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共12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1

彭成龙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49—50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学习,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让学生经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启动研究问题(课件出示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 如何列算式解答(生答略)

2、现在老师只有1块饼干,把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

(1)如何列算式解答 ?

生答,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1÷4=(生可能会回答)

(2)请同桌的同学们用一张纸片表示饼干,把平均分饼干的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3)让学生代表说一说,并把过程演示出来。

3、老师: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整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老师:孩子们过生日都要吃什么啊?(生:蛋糕)老师:今天啊,正好是小红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小红是怎么过生日的,好吗?(课件出示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爸爸妈妈和弟弟为她准备了一块精美的蛋糕,同时在外地的舅舅和外婆分别给小红邮寄了一块蛋糕,现在平均每人分得几块蛋糕?(1)、如何列算式:

生答:老师板书3÷4=(2)老师:每个小组有3张纸片表示3个蛋糕,亲自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同桌合作,老师巡视)(3)学生交流汇报:

A、把每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共12份,每人吃了3份,就是(把3份拼在一起,其实就是一块蛋糕的)

B、把3个蛋糕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3份,再拼在一起,也是

个蛋糕。

2、老师:大家一起观察算式

1÷4=

3÷4=同桌一起研讨下:这两个除法算式,等号的左边是除法,等号的右边是分数,那么除法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

(1)、学生交流汇报: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算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2)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3)教师小结(利用课件表格总结)

3、刚才大家借用学具研究了3÷4=?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说出7÷8的结果吗?为什么?(生答,因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引导学生口答,说原因,师小结)

2、布置课堂作业: 教材51页2、3、4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2

一 、 现场扫描 : 经历了数学活动不一定能获得经验的成长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历来是教学难点 。 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 , 教材安排两次分饼活动 , 让学生充分体验每人分得的块数是饼的块数除以分饼的人数 , 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发现规律 。

第一次分饼活动 ,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 在表现场景的图画里 , 能清楚看到饼的块数比分的人数少 , 每人分得的饼不足1块 ; 在列出的算式里 , 被除数小于除数 , 商比1小 。 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 ? 指导学生开展分饼活动 。

分法1: 一块一块地分 , 先把每个饼平均分成4份 , 每人每次分得1/ 4块 , 结果每人分得3个1 /4块 , 也就是 3 /4 块 。

分法2: 一块一块地分之后 , 把12个1/ 4块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 , 每份是3个1/ 4块 , 再把3个1/ 4块拼在一起 , 每人分得3 /4块 。

分法3: 把3个饼叠在一起 , 平均分成4份 , 每份是3块的1/ 4 , 也就是3个1/ 4块 , 再把3个1 /4块拼在一起 , 每人分得3 /4块 。

交流不同的分法 , 得出每人分得3/ 4块的结论 , 即3÷4= 3 /4 ( 块 )。

第二次分饼 ,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 这次活动的特点是 “ 想 ” 出每人分得的块数 , 要在前一次分饼经验的基础上 , 通过每人分得3个1 /5块或3块的1 /5得出结果 。

在分饼活动的基础上 , 再让学生观察3÷4= 3 /4和3÷5= 3 /5 , 从数学现象里发现规律 , 用两种形式表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并最后归纳出 :a÷b= a /b (b≠0)。

这一操作活动的安排 , 意在使学生借助感性的操作经验 , 以及相应的交流 、 归纳等理性思维活动 , 形成对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的抽象认识 , 即a÷b= a /b (b≠0)。 但教过这一段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 : 学生的思维基本上是被操作活动 “ 牵 ” 着走 , 操作后的归纳只停留在 “ 表面 ” 的形式上 , 而对分饼活动所隐含的数学问题“3个1/ 4块和3块的1/ 4所表示的含义有着本质区别 ” 反应迟钝 , 甚至迷惑不解 。 如课后的练习第4题 :“ 把一袋重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 每人分得 这袋糖果 的 ( ) /( ) , 是 ( )/ ( ) 千克 。 ” 学生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 , 且不管老师怎么讲 , 一些学生依然对这类问题头疼不已 。 其实这道题的第一问 , 如果在教学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之前问学生 , 基本上都能正确回答 , 那为什么学了新知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之后 , 反而 “ 糊涂 ” 了呢 ? 有的老师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对原有分数意义的认识进行拓展 , 即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比率关系 , 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 有的教师认为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的教学主要是解决两个数相除的商怎样用分数来表示的问题 。 “ 把一袋重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 求每人分得糖果的几分之几 , 就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5份 , 列式是1÷5= 1/ 5 ; 求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 , 是把2千克平均分成5份 , 列式是2÷ 5= 2 /5 ( 千克 )。 这样教学 , 表面上看这个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运用分数而得到了解决 , 可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深处 对为什么 一会儿是 “1÷5= 1 /5 ”, 一会儿又是 “2÷5= 2/ 5 ” 依然不能理解 。

