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精选11篇)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1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小学学困生学习的新的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的具体目标。(1)学困生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3)学困生案例分析。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专题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2)学困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策略。(3)学困生目标分层教学。(4)学困生学习成功教育的探索。(5)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6)学困生学法指导初探。(7)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8)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13)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4)学困生学习的家庭教育策略。

3.学困生个案分析。

4.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11年9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11年10月:

1.相关理论学习:《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3.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4.整理错题集。2011年11月:

1.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

2.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2011年12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进步作业展。2012年1月:

1.学困生作文展评活动。

2.进行学困生期末过关检测,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3.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4.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学困生转化方面的论文。2012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评选“进步奖”。3.进行课堂教学研讨。2012年4月:

1、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

3、组织作文研究课,并进行课题研讨。4.收集整理错题集。2012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12年6月: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2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是每个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因此,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而很多学困生的形成, 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往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走极端,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在各个方面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 而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 从而使得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为了冲破压力, 一些孩子就采取与父母唱反调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孩子较为敏感的时期, 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一旦处理不好, 就很容易让孩子走向歧途。

2. 学校教育的影响。

现行的学校教育中, 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非常严重, 在很多学校, 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只要成绩不好, 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再突出, 往往也会被教师贴上“差生”的标签。这样长此以往, 一些开始只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最终成为了各方面都差的学生。

3. 学生自身原因。

学困生往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另一类就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 而大部分的情况下, 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是最主要的学困生群体。很多学困生的智力不但不输他人, 反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得“很机灵”, 而他们往往存在几个共同点: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等, 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直接调节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学困生的复杂心理, 作为班主任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时时注意其动态变化, 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

1. 以情创造和谐, 增进师生情谊。

小学生也有自尊心, 喜欢“受宠”。教师要想在学困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取得他们的信任, 就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 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 融入他们的圈子。学困生很少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温暖, 在家庭和学校常遭到冷遇和歧视, 这是他们长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 班主任应关心和爱护他们, 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 而是关怀、亲近、热爱。班主任只有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 他们才会把班主任当做知心人, 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才会说心里话, 把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看作是对他们的帮助。并在内心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一种信任感和尊重感。这种感情的产生, 是他们接受教育, 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

2. 把握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对学困生的转化要立足于调动他们思想内部的积极因素, 启发自觉性。对于学困生, 教师如果只是指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看不到一丝优点, 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 那么无论讲多少道理, 提出多少要求, 他们都会充耳不闻, 无所反应。班主任只有用辩证的观点去了解、考察他们, 弄清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 才会发现学困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做到有的放矢,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各种消极因素,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因势利导, 针对不同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3.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改变他们的状态。如, 通过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等教育,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课外辅导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组织参加文体活动, 解放其被束缚的心境。思想放得开, 学习上才有进步。

4. 发挥集体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学困生光靠班主任难免顾此失彼。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发挥班集体力量, 采用帮扶结对的方法, 组织一部分优秀学生带动学困生, 让学困生不知不觉向优秀学生靠拢, 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学困生易感到集体的温暖, 从而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爱, 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他们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 因此, 班主任要正确对待这种反复, 要在反复中看到成绩, 耐心地做好转化工作。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3

一、数学学困生之成因

l.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不到位。学困生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时走神不专心,作业不及时完成,马马虎虎,不善于彻底搞清弄懂、钻研回味、归纳总结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正如某市文科状元的母亲所言,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才的关键。

2.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愉快地去接受、运用数学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发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先前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对后继数学知识的学习必然带来困难,突出表现以基本知识掌握零乱,知识、经验积累较少,例如:初二的学生不知常用2n表示偶数,2n+1或2n-1表示奇数等等,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困生续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数学学习能力较差。数学学习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许多学困生往往存在计算、阅读困难、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等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数学学习能力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5.教育内容不适,教学方法不恰当。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与数学教学内容不适合,数学教学方法不恰当有关,有些数学问题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远,学生缺乏用以同化数学知识的感性经验,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数学教学方面,数学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等,这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家庭学习资源不足,支持不够,沟通缺乏也是造成某些学困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二、轉变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建立学困生档案。了解学困生,建立学困生档案很重要,建立档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何时感到学困的?是因为某些知识掌握不好引起的后续性学困?还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暂性的学困?同时还要了解他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怎样?在学校、班级、家庭中的地位和情况等等。只有真实全面地了解学困生的现状,才能预测学困生的发展,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

2.多做思想工作,克服不良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应根据学困生的情况,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以数学家的故事典型事例为材料,从正面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多与学生沟通,共同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与奋斗目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把不良的学习习惯改掉。

