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11篇)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八五小学

满桂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实际含义。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2.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3.学生能正确认、读、写小数。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

整数、小数及由0-9组成的数字卡片及一个小数点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整数卡片,找学生读出卡片上的数字,复习整数的读法 58读作:五十八 30读作:三十 2读作:二 32读作:三十二 9读作:九 11读作:十一

二、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商品价格卡片。

师:同学们都在商店买过东西吗?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如若学生不知道,教师还可做提示,开学时,家长给我们买的书包,文具等。)

(学生自由说,教师出示一下卡片在黑板左侧:

火腿肠:5.98元 牛奶:0.85元 面包:2.60元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

日记本:3元)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将价格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分别列于黑板的左右两列。(左边摆整数,右边列小数)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

3.引入课题。

右边这些数我们以前都没有学过,同学们来观察观察,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

(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三、认识小数

1.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我们该怎样来读小数呢?

2.归纳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如果是“0”,也必须读作“零”。例如:

读法

彩笔 :3.5 0 元

读作:三点五零 橡皮擦:0.2 0 元

读作:零点二零 铅笔 :0.1 5 元

读作:零点一五

整 小 小

数 数 数 部 点 部 分 分

出示卡片:

钢笔 : 5.50 元 读作: 方便面: 2.50 元 读作: 练习本:0.85 元 读作: 10.12 读作: 0.03

读作: 4.03

读作: 9.04

读作:

3.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读法 含义

彩笔 :3.5 0 元

读作:三点五零 三元五角零分 橡皮擦:0.2 0 元

读作:零点二零 两角 铅笔 :0.1 5 元

读作:二点六零 一角五分

整 小 小

数 数 数 部 点 部 分 分

4.出示例题(要求先读出,再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火腿肠:5.98 元

(5)元(9)角(8)分 牛奶 :0.85 元

(0)元(8)角(5)分 面包 :2.60 元

(2)元(6)角(0)分

5.同学细心观察上面的数字都是以什么作单位? 以元做单位。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提示:同学们使用的自动笔的笔芯上面标识其粗细:0.5毫米,0.7毫米的;一瓶饮料有:1.25升;还有同学们的身高是1.35米;丽丽的体温是37.5℃„„)

四、小数的写法

1.出示卡片,你能写出下面的小数吗? 八点零四 写作: 零点四零 写作:

2.归纳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即可。

3.让学生试着写出下面的小数(游戏:摆小数游戏,准备0—9十张数字卡片,再准备一张点的卡片。)

零点四 写作: 零点零五 写作: 二点四 写作: 零点五六 写作:

五、总结归纳

六、课堂练习

1.补充练习。(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元=4()5()4()

5.8元 =5()8()

1.20元=1()2()0()

38.6元=38()6()

(2)填适当的数

0.89元=()角()分

6.18元 =()元()角()分 4.04元=()元()角()分 0.02元=()元()角()分 1.04元=()元()分 0.77元=()角()分

七、交本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2)题,第2题。2.(1)家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认识小数;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依托情境认识小数,并初步学会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现实的情境,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操作、探究、思考和感悟中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引领学生亲身感受小数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亲近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读写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福娃旅游功能铅笔6.35元;福娃绒毛玩具59.59元;福娃系列圆珠笔套10.80元。)

师:我们仔细看看这三个数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8、7、21、18(板书)这些整数有什么不同呢?

2.导入新课。

师:6.35、59.59、10.80这三个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有个很好听的名称,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我们把像6.35、59.59、10.80这样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小数的秘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3.学习读、写方法。

(1)指导读小数。

①学生试读。

师:这些小数怎样读呢?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小数?

②小结: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成几,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要读出单位名称。

(2)指导写小数。

①教师示范写小数。

师: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应该怎样写小数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张老师写6.35这个小数。

②学生试写小数。

师:请同学们也选其中一件商品的价格,把它的价钱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最美观。(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③师生评价,归纳写法:写小数时要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点要写成小圆点,小圆点要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方。

4.认识价格中的小数。

师:先轻声读以下商品的价格,再想一想这些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小结:这个表中的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表示______,小数部分第1位数表示______,第2位数表示______。

(评析: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设商品价格情境,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学生读、写小数并不困难。因此,小数的读法先让学生试读,教师再强调注意点;小数的写法教师先示范写,然后让学生评价。这样,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商品价格中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为后面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做了铺垫。)

二、引导探究,认识小数

1.认识一位小数。

(1)引导探究。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小数,不仅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我们的体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数表示。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根据这个同学的身高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怎样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身高呢?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想想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拉一拉桌上的软米尺,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课件演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度是1分米。(板书:1分米)

