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选8篇)
题目类型:概念、填空、选择、简答、设计
一、概念
1、观察的方法p79
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图像记录P99
是指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后,用各种不同方式,如数字、表格、绘画等方式记下他们的发现、认识及感受与体验。
3、种植和饲养p88
饲养是指饲养动物,种植是指栽培植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种植方法是指幼儿通过在园地、自然角(或用泥盆、木箱等)种植花卉、蔬菜和农作物等的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得饲养方法是指幼儿通过在饲养角里喂养和照管习性温顺的动物的活动。
4、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P151
是指幼儿在科学发现室或自然角、科学桌等场地内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5、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P128
是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
6、幼儿操作实验P85
是由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的全过程。主要用于操作比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
7、教师展示实验P85
是由教师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幼儿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变化和结果的一种形式。这种实验一般是由于实验难度较大,幼儿操作困难或者因为所需仪器设备条件不足而采用的。
8、科学游戏P103
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简答(包括填空)、1、幼儿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应如何指导?
①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②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③教师应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④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⑤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幼儿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应如何指导?
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②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③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④要求幼儿遵守活动规则3、3~4岁、4~5岁、5~6岁儿童学习科学有哪些特点?p42
3~4岁孩子学习科学的特点 :
①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②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③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④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4~5岁孩子学习科学的特点
①好奇好问
②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③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析
5~6岁孩子学习科学的特点
①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②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③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4、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是什么?
①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④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活动方法应如何设计?P14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既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两者是统一的。在确定了教育目标,具备了相应的教育内容后,采用适当地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设计活动方法时应该考虑一下几点:
①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②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③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方法 ④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⑤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6、为使教师语言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哪几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语言要围绕科学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活动的目标上,使科学活动过程始终保持应有的意识水平。
(2)要具有形象性: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3)要富有启发性:所提的问题或讲解,能揭露事物的一定矛盾,能激发幼儿在解决一定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语言要抓住要害,逐步深入,要简单明确,难易适度,并且少用暗示的语言
(4)要有逻辑性:要求运用确切的语言,按照语法规则,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正确的表述,引导幼儿逐步地分析,达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7、对待幼儿好奇好问的方法有哪些?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8、动手做强调哪4环节?P27
“动手做”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①提出假设: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②动手操作(主要环节):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学生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实或推翻实验前自己提出的假设。
③记录信息: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幼儿班多是由孩子复述自己的图画,由教师记录下孩子的话。
得出结论: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经过假设和实验记录之后,将能独立作出决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
④表达与交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如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口试法”的两种类型是什么?
一.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二.情境问题测试是指先由评价者设计一个需要思考的情境,然后要求幼儿根据他们已熟悉的科学经验、事实,或科学概念来解释这个情境中出现的心现象。一般用图片和语言结合的方式测试幼儿。
10、教师在儿童科学活动中得角色?
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扮演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幼儿交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和看法,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孩子的需求,倾听孩子的需求,让幼儿认可教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应该把孩子的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鼓励孩子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通过分析、思考、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将感性经验逐步上升到孩子易懂的科学道理上
孩子觉得你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孩子就和我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研究活动方案,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尊重幼儿,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融为一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仅需要是与幼儿的合作,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包括哪几方面?P58
一、科学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身边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印象
2.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3.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心
4.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观察
5.被身边的科学现象所吸引
6.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观察与积累
7.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
二、科学知识方面
1.人体
(1)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2)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3)个体的生长和衰老
(4)保护身体及其身体健康
2.动植物(1)动物(2)植物
3.生态与环境
4.自然科学现象
5.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三.科学方法、能力方面
1.观察的方法和能力
2.比较的方法和能力
3.尝试探索的方法和能力
4.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能力
1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要求有什么?P121
①发展性
(1)要把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2)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全面的。
②趣味性
(1)是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考虑幼儿兴趣所在。
(2)是通过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引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③开放性要求是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科学教育活动应为幼儿创设操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研究,给予幼儿探索的线索,但不是直接指定探索的方向,鼓励幼儿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允许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
④活动性要求是指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⑤整合性要求是指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科学领域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
13、家长应如何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P167
①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直接回答 ;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指导阅读 ;启发联想;留下期待)
②利用家庭生活有利条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③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1、关心幼儿的探索活动;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父母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④配合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1、启发幼儿叙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2、向幼儿园反映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科学的情况;
3、支持幼儿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贡献)
⑤运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学习科学
⑥学习不被幼儿园所重视的知识经验
14、观察活动应如何进行指导?
①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②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③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改革
乔治·莫里森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一书中指出, 教育的水准和背景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四个维度之一, 幼儿教师要有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准备课程学习。随着幼儿园对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课程应注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学前教育基本知识以及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的数学教育应用能力的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 研究幼儿的数学以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等等, 具有全面性、应用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应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 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 并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幼儿园教师需要在真实而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通过对实践的反思, 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但调查发现, 高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主, 教学实践机会也较少。笔者尝试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 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 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 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 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 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 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 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 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 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 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 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 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 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 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 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 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 先进行案例分析, 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 课上分角色扮演, 进行模拟教学, 小组内进行试讲, 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 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 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 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首先由小组自评, 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 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 然后教师点评总结, 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 前期准备
针对本课程, 通过与幼儿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了解以往课程安排上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课程整体分析和设计时, 也相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教材选定、人员分工、社会调研等。在课程设置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 并在每个年龄段选取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研读、讨论, 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6~8人) 完成任务。
(二) 实施模块化教学, 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分解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以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任务, 教师讲授理论时要大量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 按年龄班划分, 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幼儿园见习等形式的训练, 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第三模块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在班级或幼儿园进行试讲,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完成教学。具体模块安排如表1所示。
(三) 加强实践训练, 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模拟训练之前, 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教学示范课, 传授一名称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 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教学能力, 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训练项目有:编写教案、说课展示、模拟试讲、幼儿园见习等。具体实践项目安排如表1所示。其中, 模拟试讲即模拟仿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模拟仿真教学, 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 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 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 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 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 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 在学习中往往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 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学生由于经常要分组活动, 小组每位成员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任务, 并且在合作过程中, 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和指导其他组员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为完成小组任务而主动参与, 并尽可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从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 锻炼了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弹、唱、跳、说、画这些传统教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了。通过课堂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以上这些基本技能, 还应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说课、模拟试讲、亲自到幼儿园观摩或组织教育活动, 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 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设计及统筹课程的能力, 即课程开发能力。当前, 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新理念、新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发生变化, 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 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吸引幼儿。
(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常幼儿园教师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保教工作的, 需要与其他人共同配合来完成,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在课改中, 学生分成小组, 协商决定组长。大家选择主题并确定活动内容, 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相互启发, 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终设计出合理方案。
参考文献
[1]George S Morrison.Fuddamental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th edition) [M].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3.
[2]杨敏, 田景正.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1) :56-59.
[3]徐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冯晓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0) :3-12, 45.
[5]李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147-148.
[6]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4) :61-63.
[7]张岩莉.幼师生学习动机现状分析与教育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12) :54-57.
[8]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9]秦光兰.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9) :80-83.
[10]汤振纲.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11) :101-106.
