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作文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作文(精选11篇)

小学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作文 篇1

听妈妈说,我出生刚从医院抱回家,爷爷便立即找来一本《英汉词典》给我当枕头,据说这样的孩子将来爱看书,会读书。看来,长辈早就为我物色了相伴一生的朋友――书籍。伴随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我与书籍结伴而行,如影相随。

当我睁大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新鲜的世界时,父母便为我买来了各样的书籍――看图识字的卡片,知识荟萃的少儿百科,图画书,折纸书,撕不烂的硬纸皮书……我便像一条小鱼,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尽管认识的字不多,但那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向我一一介绍其中的趣味与奥秘,书籍,成为我幼时最可爱的伙伴,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页上的图画越来越少了,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与书籍的亲密程度,因为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复杂――喜欢读童话,在精彩的童话世界里,我同小人鱼一起欢笑哭泣;与舒克贝塔并肩作战;与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一起捉迷藏……喜欢惊奇探险,期待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喜欢历史故事,从古人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喜欢军事武器,期望自己成为一名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从容不迫……书籍就像一位特别懂得我心思的密友,让我留恋沉醉,它又像一位天才的魔术师,为我描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神奇绚丽。书籍,让我从单纯走向丰富。

有时,我沉浸在书籍的美妙世界中难以自拔,忘记了时间,直至母亲黑着脸要没收我心爱的朋友时,我才极不情愿地与朋友暂别,拿起课本,嘟着嘴,无奈地机械地写着作业。多希望所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一样――“回家看课外书”啊!当母亲批评我学习不用心,看课外书倒是挺入迷的时候,我心里掠过一丝丝的酸涩,要是课本知识像课外书籍那样精彩就好了,保证所有厌学的孩子都会喜欢学习。“知识不分国界,书籍也不分课内课外啊!”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喜欢书籍,不能单纯喜欢书中的精彩故事情节,更要学到书中的各种知识啊!我对书籍的喜欢与了解更应充满理性!

阅读,请与经典同行 篇2

《阅读,与经典同行》这一书名取自于王余光一场十分成功的同题讲座,讲稿分别在《中华读书报》与《光明日报》上发表后,又被《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这篇讲稿在这本书中也有收录。这篇讲稿很有意思。一般的演讲通常像辩论一样,总是带有鲜明的观点、坚定的立场和直白的目的。这篇却不同,且看其小标题:“何谓经典:没有定论的话题”,“为什么要读经典:近百年的争论”,“阅读哪些经典: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我想,这种开放性、矛盾性和困惑性正是其成功之处,它呼吁和企盼人们阅读经典,却并不苦口婆心地说教,对受众心理有着很独特的把握,似乎“以退为进”地开辟了一条“曲线救国”的新道路。

多年来,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不能说没有成效,但终归好读书的人原本好读书,不读书的人还是不读书。所谓阅读推广,是否最终只是“读书人”的一厢情愿?这样的困惑和瓶颈在业内已经愈发明显,从业者的积极性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打击。王教授的文集其实也反映了他对这一现象的矛盾挣扎。文集以《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时代》一文开篇,谈到人类阅读的三次重大转型,他说:

阅读的热情与是否具备读书的习惯,与一个民族的特性相关。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从读书的热情到读书人口率的下降,从读纸本到读网络,以及读什么、大众阅读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近十年来,我曾就经典阅读与选择、推荐书目、信息时代与阅读、阅读文化、社会阅读等问题发表文章,表达对经典阅读或读书的重视。……其实,是读书还是读网,这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什么内容。阅读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年苏东坡虽然大为感慨,但印刷术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脚步。……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有着苏东坡同样的感受。但是,阅读转型,我们是不得不面对的了!

这样一段话里头是有很多无奈的。文集的好处之一在于它不是一气呵成,不必由完全的一致性贯穿始终,所以在这前前后后十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教授对网络阅读的不同态度——有时认为网络阅读、浅阅读、泛阅读严重地影响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度思考,长此以往甚至连语言表述都会变得困难;有时又觉得这种变化或许就是历史的发展、文明的变迁,是人类阅读行为的与时俱进,阅读本身即具有个性、文化性和社会性,故而也赞同程焕文教授所说的“阅读,不论是精读深读,还是泛读浅读,不论是读书读报,还是读图读网,只要是阅读,就是可爱的,就是美丽的”。这些矛盾的观点也自然地引发了读者更多的思考,我们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否陷入了一种固步自封、自说自话的处境,我们是否应该以更加开阔和博大的情怀去与这个新的时代相处,去发现和接纳新的阅读文化?正如《推荐书目与传统经典的命运》一文中所说:

阅读风气的形成是一个时期政治、学术的综合体现。一方面,我们说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因而,这一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阅读又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与继承,因而,一些结晶着人类智慧的经典名著却不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一直成为人们阅读的对象。可以这样说,一部阅读史,正是在这种变迁与永恒的矛盾中展开的。

谈到经典阅读,一般是避不开“推荐书目”的,王余光教授也从事过大量关于推荐书目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这本文集中也多有提及,并且反映出他在对“经典”的定义上极大的开明性。刊载于2004年《中国图书评论》上的一篇访谈稿中,主持人问道:“传统经典浩繁宏富,作为大众阅读不可完全涉及,您认为是否需要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书目来指导大众阅读?”王教授则坦言道:“读书界、出版界以及一些媒体经常出版或公布一些阅读的指导性书目,社会上有一些学者也经常在媒体上公布一些书目,我们无法对这些书目做一个统一的评价。从我个人来讲,我反对必读书,特别是提倡30天读完多少书,我觉得不一定有什么参考的价值。阅读是很个性化的。对普通读者,给他们一个参考书目往往会缩短他们探索的时间。”我是很赞同这篇文章中对“经典”的广义解释的:

首先,在内容上具有普适性,讨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次,要有思想性与影响力,在阅读中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地生活,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最后,具有历史性,就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过去概念中的经典指的就是“经部”书。事实上,在特殊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曾经把某些著作封为经典,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著作现在已经不能算是经典了。而在今天如果某个评论家称某本书为经典,就像现在报刊上常会很轻易地把某本书冠之为经典一样,我觉得这是他的个人见解,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作文 篇3

在她的笔下,春天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鳃,已觉春心动;”夏天“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秋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冬日则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每一句词似乎都是信手掂来,但却将一幅幅瑰丽的四季图勾勒出来令人深深陶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千遍万遍地品读着,感悟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这卷帘人知道些什么,风雨过后,海棠花叶应该更加滋润肥硕,而那些可爱的花儿,恐怕早已被风雨吹落,失去了海棠独有的美丽了啊!

是的,李清照喜爱那海棠,花花姿舒展潇洒,花开似火,一簇一簇,似如花中王后,美丽沉静、雅致温润。而李清照不正像这可爱的海棠花一样么!在风雨之后,再坎坷之后,在崎岖之后,重新展现她最辉煌的一瞬间,绽开人世间最美丽笑脸!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光流逝,不可能停滞不前,但李清照依然是渴望着,能够留住时光,留住青春啊!不应过去的伤痛而悲痛,应该像风雨后的海棠一样,重新绽开自己独特的一面,散发更加迷人的芬芳!

与经典同行-小学作文 篇4

小时候,爸爸妈妈要我读经典、背经典;幼儿园里,老师教我积累经典;上了小学学校也要求我学习经典、掌握经典、掌握经典。经典像我的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一直不断地让我漫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让我知道应该怎样度过这漫长的人生;让我知道要珍惜时间、热爱祖国。经典总是不停地提醒我、教育我,也一直陪伴着我同行在成长的路上。

我读过很多经典书籍,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唐诗三百首》……,但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真经。一路上他们不怕艰难困苦,降妖除魔,锄强扶弱,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和平与安定。春天也正是一个萌发的季节,它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反映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这正是《西游记》的主题要表现的。因此,我喜欢在春天读《西游记》。

正是这战胜困难的信念,使我没有被困难压倒,使我把成长路上的一颗颗绊脚踢走。记得有一次,我正做着数学题。正做起劲的时候,一颗“绊脚石”出现在我眼前。我一看题目,心想:“怎么这么难呀!不如别做了吧!”当我正想放弃时,突然想起《西游记》中那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于是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开始思考起来。想呀想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答案想出来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因为我又把一颗“绊脚石”踢走了!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5

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并不十分公允、准确与客观。

首先是时间方面的因素。读书是时代需求的一种反映,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读物的选择是不同的。1前,张之洞编的《书目答问》面世,很受当时学子的欢迎,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一般读者,不会再依据《书目答问》去读书了。而在1924年,章太炎开列的《中学国文书目》,今天也不适合中学生了。书目中开列的《二程遗书》、《十驾斋养新录》、《申鉴》等书,恐怕学文科的大学生也没有读过。因而,一部好的推荐书目,要能满足时代读者的需要。

