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思考(精选8篇)
第一阶段:考察调研、资料收集、资料分析、风险识别
考察地点:各采油厂、钻探集团、化工集团、炼油厂、安全环保部、消防支队等 考察对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工人
资料来源:采集、考察对象提供、网络收集
时间分配:15天,其中考察调研和资料收集7天、资料分析和风险识别8天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用时10-15天,按照风险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进行项目初步设定和排序,作投资估算,再根据资金情况和实际操作可能性,确定建设项目(以超出预算10%为宜)。
同时,开展建设方案设计,完成建设方案初稿(超出7天)。
第三阶段:项目设计
用时10-15天完成项目招投标。用时30-45天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用时30天完成设计论证和修改。同时,完成建设方案设计。
第四阶段:项目建设
用时45-60天进行项目安装、调试并完善。
第五阶段:项目验收
用时10天进行项目验收资料及其他工作准备。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 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由于板块运动、挤压, 地壳不稳定, 因此断裂带活动明显, 同时也就使得我国多发地震。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 地震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又恰好处于浅源地震带, 这就使得我国地震大多为浅源地震, 也就是震源深度通常在20公里以内, 也就意味着地震带来的影响更大, 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 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随时开展, 因此, 在震前准备好应急救援装备并进行系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提出一些浅要的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概况
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应当从两方面进行管理, 一方面是通用地震应急用品, 一方面是专业救援装备。其中普通地震应急用品分为一般家庭地震应急用品和现场救援人员用品, 家庭应急用品即通常为我们常说的“地震应急包”, 一般来说, 应急包内应当包括生存必要的水、实物以及应急药物、手电筒、哨子、多用军刀等, 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工作;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用品应包括为救援人员提供持续战斗力所必须的水和食物, 提供个人防护的衣服、鞋子、头盔等防护用品。随着科技及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用品配备及功能已经基本满足现场救援需求, 可以全方位防护救援人员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但由于地震科普宣传的滞后, 人们对应急物品配备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我国家庭地震应急用品的配备率普遍还比较低。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及破坏性, 当大地震来临时, 人们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瞬间就被地震产生的震波或者倒塌的房屋、坠落的物品所伤害, 这种情况发生后, 救援工作不是灾区人民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开展, 专业的救援队伍及救援装备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否有适合灾区震情的救援装备, 是否能将救援装备快速运达现场, 都将会影响救援工作的成效。本文将从物资管理角度出发, 对地震救援装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
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置
地震发生后, 灾区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些设施甚至长时间都无法恢复正常运转, 为全面应对震后灾区复杂情况,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应综合考虑余震监测、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各环节。
首先, 当大的地震发生后, 都会伴随余震的发生, 为监测受灾地区余震情况, 为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提供准确信息, 稳定灾区群众情绪, 可以对灾区加密进行余震监测, 这就要求配备便携式流动监测仪器设备, 大量的流动监测设备, 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为流动设备的监测、流动地震监测台运行、现场办公设备的运转提供保障。这其中包括要有能够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的发电装置, 发电装置应以满足仪器运转符合为限度,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保证运往灾区设备的充分利用。需要为人员及设备提供场所的帐篷, 帐篷应该分别为人员办公、仪器安置等单独配备, 这样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其次, 应急救援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救出受灾群众, 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救援装备在这当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只有装备种类型号合适、运行状态良好, 救援人员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结合救援工作的实际, 救援装备应包括破拆、剪切、动力、顶升等建工类工具。