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四单元习题(精选7篇)
第一课
1.周朝统治者确立的礼乐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制度?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的礼乐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作用: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巩固周朝的统治。
2.“春秋五霸”指的是什么?春秋五霸的首霸是谁?他被确认为霸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最早称霸的是_齐桓公
标志性事件是_葵丘_会盟
3.“战国七雄”指的是什么?战国时各国掀起变法图强运动,具体有哪些变法?(举三例)
答: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魏国李悝变法;吴起楚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
4.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最终的影响是什么?
答:内容: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 ④建立县制,国家直接任命官吏官吏
最终影响:使秦国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发展上出现什么局面?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百家争鸣局面。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②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6.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体现在哪里?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是谁?他的主张以及主要言论是什么?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答: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即爱人和“克己复礼”。
孟子主张:仁政言论:“民贵”、“君轻”;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儒家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原因: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推崇儒学教育
7.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 道家:老子 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写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四个方面的时代特征
答:经济: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变法图强。
军事:各诸侯之间展开激烈的争霸,战争频繁
思想: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大解放
9.秦朝的创建者是谁?都城是哪里?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一统措施?(措施中要求列出秦朝行政简表)
答: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
秦一统措施:政治上: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交通上:大修弛道,统一车轨,排除路障;
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10.试分析秦一统措施中,对维系后世的中华民族一统有重要影响的措施具体有哪些?说说理由。答:统一文字 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一统奠定文化纽带。
中央集权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一统奠定制度基础。
11.“焚书坑儒”的影响是什么?
答:一方面统一了思想,巩固了政权;另一方面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二课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什么?领导人是谁?
答: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陈胜、吴广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统治者都精心治国,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西汉初期:“文景之治”东汉初期:“光武中兴”
3.汉代统治者(包括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了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汉一统措施中,对后来维系中华民族一统格局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答: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消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同时加强监察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崇儒学教育,统一了思想
边疆治理上:汉武帝武力反击匈奴,开疆拓土,此后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边疆治理等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崇儒学教育的措施对后来维系中华民族的一统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汉武帝为推行儒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影响是什么?
答:在长安设立太学,学生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
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5.在汉代,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汉武帝曾经派谁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为了加强西域的管理。汉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答:玉门关、阳关以西地方,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
张骞
意义:①开通了丝绸之路。②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6.“三国”指的是那三国,他们建立的时间、地点、创建者分别是什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是什么?
答:三国:魏国 220年 曹丕洛阳;蜀国 221年 刘备成都;吴国孙权222年建业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是赤壁之战
7.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局面,在这其中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为了学习汉族,他们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措施:改用汉姓;说汉话;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意义: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8.唐太宗实行新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新的治国风范
(1)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2)重视君民关系:发展农业,轻徭薄赋
(3)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2.革新体制
(4)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5)完善科举制
9.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最终使中华民族走向鼎盛,请写出走向盛世的三个治国局面?(要求写出名称以及在位帝王)
答: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10.唐最强盛出现在什么时候?盛世气象体现在哪里?唐朝由盛转衰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唐玄宗前期
盛世气象体现:农业:粮食丰收,出现先进生产工具:筒车、曲辕犁;手工业兴盛:如丝织技术高超;陶瓷:唐三彩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长安等大都市,商业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融通、胡汉交融、开放自由,人的精神面貌:自信、包容、开放
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史记》司马迁
12.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其选官标准是什么?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答:创立于隋朝;
通过考试选拨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作用: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14.玄奘和鉴真的共同功绩是什么?不同贡献是什么?
答:共同功绩是传播佛教
不同贡献是: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等带回中国。
鉴真将中国的佛教、医学、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15.“书圣”是谁?擅长人物画和人物故事画的画家是谁?“颜体”的创立人是谁?
答:书圣是:东晋王羲之
擅长人物画的画家:东晋顾恺之
擅长人物故事画的画家:唐朝阎立本
“颜体”的创立人是:唐朝颜真卿
16.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这条通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答:长安价值: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7.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运河”、“五大水系”分别指什么?大运河在当时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哪里?
