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1

在南宁树木园第十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结束后,我们认真学习了梁建平主任在会议上所作的题为《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谱写南宁树木园文明和谐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梁建平主任在报告中全面的总结了2014年我园取得的巨大成绩,肯定了2014年的工作方针和思路,梁建平主任还提出2015年的工作目标,并对如何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梁建平主任的报告全面深刻,实事求是,重点突出,很有说服力。

对照梁建平主任的报告,结合自己,首先我感到的是一份荣耀,然后是责任和压力。做为树木园的一名员工,我应该严格按照梁建平主任的报告精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取报告精神,扎实工作,确保措施落到实处。要积极配合领导做好林地资源整合工作,我园林地散,分布广,地质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林地整合是一项艰苦和长期任务,要做到有耐心有毅力有决心,把任务贯彻到底。突出科技兴林,加大学习科研力度,不断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为林业创新奠定基础。

二、按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制度的完善提供宝贵经验,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提高办事的规范化和效率。支持我园信息化建设,推动依法管理水平。

三、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园的建设做奉献。我园正处高速发展阶段,多元化,深入化的发展建设,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如贮木场建设,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公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支持,所以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做到专业技术过硬,知识要全面,为我园的建设做准备。

四、文明和谐,丰富生活。我园在2014年取得“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文明建设给予的崇高肯定,我们要不断进步,向全国文明单位发展。热烈响应我园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号召,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为宗旨,以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工作一流为目标,以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为原则,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精心组织,打造全国文明单位,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提高我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我相信,只有我们明确目标,克难攻坚,不断努力,就能使我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2

孙成德同志首先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系统的梳理。他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对于档案部门而言,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一个大格局下的两个环节, 是彼此融通, 一脉相承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从文化角度指明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省党代会, 从全省角度, 明确做好新时期我省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全省档案干部职工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将两次重要会议的精神在实现档案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大格局下统一定位, 统筹谋划, 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找准突破口, 以实际行动全面推动档案系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

在论及档案工作要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时, 他强调, 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档案工作作为整个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兴衰成败,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一要抓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科学谋划档案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将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档案管理范围, 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移交接收的制度标准;做到新档收全, 旧档不欠, 同时加大影像档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历史、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力度;认真做好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确保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方便共享、安全备份;开展学术交流, 不断总结经验。二要抓档案文化资源管理和开发。还原史实, 变某些文艺作品的“戏说”为档案编研产品的“正说”, 巩固和扩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 继续办好“风物辽宁”等特色栏目。实施“精品战略”, 努力推出体现辽宁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系列档案文化作品, 如清文化、近代工业文化、重要历史事件和当代名人典故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要把档案文化的内涵和符号体现在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热潮之中, 发挥新馆的文化展览功能;实施“走出去”战略, 和社科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档案文化编研和文化交流, 不断提升档案编研能力水平。

最后, 他强调, 要努力提高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水平, 为党中央和省委的大局工作服务。一是要做好年底工作。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把收尾工作做好, 认真准备, 抓好提前量, 特别是涉及考评、考核等硬性指标和基础性工作, 要稳扎稳打, 保质保量。二是要筹划好明年工作。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研究明年工作, 既要务虚, 也要务实, 既要抓好特色亮点工作, 也要注重基础性工作, 务必两手都要硬, 不能顾此失彼。与此同时, 要开展“档案部门如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大讨论, 深入思考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着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 形成普遍共识, 制订具体措施, 认真抓好落实。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要在提高政治素质上下功夫,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思想, 指导档案工作。要在提高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努力学习钻研档案业务, 掌握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要在激发干劲上下功夫, 用正确的导向引导人心, 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公司职代会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企业职代会工作;经验及做法交流

一、职代会基本情况

我公司召开职代会起始时间为2007年2月。自2007年2月召开以来,共召开8次,改选换届1次,委员增补选举1次。对二届工会委员会个别委员由于病亡、岗位调离等人数不足问题,公司于2015年2月在二届四次工代会上对委员人选进行增补选举。目前公司工会委员会共有委员7名。

二、职代会工作机构情况

(一)为了顺利召开职代会,每年至少提前1个月时间成立筹备领导小组,下设代表资格审查组、秘书组、宣传组、会务组等工作机构。各专门工作组配备相应人员,并将每一项工作细化到每位成员,确保会议正常召开。

(二)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规定,代表的结构按照领导干部代表10%,各级管理人员代表20%;业务技术干部代表50%;工人代表20%的比例进行代表选举;其中女代表20%;青年代表10%。

(三)随着企业的发展,代表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80%。

(四)代表的年龄结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30岁以下的代表10%;30岁至40岁35%;41岁至50岁50%;50岁以上的代表尽占5%。

三、职代会职权落实情况

职代会期间,主要听取总经理所做的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工作安排;对本年度工会经费收缴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议;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对后备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对工会委员会委员推荐人选进行选举;对上一年度职工代表提议案落实情况和本年度提议案征集情况进行说明;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经过对历年职代会期间职工代表讨论时的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可以看出,职工最关心的首先是企业的发展,如有关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其次是实际收入问题;另外还有和职工个人、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如经适房房价、老人赡养、等方面。

四、职代会工作创新情况

(一)在保证代表比例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鉴于每一年度项目的变化造成人员的调动,故首先分别由公司相关部门,分头将参加各专题会议的人员名单进行排查,确定各代表所在单位(项目部);再和各位代表所在单位联系,确定是否能按时参加会议,以初步确定正式代表的参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的人数;在会议召开前,拟定下发关于召开职代会的通知,并要求各单位及时将参会人员回执反馈,确定参会代表的比例符合规定,方可开会。