其次,推荐书目受推荐者的知识与兴趣的影响。1923年,清华一批要出国留学的学生,为了短期得到国学常识,请胡适拟定了一个有关国学的书目。胡适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选书较多,偏重哲学史、文学史方面,史部书一概摒绝,有如《资治通鉴》这样的书亦未入选,当时梁启超就认为胡适这个书目“文不对题”。30年后的1953年,北京图书馆开列了一个《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选书20种。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那么如《周易》、《论语》等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一本未选,这是很令人困惑不解的。

再次,推荐书目的推荐者受偏见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1945年,英国作家奚普选出十本“震撼世界的书”,这里没有中国人的书。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二十本最佳书》,这里也没有中国人的书。美国图书馆学家唐斯曾写过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书中选择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叶出版的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其后他又写了一本《自1492年以来塑造现代文明的111种杰出名著提要》。这两本书都没有收录中国人的著作。在后一本书的《导言》里,作者虽然承认东方的经典,“其中有许多书同样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些书还是被“略去了”。另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曾出版《一生的读书计划》,向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了100部名著,这100部名著也都是欧美人的著作。中国典籍被上述推荐者所忽略,这确实是“世界观的限制所致”。也就是说,这些推荐者是深受“欧美中心论”的影响的。

也许,任何一部推荐书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往往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6

海伦一出生便开始遭遇不幸,她从小因生了一场大病而导致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为了学习,父母帮小海伦找了一个家教老师。为了学习盲文,小海伦把手指头都摸出了血,家教老师心疼的为她包扎了伤口,因为她勤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哈弗大学女子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够看见世界无数风光的“心灵之窗”——眼睛,还有可以领略各种优美声音的耳朵,但又有许多人不珍惜他们少年时的时光。将来到了社会上成了一个没用的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海伦呢?她生来就有残疾,但她十分珍惜时光,十分努力用功读书,学习。不浪费时间,学习盲文将手摸出了血,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社会上那些不思进取的人呐要知道珍惜时间!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300 篇7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300字一

书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从我牙牙学语起,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儿歌》等,就像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直到现在,我的书都可以堆成小山了,如《红楼梦》、《走进科学》……让我每天都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地,我成了家人的字典、老师的助手、同学们的“百科书”。

记得前年冬天的一天早上,我妈妈因感冒咳嗽要喝“神奇止咳露”,可使尽浑身力气都拧不开瓶盖子,使出绝招也无济于事。

这时,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看我的!”说着,我连忙倒了杯开水,迅速拿起药瓶倒过来,让瓶盖浸在开水中。

不一会儿,我拿起瓶子轻轻一拧盖子就拧出来了。

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我自豪地说:“这是无声音的老师——《十万个为什么》教我的,任何事物都会热涨冷缩。

我们把它浸在热开水里,在外面的瓶盖首先受热,热膨胀比里面早、快,受热后再拧,自然轻而易举的喽!”妈妈听了直夸我读书越来越聪明,还鼓励我今后继续“多读书,读好书”,我心里乐开了花。

还记得去年正月十八那天晚上,我看见阿姨对沾满蜡烛油的裤子一筹莫展,还埋怨当初不该这么不小心。

看此情形,我叫阿姨在裤子上垫几张草纸用电烫斗烫一烫。

将信将疑的阿姨按照我的说法去做,结果一举成功。

我笑眯眯地说:“蜡烛油是由液体凝结成固体的,自然也能遇热重新融化成原液体!草纸吸收液态蜡烛油要比裤子快的多呢!”阿姨听了眉开眼笑,还说今后要向爱书如命的我多学习。

我心花怒放。

久而久之,读书成了我的最爱!

书,与我同行,伴我成长!我愿自己在书山中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芒!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300字二

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话很有哲理。

每当我捧起一本书,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不管是精彩的小说,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还是生动的诗歌,我都会深深地沉醉在那里。

那不正是验证了“知识带给人们无穷奥妙”这句话吗?