关键词:家庭;音乐;游戏;教育
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碰撞,家长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父母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音乐能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联系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它将在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情绪、情感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在父母的歌声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声音和对他的爱。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可以获得平和的情绪。
《放马山歌》是汉族民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童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现在,《放马山歌》也因其优美的旋律,而被改编为众多民乐的演奏曲目,如柳琴独奏《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家庭音乐游戏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儿童已经具备的音乐能力
能够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从无意的敲打向有意敲打过渡,能注意自己的动作,如拍手、走步等符合音乐的节拍。
二、《放马山歌》音乐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宝宝能准确地拍打四分音符的节奏。
技能目标:通过语言和歌唱的方式表达四分音符的时值。
能力目标:能随着音乐感知韵律,体验快乐的情绪。
三、音乐活动前准备
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温柔轻声的和宝宝说:今天妈妈和你玩一个游戏,你一定会喜欢的。切不可训斥孩子或命令孩子的语气。
四、《放马山歌》音乐活动活动过程
1.基础练习:幼儿和家长伴随着音乐做动作,体会四分音符的长短,加强对四分音符长短的听觉认识。家长和宝宝对应歌词做相同的动作。说明:谱例中“手”意思是拍手,“腿”意思是拍腿。
2.大手小手动一动:伴随音乐让手指动起来,可以加强幼儿对四分音符长短的记忆。家长和宝宝的动作不相同,当幼儿熟练之后可以家长和幼儿动作互换继续游戏。
动作标记说明: 代表妈妈,双手手指并拢,指尖对指尖搭成小房顶的形状,双手反复做合上打开的动作。在有 标记的地方合上,没有标记的地方打开。 代表宝宝,宝宝双手并拢合在一起,伸到妈妈的小房子里,再把双手从妈妈的小房子里缩回来。有 标记的地方伸进妈妈用手搭成的小房子里,没有标记的地方缩回来。幼儿和家长可以跟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3.单家庭韵律活动:适合于家庭内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来做的体验性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需协调四肢,使得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韵律,家长引导辅助幼儿的活动。动作分为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在游戏中家长可先带领幼儿左下肢韵律活动,幼儿适应后再加上上肢的韵律活动,标記:“左”意思是迈左脚,“右”意思是迈右脚。
具体韵律活动如下:家长双手与幼儿的双手面对面的拉在一起共同做律动,下肢向左迈两步(即左右),再向右迈两步(即右左),如果宝宝不适应也可以原地踏步。互相拉着的手可随音乐和脚下的步伐摆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复习提 纲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到()的发展过程。
2、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12-13
4、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和()
二、简答题
1、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特点。
2、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原则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和()是数学中普通存在的逻辑关系。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和()。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和()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5.()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7. 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2.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逻辑性
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3.()、()和()这三个方面是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
4.()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和()
5.现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着以下12种主要数量关系:()、()、()、()、()、()、()、()、()、()、()、()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三个层次教育目标的转化是逐级抽象概括的过程。()
2.小班要求能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
3.中班要求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4.大班要求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5.小班要求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6.中班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7.数学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三、名词解释
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目标
分类 排序 对应 计数 几何图形 量 计量 空间 时间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有哪些层次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从哪些方面提出?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为什么要重视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价值。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
5.掌握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价值。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开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活动。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数学活动。教学难点:评价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的形式进行。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的过程。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一般可分:()、()和()。
4.()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5.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及()。
6.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7.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中,()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
8.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以下6个要素所组成:即()、()、()、()、()和()。
9.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即()、()、()。
10.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这几部分,有时还包括()和()等部分。
11.活动过程一般分以下三个部分:()、()和 6()。
1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和()作为行为主体。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 3.操作法 4.演示法 5.游戏法 6.观察法 7.比较法 8.重叠比较 9.并放比较 10.集体活动形式 11.小组活动形式
12.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13.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14.规则 15.活动目标
16.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一般采用哪几种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4.学前儿童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哪些要素?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二、填空题
1、对()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起始。
2、()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3、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开始,然后发展到(),再发展到()。
4、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到()的过程。
5、集合与集合中的元素就是()与()的关系。
6、儿童对集合的()的感知和理解,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
7、集合与集合元素的()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8、()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9、幼儿要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需要经过()和()这两个步骤。
三、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数数()
2、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认数开始,然后发展到辨数,再由辨数发展到点数。()
3、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口手不一致到一致的过程。()
4、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5、2—3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6、集合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7、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8、4—5岁儿童已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三、名词解释
1、集合
2、分类
3、按物体数量分类
4、按物体两个特征分类
5、多角度分类
6、层次分类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有何意义?
2、简述分类活动教育意义。
3、如何帮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关系?
4、按多角度分类活动的特点,为中班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如何帮助幼儿区分1和许多?
6、简述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第六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掌握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数概念以及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并能根据发展特点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在数概念和运算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形式等。
教学重点:数组成的教育。
教学难点:数概念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形式。
作业思考题
二、填空题
1.数的组成包括()和()两个方面。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和()四个发展阶段。
3.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9()、()三个阶段。
4.数的组成实质上是数群和子群之间存在着()、()、()的反映。5.()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6.幼儿组成概念的掌握也是从()向()发展的。
7.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即一个部分数减1时,另一个部分数加1,而总数不变。
三、判断题
1.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2.5岁以后大多数幼儿能基本掌握数的守恒。()
3.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不仅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4.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5.小班儿童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6.中班儿童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7.中班儿童认识10以内相邻数,并知道相邻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8.一般来说,5—6岁阶段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三、名词解释
1、数序
2、数的守恒
3、数的组成
4、口头数数
5、按物计数
6、按数取物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2.简述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3.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4.简述学前儿童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5.简述学前儿童10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6.数的组成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何教育意义? 7.请设计1-2个认识5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活动。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了解学前儿童数加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 3.理解加减的含义
4.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
作业
二、填空题
1.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到(),从()到()这两方面进行考察的。
2.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分别是:()、()和()。3.()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大班儿童加减运算遇到困难时,还会伸出手指进行逐一计数,老师要禁止。11()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理解与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3.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
三、名词解释 1.动作水平加减 2.表象水平加减 3.概念水平加减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2.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3.幼儿在解答和自编加减应用题时,表现出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4.请设计引导幼儿口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5.请设计幼儿学习3以内加法(减法)的教学过程。
第八章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作业
一、填空题
1.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和()认识两部分。
2.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所构成,一个是(),一个是()。3.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的感知,还需要通过()的动作进行感知。
4.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是:()、()、()、()、5.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6.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7.幼儿通过对图形的()和()活动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8.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感知形体的特征。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幼儿对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主要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教育训练有关。()
2.小班要求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3.中班要求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4.中班要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三、名词解释 1.几何形体 2.拼图 3.图形分割活动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3.小、中、大三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和内容有哪些? 4.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5.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的指导要点。
第九章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
一、填空题
1.量可以分为()和()两种。
2.儿童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反映了从()到()的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3.学前儿童有()、()和()三种排序活动。
4.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和()。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1.测量能力的发展比数概念要晚些。()
2.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的数序发展的晚。()
3.5岁以前不能理解排序双重性,幼儿末期可达到初步理解。()
4.小班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5.小班能从5.6个大小(或长短、高矮等)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6.大班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 1.量 2.测量 3.排序 4.自然测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2.简述排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意义。3.简述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4.学前儿童常进行的排序活动有哪些? 5.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6.如何幼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第十章 学前儿童空间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3.理解时间概念的特点。
4.掌握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2.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一、填空题
1.空间方位概念具有()、()和()的特点。
2.学前期儿童的空间概念从()向(渡的时期。
3.学前期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一般是先((),最后是()。
4.时间概念具有以下特点:()、(()和()。
5.()是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空间概念 2.时间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空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2.简述时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3.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概念教育? 4.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时间概念教育? 5.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教学目的:),再)、)逐渐过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教育评价功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分成(()和()三个类型。
2.教育评价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二、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复习指 导 纲 要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教材: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 课时:35学时(授课33学时,考试2学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80%+实践能力20% 成绩匹配: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出勤(10%)+思考练习作业(包括见习报告)(10%)+教案撰写(10%)
期末成绩(70%)=理论考试
说明:本大纲是在综合考虑教材附录的教学大纲和实际课时及教学的基础上制定的,与附录的教学大纲并不完全一致,教学和复习请以本大纲为准。
课程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活动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理;课程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形成的基本规律,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呈现幼儿园不同类型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价的技巧。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及复习内容纲要:
第一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知道儿童语言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教学难点:能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说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现状,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的含义以及在教育现场的应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课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一、二、三、四、第二节 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获得的内容,语言的交流与应用 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 幼儿语言发展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
(一)重视幼儿园语言运用的不同体会
(二)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方式
(三)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情境
二、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详)
(一)在活动中学习语言
(二)在游戏中学习语言
(三)在创造中学习语言
三、关注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详)
(一)支持幼儿园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
(二)支持幼儿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
(三)支持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读写准备
第三节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详)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一)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区域的学习
二、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语言教育
(一)主题课程与渗透的语言教育
(二)在整合课程中寻找有关联意义的语言教育机会
三、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本章思考题:
1、观察幼儿,并以案例说明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的含义以及在教育现场的应用。
3、举例论述如何提高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4、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5、就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问题,尝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与活动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学前儿童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与要求,懂得按照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发展规律策划和组织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概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发展目标解读,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难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概述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分层(详)
第二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发展目标解读
一、幼儿口头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详)
(一)倾听、理解的目标要求
(二)语言表达的目标要求
(三)语言文明习惯的目标要求
二、幼儿书面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详)
(一)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要求
(二)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要求
第三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设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一)谈话经验与谈话学习活动目标
(二)辩论经验与辩论学习活动目标
(三)叙事讲述经验与叙事讲述活动
(四)说明讲述经验与说明讲述活动目标
(五)文学语言经验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六)前阅读经验与前阅读活动目标
(七)前识字经验与前识字学习活动目标
(八)前书写经验与前书写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具体建议
(一)活动目标设计关注行为走向,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已有经验,设计相应的发展目标
(三)目标中要体现活动过程和方法的选择
本章思考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2、如何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分层?
