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汇报(精选12篇)
后备干部制度实行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后备干部工作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慢,后备干部工作改革创新滞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已不能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后备干部选拔上,继承多,创新少;后备干部构成上,党政机关多,社会其他方面优秀人才少;选拔后备干部方式上,单位内部民主推荐多,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广开渠道选拔少;后备干部选拔神秘性高,透明度低等等,造成了后备干部选拔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渠道比较单一,方式比较简单,一些适合从事党政领导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不了组织视野,影响了后备干部整体质量,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
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在于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这使得党政人才资源配置不能充分体现组织配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后备干部选拔范围和渠道不能充分体现人才资源社会化的要求;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和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原则;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不能充分享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要充分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特征,关键在建立选拔的科学机制,核心在坚持创新。
1.坚持工作理念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举措,工作理念的创新对建立选拔后备干部科学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确立后备干部是党政人才资源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后备干部选拔中,应当既要强调党政人才配置的特殊性,又要尊重人才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对后备干部进行科学分类,在《干部任用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建立后备干部具体标准,明确资格条件,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加入,形成有志者群贤毕至的局面,达到人才广揽,需求统一。二是确立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整体统一观念。党政领导干部从纳入组织视野到提拔任用是一个完整过程,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是为选拔任用干部储备人才资源,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前道工序和工作基础,二者应有机衔接,备用结合,整体统一,从而形成备而有用,用而有据的良性循环。三是确立后备干部选拔必须改革创新观念。要保证后备干部质量,使后备干部选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必经环节,必须对现有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进行改革,克服客观存在的后备干部单位选拔、单位所有,“矮子里面拔长子”状况,把好“入口”关。要吸收和借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在后备干部选拔各个环节上进行改革和规范,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扩大和落实党员、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四权”,使选拔条件公开,过程公开,人选公开,结果公开,接受党员、群众对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
2.坚持选拔方式创新。选拔后备干部的目的,就是把优秀后备人选纳入组织培养渠道,为建设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人选,选拔方式应该服务于选拔目的,在遵循选拔任用干部基本原则基础上,紧紧围绕选拔目的探索选拔的有效方式。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上不够成熟的选拔方式,也可以在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中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一是加强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宏观管理。采取开会投票方式推荐后备干部,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群众公认,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当得票分散时,少数单位降低标准,拼凑人数,影响到后备干部队伍总体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对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宏观管理,在总体上按照领导班子职数相应比例确定后备干部名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分布情况和领导班子整体建设需要综合平衡。二是建立公开举荐制度。进一步扩大选拔后备干部视野和渠道,公开分层分类后备干部基本条件、资格条件,鼓励党员、群众公开举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年轻干部个人自荐,进一步扩大识人范围、知人渠道,敞开选拔视野,丰富选拔方式。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制度。运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经验,既可以采用直接公开选拔方式补充后备干部,也可按“共享公选成果”思路,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发现优秀人选,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四是建立专门人才的定点推荐制度。重视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后备干部,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组织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从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拔后备干部,逐步形成以民主推荐为主体,各种选拔方式并存的后备干部选拔机制。
3.坚持程序设计创新。干部选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以后,程序就具有决定性作用。创新选拔后备干部,在程序设计上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使运用程序过程成为选拔工作创新过程。一是健全选拔前公开程序。不管用什么方式选拔后备干部,都要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把选拔目的、后备干部条件和资格、选拔范围、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选拔方法和程序、民主推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提前公开。既可以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以向全社会发布。并留有足够时间允许党员、群众了解情况和酝酿,杜绝临时选拔和临时公开,确保党员、群众知道真情、了解实情、掌握全情。二是健全选拔中的民主程序。选拔过程的质量决定着后备干部的质量。选拔程序设计应当体现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实践民主的基本要求,范围上要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一般应在单位全体人员中进行,也可采取自愿报名或者随机抽样方式保证参与人员中有一定比例普通党员、群众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让想参与的人能够参与,让了解情况的人有机会表达意愿;在进行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评前,选拔对象应当述职,向参与人员报告个人的德、能、勤、绩、廉情况;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党员、群众投票情况应分别统计,具体分析;党委党组 应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以高度负责精神,宁缺勿滥,在得票集中人员中确定考察对象。三是健全选拔后反馈程序。把考察公示作为必经程序,列入选拔反馈首要环节,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后备干部考察公示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考察公示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区别,后备干部考察公示应当介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考察公示和任前公示之间,是二者的结合。从考察公示入手,逐步实现后备干部选拔结果公示。公示范围应不小于民主推荐范围,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评结果。
一、扩大民主, 创新后备干部产生方法
选好、选准后备干部, 把好入口关, 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我局制定了科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在坚持后备干部产生程序的前提下, 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改进后备干部产生的办法, 广泛发现优秀人才, 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
