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1

针对宣威市近年来出现公猪丧失种用能力,母猪妊娠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仔猪高热、运动失调、抽搐、昏迷等现象,对全市16个乡(镇)、自然村,987户,18个种猪场的3 429头繁殖种公猪和母猪进行了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率为:种公猪23.6%,妊娠母猪40.6%,胎儿流产率10.1%,死胎率53.7%,弱仔率32.5%.经血清学(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22.8%.调查表明:宣威市猪伪狂犬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感染率高,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危害严重.

作 者:徐国栋  作者单位:宣威市兽医卫生监督所,云南,宣威,655400 刊 名:云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58.28 关键词: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   猪  

★ 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论文

★ 年度免疫工作计划

★ 《伪伦敦》读后感

★ 计划免疫宣传日

★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教案设计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2

1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走访养殖户, 询问猪伪狂犬病疫情以及病史, 了解养殖户对伪狂犬病的防控情况, 并填写《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同时我们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知识进行宣传。

2调查的范围

本次调查存栏100头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猪场48个, 共存栏11136头, 存栏100头以下的散养户35个, 共存栏2275头。其中填写《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表》150份。

3调查的方法

为了掌握该地区猪伪狂犬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分为以下3类:

3.1按乳猪、仔猪、育肥猪3个不同生长阶段

3.2免疫与非免疫养殖场的发病差异

3.3规模场与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特点

4调查的结果

4.1不同的生长阶段猪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

所调查发病场户共存栏650头, 发生猪伪狂犬病共275头, 其中发病的乳猪为18头、断奶仔猪38头、育肥猪16头、母猪12头, 发病率分别为12%、25%、6%、26.7%, 死亡率分别为100%、20%、2%、16.7% (见表1) 。

4.2免疫与非免疫养殖场的发病差异

4.3规模场与散养户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特点

调查的48个规模养猪场, 有1个猪场发生过猪伪狂犬病, 发病率为2.08%。35个散养户有4户发生猪伪狂犬病, 发病率为11.4% (见表3) 。

5结果分析

5.1从调查结果表明, 乳猪仔猪的发病率低, 但死亡率高达100%, 相比断奶仔猪死亡率低, 说明断奶仔猪比乳猪的抵抗力增强, 但发病率高。育肥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低, 症状轻微, 但增重迟缓。

5.2疫苗接种是防制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我们调查了解, 该地区部分新建猪场和散养户由于对该病重视不够, 疏于免疫, 其发病显著高于免疫猪场。但调查猪场尽管接种了猪伪狂犬病疫苗, 仍有部分发病, 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大部分猪场使用的伪狂犬疫苗为国外疫苗, 效价较低, 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3

1基本情况

2010年5月17日上午10时30分,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收治一例临床诊断疑似狂犬病病例。接到报告后,专业人员赶赴医院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点进行了处置等,15时10分该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儿周XX,男,11岁,小学生,青州市东夏镇人。2010年3月31日,在村内玩耍看到一流浪小狗,随向前抓住该小狗,流浪狗攻击周XX并咬伤其左手虎口处,伤口长约2~3cm,出血,为Ⅲ级暴露。在咬伤之后周XX的当天,该狼狗还咬伤了该患儿的奶奶陈XX,伤口轻(伤口未处理,未接种疫苗)。流浪狗随即失踪下落不明。

3月31日19时左右周XX在其母亲陪同下到本村卫生所接种狂犬疫苗,(五针均按免疫程序接种)。并对周XX伤口进行处置,建议其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未接种。

5月15日患儿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体温37.3℃、心率90次/分、四肢凉、随到本村卫生所诊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该卫生所对其进行了相应治疗。

家长描述治疗未见好转,随到上级医院诊治,该院怀疑为癔症,未进行相应的治疗。

5月16日下午四时左右,患儿出现发热、兴奋、烦躁、头痛,未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就诊。

5月17日凌晨出现头痛、怕水、怕光、怕声、怕风、兴奋狂躁、体温39℃、到 本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经会诊,初诊为疑似狂犬病。患儿逐渐出现呕吐、抽搐、四肢痉挛,该院给予镇静、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10时30分出现重度昏迷,在该科重症监护室抢救,15时1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2所在村庄基本情况