3、幼儿书面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4、幼儿口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
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谈话的概念及其构成要求,熟悉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过程和阶段特点,掌握谈话活动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理解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掌握幼儿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掌握谈话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策略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中,以有效开展日常谈话活动和集体谈话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儿童发展
(一)学前儿童谈话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
(三)谈话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详)
(一)核心经验一: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二)核心经验二: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
(三)核心经验三:初步运用谈话策略
第二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一、日常谈话活动
二、集体谈话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日常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创设积极的语言交往环境
(二)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学前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三)善用提问激发和推进学前儿童的谈话
(四)聚焦学前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提升
二、集体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三、本章思考题:
1、集体谈话和日常谈话的差异 幼儿园谈话活动案例分析
2、幼儿集体谈话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策略步骤
第四章 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园辩论的概念及其含义,熟悉并掌握幼儿在各个阶段所呈现出的核心经验,了解辩论环境创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掌握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辩论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幼儿辩论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辩论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辩论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辩论与儿童发展
(一)辩论是培养学前儿童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二)辩论是学前儿童语言综合能力的高级形式
二、学前儿童辩论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详)
(一)解释并坚持自己观点的经验
(二)运用恰当方法辩论的经验
(三)理解和尊重别人观点的经验
第二节 幼儿园辩论学习环境的创设(详)
一、幼儿园辩论环境的创设
(一)营造辩论的软环境
(二)布置辩论的硬环境
二、家庭辩论环境的创设(详)
(一)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鼓励表达的家庭理念
第三节 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辩论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一)选择幼儿有兴趣的合适辩题
(二)用恰当的方式引出辩论话题
(三)组织循序渐进的辩论学习活动
二、辩论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题:
1、请简述学前儿童辩论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
2、请谈谈如何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注意事项,较好地布置幼儿园辩论的硬环境。
3、简述在家庭中辩论环境的创设应该注意的事项。
4、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第五章
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叙事的概念及其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理解叙事性讲述的概念,熟悉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理解不同类型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特点,掌握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掌握叙事性讲述获得的设计原则和组织策略,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中,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叙事性讲述的概念,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看图讲述,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一、叙事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叙事是学前儿童了解与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
(二)叙事是学前儿童语言综合能力水平的反映
(三)学前儿童的叙事能力与日后的读写能力发展有密切联系
二、叙事性讲述的概念
三、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一)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概念与发展
(二)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节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与特点(详)
一、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看图讲述(详)(二)情景讲述
二非正式性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日常交流中的叙事性讲述
(二)角色游戏中的叙事性讲述
(三)过渡环节中的叙事性讲述
第三节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生成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的讲述命题
(二)设立符合儿童叙事能力发展水平的核心经验目标
(三)选择吻合儿童感知特点的讲述凭借物 二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经验准备,让儿童有话可讲
(二)支架搭建,让儿童有据而讲
(三)层层铺垫,让儿童有备而讲
三、本章思考题:
1、简述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步骤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及分析(详)
第六章 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内容,引导学习者认识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认识儿童的说明性讲述作为口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习者关注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形成阶段的认识,理解其发展过程和特点,并能够将儿童发展信息有效转换为教育要求;帮助学习者认识在教育场景中如何促进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的形成和发展,特别需要理解教育场景具有无处不在的特点,从而学习者可以探讨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一、说明性讲述与儿童发展
(一)说明性讲述的概念
(二)说明性讲述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详)
(一)以独白语言的形式进行说明性讲述
(二)使用规范准确,简洁明了的说明性词句
(三)理解说明性讲述的内容组织方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一日生活中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三)、主题课程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二、家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餐桌谈话时
(二)与儿童一起为某个活动做手工准备时
(三)亲子游戏时
第三节 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说明性讲述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二、说明性讲述获得的组织策略
(一)说明性讲述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准备做铺垫
(二)注重凭借物的选择与使用
(三)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讲述活动
三、说明性讲述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详)
本章思考题:
1、简述说明性讲述的特点。
2、简述说明性讲述活动的教育组织策略。
第七章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园文学作品的类型以及文学作品学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掌握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在幼儿园中创设丰富的文学作品教育环境;掌握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组织过程,并能讲其运用于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文学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文学语言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文学作品概述
(一)诗歌
(二)故事
(三)散文
二文学作品学习与幼儿语言发展
(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二)文学作品的学习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运用文学语言的图式
(三)文学作品学习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不同文学样式语言风格的敏感性
(四)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幼儿对文学语言的审美体验 三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及发展阶段
(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语汇经验
1、词汇经验
2、语句经验
3、修辞手法经验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形式经验
1、诗歌的形式经验
2、故事的形式经验
3、散文的形式经验
(三)、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想象经验
1、再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2、创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第二节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详)
一、引导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作品多样性选择的原则。
(一)、为幼儿选择的文学作品体现体裁的多样性
(二)、还应为幼儿选择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
(三)、为幼儿选择文学作品应考虑年龄发展特征,为大、中、小班的幼儿 16 选择的文学作品在形式方面的难度层次应有所区别
二、增加一日生活中幼儿获得文学语言学习经验的机会
(一)、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发掘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四)、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三、创设丰富的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环境
(一)在图书阅读区营造有利于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
(二)在故事表演区提供文学作品表演的舞台
(三)在编构故事区创造表达文学语言的契机
第三节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活动
(二)整合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学习内容
(三)为幼儿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一)学习文学作品
(二)理解体验作品
(三)迁移作品经验
(四)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三、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案例分析(详)
四、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详)
(一)根据幼儿文学语言经验发展的阶段引导
(二)依据文学作品的特点选择教学手段
(三)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
(四)传递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幼儿文学作品多样性选择的原则。
2、如何打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
3、举例论述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第八章 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前阅读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学前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了解前阅读环境的创设,掌握前阅读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环境和教育策略,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中,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高质量幼儿读物的特点,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设计活动,案例分析)教学时数:4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前阅读与儿童发展(详)
(一)、阅读与前阅读
(二)、前阅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前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极其发展特点
(一)学前儿童前阅读经验的核心经验
(二)学前儿童前阅读的发展特点
三、图画书中幼儿园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分析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
(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
(三)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
第二节 幼儿园前阅读环境的创设(详)
一、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幼儿读物(详)
(一)、高质量的读物有着优秀的文字内容