3.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可知,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感情密切相关,学生认为你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课学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要常置身于学困生中,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困生才能与你交心。

②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很多学困生都认为知识无用,为此我带他们走出课堂,深人生活,体验知识的作用和力量;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大胆实践与创造,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力量,在动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③让学困生在成功中进步。学困生同样存在闪光点,教师要创造条件和环境,促其表现与转变,不失时机地进行肯定与赞许,这种肯定与赞许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个眼神,这些都能像泉水一样,浇灌着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4.创造性地教学。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应以探索性、启发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改变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局面;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一定要注意到学困生的反映与可能,既不过高要求,也不过低放任,强化其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其能举一反三,促进其最大限度的迁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还要非常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善于分析学困生数学能力的缺陷;如分析他们是否存在计算困难、阅读困难,是否存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出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讨论与讲座,个别辅导、学生帮辅等措施。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4

浅谈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四川省美姑县中学 范元芝

我校是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县的一所县城中学,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是彝族,学生大多基础不够好,多数同学都有学科“缺腿”现象,而在物理学科中尤为突出。从初二年级开始,由于物理学科的介入,加之其它学科内容变难,又因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成绩逐步分化,“学困生”与日俱增。为此,我根据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彝族学困生”的形成稍作分析,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物理“彝族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以寻求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方法。

一、“学困生”的特征

1.对概念:理解不透,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2.对公式:只能照搬应用,说不清公式的由来及各量的意义、单位及公式反映的规律。

3.对探讨:课堂上回答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讨论问题时、只求结论,而不进行积极思考,人云亦云,遇到问题持消极态度。

4.对自学: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叙述教材中的问题,也说不清弄懂了哪些,阅读速度慢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无自觉性。

5.对实验:无从入手,处理问题时袖手旁观。

6.对作业:解题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法则,不检查解题过程与分析结果,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甚至抄袭作业。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1.“彝族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汉语表达能力差,数学基础太差。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从小用彝语交流,小学基础教育薄弱,进入初中还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见识少,知识来源狭窄,对新知识不能接受,再加上数学基础太差,连最简单的计算都不会,从而导致一些简单的物理计算题算不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思想上懒惰,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和作业量的增多,他们就会偷懒,甚至选择放弃,于是就有了不做作业或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发生。由于他们对物理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积累起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成绩越来越差。

2.教师的.原因。追求升学率,导致“学困生”增多。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仍把考上多少重点中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把升学指标的完成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能力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师不顾教育学的客观规律,把教学目标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形成了严重的“学困生”陪读教育,使“学困生 ”更差且数量增加。不了解学生,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难度:初中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一个大的跃进,他们年龄尚小,分析能力也欠成熟,并且他们已有的感性认识中存在不少错误,如物体运动需力的维持、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汽等,教师若不注意这些,必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

三、针对上述对物理“彝族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转化策略:

1.消除心理障碍,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爱是转化的秘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彝族学困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汉语表达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自弃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爱,比如课后多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有一个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2.训练彝族学困生汉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一部分彝族学生到初二甚至高中都不会或不敢用汉语交流,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让他们迈出第一步。比如在课堂上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逐渐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后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要求用汉语。

3.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习从基础入手。因为学困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基础差,所以做难题只会浪费他的时间,对学生的帮助不大,而且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从简单的习题入手,紧紧围绕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习题难度。对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给予耐心的辅导讲解,使他们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数学知识也有所提高,从而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上由短到长。不要期望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因为物理差,就花大量的时间来补,这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学习目标制订出一份物理学习时间表。比如每天只复习某一小节,时间不超过15分钟,然后学习别的科目。久而久之,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4.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尽量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除了在实验室借来橡皮吸盘让学生上前台演示、感受,还在家里准备了一只煮熟的鸡蛋和一个牛奶玻璃瓶,在讲台上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学生很兴奋,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对这个实验记忆深刻。多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在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物体的密度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特别对学困生,我给予了特别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通过动画演示和视频播放,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位“学困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在转化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个别特征,从学生、教师、家庭教育中多分析,寻找出适合于该“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对症下药,做到一针见血。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5

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转化好语文学困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要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走近语文学困生,“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在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如下: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思想陈旧,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如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小学时期的教育很不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许多家长根本就是空白;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现在农村这批学生家长大文化素质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束手无措。他们也想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出现问题,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生活逼迫,无力监管孩子。在农村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家长都是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家长,无奈的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交给年迈的长辈带,于是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

