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共12篇)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篇1

关键词:民主,村民自治,换届选举

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相关概念界定

(一) 村民自治

1928年乡绅王鸿一创办的《村治》对我国村民自治进行了最早的研究;1930年彭禹廷在河南成立村治学院, 使得村民自治在研究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1982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正式提出村民自治这一概念。村民自治, 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四个民主”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 而村民自治最开始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民主选举, 即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二)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乡 (镇) 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按村人口数以三至七人的班子成员组成, 一般有主任 (副主任) 、委员构成。村委会班子成员由村民民主直选产生, 每三年选举一次。虽然村民委员会拥有独立的经济权利, 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村务管理, 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在管辖上村民委员会与上级党委、政府没有隶属关系, 两者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

(三)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指本村范围内所有有选举权的村民在严格遵守宪法、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选举办法的基础上, 通过投票的方式直接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 一般情况下三年进行一次选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在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把遵纪守法,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 熟悉本村情况,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乐于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

二、S县X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

(一) “两委”工作不协调

近年来的公推公选等措施虽然增加了村党组织的代表性, 但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两委”之间的结构性冲突仍然存在。在对X镇X村的调查中, 笔者了解到该村支部书记凭借其在乡镇工作的经历以及在村民中的威信, 在工作中经常搞“一言堂”, 本该是村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皆由党支部包办或者代替了, 进而忽视了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是村里的“一把手”, 所有的组织和工作都应该在党的领导之下, 即使村民自治, 也应当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与此同时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则持有不同意见:一方面他认为村民委员会是由广大村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 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内心诉求;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具有高度自治这一特点, 因此不用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团结、工作不协调, 直接导致村里矛盾增多, 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集体经济发展, 阻碍了新时期新农村的建设。

(二) 宗族势力影响选举

农村中的宗族势力大多数是聚居而住, 这些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希望选出能维护本族利益的“代理人”。因此在选举的过程中, 人们普遍会给自己的亲戚或者同姓的族人投票。在X村的村民的采访调查中, 笔者了解到X村共有王、石、赵三大姓, 王性村民占56%, 石姓占32%, 赵姓占12%, 因此村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王家多, 石家少, 打的赵家没地儿逃”。在参选过程中, 村民为了防止外族人当选而侵害自己的利益, 都把选票投给了同姓的族人。只有选出维护本氏族利益的“代理人”, 才可以在今后的村务中实现自己氏族利益的最大化, 即便是参选人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 村民为了私利也会把最终的选票给予自家人。这显然有悖村委会选举的公平与公正原则, 同时剥夺了部分村民的民主权利, 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 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三) 不正当的竞选

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以及在社会公共道路建设中被占用土地的农村, 由于具有资源和利益的相对优势, 村民委员会作为依法自主处理内部事务的“法人行动者”, 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和分配资源的权力。据调查, X镇L村的王某竞选之际, 正值S市的首个高铁站入驻其村之时, 国家政府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有力的补助与扶持, 该村又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房地产等产业,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某竞选之际就充分利用了村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心理, 当时贿选的标准是每个选民400元, 最后得票数为900多票, 即使有一半是贿选换来的选票, 贿赂村民的钱也高达两万元。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不正当竞选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 过去拉选票是候选人挨家挨户上门, 通过联络感情或承诺为村民办实事来换取选票, 但是现在开始转为用日常用品等实物拉票, 甚至直接用钱来换票。

三、完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

(一) 严格实行“两委”分工制

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作为农村权利中心的两大班子, 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各司其职。村党支部应该履行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组织制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等。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充分的村民自治的大前提下, 有效的调整农民治理本村的大方向。严格的执行上述的“两委”分工制, 既可以使两委工作互相制衡和监督, 同时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权, 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换届选举中出现的不当拉票竞选行为, 进而推动农村的民主政治生活, 最终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整体发展的方向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 推行“组合竞选制”

在当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宗族势力仍然是阻碍基层民主选举的桎梏, 而“组合竞选制”则是控制宗派势力的有效举措。所谓“组合竞选制”是由村采用无名投票的方式确定3至4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 被推选的村委会主任在全村范围内通过竞选演讲这种形式推荐村委会委员候选人, 并张榜公布以便村民家喻户晓, 作出比较。为了取信于民, 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自然不会推荐自己的宗族派系, 而能够作为自己今后合作伙伴的必定是那些德高望重, 作风正派, 有实力和能力带着村民发家致富的人。这一举措对选举本身起到有机的制衡作用, 一方面解决了困扰人民已久的宗族势力问题, 另一方面防止了村支部、乡镇政府等对换届选举的过度干预。于此同时“组合竞选制”与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无相悖之处, 正是民主集中制在新时期的创新和运用。

(三) 重罚拉票贿选等不当行为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大力扶持, 贿选逐渐成为基层民主选举的威胁。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存在的贿选可能性最大。参选者面对潜在的诱惑竞相铤而走险, 之所以持有没抓着就“捡着了”的心态, 正是法律对拉票贿选等行为界定不明确, 处罚力度不够造成的。对此法律应该明确规定, 只要竞选人存在使选民获利的拉票行为一律视为贿选, 终身不得参与竞选, 只保留投票权, 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只有重罚此类行为, 才能真正保证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其次要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 激发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 使贿选丧失其群众基础。村民委员会选举不仅要有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 还必须强化事后的追责, 否则对违法违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村民自治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行, 换届选举制度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在伟大“中国梦”的指引下, 沿着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完善农村治理理论, 我国的民主法治化进程必然会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黎莲芬.我国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与现实[J].前沿, 2011 (12) .