村内共有人口650人,110户。其中养犬户有100家,共养犬108只,以拴养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目的是为了看家护院。近期未发现被犬咬伤的村民。

3疫情处理情况

3.1就诊医院对救治患儿的器械、用品、房间、污染的环境进行了消毒工作,患儿所用生活用品一律焚烧处理。

3.2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一律按狂犬咬伤后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免疫球白(有抓伤的),做好主动預防工作。

3.3就诊医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工作。

3.4对患儿进行血清、脑脊液采集。

3.5死者所在地卫生院和本村卫生所,做好患者密切接触人员排查工作,对有接触史和共同暴露史的人员,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好了疫点、疫区处置工作。

4讨论

4.1加强犬的管理与免疫。我市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并且连续几年均有发病,加强犬的管理,提高犬的免疫接种率,制定切实可行养犬管理办法迫在眉睫。只有在源头上控制了动物间狂犬病的发生,才能避免动物间疫情向人间扩散。

4.2对高危人群进行暴露前免疫。建议对死者所在村,所有家中饲养犬或者猫的家庭登记并对其家庭成员逐一进行暴露前免疫。对2009年以来被犬或者猫咬伤或者抓伤未及时注射疫苗的村民或者儿童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定期随访。

4.3兼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可防而不可治,被疑似动物咬伤大多数怀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一定携带病毒;另外凡Ⅱ度(见血的)及以上咬伤者,要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要求,接种狂犬疫苗、狂免疫球蛋白 其价格较贵(注射国产苗一般成年男性须3500-4500元,进口价位更高),老百姓难以接受,只接种狂犬疫苗,因此,建议政府对被可疑动物咬伤者给经济补助或由国家统一调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疫苗价格,使老百姓能接种得起。

4.4加强对犬咬伤口规范化处理技术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断狂犬病的能力。

对被可疑动物咬伤者临床大夫要规范使用人狂免疫球蛋白(凡Ⅱ度(见血的)及以上咬伤者,要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建议其使用人狂免疫球蛋白)。

4.5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认识到狂犬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一旦被犬或者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应该立即到有资质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清洗消毒处理、疫苗注射,必要时应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对咬伤犬或猫应及时予以捕杀,焚烧并深埋,禁止对捕杀犬屠宰剥皮并食用。

4.6狂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但其死亡率极高,犬咬伤的几率极大,尤其在农村养殖犬的较多,为此,建议当地政府设立犬和野生动物咬伤后紧急救援求救防护电话,以此,保证被咬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护。

4.7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卫生部门与畜牧部门应该充分合作,互通信息,多沟通,多交流,力争在动物疫情出现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人间疫情的出现和蔓延。

作者简介:马振云,女,(1974.12-),本科,主管防疫师,研究方向:传染病防控

关于一狂犬病死亡病例的调查报告 篇4

2005年9月2日杨村镇杨村村横垌队发生一例狂犬病死亡,我们根据其家属叙述,作了如下调查:

患者范惠华,女,64岁,农民,于2005年3月在路上被不名主人的犬直接咬伤右小腿,伤口较浅,有少量出血,伤口未作任何处理。由于其家庭经济较困难,伤后未到医疗保健机构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和接种狂犬疫苗。2005年8月28日下午,患者自觉头痛、发冷,自以为是感冒,到村诊所看病,未见好转。8月31日患者觉得心慌、身体不舒服,遂到杨村镇卫生院看病。接诊医师经详细询问,得知有被狗咬伤史,对患者进行测验,发现患者有怕风、怕水症状,疑是狂犬病,遂不接收,要求其家属将其带回家。9月2日下午患者死亡。

综上述,患者从被咬伤到发病死亡经过了4个月时间,说明狂犬病毒在其体内潜伏了4个月,如果在伤后合理清创、消毒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是可以预防狂犬病发作的。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狂犬病的预防意识差,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导致患者发病死亡。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篇5

按照省、市《202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2020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非洲猪瘟新发病,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二、任务分工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三、动物疫病常规调查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要做好定点调查,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记录信息(见附表1),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四、动物疫病专项调查

(一)非洲猪瘟调查

1.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病原存在,排查非洲猪瘟疑似病猪,为控制和清除非洲猪瘟病原提供依据。

