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共15篇)
根据县进修学校对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工作安排的要求,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成长”为宗旨,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例研讨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以网络为主要交流载体,融学科性、实践性于一体,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二、奋斗目标
1. 带一支团队,在县进修校的领导下,围绕县小学名师工作室的总体目标,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 抓一个项目,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中破解学科教学难题,带领本工作室成员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3. 做一次展示,引领本县小学英语学科建设,每年承担一次县级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课例反思、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我县小学英语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建一个工作室QQ群,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QQ群成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动态工作地、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地,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全县教师。
5. 出一批成果,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教学反思)、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向外输出。
三、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工作室成员应根据本工作室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提出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升成员专业素养
以开展“七个一”的研修活动为抓手,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室暂定每个成员“七个一”的研修活动内容如下:
(1)阅读一本书:每学年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一篇学习心得。
(2)上一节公开课:每年每个学员需承担一节县级以上展示课,包括送课下乡、观摩研讨课等,或指导青年教师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点评;
(3)做一项课题:至少应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4)做一次讲座:三年周期内承担一次专题讲座
(5)写一份教学设计:每学期提交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案例。
(6)写一篇论文: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
(7)指导1-2名青年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
通过“七个一”的研修活动,促进工作室成员提高学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提高成员科研能力
根据本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方面确定的研究方向,分工承担工作室研究的课题,每个成员围绕课题依托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行动研究,及时交流个人研究情况,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3.发挥成员示范作用
以工作室QQ群为研究、交流平台,为全县英语教师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工作室团队以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研讨会、名师论坛等形式示范、辐射,推动本县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工作策略
1.以研修促提升
工作室将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认真制定与落实研修制度,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1)个人研修
落实研修的“七个一”要求。促进成员提高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团队研修
通过每月一次的团队研修会,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提升。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通过“沙龙式”的研讨,让全体成员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与提升。平时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进行研讨交流。
2.以活动促成长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现场会”“观摩课”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具体活动初定如下:
进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培养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① 课题研究;
②组织“工作室教学研讨现场会”; 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3.以示范促辐射
(1)个人县域带动
通过团队的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带动外围成员所在学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团队示范辐射
①以工作室QQ群为研究、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
东港市位于黄海之滨, 市直乡镇学校共26所, 乡镇学校18所, 村小114所。为了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 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立了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把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业务水平和能力较高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 最终带动我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鉴于以上想法, 我们从全市1000多名教师中选拨了工作成绩突出, 喜欢小学数学研究, 在教学上肯吃苦、善钻研, 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了“东港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批工作室成员由10名一线数学教师和3名基层学校主抓教学领导构成, 2010年9月, 由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数学工作会议上给名师成员颁发了名师聘任书, 标志着这个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正式挂牌。
工作室成立以后, 制定了的规章制度, 拟定了工作目标,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稳定名师的个人教学水平;2.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基层学校, 带动全市数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室工作实施策略
随着工作的开展与开拓, 数学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着, 在实践中丰富了最初的工作目标, 付出与获得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预想。
(一) 内修素质, 外塑形象, 打造名师队伍
1. 职业定向, 以压力促动力。
首先给名师进行职业定向。作为名师, 要学科知识渊博、教育教学功底丰厚、教研教学能力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等。让其懂得, 全市有一千多名教师在期待着他们的引领。让名师坚信自己拥有这个实力, 把压力变为动力, 自我调整,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2. 团结协作, 增强凝聚力。
团队内部建立QQ群, 创建公共信箱。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平台,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空间。
3. 内外兼顾, 潜质与外力相统一。
根据名师的个人素质, 我们首先对名师进行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理论层面的培训, 要求全体成员要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模式下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并布置第一阶段的团队内部研训工作就是名师间集体研课。我们对每位名师班主任进行跟踪听课, 名师、领导参与听评课, 就近地区集中到一处, 大家同听共评, 彼此交流, 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 教研员对名师成员的发言进行点拨, 同时解疑释难, 挖掘他们的潜质。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学的精英, 个个聪明、悟性高, 所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确实在短时间内使名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上课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的飞跃。
4. 铺路搭桥, 请进来走出去。
由于经费问题, 一些名师的眼界只限于本地区。鉴于此, 我们除了组织名师参加本地相关培训外, 还主动与基层校长直接交流, 为名师争取去省外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 心里充满自豪, 更好的工作。基层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把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名师。在一起学习的时候, 白天听课, 晚上我们就在一起讨论交流, 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取其所长。名师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归来后把学习感受、心得体会通过邮箱与大家资源共享, 在本校做观摩。2011年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一周, 我们就推选6位名师参加。
(二) 点面结合, 辐射引领