(2)家庭矛盾。夫妻感情不和睦,影响孩子学习,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等。

(3)家长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有些家长成天打牌赌钱,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原因

(1)评价方式。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语文学困生。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语文学困生。

(3)教学评价。根据多元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些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所以不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不背不记,不专心,做小动作,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3)学习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语文学困生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4)个性特征。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剖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我觉得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关爱语文学困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对你所带的这一门课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爱的感召下,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自信。由于学困生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如上语文课时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时回答不正确,也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学困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书信大赛、寻找错别字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家校联合。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学校”,定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一些个案分析,从实践到理论,丰富家长的见识,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改变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面貌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率定能大大缩小,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仍然存在,也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他就是不学,我也没办法了”,“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啊!”这样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到,那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下面我就从我的经验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界定为学困生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孩子和打工子女居多,造成了一些学生在识、技能、能力、态度、品质、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短时或长时,可转化等特性。如果不及时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智力,体质等。我校数学学困生大部分属于后天因素。

1、社会因素

网络游戏因其刺激性、连续性,自然也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最爱,有的学生渐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网上聊天,黄色网站也腐蚀着青少年,有的学生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而离家出走。许多学生就因沉迷于其中而逐渐成为学困生。本人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就是因为沉迷上网,游戏,聊天而荒废了学业。后经过老师,家长的劝说才认识到自己沉迷网络的危害。

2、家庭因素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3、教师因素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

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差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1)数学基础差,到初中既不适应

一些学生小学不认真学习,造成了基础薄弱,进入初中尽管有着好好学习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的因素有的时候学的很吃力,又不习惯或不好意思问同学,问老师解决,逐渐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2)学习习惯不好

一些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针对以上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以下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或作风,是一种自动的经常化的行为。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将造成长期的学困。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些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创造条件,促使其重复出现,直至形成习惯;对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否定,减少其出现机会,直至杜绝为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内部强化,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学困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教育家布卢姆把学生比作医院里的病人时指出: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在作出有利还是无利的诊断后就结束下来,还应当自问自己还能为病人的现状做些什么。教师看待自己的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教师应当把学困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整理出来,从错误中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3、用爱去关心,关爱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成绩的原因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有自卑的心理,教师应该格外关注他们,可以选取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做,使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课后及时的进行辅导,并在平时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到转化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早日形成一套行之可行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方案。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牡丹江市第八中学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7

一、对“学困生”这一群体的生成原因分析

通过对这些学困生调查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谈中发现, 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基础差, 一直被动学习;2、没有成功感, 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3、教师不注意批评方式,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4、教师用统一的进度和要求去教学, 不顾学困生实际, 忽视知识的系统性。

二、对“学困生”这一群体的转化策略分析

1、情感关注, 唤起“学困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 教师首先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教师的责任就是从不懂到教懂, 从不会到教会。在课堂, 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在大家面前发言、上台显示自己;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会做的先完成, 做错的题也不要急于评讲, 可以利用作业批改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自己去改正, 有困难的题目可以请教老师后再做, 最后再给他们的作业进行评分, 要让“学困生”认识到, 通过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数学作业同样可以做得和其他同学一样好,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

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也是促进“学困生”非智力因素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关注“学困生”情感的同时, 家庭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 每周与家长建立面谈、电话等形式的沟通反馈渠道, 在交谈中, 使家长转变理念, 注意表扬激励, 帮助孩子每天的口算训练及每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练习, 逐步改变这几位“学困生”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2、运用活动原理, 变“学困生”的被动听为主动参与

为了给“学困生”“敞开说”创造条件, 我把前后四名学生按好、中、差的搭配编成一组, 在教学活动中由组长带动“学困生”一起参与学具的操作、问题的讨论, 由“学困生”对其小组的活动结果进行汇报, 回报不到位的地方再由其他组员补充。在这样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 这几位“学困生”逐渐地融入到了小组活动中,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意识, 上课时的注意力有了持久性, 学习的效果也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运用成功原理, 变“学困生”的厌学为乐学

数学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屡遭失败, 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有的学生自己认为脑子“笨”, 不是“学数学的料”, 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要克服这种心灵深处“伤痛”,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创设成功感, 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4、运用创造原理, 变“学困生”的静态思维为创造思维

数学学困生一般不愿自己动脑筋, 一切知识总是老师的硬性“灌输”,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可以根据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 运用创造原理, 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如何观察、分析、思考和训练, 尝试获得创造成功的体验, 采用“问、想、做、评”的创造思考教学模式。

(1) 问:就是问题, 创设问题的情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2) 想:就是“思考”, 鼓励学生思考、想象, 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3) 做:就是“活动”, 运用各种活动方式, 让“学困生”从“做”中学。