答:“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涿郡 余杭“四段运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意义:①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维护了国家政局的稳定
第三课
1.两宋与哪些民族的什么政权并立?这种多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实现了哪两种文化的融合?而具体实现民族文化融合的途径是什么?
答:北宋与党项的西夏政权以及契丹的辽政权并立;
南宋与女真的金政权以及党项的西夏政权并立。
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途径:在战争、议和中实现融合。
2.奠定北宋与辽和平局面出现的基础是什么?南宋时期的抗金民族英雄是谁?
答:“澶渊之盟”岳飞
3.两宋时期,传统城市出现了新的气象,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气象?
答:新的气象现在:①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
②城市商业活动更自由:夜市、早市出现;草市、墟市出现。
③出现广告、商标、纸币等商业元素。
④出现“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
⑤出现治安、消防等专业的城市管理机构
原因:①南方相对和平,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②先进生产工具秧马的应用以及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的推广,促进农业迅速发展;
③手工业发达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什么?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商标是什么时代发现的什么商标? 答:北宋的交子
宋代的济南刘家功夫针
5.宋开始,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是什么?
答:瓦子
6.宋代文人的特点是什么?宋代的文人画喜欢画哪四种景物?
答: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景物:梅兰竹菊
7.元代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谁?他的什么剧目最为著名?
答:关汉卿 《窦娥冤》
8.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体现在哪里?它们分别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答:①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等生产、生活中;
②印刷术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和转轮排字盘;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④棉纺织技术日益推广和进步。
影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巨大转折点,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指南针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印刷术的影响: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棉纺织技术的影响: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合适的衣料,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
9.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制度,同时建立完善的什么系统?
答:行省制度、驿站系统。
10.元朝时,威尼斯人谁来到了中国,并写成了什么书,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
答: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11.元朝时我国的哪个港口是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重要港口?体现在哪些方面?(举出两点)答:泉州港
体现:泉州有多种宗教遗址,还有外国人的墓碑等
12.宋元时期,中国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叫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试举出两点)此时中国的哪样商品取代丝绸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答:“陶瓷之路”
原因:宋元手工业的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造船技术的提高
陶瓷
1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起于何时,成于何时?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说出两点)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唐朝后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因素: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江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利于农业生产。
