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精选8篇)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篇1

一、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每年疫病高发期或周边发现动物疫情时,为封闭管理期,在封闭管理期内必须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制度。

三、所有与饲养、繁殖动物疫病诊疗无关的人员在封闭期内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

四、饲料、动物销售必须建立场内场外两套班子,并划定各自的活动区域和交接线,不得越线越界操作。

五、在封闭期内所有进入生产区的饲养员、配料员、兽医技术人员等都必须在缓冲区隔离消毒,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六、封闭期内生产区每天消毒一次,生产区以外每周消毒2次,有车辆进入的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并全场增加消毒一次。

七、生产区内的人员食物由生活通道交接进入,不得有本场以外的任何动物产品进入场区。

八、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由生活办公区人员放入消毒室消毒好之后,由生产区人员接入生产区。

动物养殖场信息报告制度

一、设立专职免疫、检疫、消毒、生产信息统计员,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二、信息统计员必须将每月的产仔、转栏、存、活、出栏、购入等生产信息统计清楚。

三、信息统计员必须将本场免疫、检疫、消毒、发病、死亡、治疗、灭鼠、灭蝇等防疫情况统计清楚。

四、各类信息每天向分管场长报告,每周向场长报告,每月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一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有效期三年,每年要报告动物防疫情况。

五、各类生产信息必须及时、准确,不得瞒报、谎报。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篇2

一、调研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共涉及19所农村学校,有中学5所,小学12所,九年制学校2所,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制度情况、账务管理和盘点清查等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学校固定资产增长较快,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增长,70%以上的学校增长率超过30%,且财政拨付的比例超过50%。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各校都建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校际之间的差异明显:部分学校档案资料不够规范、齐全;大部分学校固定资产卡片账不够完善;固定资产清查不够规范,缺少系统完备的清查资料,几乎没有学校对清查结果进行核算分析;村小的管理资料相对欠缺。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二、农村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 认识不到位

学校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对资产的管理认识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民参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教育教学管理、重建设购置、轻资产管理的现象。

2. 制度欠完善

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虽然有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很随意,规章制度成为摆设。有的学校在固定资产采购前缺乏严密的采购计划,导致盲目购置、低效购置;采购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导致自由采购、随意采购;采购后又无验收、保管等制度,导致有账无物或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3. 管理有疏漏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册都移交至会计核算中心,致使报账员和学校资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登记核对,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心中无数,管理针对性和及时性不足,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登记不全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只登记由学校支出经费的固定资产,很多上级配备或接收捐赠的固定资产等,没有相关增加固定资产的手续。

第二,账实不相符。现行《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比较简单,加之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序列,国有资产的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非常严格,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都不愿意找“麻烦”,形成了学校“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重资产增加,轻资产减少”的现状,很多已报废多年的固定资产仍挂在账上,存在“不露庐山真面目”的现象。

第三,处置不规范。大部分学校都存在不需要或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个别学校在办理固定资产报废、闲置资产流转时,随意性很大,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报批程序。另外,由于学校撤并,对撤并学校的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也未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四,动态跟不上。有的学校固定资产使用者不及时归还资产失管;损益没按规定处理和入账、使用;有的设备早已报废却仍挂在帐上,名存实亡;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很少,有的设备从不保养与维修,存在“一次性”现象。

第五,界定不清晰。一是资产性质界定不清晰:很多物品由于价值低,易损耗,没有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有些设备如计算机硬盘、优盘等,从价值上可以定为固定资产,但因有技术淘汰,会出现使用不到一年就报废,便作为低值易消耗品处理;有些实验材料,价值上不属于固定资产,但是耐用品,不能做一次性摊销。二是管理责任难界定:有些教育教学用的资产,总务部门、教务部门都有责任管理,容易产生“管理打架”或“山阴不管,会稽不收”的情况。

4. 队伍待稳定

现在,我市所有的学校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由总务后勤部门和教师兼管,有的学校甚至不予安排,这些人员平时忙于教学和后勤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固定资产专项管理上,而且人员设置不稳定,变动大,上岗前也很少经过专业学习和定期培训,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

5. 权属需明晰

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在现行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之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多由村、镇负责,这部分资产的权属问题比较复杂,造成管理困难。