显然 ,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并没有因为操作活动的安排而得以解决 。 相反 , 学生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 , 原有对分数的认识反而产生了负迁移 , 以致越来越糊涂 。 因此 , 笔者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 : 在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的教学中应安排 、 组织怎样的数学活动 , 以使得学生形成具有迁移特质的活动经验 ?

二 、 追问反思 : 从经验的成长意义来看数学活动的组织开展

郑毓信教授在 《 分数的教学与数学思维 》 一文中提出 , 算术 ( 和代数 ) 思维与几何思维相比有着不同的性质 , 特别是 , 如果说几何抽象主要是一种以对物质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的经验抽象 , 那么 , 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变则可看成算术和代数思维的基本形式 ( 这种转变就是所谓的 “ 凝聚 ”)。 这也就是说 , 在数学特别是算术和代数中有不少概念最初是作为一个过程得到引进的 , 但最终却又转化成了一个对象 ── 对此 , 我们不仅可以具体地研究它们的性质 , 也可以此为直接对象去施行进一步的运算 。 如果学生尚未能够将1 /2 、 1 /4等分数看成真正的数学对象 , 这时就引入分数的运算不够恰当 。 即便学生写出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算式 , 这种认识也显然不具有可迁移性 , 更不能看成是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运算的意义 。

由此来看 , 要求这袋糖果每人可以分得几分之几千克 ( 这可以被看成是 “ 对象 ”), 必须有个转化的过程 。 即先思考每人分得的糖果是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 , 也就是要使学生实现把所求问题 转化为 “2千克的1 /5是多少 ” 的数学思考过程 。 在这里 , 前一个问题 “ 每人分得的糖果是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 ”, 正是为后一个问题 “ 每人分得多少糖果 ” 做推算的思考准备 。 但是 , 如果学生 ( 或者说我们的教学依然停留在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上 ) 对2 /5千克的理 解固执地 认为只表示 “ 把1千克看作单位 ‘1’, 平均分成5份 , 表示这样2份的数 ”, 那么 , 学生对上面的问题的理解必然产生困惑 。 这样看来 , 其实不管是一个怎样的分数 , 无论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 还是两个数量间的比率关系 , 都与分数意义的理解密切相关 。 如 “ 一节课的时间是2 /3小时 ”, 这句话里的 “ 2 /3小时 ” 表示一节课的具体时间 , 怎样让学生理解呢 ? 我们可以认为 “ 把1小时看作单位 ‘1’, 平均分成3份 , 一节课的时间有这样的2份 ”; 也可以认为 “ 把2小时看作单位 ‘1’, 平均分成3份 , 一节课的时间有这样的1份 ”。 很多学生往往只看到第一种意义的解释 , 而看不到第二种意义的理解 ( 这是因为后面的意义理解显然要比第一种更为抽象 )。

由此来看 , 笔者认为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的教学 , 并不能简单地定位于表面的关系上 , 而应着力于分数意义的深入理解 , 这对具体操作活动的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三 、 实践探索 : 让经验的成长具有迁移的灵性

基于上述思考 , 笔者进行了新的尝试 。

(1) 复习 : 把6块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 每人分得多少块 ? 怎样列式计算 ?

思考 : 求每人分得多少块 , 就是求6块饼的几分之几 ?

小结 : 每人分得多少块 , 就是求6块饼的1 /3 , 列式为6÷3=2( 块 )。

(2) 改造 : 如果求3块饼的1 /3 ,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 每一份是多少块 ? 怎样列式 ?