一是强化民主意识。我局在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时, 根据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 对后备干部的年龄、文化、职务等制定相应的条件, 通过组织发文、召开民主推荐会等形式进行公开, 并对基层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范围和人数进行明确规定, 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 发现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实绩显著的优秀年轻干部。
二是坚持公平择优。在后备干部人选产生过程中引入竞争, 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在公开条件的基础上, 采取单位推荐、群众举荐、最终由组织部门审核把关的方法, 确立后备干部人选, 通过考核、考察的程序, 发现和挑选后备干部, 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
三是结合考评选优。第一,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那些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 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第二, 在干部年度考核、阶段性工作总结等过程中, 充分利用民主测评和评先选优的成果, 在先进个人、先进群体中, 把工作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挑选出来。第三, 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 并从中挑选后备干部。
二、注重实效, 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模式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 是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我局主要在加强培训、实践锻炼和教育管理上下功夫, 使后备干部增强党性, 拓宽视野, 提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上:一是办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同时, 把科级领导干部自学活动向后备干部延伸, 规定学习内容, 定期检查学习笔记, 使后备干部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外出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培训, 使后备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思维层次, 拓宽知识面。三是重点讲座与理论考核相结合。坚持对新理论、新思想和重点内容实施讲座辅导, 组织后备干部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 不断夯实后备干部的理论功底, 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
在实践锻炼上:把岗位交流和挂职锻炼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挂职锻炼, 让他们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 使后备干部增长阅历, 丰富经验, 提高素质。在轮岗交流中, 以后备干部为重点, 最大限度地使后备干部从事多部门、多岗位锻炼, 增强全局工作意识, 提高综合工作能力。在遇有急、难、险、重点工作中, 挑选后备干部担当主角, 通过突发事件的考验和重大事件的锤炼, 使后备干部增强斗志, 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局自2003年开始实行干部挂职锻炼, 至今已有7名后备干部到基层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其中4名同志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三、强化监督, 创新后备干部管理手段
培养是保障, 管理是关键。对后备干部, 我局每年均进行认真考核, 发现新的优秀人才随时补充, 对那些经实践证明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 果断地淘汰, 从而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以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
加强培养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以其今后上岗所必须达到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为目标, 制定分阶段培养的计划, 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 并把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措施, 坚持不懈地抓好后备干部的管理, 促进队伍的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了后备干部大事汇报、定期谈话、定期分析等制度, 把他们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中, 经常检查指导他们的工作, 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基层职工意见, 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在工作、生活方面的表现。对群众反映较差, 经调查核实, 确有问题, 不适合继续培养的调出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根据挂职锻炼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所担负的任务,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每月向所在单位、每季向人事部门、每年向党委进行工作汇报, 并开展民主评议, 强化挂职干部进取意识, 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 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 对后备干部的工作表现、政策水平和能力素质等进行考察, 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并纳入考绩档案, 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 每季对后备干部进行谈话, 增强管理的主动性, 平时严格对后备干部的要求, 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 防患于未然。
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 建立了后备干部考绩档案。包括:后备干部登记表、考察报告和年度考察材料、历年奖励、谈话记录等。对年度考核不合格, 工作业绩平庸, 发展潜力不大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去, 对基本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四、备用结合, 创新后备干部使用途径
关键词:金融人事;干部选任;工作创新;公信度;思考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选人用人的满意度、公信度。基层央行组织人事工作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和做到“五个坚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创新,不断地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把重品行落实到干部选任工作中,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来,表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立场。良好的品行是人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文化素养、行为方式综合反映,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党员干部的从政基础,是提高干部群众对选任干部满意度的基础。百行以德为首,在选任干部工作中注重人的品行能有效地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第一,用好的品行选品行好的干部。“荐贤者当自贤”,组织人事干部要选拔品行好的干部,自己要先注重品行修养,带头重品行。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关键时刻顶得住,一把尺子量到底,以一身正气模范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选准人、用好人,从而让群众对选任的干部满意。
第二,坚持和落实重品行的用人导向。用人导向关乎事业的发展,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正确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认真贯彻执行“选用干部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的要求,选用和培养操守正、品行端、原则性强、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优秀干部,让大家都清楚,只有有能力、品行好的人员才可被选用,保证了选用干部的质量,彰显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第三,在干部选任工程中落实重品行要求。建立可行的办法、可把握的标准。注重从个人品德修养、生活作风、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家庭关系、言行等方面入手,了解干部的品行。选用的干部能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诚实守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工作勤恳,不事张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选干部群众满意的干部。
二、把干部监督关口移至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组织人事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干部监督各项工作,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努力在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和党员干部中解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为全体党员干部普及干部监督工作知识,营造严格执行条例等法规的良好氛围,为选拔任用群众满意的干部作保证。