2.范围

覆盖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和自然村,覆盖养殖、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重点要加大生猪养殖场户的日常排查力度,记录排查信息(见附表2)。同时,兼顾生猪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点、屠宰场的排查。

(2)现场调查。要在上述场点采集一定数量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可结合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4.组织实施

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疫控、监督、屠宰等机构开展辖区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同时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我县开展非洲猪瘟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二)小反刍兽疫调查

1.目的

了解我县小反刍兽疫感染与免疫情况,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

2.范围

全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全县每月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2个规模羊场和5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见附表3),了解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羊群饲养管理情况等。

(2)现场调查。县级每半年采集血清、鼻腔或眼拭子样品至少120份,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抗体检测,各乡镇畜牧站负责协助开展样品采集、问卷调查实施工作。同时协助国家、省、市在我县开展小反刍兽疫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三)免疫无口蹄疫区调查

1.目的

了解无疫区内易感动物的养殖和分布情况,掌握无疫区口蹄疫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口蹄疫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口蹄疫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口蹄疫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2.范围

无疫区、保护区全境。

3.方法与内容

(1)常规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调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被调查户同时饲养其他动物一并填表)。各县(市、区)依据辖区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现有数量拟定月度调查数量,全年实现全覆盖。如果该月开展专项调查可不在进行常规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养殖场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4,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专项调查表。

(2)专项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随机抽查2个乡(镇)4个村10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每次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数量要不少于辖区内该畜种场所总量的半数。每次随机采集血清样品60份进行抗体检测。每次随机采集30份口蹄疫易感牲畜血清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被检测样品要覆盖口蹄疫所有易感动物。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附表5-8。

(3)3abc抗体阳性畜流调排查。要及时对3abc抗体阳性畜及同群畜要采取限制移动等措施,并对阳性畜及同群畜开展动物卫生状况调查,见附表9。

(4)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0-12。

(四)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专题调查

1.目的

掌握我县牛饲养量相对较大区域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情况,科学评估发病风险。

2.范围

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等牛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被调查场户牛调入调出情况,填写调查表(见附表13)。

(2)现场调查。县域内随机选择规模化牛场和自然村各不少于2个,以掌握流行率的方式在95%置信水平、30%预期流行率、8%可接受误差的情况下采集分离牛血清100份(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步采集棉拭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呼吸道合胞体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工作。相关乡镇协助做好样品采集和问卷调查工作。

五、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界定。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2.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猪瘟、新城疫、布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二)工作程序。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省、市级专家组负责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篇6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王俊兰;若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是

1.2性别(1)男(2)女2 口

1.3年龄(岁、月)7070口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兀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

(6)餐钦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

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休人员(16)家务及

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11 口口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

(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

1.6现住址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乡腰庄村户口地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乡腰庄村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公室)(住宅)(手机)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2010年12月7 日时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2.2发病地点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乡腰庄村

2.3首诊时间2010年12 月7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4首诊单位灌云县人民医院

2.5诊断医院灌云县人民医院

2.6报告时间2010年12月7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临床资料

3.1临床症状

3.1.1腹泻(1)有(2)无1 口

每天最多腹泻次数5口口

3.1.2粪便性状(1)水样(2)黏液血便(3)脓血便(4)其他2口

3.1.3里急后重(1)有(2)无1口

3.1.4恶心(1)有(2)无2 口

3.1.5呕吐(1)有(2)无2口

3.1.6发热(1)有(2)无2 口

最高体温36.8℃口口口

3.2诊断依据

3.2.1诊断依据(1)临床(2)病原学(3)临床+病原学口

3.2.2检验结果(请将检验结果填写于下表)

镜检培养 日期 红细胞 白细胞 志贺 福氏 鲍氏 宋内

3.2.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1 口

4.流行病学调查(病前1周内)

