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分级标准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火作业分级标准(通用7篇)

动火作业分级标准 篇1

控制动火作业行为,使之风险降至最低,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和其它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的生产安全。

二、定义

1、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易燃易爆场所:主要指我公司涂装及喷砂场、油库、气站、危险品仓库、材料库、油品及油漆稀料、前处理剂等化学品储存及使用场所、液化气瓶储存室、变配电室、相互禁忌作业可能引起火灾的区域。

三、职责

1、担当部门:主要指在公司内进行的维修、改造、施工等临时性作业的部门,如设备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等。负责动火申请,《安全作业许可书》办理,动火现场的清理及监护等;对担当的承包方在公司区域内动火时,《安全作业许可书》的初审及动火作业状况监督。

2、承包方:负责动火作业时的申请,《安全作业许可书》办理,动火现场的清理及监护等;负责配合、落实担当部门、管理部提出的安全防范及整改、预防措施。

3、安全环保课:接受动火申请,负责批准《安全作业许可书》;检查动火作业的安全状况及督促现场改善。

四、动火作业的分类

1、动火作业分类:公司内的动火作业分为A级、B级、C级三类;

2、A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指本规程第二款第2条规定的区域。

3、B级动火作业:在公司区域内除易燃易爆场所外,有关部门或承包方进行的临时性的维修、改造、施工等动火作业。

4、C级动火作业:主要指在公司焊接线区域内进行的固定的长期性动火作业。

5、遇节假日、双休日或特殊情况时,除C级动火作业外,公司内进行的其它动火作业一律按A级动火作业升级管理。

五、安全操作规程

1、 C级动火作业要求、B级和A级动火作业基本要求

(1)动火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焊割工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对现场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它火种可能或潜在喷溅的区域,该区域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存在任何可燃品(化学品、纸箱、塑料、木头及其它可燃物等),确保动火区域保持整洁,无易燃可燃品。

(3)对确实无条件移走的可燃品、动火时可能影响或损害无条件移走的设备、工具时,操作者必须用严密的铁板、石棉瓦、防火屏风等将动火区域与外部区域、火种与需保护的设备有效的隔离、隔绝,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4)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明确周围环境是否放置可燃易燃品,按规定确认、清理现场,以防火种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室外进行高处动火作业时,5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5)凡盛装过油品、油漆稀料、可燃气体、其它可燃介质、有毒介质等化学品及带压、高温的容器、设备、管道,严禁盲目动火,凡是可动可不动的火一律不动,凡能拆下来的一定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特殊情况下必须动火时,要保证容器、设备、管道处于常温、常压状态,通过切断、加装符合要求的盲板等措施保证动火设备或管道与生产系统的物料彻底隔离,动火前必须检查分析容器、设备、管道中的化学品性质及周围环境,利用空气、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水蒸汽、水等经过充分的吹扫、清洗、置换后,经反复确认无危险隐患后,方可动火;该动火作业属于A级动火,担当部门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书》,并派人监火,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6)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丙烷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须保持不少于10米的安全距离,气瓶严禁在阳光下曝晒,氧气瓶口及减压阀、阀门处不得沾染油脂、油污,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运输、储存、使用气瓶时,严禁碰撞、敲击、剧烈滚动,且气瓶要放置牢固,防止气瓶倾倒。

(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机、气瓶(减压阀、胶管、割炬等)、砂轮、修整工具、电缆线、切割机等器具,确保其在完好状态下,电线无破损、漏电、卡压、乱拽等不安全因素;电焊机的地线应直接搭接在焊件上,不可乱搭乱接,以防接触不良、发热、打火引发火灾或漏电致人伤亡。

(8)动火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整理整顿现场,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

2、 A级和B级动火作业特殊要求

(9)A级和B级动火作业时,担当部门必须按规定负责组织办理《安全作业许可书》,严格落实“三不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的《安全作业许可书》不动火,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现场无人监护不动火;担当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动火监护人,动火监护人要严格履行看火职责,及时处理、消除火灾隐患。

(10)B级动火作业由担当部门或操作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确认,安全环保课根据情况确定是否派人协助确认;A级动火作业必须经安全环保课进行作业前安全确认,担当部门或操作人员协助确认,经安全环保课确认许可,落实《安全作业许可书》要求及有关防范措施后,操作人员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11)A级和B级动火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清理现场,动火区域周围十米严禁放置任何油漆稀料、油品、气瓶、其它化学品等易燃品及包装材料、木料等可燃品,并明确监火人,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及水源,必要时应在动火区域洒水浸湿。动火作业时,火种可能进入涂装室、油库及其它高危区域时,应将该区域洒水浸湿。