师:想一想,1分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

帮助学生理解:1分米占1米的,1米的也就是米,即1分米长的线段可以用米来表示。

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1分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怎样表示呢?因为1分米还不到1米,所以先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在“0”的右下角,然后再写“1”,这个“1”表示1分米,也就是说这个小数表示0米1分米,写成小数就是0.1米。

教师板书:

并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相等,只是书写的形式不同。

师:现在你们明白0.1米是怎么来的吗?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2)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上的线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如果第一段用红色表示,剩下的线段用蓝色表示,那么蓝色部分的线段长是几分米?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请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3)深化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了0.1米、0.9米有多长了,那么0.3米又有多长呢?请同桌合作,在软米尺上找出0.3米的一段,比一比哪组同学找的方法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说明:0.3米也就是3分米,在软米尺上找0.3米的一段就是要找出其中的3份,不一定要从0开始找,可以从中间找出0.3米的一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4)观察发现。

师:黑板上有三个美观整齐的等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想一想,分数和小数这对好朋友之间有什么秘密呢?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5)归纳小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也就是表示十分之几。

(6)接龙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接龙游戏,老师报“几分米”,请一、二组的同学用分数表示(米做单位),请三、四组的同学用小数表示(米做单位)。(教师口述并板书:1分米、5分米、7分米、8分米等。)

(评析:从认识分数到认识小数是学生认数的又一次飞跃。学生开始认识小数往往感到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执教老师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直观,强化学生感知、体验,采用“扶——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如,教师引导学生改写,先由学生尝试改写,最后放手让学生改写。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开展合作交流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

2.认识两位小数。

(1)迁移“生长”。

师:我们知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课件演示:在线段上标出每份米。

师:学们猜一猜,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如果学生能说出0.01米,就继续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就启发引导:“米还能用0.1米表示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1厘米不到1米,所以先写“0”,再写“小数点”,又因为1厘米还不到1分米,所以在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再写“0”,第二位写“1”,这个“1”表示1厘米。也就是说,这个小数表示0米0分米1厘米,写成小数就是0.01米。

教师板书:

(2)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鞭长约35厘米,35厘米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样表示?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怎样表示?结合软米尺,请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引导说一说:3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米?又为什么可以写成0.35米?

学生练习:米;。

(3)观察发现。

师:0.01 0.35 0.56 0.78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4)归纳小结:百分之几(或几十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几十几)。

(5)拓展延伸。

师: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又是几位小数?今后还将学习三位小数、四位或更多位数的小数呢!

(评析:改变认识两位小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一猜”激发了学生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对猜测的多种结果,引导学生说理、辨析;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小结、迁移类推、拓展延伸,既为今后学习多位小数埋下伏笔,又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了学习技能。)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1.说一说。

师:张老师的身高是1米6分米1厘米,如果改写成米作单位的小数,该怎么表示?

师:这个小数中有两个“1”,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1”表示什么?

2.写一写。

教师依次出示(身高):刘翔1米88厘米;姚明2米2分米9厘米;林丹1米78厘米。

师:怎样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来表示他们的身高呢?请同学们选一位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写一写。

3.辨一辩(对的打“√”,错的打“×”)。

(1)4厘米=0.4米。()

(2)8分是角,也可以写成0.8角。()

(3)可以写成0.63。()

(4)2.07米表示2米7分米。()

4.猜一猜。

小东今年三年级了,下面有一组与他有关的小数,你能猜出这些小数可能表示小东的什么吗?

A.24.6千克B.1.33米C.99.5分

5.议一议。

出示:在“米兰春天”购物中心开业一周年庆典活动时,商店门口架起了一个高高的拱形门,该门限高2.9米,这时一辆运送货物的车从远处开来,车上载满了货物,货物距地面的高是3米1分米。这辆货车能通过拱形门吗?

(评析:本节课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练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层次清楚,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辨一辨、猜一猜、议一议等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升华情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总评:本节课以数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感悟等数学学习活动,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本节课抓住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具体生动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实际含义。呈现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学会小数读、写。创设猜测、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拓展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识。如,在认识“一位小数”时采用“扶——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认识两位小数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益。为了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又可以分别用几位小数表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迁移,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篇3

[案例名称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们的读法、写法,理解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为学生以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熟练认识、读写小数;

2.掌握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个体探索、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目标]

1.能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日常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小数并读写小数;2.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出课题

1.出示一组商场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字图片,观察这些图片,总结数的特点;(图片可分为两种;一种以元为单位,一种以元角分为单位。)

师:商品价格标签上都用这样的数进行标价。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代表性总结):但这些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字中的小圆点,叫小数点。

板书:认识小数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1.试读读商品标签上写的小数。(出示一组商品商标标签上的标价)先自己读一遍,再读给同学听一听,读完后,说一说它的含义。

2.教师介绍正确地读法,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写一写。

3.举例说说在我们身边还见过哪些小数?(打破小数只能表示价格的思维定势)。

(三)不断深化,突现重难点

教学例1:①展示标有分米点的的尺(1米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几分米?