在救援装备的配备上, 应遵循轻重结合的原则, 轻型装备有利于快速开展救援, 在震后灾区交通设施不利的情况下, 可以快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 有利于抓住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 而且轻型装备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及质量都比较小, 同样情况下, 携带装备数量更多。随着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 建筑物的高度及体量也越来越大, 在地震发生后, 遭到破坏建筑物内的人员救援难度越来越大, 重型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救援的作用就逐渐凸显, 重型装备合理配置, 可以和轻型装备救援形成有效的补充, 使救援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开展。
除了配备各类支撑、起重、破拆工具外, 还应当加强现场救援及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配置, 包含各类救援服、头盔、面罩、防割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必要的食品保障和医疗设备, 这为现场救援即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提供了安全及体能保障。如果无法保证救援人员持续作战的能力, 再好的救援装备、再科学的救援方案也无法实施。
再者, 地震导致震区通讯设施受到破坏, 常规的通讯设施无法使用, 为了更好的接收上级救灾要求、安排, 将救援现场情况实时传回指挥部, 加强各救援人员间的联系, 这就要求要有适应灾区情况可以良好运行的通讯装备, 如卫星电话、车载电台、无线网络系统等, 这些都将为地震现场救援提供重要的信息通道, 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另外, 合适的救援车辆可以保证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快速抵达现场。车辆配备应当专车专用, 一般情况下, 装备运输应当与人员运输分别独立进行运输, 因灾区交通情况比较复杂, 如若装备和人员混载,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 救援装备的坚硬的材质及棱角分明的外形, 会增加对车内人员的不必要伤害。
三、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使用管理
救援物资装备管理, 应区别于普通物资管理, 应有一套独立完整的管理流程, 确保满足震后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开展的需求, 确保在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多、人员杂的情况下保证物资不丢失、无非正常损毁等情况发生。
对于物资的日常养护管理, 必须做到分类摆放并且摆放合理科学, 物资台账必须完整, 准确无漏洞, 保证震后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所需装备信息。尤为重要的是, 为确保物资装备的到达灾区后能够正常工作, 对装备要定期试运转,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 并必须仔细做好问题记录, 记录故障原因、故障设备处理工作、故障清除办法等。
装备库管理人员, 应熟知应急物资的数量及运行状态情况, 能根据现场救援人员需求及救援工作要求, 合理安排性能最佳、组合方案最优的设备, 保证携带装备不遗漏、功能无冗余。装备库管理人员还应大致了解装备器材的大概尺寸、重量及运输注意事项, 确保大震之后, 能按现场救援工作要求, 提供必需设备, 并提供最佳的装车运输方案。因为震后灾区的交通情况复杂, 救援装备科学运输是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物资装备的损伤及人员伤害的保障, 是保证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基础。
装备到达现场后, 由于现场情况复杂, 人员较多, 容易造成救援装备的丢失或损坏等情况, 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现场救援人员, 应当对自己领用的装备负责, 这样, 当救援工作完成后, 不会出现装备遗漏等情况的发生。
四、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回收入库及处置管理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 现场救援及工作人员要及时将物资装备交还至救援装备保管员, 保管员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物资清点。对发放至个人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装备, 及时收回;对于已消耗物资, 要建立物资消耗台账, 并及时更新;因使用或其他原因造成损毁的, 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或者报废, 坚决杜绝物资设备不经验收即入库, 杜绝经验收不能满足再次现场救援工作需求的装备入库。
对确实无法继续使用的物资装备, 及时协同有关部门, 做好处置工作。因地震发生的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 对消耗或损毁的物资装备, 要及时采购, 完成物资设备的库存补充工作, 保证地震再次来临后, 现场救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 地震作为世界上最频发、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旦发生, 有着难以估计的巨大危害, 而又因为地震是世界上最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 所以只有在震前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科学合理配置管理、严格高效的使用管理、精心严谨的处置管理, 才能保证无论什么时候, 只要救援需要, 都能第一时间提供合适的救援装备, 安排合适的运输方案, 并快速开展救援。
参考文献
[1] .于涛, 李建双, 经端.增强城市应急综合能力.中国应急救援, 2007 (02) .
[2] .唐林霞.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12.