在各项活动中为名师搭建展示舞台, 以点带面, 以面促进整体, 充分发挥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
1. 以课题为媒介, 研究实践出成效。
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的带领下, 扎实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把数学新授课细化为“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等课型, 并对每一种课型的基本特点加以整理, 形成基本模式;对“双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研究出“有效备课法”,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 并初见成效。带着这些研究成果, 带着最新的课改信息, 名师团队通过观摩课、专题辅导, 及时传播、辐射给全市的数学老师。
2. 上各类教研课、观摩课, 做专题辅导。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有计划的组织教研活动, 也要承接上一级研训部门的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名师们活动的土壤。如不同领域、不同课型研讨会、新教师培训会、各项专题研讨会, 名师们把最新的教学信息、思想融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听完课之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 先由执教者说课, 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 总结提炼其教学特色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学习, 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活动既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 又能给年轻教师以启发和思考, 而且也锻炼、提高了名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往的县级培训, 都是我们教研员坐在前面, 基层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是受训者。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就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培训格局。名师成员中有优秀的基层主抓教学的领导, 我们给了他们一定的培训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也作为全市教师培训者。这样的培训, 给了名师压力, 促使他们多方收集资料,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反复斟酌培训材料, 采取多种的培训方式。因为他们来自于一线, 与一线教师感同身受, 所以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了他们, 更有益于广大基层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 更多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这些骨干教师又带动所有的一线教师共同提高。
3. 名师送教, 受益一方。
东港市乡镇学校多, 偏远地区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本校学习观摩, 我们就组织名师们送教到村, 把名师效应延伸到最基层单位。每一次送教活动, 她们都会精心准备, 不但准备上课, 还要准备与基层教师之间的交流, 要解答教师们的困惑。对于大山里的教师们, 这样的活动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这些名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就是她们最渴望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每一年, 我们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这些村小的教师与名师牵上手, 结上对子, 很有效地带动了落后村小教师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 赋予团队不同层次活动, 更好的发挥名师效应。
(1) 每年, 教研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举行不同类别的教学大赛, 一般情况下评委都是由我们教研部人员担任。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我们让名师成员任大赛评委。在这样的活动中, 这些名师评委能够互相交流, 在客观公正的给出判断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能力。 (2) 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上一级部门的研究活动。市里的、省里的各类活动, 名师们都是走在最前沿:在丹东市网络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们的名师共完成了1~12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所有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3) 组织名师参加市里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 参加省里优秀课的评选, 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等等。这些活动, 更加促进了名师的业务发展, 也很好的展示了我们东港市名师的风采。
三、工作室成员的业绩
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每位成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级课题奖项奖2人次, 课题结题2人次, 丹东课题成果奖1人次, 丹东市综合荣誉4人次, 东港市综合荣誉6人次, 省级优质课8节, 丹东市级东港市级优质课多节。
四、工作室的未来展望
专业信仰——站在理想的肩膀上眺望
2009年,我认识了厦门市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在她的带动下,我们9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厦大行政学院门口的草地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段老师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建立一个阅读教学专业共同体的火种。2010年,我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在全区招募14名对阅读推广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成立了名师发展工作室,并开始了课题研究。
2012年10月,我在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谈到三个关键词——“快乐”“健康”“感恩”。那天晚上,我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信。信中写到: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聆听您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分享,就被您对孩子的真诚、对工作的热爱所感动。时隔三年后的今天,听着您的专业成长经历,我又一次被震撼。
……您今天的分享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我不能像您那样优秀,但我愿意保持快乐、健康、感恩,选择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真心感谢您的指引。谢谢!
读着这封信,我心潮澎湃:没想到我的话能给工作室成员这么多的感触,
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到了那种相知相惜的温暖!
三年过去,名师发展工作室的项目顺利结束,我被评为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优秀项目主持人。2014年3月,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申报了名师工作室,招募来自全区的11名志同道合的致力于阅读教学研讨的成员,申报了省级课题并立项。我们还通过征集讨论,定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汇聚令”:
我们习惯了仰望,却孤独站立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不愿跪倒,因此默默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孤独沉默了太久,以致我们几乎忘却:每个生命的诞生,本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胜利。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应自有价值。眼下我们度过的是我们唯一的人生。
心为火种,才会倾情燃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就是怀着这种“点燃孩子阅读的火种”的教育理想,我们走在了一起。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专业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回想起来,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们的阅读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好读易懂的名师专著,包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童书非童书》等,从这些书中汲取名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现学现用。
第二阶段——晦涩难读的教育经典,包括《儿童文学概论》《教育脑神经科学》《教育科研中的数据处理》等教育经典名著,虽然读起来困难,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第三阶段——贴近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曹文轩的《火印》,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张之路的《汉字奇兵》等。要破译阅读教学的秘密,就得了解儿童的世界。
在我们的工作室,同伴们每月一次的集中都是从阅读交流开始,掀开研讨的序幕,而在QQ群里,我们也留下了大量阅读感悟。有意思的是,每学期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我们都会把研讨地点定在厦门市外图书城,在其中的星码咖啡屋里畅谈过去一学期的收获,并在书香弥漫中勾画新学期的蓝图。
专业磨课——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可谓众所周知,但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该用哪些科学方法读书,却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工作室的成员每人选择一项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如:学习地图就是思维导图,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通俗地说,它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列提纲。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这种阅读策略,我们称它为“学习地图”。