14.促成宋朝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答:宋朝文化繁荣的因素:
政治上:宋代采用崇文抑武的政策,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经济物质基础;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蜡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三尺,这迎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的确,“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风和雨的锤炼、雪与霜的磨砺,蜡梅变得更加幽香。人何尝不是呢?一路走来,事事顺利未经风雨的人,往往经不起风寒挫折;反之,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的人,却能经得起大风大雨,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与香、光和热……
郑钫方|浙江省乐清市虹桥
一中龙山文学社
由此我想到,梅花真是一位智慧老者。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赞美梅花的气节,凌寒独自盛开。若细看梅花的姿态,并不比春天的各类缤纷强上多少,但梅花在世人口口相传中,却往往要高洁上不少。为什么?因为她走上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道路,不在春天争芳斗艳,而在冬天一枝独秀。在这条偏僻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是凭借着坚强的毅志,为梅花戴上了别样的王冠。
连敏华|浙江省乐清市虹桥
一中龙山文学社
诸老师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是一种美好的意象,往往象征着孤高绝俗、凌寒不屈、贞洁自爱等美德,文人常借梅怡情、抒怀、表节。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有关梅的诗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如何写好这个结尾,写出新意确实比较难。连敏华同学另辟路径,换个角度,赞美梅花是一位“智慧老者”“并不比春天的各类缤纷强上多少”,她不在“春天争芳斗艳”,而走上了一条“与别人不同”“偏僻”“充满艰辛”的道路,在“冬天一枝独秀”, 凭借着“坚强的毅志”,从而给自己“戴上了别样的王冠”。小作者能有如此独特的感悟,实属不易。郑钫方同学紧扣文题中“迎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自然地引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由梅花经过风霜雨雪的锤炼更加幽香,从而联想到人,只有经得起大风大雨的人,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与香、光和热”。行文流畅,联想自然,没有牵强附会之感,所阐释的人生哲理与梅花精神契合。
二 关于灯的作文
路 灯
◎施秋清|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一中龙山文学社
茶杯里夜色倾覆,水声噤默,像年少时的我,写下的一节节温柔的诗,现在都趁夜色水声,一页页地模糊…… ——题记
你站在远方,闪闪烁烁,像鲸鱼的眼睛,像海鸥的翅膀,像穿透我心中迷茫的一根针。你站在远方,橘黄色的裙摆,摇摇曳曳,我像是看见春天的一层浪,把你慵懒的妆容融化在金黄色的月光里。
凌晨,到了火车站。
风比起晨时凉了许多,我仿佛可以看见它冻僵的身体,在树枝间来回穿梭,偶尔贴着地面,卷起几张废弃的旧纸,又扔下。等风停下来不再吹的时候,世界又静了下来,仿佛一下子,就只有我这么一个活物了。我哆嗦着身体,快步走着,路过一盏又一盏黄色的路灯。记得在很小的时候,也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母亲穿着单薄的衬衫,拉着我,走过没有人的街道,走过一盏又一盏黄色的路灯……
我不知为什么会突然驻足,停在一盏路灯下。昏黄的灯光照着我的头顶,感觉有一股暖流从头顶开始充斥着我的全身,渐渐蔓延至每个细胞的角落。我举目望着黄色的路灯,几只飞蛾忽上忽下地胡乱飞着。隐隐约约,我仿佛看见母亲的面容,苍白但温暖。我努力睁大眼,死命地看着,尽管灯光已刺得眼睛生疼,但我怕一闭眼,这让人心疼的面容就不见了。
我累了,靠着路灯,蹲坐下来,空气中有一股城市的气息,渐渐抚平了我不安分的情绪。我红了眼眶,默默地闭眼。
清晨,我就听见了鸟鸣声。
睁开眼,火车站已人潮拥挤,有西装革履的,有衣着休闲的;有行色匆匆如我一般的,亦有优哉游哉的……我逆着人流前行,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都像一阵风,吹过后,便没有了……
在这明亮的早晨,路灯已经熄灭,此刻,我也要赶上我的火车,去往属于我自己的目的地。
我懂,我不能永远拉着你的手走路,我需要独自去面对新的征程,但你关爱的目光会一直伴着我,那颗牵挂的心永远不会变,如同寒冷夜色中的路灯给我温暖。
我知道,当夜幕降临,你一定又穿上橘黄色的裙摆,满怀爱意,静候亲人,一如路灯,独自明亮,静守岁月。
(指导老师 诸爱英)
【诸老师评】
灯我们每天都可见,确实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了。在古典诗词中就有烛灯的意象,有柔美朦胧之意境,亦常光明、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在小作者的笔下,路灯如同给“我”温暖、伴“我”前行、一直关爱着“我”的母亲,引发“我”的许多联想和感悟。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文笔略带忧伤,又不乏积极向上的亮点。
三 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心是一棵
会开花的树
◎连敏华|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一中龙山文学社
入夜,月痕清明,风很瘦,门前的桂花已经开了很多,风一涓涓从纱窗里流进来的时候,还夹带着桂花香,丝丝正扣心弦。