三、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 有关制度操作性不强

目前中小学校执行的是财政部、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1998年制定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两种制度虽然对固定资产金额作出了界定,但对数量缺乏严密的界定,造成操作中“定量”困难;制度未对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做出明确的区分,造成工作中“定性”困惑;同时资产科目类别机械,缺乏“折旧”等项目,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现象。

2. 资产管理监督“虚位”

很多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中无章可循;有的学校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制度成为摆设。如学校内部采购基本上是一人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付款、入库验收等多步程序,违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另外,普遍存在着未制定固定资产移交变更制度,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人与真正持有人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没有定期进行盘点,固定资产清查核实没有落实。

3. 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现在农村学校普遍还是采用手工记账、管理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出错,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四、农村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要堵塞这些漏洞,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加强监管。

1. 创新观念

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全员、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 创新制度

第一,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有关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处置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第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仪器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实验材料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使用、保管、维修制度,丢失、损坏赔偿制度,处置报废管理制度等,完善国有资产购置验收制度,严格固定资产减少(报废)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册,加强账务管理,严格清查盘点制度等。

第三,建立资产“共享制度”。将区域内的一些学校进行组团,施行资产“互补性”管理,即将A学校闲置的资产调剂给紧缺该资源的B学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四,实行信息化管理。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统计数据、统计报表“即时共享”,方便核对,减轻管理强度,增强统计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监管

第一,核算和监督强调“捷”。在通过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在财务入账时及时通知资产部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确保信息畅通。

第二,清查和盘点强调“勤”。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清查之后及时分析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堵塞固定资产的管理漏洞。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使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确保账一账、物一实相符,帐一管、物一管相随,扎密固定资产的监管之网。

第四,检查考核强调“严”。要把固定资产管理做为考核学校及校长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和校长的考评范围,督促学校抓实、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农村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只要主管部门、学校财产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在资产管理方面认识到位、行动落实、各司其职、协同努力,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能踏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财务制度,1997.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篇3

关键词:管理报告制度;落脚点;全面内控体系;企业内控制度

一、项目背景

公司为一般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以来,陆续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规章制度未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为上市需要,依《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规定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二、工作过程

(1)对公司进行了内控调研;(2)对现有管理制度的审阅和梳理;(3)设计和修正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框架;(4)对现有制度调整、补充、完善;(5)起草、修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三、修订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本体系涵盖四大要素:(1)经营控制系统,属于公司基础系统,按经营活动过程的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所属的系统;(2)经营保障控制系统:属于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转而服务的系统。按构成要素分为:会计核算、技术研发、工艺质检、后勤人事所属系统;(3)审计监督控制系统:属于公司用于发现上述两个系统运行偏差的内部控制系统。根据偏差内容分类包括业务监督、财务监督、纪律监督所属系统;(4)运营控制系统:属于公司用于纠正经营及经营保障控制两个系统运行偏差及公司发展规划的系统。按内容分为绩效考核、运营发展所属系统。

(三)每个大系统根据所属系统的的组成内容和控制要求

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系统(部门或个人),每个小系统内控制度含5项内容:(1)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包括公司总体组织机构、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机构、相关业务流程的规定);(2)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各组成部分具体工作原则、控制方法,行为规范、工作纪律);(3)岗位责任制度(是对业务及信息环节的规定。包括业务向哪个部门负责向哪个部门报告工作,业务范围;领导、组织下属制定业务计划,领导、组织下属制定内部控制并动员要求遵守,审阅处理下属管理报告,审批决定重大业务的工作,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及下属实施审计监督,协调相关部门间关系,做到分工配合、密切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支持);(4)管理报告制度(是对信息流程的规定,包括业务资料及请示、汇报。具体业务环节包括指令来源时间、内容、部门,上交工作结果的内容、时间、部门。);(5)内部审计制度(是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的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考核指标、考核标准)。

四、公司内控系统相互关系图

(一)本体系2级内部控制系统有14个:(1)①至⑤方框列示的部分为经营控制系统,属于本公司基础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创造并实现企业的利润和产品价值。(2)⑥至⑨圆形圈列示部分为经营体障控制系统,属于为基础系统提供保障服务的系统。为经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人力支持、物资装备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并核算和反映经营控制系统运转结果和效果。(3)⑽至⑿为审计监督控制系统, 属于发现经营控制系统和经营保障控制系统运行偏差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中业务监督系统⑽监督①至⑤方框列示各系统在质量、生产进度、采购流程的执行情况;财务监督系统⑾监督会计核算系统反映的经济活动真实、完整性的情况;纪律监督系统⑿主要监督⑦至⑨圆形圈列示各系统违反厂规厂纪的情况。(4)⒀至⒁条形框列示部分为运营控制系统,属于纠正经营内部控制系统及经营保障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偏差及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系统。其中绩效考核系统⒀通过预算考核纠正经营内部控制系统及经营保障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偏差。运营发展系统⒁中运营管理系统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同时提供标准化支持,运营发展系统⒁中发展管理系统代表总经理管理分支机构,收集与公司发展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政府法令、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与机遇)、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决定公司发展方向。