生:10分米=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段,那么每一段长1分米。

师:那么以米作单位呢?是几分之几米?(让学生充分交流。)

生:在刚才的问题中,每段长1分米,现在要把单位换成米为单位,只需要把分米单位化成米单位就可以了:1?0=0.1(米)。

生:用除法的意义来计算,用1除以10,因为是将1米平均分成10段:。1?0=0.1(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板书1分米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厘米?

生:1米等于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那每段就是1厘米。100?00=1(厘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米?

生:把一件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1?00=0.01(米)。

生:既然每段长1厘米,要求的是几米,只需要把单位转化过来就可以了。1?00=0.01(米)。

师:学生们答得很好。(板书1厘米是0.01米)

师:②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师:③出示“小青身高1米4厘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教学例2:师;1元是几角?1元是多少分?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板书1元有10角)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1角里面含有10个1分,那1元里含有100个1分。

师:(板书1元有100分)那1角=( )元,1分=( )元呢?

生: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角=0.1元,1分=0.01元

师:④出示练习;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1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2)2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3)5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小数来表示。

师;⑤出示:小强有1元3角钱,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改成“小强有1元3分钱,可以写成( )元。”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由此得出结论: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家上个月的电费是43.56元,就是( )元( )角( )分。

2.小丽家这个月的水费为10元6角5分,化成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

3.非洲象的高度达3米8分米,就是( )米;重达5吨300千克,就是( )吨。

4.非洲鸵鸟高度达2米8分米5厘米,就是( )米。

5.长颈鹿,最高的长颈鹿高度可达6米6厘米,就是( )米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中的“.”叫做小数点

1分米=0.1米(一位小数),1厘米=0.01米(两位小数)

1角=0.1元(一位小数),1分=0.01元(两位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4

甜水乡古家小学

高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1《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年级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基础上所学的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小数有接触,并不陌生。但这些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经过系统的总结、整合和梳理。因此,教材创设了“文具店”的购物情境,以“元角分”为载体,帮助学生对小数从感性感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完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的交接与转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文具店”的购物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进行互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购物情境中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与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互化。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信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点子图)猜猜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质疑)

师:它的作用可大了,漆黑的夜空有了它,不再寂寞;小丑有了,它更加滑稽可爱;蝌蚪有了它,青蛙不再孤单„„(图片演示)

师:今天老师把它带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他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小数点(板书:小数点)读作:点。我们一起寻找小数点的大本领,好吗?【以这种形式,在认识小数点的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

二、情境交流,构建模型 1.看图说话,认识小数

师:(出示文具图)我们来找找文具店里的小数点(引导学生发现文具单价中的小数点,回答)

师总结:像3.15,0.50,1.06,6.66„„这样带有小数点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点就是小数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在看图交流中,学生主动发现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引出对小数的深入探究。】

2.生生互动,理解小数意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买一种文具。组内说说文具的单

价是多少?并从书桌信封里拿出对应的钱数,说明理由。

(1)师:哪组要买笔记本,价钱是多少?几元几角几分?(小组代表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具体意思配以钱数演示。)

师总结:小数点前的3表示3元,小数点后第一位的1表示1角,第二位5,表示5分(相机板书:元角分)读作:3.15元。

师:哪组买的铅笔?尺子呢?钢笔呢?(小组代表汇报,补充总结)

(2)师:(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请同学们翻开书80页,填好上面的空格。(学生独立填写,汇报反馈)

师强调:0.50的两个0表示什么?1.06里的0呢?

6.66中的每个6表示什么?(举手回答)

【通过购买文具的模拟活动,使学生将表示价格的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元、角、分一一对应,初步理解小数意义。】

3.师生互动,读写小数(1)读小数。

师:谁能准确读出文具的价钱?(板书:三点一五„„)师:小数的读法与整数有什么不同?读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补充)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小数点左面是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面的小数部分,分开一个一个数字读。(相机板书: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师:除了文具店,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小数的影子(课件出示图)谁能读出这些小数?(2生读)

师:请小组内互相读读桌上信封和邮票上的小数。(2)写小数。

师: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么小数应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补充)

师总结: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师:我们来写一写生活中的小数,好吗?(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自由写一个小数组内读一读。

【在“文具店’的情境中,通过观察谈话,认识小数;小组实践,理解小数意义;师生互动,碰撞出小数的读写方法。学生在历经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放手探究,达成共识

1、引导改写(出示人民币图1)

师:这幅图上人民币一共几元几角几分?你能用以元为单位表示吗?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2表示什么?学生在问答互动中,掌握改写方法)

2、放手探索(出示人民币图2.3)

师:请同学们大胆填一填,完成下面两幅图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师强调:2.04中的0表示什么?0.81中的0表示什么?