桂花一定是秋天最深刻的相知,一年只开一次,一开整个秋天。孩提时代,每每到了桂花开的时候,桂花做的糕点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睡前泡上一杯桂花茶,因为喝了太多水,晚上不得不起来去洗手间,月光照落在瓷砖上都是桂花味。初中之后,每每躺在房间里,暗香萦绕,睡得也深了。
我于是没有一天不盼望着回家的。
可是后来,我回家了,树却没了。
那天周五,刚回到家的我从后院走到前院来想去看看门前的两棵桂花树,浓郁的花香一下子就带我找回了家的感觉,可看到的却是满目狼藉。
桂花落在地上,像是院子里起了一层鹅黄色的轻烟,香气在院子里游走,香味的浓烈,像是用尽了余生的力气在开花。也的的确确用尽余生在开花——桂树被拦腰折断,倒落在地上,罪恶的斧头就躺在一旁。
nlc202309030156
“树太大了,再长房子里都照不到光了。”
刚放下斧头的爷爷坐在树的主干上,一边吐出一个烟圈一边说着。树的生命像是他手中的烟丝,正在被消耗殆尽。
我失落地回到房间里,趴在窗台上,一低头就正好能看见底下的桂树在呻吟,我像是在同情一位被家长训诫的小友,又像是在送一头战象入冢。
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方式去送一位陪伴我一整个童年的老朋友的离去,只是贪婪地多吸吮了几股花香,满是离别的芬芳。想来下一次就闻不到了吧。
一周后我再回来家里,几天来的疲倦使得我精神不振。刚一进家门,浓郁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信步走到后花园,树还倒在哪里,树叶有些干瘪了,但是香气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却更为浓烈而热情,已经不是桂花香了,而是香气经过时间的酿造,微微发酵,像是酒香。
我可以想象桂花树在生命逝去的最后时刻,它拼尽全力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希望留给这世界以最后的馨香和别样的美丽。
生命终究要终结,但桂花树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那一缕缕桂花的精魂萦绕在我的心头,像一棵树在我心中扎根发芽开花……
我们的生命正年轻,正处于朝气蓬勃的花季时期,难道不该为这多情的世界绽放更多的美丽吗?
(指导老师 诸爱英)
【诸老师评】
小作者是个恬静的初三女生,她善于观察生活,也善于思考生活,情感细腻真挚。陪伴“我”多年的桂花树因长得太高了,“再长房子里都照不到光了”,被爷爷拦腰砍断,却在生命终结的最后时刻释放出更加浓郁的馨香来。这是一件很轻易被人忽略掉的事,却引发了小作者诸多的思考和感慨。小作者两次提到了桂花树是用尽余生力气开花,给自己的生命以美丽的终结。也许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桂花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留下馨香,留下那别样的美丽,让她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给世界以美丽。读罢令人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小作者在最后点题:“那一缕缕桂花的精魂萦绕在我的心头,像一棵树在我心中扎根发芽开花……”
本文是典型的“一事一议”作文: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写这类作文,切口一定要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来阐发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行文上把握以下几点:1.叙事典型,紧扣文中的“事”定好“论点”,即事说理,有感而发。2.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是非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3.最后深化或强化中心论点,亦可以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一、习作要求:
1、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观点鲜明正确。
2、有理有据,材料充实,令人信服。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二、老师指导:
〖1〗我要写
经过同学们激烈又精彩的辩论,课本中的三个论题,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了非常明确的看法和主张。特别是第一个论题,对于上网的利弊,同学们的认识还是很深刻、很全面的。并且我发现好多同学不是平淡地讲述材料、陈述观点,而是充满激情地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谈得有声有色,很精彩,很能打动人,看来都有切身的体会吧。
我想:只要同学们再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一定不会再沉迷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络游戏中,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好帮手。
可就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多少青少年,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不求进取,耽误了大好的学习时机和原本美好的前程,让老师失望、让家长伤心、让周围人耻笑。同学们,请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深刻的体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写下来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能够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吧!