分析与操作 : 把3块饼看作一个整体 , 求它的1 /3 , 就是把3块平均分成3份 , 每人正好是1块 , 算式是 :3÷ 3=1( 块 )。

(3) 讨论 : 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 每人分得多少块 ? 你会列式计算吗 ?

分析 : 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 每人分得1块饼的1/ 2 。

教师示范将一个饼切开分成两等份 , 指出其中一小块就是1块饼的1/ 2 , 也就是1 /2块 。 求1块饼的1 /2 , 可以列式1÷2= 1 /2 ( 块 )。

(4) 探究 :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 每人得到多少块 ? 就是求3块饼的几分之几 ? 怎样列式计算 ? 你能验证你的思考结果吗 ?

指导操作 : 把3块饼中的任意一块都平 均分成4份 ( 可以1块1块地分 , 也可以3块合在一起分 ), 但最终都得到12小块 , 再平均分成4等份 , 每人得到3小块 。 结合课件展示 :

观察分析 :3块饼的1 /4有3个1/ 4块 , 合起来是3/ 4块 , 列式3÷4= 3 /4块 ( 也可以写成1÷4×3= 3/ 4块 )。

(5) 类推 :3块饼的1 /5怎样计算 ? 所得到的商是多少 ? 为什么是3/ 5块 ?

验证 :3÷5, 就是把3块饼平均分成5份 , 每人得到3个1/ 5块 , 也就是3/ 5块 。

在此基础上 , 组织学生观察所得到的几个除法算式 , 总结出a÷b就是求a的1/ b , 所得到的商正好是a /b , 最后教师再指出b≠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3

【关键词】激活经验;迁移;探索解决;对比明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迁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3)能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多余条件),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活已有经验,促进迁移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大部分都是水。

课件出示:

(1)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据测定,人体大部分是水构成的,其中: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

提问:你怎样理解“水分的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这句话?单位”1”是哪个量,你能写出人体重量和水分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课件出示:骨骼中的水分是骨骼重量的 。

师:单位“1”是谁?你能找出数量关系吗?

【设计意图:单位“1”已知和未知这两种题型的联系就是数量关系相同,解决方法不同。尊重学生,从教学的关键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入手。】

(3)课件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重35㎏,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多少kg ?

提问:在哪句话找中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计算?

老师将这道题变动一下,改成(出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28kg,小明体重多少kg ?

学生读题,说已知信息。

提问:在哪句话中找单位“1”?谁是单位“1”?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师板书数量关系(小明的体重× =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道单位“1”已知的问题,从单纯的数量关系过渡到整体感知。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一下,变成例4,让学生整体感知,但没有多余条件,目的是先引导孩子掌握单位“1”未知题的解答方法,理清思路,减少干扰。】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探索小明体重的求法

(1)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也就是小明的体重,下边应该怎么画?请同学们在学习纸上完成线段图。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和线段图,完成1号学习纸。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求助同组同学。

1号学习纸

数量关系式:

小明体内的水分是

要求的是:

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到前面汇报自己的方法。找用方程方法解的孩子多说自己的想法,师板书方程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用方程解题比较容易,是顺向思维,教师引导孩子逐步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和优越性,同时也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其它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给予肯定,学生间补充。

3.辨别信息,回顾反思

(1)学生再次思考:出示书上37页的例4,加上多余条件(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让学生整体感知题目,不做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突出选取有效信息。

(2)提醒检验。引导学生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对方程解法价值的体会。

【设计意图:把回顾与反思和多余条件这两个知识点放在这里,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之后,分散了教学难点,再次突出了重点。】

(三)对比练习,明晰关系

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共有书8000册,故事书有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图书的25,图书馆有故事书3200册,图书馆共有书多少册?

数量关系:

解答:

(1)提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解答?

(2)全班交流,师生小结:这两题中所用的数量关系一样,解题思路一样,只不过单位“1”的量是已知和未知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对比练习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弄清两种题型的联系和区别,再次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掌握所学知识。】

(3)小结: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揭示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四)设计练习,反馈评价

(1)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3)学生自编解决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材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师总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例1 :如果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3=(块)

2、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例题,看谁能开动脑筋,自己来解答。

商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言)

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3、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 块。

4、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1/3 块)

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 块)怎样看出来的?