在一次区级汇报活动上,工作室的林琳老师执教《用“学习地图”读写景组文》,教案经过9次较大修改,先后进行了5次研讨碰撞。
第一次研讨:原本确定上三年级“我的课余生活”群文整合课。预设在一节课上精读三篇关于课余生活主题的文章,并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文本的方法。但试教后就完全推翻了预想,因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内精读一篇文章都有难度,更何况要精读三篇,还要抓关键词。工作室为此研讨了改进策略。
第二次研讨:用思维导图画三篇文章的脉络,但孩子们一节课才画好一篇。我们反思发现,是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没掌握,特别是如何抓关键词孩子不容易掌握。我们借鉴图书《作文地图起步》,提出“学习地图”的概念,帮助孩子们把握文章脉络。此外,我们挑选阅读素材,把所有写景文章都找出来,从中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教学文本。
第三次研讨:确定用“学习地图”画写景文章的脉络,教给找关键词的方法,课上阅读三篇文章《台湾的蝴蝶谷》《海底世界》《香港海洋公园》,并画出学习地图,结果发现文本结构不够明晰,有些段落连老师都很难找出关键词。我们在研讨后,改写了阅读素材,把它改成总分总的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其后,我们又进行了两次深度研讨,结果林琳老师的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林琳老师的四篇关于学习地图的文章之后也相继公开发表,关于学习地图的课题研究也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成长为思明区学科带头人、厦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
专业写作——站在现时的肩膀上重构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吸纳,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重构。教师光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需站在现在的肩膀上,回望过去,反思过去,重构思想。为此,我们规定工作室成员要在阅读心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四个方面坚持写作。每个学期末,伙伴们都要上交“四个一”,并在Q群中交流、分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室的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只为写作而写作,而是让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针对实践的反思包括自我反思与帮助他人反思,以及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批判性或建设性的意见中,吸取认识自我和重建实践的资源等三方面的能力,以专业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并引导师生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
就是带着这工作室成长的“吉祥四宝”,我们快乐行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作者单位:厦门市槟榔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奇台县第六中学 卢向东
依据奇台县教育局《奇台县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及《奇台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考评细则》,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奇台六中卢向东名师工作室。为使工作室正常运转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工作室建设和研修员培养方案。
一、工作室宗旨:
卢向东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教学改革的实验室,活力课堂的发源地,教学质量的促进者。
二、工作室思路:
要把工作站建设成为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研究的平台,辐射的中心。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教研、开发资源、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问题中心、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培育大师”的建设思路,以“师徒制”和“情景认知”理论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教师全程参与为形式、建立若干教师学习共同体,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工作站重点落实教学研究、示范引领、教师培养、示范辐射几大工作,开展校内、校际间的示范辐射工作,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本团队中。
三、工作目标
1、培训各层次的名师。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每周至少开展1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讲坛、名师献课、专题讲座等。并将周活动信息上报县教育局教研室。
3、每周听2节课,重点是徒弟课。
4、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5、工作室成员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或教学感悟等。每年精读两本书,并在工作室读书沙龙中交流学习体会。
6、三年内高质量的完成一个州级教研课题。
7、三年内汇编一本工作室成员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集。(每学期一本活动专刊)
8、三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昌吉州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
四、工作室规划
1、成立工作室领导小组
工作室组长:马建昌 副组长:卢向东(主持人)
2、工作室成员及分工: 活动执行:李清华 许辉娥
信息报道:张 梅 夏景辉 邓明瑾 刘国华 图片影像:李建业 陈国锋 档案整理:潘玉萍 汪建军 图书管理:鲁小丽 宣 传:高 燕 朱美蓉 名师工作室室长:白凤萍
3、工作室研修员培养计划
(1)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2)严格工作室管理和考勤。
(3)每学期每位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4)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
(5)每位成员至少订阅2份教学专业报刊、杂志,加强理论学习。(6)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件制作。(7)外出参观学习要交学习报告。
(8)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至少听课20节。(9)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开设讲座一次。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会议。(10)每学期每位成员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个课件。
(11)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4、工作措施:
(1)每周召开1次全体成员会,进行小结、研讨和布置工作等;
(2)通过集中和网上交流等方式学习、研讨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3)由主持人不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和文章等;
(4)邀请全体成员参加主持人或成员在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专家讲座等教研活动;
(5)每个成员必须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确定短期和中期目标;
(6)每半年检查通报成员完成规定目标的情况,并把研究成果在工作室主页上公布、交流。
5、工作保障
(1)名师工作室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桌椅、计算机、多媒体、电话、柜子)。
(2)充分利用上拨资金,用于聘请专家指导和正常开展活动。
(3)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置活动用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微型投影机。
(2014年11月—2017年11月)
依据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名师工作室”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依托学科特色,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使工作室正常运转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工作室三年规划。
一、工作目标
在三年的时间里,以名师工作室为成长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坚持自主学习与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立足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学理论、教学观摩、研讨、撰写教育随笔等方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培养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始终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尊重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实现教研成果与全县、全市教师共享,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2、坚持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自己。切实抓好工作室各成员的自身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坚持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加强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坚持考核评估。加强工作室活动的制度建设管理,增强工作室工作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工作思路
按照“围绕名师、搭建平台、全程参与、培育骨干”的建设思路,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成员全程参与为形式,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四、工作规划
第一年(2014年11月—2015年11月)
1.组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2.组织工作室成员培训学习,汲取营养。
3.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并交流学习心得。4.组织工作室成员在挂牌学校举行2-3次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5.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6.以合肥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建立“名师工作室专题网页”。
