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精选10篇)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我们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村级示范文化大院标准、合格文化大院标准。要求
1、全县经济效益好的村,要按示范文化大院标准来建,文化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室内活动场所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室外有活动场地500平方米,图书册数为3000册以上,文体活动器材5种以上。目前,已建成15个示范文化大院。(如:石寺镇石寺村、上灯村、下灯村;铁门镇土古洞村;城关镇塔地村;五头镇马头村等)。
2、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要达到合格文化大院标准,文化场所使用面积80平方米以上,有科技指导站、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娱乐室、歌舞戏曲室,图书册数应在500册以上。室外健身活动场所4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40多家(如:石寺镇磨窝村;北冶乡北冶村、马行沟村、柿树岭村;李村乡石渠村;磁涧镇杨镇村、龙渠村等)。
3、人口较少、经济状况一般的行政村,要有活动场所4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200平方米。已建成60多家(如:磁涧镇南窑村、龙彰村;石井乡南腰村、介庄村等)。
当前,全县共建成文化大院100多家,其余各村正按标 准进行文化大院建设。县文化馆业务骨干经常深入文化大院指导业务,搞好辅导培训,帮助村里组建农民乐队、龙舞队、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
笔者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木垒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专门做了调研,对其 “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以下分析。
1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1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 2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 3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 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 “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 1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 “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 2015年完成150 ~ 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 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 2. 1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 1) 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 2) 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 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 3) 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 镇) 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 “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 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 2. 2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 1)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 2) 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 3) 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 “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 3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 1) 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 “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 “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 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 2) 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 “一乡一品”、 “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 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 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结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摘要:村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针对新疆昌吉州所属的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谈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场。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乡镇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发展比较迅速。然而,由于经费有限、人员不足、设施简陋等原因,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仍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远离乡镇的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十分匮乏。目前,村文化大院的建立,恰恰弥补了以上的不足。可以说,村文化大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努力办好村文化大院是尽可能地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村文化大院的作用
村文化大院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可以概为以下三大功能。
1.娱乐休息功能
文化大院一般都设有书报阅览室、娱乐室(各种棋、牌、电视机等),有的还办有各种文艺队、体育队等。人们在紧张劳作之余,到文化室打打牌、下下棋、读书看报、聊天对歌,跳一跳广场舞,或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文艺表演。既消除了疲劳,陶冶了情趣,又联络了感情,振奋了精神。文化大院娱乐休息的功能特点是自娱自乐,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身心得到很好的娱乐和休息。
2.宣传教育功能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召集群众开会难,过去那种单纯靠开会传达的方式已无法实现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由于政治思想薄弱,某些农村的赌博风气泛滥,封建迷信思想抬头,歪风邪气盛行,导致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社会治安混乱、村领导贪污腐败、群众怨声载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一些文化大院办得比较好的村庄,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群众思想稳定、干部群众团结、爱国爱家爱集体的好事不断涌现。如我市郊区李营镇岱庄村,文化大院常年坚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并紧密配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一次与抢劫犯罪团伙的搏斗中,全村男女老少一呼百应奋勇向前,将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自觉地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文化大院的宣传教育功能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它不是靠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的,让人们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化,得到启迪,给人以审美的情感力量,因而受到群众的欢迎与接受。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实证明,文化大院是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寓教于乐、对广大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场所。
3.传播信息功能