(二)、优秀的幼儿故事的语言特征
(三)高质量的读物有着优美的图画
(四)高质量的读物有着相辅相成的图文合奏
(五)高质量的读物有着用心的版面设计 二、一日生活中要有阅读分享的机会
(一)、晨间谈话中分享阅读
(二)、过渡环节中的自主阅读
(三)睡前和离园环节中的亲近阅读
三、重视阅读区角的创设与指导
(一)阅读区角的创设
(二)教师在班级阅读区角的指导
四、第三节 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 在其他区域活动中关注阅读环境的创设
(一)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师提出阅读指导,儿童自主阅读
(三)集中阅读,解决关键页
(四)师幼合作完整阅读
(五)师幼研讨,评判阅读内容 二前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一)前阅读教育活动和故事教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二)阅读活动中是要人手一书还是众人一书
(三)阅读活动中是要读故事还是要讲故事
(四)图画书是要完整读还是可以片段读
(五)图画书是阅读对象还是教育工具
本章思考题:
1、简述高质量幼儿读物的特点。
2、请把教材中所举例子《大卫不可以》的活动设计方案复原出来。
第九章 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前识字的基本概念,理解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了解前识字教育活动的意义,熟悉幼儿园前识字环境的创设,掌握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并能用相关知识对前识字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了解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前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
教学难点: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 教学时数:2 授课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详)
一、前识字的基本概念
二、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一)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概念
(二)前识字核心经验各范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
三、幼儿前识字教育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园前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详)
一、生活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一)进程类
(二)名称类
(三)警示类
二教学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三、第三节 幼儿园前识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教学中核心经验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区域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玩一玩
(二)想一想
(三)猜一猜
(四)找一找
三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点
(一)前识字活动的目的是获得对符号和文字的兴趣和核心经验,而不是以识字为唯一目的
(二)前识字活动的内容以生活性的内容为主
(三)前识字活动在教学形式上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
四、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教学案例 第四节 图画书阅读中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图画书中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分析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感受理解,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二)细致观察,引导幼儿分析符号和文字所表现的功能
(三)情感迁移,引导幼儿表现符号和文字的功能
(四)拓展运用,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三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详)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带着前识字核心经验的视角来阅读和分析图画书
(二)图画书的理解与前识字要相得益彰
(三)从核心经验的角度处理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对文字的处理问题
(四)图画书阅读中培养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案例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图画书中前识字能力的培养要点。
2、请谈谈如何灵活创设前识字的环境,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发展。
第十章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的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阶段儿童前书写的基本特点,知道儿童早期书写意识和初步技能的成长,也是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的内容;掌握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能够观察、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前书写现象;初步了解幼儿园前书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初步把握前书写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方法。教学重点: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前书写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详)
一、早期前书写经验与儿童发展
二、前书写学习经验形成的几个阶段
(一)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
(二)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
三、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详)
第二节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环境的创设(详)
一、提倡关注生活环境中的前书写,让幼儿进行创意书写学习
二、努力寻找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前书写机会,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积累创意书写的经验
三、开展专门的前书写教育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早期读写核心经验
第三节 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实践法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要求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与读写环境
(二)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
(三)具有鲜明的文化和语言背景
(四)围绕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进行提问互动
(五)用真正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前书写核心经验
二、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题:
1、前书写的概念?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意书写?
第十一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师幼互动质量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特别价值,指导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三大师幼互动质量范畴,掌握促进语言教育质量的师幼互动策略
教学重点: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教学难点: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实践法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高质量师幼互动
第二节 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高情感支持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表达积极情感和期望的互动策略
(二)尊重儿童的互动策略
(三)使用幽默语言的互动策略
(四)及时回应幼儿情感需求的互动策略
第三节 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行为管理前瞻政策
(二)学习时间最大化策略
(三)多形式推进策略
(四)目标导向策略
第四节 高质量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高教育支持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提问策略
(二)反馈策略
(三)本章思考题:
1、简述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2、简述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3、举例论述提高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实验或教学实习内容:
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分组,调查本地幼儿园,重点了解幼儿语言教材的选择、教师的语言教育观念、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语言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所占比例、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等。每组独立完成调查报告。2、2-3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主要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前阅读活动等,要求学生评价某一语言教育活动,写见习报告,设计两个针对不同年龄段班级。
表1-1 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目 内容 课时 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2 2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2 3 第三章幼儿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3 4 第四章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2 5 第五章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3 6 第六章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7 第七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3 8 第八章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9 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10 第十章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指导2 11 第十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3 合计
表2-1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及项目类别 序号 内容 课时分配
2学时 2学时 机动 29学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3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注:至少进行两次观摩活动,选择不同年段的班级进行。观摩活动后要写见习报告,对其某一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进行评价。并以见习班级为依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教案。
考试内容安排: 序号 章节 内容
大概分值分布(分)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2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3 第三章幼儿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6 4 第四章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8 5 第五章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6 第六章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7 第七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8 第八章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9 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 10 10 第十章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指导8 11 第十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8 合计
有关考试具体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本考试大纲及所推荐的教材的作者、教材名称等分别为:周兢.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100 29
(四)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为单项选择(四选一)、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或“活动设计”)六种题型构成,卷面满分成绩为100分;其中单选题占15%—25%(每小题1分),填空题占10%(每小题1分),名词解释占20%(每小题4分),简答题占20%—25%(每小题5分),论述题占20%(每小题10分),案例分析(或“活动设计”)占10%。
(五)成绩评估: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出勤(10%)+思考练习作业(包括见习报告)(10%)+教案撰写(10%)
期末成绩(70%)=理论考试
(六)考试题解答说明 单项选择题只选最准确的一项。填空题一字不差答题。
名词解释按照标准定义一字不差答题。简答题根据题意只需要回答要点即可。论述题在答出要点基础上须做详尽解答。
案例分析题要找出相关理论要点,同时做具体分析,表达自己观点。活动设计各部分要完整,注重师幼互动。
(七)考题范例
一、选择题(单选)
1.《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A、意义
C、实词
二、填空
B、语言
D、语句
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它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成长。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语言的发展 …… …… ……
四、简答题
1、简述集体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步骤。……
五、论述题
1、请谈谈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六、活动设计题
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七、案例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组织 2.下列不适于结缔组织的是皮肤