7.参与领衔名师的课题研究,在领衔名师的引领下,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8.培养1-2名工作室成员获市语文教学骨干。第二年(2015年11月—2016年11月)
1.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2.建立起工作室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供大家交流与讨论,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网页的辐射效应。
3.每学年至少开展4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两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市内知名工作室。
4.争取培养1-2名工作室成员获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5.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6.承担1个省级课题研究,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确保有1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
7.积极撰写教育论文,争取1-2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核心刊物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
第三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
1.人人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2.发挥成员的带头作用,与周围的教师共同进步。
3.以工作室为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4.工作室团队组织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等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6.争取1名工作室成员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7.完成工作室的结题工作。
发展规划
一、个人定位及目标
(一)定位
在校教研组的引领下,以“追求生命的教育”为信念,以“创造多彩的德育课堂”为目标,立足课堂、深入生活、开拓视野、激发思维,通过学科教学,帮助学生们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身心,示范学科教师们建立符合学课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为山南中心学校小学音乐教育思想放飞、生命欢歌。
(二)目标
在工作室袁洋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活动,通过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网络研修等渠道,自主开展系列教学教研工作。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使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思想理论境界逐步提升,努力成为区级(及以上)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等后备力量。
具体目标及任务:
2016年9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专著,形成电子读书笔记;积极参加研究课题、各级各类课例评比,争取撰写成自我发展的小专题研究,形成“兴趣课堂”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6年10月:能继续深入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学习考察,多听取学习同伴成员课例,学习成员的优秀教育细节,并认真撰写个人教育教学反思。2016年11月:展示个人课堂风采,初步形成“兴趣课堂”教学风格和基本模式,引领学校学科教师学习工作室教育教学思想。
二、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1、宏观期望:
(1)爱自己,爱生活,爱儿童,爱教育——拥有阳光心态;(2)爱文学,爱艺术,爱读书,爱学习——具有成长潜力;(3)爱集体,爱他人,爱交流,爱奉献——具备合作精神;(4)爱写作,爱展示,爱磨炼,爱打拼——富有进取之心。
2、具体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要求(见袁洋老师工作室工作管理细则):(1)是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者,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2)善于向名师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在老教师的引导下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3)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学年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
(4)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每学年在区内或片内开展1次以上教学展示活动,三年内在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区级以上活动中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含教学笔记、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等),每学年向工作室网站至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计2篇,提供教学实录、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2篇以上。
(5)刻苦学习,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完成1篇读书笔记;经常撰写教育教学、教研或管理札记;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争取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6)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个人的改进想法;每学年参与一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三年内参与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
(7)帮助维护名师工作室网站,积极参与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名师工作室网站提供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帮助名师及时整理工作室活动记录、成果业绩档案资料。
三、个人工作措施: 2016~2017:
1、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名师工作室》等由工作室主持人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形成电子读书笔记,定期参与网上读书交流活动。将“兴趣课堂”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模式,在总结归纳中逐步清晰。
2、虚心地向名师及成员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尝试研究低年级小组合作的初步建立。
3、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2016~2017:
1、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多看书,多听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写下听课体会进行交流。
2、立足教学实践。走近专家,凝听智慧;走近同仁,分享成果;走进内心,懂得自我。采用多样方式,初步形成个人教学风采,历练自己在不断的磨课中,在各级各类的课堂中迅速成长,形成自我风格,实践生命课堂理念。
3、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力争能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校、区刊物上公开发表。
2016~2017:
1、积极接受进修、培训,自培,勤读理论著作和有关杂志,并结合教育实践写有一定价值的随笔案例、教育博客。
2、善于抓住平时教学中的点滴进行反思研究,并有文章,同时改进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有落实。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努力参与课题研究。课题专项研究中,按照工作室的要求以课例促科研,以反思促成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审度的过程中,科学理智地面对课堂,分析课堂中反映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总结提升“生命课堂”的概念和模式。
酝酿期:精准试点
2014 年9 月, 江夏区教育局精选50 人的优秀班主任团队赴上海访学, 并专门委派区德育中心负责人全程参与。 访学期间, 通过聆听专家报告、考察各类学校、观看特色活动、参与专题研讨等, 充分吸纳上海教育均衡发展、德育特色创建的先进经验。 回汉后, 区德育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围绕“如何将访学体会转化为实际行动” 展开专题研讨和专项行动, 其中就包含在江夏五中设点试行“班主任工作室”建设。 经过一学年试行, 江夏区五中按照“专家导航、专业导行、专题导思”整体设计思路, 将班主任专业发展、学校德育特色创建、学生文明素质提升等工作要求深度融合, 有序实施, 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 江夏区基教科、教研室 (德育中心) 于2015年7月向江夏区教育局提交有关申请。2015年8月, 江夏区教育局暑期集训工作大会下发专门文件, 正式启动筹建工作。
创建初:高标选配
根据文件要求, 江夏区教育局有关科室从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的现役名优班主任队伍中, 按照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德并重”原则, 兼顾学段、学区分布, 遴选五位优秀班主任 (高中1 个, 初中和小学各2个) 作为江夏区第一批“德育名师”候选人挂网公示。 其中, 全国知名班主任、市功勋班主任程璐和江夏区一初中祝成、求实中学熊艳琴、东湖路学校邱腊梅、实验小学陈春芳老师成功入选。同时, 按照德育导师工作特长, 结合学校德育特色和区域德育重点任务, 确定各工作室行动研究的主攻方向, 分别涉及班级文化、家校共建、德育资源、德育常规、德育评价等五大领域。在此基础上, 依据“同题研究、同向行动、同行并进”原则, 从自主申报、学校推荐的候选人中, 精选出20 名优秀班主任作为工作室成员, 每个工作室还专门配备一名助理。
2015 年10 月21 日下午4:30, 江夏区教育局召开第二届“教育名师”、第一届“德育名师”联席会。 会上, 江夏区教育局政工科、基教科有关领导分别汇报“教育名师”“德育名师”工作室前期工作情况。 在听取6 位教育名师和5 位德育名师建议之后, 江夏区教育局局长肖水林指出, 名师作为“业务权威、精神标杆”, 是每一名从教者“毕生职业的梦想所在”, 理应坚守职业追求, 时刻传递正能量, 带动一校, 辐射一方;同时, 对名师们提出的想法一一解答, 并要求有关科室针对名师要求, 迅速制定出常态可行的保障机制, 主动服务, 倾力作为, 确保“两室”有效发挥作用。