(12)A级动火作业时,担当部门应组织操作人员(外协承包方)进行危害辨识,制定安全动火方案,落实防火安全措施;A级动火作业现场的通风设施要保持良好,尤其是涂装场所、油库、气站等;在易燃易爆场所挥发性气体气味较浓时,严禁动火,应打开门窗,保持良好的通风置换,在无明显气味时方可动火。

3、安全作业许可书

(13)《安全作业许可书》由担当部门负责组织操作人员、外协承包方提出动火申请,经担当部门初审后,到安全环保课办理。安全环保课终审批准《安全作业许可书》。

动火作业分级标准 篇2

关键词:高温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地下开采矿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我国矿井的开采区域不断扩展,开采深度不断增大;这使得矿井所达之处原岩温度上升、矿井风温升高,出现热害的矿区增多,传统热害矿井热害严重程度加剧[1,2,3],深井热害已经成为除了水、火、瓦斯之外制约我国矿山安全开采的又一重大问题,急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减少热害对矿井生产活动和人员安全健康的影响[4,5,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热害评价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矿井热害现状及监管需求,作者在文献[6]中研究提出以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和WBGT指数作为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指标,开展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本文将根据我国矿井管理现状,从分级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研究提出各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及其限值标准,建立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从而为矿井热害的分级监管与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我国热害分级相关标准简析

1.1 国内现有的热害评价及分级标准

目前,我国在空调通风领域有从环境舒适度考虑评价热环境的相关标准;而在工业领域,则多从高温危害的角度进行考虑,主要评价及分级标准有:

(1)《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使用主观判定量表评价热环境的影响》(GB/T 18977-2003)标准在国际标准《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使用主观判定量表评价热环境的影响》(ISO10551:1995)基础上修改采用,对通过主观感受调查及统计分析,评价热环境的舒适程度给出了方法性的建议;但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比较适用于相关研究工作。

(2)《热环境 根据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GB/T 17244-1998)标准在国际标准《热环境 根据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ISO 7243:1989)基础上修改采用,该标准提出以WBGT指数来评价热作业环境和热作业人员的热负荷。并在ISO7243的基础上,结合平均能量代谢率,将热环境分为好、中、差、很差等4个级别,如表1所示。该标准中明确指出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一种经验指数,它代表个人接触的热负荷,其在工业环境中易于测量,且其测量方法是介于精确测量和便于工厂测量两者之间的折衷方法。

注:表中”好”级的WBGT指数值是以最高肛温不超过38℃为限。

(3)《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标准,该标准于1984年第一次制定,采用劳动时间和室内外温差作为分级指标,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1997年该标准被修订,采用WBGT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作为分级指标,2008年最近修订版中依然采用该两项指标。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4.4.3 高温作业分级》部分指出采用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两项指标对高温作业进行分级。但在其随后的修订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007))中并未提出对应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1.2 我国作业场所高温限值标准

在热环境评价分级过程中,指标限值的确定是分级的关键,我国目前的高温限值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该项标准在其《10 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中综合考虑影响人体热负荷程度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以及WBGT指数3项指标,给出了在不同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下的高温作业WBGT指数接触限值。《13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中以干球温度作为限值。

(2)《煤矿安全规程(2005)》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干球温度,下同)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但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必须停止作业”。未综合考虑湿度、风速、热辐射等的影响。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l6423-2006)中规定采掘作业地点干球温度应不超过28℃,否则,应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未综合考虑湿度、风速、热辐射等的影响。

(4)《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中对高温作业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做出了规定,给出了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宜超过的。

从分级标准及其相关限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于矿井热害程度的衡量多采用简单的温湿度指标,尚未制定综合考虑温湿度条件和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标准,无法充分衡量不同矿井的热危害程度。因此,下面将在文献[5]研究确定的以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和WBGT指数为分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2 井下主要工种体力劳动强度对照建议表编制

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首先要确定作业场所的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该级别的确定主要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标准为基准,分以下两种情况考虑。

(1)若该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致相当,则可以直接按照测定结果作为该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2)若该作业场所作业人员由于作业性质等的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具有明显差别,则首先应对其作业人员进行归类,建议按照工种分类,然后分别测定每类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选取最高的级别作为该作业场所的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从技术准确性角度考虑,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的方法,通过实际测量确定劳动强度级别是较为科学的方法;但从对热害矿井的实际调研结果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多数矿山企业对于井下作业现场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测定较少,在确定作业场所的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时难度较大,因此,从提高分级标准的可操作性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制定针对井下主要工种的体力劳动强度对照建议表。

2.1 井下主要工种的确定

通过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和工种统一编码表(2002年版)》初步确定近60类工种[7];结合对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类企业内工种的资料调研,形成了包含近80类工种的初步工种列表。通过咨询井下现场作业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高温作业场所研究专家并结合确定工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目的,最终筛选确定了如表2所示的62类主要工种。