第一,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的全过程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监督中,不断创新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法,形成对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有效监督体系,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一是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备案监督。探索实行选任干部提前备案和资格审查制度,进行预审和把关。二是进行记实,强化事中监督。根据相关制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和完善。三是进行巡察,强化事后检查监督。在干部选任事后备案审查的基础上,进行回访巡察。领导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再进行回访巡察,对发现的问题,视情节轻重,进行谈话、诫勉等组织处理,提高选任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二,事项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出现不正之风。
第三,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一是推荐提名公开化。将拟提任的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等信息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参与推荐并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布结果。二是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为广大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方便,并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对拟提干部进行任前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示对象又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群众参与监督,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关注和把关。四是落实信访反映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及时受理、及时核查。探索建立实名反映情况查核结果反馈制度,对实名反映的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向反映人反馈查核情况,防止“带病上岗”问题发生。
第四,进一步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干部监督工作合力。一是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注重干部任前进行联合会审,征求和听取干部联席会议成员部门的意见,了解纪检(监察)、内审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等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研究,共同把关,提出能否提拔任用的意见,为加强干部管理和领导决策选任用人问题提供参考。二是完善巡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巡察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适时召开巡察工作联系会议,对巡察组提出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为干部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干部的履职审计工作,将离任审计逐步向离任前履职审计转变,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上岗。
在深化干部监督的工作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的自觉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和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进一步提高。
三、把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干部的初始提名是选人用人的基础环节,也是选任干部工作的重点。认真探索、推动和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制制度,注重把好选拔任用干部的“源头”关键环节。一是公布选人用人的程序、方法。透明、公开操作,有利于群众参与和监督。二是认真组织投票推荐提名。根据公布的职务、任职资格和条件等,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管理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或全体干部群众中)进行民主推荐。三是个别谈话推荐提名。在相应的范围内个别谈话,面对面的荐提名,更直接、更充分听取被谈话人的意见。四是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研究提名。根据组织人事部门投票提名和个别谈话提名的汇总情况进行分析,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差额票决提名,确定考察对象。
不断探索和改进干部选任提名方式,规范提名程序,探索实名推荐制度,使选任干部的提名过程更公开,责任更明确,拟选任的干部更准确、更优秀、群众更公认。
四、把选拔任用规定、程序执行好,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第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一是做到“三不”办。对本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的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审批。二是实行“三上三下”机制。根据干部结构和缺职情况向上级党委(党组)提出拟配职位建议;上级党委(党组)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到下级单位(部门)组织初始提名推荐,并研究反馈;下级单位向上级党委(党组)上报推荐人选请示;上级党委(党组)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到下级单位(部门)进行公示,到期无疑意后组织考察;将考察情况上报上级党委(党组)酝酿、研究、决定;到下级单位(部门)进行公示,期满无疑意后下发任职通知。三是严明纪律执行制度。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执行、模范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
第二,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的要求,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对辖区内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巡回督查。
第三,研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中组部《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进一步对拟提任的干部进行了解、考察和培养,对发现的相关干部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对试用期考核不称职的干部不予任职。用规定、程序、制度等约束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从而保证选准、用好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五、把扩大民主落实到选拔任用过程中,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选人用人的民主程度与公信度成正比,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须把扩大民主作为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一是民主推荐干部。增加选任干部的透明度,让群众参与推荐和测评,同时,完善投票推荐、测评和谈话推荐、测评的相互印证办法,对民主测评票科学定位,即把得票情况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依据,从得票较高的人选中确定考察对象,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可建立权重分析,准确反映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推荐意见。二是公开考察干部。进行预告,使群众知情,让群众选择。三是规范酝酿干部。尊重成员的不同和建设性意见,围绕单位的科学发展谈观点。四是民主决策干部。党委(党组)要集体讨论干部任用工作,讨论前在班子成员中实行预告制,有充分的考虑时间综合分析评价干部,把干部的推荐得票与其一贯表现、年度考核以及周围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综合起来。探索差额选任制,全面实行票决制,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减少和避免用人的失误。五是民主评价干部干部。用民主的方法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考核体系,加大对任用干部的考核力度,让群众参与任用干部的业绩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坚持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考核结果,并定期进行提拔任用干部的满意度测评,分析、掌握干部情况,从而对干部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让踏实肯干、有业绩、表现优秀干部得到肯定和鼓励,让作风浮漂、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受到批评教育。
六、把干部考察工作由集中向日常延伸,提高选用人公信度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充分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是探索由听取本单位职工的反映,向搜集社会的反映延伸;二是由集中考察上班时间表现向考察“八小时以外”延伸。确保全面了解干部的综合情况,为选好、用准干部提供参考。