试行时:同题研讨
2015 年11 月4 日下午, 江夏区教育局在东湖路学校召开“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见面会暨培训会。 江夏区德育中心副主任徐强作辅导报告:鉴于德育工作和班主任队伍“自身重要、社会关注、职业必径”, 希望德育名师及其工作室成员“尽心履责、静心学习、潜心记思、悉心工作、精心展示”, 用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优秀的品德感染人、带动人, 使“立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社会和谐最坚实的基础。 江夏区教育局副调研员侯文亮作总结讲话: 希望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乐为、静为、真为、善为、勤为、厚为”, 把领导期望、社会期盼、家长期待、学生期求化为实际行动, 成为教师队伍的领头雁。会后, 工作室成员参观了东湖路学校德育名师工作室, 并在流动图书库借阅德育类书籍。
自此, 德育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五个工作室分别采取建立工作QQ群、搭建专题论坛、集体研讨等方式开展活动。如程璐老师利用自身影响力, 帮助工作室成员加入全国“班主任尖峰论坛”, 参与高层次的学习研讨活动; 熊艳琴老师利用求实中学“李求实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的现有资源, 组织工作室成员学习参观, 共同研讨“如何结合校情实际, 使德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育人功能”。
英语名师工作室成果辐射途径方法湖南师大附中是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四所试点校之一,被省教育厅誉为“金牌摇篮、课改先锋、办学典范、担当楷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于2011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刘淑英英语名师工作室把工作室定位为学习共同体、专业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申报立项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经过实践研究,工作室在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了能够永远保持活力与激情,也为了检验我们的成果的社会效应,我们不断地与外界分享交流,进行成果辐射。通过5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条比较成熟的成果辐射的途径和方法。
一、专题讲座,名师引领
虽然讲座是一种被动培训方式,但讲座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培训方式。首先,讲座内容是某个人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其次,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主动接触培训的愿望,被动培训就不失为最佳方式了。培训就像吃饭,如果完全靠自主选择,多数会由于偏食而造成某些营养不足。我们工作室对外交流的讲座主要分为三类。
1.榜样示范类。主要是总结名师的个人经验,讲述名师的专业成长经历,用名师成长故事来激励老师们主动进行专业发展。我们工作室的导师蒋立耘老师和尹一兵老师都在附中集团各校介绍过自己的专业发展经验,首席名师刘淑英老师应邀先后5年为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做过《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我的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中学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规划》等讲座。受到很多有事业追求和专业发展意识的中青年老师的追捧,使我们结交到很多朋友。
2.科研指导类。主要是以我们工作室课题研究为例,介绍教育科研的方法和经验。工作室曾在附中集团各校和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做科研指导类讲座多次,如:《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做研究》《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与总结》《如何写***》等。
3.经验分享类。工作室导师蒋立耘等老师在长沙、常德、广西等地做经验介绍讲座10多个,刘淑英老师为广州、深圳、贵州、湖南省英语研讨会、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长沙、平江等10多个县市做经验讲座30多次。内容涵盖很广,有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高考备考策略、高考题型解题指导、学法指导等等。如,《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湖南师大附中高中英语“三导四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湖南师大附中<牛津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册>的编写思路和使用建议》《***年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在经验分享中,我们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同课异构,特色交流
除了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课堂,同课异构是研究课堂的最好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求异思维,更能推动老师的特色发展。我校工作室主要开展有三个层级的同课异构活动。一是校内同课异构,每年青年教师赛课和学校对外开放日活动中,工作室要求学员把自己微课题或合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校内进行展示,与其他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甘智英、周彦、谭莎等老师都获得学校文科类教学比赛一等奖。二是校际同课异构,工作室每个学期都开展两次集团校教研活动,多校之间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分享。除了校本部,广益实验中学和梅溪湖中学都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课例。三是省内外同课异构,我校英语名师工作室每年都会指导青年学员与全国部分师大附中英语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交流活动,青年学员苏晓玲、谭莎、甘智英等都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课例。另外,“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项目中,我校工作室经常承担“送培到县/市”活动,每次送培活动都采用主题讲座+同课异构方式进行,即由送培专家指导两堂课,接受培训的地方也提供两堂课,这四堂课两两内容相同。听完课再教者说课、全员讨论、专家点评。这种培训方式很受当地老师们的欢迎。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课题《高中英语“三导四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所研究出来的教学范式得到高度赞扬。三导:即课前指导、课中引导、课后督导,四学: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编写了《牛津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册》共8本),目前已修订出版。
三、翻转培训,联合教研
受翻转课堂的启发,我们工作室在集团校教研活动中创新出翻转培训的方法,即首先提供研究主题,让老师们先按要求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集中研讨,分享交流大家自主探究的成果,最后通过讨论形成研究成果。这种教研方法,不仅缩短了集中的时间,而且前期的自主探究过程给了每个老师主动思考的机会,人人都参与了探究,不仅避免了被培训的局面,还大大提高了研讨效果。后来英语名师工作室将翻转培训方式应用在国培省培的“送培到县/市”的活动中,更是提高了培训质量。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也不让对方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就像送礼物一样送个讲座送堂课然后走人,就根本没办法判断我们送的“礼物”是否是别人需要的。翻转培训让受培方自主探究他们自己要求我们送培的主题内容,同时也配套设计他们的主题内容课例,我们送培方准备好主题的专题报告,同时配套准备观摩课,然后大家聚在一起观摩、说课、评课,通过比较、研讨,大家都会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这样的培训没有旁观者,大家收获颇丰,无论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有各自的收获,我们双方都在培训中共同成长。
四、主题论坛,思维碰撞
工作室一直鼓励特色发展。首先,名师团队的导师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擅长的领域。其次,名师团队导师和学员之间,不是常规的师徒模式,而是平等交流。我们鼓励学员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导师既不唯命是从,也不主张模仿。我们要求学员每一堂课都要自己原创设计,不许听完导师的课再上课,也不许使用备课组集体备课课件。反过来,导师会经常去学员的课堂,和他们一起研讨他们教学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这种文化氛围,培养出来的学员独立性强,很有思想。工作室每期举行一次主题论坛,让集团校中对同一主题有不同观点的老师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很多青年学员由此脱颖而出。同时,主题论坛也加深了各集团校英语老师之间的友谊。
五、在线研讨,及时解惑
为了加强交流和研讨,也为了我们的交流与讨论不局限于名师工作室成员,我们组建了湖南师大附中集团校英语教师QQ群(而不只是工作室群),虽然有了翻转培训后就没有再进行在线主题研讨,但QQ可以及时在线研讨英语教学中的疑惑或难题,具有其他任何教研活动都不可替代的功能,所以我们一直利用得很好。而且集团校之间经常经由QQ群共享教学资源,很受大家欢迎。
参考文献:
98中学 张可萍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名师工作室为阵地,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本校甚至全区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更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本人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一、发展背景(1)发展优势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自己的专业,平时常关注教育方面的动态,积极报名参加各类相关的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以及课堂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微视频大赛,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
(2)发展不足
教育教学理论功底还欠深厚,教科研成果还待进一步积累。
二、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能熟练驾驭课堂,切实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一步提升教科研水平,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力争三年内向区骨干教师靠近。阶段发展任务: 1.2016年——2017年