5.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板书)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如果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师:要求每个孩子分得多少饼,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3÷4=)问:3 ÷ 4的结果如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现在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

3、学生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提出:每4人一组,取出备好的3张圆片,把它们当做饼,分一分,看每人分得多少块饼?(2)学生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指名代表上台汇报结果,并展示分法边叙述操作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但结果一样。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1/4 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1/4 块,就是3/4块。方法二: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的1/4,就是3/4 块。

5、教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对,通过多媒体很显眼地把前两种方法表现出来。问学生最喜欢哪种分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板书:3÷4=3/4(块))

6、老师:3/4块既可以表示1块饼的3/4,也可以表示3块饼的1/4,即

3除以4的商。一个普通的分数,可以表示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是数学的神奇所在。

(四)巩固理解

1.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3/5

5/7

2/3 2.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2/3(块)

3.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五)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 和3 ÷ 4 = 3/4

2÷3=2/3

5÷8=5/8,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1)当两个整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下,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较简易?(2)这两个算式的等号左边是什么算式?右边是什么数?你能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鼓励学生尝试)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出来: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板书)除数(3)若用ɑ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a/b(b≠0)(4)在得到的等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探讨分母不能是0。)(5)(5)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课件出示练习)

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课件出示练习)(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也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2、讨论:分数与除法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没有区别?

3、小结: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并不等于除法。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八)、板书设计:

分 数 与 除 法

6÷2=3(块)

1÷2=0.5(块)

例1.1÷3 = 13(块)

例2.3 ÷ 4 = 3/4(块)答:每人分得1/3块。

答:每人分得3/4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5

建行希望小学 秦大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44—46页的例6和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及其练习。【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需要,也是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基础。【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组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教学过程】:

一、以旧推新,层层理解。

(一)多媒体展示:把6个大饼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谈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问题:每人分得多少块?并作出回答。板书算式:6÷3=2(块)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法为基础的。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出示情景图:把1个大饼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平均每人分的几块?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把纸平均分成2份。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明白了每人分得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算式:1÷2=1/2(块)

【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二、分析素材,教学新课

(一)小组操作,说说如何分

谈话: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两个数相除,他们的商可以怎样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用整数表示)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提问: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把3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饼?怎么来计算?(学生列出算式:3÷4)

谈话:每个人到底可以分到多少张饼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组里已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张饼?(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情况)预设:学生的分法可能有:

①一块一块的分,先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人每次分的1/4块,结果每人分的3个1/4块,也就是3/4块。

②一块一块的分之后,把12个1/4块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1/4块,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的3/4块。

③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1/4,也就是3个1/4块,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的3/4块。

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完成板书: 3÷4=3/4(块)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3÷5=3/5(块)(二)总结归纳

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除法和分数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能是0)

谈话: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 a/b)

讨论:b可以是0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整个教学课堂中的核心部分,如果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探索3÷4的结果,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困难,因此从分数的意义开始,先让学生探索1÷2的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有趣。】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3÷4=

7÷12=

16÷49=

12÷25= 2.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15=()

7/16=()÷16

()÷29=4/()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根据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想到的。课件出示:

3.抢答: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A 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B 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C 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 预设:学生快速抢答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训练学生准确快速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四、单位换算、巩固拓展:

教学“试一试”

出示 “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

7分米=()米

23分=()时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

学生能说出从低级单位的数到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学生列除法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回忆体验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换算的方法,并且形成前后呼应,达到“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的教学目标。】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了下课的时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我还知道„„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篇6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教材53-5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当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五、教学、学具准备

每位同学都准备好三张大小相同的圆形纸片和小剪刀; 教师准备好例题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教师说:八月中秋之夜,全家团圆之时,皓月当空,银光洒遍了大地。有四个小朋友是邻居,他们正围在一起准备一边欣赏明月一边品尝月饼。你能添加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吗?