[关键词]新消防法;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应急救援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摸清新《消防法》施行后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在基层消防中队进行调研:一是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应急救援的数量,与灭火救援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变化;二是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应急救援的数量与2008年同期应急救援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变化。我们选取了两个基层普通消防中队作为调研的对象:一是安徽消防总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二是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在上述两个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我们得到了以下统计数据:
安徽消防總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为应急救援共出警19次,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8%;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为应急救援共出警56次,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3%。
此外,为了与应急救援相比较,我们还获取了基层普通消防中队社会救助的数字。安徽消防总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社会救助19起,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6起;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社会救助62起,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9起。
从上述统计数字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实际上承担着应急救援职责;二是在新消防法施行后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出警的次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三是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社会救助的次数同样呈现出递增趋势。
以上变化趋势也是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统计数字相吻合的。“就全国情况看,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国家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抢险救援行动从2000年占接警出动总数不足10%上升至去年的74%”[1]。2009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出警作战53.5万起,出动车辆84.5万辆次、官兵539.2万人次,营救遇险被困人员7.8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278亿元,出警量比2008年增加2万多起。其中,火灾扑救12.9万起,灾害事故抢险救援12.9万起,社会救助14.4万起,公务执勤1.2万起,其他出动10.1万起。除火灾扑救外的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出警占总出警量75.8%[2]。
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法律依据
应急救援职责是新《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一项法定职责,新《消防法》对于火灾扑救以外的救援称之为应急救援。该法第38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第46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而在1998年的消防法中,关于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责称之为抢险救援,1998年颁布的《消防法》第34条规定:“公安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因此,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在消防法修改前后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承担应急救援职责是消防特勤中队的事情,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只承担灭火救援职责。凡是遇到应急救援而报警的,都推到消防特勤中队。
上述看法在法律上不成立的,用于指导应急救援实践则是有害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消防特勤中队并没有覆盖到我国所有的县(市)。这方面的准确统计数字还没有对社会公开,但是,我们可以以一些已经公开的其他统计数字作为旁证。截止到2009年9月,全国已建成51个消防特勤大队、340个特勤中队,特勤官兵达1.9万余人,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消防特勤力量[3]。而全国共有县(市、区)2500多个。从上述数字中我们推论,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很多县市未设消防特勤中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形势与任务,我们建议在基层普通消防中队设立特勤班,实际上这也是消防应急救援实践中的一种普遍做法。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已经建成3266个特勤班[4]。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同样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新消防法只赋予了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履行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就公安消防队而言,既没有要求其区分具体种类名称,更没有要求其必须以某种具体形式来加以实施。
三、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越权
超越法定职责而行使的“权力”构成越权。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承担应急救援职责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越权。因为在行政法学理论中,越权不仅无效,而且还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问题。在我国,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公安消防队以外,还有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灾害管理还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适用于全国的基本法律,我国对于灾害管理的立法为“分散立法”模式,即依灾害的种类单独立法模式。因此,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都是分灾种、分部门、分系统建立的。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分散在公安消防、森林消防、抗洪救援、地震救援、水上搜救、铁路救援、民航救援、危险化学品救援和矿山救援等多个部门和行业。
为了防止越权,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必须弄清法律赋予自己的应急救援法定职责与其他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的应急救援法定职责的不同点。新《消防法》第37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据此,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的应急救援职责是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凡不是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则不应当由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承担。
为了进一步明确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的范围,2009年5月26日发布的《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以下简称《条令》)对应急救援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该《条令》第81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二)道路交通事故;(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四)建筑坍塌事故;(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六)空难事故;(七)爆炸及恐怖事件;(八)群众遇险事件。”上述条文列举事项中并未使用兜底条款。这样看来,似乎公安消防队承担的应急救援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上述条文列举的八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条文,就会发现上述条文中使用了“主要”字眼,这与使用兜底条款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如此,该《条令》第82条才补充规定:“公安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和上级指令,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此看来,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范围既明确又不太明确。作为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来说,应当掌握常见的应当救援种类。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常见的应急救援种类主要是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等。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的社会救助事件是否属于其法定职责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帮助群众取钥匙、开门、供水、救猫、摘蜂窝、清洗道路等,其中绝大多数是取钥匙、开门。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社会救助不应当属于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的法定职责,而应当属于非警务活动。