(二)在提高职代会质量方面,我们的有效办法和措施有:一是筹备领导小组成立时,按照工作分工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二是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内容逐条分工到每位成员,并明确完成时间;三是职代会正式召开前,至少召开3-5次筹备专题会议,对会议材料的起草、审核、印制等进行监督;四是会议结束后,召开各工作小组人员会议,讨论本次职代会办会期间的收获、问题,需改进的事项等;五是会议结束一个月内,召开职代会闭会期间的首次会议。主要对职代会期间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类,并提请相关部门根据全年的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年工作中得到落实,保证职代会决议经过实践检验。

五、存在的问题

职代会年年开,年年都会征集到新的问题。在经过代表充分讨论、公司认真对待、基层扎实推进后,基本都能予以很快落实和解决。但同时,在一些共性、通性、普遍性的问题,还需多方调研和努力。

(一)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在建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地域不断扩张,以陕西为中心辐射至西南、华北,甚至国外。这就造成职工代表的提议案征集工作周期加长、难度加大;参加会议人数难以保证。

(二)“空巢老人”问题。为我们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付出毕生时间和精力的离退休老人,在他们已经两鬓斑白、年过古稀之时,却仍居住在5层以上住房,在生病、腿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他们的出行、吃饭等生活基本需求问题都难以保障。

六、对策建议

(一)职代代表不能履职的问题。建议,明确要求每位代表在每一任期内参会次数不少于2次,确实不能参加会议的代表,要提前上报提议案征集单;各基层单位认真核实参会人员名单和人数,确保与会代表的比例符合规定。

(二)“空巢老人”问题。一是住房问题。建议,首先对空巢老人的住房困难进行摸底,如果确属困难,把局内经适房以成本价进行置换。二是吃饭问题。期待我们企业和所在辖区的街道办/社区能积极沟通,集中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缓解,让他们能安度晚年。建议成立便民服务队,按照代采购型、亲自用餐型和送餐型等形式,按月支付一部分费用,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补偿性工资。

七、结语

学习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篇4

xx社区组织学习《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市委书记杨振超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文件。

一、锐意进取,在应对挑战中阔步前进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狠抓第一要务,加快转型升级,综合卖力跨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提升开放层次,深化各项改革,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五年来,我们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膜焕发新气象。——五年来,我们改善保障民生,发展各项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五年来,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和谐呈现新局面。——五年来,我们优化政治生态,提升执政能力,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资源型城市发展实践。——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打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让广大群众共共享发展成果。——必须提振真抓实干、志在必得的精气神。——必须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学习了这段,我深刻的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永不能放弃、抛弃的基本观念。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只有科学的发展,才是最硬的道理。

二、全面转型,开辟富民强市的宽广道路

表现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在经济增长上,表现在社会发展上,表现在城市建设上,表现在体制机制上,表现在生态环境上。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淮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两型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合淮同城化、城乡一体化为路劲,大力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思想转变和经济、社会、城市、机制全面转型,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转变。——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推动经济转型。——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导向,推动社会转型。——以提升功能品质为基础,推动城市转型。

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发展更科学。——人民更幸福。——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社会更和谐。

杨书记的高瞻远瞩令人感叹作为全市的领导干部,他们不局限于目前的一点成绩,他们的目光放的很远,但是又不急功近利,大局观的拿捏到位,局部的筹办妥当,这不正是共产党踏踏实实做事,任重道远的优良品质所在吗。

三、奋发有为,扎实完成全面转型的战略任务

第一、加快“四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发展现代“煤基”产业。

2、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

3、坚持项目、园区、企业“三位一体”发展。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集聚承载服务功能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完善城市功能设施。

3、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壮大县区经济实力

1、发展现代农业。

2、统筹城乡发展。

3、做大做强县区经济。

第四、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1、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3、实施文化产业工程。

4、实施文化创新工程。

第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宜居家园

1、坚持治理和发展联动。

2、坚持环保与经济并重。

3、坚持绿化与建设同步。

第六、加快提高群众幸福水平,积极构建和谐淮南

1、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足。

2、让群众生活得更有保障。

3、让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

4、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定。

四、改革开放,为加快全面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坚持以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为关键。第二、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强市建设。

通过这两大段的学习,引用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切还需要再发展,再高速求稳中发展,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在当前,一切都要以经济发展为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家居环境也要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所谓科学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包括国外、国内的具体情况,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然要提上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只有城乡一体化了,才能拉近城乡的区别,才能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依托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以巨大的农业为依柱,才能在打造现代化城市发展,合肥淮南城市一体化中,稳步发展,共建和谐。

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第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锻造引领发展的骨干力量。第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第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最希望得到的是得到充分尊重。

——群众最重视的是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群众最看重的是干部是否真抓实干。

——群众最需要的是干部贴心服务。

第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六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学习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篇5

学习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根据部集中学习的安排,我们办公室认真学习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全文,并且反复学习了几遍,卢展工同志在省九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集中了全省干部群众的智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措施有力、操作性强、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催人奋进。

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报告的第六部分,以较大篇幅,从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四个方面,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行了强调。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责无旁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结合自身岗位的实际,就是要为党的建设献计出力,添砖加瓦。首先,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组织工作为己任,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次,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学政策,学业务,学科技知识,提高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及文字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力争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第三,进一步改进作风,公道正派,不图虚名,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让每一个来组织部的人都可以真正感受到这里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谐之家。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6