2.2 主要工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确定

针对62类工种,制定工种体力劳动强度评价表,邀请企业井下现场管理人员、企业劳资(人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共30人组成的专家组,根据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每类工种的劳动强度级别进行判断,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每类工种以专家判断选择占比最大的劳动强度级别作为其建议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2.3 主要工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表的编制

按照上述调查分析,在标准中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对不同工种的劳动强度建议表,如表2所示。在标准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体力劳动强度的测定,优先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进行;若暂时不具备测定条件,则可参照表2。由于各类矿山的开采工机械化程度等的不同,同一工种其劳动强度差别可能会较大。但对于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矿山企业,其应该具有测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能力,因此对该表的使用率应该较低;而对于规模较小、现代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其各类工种的劳动强度的差别一般不会很大,可以通过表2进行比较。

3 不同体力劳动强度下WBGT指数限值的确定

考虑到将不同危害程度的作业场所尽可能分开,便于相关部门开展监管工作,利用所确立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指标将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划分为三级:0级(达标)、I级(超标)和II级(严重超标),需要确定不同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下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的WBGT超标限值和严重超标限值。

3.1 井下高温作业场所WBGT超标限值的确定

在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分级指标选取过程中,考虑井下作业的特殊性,即使在工人工间休息时也难脱离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8],因此,将井下高温作业的劳动时间设定为8小时。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中《10 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部分给出的在不同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下的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接触时间率应为100%。因此,采用接触时间率为100%时的WBGT限值作为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的WBGT超标限值;针对不同的最高劳动强度级别的作业场所,其限值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与南非标准[9]的对比可以发现Ⅰ级劳动强度下超标限值与其B级标准基本对应,即属于应加强管理级别。

3.2 井下高温作业场所WBGT严重超标限值的确定

结合课题协作单位天津大学研究建立的不同体力劳动强度下的热耐受极限时间与WBGT值之间的关系式[10,11],从最大限度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角度考虑,通过公式变换得出II和IV体力劳动强度下WBGT限值与热耐受时间的关系式。

IV级体力劳动强度下:

WBGT=47.93T-0.080 (1)

II级体力劳动强度下:

WBGT=53.23T-0.080 (2)

式中:T—热耐受时间,min;

WBGT—作业场所的WBGT指数值,℃。

按照公式(1)进行推算,在耐受时间为8小时的情况下,IV级体力劳动强度所对应的WBGT值为29.2℃,取整为29℃。按照公式(2)进行推算,在耐受时间为8小时的情况下,II级体力劳动强度所对应的WBGT值为32.4℃,取整为32℃。对于Ⅲ级体力劳动强度下的严重超标限值,采用差值法,对II级和IV级体力劳动强度间的WBGT限值求均数,取整为30℃。

从与超标限值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下严重超标限值比超标限值高出4℃,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主观感觉问卷调查表明,体力劳动强度越低,耐热受WBGT值的变化率越大。因此,对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更低的Ⅰ级以4℃为差值确定其超标限值为34℃。通过与南非标准[9]的对比可以发现,Ⅰ级劳动强度下严重超标限值与南非的A级标准基本对应,即属于不可接受风险级别。最终,确定不同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下的严重超标限值如表4所示。

4 分级标准的制定及贯彻应用

4.1 分级标准的制定

按照不同劳动强度级别下的超标及严重超标限值,采用矩阵组合法,制定如表5所示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表,该表即为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核心内容。采用井下高温作业场所WBGT指数值和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作为指标进行分级,充分考虑了环境条件和机体的负荷情况,其各项指标较易检测,且井下高温作业工种劳动强度级别建议表的编制,进一步提升了分级方法的可操作性。

4.2 分级标准的贯彻应用

通过对存在高温作业场所矿井的调研,发现企业对于高温作业场所中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有极少数企业主动测定作业现场的WBGT值。对于作业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的测定进行的更少,少数企业虽然进行了测定,但仅仅从发放津贴、补助等角度考虑,未考虑不同劳动强度下高温作业场所中作业人员的热感觉、工作效率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本标准的宣传贯彻,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监督检查督促矿山类企业积极开展作业场所WBGT指数及作业人员体力劳动强度测定。

(2)加强对使用本标准的矿山类企业及作业场所监察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3)根据本标准的分级结果,针对以上不同级别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建议采取不同强度的监管对策:0级表示该作业场所的高温环境条件较为合理,需要保持,主要由企业自行管理;I级表示如果采取的措施是不可行的,或其成本与获得的改进不成比例,可以有条件的接受,但需要尽量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向0级转化,政府进行抽样监管;Ⅱ级表示该作业场所的高温作业环境热害过于严重,必须限期采取措施改进作业环境,至少达到I级,政府进行重点监管。