(二)不要渎职
渎职,也称不作为。不行使职权或不履行职责构成渎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承担应急救援职责接下来要注意的问题是渎职。因為法定职责明确以后,就应当履行并且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否则,就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应急救援实践中,接警不出警、迟延出警、出警到达救援现场后不施救或者不积极施救等都有可能构成渎职。这里之所以使用的是“可能”字眼,是因为法定职责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只是构成渎职的两个条件,在行政法学理论中,构成渎职还必须要具备一个条件,即行为人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的职责。有一个事例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就是湖北省3名大学生为救人溺亡事件。据报道,2009年10月24日下午,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省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最终,两名少年得救,但体力不支的大学生们却落入江中。百米外的3位冬泳队员应声赶来,尽全力救起6名大学生,而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不幸遇难。在场群众拨打110报警电话后,不到10分钟,警车和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消防队员随后赶到,随后是海事部门海巡艇。公安、海事各部门到达时,水面上已没了动静。消防人员因为没有潜水衣等救援设备,只能在腰上捆了绳子下水试探,甫一入水,绳子便被漩涡状水流卷住缠绕在消防队员腿上,将其绊倒在水里,营救人员只得无奈退回[5]。在这一事例中,消防人员因为不具备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而停止履行其法定义务,不构成渎职行为。法律只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在不具备履行能力下的“不作为”只能是一个意外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行为人不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不适用紧急避险。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关于本人避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里讲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当然包括公安消防人员在内。
(三)不要滥用
不正当的行使职权构成滥用职权。凡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违背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滥用职权的行为。滥用职权与超越职权的区别就在于滥用职权形式上合法,而超越职权则形式是违法。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滥用自由裁量职权。一般认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在法定范围内产生的行政瑕疵,这种行政瑕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职权行为没有超越其法定职权,没有违反法定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也不存在明显错误。由此可见,滥用自由裁量权已基本满足了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合法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瑕疵主要是指行使法定职权时故意违背法律的目的、原则和精神。换句话说,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违法。为了防止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滥用应急救援职责,消防法作了许多限制性规定,如新《消防法》第48条规定:“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第49条还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如果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或者收取应急救援费用,那么,则构成滥用职权。
[参考文献]
[1][4]张亮.公安部消防局打造铁军 担负灭火反恐应急救援职能[N].法制日报,2009-7-30(1).
[2]邹伟.2009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出警占比逾七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1/08/content_12778117.htm。
[3]王克辉.灭火救援战功卓著[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9-30(1).
[5]严冬雪.荆州救人大学生溺水风波调查:捞尸人称走错这步棋[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11-12/1960110. shtml.
演练总结
根据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和工程进展情况,同时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明确各级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及熟悉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处置和恢复程序与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和自救能力,查找出预案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项目部组织了相关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如下:
一、成立演练小组
本次演练小组以安全总监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以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组长为本次演练总指挥,副组长为现场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人员疏散组长,协作队伍负责人为应急抢险组组长。
二、开展动员大会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演练,提高现场各类操作人员对突发事故自救能力和培养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救援分队,当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做到快速、准确地投入救援,控制事故的蔓延、把损失降到最底点。
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动员大会,详细讲解本次演练过程及步骤。对本次参加演练人员进行分工,要求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并演练结束后由总指挥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三、演练
1、应急演练项目:
消防应急演练
2、应急演练地点:
项目部工人生活区
3、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
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桶、消防砂、易燃物
四、演练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向部门、项目部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时间每一级不得超过一小时;
2、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态状况及现场采取的措施、人员疏散情况和报告人姓名、电话;
3、紧急撤离和疏散、急救知识方法;
5、灭火过程的实施和演练恢复;
五、总结
通过本次演练也显露出诸多的不足:
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际个别处有脱节,可操作性
差;
2、员工对逃生知识认识不全;
3、演练过程中,个别人注意力不集中,对演练意识淡
薄,态度不端正。
4、员工对伤口的处理不熟练,缺乏正确的急救知识;
五、改正措施
1、重新修订应急预案,修正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2、加强对员工应急预案及逃生知识培训,正确使用应急物资及设备,及时自救;
3、按照项目部制定的应急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详细对员工讲解演练的重要性,清楚了解应急逃生、抢救程序及正确的急救。