改革开放给农村注入了勃勃生机,极大的激发了村民们求知求富的欲望,村民们要求掌握信息、依靠科技致富的思想愈加明显。文化大院通过办墙报、黑板报、书报阅览、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印发各种信息资料等方法来满足村民们的要求。我市汶上县康驿镇西塘村是我市群众艺术馆的包村单位,首先为该村文化大院捐赠各类图书3000余册,并打造了书柜。现图书室及阅览室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给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特别是该村通过信息,组织养鸭考察团赴兖州进行了实地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村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为增强村民的科学知识,该村还组织村民参加了由山东农村科技大学主办的《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工程》科技讲座,让农民学习科学种田,改良土壤的知识。村民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及时地解决了不少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文化大院传播信息功能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见效快,大多数村民是带着生产中的问题来文化大院找答案的,一经得到解决的办法就立即投入到实践中去,并很收到效益。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广大村民自觉地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学知识、抓信息、求科技,用以劳动致富,这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文化大院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认,村文化大院在对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领导
有一段时间,由于单纯经济思想的作怪,不少地方出现了只抓生产、不管精神文明建设和“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忽视了阅览室、图书室的建设,致使无人过问、缺少钱物、活动极不正常。不少阅览室、图书室已名存实亡,甚至有的被破坏利用,成了搞封建迷信、赌博活动的场所。习近平同志曾深刻的指出:“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用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领近年来兴起的村文化大院这块农村思想宣传阵地,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应重视文化大院的建设,特别是村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对本村文化大院的政治领导责任,严格把握办院方向。在落实人员、场地、经费、活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与扶助,把办好文化大院当做为本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个项目,切实抓好抓紧。
2.选好负责人
办好文化大院,选好负责人是关键。据调查,原来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是由团组织出头主办的。由于目前农村青年游离性较大,有的参军,有的打工,有的外出做生意等,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造成文化活动的不稳定。近年来,文化大院的出现,我市郊区一些文化大院请当地较年长的文体骨干担任负责人,效果很好。这些人在群众当中有一定威信,对群众问题活动兴趣浓、热情高、办法多、时间足,而且居住比较稳定,这些都为办好文化大院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只有认真选好文化大院的负责人,才能保证文化大院的持续稳定性发展。除了要政治思想好、工作热情以外,还应考虑居住的相对稳定性,至于应选什么人担任文化大院的负责人,应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3.必要的物质保证
开展文化大院的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和经费,因此,要使文化大院活正常,就要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办法予以解决。从我市郊区情况看,场地一般由村委拨款,也有群众建设及个人借款三种途径解决。设施(主要指活动器材)一般也由村委拨钱购买和发动群众捐赠两种办法解决。经费问题有的由村委拨给,有的发动群众从事有偿活动收入提供。文化大院要常年办,活动内容不断更新,活动器具有损耗,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等等,这些都得花钱。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依靠群众外,还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对村文化大院的投入,如规定在该村的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建设大院的经费,使之制度化、政策花。
当然,办好村文化大院除抓好以上方面外,还要注意许多方面,如文化大院的管理、活动的安排等等。
办好村文化大院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它牵扯到广大农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关系着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我们迫切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扶助村文化大院的巩固与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为早日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徐望镇目前配发了文化活动器材的的村:草塘村、余王村、五郎村、汪洋村、吴营村、利木村、三郊村。器材主要是:服装、打击乐器和民族乐器,各村都建立了台帐,并确定专人负责。
目前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因为大部分在村委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前往活动的热情,使得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在丰富村民文化的同时,各村根据当地特色文化,增添一些娱乐器材,更能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增强农村文化活动氛围。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参与性使其逐渐成为“村民文化”引领者。
附:汪洋村村级文化活动图片
市政府法制办帮扶村文化大院开工建设
为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克服种种困难,努力为帮扶村垦利县垦利街道张新村筹措资金建设文化大院。5月1日张新村文化大院正式开工建设。张新村文化大院占地500余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工程竣工后,将有效丰富张新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垦利街道基层文化建设增添一个新的亮点。
近年来,市政府法制办始终坚持把帮扶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把抓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做好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文化大院的建设,有效带动张新村的文化繁荣发展,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品位的大步提升。
近期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我镇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3个行政村,从总体情况来看,我镇全面实行村民自治,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实了村组共青团、妇代会等其它村组组织班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我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以油桃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格局。我镇共有油桃22000亩,由于今年品种对路,管理到位,果质优良,油桃产业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干部群众发展油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二)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镇党委按照“稳定、精干、团结、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村组织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建设。依法开展村民自治,自换届选举后一批年富力强、作风正派、村民信任的同志走了村级领导岗位,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目前,全镇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名一肩挑,占总数的39%。
(三)“两委”关系总体协调
绝大多数村党组织能够正确行使职权,主动支持、指导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多数村委会能主动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摆正自己的位臵,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两委”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镇13个村,两委关系协调、融洽的12个村,不协调的1个村。
二、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从我镇村级组织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部分村干部缺乏争先意识,村级后备干部来源不足 一方面,由于一些村集体经济增收缺乏渠道、村级欠债较多,有些村干部自己垫钱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却因为集体经济薄弱无法归还,致工作积极性受挫,工作热情不高。加之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给村干部能否在“两委”换届时连任制造悬念,致使部分现任村干部工作不敢顶真,怕得罪人、丢选票。另一方面,一些集体薄弱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副职村干部报酬较低,致使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致富能力的村民,不愿在农村基层任职,村干部队伍缺乏源头。