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4.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 5.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A),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 6.侏儒症是因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7.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8.小孩眼睛在(A)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五岁
9.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眼距书本一尺远,胸部距桌缘约一拳距离。
10.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营养和阳光 11.婴幼儿多喝白开水可减少泌尿道感染
12.人体各大系统中,率先发育的是神经系统
13.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身高、体重 14.出生后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为婴儿期 15.新生儿期具体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
16.能够较客观、精确反映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各阶段的发育水平,在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判断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运动员选材,预测女孩月经初潮,预测儿童、少年的成年身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指标是 骨骼年龄
17.下列关于儿童形态及生理功能指标的实操中,错误的是测儿童身高应以厘米(cm)为单位记录,精确到个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cm 18.理论上,人体各部分骨骼均可用于判定骨骼的成熟程度,但以(B)部最为理想。.腕部 19.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正常的智力水平20.一日三餐热量分配中,早餐应占30%
21.每餐热量分配中,午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40%
22.3~6岁学前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55% 23.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碳水化合物
24.谷类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可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25.食物供给中既要考虑量的多少,又要考虑是否优质的营养成分为 蛋白质 26.下列食物中,含锌较少的是谷类食物
27.下列维生素中,对维持正常视力有重要作用的是维生素A 28.下列关于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学前儿童的膳食应以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29.下列零食中,学前儿童可以适当食用的是鱼片
30.在学前儿童体育锻炼中,应重视()素质的练习协调性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32.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35℃以下 33.应有物理降温法,一般患儿体温降至 即可.38℃左右 34.下列传染病中不会出现皮疹的是腮腺炎
3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儿童湿疹 3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痱子
38.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细菌性痢疾
39.发烧、咽痛,一天内出疹,出疹二三天内可见杨梅舌。出现这种症状及体征的传染病是
猩红热
40.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斜视
41.佝偻病是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维生素
42.下列急救做法中,错误的是
如果玻璃刺入幼儿身体,应立即拔出后送医,防止受伤严重
43.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做法是 皮下出血,一般外用活血化瘀的药,不久即可痊愈 44.在对儿童骨折的急救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患儿有伤口出血时,应先固定,再止血和清洗创面
45.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做法是 大面积烧伤的学前儿童若清醒,则会要水喝,此时只能给其喝温热的盐水而不能喝淡水。46.急救原则不包括 减少搬运
47.血色鲜红,出血量多,呈节律喷射状,与心跳一致,时间稍长的出血可以判断是动脉出血
48.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是 用手指或手掌等压住出血管的上端(近心端)49.对于儿童烧伤的处理,错误的做法是 烧伤后会很渴,应马上为其提供白开水 50.两膝并拢时,两脚踝分离,称为 膝外翻(X形腿)51.注射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结核病 52.预防接种证制度,具体指在儿童出生后(A)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1个月
53.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办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消毒方法是 物理消毒法
54.对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常根据该传染病的(A)潜伏期而定。最长
55.一般来说,幼儿园卧室内床头的间距应为(A)m左右,两行床的间距应为()m.。.0.5 0.9 56.下列关于各类特殊儿童说法,错误的是 超常儿童一般不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7.下列关于各类特殊儿童的说法,描述错误的是
盲童由于视力缺损,应尽量少开展体育锻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2.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耳卫生。
谨慎挖耳;预防中耳炎;保护听力;发展学前儿童的听力。3.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禁止用手挖鼻;正确地擤鼻涕;遮挡着打喷嚏;保护声带;严防呼吸道异物;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4.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
为了保护学前儿童的嗓音,要做到: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为学前儿童选择音域窄、节律简单、音程跳动小的歌曲,每次练习时,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空气要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5.学前儿童的睡眠有何重要意义?
睡眠可以使儿童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睡眠有利于儿童体格生长。睡眠能促进大脑的发育。6.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育。(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7.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8.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9.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量丰富,小虾皮、还带、蔬菜、豆类等含钙也较丰富。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蛋
类、鱼类,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绿色蔬菜等含量较高。
锌的食物来源:贝类食物、瘦肉、动物内脏、蛋、奶、鱼、坚果、豆类等。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乳类、禽蛋等,以及黄红色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禽蛋。10.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膳食搭配合理,比例适当,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优质蛋白质;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且少糖、少盐、不腻;一日多餐,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选择零食。11.简述学前儿童对水的需求特点。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高。儿童活动量越大、摄入蛋白质和矿物质越多、外界气温越高、机体散热越多等,需水量也相应越多。年龄越小单位体重需水量越多。学前儿童应以白开水为主,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12.简述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机能的五个特点及教育启示。
优势法则:在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使之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对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其注意,增强其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始动调节: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或其他活动的难度和强度,组织学前儿童活动时,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将难度大的活动放在神经活动的高潮时进行。
动力定型:幼儿园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学前儿童的生活规律地按时进行,养成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前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镶嵌式活动:幼儿园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不断变换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组织各种活动、课程交替安排,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
保护性抑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学前儿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动作欠灵巧等现象,这说明学前儿童需要休息了。13.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周活动。
一周内,学前儿童每天的工作能力不同。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安排户外锻炼或娱乐活动,以提高下半周的活动能力。不要在课余、周末给幼儿安排过重的学习任务,否则全周的疲劳不能消除,长此以往会形成过度疲劳。14.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活动。
一学期内,学期开始、快结束时的教育内容安排应相对轻松。学期开始时,特别初入园所的幼儿,由于从家庭生活转入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周围的环境要便于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使儿童情绪安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另外,学期的生活应考虑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保持大脑的工作效率。15.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
一日内,学前儿童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8时起,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能力逐渐上升,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克服 “惰性”。到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最佳用脑时间,可安排学前儿童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11点,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但不如上午旺盛,可安排集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儿童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16.何谓一日生活制度?幼儿园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是针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定其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主要包括入园、进餐、如厕、盥洗、睡眠、教学活动与游戏、户外活动和离园等。依据包括: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季节和地区特点;家长工作的需要。17.学前儿童睡眠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1)儿童应养成定时睡眠,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2)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3)做好睡眠前的准备。午餐后要组织儿童进行安静散步及如厕,保持安静愉快的情绪。睡时指导或帮助儿童自己脱衣裤。(4)检查儿童的睡姿。纠正儿童睡觉时的不良习惯。(5)提高警惕关注特殊。善于观察发现,随时认真地巡视儿童午睡。灵活管理睡眠,可根据儿童睡眠的差异性调整床铺的位置,对某些早起幼儿,应照顾其进行安静活动。18.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注意个体差异;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组织;注意运动与休息的交替。
19.简述手足口病的护理与预防。
护理: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吃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每次饭后用温开水或淡水给患儿漱口。注意手、足病损处皮肤的清洁,不要用手乱抓。
预防:食具、便具专人专用,严格消毒;教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吃生水和生冷食物。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保证托幼机构和家庭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消毒和晨检。20.简述骨折急救法的使用原则。
防治休克,若有休克必须先抗休克,再处理骨折;就地固定,未经固定不可随意移动患儿;先止血再包扎伤口;四肢骨折固定时应露处指(趾)端。21.如何处理学前儿童中暑?
将学前儿童立刻移至阴凉、通风、干燥处;让孩子仰卧,头歪向一侧,脱去或松开衣服并及时给孩子更换干衣服;将儿童的双脚垫高,并帮助儿童散热。清醒后让学前儿童喝一些清凉饮料,并做到少量多次饮水。22.如何正确处理儿童鼻出血?
(1)安慰学前儿童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不能躺着;(2)让学前儿童头略低,张口呼吸,成人捏住学前儿童鼻翼,压迫5分钟后松手看看是否止血,若继续流血,重复压迫5-10分钟。(3)用冷水拍或冷毛巾敷前额、鼻部以及颈后部;(4)止血后,禁止学前儿童在2—3小时内作剧烈运动;(5)如果出血较多,可用脱脂棉卷塞入鼻腔。若有麻黄素滴鼻液,可把药滴在棉球上,止血效果更好。23.简述幼儿园晨间检查的步骤。
一摸:摸摸学前儿童额头和手心有无发热(可疑者测体温)。
二看:看看学前儿童精神状态好不好,面色、眼神是否正常,皮肤有无皮疹、肿块。三问:问问学前儿童在家中的健康情况,有无不适,以便在园中观察。
四查: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协助诊断。检查学前儿童有无携带易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入园。
24.如何对学前儿童烫伤进行处理?