“和好书交朋友”,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什么是好书呢?具有教育意义、健康、积极向上,不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就是好书。

而我,就是这些好书的忠实读者。

我在报纸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看了武侠小说《蒙面大盗》之后,便效仿书中的蒙面大盗,以毛巾蒙面,拿着玩具枪拦路吓唬一个小妹妹。

老师教导他以雷锋为榜样,让他看了《雷锋日记》,后来他变成一个文明而且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了。

从这个事例看来,选择阅读什么样的书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我对老师有点看法,觉得老师不怎么信任我。

可现在,我看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地被它感染了。

因此,我的那些看法全都消失了。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这句话:从现在起,多多的关爱老师。

爱老师的优点及缺点、对与错、爱老师的一切。

从这句话中,我感到非常愧疚,不该对老师有抵触和意见。

妈妈对我说过:“读书和旅游乃人生两大乐趣。”我有幸享受到这两大乐趣。

坐在画舫里,眺望着颐和园的美景,手捧着一本书,荷塘月色就在眼前,凉风袭袭而来,秋高气爽,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书就像是一朵绽放知识的鲜花,它发出知识芬芳的气息陶冶着我们,使我们更加健康快乐。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予我们无穷智慧,给予我们欢乐笑语,给予我们财富。

书是我们人类的精神粮食,倘若没有书,就没有知识,没有文化。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为了使我们中国人不在受到欺凌,所以,我们青少年一代要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小学阅读与经典同行优秀作文 篇8

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背唐诗宋词,在那些机械的诵读过程中,我囫囵吞枣的记住了不少诗词古文。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很大的乐趣。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头一天,爸爸教我背《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第二天,爸爸问我:“小陈,‘空山不见人’后面一句是什么?”我说:“空山不见人?人跑哪去了?”爸爸妈妈当场笑翻!是啊,空山不见人,人跑哪去了呢?看见爸爸妈妈笑得乐不可支,突然明白是在问我昨天背的诗!我也不由大声笑起来。

从此,我觉得那些诗词不在枯燥了,它们都变得生动起来,让我越来越喜欢它们,这是一件令我爱上国学的一件事。还有件事更让我感到:国学就在身边……

“午休时,突然听见一声怒吼,我便转过身去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张天宁打了几拳赵老师的手臂后,又狠狠的掐、揪赵老师的手臂。

赵老师的手臂瞬间红了,淤青了。而且还多了几个牙齿印和几个因被手指甲掐过而产生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全班同学都惊呆了。张天宁在各种眼光下,被赵老师‘请’出了教室。”

这,就是那天发生“事故”时万博文的回忆。周老师就这件事让我们对张天宁说一句话。由于大家都说的是“现代语”,于是周老师便对我们说:“如果是我,我会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听了周老师的话,我们全班同学都醒悟了,连张天宁也后悔的低下了头——是啊,人谁没有过错呢?但是如果错了能及时改正,不是很好么?

与经典同行作文650字 篇9

谈到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没有比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更经典的了。为了请诸葛亮辅佐政事,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隐居之所―古隆,恳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前往,不巧诸葛亮外出,于是刘备派手下人蹲守在古隆,静待诸葛亮归还;不久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冒雪二顾茅庐,不料诸葛亮却借故不见,明示自己不参与政事的决心。看到这,我都有些气恼,诸葛亮是不是太傲慢了?但是身为“皇叔”的刘备不怒不恼,退回住所,等待时机三请诸葛亮。第三次,刘备沐浴更衣,离诸葛亮住所半里之外就下马步行,可见他对诸葛亮是何等尊重!到达诸葛亮门前,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毕恭毕敬守候在门外,不敢打扰,直至诸葛亮醒来。这一次,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真诚和执着感动,同意出山辅佐刘备共创大业。之后,诸葛亮火烧新野、孔明借箭等史事都显示出诸葛亮确实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才干,诸葛亮因此被誉为谋略家和军事家。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当初刘备为求贤良而自降身份,三顾茅庐是何其明智之举!也正因为他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拥有宽广的气度和胸怀,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通过阅读,我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为我们授业解惑,还时刻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不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戴吗?此外,留心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正可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啊!经典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尊重知识、尊重师长……

与同学同行经典作文700字 篇10

初三,是一个美好而又紧张的阶段,尽管我们班的气氛有些紧张,但也不妨碍有一些同学特意弄一些搞笑的话题或者动作来哄我们大笑,暂时缓和了一下紧张得令人冒冷汗的学习气氛。