【以图1为例明确思考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元、角、分与小数的对应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图2.3,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把几元几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基础练习。

1题.下面小数是几元几角几分?

2题.你能以元为单位表示下面钱数吗? 3题.判断下面小动物说的对吗? 2.知识延伸。(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同时安排了“你知道吗”拓宽知识的外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从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5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 2.5 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米=0.1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

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1、2个)

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第二副情景图

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

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

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

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

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说一说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

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3、4个)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练习巩固

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

0.10.40.070.80.01

1/104/107/1008/101/100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0.190.06

3、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米 9角=()元

19厘米=()米7分=( )元

6厘米=( )分米 6分=( )角

四、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宜良县古城小学 董梦迪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整节课,我从“生活情境”起始,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上完课,我反思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分米=()/()米=()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不足之处:

一、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三、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

四、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

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7

认识小数

一、情境导入

1.猜价格引出小数。

师:老师买了一支钢笔, 你来猜一猜这支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教师引导学生读写小数, 解读价格中的小数。

二、探究新知

1.体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 将几角用分数、小数表示

(2) 将几分用分数、小数表示

2.体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小结:分母是10、1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三、内化拓展

1.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2.理解生活中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四、回顾梳理

教师设计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引出小数,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如何从1元钱中取出0.8元? ﹚, 试图让学生通过形如1角=1/ (10) 元=0.1元, 1分=1/ (10) 角=0.01元这样的式子, 发现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可是,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在学习新知的第一个环节“体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 当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将1元平均分成10份, 每份就是1角后, 老师对学生抛出了问题:“1角是多少元? ”接下来,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0.1元, 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0.1元, 第三个学生的回答还是0.1元。学生回答是正确的, 可是老师还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提问、反复引导, 孩子们最终的回答还是0.1元。为什么? 噢, 原来老师心目中想要的答案是“1/ (10) 元”。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在于老师一开始创设情境 (素材中的数据都是小数或整数) 的诱导和教师提问的不明确具体造成的。实际生活中, 孩子们已经明确知道了1角=0.1元, 所以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 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直接进行了回答, 他们很难在没有明确地提示﹙1角是多少元? 用我们学过的一个分数怎样来表示? ﹚下思考用分数回答这个问题。

由此, 笔者在思考“认识小数”, 一定要让孩子们按照先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分数、再是什么样的小数这样的顺序, 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这是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正确的认知顺序吗? 教材建议“认识小数”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引出, 如利用货币单位或长度单位等创设情境, 目的就是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 降低学生对小数意义抽象性的理解难度。所以, 我们就不必刻意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顺序认识, 如果非要把学生直接的思维发展打断, 硬生生地插入老师所认为应该补充的内容, 那么是不客观、不真实的、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

其实, 小数的产生就是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伟大创造和实践积累, 这种不断探索和长期积累总结的理论体系促使了数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活的变化, 这是人类聪明智慧的展现, 是数学学科实用性、简洁性、概括性的高度体现。在西方, 先出现了分数, 与分数的产生发展相似, 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就是人类的又一种规定。15世纪中叶, 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比较早地发明了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在我国, 小数的出现还要早于分数呢。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

因此,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只有真正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将1角=0.1元的直接经验呈现后再引导与另一种数的表现形式———分数 (1/ (10) 元) 发生联系, 这样的学习才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轨迹。

师:1角是0.1元, 它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分数表示 (1/ (10) 元) 。

师:那么3角呢? 9角呢?