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大多数如: 他们平均分8块月饼,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他们平均分4块月饼,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 2.教师说:你会列式子解答自己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动手解答,并同桌互相检查,之后让两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4=2(块)4÷4=1(块)

3.教师说:将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是将月饼平均分成4份,同学们想一想将一个数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应怎样列式子?(学生说:列除法算式,除数是4)如果将一个数平均分成5份,又应怎样列式子?(学生说:还是列除法算式,除数是5)

(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是列除法算式,除数就是份数)

(三)自主学习,感悟新知

1.出示信息,学生提问:4人分1个月饼,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4人分3个月饼,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呢?

2、学生自主学习1(1)、学习教材第40 页的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这道题列式是(),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4,就是()看成单位“1,把单位“1 ”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 块就是这块蛋糕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1 ÷ 4 和1/4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关系。

(2)学习例2 :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算式是:()讨论: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份,得到4个,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种方法分得的块数一样多。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 小组讨论、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说: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月饼,按题目的要求分一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分的、怎样想的? 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的分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理解。

讨论: 3/4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3 个饼(),表示这样一份的数。表示把1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l)观察讨论。

观察1 ÷ 3 =(米)和3 ÷ 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用除数作(),被除数作(),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2)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a、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自己总结: a÷b =()(b≠0)教师追问: 可以是0吗?为什么?

(不可以是0,理由是: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学生自主学习完后,分组进行汇报)

(四)自学检测,应用新知 把不同质量的瓜子平均分成3份。

1、把1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列式:

2、把2千克(2个1千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即()。

列式:

3、把5千克(5个1千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即()。列式:

(五)趁热打铁,巩固新知

1、填一填。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号相当于(),商相当于();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分数是一个(),而除法是一种()。(2)13/42 =()÷()()÷27=4/27 5÷()=()/13 23÷49=()/()(3)3/8 kg表示把3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kg;也表示把()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千克。

2、判断。

(1)正方形的边长是它周长的1/4。()(2)分数中的分子、分母都不可以为0。()(3)如果n表示被除数,m表示除数,m≠0,那么n÷m =m/n。()

3、选一选。

(1)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全长的(),每份是()米。A.1/9 B.4/9 C.1/4(2)3千克的1/5 和1千克的3/5 比较,()重。A.3千克的15 B.1千克的35 C.一样

4、完成书上41页1、2、3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二、设计思路

教学指导思想: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以后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计算整数除法时,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可以用分数表示除得的商。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基础。教材通过例6“把3块饼平决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到“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的操作方法中获得3÷4的计算结果,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把3块饼平决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在学生交流两道题的结果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等式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以便于记忆和应用,进一步的提高抽象思维水平。试一试是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练习八主要是通过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篇7

分 教数 与 除 法 的 关 系

学 反

教师:刘 梅

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但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理解:

1、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分数不等同于除法,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2、一个分数,不但可以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理解。如:四分之三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的数;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还设计了顺口溜:

分数、除法关系妙,记忆方法有诀窍。

两数相除分数表,弄清位置很重要。

除号相当分数线,分子、分母两数担。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8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教案--苏云 篇9

韦州中心学校教师:苏云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三课时: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教具准备:3张同样大小的圆片、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4个是()

3个是()

153里面有5个()里面有3个()

1里面有()个 74251518修路队7天修路77米,平均每天修这段路的(—),平均每天修()米。

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取这样的()份的数。43 块饼表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块,取这样的()块。也4就是一块饼的()。

6块烧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几块?2块烧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块?那么1块烧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块?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几个人平均分一堆东西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那么几个人平均分一个物体可不可以也这样列式呢?请同学们尝试列式解答。(由旧知引新课)

二、教学实施 .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出示课件)(l)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问: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题列式是1 ÷ 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 块的就是块。

1313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既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那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 .学习例2。(出示课件)(1)板书例题。

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带着问题列出算式。说一说:怎样列式? 折一折:结果是多少?