附件:消防应急演练照片
2011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最大限度抢救伤员、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积极抢救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尽量减少损失。
二、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我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学校校长任组长,后勤主任任副组长,级行政领导、各级长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学校各级要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好所属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经常对所属范围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总务处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食堂、开水房、供电线路等的管理,确保安全。要配备有关器材、设备,并备足各种防灾、抗灾物资。设置安全生产警示牌。
2、德育处负责协调,上传下达,安排行政值班。
3、教导处要做好实验室器材、药品、化学品的保管。规范实验管理,严格各项操作规程。
4、总务处要深入地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要经常检查学生宿舍、教室等场地的安全隐患。
5、校警室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要登记。并协助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特别是学生打架等治安事件的处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全校教职工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万一遇到突发安全事件,要沉着应对,首先确保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上报。学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人员获讯后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助。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事故时,在场教职工及抢险救灾人员迅速组织扑救,疏散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领导、值日人员,其他教师获讯后要立即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同时向级有关部门汇报。
3、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重在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管理人员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医院诊治。
2、迅速向卫生应急指挥中心(120)报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长、家属的工作。
6、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三)活动安全
1、校内体育活动及其它大型集会必须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进行,活动组织者负有安全管理责任,遇有偶发安全事件应立即组织处理。
2、组织学生出外活动须报学校领导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外出活动前要集中进行安全教育,要有详细的安全预案,有得力的保障措施和足够安全管理人员,并有明确的职责。要加强巡视,随时清点人数,严禁单独行动。返程时在规定地点清点人数,如使用车辆,随队老师必须跟车返校。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应立即向批准部门报告活动安全情况。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1、预防
(1)利用宣传橱窗、版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灭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组织对校内环境卫生、食堂卫生的督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实施整改。
(4)对发现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学生必要时可让其休学回家治疗。
(5)学校后勤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2、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2)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单位报告。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控制
(1)凡发现学校无法确诊的甲、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应立即安排转定点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必要时住院隔离治疗。学校派员跟踪了解病人诊断和治疗情况。
(2)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总务处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上报上级部门。
(3)学校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各室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4)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接到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报告,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五)其它重大突发事件
出现殴斗、盗窃、校外人员闹事以及师生伤病等意外事故时,在场教职工要采取措施,并向学校领导报告,接报后,学校领导、值日人员和相关人员要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1、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离现场,其余人员疏散。
2、如是活动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造成师生身体受到伤害时,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3、如是盗窃、社会人员来校闹事等治安案件,且较为严重的,须立即拨打公安“110”或报石潭派出所。
4、注意事故现场保护,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5、如事态严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以及家庭报告。
6、妥善处理事故。
石潭二中 2009年秋
清新石潭二中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即适应对学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二、成立食物中毒预防应急小组
学校成立应急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成员由总务处、团支部和值日老师、食堂管理员等组成。具体情况是: 组长: 眭善瑾 副组长:邓志明
成员: 陈运红 黄康洪 黄晓明 欧金田
三、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3、组织医生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5、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四、食物中毒的报告和紧急报告制度
1.及时逐级报告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分餐老师应及时向校领导或校医报告,学校则向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和象山区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报告。
2.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3.如实反映情况
学校负责人及与本次中毒有关人员,如食堂工作人员、分餐老师及病人等应如实反映本次中毒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4.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在卫生部门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对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碱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来苏溶液进行消毒
五、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用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洁、消毒接触过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用具以及贮存食品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可疑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六、防范措施
1、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的食堂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的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画和实物标本等各种形式,学传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3、前期工作
