四年级的大同学,我们的数学会越来越有趣,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觉得过去在数学学习中你做得最好的是哪方面?
(个别发言)
思考:今后要如何学好数学?(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小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上课听好作业少是老师的教学风格。
二 本学期要求:
1上课要求:专心,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尊重课堂,快乐参与到活动中。2作业要求:作业本干净整洁,作业本分类使用。
作业重在质量,按时完成,及时改错(重在方法)3 安全要求:课间操安全(楼梯)老师坚持按时放学不留一名学生
生病要及时告知老师
三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课题:准备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巩固整数加,减,乘,除法的口算,笔算方式。3 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为第一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为第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 听算
二 笔算
一、要艺术地“引”入课题
一堂课能否成功, 引入将起到关键作用。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发面的兴趣, 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课一开始, 教师便要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当好主持人的角色, 艺术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浙教版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的课堂教学, 我先请学生们欣赏了“守株待兔”的动画片,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的形式把整个成语故事展现出来, 然后问学生:农夫等到兔子这件事还会发生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接着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如:明天的太阳会从西边升起吗?老师刚才在操场跑完100米用了5秒钟, 你们相信吗?等这些问题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再进行初步小结:事实上,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也可能不发生, 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
二、要积极地“留”白互动
课上, 我总是会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 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 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现为学生针对问题即一定的学习目标, 分小组讨论、思考, 突破重点、难点, 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例如:这堂课中, (1) 组织学生议一议, 赛一赛, 要求:每小组讨论后各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必然事件, 不确定事件, 不可能事件。注意:要贴近生活, 符合生活实际, 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举例。然后强调要注意:判断一个事件属于哪类事件, 要注意发生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当好主持人角色, 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及时进行集体讨论、判断, 强化正确, 纠正偏差,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
同时, 教学活动的深人开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教师进一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例如: (2) 在本堂课学生探究练习过程中, 有同学提出“摸球游戏”中只可能出现三种可能:白, 白;白, 红;红, 红。提出白红和红白是同一种结果。这里先摸出白球后摸出红球和先摸出红球再摸出白球看作不同的两种可能, 是有顺序性的。这些都是在学生畅所欲言中提出的问题。还有几位学生作了如下的表格:
我将他的这一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看, 与自己的做对比, 找出异同点, 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第一次摸出的球只有两种情况:白球或红球。虽然例题已讲解到位, 但让学生动手去做还是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这时老师不应该批评他们, 反而应该更加鼓励他们, 帮他们解决。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控场———组织学生遵守教学秩序, 学会尊重和倾听同学发言, 投入到热烈而有序的讨论中;激励———不断强化学习动力, 保证并推动探究活动的持续进行;点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的引导、调控和补救。从这里可以发现只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肯定会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
三、要认真地“优”化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 深挖教材中的每个例题的潜在功能, 把例题与习题相结合, 改成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的开放性题目, 就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例如:完成事件的概念后, 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 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 从箱子里摸出球, 回答下列事件属于哪类事件。
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 是黑球。
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 是白球。
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 是白球或红球。
2. 你能改变条件对于第一个问题:“摸到黑球”由不可能事件变为随机事件吗?
3. 刚才这题是从箱子中摸出一个球, 现在先摸出一个