〖2〗写什么
这次写作与以往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同,而是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写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劝告别人按照自己的思想见解去处理事情。
这类文章的最大的要求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观点,让人看了后会心服口服。
要树立自己的观点,有几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和道理,直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叫做“立”,就是树立正确的观点;另一种是:通过一些事实和道理,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这叫做“破”,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也有人喜欢边“破”边“立”、破立结合,这就像同学们在辩论时一样,既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又要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
〖3〗怎么写
要想使自己的主张很容易地被别人信服、接受,首先,自己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自己先要站稳了立场,这样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说得摸棱两可,甚至转移了阵地、目标。这就是习作要求的第一项: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观点要鲜明正确。
其次,辩论的时候同学们就明白了,只凭气势、声势压人是不够的,那顶多让别人口服,不能让别人心服,有时还容易造成矛盾。要让人信服,就得摆事实、讲道理,这些事实和道理都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的,“事实胜于雄辩”,铁证如山,就不怕别人不信服了。这就是习作要求的第二项:有理有据,材料充实,令人信服。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2.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A.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
B.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
C.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A.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焰
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6.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一幅照片,你知道这幅照片的拍摄地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台儿庄
8.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D.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0.1938年3月,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这次战役的国民党指挥官是()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怀 D.张自忠
11.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12.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嫩江桥之战
13.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延安整风 D.中共七大
14.中共“七大”召开后,陈毅元帅非常兴奋,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
①七大为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儿是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7.1937年12月,古老美丽的南京城曾经被侵略者变成了“人间地狱”,城内尸骨堆积如山,雪流成河,制造这一暴行的侵略者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18.“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9.王丽和张东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①西安事变②卢沟桥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百团大战⑤渡江战役⑥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20.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读图题
21.右面的是我国的两座著名纪念馆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一纪念馆的图片,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简要叙述与两个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大体经过。
(3)我国设立以上两个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
2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2)请说出图一和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6)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2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材料三: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解放军的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
──来自互联网
(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针对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4)请你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
四、探究与简答
26.调查问卷是开展学科探索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问卷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设计的一份尚未完成的问卷,请根据问卷表右栏的提示,在中间栏目中补充设计或作答。
主题:中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知情情况调查问卷
提示语:同学们,回首过去,鸦片战争,甲午风云、辛丑之辱„„,外国列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记的国耻日。那么。你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吗?相信这份问卷会让你回忆起68年前的那段历史„„
调查题目:
(1)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吗?()
A.1936年12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12月 D.1939年12月
作答第(1)题,把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仿照第(1)题再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不须作答。
(3)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信息的?作答第(3)题
(4)仿照第(3)题再设计一道简答题,不须作答。
(5)请尝试编写一句格言,就不忘国耻、铭记历史表明你的情感态度。(要求简练,有警示性,格式、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B5.A6.B7.A8.B9.D10.B11.A12.D13.B14.B15.C16.A17.C18.B19.D20.B
二、读图与解答
21.(1)图甲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图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判断依据:图甲纪念馆是一座台历,日期为1931年9月18日,这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图乙上面写着遇难者(遭难者)300000,这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攻占了沈阳城。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3)让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2.(1)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B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增强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由于国共合作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
三、材料分析题
23.(1)蒋介石,张学良(2)说明蒋介石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执行的是不抵抗政策。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袭击沈阳北大营。后果是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沦亡了。(3)张学良盲从蒋介石的命令,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是错误的。(4)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西安事变;(6)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与共产党共同努力,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可见,张学良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4.(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2)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十分珍惜。
25.(1)鸦片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放战争(2)南京大屠杀(3)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这是日本政府不能够正视历史罪行,妄图抹杀侵略罪行的表现(4)材料四的说法不正确,我们今天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等于利用战争来解决历史问题;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和平。
四、探究与简答
26.(1)B(2)~(5)略。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海南省考试局主办的《考试报》发表。《2007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白鹅》一课围绕鹅是“高傲的动物”这一主题,巧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从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三方面突出了鹅的风采,赞美了鹅的忠诚、可爱、勇敢、尽职,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
《白公鹅》一课,作者采用拟人和夸张等多种手法,抓住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突出了它的慢条斯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表现出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洋溢着真切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猫》一课,巧用多种修辞方法,活现出猫的独特风采──一是老实与贪玩,二是贪玩与尽职,三是胆小与勇敢,四是高兴与不高兴,五是古怪与活泼,这看起来充满了矛盾,但都是事实,洋溢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母鸡》一课,以情感为线索,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前部分写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部分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突出了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再到“赞美”,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老舍的《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也是由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组成。
2、叙述动物特点采用的都是总分段式。在表现小动物特点时,作者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进行描写。
3、情感表达上:《猫》通篇都是喜爱,而《母鸡》却是由“讨厌”到“不讨厌”的过程。
4、老舍语言的语言都是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好像在道家常。
文学常识馆:
1.《白鹅》作者: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白鹅》选自《丰子恺文集》
走近作者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过兵,随军进驻云南,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影响很大。后又陆续出版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长篇巨著《鹿衔草》。现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
课文标题
“驿路梨花”题目形象优美,清新洗练,语意双关,寓意深远。文题中的“梨花”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主题解说
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族小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方便过路行人的故事,歌颂了雷锋精神。
重点掌握
1.本文为什么要多处描写洁白的梨花?山中开满枝头的梨花象征什么?