[2]孙国芳.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寿光市S街道为例[J].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 (10) .

[3]苏琪.湖南A县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证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 (03) .

[4]赵鑫洋.村“两委”选举的模式创新[J].国家治理, 2015 (06) .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篇2

规程明确,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人数应当根据村民居住状况、参加选举村民的多少决定,不少于三人,以奇数为宜。除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外,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也可参加选举。

规程对选举竞争作了详细规定。按照规程,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职设想,回答村民提问。村民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选举竞争活动,包括在指定地点公布候选人的选举竞争材料、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并回答村民问题,有闭路电视的村,可以组织候选人在电视上陈述。选举竞争材料和选举竞职陈述主要包括: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竞争职位及理由、治村设想、对待当选与落选的态度等。

根据规程,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中应当有适当的妇女名额,没有产生妇女候选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妇女为候选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当选人中没有妇女,但委员的候选人中有妇女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应当首先确定得票最多的妇女当选委员,其他当选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

在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方面,规程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启动罢免程序。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并须经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新华社记者 崔静)

党支部换届选举批复格式 篇3

换届选举结果的报告收悉,经局党委研究,同意各党总支、支部的选举结果,现批复如下: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总支部委员会由朱永涛、秦怡、陆定言、范志明、王迪、朱健、葛晟7名同志组成,朱永涛同志任总支书记,秦怡同志任总支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总支部委员会由陆卫民、周林江、邹文军、朱叶明、黄霞蓉、李红怡、陈敏峰7名同志组成,陆卫民同志任总支书记,周林江同志任总支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局机关第一支部委员会由丁金国、归华、朱明华、杨文清、俞艳红5名同志组成,丁金国同志任支部书记,归华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局机关第二支部委员会由陈军、黄胜、霍玉宇、包国峰、张濮媛5名同志组成,陈军同志任支部书记,黄胜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环境卫生指导中心支部委员会由李建峰、陶晓东、李广华、管仲恒、高丽薇5名同志组成,李建峰同志任支部书记,陶晓东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局服装城分局支部委员会由周“”、杨文清、苏杭、姚枫、钱志刚5名同志组成,周“”同志任支部书记,杨文清、苏杭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监督指挥中心支部委员会由马健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琴湖中队支部委员会由 金欢、陆定言、曹敏、汤振清、张凯晨5名同志组成,金欢同志任支部书记,陆定言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方塔中队支部委员会由 陆双虎、范志明、陆文宇、陆晓芸、顾艳阳5名同志组成,陆双虎同志任支部书记,范志明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兴福中队支部委员会由王迪、荆喜明、徐锋、蔡一帆4名同志组成,王迪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虹桥中队支部委员会由 陆旻丰、顾进锋、缪悦3名同志组成,陆旻丰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机动一中队支部委员会由朱健、陶顺、李婧妍3名同志组成,朱健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机动二中队支部委员会由葛晟、李正刚、温忆3名同志组成,葛晟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机动三中队支部委员会由王刚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机关支部委员会由周林江、邹文军、朱叶明、查一兵、周衡5名同志组成,周林江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东环境卫生管理所支部委员会由汪志军、张怡钢、周丽娟3名同志组成,汪志军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南环境卫生管理所支部委员会由李红怡、毛晓峰、邹耀明3名同志组成,李红怡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北环境卫生管理所支部委员会由黄霞蓉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城市废弃物处理管理所支部委员会由陈敏峰同志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离退休支部委员会由唐欲朴、邵祖元、包芳3名同志组成,唐欲朴同志任支部书记。

特此批复。

创新村民选举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4

一、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相分离,是确定村民选举资格的前提

在实践中,发达地区或城市周边的农村,之所以经常出现选举资格纠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许多人把政治权与经济权混淆在一起,认为某个人享有了选举权,就必然享有某个村集体资产(如土地等)的分配权,要享有分配权就必须行使选举权,结果是在为选举权而斗争的过程中闹得不可开交。笔者认为,法律的重要功能就是定纷止争。是故,为了减少农村选举中的纷争,应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益“脱钩”,选举权与分配权相分离的制度。因为,选举权属于政治权利的范畴,分配权属于经济权利的范畴,两个分属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混同。判断某个人在某村行使了选举权是否可以就当然取得村集体资产的分配权,最关键是看某人是否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否对该利益的产生付出了劳动,而不是因为其享有了选举权。如果不将选举权与分配权相分离,势必会使农村选举工作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村民自治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农村集体资产利益的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它与成员权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成员权进行资产分配。况且,因为人口的流动、婚嫁、生老病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集体成员的界定变得异乎困难。如果把选举权与分配权搀和在一块的话,势必会使选举工作搁浅。有人认为,如果实行政治权与经济权的分离,会影响民众的参与热情。民众的权利意识是需要培植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只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权利氛围,积极提供孕育权利意识的土壤,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上狠下功夫,真正使村民自治成为村民自己维权的平台,相信村民还是会积极参与的。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难题的确解,关键在于农民,而农民素养的提高,不仅要求我们要搞好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更要搞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没有全国九亿农民民主政治意识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当前在农村推进政治文明,就必须夯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搞好村民自治工作,而这又有赖于村民的参与。如果将政治权与经济权放在一起,很可能因为担心外来人分享本地集体经济的资产而将外来人拒之于权利行使之门外,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中央扩大基层民主的意图和当初立法的初衷。中央推进基层民主的意图和当初立法的初衷是希望凭借草根民主推动精英民主,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没有农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家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正在广泛实践的村民自治。只有实现了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有力地推动精英民主的发展,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因此,有必要廓清思路,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相分离,进而做好村民选举资格的确认工作,全力推进农村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以实现草根民主对精英民主的触发作用。