球, 放回, 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 这样先后摸得的两个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一道简单的题目, 从而引出今天的例题, 由浅入深,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延伸, 从而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巧妙地“寓”理于学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这堂课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上新课前, 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的小短片, 请同学们谈谈看完短片后有什么感想、启示, 与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最后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要死守成规, 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 不要妄想侥幸得到的意外收获。 (2) 感恩教育是我校这学期德育教育的主题之一。我在本堂课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吴鹏每天上学前, 妈妈总是少不了一句话:“路上小心点, 注意交通安全, 不要被来往的车辆碰着。”为此小华每天很烦, 心想:金华市有40多万人口, 每天交通事故也就那么几起, 这样的事件轮到我是不可能的, 大家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从今天所学的知识看, 应该是什么事件?从而融入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每天上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也让学生们能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此外,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教师的课前准备必须非常充分, 包括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容仪表、甚至生活常识。
汉语言3班第四学期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要求,相应学校号召,提高大家学习成绩,丰富课余生活,我们这学期的工作计划主要有: 一、围绕学习重点,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 这学期的专业课与以前相比较难度有明显的增加,专业性、知识性也随着增加,与此同时,班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没过;同时,在这学期,也加入考虑了考研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这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花更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中,同时注意新增的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的预习与复习工作和考研方向的考虑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1、每个星期进行2-3次英语四、六级真题卷训练,听力集中做; 2、与任课老师沟通,对有志愿考研的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教育和支持,同时学习委员做好相应的考研信息搜集与通知; 3、每个月从必读书目里抽选一篇进行阅读,做好相关笔记我们再进行思想交流; 4、在考试前期做好专业课的复习辅导工作,加强专业课的通过率,在平时多加提醒同学们各门作业和相关复习要求,做到在平时就能打好基础,以至于考试不会太慌乱; 5、可以开展考研学习讲座,为大家讲解考研的要求与需要,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二、为增强同学们身体素质,安排以下体育活动: 为了相应学校文明主题教育的号召,“我行动,我文明”,同时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我们将于4月开展乒乓球比赛。 班上已经举办过羽毛球比赛,所以,这学期我们可以搞篮球或乒乓球比赛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活动。时间大体先定于4月上旬。活动过程和上学期一样,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经验,相信一定没有问题。具体事宜如下: 4.17---18,上午9点开始,在乒乓球馆举行乒乓球比赛 比赛规则与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一致 三、为丰富大学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展以下娱乐活动: 为配合学校工作,响应学校号召,争取文明班级和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在这学期,我们准备的活动有: 开心辞典知识竞赛 在4月上旬,以生活文明小常识为主,开展开心辞典式的知识竞赛,将枯燥无味的生活文明常识寓于生动有趣的问答精彩的活动中,赢者还有奖品附赠。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可以学到文明知识,一举数得。 卡拉OK大赛 “唱出文明,唱出个性”是本次活动主题。 可以同寝室报名,对唱,单唱都可以,形式多样,乐趣多多 11月中上旬 文化周 我们汉语言是文化专业比较浓厚的一个专业。我们可以以自身专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PPS等形式展示自身所学,进行PK。此活动不仅促进大家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口才。
一、开学初工作
1、竞选班干部。
以往在班干部产生过程中,单纯的“民主”、“自主”,一些学生往往会倾向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不妥,这学期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有意向的同学自我推荐,讲清理由;然后班内同学推荐优秀人才,接着由学生投票选举,最后由老师权衡。
2、制定班级努力目标。
做好期初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励、勉进,让孩子们一鼓作气定下本学期本班要共同努力创设的目标,使班级运行有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共同研讨、制订竞赛措施。对高段孩子光讲“情”,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和随意。没有竞赛,他们会感到做事没有目标,失去方向,同时也会产生惰性,有了竞赛,就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自信心,也使班级管理规范化,使学生有“法”可依,逐渐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所以在开学初,我自己先想好竞赛方法,利用班队课向学生作以说明,然后其中条条细节由大家一起讨论完成。竞赛开始后,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包括个人和小组,并进行一定奖励。
二、学期期间工作
(一)按规章办事,完成学校任务,又要搞出特色,搞得出色。
平时我要把班主任工作按学校规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另外,在此基础上,力争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二)抓住教育时机,学会用明智的方法管理班级。
1、捕捉学生闪光点,勉励学生。
2、抓住学生的心理因素处理事情。
3、家校联系还是重头戏。(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目标一致,但在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上理解不一致,难免产生矛盾,于是应该主动把这种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
班主任工作成功=身入+心入+方法,我想我会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探索、力求完善。
班级本学期重点工作安排:
第7、8周:校排球赛
第11、12周:朗读测试
第13、14周:计算过关;女子投篮赛
第15、16周:写字水平测试
第17、18周:市英语口语抽测