带着全市党员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豪情壮志和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了。会上,史文清同志代表中共赣州市三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描绘出了清晰明了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对赣州未来五年作出了科学判断——那就是未来五年是赣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是基于赣州市情的崭新判断。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升,体现在6个“更”字上,即经济实力更强,发展方式更优,城乡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发展更和谐,党的建设更富活力。细读报告,字字句句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更加昂扬向上、更加动力澎湃。这是发起冲锋的号角,这是惠及百姓的愿景,这是振奋人心的蓝图。

科学分析形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快不行、不转不行、不好不行”。党代会报告指出,我市当前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较为薄弱等等。一方面,因为发展滞后、转型慢,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份额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因为发展滞后、转型慢,赣州人均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有所扩大,赣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压力在加大。其中,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全国的差距由2005年的3305元、7919元扩大至2010年7828元、16345元。这迫使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加快发展、进位赶超。

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向新阶段;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实现这一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必须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其中,“四大理念”既是市委源自对历史的总结,又是立足于对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两个发展”是赣州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主线,是我市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探索实践;“五个赣州”是我市民生幸福的具体内容,目的是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路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让赣州这片红土地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7

刘振亚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 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建国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关联, 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服务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 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国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电力需求依然很大。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电网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 公司仍处于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把国家电网建成网架坚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友好互动的现代化大电网, 把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管理卓越、业绩优秀、队伍一流、文化先进的现代企业集团, 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电网发展到2015年, 初步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到2020年, 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电网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大电网调度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刘振亚说, 要实现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加快“两个转变”, 最根本的是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任务。公司上下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加快“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国际化步伐,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为早日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2013年工作总的要求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两个转变”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转作风、强管理、提素质, 加快坚强智能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国际化步伐, 提升“三个建设”水平, 更好地服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9个方面工作:切实保障电力安全优质供应;加快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建设;加快“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经营管理;进一步强化依法从严治企;加快产业、金融发展和国际化步伐;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8

两会会期为何缩短理由不明。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笔者认为均欠妥。2005年4月15日笔者在《人大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人大会期也能缩短吗?》 一文,批评当时为整顿文山会海,节省行政开支,而把人大、政协两会会期也砍缩的决定不妥,现在仍然持这一观点。这里只谈人大。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是由我国宪法确立、全体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唯一代表人民意志,进行立法决策和对行政、司法等权力机关的施政和执法实施法律监督,以及由它选举和罢免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等各方主要官员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是13亿中国人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与理想的唯一寄托。它的任务和使命无疑是神圣而艰巨的。而广大人民又主要通过人大代表在每次人代会上来表达他们的意愿和理想,然后综合体现在人代会通过的报告、决议,特别是法律文件。因此人代会也是神圣的庄严的极为重要的。它的性质与所有其他会议绝对不能等同视之。宪法明确规定人代会必须每年召开一次,而不是可开可不开。其他会议均未纳入此规定。所以人代会绝不是可随意摆弄的工具,想开就开,想不开就不开,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人代会的会期,但宪法赋予人大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和职权。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外交和军事等事务的繁重,都是举世无比的,所以人大的会期理应很长而不是很短。目前世界上民主国家的议会,每年会期少则几十天,多则百多天。我国人大与这些国家的议会虽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仍属国家议会,且比外国议会的职权范围更大。但不知何种原因,我国的人大会期反而是世界上最短的,显然不合理不合逻辑,与人大的神圣使命完全不相称。也许这正是我国各级人大长期被视为“花瓶”、“橡皮图章”的一个原因。而有的地方把人代会压缩到近年来会期最短的一次——3天,就更令人费解。

笔者认为,不管凭什么理由,把人代会压缩为三天,只能说明是把人代会当作可有可无至少是把它等同于其他会议,对人代会的性质及其最高权威缺乏应有的认识。人代会是人民选出的代表集会议政和决策的主要时机。因为人民需要通过这种会议经常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并通过它的决议去实现这些理想和要求。人民也需要通过人代会考察代表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并对其履职表现作出评断,决定下次是否再信任和选举他们。因此,人代会也是加深代表对选民的依赖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在未来普选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人代会若长期不开或开会时间很短,就无法实现人民的意愿和理想,行政、司法等其他权力就会独断专行,危及人民权益。此种例证不胜枚举。1788年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谈及英国最早的议会只是每年开一次会时指出:“即使这些一年一次的会议也多半由君主任意决定,以致在各种借口下皇家的野心往往千方百计地使会议出现长时期的和危险的中断。”为了改变这种不满,国王查理二世不得不颁布法令,规定议会中断不得超过三年。威廉三世即位时,更加郑重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宣布议会必须经常开会,这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69~270页)。400多年前的英国国王和人民尚且懂得这一点,为什么21世纪文明民主的中国官员还不懂这一点呢?