A君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同学,特别喜欢做一些搞怪的动作,在一次自修课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做作业,课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得只听得见写字的“沙沙”声和翻书的“哗啦”声,只听见他大叫了一声,等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才唱起了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呀……”然后把手往右边一甩,脸也跟着抖了抖,可他的脸上的那两边肥肉,随着脸的抖动,也跟着颤了几颤,那动作搞笑极了,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C君是一个一和老师讲话就紧张得结巴的人。有一天老师在上课,C君突然走上讲台,老师看着他,他突然就紧张了起来:“老师,我要……请假。”老师就问他为什么请假,他结结巴巴地回答:“因……因为……今天……我要……要结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首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大笑起来。C君还在疑惑我们笑什么的.时候,突然他想起刚才说什么了,便脸一红,大声地辩解道:“不是我结……结婚,是……是……我姐结的!我要去……去做花童。”全班再次大笑,连老师也笑了起来,就准许了他可以请假回去当“花童”了。

B君是个捣蛋鬼。有天晚自修,老师在讲台上值班,突然就点了B君的名字,问他干嘛说话?!B君很委屈地说:“是我后面的同学侮辱我的胸部。关我什么事?!”全班听了,都笑了起来,有的拍着桌子笑,有的捂着嘴笑,都笑成了一团。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捣蛋鬼。

“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1

闲暇之余,再次品读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一的《孩子们,你们好!》,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主要描述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虽然作者整本书主要谈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对于中学生的教学仍有借鉴之处。而关于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结合在学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主要谈以下感受:

一、解开镣铐,让学生独立行走

作者描述了很多学生谈论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或是“在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每读到这类语言,我总是会忽视他们的年龄,他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啊,严格来说是一年级预备班的孩子,他们却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为何处于初高中阶段的老师们却要把学生当做“孩子”?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却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我仍然把他们当做了“孩子”,担心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全,所以每当学生起来发言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引导”,生怕他们犯错。其实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否认,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

在作者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平等互惠的。他总是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收获许多启发,从而悟得教学真谛。而这恰恰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或许教学效果会更好,老师却往往担心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或是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从而采用了“一言堂”的做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解开学生身上的“镣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找寻学习兴趣的源泉。

二、展开思路,创趣味课堂 作者说到,“以极严格、极认真的态度,即以所谓的纯教学的精神出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他们很快就会厌倦学习”。他在书中还原了许多课堂情境,不难发现,给孩子们创设的课堂是丰富且有趣的,首先做的就是采用各种方法来引起学生想要学习知识、想要去了解这个事物的兴趣,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就非常主动、积极,教学效果很快就能达到。但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是“把基础弄扎实一点”,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不再具有主动积极性,从“我要学”变成了“让我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当然不好。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学生身上具有“玩性”,他们都是爱玩的,他们的内心都是害怕困难和枯燥的。所以,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需要把课堂设置得有趣一些呢?让他们在课堂上不要显得那样“累”呢?

我认为趣味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我也曾尝试过同一节课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置,忽视掉学情的差异,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课堂的反应截然不同。值得重视的是,设置活动探究更多的那个班级,课堂氛围更活跃,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敞开心扉,做“可爱老师”

特别赞同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一种观点,“但愿教师时时刻刻都急着要走到儿童们中间去,为与他们每一次见面而感到喜悦。这样,儿童们就会每天急着要到学校里来,为与自己老师的每一次见面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作者称之为——相互律。何尝不是呢?无论什么东西,它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而爱,也是相互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很喜欢一位老师,而这位老师对待学生却总是敷衍了事或心不在焉,那学生还会喜欢这位老师吗?要想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老师是不是也应做到喜爱学生、喜

——1—— 爱教学、喜爱学校。老师是什么?是能决定众多学生命运的,最可爱、也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批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死亡”或“重获新生”。我希望成为那个让学生“重获新生”的可爱的老师,所以我期待和学生的每一次见面,即便是他们在课上的打闹或是走神,都让我觉得那是一群多么青春多么美好的生命。因此我对自己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以最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以最热爱的心对待教学,以最敬畏的心对待学校。

对教育教学的探索仍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而学习各大名家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人生资源是我远离陋习、远离缺憾、远离愚昧的一剂良方和一帖奇药。无论前方艰难险阻或是荆棘万从,我也毫不畏惧,因为初衷在心,终得始终。

上一篇:水仙花的作文100字下一篇:拓展主题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