(二)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自身定位有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集权”主义思想严重,片面强调党对农村工作绝对领导,不能放手让村委会负责人依法行使职权,大包
大揽村级事务,遇事不商量,有的甚至独断专行,严重挫伤了其他干部的积极性。有些村委会主任法治意识淡薄,片面地强调村民自治,不愿受村党组织的领导。
(三)少数村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少数村缺乏民主决策机制,村务公开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一些经济合同、集体房屋租赁、土地流转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甚至连班子成员都不通气,党组织书记个人说了算。少数村财务缺乏有效监督,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充分履行职责,有些理财小组只审理村民小组财务,而不审理村级财务。有些村的财务公开无明细。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
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保证村“两委”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从而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形成合力入手,有效理顺村“两委”关系
一是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组织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认真学习,领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精神,使村级组织尤其是村委会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矫正选举心态,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从而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二是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委
会的工作职责。“两委”关系不协调,归根到底在于对村级权力和支配村级集体资源的主导权问题。因此,要依据《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党组织要集中抓好党的建设,在事关村级事务等重大问题上进行领导和决策,带头维护和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支持和保障村委会就村级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治安民调等工作,依法开展自治活动,独立行使民主权利。通过事权的合理划分,使党组织和村委会能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有效避免因利益驱动而发生的 “遇事推诿,相互磨擦”的现象。
(二)有序规范,建立有利于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机制。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强化岗位培训,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现代管理、实用科技、法律法规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强化责任意识,研究制定村党组织书记三年任期规划、工作目标和相应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组织书记主持的村“两委”会议制度,完善村委会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的制度,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凡涉及集体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方案、公益事业的兴办等重大事项,需经“两委”会讨论提出初步方案,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等必要程序,促进决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健全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建立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大力推选“村账乡镇代
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运行,实行村级财务会审联签制度,规定村级每笔开支须经具体经办人签字,村委会主任审核,党组织书记签批,方可入账。村级财务公开要做到“定时定点公开,收支项目齐全,细目详尽清楚”。对于事关村级公益等重大项目支出,须“两委”会讨论决定,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使村级事务臵于广大村民的有效监督下。
(三)积极探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
大院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精神信仰与中国建筑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 是不同人文物质精神环境的综合。
大院是一口资源丰富的文化“老井”, 可一旦成为文化的载体, 它可以从物质、精神、历史、行为等方面进行品牌文化的输出。大院是当时那个时代最眩目的标识, 而吸引人的不只是那深宅大院, 也不只是那古朴的建筑和精细的雕刻, 而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播, 是弥漫在大院上空浓重的庄园文化气息, 这种文化气息从深暗的走廊、华丽的房檐、宽厚的门洞、高跷屋脊渗透出来, 挥之不去, 用之不竭。杨柳青古镇建筑艺术的精美集中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传统民居石家大院和安家大院, 其中以石家大院为典型代表。
石家大院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 是一处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晚清民居建筑群, 始建于1875年。石家大院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 整个石家大院, 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 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 四合套成, 院中有院, 院中跨院, 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 无论是通体歌剧、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 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现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 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 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 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独具一格, 成就很高。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 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值得一提的是, 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石家大院唱响了大院文化, 并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学者。
二、在杨柳青古镇品牌文化战略中看大院文化
品牌文化的概念源于企业文化, 是企业整合营销的一种战略理念。将品牌文化战略的理念运用于杨柳青古镇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加大杨柳青古镇文化传播的力度, 从根本上提升古镇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构杨柳青古镇品牌文化战略需要看到大院文化体现品牌价值, 彰显古镇个性的重要性。古镇品牌优势基于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大院文化蕴含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文化潜质, 不仅成为北方清代民居建筑文化的代表, 而且形成了杨柳青古镇特有的大院文化。从古镇各类文化的角度加以塑造和提炼品牌, 使品牌之中的各个要素中都穿透着古镇文化的内涵。
三、大院文化与杨柳青古镇品牌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院文化是建立在古镇品牌文化的基础之上, 对它的诠释, 是古镇品牌历史文化内涵的诠释。“大院”是杨柳青古镇的瑰宝, 通过对大院文化尤其是石家大院的考察分析, 以及结合杨柳青古镇品牌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想要突出古镇品牌文化特征;提升古镇品牌文化形象;有必要将大院文化导入古镇品牌文化建设之中, 因为大院文化本身就是古镇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杨柳青古镇品牌文化建设也会因为大院文化的加入而更凸现其品牌文化价值的完整性。提高杨柳青古镇的核心竞争力, 以品牌文化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桂桐、韩志勇:《杨柳青石家大院》, 2007年6月。
[2]天津市文化局文化史志编修委员会:《天津文化史料》, 1990年2月。
调 研