4.1接触过同样病人(1)有(2)无2口

4.1.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1.2接触地点

4.1.3接触方式

4.1.3.1同吃(1)有(2)无口

4.1.3.2同住(1)有(2)无口

4.1.3.3护理(1)有(2)无口

4.1.3.4其他(1)有(2)无口

4.2饮食情况

4.2.1饮生水(1)有(2)无2口

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4口

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

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

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

4.2.6熟食名称,购买地点

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

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

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

就餐地点名称

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

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2.12同餐者发病(1)有(2)无口

同餐发病人数

4.2.13饭前洗手(1)洗(2)不洗2 口

4.2.14便后洗手(1)洗(2)不洗2口

5.控制措施

5.1病人隔离(1)是(2)否2口

5.2隔离地点(1)住院(2)家庭(3)其他口

5.3 家庭隔离期间的消毒与治疗

5.3.1病人的饮食用具(1)分开(2)未分开2口

5.3.2饮食用具消毒方法(1)煮沸(2)清洗(3)使用的消毒液名称2口

5.3.3排泄物(1)未处理(2)处理处理方法1 口

5.3.4治疗倩况(1)连续服药(2)间歇服药(3)未服2口

5.4患病期间暂时调离工作岗位(1)是(2)否口

5.5密切接触者登记

姓名 性别 年龄 与患者联系方式 接触方式 发病日期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7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 》将猪伪狂犬病列为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病种之一, 并将猪伪狂犬病作为种畜禽净化的重点疫病, 到2020 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都要达到净化标准,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 年启动了规模化养殖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和净化创建场的评估, 厦门市也将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纳入近几年的工作重点。 翔安区目前约有养猪场 (户) 六百多个, 但养殖规模多为小养殖户型, 近年来, 区政府大力推动生猪退养, 划分了禁养区和限养区, 计划保留规模猪场47 家, 该举措非常有利于翔安区动物疫病的防控, 也为今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掌握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 估计其场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 于2015 年10 月至12 月在翔安区开展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目标群将翔安区102个场内存栏量>500头的规模猪场作为目标群, 于2015年10月至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猪场进行抽样检测, 估计其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流行率, 另外从抽样检测的猪场中随机选取20个, 于2015年12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了解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情况。

1.2抽样策略和样本量猪场抽样数量和猪场内抽样数量都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方法进行计算[3]。猪场抽样数量按照95%置信水平 (CL) 和15%可接受绝对误差 (d) , 设预期流行率为50% (p) ;猪场内抽样数量按95%置信水平 (CL) 和15%可接受绝对误差 (d) , 设预期流行率为30% (p) , 根据公式N= (1.96) 2p (1-p) /d2, 群体规模较小时再通过校正公式na=n/ (1+n/N) 确定需要抽取的猪场为31个, 每场则需要随机抽取36头猪。现场采取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按一定的栏位间隔进行抽样, 抽取的猪群主要为育肥猪和生产母猪。

1.3 血样收集和检测从猪场采集的全血样品置于一次性采血器中送至厦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血清分离, 实施检测前置于-20 ℃冷冻保存。 血清样品用ID.vet公司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检测PR g E抗体。

1.4 数据分析流行率估计:场流行率为检测到的阳性场数量占所有检测场数的比值, 其中阳性场是指任何一个样品检测为g E抗体阳性, 其所在猪场即定义为猪伪狂犬病阳性场, 场流行率的95%置信区间 (CI) 根据公式计算, 其中p是真实流行率, z为标准正态分布中概率为0.05 所对应的值, n为抽样数量;个体流行率为检测到的阳性猪只数量占抽样研究群数量的比值, 需要考虑抽样权重后计算出全区的个体流行率, 抽样权重分析参照Ian Dohoo等的方法[4], 个体流行率的95%置信区间 (CI) 根据孙向东等的公式计算[5]。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场g E抗体检测结果实际调查时共采集39 个猪场合计1 411 份血清样品, 检出g E抗体阳性样品705 份。 39 个猪场中检测到猪伪狂犬病阳性场29 个, 阳性场中g 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2.5%, 最高为100%,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2.2 流行率估计调查结果显示, 翔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74.4% (95% CI:60.0% ~88.7%) , 个体流行率通过抽样权重分析后为57.9% (95% CI:56.4%~59.4%) 。