不管人们怎样以所谓历史和国情不同来进行辩解,今天中国的国家和社会事务,绝对比400多年前的英王国要庞大复杂和艰巨得多,中国各级人大绝对需要经常地更长时间地开会议政。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释放民意,表达民意,监督政府良性施政。而把人大会议缩短为3天,又怎能充分表达民意,监督政府呢?这实际上暴露了权力对权利的不尊重、不敬畏,也是对人民民主或人民当家作主的不尊重。

报道说,武汉市政协会议主要听取两个报告,列席同时召开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一个决议(都是听报告),实际上3天时间就是听4个报告。人代会也基本相同。期间,不仅不可能有时间让代表全面审议这些报告,更谈不上让代表提出重大议案,或针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辩论。而目前我国各地的这类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人代会固然需要权力部门报告施政和执法情况,但最主要的是代表反映、交流和集中民意,审议和辩论权力部门的工作方向,就重大内外政策作出决策。若把人代会开成只听几个权力部门的报告,显然没有多大意义。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9

学习心 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思想和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精神给我们每一个党员和群众深深的启示。

10月16日至18日,柞水县召开了第十七次党代会,县委书记刘荣贤代表中国共产党柞水县第十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县委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对于推进柞水跨越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板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月19日,为响应中共柞水县第十七次党代会的号召,丰北河镇全体领导干部在三楼会议室集体学习了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暨柞水县第十七次党代会报告。报告求真务实,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鼓舞人心。

通过学习讨论,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信心。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作了新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新诠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部署,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以发展小康社会为报告的重要主题。它既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更是一种理论。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努力把握报告内涵,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用十七大报告精神指导我们的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工作方法,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青年人的满腔热情,为我省的科技情报事业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十七大报告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涉及本职工作的具体问题,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集中精神,踏实肯干,在青年人的工作领域中开辟一个新的篇章。

县十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柞水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解决民生问题,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谱写了柞水发

展的精彩篇章。

五年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发展全局、加快富民强县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途径,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融入三提升”党建主题活动和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及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等活动,探索推行了“五荐五公开”干部选拔制度、“一册两聚四会”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月通报季讲评年总评绩效考核制度及村民监督委员会、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等制度,一些富有时代先进性、体现柞水特色的党建工作经验得到中省市的肯定和推广。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谋发展、团结奋进、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思路引领发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准确把握柞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超前谋划、科学运筹,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县情的思路体系,使柞水经济社会迈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县十六次党代会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适时丰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定位和战略举措,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提炼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的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普遍认同的发展之路,创造了有目共睹、令人振奋的辉煌业绩,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市第一,工业经济总量跃升全市之首,财政收入位居全市第三,综合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2006年第61位前移到2010年第41位,先后两次荣获争先进位奖。预计到今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35.8亿元,是2006年的2.5倍;财政总收入将达到3.4亿元,是2006年的4.3倍;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17400元和4350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9787元和2844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可实现翻番目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兴县战略,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小岭循环工业区,扶持壮大了大西沟矿业公司、金正公司、博隆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了2个90万吨菱铁采选、120万吨球团加工、60万吨铜铁采选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矿产冶金由粗放经营、分散开发进入集约化、园区化发展的新阶段,矿产经济已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抢抓西柞高速公路开通的重大机遇,提出了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战略构想,规划了“三廊六区九点”的空间布局,建设了承载旅游产业的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建成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锦苑盘谷山庄等一批景区景点和配套设

施,改变了柞水旅游以溶洞为主的单一结构,旅游产业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先后荣获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及毗邻地区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县等荣誉;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载体,狠抓中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四大体系建设,发展扩大了药源基地,引入中国500强企业吉利集团盘活了欧珂公司,适时启动盘龙公司上市的前期工作,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现代医药发展前景日益向好。目前,三大园区承载三大产业、三大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全民动员,上下同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建成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一定指日可待,一定能够让我们所描绘的蓝图变成江山如画的现实。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10

心得体会

-----丁发勇 中共绥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于2011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我县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县特殊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党代会,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回顾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加速进位争先、打造百亿强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大会提出的“合力打造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的工作,谈一谈我对“合力打造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具体工作中究竟如何抓,如何做。

我认为这个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

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组长要对党代会尹书记的报告做到系统、全面的学习,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代会的工作部署上,确保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党代会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当前各项工作,按照党代会上工作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安排,我们要着眼近期、谋划长远。

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篇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三处提到信息化,十七大报告中只有一处。十六大报告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提法,在十七大报告中不见了。有人因此提出疑问: 是不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在国家层面有所降低,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将有所降低?

我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提出和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论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分中,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六大报告,则是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部分中提到信息化。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层次看,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总纲。由此可知,十七大报告不再把信息化视为经济建设的一种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一个领域。从认识层次上看,将十七大报告与十六大报告相比,信息化的位置上了一个层次。

再者,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些概念并列,将其视为需要全面认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之一。

以学术的角度看,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概念属于现代化学科理论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等进程属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内容,而信息化、国际化属于第二次现代化。在西方的历史上,两次现代化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我国的学者曾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也必然分为两步,先完成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再实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

近年,我国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同步发生,或者说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应该说,这一理论更切合我国的现代化实践。从这一点看,十七大报告关于信息化的论述与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一致的,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本质的深刻认识。

不论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其本质都是对社会现有结构的解构与重构,是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历史上,由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从而实现现代化,目前尚无先例。十七大报告提出,对由此而产生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认识,对由此而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深刻把握,这反映了对两次现代化并行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和高度关注。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12

一、罗田县常任制试点的基本内容

1、党代表直选制。党代表由过去的基层党组织提名、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改为选举单位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单位根据党员自荐和联名推荐确定初步候选人,经审查符合资格条件的全员参加预选,并按不低于30%的差额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参加正式选举。正式选举时,所有正式候选人当场作竞选演讲,当场接受党员投票,当场按得票高低确定当选党代表。在这种选举方式下,广大党员对投票权很珍惜,选举参与率一般在98%以上。