为积极探索后备干部竞争性选拔办法,进一步提高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经研究,在对全县后备干部进行集中推荐工作的基础上,决定进行竞争性选拨党外后备干部工作。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考核和测评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把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党外干部选进后备干部队伍,为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坚持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5、重视培养和实践锻炼的原则;
6、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原则。
三、基本条件
1、品行端正、政治素质好;勤奋好学,事业心、责任心强;
2、原则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
3、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事业干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
4、近三年来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
5、身体健康。
四、竞争方式
通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集中培训、笔试淘汰、口试淘汰、综合考察六个环节后,根据干部的综合能力、群众公认度等情况按近期、中期、远期使用分为三类进行后备干部分类建库。具体步骤为:
1、民主推荐。可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等方式进行。
2、资格审查。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党外干部名单,由县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进行资格初审,然后报竞选工作小组审定,审查合格者准予参加培训。
3、培训。邀请州级和县级有资格的教师和领导对已经过资格审查的人员进行为期两天培训。
4、笔试。笔试主要测试后备干部文字表达能力、运用思维和政策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满分为100分。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由县委办、政府办及竞选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评卷组,实行统一评卷。笔试结束后,将笔试成绩进行公布,并按笔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取确定三分之二的人员作为口试的人选;
5、口试。 口试主要测试后备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口试满分为100分。口试由县人大、县政协、县委、县委统战部、县纪委、县委党校、县人事劳动局组成考评组进行考评量分。口试结束后,将按口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取三分之二的人员直接进入考察人员名单。
6、考察。由竞选领导小组和县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成考察组对笔试、口试两轮淘汰后的人选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群众公认度等。
7、人员确定。考察结束后,召开竞选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按综合成绩及德才表现,确定党处后备干部正式名单。
五、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竞争性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竞争性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杜 磊 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毛 杰 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王朝明 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成 员:尚明虎 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黄俊峰 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县宗教局局长
邓炳忠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何礼洪 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黄殿荃 县纪委派出第五纪工委书记、县纪委干部室主任
董琼芬 县人大法工委主任
张 强 县人事劳动局副局长、县编办专职副主任
汤开伟 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刘红勇 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统战部,由何礼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二)管理措施
1、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对选拔产生的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列入后备干部的人员名单发到各县属部门和乡镇,由后备干部所在单位根据后备干部的自身情况、干部成长规律,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采取理论培训、交流轮岗、挂职锻炼、抽调参与中心工作等方式,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培养,帮助后备干部进一步提高能力层次,丰富工作经验。县委组织部和县委统战部实行平时考察和定期考察相结合,加强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随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情况,加强对后备干部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 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档案。依据实绩和群众公论,及时充实其他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对表现不佳的予以淘汰。
2、努力形成领导干部培养链。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和推荐到各级党校中青班学习的人员原则上在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补缺时,根据工作需要,提请县委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适时进行任用,对特别优秀的依照有关程序可以破格提拔任用。
3、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和群众公认的导向,不唯年龄重本领,不唯文凭重水平,不唯资历重公论,不唯身份重能力,对实绩突出的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因年龄、学历原因,未列入后备干部的,只要在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也将及时提拔使用。
六、相关要求
(一)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把此次竞争性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作为人才专业化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工学矛盾,积极支持单位职工参加此次竞选工作。
(二)请各单位安排好竞选人员竞选期间的工作,确保竞选期间竞选人员脱离工作岗位,不得私自安排工作。
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是保证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为使这项工作做到科学性、系统性, 为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选拔推选后备干部的条件: 选拔培养后备干部要正确贯彻公司干部队伍任人唯贤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改革发展为前提, 全面衡量干部的德和才;根据现职班子结构需要和年轻化的要求, 立足全局, 着眼未来,选准选好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本人及身边人不参加任何邪教组织。
2、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作风正派, 廉洁勤政, 公道正派,实事求是, 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3、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 学习勤奋,思想解放,开拓创新,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工作实绩明显。
4、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宏观思路清晰,全局观念强,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5、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8岁以下, 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且基础扎实, 有培养和发展潜力。
二、选拔推选后备干部的程序:
后备干部的选拔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树立选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必须体现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集体领导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进行组织考察,拓宽选贤任能的渠道,提倡自荐,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具体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民主推荐。选拔后备干部, 公司党政领导班子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并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推荐。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能确定为人选。