二、对选举人与候选人资格分别规制是维护村民选举权的关键

在我国村民选举中,所谓选举权是指村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村民被选为村民委员会的权利。在理论界及实务界大多数人看来,这两者是统一的,凡是享有选举他人为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也必享有被选为村民委员会的权利。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选举人与候选人资格分别规制,即候选人的资格应严于选举人的资格。理由如下:首先,在有些国家,这两种权利是相互分离的,即享有选举权的人不一定也享有被选举权,一般而言,享有被选举权的资格条件严厉于享有选举权的资格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次,从本质上看,选举者与候选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是一个普通人与一个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来自普通人,但须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来自普通人,但须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人,否则就难以担当起管理好村公共事务,带领本地区居民实现小康的重任。第三,这是搞好村民自治进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实践已证明,如果不实行候选人的资格严于选举人的资格条件,就极有可能把一些坏人选为村委会成员,那么村民自治就不能起到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保障农村全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的作用,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将陷入无序运行的状况。最后,这样规制亦不会违背法律精神。按法不禁止即自由之法律原则,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当然可以作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应严于选举人资格条件之规定。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在将来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或是完善地方性法规时,可以规定候选人必须具备政治上的先进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必须身体健康等条件。

三、取消户籍限制,以居住地作为行使选举权的地域条件

许多地方性法规均将具有本村户籍作为行使选举权的前置条件,甚至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村民即指具有本村户籍的农民,在户籍管理制度日益宽松,人口流动日趋加大的今天,仍然恪守户籍为一般原则的传统实为不妥,应该采取就地选举的原则,让选举凭身份证参加居住地选举,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有人认为在人大代表选举中享有权利的人必须首先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因此就自然推出在村民选举中享有权利的人也必须是具有本村户籍的农民。殊不知,国籍与村户籍不一样,具有一个国家国籍而后才能行使选举权,这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同时,人大代表选举也并未规定必须在户籍地进行,而是按居住地或工作单位划分选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无论是人员的流出还是流进,对当地的影响终将是积极的,或是即期的,或是远期的。所以为了发展的需要,一个村应该放松户籍的限制,不应把户籍作为选举权行使的附加条件。第二,尽管村选举村民参与率高于人大代表的参选率,但整体上看现阶段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度仍不够较为缺乏权利的行使,缺少村民选举,所以我们不宜对村民参选设置较多的障碍,而应积极提供权利行使的平台,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可能和保障。而就地选举则可降低选举参与的难度,方便选举参选,有利于选举权的普遍实现。第三,赋予了某个村民的选举权,并不意味该人就一定能当选。某个所谓的外地人如果因为其具有管理和带领本村人致富的能力而被选上,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符合实行村民自治的初衷;如果不具备相应能力而未被选上,在选举权与经济利益相分离的情况下,赋予某人以选举权并未对其他村民造成损害,这何乐而不为呢?第四,某一个不具有本村户口的人如果被选为村委会成员,他从村里获得的利益仅仅是其劳务的代价。至于其有可能利用职权侵占村里资产,这也只能说明另三个民主尚未跟上,即使是本村户口的人被选上,也不能排除其损害集体资产的可能,从结果上看,只要村里的资产减少了,对其他村民而言,效果就一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选上谁成为班子成员,而在于相关监督措施是否到位。只有加大另外三个民主的跟进力度,使四个民主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使班子成员不想、不能、不敢侵害村民利益。第五,取消户籍的限制,按居住地行使选举权,这也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由此可见,宪法也强调按居住地设立村委会。从实际看,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启动,人为地域分割已经打破,例如广东省已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浙江省杭州市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这无疑为解决村民资格中户籍问题部分铺平了道路。第六,实行居住地选举原则,还能克服委托投票的缺陷。委托投票与代书投票是有区别的,委托投票是当委托人不在本地时,委托受托人行使委托人的选举权。而代书投票是指选举因文盲或其他原因,不能填写选票时,委托候选人以外的选举或选举以外的人代写。从一定意义上,代书投票应肯定,而委托投票应否定,因为如果受托人按自己意愿选定被选举人的话,就违背了每个选举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的原则,反之如果由委托人确定候选人,一则可能变成了代书投票,二则由于委托人长期不在本地生活其对候选人的情况有可能并不了解,在此情况下选举出来的候选人就难以维护本地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得投票选举变得毫无意义,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按居住地行使选举权,将使得委托投票制成为明日黄花,不复存在。那么,村民选举也才会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四、实行有效的司法救济是村民选举权的根本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村民自治可以说是国家向乡村社会的制度供给,其中心就是以法律的权威赋予广大村民自治权。要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村民自治权的充分实现,否则村民自治就根本无从谈起。而村民自治权的实现,首先又体现在村民选举资格的保障上,对于此问题由于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法,即使是同一地方,其在选举资格的法律适用上亦不相同。例如近年温州市发生了三起当事人就属地条件要求确认其在村委会选举中具有选举资格的诉讼,三个基层法院分别做出了三个不同的处理结果: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确认具有选举的资格。由此可见,基层法院在选举资格法律救济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未规定选举资格的诉讼解决机制,而《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又未明确规定其可直接适用于村民选举资格案件。那么,在村民选举资格发生纠纷时是不是真的就陷入了无法可依的状态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在村民不服选举委员会的处理决定时,仍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举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的,可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之规定,依法向法院起诉。宪法规定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是项政治权利。有权利必有救济,公力救济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权利救济方法。所以村民的选举资格纠纷是可诉的,并不是不能救济的。更何况司法权的介入与行政权的介入是不同的,司法权的介入是任何权利得以维护和救济的最后屏障,其从根本上而言并未侵犯村民自治,而行政权的介入则存在行政权干预村民自治的嫌疑,使村民自治丧失自主性。所以不能认为行政权不宜参与自治事务,就必然推出司法权也不能涉足自治事务。从表面上看自治是自己的事,但是当一方滥用权利,侵犯村民选举权,或者是一方认为自己的权利无端遭到损害时,如果无司法权的介入,那权利将失去了保障,自治也将不是自治,或者只能算作部分人的自治。如果听凭村选举委员会依照村民自治章程限制或剥夺,而不能通过司法途径救济的话,这将与选举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非经司法程序不容剥夺之法理精神相悖。同时,如果村选举委员会既可以作出某人不享有选举权的决定,又可接受该人不服此决定的申诉,且这种申诉又是终局性的话,也违背了自然公正的法则,即任何人都不得作自己的法官。从选举权的来源看,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是源于《宪法》的规定,且《宪法》又是《民事诉讼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源,而从时间上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在98年,而《民事诉讼法》开始实施在91年,所以从时间上看,《民事诉讼法》关于选举资格的程序当然适用于村民选举资格纠纷。当然,为了尽量减少法律适用中的分歧,化解矛盾,笔者认为可考虑对既是实体法,同时又是程序法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以修改,在其中加入选举资格案件应予受理的内容。而在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出修改前,一个简便易行的措施就是尽快出台司法解释,规制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光博主编.宪法学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329.