(二)采购系统①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生产系统②关系:②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②向①布产外协任务,②为①购入部分生产物料提供检验;①将采购后生产用物料、非生产用物料、外协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②,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②。(2)与销售系统③的关系:③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③,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③,①利用②以采购计划申报单传递的③需求信息实施采购。(3)与运输系统④的关系:④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④为①提供购货运输服务;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④,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④。(4)与存货存储系统⑤的关系:⑤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⑤接受①购入货物仓储;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传递给⑤,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⑤。(5)与会计核算系统⑥的关系:⑥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⑥为①结算、支付应付购货款;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⑥,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⑥。(6)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⑦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⑦,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⑦,①利用②以采购计划申报单传递的⑦的技术要求实施采购。(7)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⑧为①购入货物提供检验;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验收后经⑤传递给⑧,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后传递给⑧。(8)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⑨向①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①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⑨,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⑨。(9)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⑽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⑽,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⑽,①将接受⑽监督。(10)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⑾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⑾,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⑾,①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11)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⑿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⑿,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⑿,①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12)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⒀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⒀,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⒀,①将执行⑿预算,接受⑿考评。(13)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⒁向①提出请购物料、固定资产;①将采购后物料通过⑧⑤传递给⒁,①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经⑧验收后传递给⒁,①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三)生产系统②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销售系统③的关系:③向②提交布产单,下达布产任务;②经过生产过程后的产品⑧⑤传递给③,②生产进度按时传递给③,②参与③组织的订单评审。(2)与运输系统④的关系:④为②提供购货运输服务、生产过程运输服务、产成品销售运输服务。(3)与存货存储系统⑤的关系:⑤向②提供生产用各种物料,各种收发存信息;②将生产完成后产成品经⑧传递给⑤。(4)与会计核算系统⑥的关系:⑥核算②实际生产成本,⑥指导②进行存货盘点、和成本核算统计,⑥为②结算、支付零星款项和职工工资;②向⑥提供盘点资产和成本核算资料。(5)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⑦通过⒁组织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编制传递给②,⑦协助②解决产品批量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⑦根据②的雕塑布产单或模具布产单提供硫磺模。(6)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为②过程产品、入成品库前成品、及出库前产品提供检验,⑧为②提供工艺技术指导和工艺检查,负责监督落实相关操作规程、工艺规范、检验规范等技术、标准文件,杜绝违章作业。(7)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②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⑨负责②所需设备的检修、保养和台账管理,⑨向②提供消防安全保障;②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8)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②将接受⑽监督。(9)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②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10)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②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11)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②将执行⑿预算,接受⑿考评。(12)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②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四)销售系统③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运输系统④的关系:④为③提供产成品销售送货服务。(2)与存货存储系统⑤的关系:⑤向③提供产成品各种收发存信息;③从⑤提货销售。(3)与会计核算系统⑥的关系:⑥开具③销售货物的发票提供给客户,⑥督促③货款的催收,应收款项的对账,⑥为③结算、支付销售费用和职工工资;③向⑥提供发货清单、应收账款明细。(4)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⑦参与③组织的订单评审,⑦为③提供成本预算,供报价参考,⑦根据③出具的样品布产单制作样品并协助寄样。(5)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为③出库前产品提供最终检验,③为⑧提供售后服务信息及客户满意报告报告。(6)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③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③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7)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③将接受⑽监督。(8)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③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9)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③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10)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③将执行⑿预算,接受⑿考评。(11)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③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五)运输系统④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存货存储系统⑤的关系:⑤将外购物料、或经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提交给④保管;④从⑤提货供③销售。(2)与会计核算系统⑥的关系:⑥为④结算、支付运输费用;④向⑥提供运输发票及相关费用凭证。(3)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无直接的业务关系。(4)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无直接的业务关系(销售货物装车前终检)。(5)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④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④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6)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④将接受⑽监督。(7)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④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8)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④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9)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④将执行⑿预算,接受⑿考评。(10)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④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六)存货存储系统⑤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会计核算系统⑥的关系:⑥指导⑤进行资产盘点及核算指导;⑤向⑥提供存货收、发、存原始资料及盘点资料。(2)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⑦将生产的样品、模具交⑤保管;⑤向⑦提供样品、模具技术档案信息。(3)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对新购入物料及产成品进行入⑤库前检验,⑧对⑤中待装柜发货产成品进行发货前最终检验。(4)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⑤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⑤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5)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⑤将接受⑽监督。(6)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⑤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7)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⑤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8)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⑤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9)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⑤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七)会计核算系统⑥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技术研发系统⑦的关系:⑦向⑥提供技术研发费用明细及相关原始资料;⑥为⑦结算、支付技术研发费用。(2)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向⑥提供工艺质检费用明细及相关原始资料;⑥为⑧结算、支付工艺质检费用。(3)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⑥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⑨向⑥提供人事管理、员工培训方面、后勤管理的原始资料;⑥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为⑨结算、支付人事管理、员工培训方面、后勤管理费用。(4)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⑽监督⑥对①②③④⑤核算的反映。⑽监督结果的奖罚经⒀⒁同意后通过⑥兑现。(5)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⑥将接受⑾监督。⑾监督结果的奖罚经⒀⒁同意后通过⑥兑现。(6)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⑥将通过⑦⑧⑨接受⑿监督。⑿监督结果的奖罚经⒀⒁同意后通过⑥兑现。(7)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⑥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奖罚经⒁同意后通过⑥兑现。(8)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⑥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奖罚通过⑥兑现。