(4) 评:就是“评价”, 对“学困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带来的乐趣, 看到自己有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 增强进行创造的自信心和决心。

三、对“学困生”小群体的发展展望分析

虽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地督促这些“学困生”, 但慢慢地他们在后来的作业中、考试中发现自己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就明白了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好处。有人说习惯决定命运, 这里还没有能看出来, 但习惯的确影响成绩, 甚至人格。在我所教的几个后进生中, 现在几乎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 参与讨论;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甚至人都变得开朗了, 爱和同学交往, 热爱班集体。

当然, 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个别家长由于都是做小商品买卖的, 所以在家辅导照顾的时间很少, 对“后进生”的督促作用就相应弱了下来, 在课余的时间里他们都放任自流了, 学习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部分“后进生”的基础很差, 在学校补习的时间又少, 所以, 如何将以往的旧知逐一补缺还需要寻找新的方法。

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篇8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教学;转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兴趣是获取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根本,也是孩子天性的一种表现,是学习好数学的基本动力。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对数学没有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所以不能学习好数学这一学科。兴趣与小学生学好数学直接挂钩,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分析一下学生学习不好数学的原因。

第一,老师没有让小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没有结合课本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举出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作用,没有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没有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且对数学产生严重的厌恶感。

第二,没有激发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老师没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保持住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态度,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经常予以鼓励,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就是学困生,经常进行批评教育,没有找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压迫感的原因,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困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困生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观察每一名学困生,看看他们听的情况和课堂的了解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在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有没有在听老师讲课,如果学困生没有认真听讲,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提醒学生这样是不对的,告诉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这样可以让学困生觉得上课的时候有事情可做而不是无所事事,不要让学困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紧张,这样会事倍功半,并且告诉学困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然在考试的过程中好多学困生就会因为紧张而书写不认真白白丢分,让学困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书写上的错误,以此来提高那些粗心大意,因为书写错误而导致成绩下降的学生,所以,数学老师应该告诉学困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应该引导学困生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应该告诉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中应给学困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当学困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的时候,老师应该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找到答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给学困生学习的空间。再者,当学困生对一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一口否定,应该慢慢地把学生带领到正确的思路上,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困生对数学充满信心,不再对数学学习充满恐惧感,能够花费精力学好数学。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老师在课后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好的兴趣是学习成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开设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比如,图形游戏、智力游戏一类的,让学困生在游戏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老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困生留出一部分自由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困生好好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能够解决的学生当然好,如果没有,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困生从正确的方面回答。对于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感到学习的新鲜感,由于学困生对多媒体教学感觉到新鲜,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可是这种新鲜感只存在一时,要是整节课下来,好多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所以,老师在讲课中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操作,让学困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数学与现实生活更巧妙地聯合起来,充分激发学困生学习的主

动性。

老师一定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喜爱有用,让学困生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学困生的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发挥出教育真正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方法 篇9

这里所说的学困生,并不是指在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而是指在学习成绩方面相对较落后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通常还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孤僻不合群.因为成绩所带来的自卑感和内向的性格,也影响到他们的交友,很多学困生并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性格也为学困生的转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应付,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习.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学校的、个人的、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学习及个人方面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探究一些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一、来自个人及学习方面的主要

原因

1.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

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完全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讨厌数学,那么在高年级阶段要重新建立数学的形象是比较难的.也就是从心理上来说,学生就没有接受这门课程,就像是带着一种抵触的情绪在学习,这种压迫式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2.对一些基础知识不够重视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或者定理,这是数学的根本,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基础的巩固,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学习知识是很难掌握的,或者说很难真正地掌握.部分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很简单,一看就会,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认为自己掌握的东西很多,就开始骄傲自大,对学习漫不经心.其实是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这样似是而非的状态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3.课堂上不够积极自主

想必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配合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绩较好,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学生.而学困生一般表现比较沉默,他们很少会认真听讲,即使真的在听讲,没有开小差走神,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不喜欢开口说话,更谈不上与教师的互动.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在课后也不会请教其他同学,问题就越积越多,学习成绩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4.在课后作业方面全是应付式的

有些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常常抄袭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连抄作业也省下,直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漠不关心,或者不交作业.像这样对待课后作业的马虎态度,也是部分学生成绩急剧下降的重要因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认真对待,这也是学困生的普遍现象.5.对学习不够重视

对学习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课堂和课后作业中,特别还体现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对考试都是比较紧张的,都希望考试能有个好成绩,但部分学困生却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学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考试也是乱来,完全不重视考试,也不在乎考试成绩.认为考好考坏都一样,学习好学习坏也没关系,这样就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1.对学困生要多一些的关注