目标:复习四则运算法则1(无括号同级运算法则):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练习:
1)2630-869+131 2)150.33-15.3+8.7 3)456÷19×83 4)1000÷25×40 5)17.8-8.17+2.83 【第二天】7月25日
目标:复习四则运算法则2(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即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
1)1725-1725÷5×3 2)310×25+268÷67 3)42×169-78+32 4)217-44+66×11 5)190-90÷18-97 【第三天】7月26日
目标:复习四则运算法则3(括号先算原则):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注意:如果括号里的算式不能一步计算的,要按照前两条法则分部计算。
练习:
1)150.39-(15.3-8.74)2)400÷(100÷25×4)3)821-21×(40-28)4)[(264-48)÷18+27]×60 5)2310÷[235-160÷(21+19)] 【第四天】7月27日
目标:综合复习本周计算知识点,力求全部掌握。
练习:
1)(40+360÷45)×12 2)1725-1725÷5×3 3)(7590÷33-14)÷54 4)936÷[167-(25+64)] 5)25.29-8.9+3.1 【第五天】7月28日
目标:综合复习3周计算知识点,能巧算的要巧算,注意格式,力求全部掌握。
练习:
1967年Adler A. D[5]提出用吡咯和芳醛在丙酸介质中进行缩合反应,直接合成卟啉类试剂简便方法。此后卟啉类试剂的合成和应用在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得到较快的发展。卟啉类试剂在合成方面主要有2个问题。其一是产率较低,一般在10% ~30% 。其二是卟啉的合成条件的影响。按一般方法,即在丙酸介质中回流,这样反应酸度、温度、溶剂都固定了,如果改变溶剂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条件的影响,若以酸作催化剂,它能增强芳醛中羰基的活性,利于缩合反应,但酸度不能太大,否则易使吡咯质子化,导致自身聚合反应,不利于形成目标化合物; 酸性太弱,催化能力弱,反应速度慢,产率也低。卟啉的形成过程是4分子吡咯和4分子芳醛的缩合反应,其反应历程如下:
1 实 验
1. 1 实验条件
主要实验仪器有: 循环水式真空泵( SHZ - ( Ⅲ) 型) ,上海汉诺仪器有限公司; 磁力加热搅拌器( 78 - 1型)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可见分光光度计( 752型) ,上海光学仪器厂。
主要实验试剂有: 3,4 - 二羟基苯甲醛( CP) ,山西津津化工有限公司; 硝基苯 ( AP,上海九邦化工有限公司; 吡咯( CP) ,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异丁酸( AP) ,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AP) ,北京华威锐科化工有限公司; 丙酸( AP)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乳酸( AP)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3 - 硝基苯甲醛( AP) ,北京大田丰拓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异丁酸( AP)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氯仿( AR)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甲醇( AP) ,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 层析用硅胶( AR) ,青岛海洋化工厂。
1. 2 实验过程
( 1) 合成路线
( 2) 实验步骤
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量取20 m L硝基苯和10 m L异丁酸加入到250 m L三口烧瓶中,溶液呈淡黄色,油浴加热。开始沸腾时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有4 g 3,4 - 二羟基苯甲醛的5 m L异丁酸的溶液,加入时要使三口反应瓶始终保持沸腾,加入完毕,向其中缓慢滴加溶10 m L 3. 5 m L新蒸吡咯的硝基苯的混合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使其大约20 min加完,此时反应液迅速呈现紫黑色。继续加热回流反应2 h,冷却过夜,生成紫黑色粘稠的湖状物,抽滤,用甲醇洗涤滤饼至滤液呈无色,干燥滤饼,得蓝紫色粉末状产品。
( 3) 实验结果
收集产品,采用硅胶柱层析,无明显色带分离,为单一的紫色带,纯度较好。收集绿色带,蒸除溶剂烘干得纯品。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测量四( 3,4 - 二羟基苯基) 卟啉的可见吸光光度,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四( 3,4 - 二羟基苯基) 卟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7 nm ( 符合卟啉化合物的吸收波长范围) 。
2 讨 论
3,4 - 二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与对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原理相近,且一直未见有关此化合物合成的相关报道,经过实验表明,其反应条件的影响与对羟基苯基卟啉的几乎相同,只是由于苯环上被取代了八个羟基,合成的难度加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酸的选择,本实验经过摸索,发现异丁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酸,具体用量应为吡咯用量( 体积) 的5 ~ 6倍,用硝基苯做溶剂。在吡咯的滴加过程中,吡咯的滴速一定要严格控制,以1滴/3 s为宜,滴速过快容易产生结焦。通过柱层析分析说明基本无同分异构体存在。反应生成的沉淀极细,使其过滤十分困难,如能加快过滤速度,将极大地缩短过滤的时间。由于在卟啉大环的取代基上引入了8个羟基,解决了水溶性差的问题。
3 结 论
本实验通过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成功合成了3,4 - 二羟基苯基卟啉化合物,并且分析探索了其合成路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引入的羟基解决了普通卟啉化合物水溶性差的问题,这对卟啉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方面更好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Sacksteder A,Bender S L,Barry B A.Role for Bound Water and CHAromatic Interactions in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21):7879-7890.
[2]游效曾,孟庆金,韩万书.配位化学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3.
[3]王莉红,汤福隆.卟啉类试剂合成的进展[J].化学试剂,1999,21(5):270-271.
[4]ADACHI S,NAGANO S,ISHIMORI K,et al.Roles of proximal ligand in heme proteins:replacement of proximal histidine of human myoglobin with cysteine and tyrosine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s.modles for P450,chloroperoxidase,and catalase[J].Biochemistry,1993,32(1):241-252.