2.3 调查表统计结果调查问卷共设计20 个问答题, 涉及猪场饲养管理、免疫情况、猪伪狂犬病发病情况等内容, 并调查猪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厂家。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20 家猪场中启用时间最早为1993 年, 最迟为2009 年, 都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活疫苗, 分别来自10 个厂家, 60%猪场使用国产疫苗, 具体调查内容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翔安区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流行率较高, 养殖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活疫苗品牌繁多,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成效显著。鉴于养殖户养殖水平参差不齐, 农业部门应针对猪伪狂犬病建立统一、有效的防疫制度, 指导养殖户防控猪伪狂犬病, 保障生产效益。

1) 翔安区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流行率较高, 应重视猪伪狂犬病防疫工作, 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疫, 及时推进净化工作, 保障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2) 本次调查的20 家猪场所用疫苗来自10 个不同厂家, 可见养殖户对疫苗的选择较为盲目, 建议农业部门对市面上主流疫苗品质进行评估, 推荐高质量的疫苗, 指导养殖户正确选择疫苗。

3) 区政府成立专业的无害化处理队伍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效果显著。本次现场调查的生猪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翔安区积极构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机制, 组建专业队伍, 成立病死猪收集运送队, 购置专用运输车辆, 聘请技术人员, 建立工作制度, 区政府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运输补贴、购买防控物资、养殖户补贴等保障收集运输队的工作, 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对病死猪统一收集和集中无害化处理, 成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 到2020年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为了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 对厦门市翔安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估计翔安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 共检测1 411份血清样品, 并实地调查20个猪场, 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 翔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74.4% (95%CI:60.0%88.7%) , 个体流行率为57.9% (95%CI:56.4%59.4%)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流行率

参考文献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358.

[2]孙华伟, 赵永前, 茅爱华, 等.不同日龄猪伪狂犬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 (10) :262-263.

[3]沈朝建, 王幼明.兽医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抽样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43.

[4]Dohoo I, Martin W, Stryhn H.Veterinary Epidemiologic Research[M].Charlottetown, Canada:AVC Inc, 2003.

云岗地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总结 篇8

【关键词】 云岗地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0-02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为了更好地为云岗地区人群服务,我科借三院体检机会进行了此次云岗地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1 刷牙状况

调查对象中,每天刷牙少于一次的有26%,每天刷牙2次的有72.9%,每天刷牙3次的有1.06%,见表1。

2 洗牙状况

调查对象中,从未洗过牙的有8.34%,洗过3次的有49.96%,每年洗一次的有21.14%,每年兩次的有0.28%,见表2。

3 口腔就诊状况

调查对象中,因为牙疼才看牙的有28.75%,每年检查一次的有24.15%,每半年检查一次的有7.1%,见表3。

6 结论

6.1 从刷牙、洗牙、口腔就诊状况、患病率、义齿修复状况可以看出,受检人员主动进行口腔保健的还是较少,但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受检人员的口腔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口腔保健方法的运用和口腔就诊的意思也越来越强,说明知识水平对口腔保健有着很大的影响。

6.2 受检人员患龋率和牙周炎比较高,需要接受积极的治疗。

6.3 受检人员中还有很多需要修复的义齿而没有修复,需要及早修复。

7 讨论

云岗地区由于受检人员的知识水平总体来说还算比较高的,尤其跟附近居民相比,所以其口腔保健意识相对来说还较高,可见文化程度是影响口腔知识知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程度低者接受的知识较少,其口腔保健知识也少,口腔保健行为也差,此与有关调查结果一致[1],但对众多的口腔保健方法和口腔常规检查还重视不够,需要我们更好地宣传,加大教育力度,采取多样的宣教方法和治疗手段[2],更好地为云岗地区居民的口腔保健服务。

面对较高的患龋率和牙周炎发病率,我们应该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并从儿童、青年开始更好的进行口腔保健。

在缺牙较多没有修复的患者,要宣传牙齿缺失的危害,建议患者及早的修复缺失牙齿,以更好地促进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针对检查的结果,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7.1 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刷牙时的力气不能用得过大,睡前吃完食物一定要刷牙,否则残留的细菌会破坏口腔内部的酸碱平衡,滋生牙菌斑,导致蛀牙、牙龈炎等一系列口腔问题。

7.2 选择正确的口腔护理产品 建议广大市民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采用氟泰系统的牙膏不仅能帮助防止牙齿表面蛀牙,更能显著降低根部蛀牙的发生率[3]。同时,在选择牙膏的时候,还要选择采用高档硅磨料作为磨擦剂的产品,因为粗糙磨擦剂会造成牙齿磨损乃至楔状缺损等严重口腔问题。

7.3 希望广大社区居民,每年至少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获得专业牙医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晓兰,颜雨春,等.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口腔医学,2003,23(1):26-27.