立即降温原则;赶快将孩子的衣服脱掉或将袖子挽起,避免脱衣时损伤烫伤创面;把烫伤处浸于冷水(或用冷水冲烫伤处)中15—20分钟或更长; 降温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25.简述幼儿园玩具的卫生要求。
结实耐用;不含有毒物质;容易清洗与消毒;安全可靠。26.简述盲童的养护卫生。
像对待普通儿童一样对待盲童;保护和训练盲童的耳朵和手;培养定向行走能力,扩大活动范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27.简述聋童的养护卫生。
保护好眼睛;保护好残余听力,合理使用助听器,循序渐进进行听觉功能训练;尽早开展语言训练;
2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保证厕所干净、清洁、无异味,营造“家”的感觉。厕所设置安全、美观,便池尺寸适合学前儿童使用,有扶手,有间隔,地板不滑,裁好的手纸放置盒内,便于取放。户外活动场所也应有方便学前儿童随时大小便的设备。
教师提醒幼儿大小便时,说话口气要亲切、柔和,不强制幼儿大小便,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并在每个活动的过渡环节予以提醒。对待个别大便困难或不会蹲厕所的学前儿童,可设置一些痰盂,教师适当陪伴,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逐步学会自己蹲厕所大小便。29.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儿童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在基本动作练习中,要重视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素质练习;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比重要相对减少。
30.一把适合幼儿的椅子应考虑哪些具体指标?(1)椅高,即椅面中心线上椅面前部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2)椅深,即椅面前缘中点至靠背下缘中点的水平距离。(3)椅宽,即椅面前缘左右方向的尺寸。
(4)椅靠背,椅靠背的上缘应与学前儿童的肩胛下角在同一高度,下缘离椅面有一定的空隙。
31.分别简述水痘、麻疹和风疹的流行特点。水痘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伴有轻微的全身中毒症状。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麻疹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有分泌物、口腔黏膜斑及全身红色皮疹为特征。麻疹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多在春季后期,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风疹以发热、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
32.简述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三.分析应用题
1.有些家长喜欢用火柴梗、牙签、细铁丝或小手指、耳挖子等为儿童挖耳朵。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制止家长的这种不当做法? 答:告诉家长这是不当的做法,会影响儿童健康。
向家长说明危害。学前儿童外耳道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用火柴梗、牙签、耳挖子等锐利工具为学前儿童挖耳,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外耳道感染;一旦不小心,还有可能戳破鼓膜,造成耳聋。告知家长正确做法。如果学前儿童耳朵里面发痒,应用手指轻轻揉一揉;如果耳垢积得太多,可用棉签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垢轻轻带出来,或找医生帮忙取出。
2.一些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不由自主地用牙齿将长出的手指甲咬去,甚至吃掉,有的还咬指甲周围的表皮,如果你班上有这样的孩子,你将怎样处理?
答:应从消除引起学前儿童心理的因素入手,从认知、行为训练、家庭环境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矫治,帮助儿童重建正确而客观的自我意识。可采取措施,加强同伴之间的游戏和交往,增加体育活动,丰富其生活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等。
3.目前一些幼儿园和老师常常以天气、教学任务以及拥有室内活动室等原因,减少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偶尔不安排户外活动。你认为户外活动是否必须?它的意义何在?幼儿园应贯彻怎样的户外活动原则?
答:户外活动是必须的。户外活动可以保证氧的供应,减少呼吸道感染,促进大脑的学业循环和供氧,提高大脑对集体的控制能力及反应的灵敏度、准确性,避免疲劳。原则:学前儿童每天至少要有3-4小时户外活动,全日制幼儿园组织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且温暖和寒冷季节都要进行。
4.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12天。某幼儿园大班突然发现一名儿童患猩红热,幼儿园立刻将患儿进行隔离,请问: 将与患儿同班的儿童都视为传染病接触者,是否恰当? 对于班里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应是多久?
观察期内,患儿所在班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病的传播? 答:恰当。观察期应为最长潜伏期12天。
观察期内,患儿所在的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消毒。该班不收新生入班,不与其他的班级接触,对观察班的儿童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皮肤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包括:
(1)皮肤的保护机能差。学前儿童的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皮下脂肪少,保护机能差。学前儿童的皮脂分泌较少,秋冬季皮肤易发生皴裂。
(2)调节体温能力弱。学前儿童皮肤散热多而快,皮下脂肪少,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不够稳定,保温作用差。学前儿童往往不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易受凉或受热。
(3)吸收力和渗透力强。学前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薄,血管丰富,学前儿童皮肤的吸收力和渗透力强,有机农药、笨、酒精等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1)皮肤的清洁要保持,养成学前儿童常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2)着装要讲究。成人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或学前儿童活动的情况,及时为他们增减衣服。为学前儿童选择的衣服应安全舒适,透气性好,式样简单,便于穿脱,不能妨碍他们的活动。为学前儿童选择的内衣应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掉色的棉布料。
(3)充分利用自然界的三件宝:日光、空气和水,提升学前儿童的适应力。常组织学前儿童到户外活动,以接受阳光的沐浴。不能让学前儿童穿得过多、捂得过严,要充分利用冷空气进行锻炼。除此之外,还可以坚持冷水洗脸。
(4)皮肤的轻伤不能忽视。能忽视学前儿童皮肤上的轻伤,一旦有伤后,尽快做消毒处理。(5)洗涤、护肤品的选择要得当。学前儿童皮肤细嫩,皮脂分泌少,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用品。尽量少给学前儿童用化妆品。洗脸、手后,可以使用儿童护肤品,不宜用成人的护肤品。
(6)预防第一。学前儿童不宜配戴首饰;禁止学前儿童玩装过有毒物品的容器;在学前儿童的皮肤上涂抹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
2.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是:
(1)鼻腔狭窄易阻塞,一旦感染会波及其它。鼻腔感染会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阻塞,呼吸困难。
(2)喉腔狭窄,易致呼吸困难。喉腔一旦感染,会因黏膜肿胀而影响到呼吸。(3)声带不够坚韧。学前儿童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 音嘶哑。
(4)气管易感染。学前儿童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小,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组织,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能力差,因而非常容易感染。
(5)肺泡数量少、容量小。学前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
(6)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运动差;呼吸浅而快(肺活量比成人小,耗氧量与成人差不多。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用口呼吸是一种不良习惯。首先,它使尘粒、细菌等可不经过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而长驱直入,久之会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用口呼吸导致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影响胸廓发育,形成漏斗胸。再次,用户口呼吸使睡眠不安稳,影响精力和体力恢复。最后,用口呼吸会在吃饭时忙着喘气,造成“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
(2)禁止用手挖鼻。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还会导致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可经面部血管回流颅脑内,引起危险的并发症。除此之外,长期用手挖鼻孔,可使鼻孔变大,形成“朝天鼻”。
(3)正确地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捂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的鼻涕擤出,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擤鼻涕不要太用力,如果擤时太吃力,可先点一些黄麻素药水。(4)遮挡着打喷嚏。打喷嚏的正确做法是:用手帕或纸巾轻遮口鼻打喷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也可用手代替,之后立即洗手。千万不能向别人打喷嚏,也不能憋喷嚏。
(5)保护声带。要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得了伤风感冒要少说话、多喝水。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
(6)严防呼吸道异物。培养学前儿童安静进餐的习惯,不能边吃饭边说笑,更不能在吃饭时打闹。教育学前儿童不要边玩边吃小食品。不能让学前儿童玩玻璃球、纽扣、豆子等小物件,以免他们把这些小物件放入鼻孔。(7)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清新的空气能使学前儿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乐于活动和锻炼。经常锻炼还可促进学前儿童肺和胸廓的发育,使其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和慢。
3.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1)快速发育。胎儿时期,脑是优先发育的。在胎儿2~6个月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的重要阶段。6个月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50%,1岁时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60%,4~6岁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85%~90%(2)脑的可塑性强。在脑的发育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能使学前儿童大脑的发育达到最佳水平。
(3)需氧量大。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学前儿童脑的耗氧量大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而成人约为20%。
(4)对糖的依赖强。学前儿童的肝糖原储备少,血糖的水平对食物的依赖较强,一旦饥饿易造成低血糖。血糖降低时,可使脑功能发生紊乱。
(5)易兴奋、易疲劳。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占优势,且易于扩散,往往在大脑皮层形成较大的皮层兴奋区。因此,学前儿童常表现为易激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很难持久。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1)提供丰富的营养,保证大脑的发育。长期的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会使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而且还会影响到智力的发育。学前儿童的每餐膳食中应包含一定量的粮谷类或根茎类食物。因为粮谷类、根茎类食物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2)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睡眠能促进大脑的发育,睡得好大脑发育就更好。因为婴幼儿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活动得越多表明大脑用得越多,发育程度就越高。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3)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最主要的就是一日生活作息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学年生活制度、周生活制度。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包括入园、进餐、如厕、盥洗、睡眠、教学活动与游戏、户外活动和离园等。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学前儿童有足够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定时进餐及充足的睡眠。学前儿童身体各部分(包括大脑皮层
在内)的活动与休息能得到适宜的交替,身体的营养消耗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