2、党代会年会制。由过去五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党代会,安排在县人代会、政协会之前,主要是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总盘子。同时,一次年会突出一个主题,作出1-2项决议,解决1-2个事关全局的问题。近年来,在坚持提案建议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引入了大会发言制度,由5-6名党代表分别就事关罗田发展全局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除有选举任务外,年会一般安排1天半左右时间。

3、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由过去的“一次性”改为一任五年,与党代会同步。党代表是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荣誉。为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建立了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学习培训制度。二是权利保障制度。三是广泛联系制度。四是管理制度。

4、县委委员制。取消了常委层次,实行县委委员制,是罗田常任制的最大特色,也是实践探索的重点。2006年县委换届,选举产生委员17名、候补委员8名。由县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3名县委副书记,1人兼任县长,1人任专职副书记,1人兼任政协主席。13名委员,4人兼任副县长,8人分别兼任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人武部政委、县委办主任和工会主席,1人任专职委员。取消常委层次后的全委会,作为党代会的常设机构,成为党代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核心和决策主体。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县委按照“一人一事一线”的原则进行分工。

5、重大事项表决制。年会期间,党代表按程序进行表决;闭会期间,全委会对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不同性质的事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记名和无记名等4种表决方式。

6、评议制。党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专项工作由委员分头负责,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由分管委员灵活处置,事后及时向全委会报告。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既保证了县委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又充分调动了每个委员的积极性,呈现出“人手一事”、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可喜局面。

代表每年要向所在选举单位全体党员进行述职,接受党员投票评议。对评议结果差的党代表,要作出相应的处理。在年会上,党代表要对县委、县纪委领导班子和县委委员个人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要向全体党代表公开。县委委员的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评定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届中年会上,对县委委员进行一次信任投票,不满意票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要责令辞职。

二、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在于“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罗田作为全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八年来,他们在全面推行“六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注重形式创新到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党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

1、扩大了党内有效民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代会的民主决策得到了强化。相关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党代表在会前就知晓会议议题,以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着党员的意愿参加会议,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决策和大会表决。二是全委会的议事决策更为民主、透明。全委会议事决策的参与面扩大了,便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重大事项表决制,保障了委员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同时能有效避免意气决策和武断决策,减少决策失误。三是民主的面大了,基础更牢了。这不仅反映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更体现在“委员联党代表、党代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制度设计上。委员的决策、党代表的建议不只是代表自己个人,更代表他身后的一大批党员和群众。

2、提高了县委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一是以县委为核心,县级领导班子的合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二是以试点为推动力,县委自身建设和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常任制的运行机制下,民主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委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同时试点工作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巨大优势。三是县委决策顺民意,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通过常任制试点,县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罗田县这几年坚持“聚焦工业、强攻工业”,走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路子,赢得了一个大发展变化的良好势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县四大家领导在发展的问题上保持思想高度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委的决策也更合民意、顺民心,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拥护。罗田县茧丝绸公司500多户职工住户的搬迁,县委动员大会一开,县直上百家部门、上千名干部,进厂入户奉献爱心、结对搬迁,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整个过程和谐平稳。

3、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体现在广大党员群众从试点中感受到了民主的力量,培育了民主意识,激发了民主管理社会事务的热情。像县政府就年度十件实事、园区、城区、景区规划设计方案等重要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群众的参与度非常高。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每一项重大决策出台,党员和群众都会在地方网站上展开热烈的讨论,这已经成为县委了解社情民意、检讨完善决策的一个重要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罗田县常任制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

1、如何看待常任制试点的预期效果。扩大民主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必然选择。但再好的民主制度靠人去实施。客观地讲,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人有民主愿望但不习惯表达真实意愿,“从上、从官、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同时,地域观念、家族观念、亲友观念,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包括少数党员和群众不正确的价值取向,都影响到意愿表达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单纯以票作决策、以票来取人,虽然民主但不一定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常任制试点是一个培育民主的渐进过程,一个努力的方向,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一蹴而就。

2、如何更好地处理“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关系。主要是如何既突出县委的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构成县一级规范、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要防止把县委的政治领导变成党管一切,管得过宽、管得过细,没有精力议大事、作决策。

3、如何合理设置委员职数、科学进行委员分工。实行委员制后,现行的委员比过去常委人数增多,就民主决策而言,面扩大了;但相比过去常委制下的委员人数又大大减少了,民主的面又缩小了。委员职数究竟设置多少为宜,能否吸收少数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入,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县委委员比过去的常委多,按照“一人一事一线”,党政统一分工,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政府工作由其他委员来分管,有上下不对口、横向联系不方便等方面的问题。县委领导班子扩大了,书记协调的难度也大了,如何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又提高决策效率,对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如何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受限:首先,党代表的民主素质、议事能力还有限。其次,党代表的知情权仍然有限。他们的活动范围较窄,视察调研活动也受到时间、精力、经费和相关规定的制约。再次,党代会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探索常任制试点工作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完善常任制试点工作,笔者认为下一步该县应该在四个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1、深入开展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把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努力探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效实现方式,努力探索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规律。

2、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级治理结构。进一步探索县一级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权力运行流程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完整制度框架。特别是在探索发挥全委会作用的制度设计上,争取有更大的贡献。

3、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党代表是党代会的主体。提升党代表素质、发挥党代表的主体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始终要当作试点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探索。

4、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实现形式。最根本的是,在不断培育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质、扩大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强化民本意识,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进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重大转变,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操家齐.基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罗田为例[J].管理观察,2009,(31).

[2]家齐.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后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以湖北罗田县的实践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23).