(八)技术研发系统⑦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工艺质检系统⑧的关系:⑧协同⑦通过⒁组织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编制,为②批量生产服务。(2)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⑦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⑦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3)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⑽监督⑦对①②③④⑤提供技术支持的情况。(4)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⑦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5)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⑦将接受⑿监督。(6)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⑦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7)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⑦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九)工艺质检系统⑧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人事后勤系统⑨的关系:⑨向⑧提供人力保障服务;⑧人员需求信息提供给⑨。(2)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⑽监督⑧对①②③④⑤质量检验、工艺指导和检查情况。(3)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⑧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4)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⑧将接受⑿监督。(5)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⑧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6)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⑧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十)人事后勤系统⑨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业务监督系统⑽的关系:⑽监督⑨对①②③④⑤提供人力支持,及设备管理服务情况。(2)与财务监督系统⑾的关系:⑨将通过⑥接受⑾监督。(3)与纪律监督系统⑿的关系:⑨将接受⑿监督。(4)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⑨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5)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⑨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十一)业务监督系统⑽、财务监督系统⑾、纪律监督系统⑿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1)与绩效考核系统⒀的关系:⑽⑾⑿将执行⒀预算,接受⒀考评。(2)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⑽⑾⑿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十二)绩效考核系统⒀与其他各系统间的关系。与运营发展系统⒁的关系:⒀接受⒁管理和指导,并由系统负责人向⒁报告工作。

五、独具特色的管理报告制度

(1)管理报告以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披露为基础,结合内部管理需求设定,有明确的指令来源部门、指令来源时间,指令来源形式、责任部门、管理报告时间、管理报告形式、管理报告接收部门。(2)各级系统管理报告环环相扣,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体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有利于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3)各级系统管理报告作为考核岗位责任制度、执行管理规章制度情况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4)管理报告制度使各小系统(具体部门、个人)任务具体,切实可行,便于将企业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六、全面内控体系模型的特征

(1)全面内控体系模型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把公司看成是一个总体,并把构成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看成单个系统,以各个所属系统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2)全面内控体系模型以公司内部的经济活动为客体。(3)全面内控体系模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要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并为这些制度的建立,确定各种原则和方法,以此来激励公司员工用创新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4)全面内控体系模型中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以独立的形式用文字来表明的,而是把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原则和方法,贯串在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各个组织机构中,用条文的形式予以确定下来。

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篇4

版次:第A版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14-03-01 页 码: 1 / 4

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司内部各类管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加强公司管理与内部控制,确保公司内部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报告,是指各部门根据公司内部管理需要编制的,为满足公司战略实现为目标、决策和控制为核心,提供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信息保证的文件。