(1)积极参加本学科相关的各类培训和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总结。
(2)阅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认真撰写阅读反思。(3)撰写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投稿或参评。(4)每日保证2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
(5)积极完成区名师工作室的每一次学习任务,多和导师交流。
(6)多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2.2017年——2018年
(1)每日保证2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
(2)阅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认真撰写阅读反思。(3)撰写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争取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4)争取有课题在自治区里立项或获奖.3.2018年——2019年
(1)积极参评区学科骨干教师。(2)每日保证2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
(3)阅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认真撰写阅读反思。(4)撰写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争取能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5)在导师指导下,开一堂区级以上有质量的研讨课。
三、发展措施
1.勤于学习,丰厚知识底蕴(1)借助平台
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学习的平台,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折不扣地完成每次学习任务,加强与导师和同行间的交流。(2)参加培训
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认真、专注地听好每一次讲座,听好每一堂课。培训后及时总结反思,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3)利用网络
关注网络上数学学科的最新动态,勤于和各地的同行交流切磋,不断积累个人的教学资源。(4)阅读书籍
每学期阅读有质量的教学专著2本以上,关注相关的教学杂志刊物,丰富自己的事业,认真进行读后反思。2.立足课堂,提升教学水平(1)精心备课 对数学教材进行梳理,列出教学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对比研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设计立足学情,着眼发展的教学方案。(2)用心上课
聚焦学生,着眼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数学背后所蕴藏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对数学自主学习和运用能力。用心上好每一堂课,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个人教学风格。(3)积极研讨
充分利用教研组这一校本研修的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3.投身教研,夯实发展之路
虽有数篇论文获奖,但缺乏厚重、有力度的文章。课题研究也较被动。今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要勤学多思,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多练笔,随时将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收集、整理,养成将教育科研渗透于教育教学每个细节的自主习惯。
名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中 学
学习铭印着每一次在工作室探讨语文的痕迹,脑海里因映放着一个个动人场面,曾今的感动在每一次回忆中感动着一次又一次的现在。突然觉得,总结也是是一次对流逝的感动的虔诚膜拜。感动源于一个个清晰的身影,感动更源于师傅的细心而默默的付出,每一次聆听前辈专家的平台的搭建、每一次活动内容的合理规划、每一次活动学习现场的恰当安排、每一次活动前的细致通知、每一次活动后的牵挂……在师傅的引领下,在工作室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快乐着,成长着。
一、研究课题,提升素能。
从进入工作室开始,师傅就引领大家规划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由昆一中的田茂香牵头,我们确定了课题方向,成功申报了云南省省级一般课题“语文多重对话的有效性探究”,经过充分准备,开了题,目前已进入后期结题阶段的准备工作,有了课题方向,我们将所有的活动都与课题关联起来,从文本解读、课堂对话、观课评课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课题展开,通过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文本解读等多种方式,研究语文教学的效率,在研究讨论中也提高了自己。除了省级课题,我们还参与了昆明市规划课题“高中人教版教材的整合研究”。同时我还参与了我们学校申报的昆明市规划课题“学生主体有效阅读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能。
二、走进课堂,聆听语文。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师傅身先士卒为我们呈现了八次不同形式的课,师傅用洽淡的方式解决了很多语文老师感觉无从下手的“文学研究课”,看着学生的精彩展示,我们也悟出了“文学研究课”的有效教学路径。同时,师傅还以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我们示范了小说《祝福》、诗歌《定**》、散文《我与地坛》、作文指导训练等不同内容的课,通过向师傅学习,我们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加的明晰起来了。同时师傅还积极为我们搭建平台,向名家学习,于是我们听到了郑桂华老师的精彩课堂,也多次听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课,聆听了王君老师等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的课,得到了启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认识。当然,除了想名家学习,师傅抓住每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带领我们参加了昆一中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示范课,参加了昆三中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并多次参加了昆三中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在聆听中。我们总结学习,反思自己。同时我们还在工作室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聆听了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的课,并通过课后点评和交流讨论,深化提高。
三、走进名家,丰富思想。
阅读可以丰富自己,所以无论时间如何紧,我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如果长时间不读书的话,我们的思想就会枯竭,阅读的书籍可以是名家散文、名师有关语文教学的论著、国学经典、名家小说等,刚刚进入工作室,师傅也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师傅的引导下,我还读了吴菲的《不跪着教书》、郑杰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王荣生教授的《语文课程论》和《听王荣生老师讲课》、郑桂华老师的《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李镇西老师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等教育教学丛书,一方面不断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在阅读的同时及时做了读书笔记,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写下自己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阅读名家,除了读名家之作,聆听讲座更能切身感受名家的思想人生。师傅用自己的气场,多方争取,为我们请来了一个个名家大师,抓住一次次与名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在名家的指引下不断提高,三年来,张承明教授、匡锦教授、李华平教授、王荣生教授、他们代表着目前中国语文教学的高度,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洗礼与提高,在聆听中,我们更新着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提升着自己的语文教学素能。
四、设计教学,深化理论。
作为语文教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语文教好,做一个称职的、对得起语文的老师,因此自己要随时思考语文教学,把学到的、读到的语文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而有一定的深度的语文教学理论,并及时撰写教学论文,记下自己的灵感,在具体的研究中要抓住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内容这两个核心,只有把这两方面研究透了,自己才有可能把语文教好。初略统计三年来,我在工作室的博客上总共写了反思、论文、感悟、评课、教学设计、文本解读等各种文字共计59100多字。在报刊《帅作文》上发表了《漂泊在异乡的云》、《那些有关梦想的日子》、《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赏析》、《我爱四季作文导写》等文章,在《语文报·高考版》上发表文章《高考作文预测——盘点主题话作文》,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上发表了《读,鲁滨孙漂流记》,在《语文报·浙江版》上发表文章《抓住核心事件 坚守人性光辉》,参与了《语文报·浙江版〈高考冲刺版〉》的编写,并成为特约编委,参与编写了宁波出版社出版,张兴东主编的,《第8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参与编写了四川师范大学点子出版社出版的《散文读写指津》,参与编写了朝华出版社出版的《高考满分作文速递》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全解》及《中考作文全解全析》,参与编写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考作文专项突破与特训》等作文指导用书。同时也参加各种论文大赛,获得了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金色年华》(广西省省级教育期刊)、《昆明教研》(昆明市教育期刊内刊)、《嵩明教研》(嵩明县教育期刊内刊)等杂志上。
五、实践课堂,展露才情。