参考文献

[1]邢娟娟.井下高温作业的矿工生理、生化测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4):45-48XING Juan-juan.Study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changes for miners exposed to heat in underground pi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1,11(4):45-48

[2]吕品.矿井热害的调查与防治[J].中国煤炭,2002,28(7):38-40LV Ping.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heat hazard in mine[J].China Coal,2002,28(7):38-40

[3]陈安国.矿井热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3-6CHEN An-guo.Formation and harmfulness of heat hazardin mine and its control measure[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4,14(8):3-6

[4]欧晓英,杨胜强,于宝海,等.矿井热环境评价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3):323-326OU Xiao-ying,YANG Sheng-qiang,YU Bao-hai,et al.Evaluation of thermal environment in mine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05,34(3):323-326

[5]宋交才,徐小生,陈平,等.某有色矿山工伤事故现状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1(2):10-13SONG Jiao-cai,XU Xiao-sheng,CHEN Ping,et al.A-nalysis of a non-ferrous mine accidents and research on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J].Health Education andHealth Promotion,2006,1(2):10-13

[6]任智刚,刘功智,何川,等.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热害评价分级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41-46REN Zhi-gang,LIU Gong-zhi,HE Chuan,et al.Studyon the indicators for ranking of thermal hazard in heatstress workplace of underground mine[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3):41-46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和工种统一编码表(2002年版)

[8]刘卫东.高温环境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43-45LIU Wei-dong.Survey of effect for coal mine workers inheat stres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3):43-45

[9]Webber R.C.Franz R.M.A review of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heat stress indices,standards and limits with refer-ence to ultra-deep mining.The 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2003,7:313-324

[10]吕石磊,朱能,冯国会,等.高温高湿热环境下人体耐受力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23(6):982-985LU Shi-lei,ZHU Neng,FENG Guo-hui,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eople’s heat endurance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s[J].Journal of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2007,23(6):982-985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 篇3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根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2005)

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4、4、《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碧桂园盈水翠苑

建设单位:台山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冈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传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台山市碧桂园钻石湾

本工程框架墙结构;货量区别墅户型005S、005N 240S、260S地上3层。商铺A、B、C区1-3层,建筑总面积:37000m。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三、项目施工管理人员

现场负责人:涂国武,黄劲松,吴小磊。

现场负责人职责:

1、按照业主要求提出动火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对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交底。

3、落实动火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组织实施动火作业,并对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负责。

4、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安全员:禤艺峰,训邵兵。

安全员职责:

1、做好动火前的安全交底(包括风险识别),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对作业全过程安全进行监护。

四、动火等级的划分:一、二、三级动火的情况划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1)禁火区域内。

(2)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3)各种受压设备。

(4)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5)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6)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

(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2)小型油箱等容器用火作业。

(3)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五、安全技术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3、电气焊工在操作时必须持双证作业(操作证、动火证)必须有专人监护,配备灭火器,并穿绝缘鞋、带皮手套、戴保护镜。

4、动火人员必须到项目经理开动火证,方可施工。

5、作业现场配备灭火器材。

6、作业现场安排专人监护。

7、电焊机必须接地良好,电源线的拆装应有专业电工操作。

8、电焊机要设单独开关,开关应设在防雨的电闸箱内,拉合时应倒向操作,电焊机必须接二次保护装置。

六、电焊工、电工操作规程

1、电焊工操作规程:

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拆装应由电工进行。

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好手套侧向操作。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防护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板或木板上。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气孔、口打开。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许可后,方可施焊。工作结束,应切断电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2、电工操作规程: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安装和架设。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熔化焊锡、锡块时,工具要干燥,防止爆溅。喷灯不得漏气、漏油及堵塞,不得在易燃、易爆场所点火及使用。工作完毕,灭火放气。配置环氧树脂及沥青电缆胶时,操作地点应通风良好,并需带好防护用品。不得使用焊锡容器盛装热电缆胶。高空浇筑时下方不得有人。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七、风险因素分析

1、动火施工区域有与施工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

2、动火施工火星窜入替他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3、施工用电电缆外露。

4、高处动火施工火星四溅。

5、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6、电、气焊器具、设备质量未经过质量检验。

7、动火操作人员非专业人员,不具备动火作业资格。

8、动火作业人员操作不符合操作规定。

9、动火作业人员未在指定地点动火施工。

10、施工前未办理相关手续。

11、动火操作人员未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具。

12、相关人员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火种或易燃易爆品进入动火施工区域。

13、在自然环境不适合动火施工的情况下仍强行动火作业。

14、施工前未对动火区域内或动火点气体进行检测。

八、防范措施

1、划定动火区域,拉好警界带,挂好警示标识和施工作业无关的人员禁止入内,对消防器材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摆放到上风口适当的位置。