作者着意描写梨树梨花,旨在写人。写洁白的梨花,是为了衬托未出场的主人公,心灵美好的哈尼小姑娘梨花,梨花成了雷锋精神的象征。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赏析:公元1161年12月,武钜率军抗击金兵,收复洛阳,陆游得到这个消息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有误的一项是(D)A.竹篾(miè)
驿路(yì)
麂子(jǐ)...
B.修葺(qì)菌子(jùn)露宿(sù)...C.mù色(暮)陡qiào(峭)简lîu(陋)D.yōu闲(悠)恍hū(惚)晶yínɡ(银)2.找出下列句字中的错别字并修改过来。
(1)火溏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溏)——(塘)(2)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慢步。(慢)——(漫)(3)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从中歌唱。(从)——(丛)(4)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媚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媚)——(眉)3.(2016·广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母亲对我爱护得无所不至,让我十分感动。....B.谈起“韩流”明星,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艺术学院的老师也惊叹不已。....C.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D.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中。....4.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C)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2016·襄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 个小时。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语言描写)(2)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神态描写)(3)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4)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动作描写)
2.本文侧面描写的运用。
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①本文以漫山遍野的洁白的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②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③通过瑶族大爷、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感人。
3.关于悬念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悬念,俗称“卖关子”,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中,悬念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驿路梨花》处处设疑,或隐或现,摇曳多姿。文中的“我”和老余行走深山投宿无门,恰好出现小茅屋。主人是谁?我和老余认为是瑶族老人,瑶族老人认为是哈尼小姑娘,哈尼小姑娘又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一个叫梨花的姑娘经常照料小茅屋„„文章始终未正面回答,也无须回答,分明已感受到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2)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比喻)(3)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双关)8.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本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一语双关的用意。
B.课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C.本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点明了全文的主旨。D.课文里的人物很多,都与小茅屋有联系,但只有梨花才是小茅屋主人。
9.学习了本文后,你对“公德”这概念有了什么认识,就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1)公德活动我宣传。
请为这次以“公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一个标语。__公德在我心中,公道行走天下。__(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没有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执行__”一词改为“__履行__”。(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规格】5 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__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__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梨花”的含义。(1)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__题目中的“梨花”一语双关,既指植物梨花,又指像梨花一样的雷锋精神。__(2)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__指植物梨花。__(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5 开。”
__前一处是指植物的梨花,后一处指雷锋精神。__ 11.课文最后引用陆游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引用陆游的诗句呼应标题,总结全文,点明全文主旨。__ 12.写出与小茅屋有关系的人物,他们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__与小茅屋有关系的人物有:“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__ 13.根据文章内容,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__雷锋精神代代传。__ 1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联系实际生活谈谈。__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__
(2016·济南)心中有间小书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方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沙发,玻璃茶几,有一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 “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以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 7 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困倦得睡眼蒙眬,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与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作者:歆红,文章有删改)15.通读全文思考: 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柔和温暖,静逸雅致__的特点,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__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__,表达了__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成具有商业气息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__。
16.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__“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温暖轻柔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__(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以前没卖掉剩下的。
【八上语文第四单元习题】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单元的复习题11-19
八上第四单元10-17
八上历史第四单元试题11-16
六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5-26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07-26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0-04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0-05
一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9-27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05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