村级组织直接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以开展“三级联创,五好同创”、“双学双创”等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强基工程”,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责职分工明确,关系协调,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明显,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下辖**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常住人口**万。耕地面积 ***亩。共有村干部*** 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人,村主任**人,村会计**人,其他人员**人。截止2008年底,全镇村办企业**个,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纯收入为**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其中,新增设施芦笋***多亩,种植香椿近***亩。申报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产品4个。市多次在我镇召开高效规模农业工作现场会。全镇新栽植各类树木25万株,新建成片林1500亩,完善林网1万亩,1建成**线、***线、****绿色通道500多亩,林业绿化工作获市二等奖。新建万头猪场1个,畜禽养殖小区3个,獭兔养殖场1个,生猪养殖专业户582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
二、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近年来,通过争创“先进村”、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整顿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工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等活动,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学历培训、在职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压担子”、“换岗位”、“设岗试用”等办法,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是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双创”活动,建立“一栏、一室、一箱、一柜、一簿、一会”制度(村务公开栏、村民议事室、村民联系箱、档案柜、村民会议记录簿、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形式,不断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维护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合法民主权利。
三是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近几年,我们通过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调动了村民、党员参加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了村民自治的进程。通过建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规范了决策程序,有效的克服了“两张皮”现象。目前,全镇绝大多数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密切、和谐,村级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强。
四是村级配套组织健全。近年来,全镇各村居加强了以村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共青团、妇代会、工会、民兵、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等其他村级配套组织,村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上级各个条线的工作在村级得到有效落实。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我镇每年都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投资环境逐年得到优化,农村教育、卫生、社区服务功能逐年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治安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农民利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三、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虽然我镇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组织建设逐步暴露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民自治制度不够完善。少数村委会和部分村民把村务公开片面理解为单纯的财务公开,对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虽然也开展了“双创”活动,但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看的人不多,查的人更少,个别村公开栏内容、档案记录不够规范,有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活动不规范,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是行政村撤并后管理难度增大。由于我镇行政村撤并的范围广、人口多、规模大,原来各村之间经济基础、管理水平不平
衡,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不够熟悉,村民自治管理难度增大。
三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村干部源头不足、后继乏人,我镇村干部中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一些村干部“只会做不会说”,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比较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依法行政、化解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村民自治如何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的村党党组织书记片面认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包揽了村中大小事务,造成不团结。有的村“两委”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对容易做的、与己有利的工作都往自己身边拉,而麻烦的、易得罪人的工作都往对方推的现象。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村民自治工作的水平。一是进一步健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程序。健全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和要求,保证村党组织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二是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健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意见》,将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作为工作重点,在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时间上进一步规范。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第二,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
设。一是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要由过去大包大揽一切事务改变为把握方向,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变管理为服务,在规划好、服务好、管理好、发展好上做文章。二是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制度,努力把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教育培养、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在外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中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
第三,完善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建设。一方面要优化村党组织设置。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职能发生变化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根据农村社会结构形态、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将党组织建在致富项目和产业链上、建在行业协会和工业小区内。另一方面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农民开“增收路”、送“致富经”。