[2] 阮世红,武剑. 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调查与健康教育.广东牙病防治,2001,9(4):277.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9

[摘要] 目的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方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高流行区B县,对2个乡的全人群进行了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测、问卷调查等。结果 全人群调查进展顺利,92.0%的人群接受了调查。得到了当地全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等疾病的感染率数据,加大了对发现的感染者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结论 开展此类调查应该做到周密的前期准备,大力开展群众动员,严格现场操作和质量控制,分阶段调查以实现全覆盖,对查出的疾病及时转介治疗。开展类似的调查还应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1986年我国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逐渐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在局部地区呈高流行态势。[1-2]艾滋病疫情大多通过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题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3-5] 在高流行地区开展全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普查可以准确了解疫情形势,为制定科学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但此类普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加不易。“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项目属国家“十一五”期间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B县属艾滋病高发地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被选定为“四川乙肝结核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调及协同综合防治一体化示范研究”艾滋病防治示范区。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B县2个乡的全体人群,其中98%以上人口为彝族。

1.2 方法 开展了现场体检、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现场体检包括内外科检查、B超、心电图、胸部透视、血样采集、小便常规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肝功能、HIV、梅毒、丙肝检测;问卷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相关知识、高危行为等。2结果

2.1 组织措施

四川省、凉山州、B县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省州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了省州县乡政府、卫生部门的工作机制、措施与方案。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由省卫生厅、凉山州政府领导亲自召开项目推进会,强调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工作任务,逐一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就人员、物资配置做了安排、部署。在中央经费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及时落实配套经费用于现场工作。配备必要设备,加强人员培训。B县地处高寒、高山地区,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本研究选中的两个乡卫生院分别仅有5名和7名工作人员,不能从事任何一项实验室检测。如果仅依靠当地的条件,将无法完成现场调查所要求的内外科、B超、心电图、采血化验(含HIV抗体检测)等9项检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对2个乡卫生院X光透视室房屋改造,配置了B超、心电图、X光透视和三大常规检测设备。从凉山州和附近的会理县、盐源县、B县等医疗机构抽调的80多名优秀医生参与调查工作,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信息收集等内容培训。在正式调查前,在2个乡分别进行了30人的现场预试验。预试验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心电图、B超检查、静脉血采集及问卷调查等项目,对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采用先进技术,避免意外事件。彝族群众的姓名由于发音、一人有多个名字、身份登记不全等原因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多年困扰的问题,首次引进虹膜身份识别仪对目标人群进行身份识别登记,避免了重复登记,同时为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平台。既往的经验表明,当地群众对采血有恐惧心理,容易造成晕针晕血甚至由此引发群体事件。本次抽血操作根据这一情况,特制了有挡板的抽血台,被抽血者看不到针具、血液和医务人员,有效防止晕血事件的发生。

2.2 实施情况 经过近1年的努力和实践,完成了2个乡10 067名居民的调查,占登记在册人数的92.0%。首先根据乡、村登记在册人员进行造册,核实实际居住人口。2个乡的干部自项目实施以来,分成几个小组,每天很早就进村入户的组织、动员,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根据时间安排各个村组的群众到乡卫生院。乡村干部采用了很多方法动员群众,比如,发动村组里的关键人物、退伍军人、教师等入户动员;结合参保新农合工作进行动员;对没有上户口的小孩承诺上户等。由于有大量群众到外地打工,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全人群都被调查。项目采取了分阶段调查的方法,首先是2010-04/05集中1个月的时间共完成在家的7 645人健康体检和基线调查工作。然后,利用彝族年前后,大量群众返乡期间进行补充调查,分别在彝族年(11月)前集中1周,彝族年后集中1周,完成了2 422人健康体检和基线调查工作。剩余外出人员由乡政府组织随时掌握其回家信息,及时做好补充体检工作。尽可能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普查。