内部报告包括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信息调研报告、项目/专案报告、部门总结报告、工作规划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工作建议报告、重大事件专题报告等方面的报告。

第四条 总经理办公室是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管理存档部门,各部门负责部门职能层面的内部报告、制作、分析、归档及管理工作。

第二章 内部报告编制

第五条 内部报告编写应防止不同信息采取“打包”方式处理,出现定性错误,处理不当。第六条 内部报告编写内容应做到以下要求:

(一)客观、准确提出事实数据:保持客观性以让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情况是内部报告的基本原则;

(二)围绕主题、文字力求简洁:要提纲挈领,应附有围绕主题的充分材料,同时又要使报告使用者足够清楚了解报告事项,要有说服力的提出结论,突出主要信息的叙述和对事实的分析,注意每个问题甚至整个报告得出的结论都要准确;

(三)评价要有充分证据或数据:局部信息不能代表全部信息,个别问题不能代表普遍问题;对抽样事项的抽样方法及抽样规模进行说明,避免不当;

(四)报告表述要通俗易懂: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和不规范术语,尽量不使用含糊的词语;必须使用技术性术语及生僻的缩略语时,应对用语进行清楚定义;

(五)结论清晰:要让报告使用者清楚了解结论,而不应让使用者自己判断;

(六)结论如实、客观阐述:报告防止夸大或片面定性,应依据客观数据、信息作出阐述;报告应使用清晰明确、客观公正的词语进行叙述,避免使用会产生歧义和争辩的语言。

第七条 内部报告编写格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报告名、文件号; 东莞市XXXX有限公司 受控文件 文件编号:ZD/GL-007 文件名称: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版次:第A版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14-03-01 页 码: 2 / 4

(二)起草或制定部门;

(三)执行范围、报告内容;

(四)报送和抄送部门。

第三章 内部报告审核

第八条 各部门对内部报告的审核应注意以下要求:

(一)采集的信息,要进行真实性和逻辑性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客观;

(二)对信息、资料核实有无遗漏、重复;

(三)对把握不准或有疑问数据、信息,应提交讨论审核确认。

第九条 部门经理针对内部报告进行实质审核。部门经理提出审核意见,重新对内部报告进行修改;部门经理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负责。

第十条 部门经理审核通过后,提交分管高管进行复核,并针对内部报告内容进一步提出修改建议,将修改意见反馈到部门重新进行编制。

第十一条 部门经理根据建议进行修正后提交公司高管审批。

第四章 内部报告传递

第十二条 各部门应定期报送内部报告,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数据收集流程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

第十三条 内部报告传递各环节应实行向定向对象传递的要求,应做好内部信息保密措施,不得向非传递对象传递信息,以避免信息的泄密。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就内部报告反馈的信息或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并就内部报告提及的问题进行评估及提出解决措施。遇到重大问题,需跨部门或高管协助的,应召开专题讨论会议。

第五章 内部报告保管

第十五条 各部门在业务中得到的信息报告除特殊留用外,须交由总经理办公室档案管理员进行处理并保存。

第十六条 总经理办公室档案管理员对存放在资料室的所有档案资料的安全及保密负责;未经其许可其他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公司资料室。

第十七条 凡因工作需要须使用公司内部报告档案者,须登记签名;机要文件须公司高管审批,一般性内部报告由部门经理审批。

第十八条 查阅或借阅档案人员须爱护档案,切勿圈划、涂改、剪裁、损坏、丢失,违者 东莞市XXXX有限公司 受控文件 文件编号:ZD/GL-007 文件名称: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版次:第A版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14-03-01 页 码: 3 / 4

根据情节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内部报告保管期限根据公司《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管。

第六章 内部报告保密

第二十条 内部报告责任人及其他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信息的工作人员在相关信息未公开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一条 公司高管、经理,以及接触信息的其他人员,在相关信息尚未公开披露之前,应当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漏公司的内部信息。

第二十二条 未经公司审批程序,公司任何部门均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披露公司任何信息。公司相关部门草拟内部刊物、内部通讯及对外宣传文件的,应依据公司审批权限审批,禁止在宣传性文件中泄露公司未经披露的任何信息。