(1)、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的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3)、把餐具消毒关。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4)、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内保存48小时。
A、食堂应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堂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及时调换工作。
B、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C、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各餐的熟食品和剩饭,在销售或使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七、突发性事件的处置
1、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发现可疑病情后(食用某一食品后,两人以上出现同一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及时报告救治,由初步检查确定,采取以下措施:
(1)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对患病的师生进行初步诊断、治疗、护理。
b立即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c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或者与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师生。d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e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学校主管领导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向教育局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指挥以下部门工作:(1)责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由校长办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4)班主任负责协助校医护理患病学生,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级进行。中毒师生病情较重、人数较多时,应立即就近送医院抢救或向120求援。
(5)政教处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学校落实专人接受新闻部门采访、应对社会质询;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年段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7)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8)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六、根据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级领导和卫生部门递交书面事故分析报告,对发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过”,对所有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引以为戒,并对造成中毒的责任人、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其责任。如故意破坏造成中毒事故,将当事人交司法机关处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对当事人进行扣发工资、辞退或进行行政处分的处理。
石潭二中
2009年9月1日
清新县石潭二中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消防事故,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消防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眭善瑾 副组长:邓志明
组 员:黄康洪 黄晓明 陈运红 欧永福 李雄敏 邓忠虔
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长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校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
其他组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各年级、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
(一)通讯组:组长:祝树森 成员:刘春梅 唐丽婷 封路兴(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报险救灾)
(二)灭火组:组长:魏德雄 成员:罗仕任、黎俊杰、何进、马文远(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三)抢救组:组长:邓勇飞 成员:李鹏英 陈运就 叶花映 谌华(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生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四)紧急疏散组:组长:高丽平成员:各班班主任(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年级、所管班级学生紧急疏散中的安全);负责学生宿舍各楼层学生逃生途径与办法的培训与指导);
三、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组成员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四、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该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器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3、为更好地应付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4、紧急疏散的负责老师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逃生师生的安全撤离。特殊位置,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必须特殊管理与培训。
石潭二中
一、为促进我矿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山西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2、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3、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5、坚持教学相长、保证质量的原则
6、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三、安全培训中心负责本矿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
四、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
五、培训工作分级分类进行,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全矿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任职培训、新进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时的岗位培训。
六、所有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培训,培训时间原则上为1至2周,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
七、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八、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山西焦煤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我矿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兄弟单位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九、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1、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和接受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规划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3、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十、安全培训中心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十一、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档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教师,还可采取从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库和专家组内聘请专家等办法,解决好培训的师资问题。
十二、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用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十三、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单位、部门进行考核。