[3]张萌.推行地方党代会常任制面临的制约“瓶颈”[J].领导之友, 2010,(03).

[4]仲井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J].共产党员,2010,(04).

职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 团结奋斗 继续努力

2011年1月30日,板带厂热轧车间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在车间召开。会后全厂职工积极响应,广泛开展了气氛热烈的工作讨论及贯彻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职代会是一场继往开来、民主、团结、奋进、求实的大会,是全厂员工心怀改革大局,共谋发展大计的和谐大会。

通过学习这次职代会的工作报告,使职工们深受鼓舞,精神为之振奋。报告内容详实新颖,回顾了车间在2010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提升板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重大进展,详尽描述并解释了车间跨越式发展的显著成效。报告还对车间2011年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为车间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人通过学习职代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获得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2010年,板带、板材的市场销售行情波动幅度较大,板带厂热轧车间产品效益遇到极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在不断的提高安全思想意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术,努力完善自身业务水平。在厂党委和厂行政的正确带领下积极进取,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下,认真完成生产任务和各项生产指标。在每一天的生产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工艺监督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在保证原有生产稳定的情况下,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2010年热轧车间不断提高钛板轧制率,上半年成功轧制不锈钢复合板卷,还成功试制了K610L汽车大梁板、耐酸钢、汽车轮辐用钢K235LF、耐候板等一些新产品。同时,热轧车间不断开展了各项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职工竞赛,并建立各类奖励机制,在提高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又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职工们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设备点检和检修工作之中,保证了生产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在车间内形成了职工在技术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对标挖潜,这一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热轧生产线高效、稳定的运行,提高了板材的成材率,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

二、热轧车间积极认真的面对职工思想,及时了解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保证职工队伍思想的积极与稳定。2010年面对严峻形势,车间经常开展征文和文体活动,让职工从中得到学习和交流,从而增强了职工战胜困难、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在过去的一年里,党总支始终把“云岭先锋”工程建设作为重点,认真做好党政工作,保证党政干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进一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车间多次组织职工“实话实说”座谈会,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车间工会认真主动的做好生活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困难。最后,车间积极参加了各类赈灾救援活动,得到了公司的好评和表彰。

三、在工作中发现不足,才能总结经验,为改善今后的工作方法指明道路。对2010年工作中的不足我们还要要认真总结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开展好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做好新产品开发与创新工作,严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强化设备点巡检工作,认真抓好安全工作,不断提高职工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为“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开好局。

谈学习职代会心得体会 篇14

1月23日,我公司召开了一届三次职代会,在会议中,我认真听取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江涛和党委书记张向阳等各位领导的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中对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对公司的总体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方向。生产运行部是生产系统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是生产系统的中转站、更是长周期安全生产冲锋队,生产的“头脑”不清晰,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制定措施,勇挑重担,不辜负公司领导的期望和要求。

20工作打算和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生产运行部全员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团队,充分发挥全员工作积极性。实现生产装置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公司发展的需要,是集团公司调整产业结构战略部署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幸福指数的.需要。生产运行部全体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全厂各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实现年各项经济任务指标的基础条件。

二、坚持安全生产理念,抓好环保设施和各装置安全稳定生产,保证装置联运200天目标的实现。2016年继续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形成以人为本新常态,始终守住安全底线,形成依法生产新常态。只有人人讲安全,事事说安全,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稳定生产,才能真正的实现新常态,保证装置150天及100天连续运行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继续修订完善补充管理制度,结合现场实际,修订出操作性强的工艺及设备管理制度。同时修订调度操作规程,修订完善公用工程管网图纸,以PPT形式将管网图纸及操作要点进行可视化。

四、强化成本控制,对标管理。大力开展节支降耗工作,落实工艺行业对标及设备行业对标工作,积极督促各生产部门查不足,定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支出和消耗。

五、狠抓“双基”建设,完善双基建设及工艺台账,提高工艺管理质量。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一方面查人员思想状态,另一发面进行督促和帮扶,确保双基建设优中求进,上一台阶。

六、提高创新力度,开创全员创新新局面。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双创新工作。

七、加强事故预案和应急处理方案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非正常工况下的操作水平。结合目前的调度运行模式,生产运行部每月继续进行各装置和工艺的学习,每周邀请生产部门一名管理人员对调度进行工艺讲解,增强生产运行部员工素质。每月对所有调度人员进行预案学习,全员考试,考试不合格者进行严厉考核,务必确保每位调度员熟知预案操作流程,提高异常状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八、继续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密封点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积极推进“零泄露工厂”创建工作。生产运行部作为“零泄漏”创建工作办公室,坚持以定期组织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各相关部门按时整改。通过对现场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处理,积极落实推进公司的零泄露工厂创建工作。

九、大力开展节支降耗、修旧利废,培养全员节约意识,调动生产系统员工节约的积极性。强化成本控制,对标管理,降低药剂、油脂及其他杂品的消耗。

十、做好年度大修工作。开好每月的大修协调会,确保各项物资按节点到货,在年度大修中继续做好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检修质量达标并一次性成功开车。

学习职代会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篇15

一、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中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内涵发展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新时期。但是,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能只是此刻才有,而应当是永恒的。对此,远清同志曾经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在任何时期都要把质量放在中心的位置,没有质量标准或不以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会误入歧途”[1],并相应提出“教学改革是核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重视教学是绝对真理”、“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不重视教育质量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学风是没有列入课表的必修课”等一系列论述。