知识也好,理论也罢,也或是技能也罢,如果不在课堂付诸实践,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学习交流之后,要及时的在自己的课堂实践,并及时反思总结验证,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做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积极调动学生,努力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语文人生,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上一道亮丽的底色,在学校我成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得力骨干,所教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在嵩明县期末统测中名列第一和第三,同时通过层层选拔和比拼我被推介参加了昆明市市级骨干教师的竞选,虽然最后结果还不知晓,但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三年的时光短暂如白驹过隙,有收获也有惆怅,但一切都因为有了师傅的引领而让自己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语文人生之路,因为有了工作室的一群语文人的交流和努力而显得更加的坚实。
在新的流年里,就让沿路洒下的花种继续烂漫,我们寻找一条新的岔路从零开始;就让脚下的路途继续延伸,我们在前方的驿站画一个饱满的逗号;
在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开展了“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我对化学教学从关注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新颖性,关注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转移到了如何创设自主化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探究性、递进性、开放性的问题上来;从关注课堂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我认识到:在“问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将学生的小组讨论集中在有价值的问题上,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各尽其才、取长补短。
教学“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后,为了巩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这两个要点,我设计了一个专题活动:如何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我拿来一瓶放置时间较久,并且试剂瓶口已经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出第一个问题:瓶口的白色固体是什么?为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因为刚刚复习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学生很快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解决了问题。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果然,一名学生提出了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后,我将问题深化为: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请用实验加以验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讨论进入了高潮,通过讨论、对比、质疑、争论、释疑、实验验证,学生得出了三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
跟着葛老师学习的日子,真的很充实、很幸福,它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与理念的提升,让我领略到了生命的精彩。现在的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在工作室里执着追寻我的教育梦。
一、指导思想
我校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工作总目标
2014至2016年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群体活动形成系列丰富多彩,课余训练成绩显著,体育科研成果突出,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逐步建立,学校体育特色明显。
三、我校体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我校是全县仅有的一所在县城里的学校,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受父母娇惯的影响,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很难组织正常的体育活动。
2、体育教师受伤病的影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常教学中。
3、教师年龄偏高,教育教学思想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年轻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四、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一)体育教学方面
1、根据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开足体育课时,开齐体育课的各项项目。
2、保证绝不占用学生正常的体育课时间,通过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法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进一步挖掘体育课的育人功能,育德、育智、育体、育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科研方面
1、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活动。
2、积极探索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3、全组老师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活动。
(三)群体活动方面
1、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得以落实,并在时间、内容、场地安排上得到有效保障。
2、群体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
3、“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以形成,使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力达到100%。
4、课间操在组织形式、练习内容上再有新的突破,融入教育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
(四)体育竞赛和特色体育项目方面
1、丰富竞赛内容,充分挖掘体育竞赛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
2、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坚持常年训练原则,严格管理,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及内容,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在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3、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为特色办学理念,发展一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五、主要措施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工作,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
(1)、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和整体评估。(2)、继续完善现有体育规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党章规定,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切实抓好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加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我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11年,计划发展教职工新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2011年,计划发展教职工新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2011年,计划发展教职工新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在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中进行培养发展,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
三、主要措施
1、抓好源头,夯实基础,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发展党员的质量。我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十分薄弱,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内。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新党员质量。
要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员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持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切实做到工作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3、要把握关键,提高素质,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适应新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根据不同岗位、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要坚持预备党员半年向党支部作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党支部半年讨论一次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情况制度,并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办法,有意识地让新党员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加强党性修养。
4、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也许是因了语文老师的浪漫主义情调作怪吧,这总让我想起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沙龙。我在想,我们众多的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是不是可以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沙龙中汲取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从而让名师工作室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一代才女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于北平搞起的文化沙龙,备受世人瞩目,曾聚集过胡适、徐志摩、金岳霖等大批名家,让多少知识分子心驰神往啊!