十四、加强培训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档案,如实记载培训工作和受培训人员情况。
1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重要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文规定, 公安消防队除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外, 还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消防部队已经从原来的火灾扑救逐渐向综合应急救援领域扩展, 职责范围不断扩大, 拓展了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范围, 在处置危及生命安全、重大经济命脉的抢险救援行动中, 消防部队担负着攻坚克难的关键作用, 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的“主力军”和“攻坚队”, 在许多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
为此,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统筹力量,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着力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 上下衔接, 统一指挥、相互协调, 快速反应、功能齐全的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实行24小时值班执勤, 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依法担负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力量调度等职责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任务, 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处置。
2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 随着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的运用,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 消防部队加强了应急通信建设, 各级消防部队的配备了3G、4G、卫星、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应急通信设备, 很好的解决了将事故灾害现场的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到各级消防指挥中心, 目前, 全国各级消防部队正开展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 全面推广部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全面统筹, 根据各地政府应急管理实际, 将综合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作为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部分进行综合考虑, 将两者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消防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 45秒接警的特点, 实现不增人员, “一支队伍, 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 既避免重复投资, 又能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专业优势, 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相互协作, 更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满足了随时快速响应突处置发事故灾害的需要。
3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瓶颈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 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 由于政府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滞后, 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
一是机制建设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是实现应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部门之间的协调是政府应急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 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等现象, 每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都要临时开会或下文协调, 没有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极大的制约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用, 不能体现指挥调度的及时高效, 降低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灵活度。
二是网络建设不统一。由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来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造成了各应急职能部门的指挥平台不在一个网络上。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用电子政务网, 公安机关用金盾网、消防部队用消防指挥网;指挥视频系统选用不同的品牌, 各系统相互兼容差, 不能数字级联, 只能通过模拟方式进行连接, 造成操作使用不便捷, 视频效果较差。
三是指挥系统不兼容。各应急职能部门基本上都建设了本专业的指挥系统, 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 各指挥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代码不一致, 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不能共享, 形成了“信息孤岛”, 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都需要通过电话或传真获取, 再录入的指挥系统中, 工作效率较低。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协调机制建设。积极主动与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沟通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工作交流, 建立日常联系、信息互通、定期会商等制度, 及时研判安全形势, 研究应对措施, 加强工作交流;建立战时联动机制, 一旦发生相关灾害事故, 第一时间互通信息, 第一时间调派相关力量, 做到相互支持、紧密协同、有效应对。
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 建设一个覆盖技术先进、相互兼容、抗毁能力强的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络, 为各应急职能部门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基础。例如云南省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云南省应急救援通信指挥光缆网的通知》 , 要求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牵头完成省、市 ( 州) 、县 ( 市、区) 三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和各专业救援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互联互通的通信指挥光缆网建设。
三是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功能。消防部队正在开展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和图像、语音综合集成建设工作, 需积极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联动单位协调, 明确访问权限, 可以相互查询和调用指挥系统的数据, 实现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开发中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将各部门图像资源接入消防图像综合管理平台, 如道路监控、平安城市监控、重点单位内部监控等, 为可视化指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应急通信队伍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核心, 承担着应急通信保障和接警调度的重任, 建设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快速反应的应急通信队伍是非常关键的。指挥中心人员不仅要懂消防接警调度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掌握应急联动单位的相关专业知识, 能够第一时间科学调度力量和获取应急联动单位的有力支持;在灾害事故现场保障人员要能熟练维护使用各种应急通信装备, 熟悉各类应急通信保障预案, 能够第一时间搭建指挥通信网络, 确保通信不间断。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到各联动单位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背景下, 消防部队的作用日渐凸显,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在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各级政府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消防部队的通信指挥枢纽, 消防指挥中心建设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担负着消防部队的科学指挥调度, 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文章对政府应急管理以及消防部队指挥中心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兰.论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 2007.