2、组织考察。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 公司党政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名单进行筛选,确定初步人选,由组织进行考核,并形成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材料。
3、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选拔后备干部,必须经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会讨论决定,并充分尊重组织部门的考核意见和群众意见,防止少数人说了算。
一是细分层次选拔后备干部。通过规范程序,从农村种养能手、企业主、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青年,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各村党支部通过“压担子”锻炼,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选出骨干分子,确定为村“两委”委员后备人选;“两委”委
员后备人选经2年实践锻炼,经镇党委考核合格后,办理村干部入编手续。全镇后备干部有38人、村“两委”委员后备人选20人、村“两委”负责人后备人选文秘杂烩网18人,形成了“梯次”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有分有合培训后备干部。镇、村两级党组织联合制定培训教育规划,采取“有分有合”的模式进行教育培训,即在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采取集中办班的模式统一组织学习;在学习农村、农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时,采取按个人特长、志趣分班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培训,并按照专业分类到相应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双带”致富示范基地进行观模实践,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三是明确标准锻炼后备干部。按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按照“后备干部、在职标准”的原则要求,将其安排到一定岗位,促进其快速成长。今年,已有20名村级后备干部被安排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及团支部、妇联等岗位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各村广交任务,敢压“担子”,严格要求后备干部,并通过民主程序,让6名“双带”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后备干部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分调动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中职教育中创新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性活动, 或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而采取的主要的教育活动,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具备生产和管理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职前教育指的是经过在职业院校的学习后, 受教育者普遍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资格和成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而职后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最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 为了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走合作化的办学道路。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和农村中重要的场所和设备, 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继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专业的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型人才。同时, 职业教育在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过程中, 还要与工学相结合, 通过工学与创新的结合, 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 受到职业教育环境的熏陶, 同时也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新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途径
(一) 创新技术
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但是在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当中, 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依旧无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经济相对落后。职业教育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被称为社会性特征。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出服务于农村的后备干部,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服务。为了不断创新新技术, 职业类院校与当地的县镇结合起来, 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担当农村技术顾问。这些教师群体在固定的时间到农村, 通过开展新技术讲座, 全面配合当地的政府机关, 不断创新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二) 创新各类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各类技能型人才, 包括大批集生产与服务为一体的管理型人才, 这类管理人才基本上都工作在一线地区。为了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大力创新满足第一产业需要的农林类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逐渐扩大了对第二、三产业的人才的需求, 同时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性特征, 我国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该特征决定了经过职业类院校培养的人才, 毕业后可以快速走到农村基层队伍中。利用先进的技术, 在扩大农村基层队伍的同时, 不断创新我国农村的后备干部队伍。许多本科类院校却并不具备这种优势, 因为多数本科生专业程度高, 在毕业以后大多不愿意留在农村, 在农村参加工作的几率很低。而且本科生对职业技能、农村的健康卫生问题、民主制度的了解也并不多,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走上工作岗位, 就更不具备创新我国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优势。但是职业类院校却能克服上述不足, 其职业性特点对在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上的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 很多中专生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的学生, 因其专业的素质与实践的能力, 都在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为了创新我国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模式, 加大我国农村的建设力度, 一定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人才需要技术上的支持, 农村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高低与技术的应用水平密切相关, 尤其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农民群体作为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一定要加入到建设农村的过程中。同时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民占大多数, 因此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能分别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处于不同的文化程度的人群, 加强农村干部管理力度,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同时更要依托职业类院校, 加强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 从我国具体的实践出发, 广泛开展广大农民都容易接受的教育工作, 提高教育工作的实际价值。
三、结语
职业教育应该把创新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当成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基础性设备, 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不断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扩大农村后备干部的力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志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 2012 (29) :90-92.
[2]张广花.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7) :62-63.
[3]赵立莹.国外农业教育对发展我国农业职业技术的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 2010 (07) :66-67.