(一)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本质功能

纵观近30年远清同志的讲话与论述,教学及其质量建设无疑着墨最多。他始终认为“培养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为了突出这一思想,他不惜运用“生命线、主旋律、永恒主题、灵魂”等鲜明的形象比喻,将教学置于高等学校工作中的最高地位。

1985年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商业高等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终的检验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要看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要把是否重视教学提到办学思想是否明确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一所学校、一个系办得好坏,最终是看培养出的人的质量;离开了培养人,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要认真保护教学的地位。”这个论述首次从办学思想的角度对教学给以明确定位。1992年11月,他在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教学工作摆放在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位置上,学校培养人是根本任务,这是涉及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端正的问题”,这个论断进一步地从学校性质和方向上突出了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高等学校面临的困难比较多,面对的热点问题比较多,但绝不能放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更加重视办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1993年8月,在“全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上,他强调“学校的各项改革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一切改革的目的都要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正式提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的观点。随后他多次强调,“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2]。“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是否重视培养人是涉及学校办学方向、指导思想的大问题。培养人是学校的首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学校指挥机构不能变调,不能离调,要围绕这个主旋律。”[3]这些论述均体现了其从学校本质功能角度对教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其教学质量观思想的精髓。

(二)从国家需求角度看待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表明,“象牙塔”之后的高等教育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对教学与质量进行战略定位时,远清同志心系国家发展,多次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描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教学质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993年3月5日,远清同志在华南理工大学干部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衡量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所以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这次会上他还说,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荣誉,最能体现学校的地位。1996年1月15日,远清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信息交流及重点计划洽谈会”上讲话指出,毕业生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阶段后输送给社会的最后“产品”,社会是否欢迎学校的毕业生,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到了应该去的工作岗位?是否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衡量学校是不是坚持了正确办学方向的标志。这些论述表明,在远清同志的心中,高等教育与国家和社会水乳交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联着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他认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必须要有更高的质量[4]。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必须依靠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但我国的知识创新指数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这给教育赋予了特殊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将我国未来的命运和民族振兴的希望系于教育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5]。他分析到,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与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回忆了自己多次出国考察的感受,指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有世界一流大学跟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国家的地位是不一样的”[4]。后来远清同志在总结“211工程”和“985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应该适时实施“高教强国工程”[6]的想法,强调以国家意志的行为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快速提高我国的知识创新力和综合国力。如上可见其对高等教育教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三)由国际竞争进一步凸显教学质量重要意义

远清同志认为,进入经济全球化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到世界范围去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的竞争。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危险[7]。他认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提高教育质量将是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8]。

1995年前后,远清同志发现,“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提出,面向21世纪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9],开始用世界和国际视野来思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1996年1月4日,他在《中国高等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一文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在该文中,他从世界科学技术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把教学改革提到重要日程上来。1998年4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全文转发了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远清同志更加深刻地指出,从国际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看,下一个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判断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已经开始供大于求,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世界各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既对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经验,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尽快地、全面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和进程快慢的大问题;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能否立于世界之林,占有应有的重要地位的大问题”。这是比规模多发展一点还是少发展一点“更为紧迫、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有紧迫感、危机感。为此,他大力支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认为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竞争能力的高质量的学生、专家,培养一批在国际各项组织之中非常活跃的政治家、活动家,培养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企业家[10]。他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我国的教育必须融入世界,实行国际化,并将其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为经济全球化服务,并接受世界的检验。然而“我们还没有一所大学真正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还没有几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我们的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和结构方面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采取措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确实能够上一个台阶”[5]。他的这些论述从全球化的角度突出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四)教育发展过程要“全天候”地重视教学工作

经过多年的工作和观察,远清同志不仅发现“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同时,还提出了“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点,将重视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全天候”的中心工作来推广。

在199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的讲话中,远清同志提出“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具有社会的和时代的特征”。他说,学校要承认不同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变化,要研究这种变化,扬弃旧的教育质量观念,研究新的人才质量观念并在新的观念指引下,改革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标准。他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这个观点加上他后来提出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事情”[11]、“改革的目标———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12]等观点,进一步从动态目标及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他在《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发表《高等教育要尽快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一文。文章指出,从1992年以后到跨世纪的过程进行了这么大、这么长时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并且有些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必然要求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第三阶段[13]。在该文中,远清同志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定位教学质量,并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教育在一个时期内必须坚持的发展主纲,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在该文中,他还提出了“教学是生命”的观点,提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学校的教学。后来,他又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将“改革、做大”变为“改革、做强”的论断,指出“由大变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14],这里的“做强”就是指要提高教学质量。2010年,远清同志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质量是中心,这是我们多年来改革特别是近10来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在这个讲话中,他否定了一些人理解的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质量标准不同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教育,虽然是一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是提高质量仍是、一定是、必然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15],这个论断从全天候的角度肯定了教学质量的地位,是其教学质量中心观的又一次提升。

二、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远清同志将教学与质量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个主题下,认为“教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16]、“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16]。在他的论述中,质量始终与教学紧密相联,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不再单独探讨教学和质量的关系,而将它们视作一个同意义的整体。