2、动火作业前由施工现场负责人与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现场风险识别和安全教育,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人员要熟悉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危害因素、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3、现场组建安全检查小组,负责动火现场的协调和管理,检查和确认动火措施的落实;

4、动火作业现场配置干粉灭火器、消防铁锹等消防工具;

5、施工人员必须将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操作,遵守施工方案制定的安全措施和站内工业动火的有关规定,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6、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开启与施工无关的阀门,施工时有专人监护。现场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分工明确,与业主认真协调,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规范。

7、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现场;

8、动火现场5米以内应无易燃易爆物、无积水、无障碍物,便于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迅速撤离。非动火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动火现场;

9、施工所用设备均需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 用于检测气体的检测仪应在校验有效期内,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储存氧气的容器、管道、设备应与动火点隔绝(加盲板),动火前应置换,保证系统氧含量不大于23.5%(V/V)。

11、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15米内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等应封严盖实。

12、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施工单位安全小组先自检,报请监督部门、监理、运营单位、消防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措施到位后,签字确认,办理动火作业手续,方可施工;

13、遇有6级以上大风(含6级)时,不准动火;

14、动火作业应做到“四不动火”,即:无动火作业票不动火,无监护人不动火,安全措施未落实不动火,与动火票内容不符不动火。

15、施工人员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坚守岗位,施工完毕后清理施工现场。

16、施工车辆进入现场服从指挥,按指定路线行驶,靠边停放,驾驶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车辆。

17、作业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对现场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隐患问题,确保作业安全;

18、二级动火间断作业超过一天时,每天在开工前,应由动火作业人、监护人、属地单位安全监督共同检查动火现场,确认风险削减措施落实,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九、施工工序

(一)作业前准备:

1、动火证等证件齐全方可施工。

2、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安全监督部门人员到现场并落实措施,施工单位必须有主管领导为现场负责人。

3、技术员应首先熟悉现场,并根据当天气象条件,路况条件,等确定是否适合动火。

4、施工队伍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进站前所有人员经过安全教育,掌握应急预案,熟知逃生路线。技术人员要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交底,熟悉工艺流程,对危险源,危险因素,安全措施有清楚的认识。

6、专业消防戒备人员熟悉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戒备规定。

7、进入施工现场的监护、施工人员劳保护具齐全、穿戴整齐(拆除、安装、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8、准备好动火现场备干粉灭火器,消防锹等消防器材,动火区域用警戒带与生产区域隔离。

9、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二)作业时:

1、动火区域巡回检查,随时检测有无油气泄露,及时消除隐患。并在动火点周围设立警戒线,与生产区域隔离。

2、施工现场摆放干粉灭火器、消防锹等消防设施。

3、做好现场安全防范措施,动火点有专人监护。

4、站内做好准备,让站内人员交底,听从业主安排,一切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开始焊接作业。

5、确认按设计要求完成了该工程。

6、清理现场,拆除施工工具,回收垃圾,恢复整洁干净的施工现场。

十、安全用电

1、需要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时,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补充有关图纸资料存档。

2、项目部设有专人管理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用电技术档案。其内容为:

a: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技术交底资料: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电气设备的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定期检(复)查,施工现场每月一次,分公司每季一次,并复查接地电阻值。

b:电工维修工作记录,可指定专人(用电)管理(电工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c:检查工作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3、有专人负责对临时用电系统检测及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项目部设有四名专职电工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设专人对配电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5、按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落实安全责任制,临时用电系统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将负责电工的姓名标注在配电箱体上。

7、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力度,严禁无证上岗。

8、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的拆除工作必须由专职电工完成,严禁其他人员随意拆除供电装置;严禁带电拆除临时用电系统或供配电装置,拆除时必须由项目部安全员、临时用电管理人员到场检查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1、临时用电必须经安全部门专职人员验收后方可使用。

2、接地电阻必须要有测试记录。

3、临时用电管理要有安全技术交底和签字手续。

4、值班电工要有定期检查和维修记录。

5、非专业电工不得私拉乱接。

6、电线上严禁晾晒衣物。

动火作业指引规范 篇4

一、动火作业审批管理

1.凡在管辖区域内的任何部位需动火作业的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

2.承担施工动火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动火作业前到物管部填报《动火作业申请表》,详细说明动火的事由、动火部位、起止时间、范围、采取防范措施,消防主管对《动火作业申请表》进行审批。

3.施工单位领取动火许可证后,方可动火。

4.动火作业现场,施工单位需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从业资格证书,遵守动火作业安全规定,动火前要清理现场,周围无易燃品,配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5.用电焊机作业的焊机地线不得接在易燃易爆的设备或管道上。

6.在动火作业的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报告监控中心。7.动火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进行监督,施工人员须将《动火作业申请表》明示以备检查。

二、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动火前先通知现场值班人员。动火必须做到“八不、四要、一清”。2.动火前“八不”:

2.1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 2.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2.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2.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未排除残有的油质不动火; 2.5凡有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2.6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未排除易燃、易爆物的不动火;

2.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其下方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的不动火; 2.8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3.动火中“四要”:

3.1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3.2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3.3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及时扑救; 3.4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油气输送管道动火的作业方法 篇5

1 油气管道动火的特点

石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具有管径大、输送距离长, 运行工作压力高, 连续密闭运行, 输送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性的特征。在动火抢修和流程改造与正常的管道建设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1]。

动火作业时, 通常抢修和流程改造时间的比较短暂, 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油气管道运营。长输管道是输送量大而且连续运行的管道, 抢修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管道停输时间的长短。管道的停输不仅会给管道末站造成库容压力, 而且还可能影响油田原油生产和管道末端炼油厂的生产, 对于易凝原油输送管道来讲, 原油物性和管道的温降规律决定了原油管道的停输时间。因此, 抢修工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管道恢复正常输量或某一最低输量[2]。

泄漏出的油品易燃易爆, 天然气具有易扩散性等危险特性。

从输油管道内泄漏出的油品具有易燃易爆、油气易积聚等特点, 因此输油管道抢修工作在现场油品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的情况下是不准动火的, 否则极易酿成火灾、爆炸及人身伤亡等事故。

高压天然气从管道中泄漏出来后, 依靠自然风力的作用和分子扩散, 能够漂移一定的距离, 会在泄漏点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不安全环境, 在该范围内的任何火源都可能引发爆炸事故。此外, 天然气具有毒性。这就要求进入天然气泄漏区的抢修人员必须配备防毒面具, 并要采取一定的监护措施。

动火作业过程应遵循严格的作业规程, 要求抢修机具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适用性及可靠性, 同时要求参与抢修的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熟练。

管道的抢修工作是一项时间紧, 任务重的工作, 这就要求抢修机具可靠, 密封必须严密, 操作人员技术过硬, 操作熟练。

2 油气管道动火作业的实施方法

在输油输气管道上施工动火是一项危险性高的作业任务, 主要是由于施工动火处通常存在易燃易爆物, 火源与其相遇容易发生事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采取措施不让火源与易燃易爆物接触。现场施工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封堵和清洗清扫[3]。

所谓封堵, 就是将易燃易爆物堵在动火点以外, 使其与火源隔离;所谓清扫, 就是将动火管道施工现场以内的易燃、易爆物清理干净。通过“堵”与“清”即将带油气动火转化成为无油气动火。

2.1 动火管段的隔离

通过关闭阀门, 可以隔离动火管段。管道停输以后, 关闭相关阀门, 尽量缩短动火点前后的管段长度, 减少存油量。若附近没有截断阀, 可以采用封堵措施。

此外, 可以采用封堵法隔离动火管段。常用的有封堵器封堵、冷冻法封堵、隔离物封堵三种。

采用封堵器封堵时, 通常用到的封堵器有“挡板”式和“胶囊”式两种, 挡板式封堵器依靠放入管道中的密封盘进行密封;胶囊式封堵器是将胶囊放入管道中, 并对胶囊充气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两种封堵器相比, 挡板式可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和温度。

对于不能停输管道的动火施工, 可以采用不停输封堵措施。其基本原理是在施工点外两端安装临时旁通管道保证管道运行。然后, 在临时管道内的原管道上对施工点两端进行封堵, 从而将不能停运的管道的施工转化成为可停运管道的施工。

冷冻封堵法隔离动火管段主要是利用管输介质容易凝固, 并且其发生凝固后容易膨胀的特性, 利用环境自然温度或辅助降温措施使管内介质凝固, 依靠凝固段的介质控制施工点管段内介质的流动, 以便实施对施工点的密封。

辅助降温的措施有冷水喷淋、冰块敷盖、液氮降温等。液氮作为冷却介质可将管内液体温度降至40℃以下, 管内介质和管壁冻结在一起, 形成高强度的柱塞。

冷冻法一般只应用在输送易凝介质的管道上, 采用这种方案时, 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冷冻管道的长度, 有时还应考虑管道的温度压力以及管材的冷脆性, 并预先考虑管道解冻的措施。

隔离物法封堵是利用某些不能燃烧的物质, 将易燃物与施工点隔离开, 根据施工点管内介质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隔离物。比较常用的隔离物有水及其蒸汽, 消防灭火剂和惰性气体等, 还用泥土封堵等方法。采用这种措施时, 要特别注意密封的严密性, 隔离物与管中介质的密度差、施工部位管道的坡度、动火时间等。