(4)注重学前儿童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重视右脑开发。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高度专门化及学前儿童脑发育的可塑性,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在学前期充分利用两个半球的特点,发挥整个大脑的整体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潜力,把具体的和形象的、抽象的和概括的东西结合起来,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开发右脑,应多提倡对儿童开展图形及绘画训练。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答: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是:柔韧性大而硬度低,不易发生骨折;学前儿童的骨不断生长;脊柱易弯曲;随着骨的生长发育,某些原来分离的骨,逐渐愈合;腕骨的骨化情况可判断骨骼的发育年龄;足弓易塌陷;关节灵活;骨骼肌易疲劳。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1)培养学前儿童坐、立、行等正确的姿势。坐着时,身体挺直,不耸肩,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两脚平放地面,使膝关节后面的肌肉、血管、神经不受压迫,这种坐姿使人感到舒适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站立时,身体正,腿不弯,两肩在同一水平上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眼向前平视,腹部微内收,两脚稍稍分开约两拳的距离,脚尖微向外斜,把身体重量落在两脚的脚跟和外缘上。行走时,为了维护身体的左右平衡,上身要保持端正的姿势,当右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又向前
移,如此反复;两脚脚尖应该指向前方,不要向里勾或向外撇。
(2)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骨骼和肌肉得到更多的营养。学前儿童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其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粗壮结实;同时还可促进韧带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在组织学前儿童锻炼时,一定要合理安排锻炼的内容、锻炼持续的时间及运动强度。
(3)提供充足的营养。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充足的营养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基础,如钙、维生素D能促进骨的钙化,蛋白质能促进肌肉的发育等。因此,要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学前儿童正常的发育。
(4)护好手和足。学前儿童腕部骨骼尚未骨化完成,这决定了其腕部力气不大;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因此,不宜让学前儿童拎重物,不宜让学前儿童进行长时间的写字、绘画练习,给学前儿童提供的玩具不能过重。
为了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足弓的正常发育,应给他们提供宽松、合适的鞋子,并且以软底为宜,可以适当让学前儿童光脚在沙坑或鹅卵石上行走或玩耍,以免形成扁平足。
(5)预防意外事故。不要牵拉肘,悠圈子,防止脱臼和伤孩子筋骨。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烈牵拉,就可造成牵拉肘。这种现象的出现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孩子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孩子穿脱衣袖时,用力拉扯小孩的手臂造成的。有的大人逗孩子玩时,抓住小孩的两手,使孩子全身离地,一圈一圈地悠着玩,这种玩法易伤孩子的筋骨,应禁止。
(6)着装应宽松适度。学前儿童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也不能穿过于肥大的衣服,以免在运动中造成意外伤害。5.试述学前儿童的心理保健措施。答:(1)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学习,理解、尊重、信任学前儿童,保护其独立性;具备安全、整洁、安静、美观的条件,为学前儿童提供较大的活动场地;父母教养态度端正。(2)创造良好的托幼机构环境。托幼机构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应该是安全、丰富和科学的。精神环境的创设应满足: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学前儿童充满关心和爱心,对学前儿童始终寄予期望和热忱,能尊重学前儿童的兴趣、要求和愿望,能谅解学前儿童的缺点和不足;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和谐的工作人员关系;开展适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活动。
(3)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大环境应当是和谐安定的,法律为学前儿童规定了监督保护人,以及学前儿童接受监护和教育的权利,使其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人格得到尊重,避免学前儿童受到虐待和伤害,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多领域专家合作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儿童精神病医师和儿科保健工作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员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在学前期对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建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网络。社会应帮助家长、教师和学前儿童改善教育和相互交往,利用传播媒介改变学前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6.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和日活动?(见简答12、13、14、15)
7.举例说明幼儿园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答:
(一)创设安全环境
(1)活动场所。室内地面最好采用地板,水泥地面应铺有草垫活地毯或设有围栏。椅角、桌角、墙角以圆角为宜,以免发生碰伤。学前儿童出入的门应向外开,不宜装弹簧,在门缝处加塑料活橡皮垫,以免夹伤手指、脚趾。窗户、阳台、楼梯应有栏杆。活动场所应有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应有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装置。幼儿园房舍应远离马路、江河、危险品仓库等,以免发生车祸、溺水等。
(2)生活用品。学前儿童睡床应有床栏,床栏插销应装在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热水
瓶、电器、火柴、打火机等应妥善放置。炉旁应有围栏,暖气应加护罩,以免烫伤。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学前儿童摸不到的地方。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
(3)玩具。不给学前儿童体积小、锐利、有毒的玩具及物品。大型玩具应定期检查是否牢固,有无损坏,损坏后要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易燃易爆物品不能让儿童玩耍。
(4)药物。保健医生一定要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药物应妥善存放,不让学前儿童随便拿到。
(5)食物。为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应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前儿童的食品应严格选择,保证新鲜无毒。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包括门卫制度、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房屋设备管理制度等。安全制度贯彻中,一定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监督,杜绝事故发生。
(三)开展保教人员安全教育
(1)加强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把学前儿童安全问题置于头等重要地位,加强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幼儿园园长随时督促全园教职工,注意安全检查,进行安全基础知识和意外伤害急救处理的培训,防止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2)对保教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内容。懂得一般安全常识,包括生活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防火安全常识等。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安全的危险物和危险行为。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掌握意外伤害急救的知识和处理方法。8.举例说明幼儿园隔离制度的具体内容。
答:隔离制度是将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可疑者同健康的人分隔开来,阻断或尽量减少相互间的接触,并实施彻底的消毒和合理的卫生制度,以防止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
和蔓延。幼儿园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视隔离室的设置。隔离室最好有两间,应与保健室相邻,要设有独立出入的门户,通风良好,隔离室内
应配有少量儿童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使学前儿童在隔离治疗期间生活方便,不至于太孤单。(2)对患儿应及时进行妥善的隔离。当发现学前儿童患传染病后,应立即将患儿进行隔离,并视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病情的轻重,确定是留园隔离治疗还是送回家中隔离治疗,甚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有不同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应分别隔离,以防交叉感染。保健医生应对患儿作简单诊断及处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不可超出执业范围使用药物或进行超范围的医疗操作。及时通知家长带患儿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疗,病情危重者应立即护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诊治。
(3)对可疑患儿和传染病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当发现学前儿童有患传染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请保健医生诊断,不管确诊与否,都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临时隔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暂住在园内的隔离室,但应与已确诊为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分开。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或隔离,尽可能缩小传染范围,不使传染病蔓延,而且对于已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的人,可以及早发现症状,早隔离、早治疗。检疫期间,患儿所在的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消毒。该班不收新生入班,不与其他的班级接触,对观察班的学前儿童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
(4)学前儿童离开园所返回时要进行观察与检疫。在返回幼儿园时,保健医生应向家长询问该幼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同时对该儿童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学前儿童,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学前儿童,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待检疫期满以后方可回班。9.举例说明如何处理与预防学前儿童切割伤? 答:
(一)处理步骤
(1)轻微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步骤1:用清水和肥皂将伤口彻底洗净,使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步骤2: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然后进行轻轻包扎。(2)严重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步骤1:冷静止血,用纱布放置伤口处加压包扎,无纱布时,使用手掌压迫是最便利的止血方法,一般压迫5~10分钟即可止血。
步骤2:如果学前儿童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至高于心脏的高度,用干净的布块加压止血。
步骤3:包扎伤口,但不要过紧,因为伤口会有些肿胀。
步骤4:立即将学前儿童送往医院,如果必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注意要点
(1)身体受伤部位尽量放得高于心脏,这样容易止血。
(2)在伤口上不要放脱脂棉或手指。刺入物不可立即拔出,这样可以避免失血过多和更严重的伤情。
(3)不要在伤口上涂抹动植物油,以免造成感染。
(三)预防措施
避免学前儿童接触到一些尖刀利器。教育学前儿童在活动场所中应注意玻璃、剪刀利器等。教育学前儿童在使用各种刀剪锐器时要十分小心。10.什么是幼儿园环境?试述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答: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指幼儿园之外的、影响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条件或因素的综合,包括
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的影响。
(2)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指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直接参与其中并体验到的特定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综合。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直接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的条件,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的一些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等。这些为学前儿童发展服务的、学前儿童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资源应该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4)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经常接触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师态度、管理方式等。(5)显性环境。指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备、材料等。
(6)隐形环境。指人的态度、管理方式、常规要求、时间安排、师生交互作用中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隐性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以陶冶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包括:
(1)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生活,从环境到要求,都不同于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质量,不仅影响学前儿童在园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2)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习的,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不同的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不同的学习经验,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相处,学习如何与同龄伙伴交往、共同生活与游戏,学习与体验指导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 是我们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教育, 一方面应该顺应儿童的发展的特点, 让儿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动地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应该为儿童学习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导,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从这几年的学前教学, 我认为, 学前儿童教育应该明确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
一、爱的教育
有一首歌中唱的好:“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没有爱, 就没有世界的一切。但跟据对当今独生子女为人处事情况调查分析, 很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 不懂回报, 不善合作, 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 我们的下一代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更不可能担负起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 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 培养孩子懂“爱”, 会“爱”。
爱心是从小培养的, 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这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教育他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比那些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教育更容易懂, 也更容易做。孩子的年龄小, 其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整天看到和接触到的是自己父母的忙碌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 听到的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体贴、爱护的话语, 让其从爱父母开始进行爱心教育最容易引起共鸣, 也容易接受。也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家长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 这首先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颗爱心,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的教育。进而学会爱别人。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 孩子被动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吃、睡、玩, 去处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久而久之, 儿童的这些活动逐渐稳定化, 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孩子在吃喝睡、学习、游戏等活动中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习惯。如按时睡觉的习惯, 卫生习惯, 劳动习惯等。这个时期的孩子求知欲望强烈, 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和训练。家长和老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是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 如果家庭与学校彼此密切配合, 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我们学校我们老师编了良好行为习惯儿歌, 朗朗上口, 幼儿很易接受。也会照着去做, 并会相互监督。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大工程, 家长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由血缘关系维系的,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 因此, 家长应长期耐心的教育、引导, 还需要与学校配合, 家校同步, 达成共识, 使其合力, 才能使儿童良好习惯落到实处, 使幼儿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保持。
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前儿童面临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向小学生的身份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不单单是书包变大了、上学时间变长了、作业变多了、玩耍时间变少了。更重要的是, 上学的时间、上课的过程、作业的完成。都不能像在幼儿园里那样随意了。简而言之。幼儿园小朋友向小学生的身份转换的实质就是, 松散转变为严谨。随意转变为规范。
在学龄前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 可以从培养生活习惯开始, 从按时作息开始, 并逐步引申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去。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 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存在并去有意识地遵守它。这会比养成不良习惯后再去纠正要好得多, 因为, 矫正教育远比开发教育 (养成教育) 要困难和痛苦。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学习习惯不会差到哪去;一个生活上松散、疲遢的人, 怎么可能会在学习中有严谨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因此,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入手。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统整课程是指采用有机整体的形式,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分化的各种课程进行整体、整合、综合、融合等课程形态,以适应课程因学科分化而产生的隔离及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形象,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改革的实践来看,以统整为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分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和跨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等不同的类型。
一、分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
分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而是以幼儿科学素养为目标,突出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特点,借助不同领域的活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科学领域的教育任务。
1.利用艺术形式来丰富科学教育
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的两面。杨振宁先生也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形式和手段有机整合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自己探索寻求不同的答案的同时把所思所想进行艺术表达,催发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玩纸”的科艺活动中,让幼儿可以通过分组用粘、折、团、撕等进行纸的造型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纸的认识,还能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性。
2.利用语言和数学技能推动科学教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科学教育活动不但要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更要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有趣的叶子”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描述收集到的叶子。幼儿通过观察用语言表达所观察的树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说说春天的树叶、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树叶和冬天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直接感受季节的变化,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是科学活动的思维的方式,科学与数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3.渗透多种价值观的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本身蕴涵着多种有价值的教育因素,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景,应使幼儿在理解事物的特性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废物利用的制作活动中,可渗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幼儿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跨领域的教育活动统整
跨领域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把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主题或项目加以统整,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教育活动。跨领域的统整模式主要有单元活动和项目活动。
1.主题单元活动
教师将涉及的学科领域内容有机融合,把主题活动同单元活动中各学科领域内容建立内在有机联系,采用单元式主题活动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的联系。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单元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在单元之间,纵向以现有的知识内容与原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横向建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别的知识也相互联系。这样每个单元的科学家教育过程是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雅格布斯在跨学科统整模式中介绍了五种不同的模式:并列式、交叉式、交叠式、网络式、串联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对网络模式进行学习讨论。各学科均以此主题为中心,联结成一个彼此相关共同主题而统整在一起的学科网络,有助于儿童整体把握主题活动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采用网络式的方法来设计活动框架时,通常的做法是以主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目标为依据,按目标导向的要求,编制单元活动网络框架图、课程生长树、单元活动表格等方式,帮助教师从总体上把握主题单元活动网络的大致框架。
2.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师生通过共同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主动建构认知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具有自行引发主题方向、自主作决定、全心投入等要素。
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还具有师幼合作、教学相长的特点。在项目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師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通过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使统整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泛空间,进行随机性、渗透性的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让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教育中体验生活,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开启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纲要07-2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10-04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10-0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2-16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05-27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06-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题目07-07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辅导07-0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06-1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