第七章 内部报告评估

第二十三条 内部报告评估以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报告的真实性、安全性,以及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二十四条 部门或相关人员发现内部报告存在缺陷或信息失真等情况时,可向报告撰写人或部门经理提出修正和完善内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内部报告评估由部门经理进行初审,主要审查内部报告使用资料的合理性,依据的合法性,论述方法及技术的科学性,报告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等,并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报告撰写人应对部门经理的质疑进行解答。

第二十六条 报告撰写人对部门经理初审意见分析处理。若持有异议,可提交分管高管进行再次评估,分管高管召集相关责任人研究讨论后,提出最终意见。报告撰写人根据最终意见进行修正。

第二十七条 内部报告评估由部门内部定期组织实施,原则上每至少进行一次评估。第二十八条 公司应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应启动应急预案。

第八章 重大信息报告管理

第二十九条 重大信息报告是指当出现、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信息时,按照本制度规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向公司高管、总经理、董事长报告。东莞市XXXX有限公司 受控文件 文件编号:ZD/GL-007 文件名称:内部报告管理制度

版次:第A版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14-03-01 页 码: 4 / 4

第三十条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以书面形式按照内部报告编制要求向公司提供重大信息。第三十一条 若属于突发或紧急的重大信息,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以电话等方式通知公司高管、总经理。并在最短时间内撰写好内部报告提供给公司高管决策与应对。

第三十二条 公司高管有权随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了解应报告信息的详细情况及进展,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及时、如实地向公司高管说明情况,回答有关问题。

第三十三条 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履行报告信息义务不得互相推诿。

第九章 附 则

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篇5

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浙江西菱台钻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提升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维护股东的权益,根据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地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浙江西菱台钻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参照执行。

第三条 定义: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四条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司财务报告的最终负责人,对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财务报告承担最终责任。

第六条 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资料以及其他法定财务报告由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署。

第七条 财务总监对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 部门职责

1、财务部职责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2)负责公司财务决算工作,审核、编制上报有关财务报表,并进行综合分析;

(3)根据公司制度规定履行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其他职责。

2、其他部门的职责

健全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按照内部管理要求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包括企业内部报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及时上报有关财务信息。

第九条 岗位职责

1、财务部经理

(1)负责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务分析,向决策

层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2)负责主持报表年审,协助税务检查、工商年检等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重大财务事项的判断和处理

第十条 财务会计政策采用

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和解释制定公司的会计政策。会

计政策首次采用时,由财务部经理拟订采用会计政策的草案,经财务总监审核后,提交总经

理审批。财务部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后,逐级提交公司总经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

第十一条 跟踪会计政策变化

财务部经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变动情况,结合公司业务和经营特点研究对公

司的适用性,充分与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审计师沟通研究、必要时征询准则制订机构和监管

机构的意见后,根据研究沟通结果及时拟定或修订公司会计政策的草案。

第十二条 变更会计政策

财务部经理起草相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拟定或修订草案,报财务总监审核确认后,签发草

案至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公司领导及外部审计师以征求意见。涉及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由财务部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进行详细说明,必要时还需外部审计师对会计政策变

更的合理性进行书面说明。

财务部经理综合征求意见撰写相关会计政策的拟定或修订议案;议案经财务总监审核确

认后,逐级提交公司总经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

第十三条 判断、确认重要会计估计

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和解释制定公司重要的会计估计。

公司采用重要会计估计前,由财务部经理拟订重要会计估计的草案,经财务总监审核后,逐

级提交总经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

第十四条 复核重要会计估计

财务部经理及各会计在拟定和复核重要会计估计时,若发现重要会计估计与实际状况存

在重大差异,且判断该影响长期存在时,及时拟定重要会计估计或变更草案,对重要会计估

计的方法、依据、复核测试情况、变更原因、内容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影响进行

分析说明。必要时还需外部审计师对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进行书面说明。

第十五条 变更重要会计估计

财务部经理审核相关会计估计的拟定或修订草案,报财务总监审核确认后,签发草案至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公司领导及外部审计师以征求意见。

财务部经理综合征求意见撰写相关会计估计的拟定或修订议案;议案经财务总监复核确

认后,逐级提交公司总经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

第十六条 其他重大财会事项的初步判断和会计处理

财务部经理于编制季度、半和财务报告前,识别、搜集和归纳公司当期发生和

续存的重大会计估计与判断等事项,对当期的重大会计事项进行测算、分析和提出初步处理

意见,编制《重大财会事项处理意见的报告》,报公司财务总监审核后,逐级提交公司总经

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草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重要会计事项的内容、重要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对本公司财务影响。