第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一是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通过组织农村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产品股份合作社,增加农民投资性收入。二是发挥党员干部“双带”作用。着力培养“双强型”党组织书记,并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贴紧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想干无力干”等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多元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落实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规范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重点是理顺和规范“两委”关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党员大会制度,调动村民、党员参加村党务、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快村民自治进程。二是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体系。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重点,增强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建立村级开支预算制。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规范化体系。建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制度,了解群众关心什么、希望公开什么,探索党群、干群互动机制,变单向的公开为菜单式公开。同时,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任务和相应的权力。
新泉乡党委(2010年10月28日)新泉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在市、县委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泉乡位于芦溪县东南部,地处武功山脚下,袁河源头。总面积96.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5680人。乡党委下属19个党支部,党员512人,其中女党员86人,占党员总数的16.8 %;农村党员332人,占党员总数的64.8%;平均年龄58.9岁,60岁以上 211人,占党员总数的41.2%;35岁以下78人,占党员总数的15.2%;大专文化以上43人,占8.3%,初中以下279人,占41.2%。
二、我乡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面,主要做到: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领导责任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党和政府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为加强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科学规划,确保重点,整合资源,统一建设”的原则,把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从有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明确了由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并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有关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建设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今年我乡共安排了3个村级活动场建设项目,其中:陈家坊村委会(_平方米)、堎下村委会(_平方米)活动场所为新建项目,檀树下村委会为修缮项目。在接到项目建设通知后,为确保建成后的活动场所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尽可能做到方便、适用,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当地的一项“党心工程”、“民心工程”,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各村委会实际,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1、做好宣传动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党心民心工程,做好此项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中心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为做好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工作,让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在乡党委和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下,召开了拟建村委会干部会议,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宣传,对各村委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广泛征求各村委会对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各村委会要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工作领导,密切配合。
2、进行调查摸底。领导小组对列入拟建的村级组织场所进行前期调查、勘测和规划,对现有活动场所及原址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测绘和图片采集,并及时上报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我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严格了审批程序。
3、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在完成建设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领导小组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了建设施工合同,同时与村委会签订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目标责任书,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各负其责,期间结对帮扶驻村工作组经常深入到所联系村进行督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我乡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4、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启动实施之后,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和工程建设进度周报告制度。由领导小组牵头,坚持每星期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一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村委会和施工单位坚持每周向乡党委报告一次工程进展,及时有效的督促检查,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5、规范项目程序,严格资金管理。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在乡财政所设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户,统一管理建设资金,在乡、村统一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坚持专款专用,不截留和挪作他用。目前,市、县各帮扶工作组帮扶资金到位10.5万,缺口资金68万元。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在建设项目资金暂未到位的情况下,乡、村多方筹资,为村预借了部分资金。
6、坚持“一室多用”,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坚持建、管、用相结合,较好地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一是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统一配备电教设备,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二是村党总支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村党校和农民实用技术学校,举办党的基本知识和农业适用技术讲座。四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以及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保证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活动的同时,还为广大农民群众收听收看电化教育节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训、咨询生产生活信息、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条件,真正做到了“一室多用”,成为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7、工程进展情况:目前,陈家坊村、河坑村已建成完工,堎下村正在建设中,檀树下村也在修建中。
三、存在不足和建议
(一)不足
1、资金存在很大缺口。
2、部分党员和群众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
3、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4、各项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部分村委会办公设施简陋、环境条件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建议