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没有了自信心,如果教师也对他们没有信心,直接放任不管,那他们就真的是没有希望了.作为教师,一视同仁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在这里,一视同仁还不够,我认为要花多一点精力来帮助学困生,特别是要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而不是放弃和绝望,我相信这个年龄的学生是可以理解的.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激励学困生重新燃起斗志的重要方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多施加一些积极的影响.2.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或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听课,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提供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尝试拼成三角形,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任意的三条小棒都可以拼成三角形的,有些是不够长的.这样轻松打破了学生原本的想法,对三角形三边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同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也印象深刻.只要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了这样的活动中,相信是可以慢慢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的.3.适当降低起点抓好基础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篇10

2011-2012学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让学困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2、通过此项研究,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3、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素质有了全面提高。

4、通过本项研究,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

5、通过本项研究,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类型:对我校全体学生先进行摸底调查,从中筛选出学困生,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2、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对全校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

3、转化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就其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改进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11年10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年的课题研究计划。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11年11月: 1.相关理论学习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并确定重点辅导对象。3.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2011年12月:

1.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在课题博客上发布。2012年1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辅导交流心得体会

3、评选进步之星 2012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3.课题组成员对本班的学困生进步谈心,分析。

4、吴秀厘老师作《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专题讲座 2012年4月:

1.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2.施美娟老师作《数学后进生的有效转化策略》专题讲座。

4、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语文组同课异构,数学组张秀芳老师磨课。5.收集整理错题集,发布在课题博客上。2012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12年6月:

1.做好学困生期末语数成绩的质量分析。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交流心得。3.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4.整理课题资料,撰写学困生个案分析

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篇11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素质教育,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困生转化对于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对症下药”,使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首先,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思想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他们对子女在学校学习寄以厚望,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过高,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一旦学生达不到家长的目标,家长就对其言语的讽刺,当孩子犯错误时不是打就是骂,关心的程度自然下降,让学生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监管,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放学后做了什么,很多家长根本毫不关心。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厌学情绪。这个在我们农村就普遍地存在。可以说,家庭是产生学困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学校中那些“家族式”的学困生便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学校原因。①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缺乏科学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他们需要的是关怀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对其进行挖苦、责骂,必然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必然落后。还有老师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对待学困生,老师一旦戴上“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你对着干,师生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这对老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不良的效果!学生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学生。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提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甚至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

第三、社会原因。①“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关系,知识多少没关系”,而少年儿童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无心向学。②政府对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管理不到位,使得很多学生沉迷其中,无心学习,更可怕的是当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很多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③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每个班、每个学校总会出现一两个“刺头”。他们往往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然后带动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跟他们混日子,在学校不遵守秩序,在校外惹事,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对班风形成不良影响。

第四、自身原因。①学生的个人品质(孤僻、自卑、懒惰、悲观)。②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承包”中,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学校,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处处碰壁。而问题发生后,又没有能力去处理好,往往选择了比较激进的行为。③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这类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学困生。

一、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核心

首先师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况且也不是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师生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成为各类人才提供可能为首要任务,而非以选拔学生为已任。教师要善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使得学生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正确的批评是让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构建和谐班集体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个班级里的学困生如果全靠教师去个别谈心、去辅导,是难以有效解决的,最经济实效的方法是发动班中的优秀生去帮助他们。同学之间的接触是最频繁的,集体的环境氛围对个体来说,影响最经常,也最大。因此形成关心和帮助学困生的良好班风,十分重要。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这就是道理简单而又管用的“鲇鱼效应”。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引进德才兼备、争强好胜的人才鲇鱼,也会产生良好的“鲇鱼效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着一种自我强化机制,由于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受在所难免,学生也一样。在转化林巧玲这个学生过程中,我引入了外来竞争者郭少欣打破安逸的生活,那么原先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改变而受到节制,从而激活了她的活力。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学生也乐意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良好班风。

三、要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帮助这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

四、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概意思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对学困生的转化,可见家访工作的重要。我们要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得老师能及时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家访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家访不是去告状,而是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做好监督工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家长交谈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总而言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我想流水线上的工人整天对着冷冰冰的机器不停地重复着简单单调的劳动;而我们这些幸运的教育者,面对着这些鲜活可爱的生命,你能每天都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和他们一起成长。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吗?关爱学生就是珍爱自己,尽情地去享受这一过程吧!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上一篇:对高三的话题态度作文下一篇:秋游世纪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