现场体检和问卷调查均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省和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现场资料收集的质控工作。现场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录入、内外科检查、B超、心电图、胸部透视、血样采集、小便常规检测和问卷调查等工作;县医院完成血液样本处理和肝功能检测:现场采集到的血样,每天有专车负责及时将血样送往县医院进行样本处理、分装和相关的检查;州疾控中心完成HIV、梅毒、丙肝检测;省和州疾控中心均建立了全部目标人群的血液样本库。

2.3 查出疾病后进行转介

抽调县医院各科专家,对所有体检结果进行评定,对体检结果有异常者进行反馈。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新发现HIV感染者均纳入常规管理。HIV阳性孕妇均转介到县妇幼保健院开展母婴阻断工作。对疑似结核患者转介到县疾控中心进行确认,阳性进行结核免费治疗。对肠蛔虫患者进行免费驱虫治疗。对感染者、感染者家庭和遗孤遗老进行关怀救助。为了减少感染者流动,对HIV感染者及其家庭发放生活补助。

当地医务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范围窄,群众看病就医十分有限。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先进仪器设备留下,而且带出了一批不走的医生,拓展了医疗服务范围,极大满足当地群众需要。群众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切实得到实惠,都愿意参加这样的调查。

2.4 初步探索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全人群艾滋病调查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比较准确掌握了当地艾滋病流行现状,加大了感染者随访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逐步控制疫情蔓延。B县以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有效整合当地各种艾滋病防治资源,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将艾滋病综合防治重心下沉乡镇,对艾滋病感染者实行属地化管理,建立“人盯人”的感染者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3 讨论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10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周长滨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31)

【摘要】目的 试图查明该起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深入分析,以期找到控制麻疹疫情的较佳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起麻疹疫情的暴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截止6月20日,共发生麻疹病例16例,其中10~13岁大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结论 麻疹疫苗漏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是造成这起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出现疫情后尽早实施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麻疹

疫情

流行病学

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6月3日接到二道区远达小学电话报告,该校发生麻疹疫情。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校位于远达大街东顺路9号,共有教职员工27人,共7个班,学生375名。截止到6月20日,共发生出疹样病例19例。1 发病情况

1.1临床诊断麻疹病例16例

1.1.1首发病例1例

杨子健,男,10岁,远达小学四年一班学生,籍贯安徽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56号。该病例无明确的接触史,于2006年5月28日出现发热,体温39℃,热程6天,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卡他症状,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4天,发疹顺序为耳后—颜面—颈—躯干—四肢,颊粘膜有柯氏斑,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麻苗接种史不详。1.1.2末发病例1例

魏佳,女,12岁,远达小学六年一班学生,籍贯浙江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47号。于2006年6月15日出现发热,体温38.5℃,热程4天,颊粘膜有柯氏斑,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自述接种过一次麻苗疫苗。

1.2疑似风疹病例3例

症状:发热一天以内出疹,3日内疹退,无色素沉着。无咳嗽等卡他症状,经二道区二院临床诊断为风疹。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时间分布:首例麻疹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8日,后发病例依次发病时间为6月1日—6月15日。

2.2地区分布:呈集中性,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校园内。

2.3年龄分布:可见麻疹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0周岁(四年级)以上学生中。

2.4患者居住和学习环境:首发病例居住地位于远达大街56号。后发生病例均居住在附近,与首发病例患家相距500米以内。发病患者家庭卫生环境均较差。附近人口密度大,多为外地来长打工人员。学习地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附近有建筑工地,校园周围垃圾、废

物较多,卫生条件很差,校舍卫生条件也不好。

2.5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经调查,该校小学一年级时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数为192人,接种率为51.2%。远低于全区2005年七岁儿童麻疹接种率78.94%。16名麻疹病人中,免疫史不清者10人,占62.5%,未全程接种者5人,占31.25%,全程接种者1人,仅占6.25%。

表1

不同年龄组麻疹罹患率比较(Different age groups measles deeloping rate compared)年龄组(岁)7~ 8~ 9~ 10~13 合计 发病人数 0 1 1 14 16