[2]牛津法律大辞典 (中译本) [M].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284.

[3]程乃胜.中国村级民主选举的法社会学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 2005, (01) :94.

[4]罗纳金.德沃金著、信春鹰等译, 认真对待权利[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122.

[5]刘武俊.人, 自由地迁徙于大地[J].读书, 2001, (12) :45.

[6]王禹著.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7.

[7]郝铁川.民主是个连环套[N], 检察日报 (4版) , 2002-6-26.

[8]缪长青.选举和代表候选人的条件应分别规定[J].江淮法治, 2003, (09) :34.

[9]程燎原, 王人博著.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45.

欧盟委员会主席选举:热得有道理 篇5

欧盟委员会历来被视为一体化的发动机,是欧洲建设最高水平的体现。作为欧盟条约的捍卫者,欧委会负责确保欧盟法律的执行;作为欧盟内部的推动机构,欧委会被赋予动议权,可以向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提出立法、政策以及行动计划草案。此外,欧委会还负责实施欧洲议会以及欧盟理事会的决策。简言之,欧盟委员会身兼四大要职,即欧盟条约的捍卫者、一体化的发动机、头号行政机构以及欧盟的国际代言人。因此,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花落谁家:新主席人选浮出水面

首先与确定欧盟委员会新主席一职直接相关的就是欧洲议会选举,这是因为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大幅度提高了欧洲议会参与决策欧盟重大事务的权力,其中包括介入欧委会主席选举事宜。就像本次欧洲议会参选口号喊出来的那样:“这一次有所不同!”无论具体立场和政策取向如何,欧洲议会各党团都把推出自己的代表以竞逐欧委会主席宝座视为会议选举落定后的头等大事。

本次欧洲议会选举后拥有最多席位的欧洲人民党推出了经验丰富、颇负盛名的让-克劳德·容克作为候选人。这位卢森堡前首相是欧洲当代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之一,同时还曾长期担任“欧元集团”主席并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所担当,可谓资历极为深厚。作为在战后欧洲复兴浪潮中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容克笃信欧洲事业和一体化的伟大价值。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属于中右翼,但容克并不相信自由市场是万能的,因此还获得了“最具社会党色彩的中右政治家”称号。在欧洲人民党都柏林大会上获得欧委会主席竞选提名后,容克激情澎湃地阐述了自己的欧洲愿景,他表示自己“极为厌恶将欧盟南北一分为二的想法”,“要在欧洲架设桥梁并推进共识”。

欧洲议会第二大党团社会党也推出了一位重量级政治家——前社民党团领导人和现任欧洲议会议长的马丁·舒尔茨。这位誓言要担当欧盟“大掌柜”的政治家,其身世具有非常浓厚的欧洲色彩。其出生地附近便是德国古城亚琛(曾经是查理曼帝国的都城),可谓是中世纪的欧洲首都。同时,舒尔茨又在靠近比利时、荷兰的边境地区长大,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法语、荷兰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语言天赋极高。舒尔茨31岁便成为西德北威州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市长,进入欧洲议会后更是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德国社民党团和欧洲社会党团领导人,直至2012年以高票当选欧洲议会议长。在罗马大会上接受了欧洲社会党的提名后,舒尔茨郑重宣布自己参选欧委会主席的目标是“为欧洲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年轻人就业并推广公平的工资分配”。此外,舒尔茨还誓言要消除欧盟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打击税务腐败并使欧洲的银行体系更加安全。