一、扩大民主,不断创新后备干部推荐机制。
建立完善后备干部推荐机制,选好选准后备干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和后备干部队伍,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有推荐方法存在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方式单
一、质量不高等弊端,我们坚持把扩大民主、公开竞争作为建立后备干部推荐机制的立足点,大力改进后备干部产生的办法,较好地提高了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建立公开引才机制,夯实后备干部的群体基础。我们一方面制订住房、科研、投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氛围,加大引才留才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创设载体,提供舞台,制定政策,提升凝才聚才的吸引力。如我们以市人才市场以载体,去年共引进了36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引进外地人才750多人;以国泰国际集团为载体,每年引进50多名外经贸人才,去年共引进了近100名本科以上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机关、乡镇副股级以上干部和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两套名册,进一步掌握和摸清了 “人才底线”。二是建立竞争择优机制,奠定后备干部的素质基础。我们十分注重在后备干部产生过程中引进公开、民主、平等、择优的竞争机制,大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从1999年开始,我们多次实施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共录用了140多名大专以上毕业生担任“村官”。我们严格规定机关充实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1999年以来已通过公www.开招考录用了98名机关公务员。从XX年开始,我们又对事业单位补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到目前为止已录用了18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XX年我们还面向全国有关重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公开招考事业单位人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另外,我们明确机关中层职位出现空缺的,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人选,并先后3次组织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局职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竞争择优、公开选拔,不但引进、使用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发现、储备了一批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民主推优机制,广泛、全面地推荐后备干部。在推荐形式上,我们探索建立了“六位一体”后备干部推优机制,即基层党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社会推荐、实施“公选”推荐和人才市场推荐,并每年组织一次全社会推优荐才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推荐优秀后备干部。在推荐范围上,我们坚持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人才性质界限,明确取消干部和职工、编内和编外、“体制内”与“体制外”等方面的限制,拓宽视野,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把各类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在推荐程序上,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规范操作,以正确地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如在组织部门考察推荐后备干部过程中,我们严格实施“三民主三公开”。“三民主”是指部门(系统、乡镇)会议民主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民主考察推荐和下属单位定向民意测验,根据“三民主”得票情况初步确定后备干部考察对象。“三公开”是指组织考察推荐前实施考察推荐预告,公开推荐后备干部的形式、类别、数量等;考察推荐中让初步确定的后备干部考察对象向考察组公开述职,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情况;考察推荐后对组织部部务会议确定的后备干部实施公示。去年我们实施了对市级机关后备干部和党外干部、女干部的专题推荐考察,并结合对镇领导班子的全面考察,进行了镇级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就是采取这种办法,效果较好。全市又推荐出各级各类优秀后备干部502名,其中市级机关388名,乡镇114名;正职后备131名,副职后备358名,预备队人才113名;女后备干部70名,党外后备干部89名,进一步充实了全市后备干部人才库。
二、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后备干部培育机制。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式,由于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误区,导致培养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尽快成长成熟。而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破除陈旧观念,创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模式,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实施“三二”制目标要求,具体是抓好二大理论培训,即常规理论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强化二块实践锻炼,即下一层面一把手岗位的实践锻炼和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搞好二个基本技能训练,即行政管理基本技能和文字口头表达的基本技能。在培养类型上,突出抓好经济型后备干部的培养。因为从我市近几年的用人传统看,总体而言都要求干部懂经济,特别是担任一把手的必须懂经济、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背景下,更有效地实施领导工作。针对企业转制后,原从企业挑选干部担任党政领导的渠道已不复存在,以及后备干部普遍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实际状况,近年来我们着力在培养经济型年轻干部上作了一些探索。一是以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为基础,让后备干部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成长。去年3月份,我们结合市第五轮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又下派了62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58个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干部,进行帮扶锻炼。1992年以来,我市已先后下派了680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挂职扶贫,绝大多数同志都因扶贫表现较好得到了提拔使用。二是以保税区、开发区以及各镇农工商总公司这些经济龙头部门为载体,让后备干部在经济一线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去年5月,我们精心挑选了80名素质较高、有经济工作潜力的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经济实务培训,然后分别下派到各镇农工商总公司、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保税区、开发区等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期间,我们又分两批组织他们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经济工作专题培训,让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加速提升理论素养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从考察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志都感到挂职锻炼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太重要了,不仅学到了很多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各方面的才干。三是以高层次的考察、培训为途径,让后备干部在学习充电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提升素质。XX年以来,我们先后选派了508名有一定经济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到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了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题培训,对他们进行经济和业务充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今年我们准备安排30名左右的年轻干部到新加坡培训。另外,我们结合境外招商引资及项目考察等活动,让后备干部出国出境,参与国际性的交流协作,拓宽眼界,增长胆色和才干。近三年来我市共选派了942名40岁以下干部出国出境考察交流。实践表明,只有根据形势需要和后备干部的自身实际,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衔接的定向培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长效,不断创新后备干部管理机制。
为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中层后备干部工作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有关规定和我院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二、选拔培养原则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6、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医疗卫生事业,熟悉和掌握各项卫生政策法规。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3、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职工中有较高的认可度。
4、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团结同事,工作扎实,医德良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5、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胜领导工作。
(二)资格条件
1、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表现突出者年龄可适当防宽)。
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四、公开选拔程序
1、宣传发动。制定公选方案,召开党工团组负责人会议,下发公选通知,进行宣传发动,并通过医院网站和公示栏发布报名及考试竟聘信息。
2、报名,资格审查。按照公选方案确定的报考条件进行报名,报名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形式进行。组织部门根据公选条件和要求,对报名的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准予参加。
3、考察。考察一般采取组织谈话、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考察入围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
4、确定。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单。对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在院内进行公示。公示后,根据公示情况确定中层后备干部正式人选名单,由院组织人事科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集中管理。
五、培养
1、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由组织人事科负责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2、培养中层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按需培养”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对院内中层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3、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有关业务知识。