1角=0.1元=1/ (10) 元

3角=0.3元=1/ (10) 元

1角=0.1元=1/ (10) 元

师:1分是0.01元, 它如果用我们学过的分数来表示应该是 (元) 。

1分=0.01元=1/ (100) 元

9分=0.09元=9/ (100) 元

13角=0.13元=13/ (100) 元

师:通过以上式子, 我们看到了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 第二位表示几分。

特别的是, 在进行了充分的学生操作体验活动后, 更重要的让学生通过小数与分数、整数各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读写方法、表示意义) 中, 进一步发现小数独特的魅力———功能﹙可以表示不是整份的数﹚、特点﹙简洁性、高度概括性﹚, 进而对数学学科文化 (小数的产生) 有所了解, 对人类的发展 (智慧的积累和总结) 有更高层次的认识, 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8

1.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出小数。

(多媒体先出示好亿佳超市,引出文中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然后出示表示三种食品价格的小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究关于小数的知识吧。(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点。

联系分数中的分数线,从而引出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并介绍小数点左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而小数点右边部分叫小数部分。

3.学习读法。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师(强调):小数点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照顺序依次去读,和我们报电话号码一样。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请学生用几元几角几分把5.98元、0.85元、2.60元表示出来)

师(指着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小数,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师(归纳):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数表示几角,第二位数表示几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小数,请说说在生活中你收集到了哪些小数?

生:铅笔芯0.7、饮料瓶上是1.25L、别针的长度是0.80分米……

师:看来,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A.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脖子。(长颈鹿)

B.这种动物是世界上现存体形最大但不能飞行的鸟类,也有长长的脖子,而且它的蛋是最大的蛋。(鸵鸟)

C.这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出示非洲象图片及数据)。

2.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例1)。

师:刚才长颈鹿、鸵鸟的身高都是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来表示,现在我们看看如何用米作单位表示其他的长度。

(1) 探究一位小数的实际意义。(课件出示十等份的简易米尺)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用我们刚认识的小数表示就是0.1米。(板书: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0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那么,0.1米就是1分米。我们一起来读一遍,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那3分米用分数该怎么表示呢?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观察一下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2)探究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出示课件):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既然1分米可以用0.1米来表示,猜猜看1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板书:1厘米=0.01米)

师:既然1厘米等于0.01米,那么3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该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8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该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18米)这里的1表示什么?(1分米)8又表示什么?(8厘米)合在一起就是——(18厘米)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解决问题。

师(出示情景图):看看这些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

生:量身高。

师:老师会把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板书:1米62厘米=1.62米)

小组讨论:

A.你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吗?写一写。

B.请你把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师:你知道用小数表示长度时,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呢?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呢?(指名回答)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师:这是老师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请你帮我把日记里的一些数据改成另一种形式。

课件出示:小明早上要去上学,起床晚了,他赶紧从2米2分米( )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 )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快速洗了脸。到小吃店买了一个5角( )元钱的鸡蛋和2元3角( )元钱的面包后,跑到学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今天的表现能用一个怎样的小数来表示呢?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认小数,读小数。所以我把这一环节尽量设计的简单,把时间花在含元角分的价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数量写成小数。

教学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教学重难点没突破。其原因在学情考测做的不到位,学生对分数,对分米都遗忘的差不多了。这节课虽然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必定牵涉到分数,而我想当然的认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学生很好写,结果造成只有半数学生会写小数。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我对这节课的课堂生成把握不好,当我在发现学生对分数都遗忘时,我只是做了一点提示,结果学生还是没弄明白,直接影响后面写小数。

其次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是对整个小数学习体系理解不够,也是没有细致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造成的。学生明白了小数的读写法这个目标全班基本都能达成,但对一些具体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和具体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目标就很差,我在设计时没分清楚这里的层次。讲的简单学生糊涂,讲的深入时间不够、学生不懂,结果学生学的一知半解。

针对这些的问题,先把含价格的小数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这样学生理解轻松,时间也节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其次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做为重点,而载体并不用例题,选用了练习第一题。在这里既复习了分米和米的关系,有复习了如何写分数,然后还有余力稍稍让学生思考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的关系。当然后面这个不作为目标,只是让学生随时保持对学习的思考,也是关注到学习优秀的学生。最后把例题拿来学习把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适当放开,对比刚才的学习,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如何写出小数。这里同样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时候让学生探讨一下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一位、两位小数的关系。这样上下来,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效果非常理想。

这节课我对课堂的生成把握非常好。如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比较单一,都是价格时我并没有随意过去,也没有自己讲出一批,而是让学生课后回家找,把它作为一个作业。如在学习新知中,我能及时发现学生学有余力,都能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照顾到这批优秀学生。还有最后一个练习作为提高题,题里出现二分之一让学生选择小数,全班只有2人作对。这时我及时的把课件调回到学习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那页,结合米尺对照下面的分数和小数,顿时全班明白了二分之一不是0.2而是0.5,课件课中针对学情,及时把握这些课堂的生成,不只是让这堂课上的顺利,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让学生学的开心。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经验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示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部分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发现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上一篇:选择判断答案下一篇:医共体工作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