我把名师工作室和太太客厅沙龙做一个简单比较:1. 工作室的地点一般在学校,而太太客厅显然是在家里;2. 工作室的陈设往往是办公室型或是会议室型,太太客厅,就在自家的会客厅,舒适的沙发,典雅的环境;3. 工作室的书架上一般会摆上教师专业成长类的书籍,有茶等简单饮品,太太客厅里摆满文学、哲学、史学等各类书籍,中英文皆有,客人们可以呷着饮料,听着音乐,吃点点心,高谈阔论;4. 工作室一般按计划开展活动,而活动多是以开会、讲座、外出交流、参观学习为主,太太客厅沙龙一般是定期举行,聚会以谈天说地的交谈为主;5. 工作室一般在上班时间开展活动,太太客厅沙龙大多在午后或是晚上,致力于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参与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6. 工作室开展活动是有主题的,一般为一个专业研究课题,太太客厅沙龙是没有固定主题的,话题随机,自由谈论,各抒己见;7. 工作室是当地的教育部门认定的名教师领衔,外加若干骨干老师构成,人员相对固定,从事教研、科研、培训工作,太太客厅沙龙有美丽的女主人主持,参与人数不多,成员不固定,大多是社会名流;8. 工作室有政府经费支持,太太客厅则完全是自费。
当然,将名师工作室与太太客厅沙龙相提并论,本身并不是很恰当。但我们花了大力气建成的名师工作室摆设味道浓、作用起不到,而完全自发形成的太太客厅沙龙,始终站在思想、文学等领域的最前沿,用一场又一场的思想交锋,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交汇地和风向标,令当时众多的文学青年心生向往。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不是我们现阶段名师工作室的开展形式和定期出成果的要求都过于呆板,工作室主持人自身魅力不足,吸引力不大,小圈子单打独斗思想作怪,这方面,太太客厅沙龙的形式自由,舒适、无拘无束、轻松无压力的讨论环境,确实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我多么希望我们众多的名师工作室能成为点燃教学激情、畅谈教育理想、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思想火花的乐土啊!当我们的教师有了灵感或是困难,大家会说:“走,我们去名师工作室坐坐……”
我设想,名师工作室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空间,应该像一个自由的学术沙龙。这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不应对名师工作室的内部运作,管得过死,对结果追的过紧。过于急功近利的研究环境是不利于灵感的闪现、轻松的交流、思想火花的迸射的。
我设想,名师工作室应该定期举办沙龙式聚会,每次参加人员七到八人即可,但不要限于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吸纳乐于参加的老师,有想法愿意表达的老师,可以是同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条件好的提供饮料、零食,条件一般的可以清茶一杯,大家平等交流快乐沟通,在这里,年轻一辈受到尊重,有话敢说,并能从大家的交流中受到启发。
我设想,名师工作室脱开领导、权威的束缚,完全以名师的魅力来积攒人气。名师的成就愈高,他(她)的学识魅力就越大,聚拢人气的力量就越大;名师的自身修养越高,他(她)的人格魅力就越强,工作室的运作就愈加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在这里,志趣相投的一群教师,因热爱教育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朋友。同龄之间能在这里进行思想交锋,寻找认同与精神鼓舞,年轻一辈则带着崇仰和虔诚的心态去拜会,能够得到奖掖与扶持,大家都能在这儿或多或少地得到启发。
我设想,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都会在名师工作室派上用场,沙龙的话题、难点、启迪都能快速地上网,以群组交流的模式产生辐射影响。
我设想,名师工作室应成为当地教学教研的高地,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先行先试的基地,并最终通过一个个名师工作室的互联互通,推动当地教育教学形成高地,而名师工作室,始终屹立于当地教育领域的高峰!
(2014.9—2017.1)
我校共有教学班9个,500名在校学生。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20%以上。因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较多,为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以麦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领导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指标,以心灵关爱、亲情弥补、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农村中小学为依托,采取学校自筹资金与省级奖金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关爱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之家的覆盖面,使更多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关爱。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5、创建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三、、分措施: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加强硬件建设,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结合有关文件规定,我校将利用专用教室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具体建设标准为:配备32英寸电视机一台;配备亲情电话一部(号码为***);配备桌凳20套;1台计算机(带视频和话筒);数码相机一部;一个书柜,不少于400册的儿童少年图书;有不少于4种期刊或报纸;有棋类、球类等不少于6件。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
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4)、加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6年7月)
1、以班主任为家长,把班级建设成“留守儿童”之家。班级是“留守儿童”上课学习、接受教育的地方,是“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班级的关爱与温暖,无疑是关爱“留守儿童”的重中之重。
(1)、在全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由班主任做“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四员”。四掌握:就是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四掌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四管理:就是管理思想、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身体;当好“四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2)、要求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情感的真空。
一是在班级做到 “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本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
二是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针对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以“家庭、互助、友爱”等为主题,多多地在班会上进行交流,融洽同学感情,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让 “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就象家庭一样,在班级里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是在班级开展“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识,增长本领,避免“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空白,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孤僻、胆怯、冷漠等心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原因而导致失学。
2、以校长为家长,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之家。如果班级是一个一个的小家庭,那么学校就是个大家庭,担负着整合校内资源、打造学习环境、营造成长氛围的重要责任,搞好学校建设,是建设好班级的大前提,只有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大家庭,才有“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要求学校校长切实负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主要责任,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当好家长,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大范畴统一安排与部署,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
(1)、在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讲座班。开展“如何与孩子沟通”、“科学的家教方法”专题讲座,以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将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传输给“留守儿童” 监护人(委托监护人),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的家教范例,提高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家教能力和水平,使监护人(委托监护人)懂得,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要关心儿童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儿童的思想感情,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在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定期开展“留守儿童”联欢,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仍然生
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
(3)、在学校开展各种关爱活动。班主任和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同时积极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西北小学 年9月
【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怎么写07-24
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研修心得体会11-15
高中英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06-29
小学近三年发展规划10-20
第三小学三年发展规划07-22
英语名师工作室计划11-24
小学骨干教师三年规划王智07-08
2024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06-24
小学数学教研组三年规划05-30
汤河小学师德建设三年规划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