3—2英语·四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四(下)/unit5 How Much is it ?/ 第五单元/他需要多少钱?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示例或说明
1、游戏:学会购物。学生两人一组,到课堂上的模拟商店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商品破损的情况。
2、师生讨论:
(1)当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应该怎样办?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消费者中不满意的问题?
3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上的内容。本课的目标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通过学生的自助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而画平行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这节课从观察“任意画的两条直线”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跑道、电线杆、游泳池的隔离带、秋千的吊绳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相交与平行现象。
3.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这也是我试教下来比较迷惑的地方。我反思原有的设计思路,上下来不顺的根源在于我对学生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这一操作的能力起点的判断不准确。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而要画好平行线,关键就在平移。所以在教学画平行线之前,我先让学生在平移的三角形中找出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和“直线的平行”之间的关系,因而,学生就能由此考虑,画平行线时我 1
们必须要平移三角板,从而找出了怎样才能保证平移三角板的方法。学生不仅绘画了,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画。
不足:
1.上几何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更规范,所以这节课的很多语言都还需要好好推敲。
2.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第3期:50米、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
撰稿提纲:
1.您所执教的学段的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所规定的固定项目中的50米、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的整体水平如何?2.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提高相应学段学生的薄弱项目的成绩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3.对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如何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办法?
注:教师们可参考2014年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的子栏目“国标项目”提供的相关测试项目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践后继续撰写,以提供更有效的或者新的方法和经验。
1.具体栏目计划详见《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主页(http://zgxt.chinajournal.net.c n),杂志官方博客(ht tp://blog.si na.com.cn);2.为了加快审稿速度,请广大作者在通过“2013版”采编系统投稿时,务必在文章题目前面加上拟投稿栏目名称。
杨林小学 李有宏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尝试、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调商的过程。
3、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调商的方法。
二、本节课是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设计了两组复习题,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巧埋伏笔。在探索新知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和调商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我觉得以下三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文具专柜的一角,把情境图用三个问题串连起来,第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试商。学生据题意列式为84÷21,并让学生比较与复习题的除数的不同,接着讨论把21 看做几试商?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问题三,目的是强化调商方法。三个问题揉和在一起,但又“各司其职”,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第一题,( )里最大能填几?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第2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第三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4 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三、在课件制作和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课件制作上,有两处遗憾,第一,口算得数打错,第二,练习题的第3题的第(1)小题,动画设计出错。
教学中,首先,开始时由于有些紧张,受学生的学习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的影响,所以在订正84÷21的竖式时,余数没有及时的订正,得数没有搬到横式后面。其次,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说算理。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材简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
(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
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
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
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8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
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
2.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
3.出示2组动图,教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
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
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
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计18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
(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
2.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
3.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
问题①:橡皮筋缠绕时,怎样算一圈?
问题②: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
问题③: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
问题④:每组实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
4.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有所了解了,老师这还有一段完整的实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在做一次梳理。(播放微视频)
5.学生分组活动,10分钟。
三、研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计7分钟)
[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
1.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3.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
4.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预设: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预计4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筋、钩码]
1.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如果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橡皮筋会被拉长)
2.教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哪如果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那什么程度?(预设:拉长一倍……)
3.教师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别挂两个、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现象,随即提问:如果一直王橡皮筋上加钩码会如何?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产生的弹力越大
作用的时间越长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单与第一课的活动记录单极为相似,所以学生在活动记录过程中问题应该不大,但教师还需稍作强调平均距离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试着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作业设计】
1、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A.弹性
B.弹力
C.反弾力
2、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时,在一种缠绕圈数下应该倣几次实验比较科学?
A.1次
B.2次
《意见》提出, 用3年左右的时间, 建立完善综合业务平台, 建成“国家经济户籍库”;加强内联应用, 基本形成全系统各层级、各条线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推进外联应用, 基本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信息与相关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打造公众服务平台, 基本实现社会公众对企业登记管理基本信息的网上查询。
《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措施。在夯实数据基础方面, 确保系统内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同一数据的一致性, 建立完善数据质量责任制和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确保到“十二五”期末数据准确率、完整率均达99%以上的目标。在完善监管分类方面, 进一步完善充实信用分类监管标准。在提高监管效能方面, 把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加强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 推进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制度的执行, 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上下之间、地区之间、业务之间有机统一, 形成监管合力。
杨梅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易受感情和艺术的熏陶,以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大大发挥,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看看老师家乡的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
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3.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
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7自然段)
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
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记
游程 外洞 见闻孔隙
感受 内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接近的地方。
时而——有时候。
二、复述回顾。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四3数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06-13
一(3)班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06-09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6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册教学计划10-29
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7-26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15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27
蓄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7-02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07-15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