除人民、社会两大党团外,其他支持欧盟的中小政治力量也积极推出自己的候选人,这显示出他们对欧洲事业的信任。例如欧洲左翼党团推出了齐普拉斯。这位年轻而又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虽属于激进左翼,但却并不质疑欧洲,而是提出了若干国有化的具体主张;欧洲自由民主联盟推出了伏思达。这位比利时前首相在欧洲知名度很高,年轻时便被誉为“少年撒切尔”,长期以来更因其强烈的联邦主义色彩而备受瞩目。他在欧洲议会选前表示将“痛击疑欧主义者并推动一个联邦制的欧洲”;绿党也不甘落后,他们推出了一男一女两位候选人,法国人博韦和德国人凯勒。绿党声言要努力改变欧盟高层中男性比例过高的问题,实现性别平等。

不甘寂寞:相关各方激烈博弈

虽然热门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有很多看点,但人们也许更关注各位大权在握者(包括欧盟的不同机构以及成员国)之间白热化的博弈。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围绕着欧委会主席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博弈从来都是激烈异常。今年的权力斗争之所以尤为激烈是因为牵涉的矛盾关系更多,其中既有成员国的不同预期,也有新规则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竞争。

作为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的领袖和候选人,容克最终能否成功就任欧委会主席目前还是未定之数。英国、芬兰、匈牙利等国都已经明确表达了对他的反对态度。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英国首相卡梅伦立刻展开外交攻势,竭力寻求建立反对容克的联合阵线。在卡梅伦看来,容克骨子里浓厚的欧洲“联邦主义”情结对英国是天然威胁。此外更令卡梅伦忧虑的是,他的保守党在本次欧洲议会选举中战绩不佳,不仅落后于工党,而且落后于具有疑欧倾向的“英国独立党”。如果未来的欧委会加速推动欧洲整合的话,那么保守党在英国政坛将面临着反欧政治力量的严峻挑战。因此卡梅伦不得不全力阻止容克上任。至于芬兰、匈牙利等国,它们大多也对容克的治欧理念有所抵触。虽然同属人民党阵营,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似乎并不给同志面子。据“德国之声”报道,他认为“卢森堡人在欧盟内总是不断地伤害匈牙利的国家利益”。

除了某些成员国不甘寂寞外,这场博弈的另一大焦点是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即各国首脑会议)之间的较量。为了解决欧盟长期以来存在的“民主赤字”问题,改变人们对布鲁塞尔“官僚政治”的负面看法,《里斯本条约》赋予了欧洲议会更大的权力。此前,欧委会主席都是由各国元首们敲定,然后拿给欧洲议会做集体批准便可,因此实权一直握在欧洲理事会手上。然而新条约规定欧委会主席须得到首脑会议和欧洲议会的双重认可,而且议会也首次拥有了提名权,议会党团可以推出自己的候选人。

因此,首脑们推出候选人时必须充分“考虑欧洲议会的意见”。本次歐洲议会选举和欧委会主席选举都是新条约实施后的首次实践,因此权力分配的变化必然带来欧盟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于是,虽然容克与舒尔茨在议会选举时是对手,但在共同捍卫欧洲议会权力的时候却坚定地站在了一起。他们自信地宣布“欧委会由各国外交官在暗箱里敲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然各国领导人与欧洲理事会也绝不甘心传统的大权旁落。除了英国等坚决阻击容克上任之外,极具协调能力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也不留情面地表示“不能排除让欧洲议会之外的候选人参与竞争”,言外之意很明确:容克和舒尔茨决非铁定!就连历来享有“以欧洲大局为重”美誉的德国如今也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默克尔总理一方面支持同为中右翼阵营的容克竞逐欧委会主席,另一方面她也不能坚决排除舒尔茨。因为此举会引起德国联合政府内的执政伙伴——社民党的不满,进而威胁到德国政府自身。另外,也许默克尔更看重的是一位能够带领欧盟克服经济困境并最终恢复团结和活力的“大掌柜”。如果容克始终无法赢得英国、匈牙利、芬兰等成员的信任,又如何能让德国心满意足呢?

一句话,竞争愈演愈烈,好戏还在后头。

(周建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刚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工会选举结果批复(参考) 篇6

工会文件

工字〔201 〕号

关于公司工会

第次代表大会选举结果的批复

公司工会委员会:

你会《关于公司工会第次代表大会选举结果的请示》(工〔〕号)收悉。根据你会于年月日召开公司工会第次代表大会和工会届次全委会、经审会届次全委会的选举结果,同意:

一、等位同志任公司工会第届委员会委员,其中:同志任工会主席,同志任工会副主席。

二、等位同志任公司工会第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其中,同志任经审会主任。

三、你会本届任期为年(时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此复。

集团公司工会委员会

年月日

主题词:工会换届选举批复

同意党支部选举批复 篇7

你们《关于党(总)支部选举结果的报告》已收悉,经局机关党委并报局党组研究,同意你们的选举结果:

博物院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由刘宝山同志任总支副书记、王莹同志任专职副书记兼纪检委员、杨启明同志任组织委员、蔡卫东同志任宣传委员、盛诗澜同志任青年委员。

图书馆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钱菲菲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金颖同志任组织委员、陶青同志任纪检委员、朱可铮同志任青年委员、何敏同志任宣传委员。

文化馆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林琰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徐珏同志任组织委员、毛欢同志任宣传委员。