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哪种分法最简单? 板书:3 ÷ 4 老师: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三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

,3 块月饼共得434

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1块月饼的3 4

方法三: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开,剪成4个1/2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剪开然后把1/2块和1/4块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得3/4块。

讨论这三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3)列式计算。[板书:3÷4=3/4(块)]

三、复习巩固(出示课件)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出示课件)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a÷b=b(b≠ 0)

五、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六、课堂小结

分数与除法有些有什么联系?分数与除法都能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因为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分母也不能为零。分数和除法是有区别的,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2题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

1÷3=1/3(个)

例2

3÷4=3/4(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10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题(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填一填.(30分)

1、把单位1()若干份,表示这样的()或者()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2、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就是(),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12毫升=()升 38cm2 =()d㎡ 30cm =()m 123㎝3 =()dm3(填分数)

4、37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89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号相当于(),商相当于()。

6.78 =()()()27= 427

5()= 511 2349 =()()

7.35 kg表示把3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kg;也表示把()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千克。

二、先填空,再根据分数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8分)

1.小芳每天睡眠9小时,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

2.小林看一本8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8页,看了全书的()()

三、判一判。(10分)

1.正方形的边长是它周长的 14。()

2.分数中的分子、分母都不可以为0。()

3.如果n表示被除数,m表示除数,m0,那么nm =nm()

4、分母越大的分数,分数单位越大.()

5、五(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25。()

四、选一选。(6分)

1.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全长的(),每份是()米。

A.49 B.19 C.94

2.3千克的 15 和1千克的 35 比较,()重。

A.3千克的15 B.1千克的35 C.一样

五、解决问题

1、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7分)

2、把6千克糖果,均匀地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千克糖果?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袋糖果?(7分).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 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6分)、五(4)班有女生29人,男生28人。求:(12分)

(1)、男生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5、把2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 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7分)

6、一根钢管长4米,平均截成7 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5段占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7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11

学  习

目  标 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  习

重  点 能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3、选择用除法计算借助线段图的动能理清思路

板书:

二、尝试解决

1、试一试第1题

2、试一试,第1题(2)板书:

9×1/3=3(人)

三、练一练

1、解方程:

1/5x=7    3/4x=4

5/8x=1/12  3/8x=1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术法作基本要求”

3、解决练一练,第3、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用方程和除法计算两种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

集体纠正

学生独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集体纠正,即现价是原价也可用算术法解,算术法作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解决

或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纠正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2/9=6

x=6÷2/9

x=6×9/2

x=27 答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三  分数除法 教时                   (20)

学  习

目  标 1、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及时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重  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及分数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数据

1/9 11   13/5  1  2/3

2、求出以上数的倒数

9  1/11  5/13  1  3/2

1的倒数是它本身

二、计算分数乘除法

1、出示计算题

8×1/4  3/4÷4  4/9÷3/2  4/5÷4  4/7÷7/4

2、计算以上各题

三、解决方程

1/9x=2/3   2/3x=54

7/4x=35   8x=42

1.5x=28.5

四、解决问题:

1、练习三  第4题

2、练习三第5题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3、完成第6-9题

方法同上

4、完成第10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3÷3=1/9也可以列出方程进行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数据

独立写出各数的倒数

然后交流纠正

学生看清乘除法,然后独立计算,进行交流,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纠正

学生认真审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说一说解设

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仔细审题,找出数量关系,列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同上

1÷1/9=9(天)

解答:1/3x=3

X=9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9×9/1     11×1/11

3/4÷4=3/4×1/4=3/16

解:设:校园总面积为xm2

3/40x=660

X=8800答:校园总面积为8800 m2 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12

教者:尚剑峰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用具:圆形纸片、直尺、小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

如果要把8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

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

(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1个蛋糕的,也就是个蛋糕。

(5)补充练习:

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平均分给7个人呢?

生回答,师同时板书。(6)引出课题。

两个数相除,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究竟怎样准确地用分数表1414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2。(1)把例1变例2。

现在将他们带来的3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怎样列式呢?

生:3÷4 师:你能猜想一下它的结果吗?

生:3÷4=(个)(板书:(个)?)(?号用红色笔板书)师:大家的猜想都是这样吗?

(2)师:他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合作来分一分,剪一剪,并讨论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蛋糕?

2、你是怎样分的?

(3)学生动手剪拼,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4)学生汇报,集体探究。(5)课件演示分饼过程。(6)补充练习:

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如果把7个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呢?

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

4、质疑问难。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四、扎实训练,活用新知。

1、课本P66做一做:第1题。

2、课本P67练习十二:第1题。

五、全课总结。

上一篇:微格教学法下一篇:关于礼仪学习心得体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