4、后备干部的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举办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引导进行自学;安排到医院行政科室挂职轮岗;安排特定阶段性工作;组织开展对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
六、管理
1、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后备干部的考察、考核、充实、调整、谈话、档案管理等内容。
2、后备干部的综合管理和检查考核由医院组织人事科具体负责。
3、确立院内中层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结合年终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考察了解中层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理论政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优点,解决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后备干部每年要将自己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向组
织部门书面汇报一次。
4、中层后备干部谈话制度。组织人事科和医院领导要经常同中层后备干部谈话,了解情况,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努力方向,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
5、中层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坚持优胜劣汰。结合考核考察,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应及时调整补充,使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6、院内中层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中层后备干部队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工作业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年终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年龄偏大;因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院内中层后备干部。
7、院内中层后备干部管理档案。由组织人事科将中层后备干部花名册、登记表、考察材料、民主推荐表、工作总结等整理建档,建立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的管理。
七、任用
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中层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任用。提拔中层干部一般要从中层后备干部中挑选任用。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
能
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参加我乡组织的政治活动,能针对办公室工作特点,挤出时间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没有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通过前一阶段党的十七大会议开展以来,通过学习会议,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自己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重视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利用参加培训班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向专家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的重点,积极学习有关知识,努力做到融汇贯通,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把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其它新鲜知识结合起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自己,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完成办公日常用品购置、来人接待、上下沟通、内外联系、资料报刊订阅等大量的日常事务,各类事项安排合理有序,为办公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2、加强对文件的收发与管理。首先加强对来文的登记与管理。2007年,全乡共收到上级党委来文389多份,上级各机关来文420多份。每份文件都能及时送领导传阅,然后按领导的批示再分送到各个部门办理,让上级的精神迅速传达下去,基本杜绝了公文处理上的积压、延时、误事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认真核登规范了内部发文。2007年全乡党委共发文76多份,政府发文40份,每份文件都经过认真登记编号。第三,每年年底,每个部门处理完毕的文件,都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为以后装订档案做好准备。
3、促进档案管理与达标。根据《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紧密结合《隆安县人民政府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的规定》以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和一级档案管理的标准,今年共装订档案141件,其中:永久54件、30年23件、10年64件,所有档案从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打印目录都由我一人完成。使机关的档案管理从收集、保管、检索、利用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今年10月份县档案管理工作检查及12月份工作检查中,我乡档案工作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使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提高档案管理的自身价值和促进全行系统的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积极配合办公室主任抓好全行日常事务性工作,积极协助办公室领导筹办各类会议和来人接待、上下沟通、内外联系工作,做到了各类事项安排合理有序,为保持我乡机关正常工作,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三、存在问题及打算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是摆在镇、村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得好,就能增添村级班子的活力与战斗力,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反之,则出现村级班子青黄不接、思想僵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近年来,溪翁庄镇党委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效果
目前,溪翁庄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49名,其中35岁以下的40名,占后备干部总数81%;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35名,占71%;党员43名,占87%。镇党委注重从源头抓起,加大探索与实践力度,形成了一套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措施和办法。
1、规范运作,多渠道选拔后备干部
一是严格规定后备干部的资格与条件。在学历上,要求村级后备干部一般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的文化程度必须达到中专或高中以上。在年龄上,要求村级后备干部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大不得超过45岁。此外,还对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扩大选人视野。选拔的重点是熟悉村里情况,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内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及群团组织负责人;组织观念强、基本素质较好的复员回村军人;有一定文化知识、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一定经济头脑、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强、能够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的个体工商户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能够接受并推广新技术、发展多种经营的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
三是规范运作程序。后备干部选拔须经过调查、推荐、测评、考察、公开、确认等环节,达到公开、平等、公认、择优的目的。确定后备干部,先由党员、群众推荐,然后进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后报镇党委进行考察并予以确定。对后备干部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列入村委会干部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在村 1
民代表会讨论前进行为期不少于七天的公示。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
2、注重实效,多形式培养后备干部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的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
一是责成专人负责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开展“结对子”式的培养。根据村级后备干部的不同培养方向,由现任的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等分别与后备干部结成对子,通过“一带一”、“一帮一”,教方法、传经验,并跟踪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督促其提高。
二是普遍培训后备干部。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农业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突出岗位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镇党委每年举办一期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开展为期不少于10天的政治理论、农村政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镇党委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中,落实学费支持政策,三年制学费仅由个人承担956元,毕业后凡在村里任职或成为带头致富能手的,镇党委、政府奖励1000元。目前有47名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学习。通过培训,增强了后备干部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镇党委注重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经受锻炼,如尽量安排参与村中心工作、实事工程以及防火抗洪等复杂性、突发性事情的处理,通过实践增长才干。充分调动后备干部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在决策村级重大问题之前广泛征求后备干部的意见,鼓励他们建言献策。鼓励后备干部党员积极参加“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非党员后备干部与困难户结对子,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锻炼,增强了后备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了处理具体事物和复杂事情的能力,树立了后备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为今后走上村干部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在政治上关心。按照“从村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从优秀的后备干部党员中培养村级党支部班子成员”递进式的培养模式,村党组织积极做好从后备干部中发展