文物交流中心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陶冶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吴霄红同志任组织委员、李燕同志任宣传委员。

薛福成故居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时建方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

执法支队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邹炯宇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吴明同志任组织委员、刘岩同志任纪检委员、徐黎明同志任宣传委员、刘延胜同志任生活委员。

艺研所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苏迅同志任党支部书记。

考古所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由李一全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

特此批复。

中共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篇8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副主任委员:刘 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姚蓓喜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王小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秘书长:张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

研究所

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副主任委员:曹中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邱学青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

教育系

朱丽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秘书长:茅红美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中心

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

育系

副主任委员: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

学院

姚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

教育系

侯莉敏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秘书长: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化敏中央教科所

副主任委员:姜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教处

何幼华上海市教委幼教处

程晓明《早期教育》编辑部

秘书长:章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副主任委员: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罗英智辽宁省教育研究院

黄娟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秘书长:鄢超云(兼)

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筹)

主任委员: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主任委员:郭亦勤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刘占兰中央教科所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篇9

债权人会议作为破产企业组织机构中的权力机构, 掌握破产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实践中, 由于债权人会议成员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 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全部破产事务。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 我国《破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在债权人会议之外设置债权人委员会这样一个常设性机构, 以代行债权人会议的部分监督职能和其他职能。债权人委员会是企业破产中的一个重要机构, 在债权人与管理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债委会的良好运作能减轻管理人工作效力, 提高管理人工作效率。因此, 是否能充分调动与利用债权人委员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对破产事务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债权人会议制度已经有着较为详尽的研究, 但是我国学者针对债权人委员会, 其研究基本限于实体层面, 侧重于研究该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债委会的法律地位等, 缺少对于债权人委员会的相关程序性问题的研究, 尤其是选举制度的问题研究。债委会成员的选举是债委会设立的起点, 选举制度的完善对债委会制度的完善, 对于确保各方权益、保障破产事务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 是债权人委员会良好运作的原点与基础, 如果不能厘清该程序性问题, 那么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在实践中必然造成制度性“原罪”, 阻碍破产事务进程, 有可能损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权益, 势必最终使管理人陷于被动的尴尬局面。因此, 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法律问题亟待研究。

二、债权人委员会成员提名

(一) 有提名权的主体

我国《破产法》六十七条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代表组成, 债委会成员不得超过九人, 也就是说债权人会议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债委会成员。在选举程序中, 应当对被选举的主体进行提名, 而进行提名的前提是明确具有提名权的主体。因此, 笔者将先分析有权提名债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主体:

第一, 管理人不具有提名权。笔者参与的破产案件中, 债委会成员候选名单都是由管理人事先拟定, 然后提交债权人会议进行表决。尽管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但不能说明管理人具有提名权。依据破产法的规定,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 法院具有重大事务决策权, 管理人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 重大事务需要经过法院批准后方可实施。笔者认为, 管理人这一行为实质为法院授权的代办行为, 管理人的推荐名单实质为经过法院同意的债委会成员候选名单。

第二, 法院具有提名权。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之前, 债权人往往因为数目众多、地域分布广泛, 债权人之间往往缺乏了解, 要求债权人提名出合适债委会成员较为困难。法院可以通过管理人对债权人状况获取较为全面的了解, 提出合适的债委会成员人选较为可行。另外, 据破产法的规定,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 法院具有重大事务决策权。笔者认为, 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具有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提名权, 但法院实际具有提名权, 今后的法律修改也可明确规定法院具有提名权。

第三, 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具有提名权。法律规定, 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 债权人会议有权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不难看出, 依法申报了债权的债权人有权提名债委会候选人。笔者认为, 债权人的提名权与法院提名权并列, 债权人认为法院推荐名单以外的债权人更加胜任, 可以推荐其他债权人作为候选人。另外, 法律没有规定债权人提名权的行使条件, 笔者建议, 今后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行补救, 规定债权人数占10%的债权人可以提名一名候选人。

(二) 提名债委会成员的考虑因素

在提名权明确后, 应当提名哪些债权人作为债委会成员呢?债委会成员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利益, 因此提名适格的债委会成员至关重要, 但是我国法律并未对该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故笔者将分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债委会成员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之利益, 因此分析其提名构成, 应当以债权人的代表性角度分析。我国法律虽未对债权人的类别明确相应的法律概念, 但依据《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有关破产清偿顺序之规定, 债权人分为四类:一是对债务人享有担保权利的债权人, 二是职工债权人, 三是税收征管机关债权人, 四是普通债权人。上述四种债权人, 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利益。

笔者认为, 债委会设立之目的在于加强对破产程序的监督, 保障债权人之权益。但是, 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在债务人清偿能力有限的前提下, 这就不可能充分保障到每一个债权人之利益, 在企业破产进程中也很有可能出现损及某一方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因此提名能够代表相关主体利益的债权人进入债委会监督破产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债委会成员的提名, 笔者有如下观点:

第一, 让担保债权人拥有尽可能少的债委会成员席位。从法律上而言, 担保债权人享有最优先的清偿顺序, 使得担保债权人缺乏工作动力, 而职工债权与普通债权的清偿依赖于担保物的高价变现能覆盖担保债权的金额, 这使得普通债权人组成的债委会有足够的动力与积极性努力工作, 尽可能帮助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

当然, 个别案件例外, 特别是金融债权为主的破产案件中, 债权人可能绝大多数都是担保债权人, 在以担保债权人为主的案件中, 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