2.2 隔离管段油气清洗

在动火施工前应将管道内油品等易燃物清理干净, 一般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1) 利用位差放空管内存油。在管段低点开孔、接管, 将油品放至准备好的污油池内。若管内形成负压会妨碍油品全部流尽, 需要在高点开孔, 设置补气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流出油品易于回收, 但需要有合适的高差地形, 适于低处油品;而在高黏原油管道中, 原油难以排尽, 放油时间很长, 常受到允许时间的限制。若管内油品放空不彻底, 还需采用清扫管道的措施。

(2) 采用顶部吸油清扫方法。在管道上部开孔泄压后, 利用虹吸原理或真空泵抽吸把管段内油品抽出。这种方法安全, 但操作过程繁琐, 清洗速度慢, 一般在管道底部开口困难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

(3) 用水清洗、置换油气。对输清油的管道用水置换效果较好, 对于高黏易凝原油效果较差, 若有条件用热水顶油, 清洗效果较好。

(4) 气体扫线。施工中有时遇到管道自然位差小, 使用水不便, 此时可以利用气体将管内油品等易燃物顶出。易燃物是液体时应在管道的高点顶部进气, 在管道的低处放油;当管内介质是可燃气体时, 扫线要特别慎重, 不但要注意其与扫线气体的密度差, 还要特别注意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最好采用惰性气体或蒸气吹扫管道。惰性气体不但能安全地吹扫管内油气, 还可隔离水源和燃油。

3 油气管道动火作业前的检查

为了达到管道动火时火源与易燃、易爆油气介质完全隔离, 在动火管段的隔离和清扫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 关闭阀门时要防止因阀门关闭不严或阀门内漏造成的事故, 在法兰处应加设盲板。采用封堵器时, 要认真检查封堵器的密封胶垫及皮囊的完好程度。

(2) 动火前要认真检查管内油品残留情况, 注意检查管段最低点的残留物和最后排出的油品, 判断排空的程度。

(3) 检查管内可燃气体浓度, 若隔离清扫不够, 应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4 管道抢修程序

管道的停输抢修用于管道出现破裂、断裂造成管内介质大量外泄时的抢修和管道出现堵塞事故的抢修[4], 停输抢修应遵循下列程序进行:

(1) 停输抢修程序

发现事故时, 事故现场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当地输油泵站 (或压气站) 值班人员或巡线人员;发现管道破裂或断裂时, 应及时通知值班领导及管理调度部门, 由调度部门下令管道停输并通知抢修队伍赶到事故地点。同时调度部门应立即向上级调度部门汇报, 并请求其协调管道上下游各有关企业的供油和用油。

及时设定警戒区。管道抢修队接到抢修命令后, 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制定事故现场保护措施, 设立警戒区, 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动火管段实施有效隔离和清扫。确定管道封堵点, 在该点周围进行油气浓度测定, 制定动火措施, 并按动火程序审批后进行管道封堵作业。

修补动火或更换管段。管道封堵成功后, 在油气浓度监测合格前提下, 完成管道的修补或更换管段的工作。

进行恢复地貌工作, 同时清理事故现场的油污。 (2) 不停输抢修程序

对于管道的微小泄漏、小裂缝等事故可以采用不停输抢修作业。同时对于管输介质物性不允许停输的管道事故, 也必须采用不停输抢修。

不停输抢修程序和停输抢修程序基本相同, 只是在封堵设备的选用上必须采用不停输型封堵设备。对于管道的微小泄漏, 也可以采用修补法直接进行管道的抢修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停输管道的抢修作业, 在抢修前应查明事故点所在站段的纵断面高程、管道动态、压力、流速及管道壁厚的参数。

5 结论

长期服役的油气输送管道上存在着腐蚀、损伤等各种泄漏隐患。油气外泄极易引发着火爆炸, 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泄漏油气流经之处的土壤、水源、空气还会受到污染。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平时应加强油气管道输送的检查维护, 以便及时发现管道上的泄漏源, 同时, 应加强应急抢修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油气管道上的动火作业是一项高风险作业任务, 动火作业实施前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隔离清洗措施, 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作业规程, 防止发生恶性事故。

摘要:长期服役的油气输送管道, 由于内外腐蚀、人为破坏等各种因素会导致管体损伤, 往往需要对停输或不停输状态下的输送管道实施动火作业。在密闭、连续输送的油气管道上实施动火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任务。油气输送管道动火前, 需要对动火作业管段实施可靠的封堵隔离和油气清扫措施, 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 必须严格制定和严格遵循动火作业程序, 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关键词:油气,管道,动火作业,封堵,隔离

参考文献

[1]聂世全, 王伟峰.油库动火作业事故的教训和安全作业的对策[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3:22 (2) :15-18.

[2]杨晓燕, 原悦.浅谈化工企业安全动火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4) :62.

[3]王平.输油管道动火施工及投产现场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1-5.