【关键词】航空器;应急;灾害;管理;救援
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然而,灾害也是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不胜数。现如今,地震、洪涝灾害、泥石流等都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灾害。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带来不少的人员伤亡。如今,在灾害面前,利用通用航空直升机进行救援的应急方法在我国还不能完全实现。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利用小型航空器和航空技术手段再加上先进的装备实施进行的一种应急救援。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相比,航空救援有其独特之处。
一、航空应急救援的特点
应急救援是一个需要应对多种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的作业。应急救援基本可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救援、事故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事件救援和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应急救援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反应
灾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航空应急救援系统必须快速反应,救援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展开。
(2)不确定性
灾害事故发生后,人们很难准确评估灾害的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次生灾害等,这些因素导致航空应急救援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救援机场的准备、物资的运输、人员的到位、航线的安排、空降点的确认都很难一步到位,即使是制定好的飞行计划也经常因为偶发事件而打乱,所以人们只能一边探察灾区,一边实施救援。
(3)实施范围广
航空活动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可以从地球表面一个点直接飞到另一个点,这是陆上和水上交通难以匹敌的优势。
(4)复杂性
在灾害事故救援中,航空救应急援的任务各式各样。如,在救援前期对灾情进行航空偵查,这就包括定位、摄影等工作。在救援过程中,空运伤员、空投物资、空运装备等,还有利用通信中继飞机进行通信的保障等。在救援后期,执行消毒防疫的飞行作业等。
二、我国现有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我国在面临重大灾害条件下,航空应急救援无法快速发挥其救援作用。比如,汶川地震2小时后,成都空军指挥部派出4架直升机赶往灾害现场,但是,由于当天天气条件是非恶劣,直接导致这4架救援直升机立即返航。到地震后第二天,中国民航局才开始调配全国范围内的直升机全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总共在24小时之内仅仅调用了16架救援直升机。如此来说,地震前三天我国的直升机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太小。自第三天起,应急救援的航空器才缓缓飞来,几乎和地面救援小组同时赶赴目的地。与此同时,直升机机动灵活的特性没有得到一丝的体现。也没有体现其速报灾情和抢救伤员的作用。
(2)小范围救援能力不强
我国对于小范围内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有:
①通过以上各国直升机数量对比可知,可供应急救援的直升机数量少;在航空应急救援中直升机是最有效的救援交通工具,但是,08年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军民用直升机总数仅仅约120架,与美国相比,他们一个空降师的直升机数量就是这么多,因此,这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②复杂条件下救援受阻;即使我国的直升机能在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目的地,但一旦遇到复杂天气,如雷雨、雾天、大风等就常常返航,不能正常作业。因此,航空应急救援的路径还需要优化完善。
③缺乏专业的航空救援人员;除了用直升机运送伤员外,很多时候还需要运送部分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到灾区进行救援。而我国真正经过专业训练的空中救援人员数目并不多。包括很多直升机驾驶员都没有经过应急救援训练。
三、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联系网络及指挥中心
搭建好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搜索联络网络是进行航空应急救援的基础。只有每个地方都覆盖了救援信号,才能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紧急救援,做到万无一失。建立起这个搜救网络之后,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航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即航空救援总部。它可以设立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也可以建立在中西部大中城市以便靠近西部偏远地区,便于支援。比如成都、西安等等。这个统一的应急救援中心就是我国航空救援中心的灵魂,非常重要。
(2)按不同省份划分搜救责任区
一个健全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还需要下设各个分部,因此在每个省份还应当划分搜救责任区。跟美国等国家一样,他们各个州都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机队。这样,如果哪个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而影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灾害所在的省份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就大可不必由国家航空救援总部指挥。如此一来就能大大节约成本,且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救援。
(3)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
航空应急救援不是仅仅依靠直升机就能完成的,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为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迫在眉睫。航空应急救援人员不只航空器驾驶员,他还包括医护人员、消防人员、高空作业的摄影师等。由于是应急救援,因此航空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专业技术一流,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必须过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事故时,具有临危不乱,严谨有序的心态。只有大批这样的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工作才如鱼得水。所以,我国应该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关键时候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所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加紧研制作为航空应急救援的直升机
无论是从我国农业、林业、气象、航空测量、海上石油勘测,还是从体育训练、飞行培训、休闲娱乐、公务飞行、观光旅游、短途运输、特种行业、私人飞机对通用航空的需求来看,这些领域今后对通用航空的需求都很大,2011年国内通用航空直升机的总数已超过3800,约是前一年机队总规模的7倍,到2014年年底至少要补充3600架左右的直升飞机和通勤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固定翼飞机;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邮政快递的运送服务,专业飞行(航拍与勘测,电力、油田线路和管道的巡查,重点工程设备吊装,灭虫,人工影响天气等等),林业的保护和消防,旅游业中的观光游览,工商务和通勤飞行,航空货运以及航空运动俱乐部。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直升机数量与其他国家依然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刘峰,徐晓东,肖曙光.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C].沈阳:2010年国际安全科学技术学术讨论会议,2010.
[2]郑言.美国建立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做法及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9,06(11):66~67.
【应急救援思考】推荐阅读:
火工品应急应急救援预案10-15
矿山汛期应急救援06-09
煤矿应急救援制度06-17
水上救援应急演练06-21
应急的救援方案07-21
小学应急救援预案07-24
医疗救援应急预案09-14
事故应急救援概述11-08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12-03
应急救援知识考试总结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