第二, 税收征管机构代表无须获得债委会成员席位, 因此不需要提名其作为债委会成员候选人。其理由如下:首先, 从现实角度而言企业欠税只占国家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这一点已得到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立法和相关研究机构的认同。①对于国家而言, 企业破产欠税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一笔财产, 因此没有必要专门要求国家税收征收机关委派代表至债委会。我国今后每年破产的企业数目将会十分庞大, 要使每一个破产企业的债委会成员中都有税收征收机关代表, 不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必须要求税收征收机关委派代表参与破产过程, 那么所造成的人力、财力投入甚至有可能超过欠税金额, 反而得不偿失。其次, 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中, 税收担保、税收保全、税收滞纳金、税收强制执行等措施, 都可以在企业破产前起到确保税款征缴的作用, 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出现破产企业欠税的情形。综上而言, 提名税收征管机关代表为债委会成员候选人无必要性。

第三, 让普通债权人拥有尽可能多的债委会成员席位。正如前文所言, 普通债权人对破产事务的关注度远远超过担保债权人, 主要由普通债权人组成的债委会拥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

笔者认为, 除了上述分析外, 还应当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债委会成员的代表性, 即第一, 债权人的威望与能力;第二, 债权金额的大小;第三, 债权人是否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第四, 债权人地域代表性。

现笔者详细分析之:

第一, 应当考虑债权人的影响力与能力。破产是一个利益协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对于入选债委会成员的威望与能力有较高要求。影响力与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条件, 法律无法对此进行评判, 应当结合破产个案在众多债权人中选择出合适的债权人加入债委会, 促进破产顺利进行。实践中, 有影响力与能力的债委会成员往往对破产事务的进展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能稳定债权人的情绪, 化解破产事务中的各类矛盾, 甚至能通过个人影响力协调管理人无法解决的难题。

第二, 应当考虑债权金额的相对大小。依据债权额度, 可以把债权人分为大额债权人与小额债权人。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 任何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债委会中大额债权人往往只会代表大额债权人的利益, 小额债权人的利益有可能遭受损害。为了避免此现象, 有观点认为, 应当提名相应数量的小额债权人参选债委会成员, 理由是大债权人占据着主导权, 这极有可能把中小债权人排斥到边缘地位, 损害其利益, 无法体现破产中的公平。在破产实践中, 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大债权人往往在债权人会议和债委会中都占据着主导权, 这有助于快速集中处理破产事务, 提高破产效率, 因此实现破产的高效性是较容易的。特别是在重整案件中, 重整是债务人获得重生的机会, 同样也是大额债权人重生的机会, 出于自救, 大额债权人往往尽其所能为债务人筹措资金、吸收投资人、落实重整计划。债权人的利益最终体现在分配制度上, 同一顺位的债权人按比例分配的制度使大额债权人谋取私利损害小额债权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 笔者认为, 无须过分考虑形式的公正, 应让尽可能多的大额债权人进入债委会。

第三, 应当考虑债权人是否同债务人 (破产企业) 具有关联关系。在我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四款对关联关系进行了界定。在一些破产案件中, 债务人会精心策划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段来实施逃债行为, 最终严重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 笔者认为, 任何债委会成员候选人, 都应当严格审核其是否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 凡是同债务人具有关联关系的债权人都不得成为债委会成员。

第四, 应当考虑债权人的地域性。笔者参加的一起破产案件中, 该案件中外地债权人数量众多且住所地较为集中, 管理人与法院在拟定债委会候选人名单时, 担心外地债权人因路途遥远缺乏参与破产事务的积极性, 债委会成员候选人均为债务人所在地的债权人。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中, 外地债权人对候选人名单提出质疑, 进而对破产事务处理的公正性表示质疑, 甚至表示自担交通成本也愿意成为债委会成员。因此, 笔者认为, 在类似上述破产案件中, 事先应征求外地债权人的意见, 尽可能在债委会成员在地域上分布均衡, 打消债权人的质疑。

三、债委会成员选举方式

(一) 职工代表是否需要选举

我国《破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的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代表组成。从字面解释上而言, 债权人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但是这里的“债权人”在逻辑上并不包含“职工代表” (即职工债权人) , 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那么职工代表是否应当通过选举产生呢?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笔者认为职工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理由如下:

第一, 从字面解释而言, “选任”修饰了职工代表。在法条中“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为定语, 修饰限制了其后的所有主体。因此, 即使“债权人”和“职工代表”两个主体是并列关系, 二者也一同接受“选任的”修饰限制。因此, 职工代表也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第二, 选举职工代表有其必要性。在破产企业中, 职工数目众多, 要选择代表其利益的主体, 选举是最民主透明的选任方式, 从制度上而言, 选举出来的代表就是代表多数人利益的代表。选举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职工共识, 化解潜在的矛盾, 有利于社会稳定, 保障破产顺利进行。

第三, 选举职工代表有其可行性。同一个企业的职工, 一般不存在时空的分隔, 长期的共同工作, 也让职工之间有着基本的了解, 这有利职工们选择出其认为最合适的、最能代表其利益的代表, 并且职工之间组织一场职工代表选举也并非复杂、专业的活动。因此, 选举职工代表具有可行性。