1、选址应坚持因地制宜,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建设等工作集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时要注意整合、利用闲置房屋等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加强日常修缮维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既要注重主体工程建设,还要高度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和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手册、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办法、远程教育制度等,建立财产台帐,保证活动场所能够正常活动,发挥作用。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走访得知, 当前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主要有送戏送电影、送健身器材、建篮球场和送图书。目前, 看电影的人很少, 加之政府送的电影大多内容陈腐及数字电视的推广, 许多村民宁愿在家看电视, 不愿意去看露天电影。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大多数行政村都有篮球场, 健身器材, 以丰富村民闲暇生活, 但是所建的设施大多在村委附近, 发挥的用途不大, 很多器材因长期在露天环境下已经损坏。更好的实现幸福乡村, 要求农家书屋全覆盖, 但由于有些行政村流动性大, 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书屋的利用率不高, 效果不佳。
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财力和物力, 但效果不佳,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不够牢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乡镇政府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对于村民而言, 往往认为文化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从而也忽视文化建设。当前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走访的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三个乡镇的文化干部都不是专职人员, 工作量都比较大, 很难专心于开展文化工作。
第二, 政府主观投入, 忽视了村民的需求。政府投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环境, 但有些却忽视了村民的需求。如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大多数行政村都建有篮球场, 只有一部分篮球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有些村人口流动大, 篮球场对于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成了闲置设施, 如果建成孩子玩的游乐场所, 老人纳凉晒日的休闲地利用率会更高些。这种主观投入还表现在农家书屋建设上, 建书屋是利民惠民的好政策, 可是每个村都要建, 没有考虑村民的实质需求,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 有些书屋的门在我们去时都是关闭的, 有些开放, 但是借阅的人不多。书屋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将一些建设书屋的资金投入到农民更需要的地方, 或是整合到一些行政村, 建成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农家书屋, 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三, 民间组织的文化活动缺乏资金和支持。在清湖镇大多数行政村在重阳节, 春节期间会组织民间活动, 唱戏、趣味比赛、文艺晚会等等, 这些活动的费用都是有村委会自己负责的, 向上级争取或向社会筹集, 经济效益好的村办的好些, 经济效益差的村一般能省则省。这就导致了文化生活的差异。如果对村里成立一个专项经费, 调动村委会的工作热情, 充分启动民间活动, 或许能挖掘出更多的民间传统文化, 让传统的麻糍节、老佛节等节日丰富起来。
第四, 对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的不正确认识和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 民间乡土文化处于弱势, 往往被“边缘化”。民间乡土文化中有许多腐朽、落后的成分, 于是笼统地把民间乡土文化与“新文化”、“先进文化”完全的对立起来。对民间文化存在偏见, 缺乏对民间文化正确的认识。没有擦去笼罩在民间文化外表的灰尘, 切实地对民间文化进行分析, 没有真正认识到优秀的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体现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农村文化建设要紧密联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农村, 对于移民村, 更要延续原来的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 对于幸福乡村的文化, 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合于农村土壤的文化, 使政府的文化建设扎根农村, 密切联系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一是落实政府公共责任, 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发展农村文化, 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如大陈乡, 投入多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目前,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国家加大了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但除了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外, 乡镇很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所以要积极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稳定机制, 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我市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是立足农村, 提高文化水平层次。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形成了劳务经济, 拉动了农村经济增长, 但是大量的劳力外移不仅妨碍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力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 有些传统文化找不到传承人, 如清湖镇和睦村的做陶技艺, 泉家弄村的吹唢呐技术等都没有年轻人接班。目前农村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搓麻将等, 很多健康的文化活动很难开展。低层次、不健康的文化活动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也阻碍社会的进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主动占领文化阵地, 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因此, 文化强市、幸福乡村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培养农民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三是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大力发展本土文化。虽组织送戏送电影, 送书下乡,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忽视了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特征, 农村的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分不开。在走访中发现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立足农村文化土壤。首先, 了解农民的本土文化, 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这些都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其次, 建设农村文化要改造和利用好原来的文化阵地。现有的礼堂、戏院等要添置设备, 加强管理, 建立一种长效运转机制,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再次, 除了保护和鼓励发展传统文化外, 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办文化。鼓励村民自办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积极引导, 发展自发性民间文化,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腰鼓队、排舞队, 支持农民根据自己的趣味兴办农家书屋, 自组戏班等, 给这些自发组织的团队给予一定的补助。
摘要:文章通过对清湖镇、贺村镇、大陈乡三个乡镇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 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在文化强市、幸福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幸福乡村,农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慧.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推荐阅读:
村级治理情况汇报11-03
村级乡风文明建设汇报09-09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10-11
关于村级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调研报告10-29
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10-05
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验材料10-11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1-0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9-15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6-03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通报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