动火作业申请书 篇6

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闵行支行

我建行都市支路支行装修工程,位于都市路2988号(老沪闵路都市路路口),在工地装修期间,我公司将派专职电焊工冯海兵(身份证:***818,焊工证:沪L082010001207)进行焊工作业,并派专职安全员茅裕兵进行现场监督,落实动用明火作业的安全规定,动用明火作业操作时间为上午7:00——晚上7:00,操作时间段为

日——

日,望给予批准。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申兴装饰工程公司

2013年

动火作业分级标准 篇7

关键词:分离器,动火,钝化,蒸煮,隔离

一、概况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宣汉县, 天然气中硫化氢平均含量为15.16%, 二氧化碳含量为8.64%。集气站采用全湿气加热保温混输的生产工艺, 井口天然气在井场经加热、节流、分离、计量后进入外输系统。站场集输设备中, 分离器是主要设备之一, 包含有分酸分离器、计量分离器、生产分离器、火炬分液灌等[1,2,3]。为保证分离器安全平稳运行, 需对其定期检修, 当发现设备出现裂纹、气泡等缺陷时, 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动火修补作业。气田投产后, 先后对分酸分离器、生产分离器等多台设备进行了修补作业, 在作业中, 通过隔断、钝化、蒸煮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 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二、分离器动火作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1、工艺串气

作业过程中, 生产流程含硫天然气可能串日分离器中, 造成人员中毒, 同时引发着火爆炸。

2、硫化亚铁自然

高含硫化氢环境中, 由于硫化氢的存在, 它会与铁发生电化学腐蚀, 生产硫化亚铁, 反应过程为:

首先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

H2S→HS-+H+

HS-→S2-+H+

阳极反应:Fe→Fe2++2e-

阳极反应:2H++2e-→H2 (渗透钢中)

Fe2+与S2-及HS-反应:

Fe2++S2-→FeS↓

Fe2++HS-→FeS↓+H+

另外, 铁和分离器中的沉积硫也能生存硫化亚铁:

Fe+S→FeS↓

当打开分离器人孔, 硫化亚铁与空气接触, 就会发现自然。

3、油污遇火燃烧

分离器生产过程中, 部分油污在分离器中存积并吸附在分离器内表面上, 当进行动火作业时, 会引燃油污。

4、工艺管网导电

在进行电焊作业时, 电流会通过金属管网传递, 可在防爆区域产生电火花。

三、分离器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1、隔断

分离器泄压放空后, 将分离器进、出口及放空和排污等与其他系统相连处内侧阀门全部拆卸, 并加装盲法兰盲断。阀门是不能做到完成不漏的, 所以作业中绝不能使用阀门截断。在现场作业中, 也有过使用氮气隔断的列子, 但同样被含硫天然气渗透。

2、钝化

将10~20%的钝化剂注满分离器, 钝化2~4h。注入过程中, 不宜过快, 要保证分离器中气体全部排出, 不留死角。钝化剂实质上为强氧化剂, 主要用于氧化分离器内的FeS、H2S等还原性物质。

3、蒸煮

蒸煮是将高温水蒸汽连续注入分离器中, 将吸附在分离器内壁的油污、单质硫、杂质及分离器壳体中的渗氢清除。分离器蒸煮时间以8~10h为宜。

4、水清洗

用高压水枪对分离器内壁进行全面清洗。

5、人员防护

在进入分离器内作业前, 要对分离器内部进行气体检测, 按照分离器结构形态分别在不同高度水平位置上选取测试点进行气体检测, 确认分离器内气体成分和分离器外一致。至少选取2个检测点进行检测, 并由有资质的安全负责人进行确认。

作业人员必须劳保齐全, 正确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H2S, 可燃气体、氧气、一氧化碳) 后进入分离器内作业, 作业现场需有安全人员全程监护。 (表1所示)

四、结论及认识

(1) 高酸气田为防硫化氢腐蚀, 多采用抗硫合金材料, 而合金材料对点蚀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选材时, 必须经过模式试验评估材料的抗点蚀性能。

(2) 点蚀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 在高酸的复杂环境中, 需要两种或多种防护措施共同作用才能发挥预期效果。

(3) 点蚀是不可消除的, 现场通过防护措施只能降低其腐蚀速率, 确保点蚀在可控范围内。

(4) 在生产管理方面, 应制定合理的检测制度, 定期检查腐蚀挂片腐蚀情况, 不但要分析挂片的失重腐蚀, 同时也要分析挂片的点蚀情况, 评估点蚀的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东平、刘绍宽.浅析压力容器的检修维护[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6)

[2]李时杰, 杨发平.普光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硫沉积问题探讨[J].天然气工业.2011, 31 (3) :75-79.

上一篇:博乐市高级中学2010年纠风工作责任书下一篇:写字教学设计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