未发病人数 57 60 61 181 359

学生总人数 57 61 62 195 375

罹患率(%)0 1.64 1.61 7.18 4.27 3 结果

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罹患率比较,表1显示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范围在0~7.18%。其中10~13岁儿童组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其中7~8岁与10~13岁儿童麻疹罹患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麻疹罹患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计算结果如下: 7~8岁与8~9岁(X2=0.94,P>0.05)7~8岁与9~10岁(X2=0.93,P>0.05)7~8岁与10~13岁(X2=4.33,P<0.05)8~9岁与9~10岁(X2=0.00013,P>0.05)8~9岁与10~13岁(X2=2.59,P>0.05)9~10岁与10~13岁(X2=2.65,P>0.05)讨论

4.1 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明显的外来传染源,该校的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存在免疫空白的儿童。虽然近年来我区的麻疹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但是该起疫情所有患者的居住地和所在学校是我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差,流动人口多,外地长期居住儿童多,接种免疫史多不详,很可能存在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现象,成为易感人群。

(2)原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从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来看,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成功率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另外由于疫苗保存和使用不规范,母传抗体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的影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原发性免疫失败。一般原发性免疫失败人群可达5%~10%。这类人群如果复种不及时或漏种就会成为易感人群。

(3)继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由于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下降,缺乏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再免疫的机会,而现行的麻疹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初种,1.5~2岁复种第一针,7岁复种第二针,两次复种针次相隔时间长。如果上小学一年级时复种不及时,就会造成抗体衰退到保护水平以下,致使大年龄组易感人群增加,容易造成麻疹在局部范围内暴发。表1的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以上三方面应是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4.2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

(1)巩固和加强免疫规划成果,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初免成功率和复种及时率。(2)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逐步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同样达到较高水平。

(3)加强麻疹疫情监测,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积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为补救可能存在的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全面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易感人群的积累,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建议在2~5岁儿童中进行强化免疫。

(5)为防止由于7周岁时复种不及时和漏种情况造成的大年龄组儿童易感者的积累,可考虑在9周岁以上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6)一旦发现麻疹疫情,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隔离患者,消毒通风,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恩元.计划免疫时期一起罕见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9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邮编130031 电子邮箱:zcbtom@sina.com 出生日期:1973年2月24日 籍贯:长春市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篇11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haoxia Men

(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发病1-4天入院,发烧者4例,手、足、口均出现皮疹者17例,臀部皮疹者7例。

1.2临床特征患儿多为突然发病,约1/4患儿出现发热,常以手足口皮疹为首诊,先是呈现玫瑰红斑疹或斑丘疹,一天后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部,主要见于手指、足趾掌面,指甲周围及足趾边缘,臀部皮疹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疱疹呈卵圆形,单房性直径多在2-5mm,未见有破溃,无继发感染,2-4天皮疹含微混浆液吸收干燥,脱痂不留疤痕。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疱疹破溃出现浅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多在口腔两颊粘膜、舌边、软腭。病程在5-7天,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心肌炎。病理反射体征均未引出。生理体征正常。

1.3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隔离治疗护理。通常用喜炎平或病毒唑或炎琥宁或阿昔洛韦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水溶性维生素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个别患儿给予大青叶合剂5ml,Bid口服或抗病毒口服液5ml,Bid口服,一般疗程5-7天。给予患儿二级护理。治疗护理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

1.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4.1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A16病毒、71型(Ev71)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值,通过淋巴系统入血,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1.4.2传播与流行环节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

2防控措施

2.1应急措施①儿科接诊到患儿,随即报告我们医院防疫站,接到疫情尽快核实病情,并立即到病房现场进行个案调查,进行流调分析,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报告网络直报。②监督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各项检查,血标本,病毒分离标本采集、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消毒隔离措施及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③对患儿所在托幼机构直接指导消毒防控方法,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

2.2平常防控措施

2.2.1对医院监督检测门诊日志病例登记,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药物效果、临床分型、诊断治疗等。检查医院的预诊分诊专病诊室的布局,各项传染病制度的落实。

2.2对我港属范围内的3所学校和3所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其晨检记录,消毒登记,病例登记报告等。对主管学校卫生老师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护措施培训,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置。

上一篇:基本邀约说辞下一篇: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阶段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