除会计政策采用及变更、重要会计估计变更外,公司重大会计事项还应包括财务报告各

期内其他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会计事项。如:股票及债券发

行、股权收购及转让、重大代建或代管合同、税收政策变化、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重大变动、股东垫款、政府补助、工程垫款、或有事项、金融衍生工具、持续经营与财务风险等。

第十七条 结账

每月(季、半年、年)末,财务经理检查相关记账凭证的处理状态,如相关凭证已经复

核确认,则对其进行凭证过账操作。财务经理待当月(季、半年、年)所有凭证均处理完后,审核当月(季、半年、年)所有记账凭证,对涉及结账事项完成情况进行确认,经财务部经

理审核、财务总监审批后进行结账操作。

各审核人员的审核重点是: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检查相关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制定的会计政策和

核算方法;检查是否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

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对于调整项目,需取得和保留审批文件,以保证调整有据可依。

第三章 财务报表编制与报送

第十八条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间安排表

每季末(半年末),财务部经理依据公司季(中)报披露要求、总体时间安排,编制《财

务报告时间安排表》,对财务报告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进行安排,报财务总监审

批后下发执行。

第十九条 编制财务报告及审计工作计划

每末,财务部经理依据公司年报披露要求、总体时间安排以及与审计师的初步沟通

结果,编制《XX财务报告及审计工作计划》,经财务总监审核后,提交总经理、独立董

事、审计委员会审批后下发执行。

注:《XX财务报告及审计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及年审时间安排、财

务报表合并范围及外部审计师审计(阅)范围、人员安排、重要财会事项及初步处理意见、外部审计师工作的评估和续聘工作安排等。

第二十条 子公司财务报告复核

财务总监和财务部经理复核各子公司提交的相关财务报表及科目余额表,并对复核过程

中发现的不明确事项或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公司解释或要求其更正并重新签署报送。

第二十一条 编制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初稿

每季度(半年、)末,财务部经理汇集公司总部财务报表、各子公司财务报表以及

对应的科目余额表,按权益法计算参股公司投资收益,按相关会计准则要求编制公司合并报

表的工作底稿(即《调整分录汇总表》及《合并试算平衡表》),据以编制《公司合并财务报

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并提交财务总监审批。

第二十二条 配合、督促外部审计师审计(阅)工作

外部审计师进场审计(阅)后,财务部配合审计(阅)工作,修订完善相关《财务报告

(初稿)》;同时,财务总监通过与外部审计师的沟通,了解审计工作进度及在审计(阅)过

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外部审计师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初步审计(阅)意见和审计(阅)报

告。

第二十三条 编制、确定财务报告修改稿

外部审计师在审计(阅)外勤结束后,外部审计师对重大财务事项处理发表意见并提出

账务或报表调整意见;董事会研究外部审计师审计意见并决定相关账务或报表调整事项;财

务部相关人员根据上述决定意见执行账务或报表调整事项,并形成《财务报告(终稿)》。

第二十四条 提交董事会审议财务报告修改稿

每季度(半年、)末,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审议《财务报告(终稿)》后提交董

事会审批。董事会审议批准《财务报告(终稿)》,并形成表决决议记录于《董事会会议纪要》,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署确认《财务报告(终稿)》。

第二十五条 财务人员应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及时报送财务报表。按规定报送各有关部门的财务报告,要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办理更正手续。除更正公司留存的财务报告外,并应同时通知接受财务报告的单位更正;错误较多的,应重新编报,涉及对外公告的财务报告若属此类情况,除重新编报,还应向全体股民公告其错误和更正后的报告。

第四章 财务分析

第二十六条 财务分析的含义及目的:

含义:财务分析是以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为基础,并依据财务指标,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剖析和评价的一种业务手段。

目的:加强公司经济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第二十七条 财务分析报告

每半年(),财务部经理组织编写半()《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当期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总体说明,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同比分析,集团财务策略、融资及资金安排,重要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说明等。《财务分析报告》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与财务报告一并提交公司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审阅,并提交董事会审批。

第二十八条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1、分析企业的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化,了解和掌握企业规模和净资产的不断变化过程。

2、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置。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制度执行的人,公司将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组织编制并解释,经董事长审批之日起生效。