党员的工作,现全镇6名非党员后备干部已全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分别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注重备有所用,因需择优使用后备干部。利用换届选举或临时调整村班子等时机,对优秀后备干部及时委以重任,提拔使用。
3、健全制度,规范后备干部管理
一是建立党支部书记负责制。规定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后备干部培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村支部书记根据或阶段工作任务,对后备干部所负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成绩、平时表现进行记录,为考核和提拔使用提供依据。镇党委定期检查村党支部的后备干部建设的工作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通报全镇。
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每年年底,镇党委对后备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集中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民意测评、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把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公开考评与听取意见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三是健全民主评议制度。村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村两委班子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会,对后备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考察后备干部的公认度。
四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及时调整后备干部,成熟的及时提拔、未成熟的继续培养、不合格的清理出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导向。建立后备干部管理档案,及时采集民主推荐情况、培养教育情况、考核情况、思想与工作汇报等情况。
五是健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对后备干部及时张榜公布,以激发其荣誉感,同时将负责某一专项工作任务的村后备干部列入村干部考核范围,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经济待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溪翁庄镇以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作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但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对后备干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村对选拔上来的后备干部不研究培养办法,不创造条件,不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工作进行锻炼,致使后备干部成熟慢、素质
低,发挥不了作用。究其原因是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把培养后备干部看成是走形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把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缺乏计划性、针对性的培养锻炼的新措施和新办法,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与创造力。
二是选拔渠道比较狭窄。村级后备干部大多从留守在家的人中选出,相对于那些常年在外经商、务工的年轻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而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个别后备干部年龄还偏大。有的村在选拔后备干部时,热衷于选自己家族和圈子内的人,使得选人范围狭窄。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村级后备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不大,二是受宗族势力的影响,选圈内不选圈外。
三是培养锻炼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有的村级组织虽然给后备干部安排了一些临时任务,但交给长期性的具体工作不多。这种给工作又不敢撒手的做法,对后备干部尽快成熟十分不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的村级组织负责人认为,这些后备干部年纪轻,经验不足,不能独立工作,万一把工作干砸了,既影响了本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又给村班子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不够健全。有的村虽然确定了培养后备干部责任人,明确了培养方向,但是如何培养,缺乏相应的办法;有的村对没有压担子的后备干部缺乏培养、考察的有效措施。究其原因,是对后备干部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培养提高等方面还缺乏清晰的思路、整体的筹划,以致制度不配套,措施不到位。
三、对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提高认识,将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列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溪翁庄镇选拔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离不开镇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把选拔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考虑,具体安排,作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相挂钩,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村两委干部肩上的担子和任务更加繁重。但是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比例,对村干部普遍缺乏对称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区别不大,过低的生活待遇与过大的工作量间的矛盾使得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不高,尤其后备干部还要无偿参加各项村务活动,更使大部分外出经商、打工的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回村担任后备干部。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有力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村干部保险、医疗等福利待遇,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使更多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知识能力、群众认可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为村里发展多作贡献。
近年来,天桥街道党委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使用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多形式、全方位、有重点地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街道共有党外干部 4名,其中,民主党派(民革党)1名。党外干部中,副科级干部1名,中层干部2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3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党外干部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创优环境,搭建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平台
街道党委把党外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制定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队伍工作规划,完善了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党外干部的相关具体措施,加强了党外干部的日常培养和跟踪指导,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适时压担子,促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对他们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广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及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着力培养和挖掘党外人士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的事情教育身边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党外干部健康成长。
(二)拓宽渠道,全面提高党外干部整体素质
为切实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我们立足实际,把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结合起来,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训,扩大党外干部知识面。在培训方法上,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常用知识勤学,本职业务深学,急需知识先学。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发挥街道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实践锻炼,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力度,促使其早日成才。
(三)结合实际,加大党外领导干部配备力度
为不断增加党外领导干部数量,街道党委注意将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与干部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利用街道干部竞争上岗,社居委、村委换届选举等有利时机,加大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收到明显成效。目前,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有1名科级党外干部,中层干部中配备了3名党外干部。
三、存在的问题
街道在党外干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党外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加以研究解决。
四、下步工作规划
(一)加大党外干部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党外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二)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放宽比例,注重党外干部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吸纳更多的党外干部,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素质较高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创新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07-15
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实践与思考10-17
后备干部工作汇报06-11
县林业局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培训计划09-30
后备干部学习工作思想汇报12-06
专科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09-08
后备干部工作计划06-25
中学后备干部工作总结10-06
机关后备干部工作总结11-28
企业后备干部工作心得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