(一)教学与改革的关系

关于教学与改革的关系问题,远清同志思考很多。在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其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17]。而“这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要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二者要相互促进”[18]。1995年,远清同志根据新形势又及时总结、补充了“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的观点,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他说,“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犹如三个乐章,构成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协奏曲,三者缺一不可”[19],其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所有改革都要围绕教学工作,或者最后都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20]。“一个关键解决,另一个关键出来,它不是永恒的,但是教学改革是核心,核心是不能再变的。”[21]由于当时轻视教学改革的现象依然存在,1997年,远清同志以“真正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为题分别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与教材研究》和《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强调这一观点,并反复指出,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人才培养,不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就会前功尽弃。后来随着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观察分析,远清同志逐步建立了“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事情”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发展一定要强化“改革意识”,认为“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22],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创新[23]。而“改革的目的最后是提高质量,任何其他的改革如果对教学工作不利,对培养人不利,都是不成功的改革,任何其他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去”[24]。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远清同志主张,教学同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改革是手段,质量是目标,目标引领手段,手段要为目标服务。正因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在远清同志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在跨世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上,远清同志坚持尊重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要协调发展的观点。他说,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结构、效益、布局、质量这些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是十分关注而又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一想到发展就铺摊子,增加专业,并且要升格。现在也开始这样,我们要稳住,走一条更加健康、协调发展的路子[20]。从这个认识出发,远清同志主张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内涵发展,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要强化“质量意识”[23]。他指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总有一个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质量的倾向,因此一定要加强质量意识。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解放后曾经历“四起四落”,都是因为没处理好发展中质量同数量的关系,没有给予质量以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多年的观察,他发现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真正树立质量的观念并不太容易,因此一再强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强调要在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把培养质量抓上去。他曾多次借用朱镕基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关系上要更加重视质量”,并补充说数量同质量相比,质量更重要;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重视质量,不要轻视质量[25]。他还曾多次引用一位诺贝尔得主1978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讲话,指出在信息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多样,质量取代数量成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后来被远清同志总结为质量的“时代意义”,更成为其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重视质量的有力证据。以上这些都鲜明地表达出远清同志对质量和发展关系在高等教育中的认识,即质量既是目的,也是过程。目的是发展的结果要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准,过程是发展本身应是内涵式的、可持续的,要平稳,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在这方面,远清同志明确反对“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高等教育虽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育人的双重功能,但培养高级人才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社会功能也主要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因此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他还进一步认为,在现代高等学校的三种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起质的规定性作用的首位职能[26]。他说,尽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三种职能发挥的程度有区别,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最基本的职能,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任务[2]。尽管他支持教育质量较高、科研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可以办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但科研的发展更具有内驱力,因此也就更需要给教学以更大的支持,“教学是主旋律”。他反对只重科研而轻视教学,指出“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2]。他认为,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是学校的基础。本科的教学质量不高,研究生上不去,师资队伍上不去,科研工作也上不去[27]172。因此,他要求各个学校在制定政策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工作;在进行投入时,宁愿其他方面紧一点,也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并将这称为处理好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工作内部的关系

(一)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尽管远清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教学改革是核心的观点都是持久的,但并没有因为强调改革而忽视了教学的基本建设工作。他在1993年10月29日“邮电高校教学质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学校教学工作不可能通过一项改革或一二措施就使得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他说,“办学不是那么简单。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些扎扎实实、长期坚持做的事,这些事就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28]。他说,学校不是什么工作都要改革,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建设工作,如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实验室、师资队伍、学风建设等,要扎扎实实做好,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基本条件[29]。他认为教学基本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建议每个学校都要定出几项教学的最基本建设项目,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他要求学校抓好学籍、成绩、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监控、信息反馈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逐渐做到严格、规范、科学,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远清同志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落后的地方,守着原来那些内容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同教学的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特别重视教学的基本建设。他强调说,学校提高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他还强调,在处理“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时,绝不能一刀切、一阵风;也不能搞虚架子、花架子,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符合自己学校的情况”[27]174,只有这样才能最后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远清同志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在说明一种教学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其日常基本建设是保持稳定,而改革则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关系

在上世纪90年代,为突破我国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许多高校都尝试了“学分制”改革,几乎形成了“一阵风”。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远清同志敏锐地注意到,其实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这项改革。因为,实施学分制最重要的是要选课,但如果教师们讲的都一样就失去了选课的意义。他由此发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原来是要受制于教学内容的,要实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内容必须改革[27]176。管理制度改革与业务改革要结合起来,要不断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后来,他把更进一步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确定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明确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他说,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改革,不仅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改革。在教学改革时,虽然可以从某些单项入手,但必须从整体改革着眼,并落脚到整体优化上[2]。这些论述表明,在远清同志看来,教学改革乃至教学质量的建设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程中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这其中尽管有侧重有先后,却是一个整体,这里教学内容(“一”)与其他方面(“多”)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我们必须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三)教学具体工作中“严”和“活”的关系

远清同志还发现,教学改革要取得很大进展,真正做到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还必须处理好“严”和“活”的关系,该“严”的地方要“严”,该“活”的地方要“活”。在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上要“严”,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培养人的模式上要“活”;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活”,但制度确定后执行起来就要“严”[30]。“严”与“活”的关系是对“一”与“多”关系的补充,其体现的也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和不可偏废的系统思想观点。远清同志说,我们主张学术有自由,教学有原则[31]。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倡学术自由,贯彻“双百方针”,研究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包括不成熟的观点。而教育则是国家的行为,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教育法》,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因此,国家有责任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成熟的、正确的理论观点教育学生。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严肃地对待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活动,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学的管理。教学要有原则,必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注意划清一些重大的理论是非界限。这些界限应该成为教学改革中正确方向与错误方向的分水岭。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绝不允许错误的观点进课堂,学校的一切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政治责任感,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他指出,高等教育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国家的事业,国家都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使得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2]。

上一篇:医疗废物处理合同下一篇:社会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