校车管理报告和举报制度 篇6

为使校车规范有序运行,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根据本校学生乘车和校车配备运行情况制定校车报告和举报制度。

一、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报告校车服务提供者和学校,及时修理排除安全隐患。

二、校车在接送学生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校车服务提供者、学校和教育局安全办公室。

三、教师和家长必须向乘车学生讲明当校车驾驶员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拒绝乘车并告知家长或教师,由家长或教师向学校校车安全负责人举报:

(1)校车驾驶员没有按规定地点进行停放,导致学生上下车及过马路存在安全隐患的。

(2)校车驾驶员未严格按照核定载客人数载客、超员、超载的。

(3)校车驾驶员存在作风问题或身体、心理健康现象的。

(4)校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车行为的。

(5)校车驾驶员出现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

(6)校车驾驶员存在态度恶劣、打骂学生行为的。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篇7

2008年以来, 在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背景下, 我校和全省其他高中学校一样, 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程开设进一步规范后, 高考科目的课时安排较原先被压缩;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增加, 空间加大, 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引导、管理。这些问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迫切需要管理团队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式, 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 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 实施课堂教学的“前延后伸”, 构建“链式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实际认识到, 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 提倡构建一定的模式, 但不能模式化。因此学校先后出台《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和《关于分解落实〈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意见》。后来又出台了两个管理制度:一是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关于优化教学过程, 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的几项基本要求》。二是为坚持和改进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备课制度, 优化集体备课工作流程, 提升集体备课运行质量, 特调整完善了《博兴一中集体备课制度》。

这些措施和制度的推行, 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了三个前延后伸:集体备课的前延后伸;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前延后伸;课堂教学的前延后伸。前两个前延后伸的实施, 保证了课堂教学前延后伸的落实。这为构建课堂教学的“链式教学流程”, 进而为后来设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统筹安排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

学生的课外学习与活动有其强大功能和巨大价值, 问题是怎样把握和组织, 才能使其功能和价值发挥、体现出来。在这一方面, 我们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和指导的原则, 主要探索实施了以下做法: (1) 各年级组建立学科兴趣小组, 开展学科拓展 (培优和学科竞赛辅导) 活动, 以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2) 把综合实践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更多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实施, 并发动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3) 实施导师制, 为每一位学生都指定导师, 明确导师的职责要求, 跟进督查评价。

我们定期做制度条款的细化、调整, 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实施、评估反馈, 尝试以“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加以命名, 并把全员育人导师制纳入这一制度范畴。赋予“课内外一体化”新的内涵, 加强领导与调控,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使教学管理不断推进落实, 逐步形成了管理特色。

三方案实施的主要内容

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架构和内涵

第一,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具体架构, 如右图所示。

第二, 赋予课内外一体化的内涵。具体是指将课内与课外的教与学的活动建立实质性关联, 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和教学实施, 以实现课内外教与学的紧密衔接、渗透、递进和统一。

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

第一, 形成“链式教学流程”。 (1) 贯彻先学后教理念, 把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备课。从学情出发, 用预习学案的方式, 以问题引导学生的全面预习, 使预习与课堂教学具有实质的关联, 成为学生必要的学习环节, 提高预习对课堂教学的贡献率。 (2) 多学少教, 以学定教。教师要充分预测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尤其要设计课堂探究问题。 (3) 改进作业教学。

第二, 科学实施课外教与学的活动。课外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亦即第二课堂活动,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课内外一体化制度框架中课外教与学的活动的部分项目, 具体实施要求如下: (1) 学科拓展和补弱的活动。级部统筹安排, 组织实施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兴趣小组活动 (培优、补弱的辅导) ,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 选派骨干教师负责学习指导, 活动内容力求与课内学习有机结合, 紧密衔接。 (2)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被证明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施行时须跟进配套的指导、管理和评价。

第三, 课内外全员育人: (1) 实施导师制; (2) 实行双班主任制。

四实施中的反思

规章制度管理报告 篇8

这些单位和人员与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工作中最有可能发现他们是否遭受了家庭暴力。

强制报告主体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未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强制报告制度的设立,有助于及早、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使公安等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能够及时介入家庭暴力,对受害人进行救助和安置,对加害人采取措施,在社会构建起一张严密的反家庭暴力“网”。

编辑/周六

上一篇:吵架的童话作文下一篇:化水班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