综上而言, 笔者认为, 职工代表应当通过选举产生, 如债务人在申请破产前未选举职工代表, 管理人在接管债务人后应当组织职工代表选举。

(二) 是否采用累积投票制

累积投票制, 是指股东所持有的每一股份都拥有与股东大会拟选举的董事或者监事数量相同的投票权, 股东既可以把全部投票权集中于选举一人, 也可以分散选举数人, 最后以得票多少决定当选的董事或者监事。①该制度原本用于股东选举董事或监事, 法律并未明确是否适用于企业破产中的债委会成员选举。

累积投票制最重要的制度价值就在于化解直接投票制引起的股东之间的不平等, 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企业破产的债委会成员选举中, 也存在着同公司股东选举董事时类似的问题:大债权人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表决优势, 在债委会中随意安插有利于己方的债委会成员, 而中小债权人由于债权分散, 有可能无法选举出代表己方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这对于保护全体债权人利益实现破产公平受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从保障债权人实现公平受偿的角度而言, 应当在债委会成员选举中引入累积投票制, 允许中小债权人把投票权集中行使, 选出能够代表中小债权人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三) 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

我国法律并未对债委会成员选举究竟是采用差额选举制度还是等额选举制度做出规定。在与之类似的股东会选举董事会制度中, 除了在《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 (试行) 》中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职工董事之选举要采用差额选举外, 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董事选举也未明确规定究竟采用何种选举制度。

“差额选举”的原则, 或者说“以差额选举为常规, 等额选举为例外的原则”, 一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和人民团体活动中公认的原则。②差额选举原则主要是适用于政治活动当中, 那么是否适用于企业破产中呢?

从可行性上而言, 在破产中适用差额选举并无障碍, 只要提名的债委会成员多于应选的债委会成员即可。因此, 关键要分析使用差额选举制度的必要性。笔者认为, 有必要引入差额选举制度, 理由如下:

第一, 差额选举制度, 是一种竞争性的制度, 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债委会成员需要一定的威望与能力, 一般而言债委会成员能力越强、威望越高也能更好地处理协调破产事务, 更能保障债权人利益。通过差额选举制度, 可以淘汰一部分不适格的债委会候选人, 选拔出更为合适的债委会成员。

第二, 差额选举制度也更符合选举制度的内涵。这一点是在包含债委会成员选举在内的所有选举都适用的, 差额选举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选举制度的民主性, 使不同的债权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主张,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四、债委会成员选出后的相关问题

(一) 债委会成员的任期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债委会成员的任期, 但是依据债委会成员的职权, 可以确定债委会成员的任期。成立债委会的目的在于监督破产进程、保障债权人利益。因此, 债委会成员选出之日, 债委会成员便开始履职, 履职期限截至破产程序终结。

(二) 债委会成员不能履职的救济途径

债委会成员在被选出后, 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履职。债委会成员对于保障破产中债权人利益意义重大, 如债委会成员无法履职, 势必将严重影响受其代表的债权人之利益。

我国《破产法》未对债委会成员不能履职的情况如何救济做出规定, 债权人选出债委会成员, 原则上是代表了特定债权人群体的利益, 而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间往往有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因此, 债委会成员一旦不能履职, 必须及时补缺, 否则有可能严重影响破产的公平受偿。

笔者之前讨论的提名、选举之方式, 为债委会成员补缺提供了可行性。首先, 笔者认为债委会成员的选举应当为差额选举。因此, 除了不能履职的债委会成员外, 各债权人还有可供选择的其他债委会成员候选人, 补缺的人员可以从这些候选人中选择, 免除了重新提名的程序。其次, 根据首次选举债委会成员时各候选人的得票数确定新的债委会成员, 票数最多者直接确定为新的债委会成员。

(三) 债委会成员被弹劾的救济途径

债委会成员在监督破产工作的同时, 也接受债权人的监督。因此, 债权人有权对债委会成员提出弹劾。笔者认为, 每一个债权人, 不论债权金额大小都有弹劾权。

债权人的弹劾对象, 应当包括所有债委会成员, 并不限于能够代表其利益的债委会成员, 例如职工债权人代表也可以弹劾普通债权人代表。原因在于, 由于不同债权人群体利益存在冲突, 在破产中很多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都发生在不同的债权人群体之间, 当债委会内部无法进行利益的协调与保障时, 就应当赋予债权人自我救济的权利, 债权人有权对不尽职尽责的债委会成员或者故意侵害他方利益的债委会成员进行弹劾。

弹劾的条件可以参照公司法中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的资格与义务的规定。

弹劾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有观点认为, 弹劾也可以向破产管理人提出, 笔者不赞同此观点。理由如下: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为完成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分配事务, 同时必须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并受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因此, 即便债务人向管理人提出弹劾意见, 管理人最终还是需要将意见转往人民法院, 为了简化弹劾程序, 提高破产效率, 债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弹劾即可。另一方面, 弹劾往往是弹劾人向更高权力主体提出弹劾意见。在破产中, 管理人却是接受债权人监督的, 如果债权人向管理人提出弹劾意见, 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颠倒了债权人与管理人的相互关系, 因此是不恰当的。综上而言,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弹劾, 既能确保破产效率, 又能防止债权人对管理人的监督关系陷入混乱。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 健康高效的债权人委员会是破产事务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 债权人委员会的选举制度完善与贯彻是债权人委员会健康高效运转的良好开端。选举制度不仅需要在立法层面上逐步完善, 也需要管理人在司法实践层面上不断总结经验并灵活执行。本文笔者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得到专家的点评,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详尽的研究。

摘要:债权人委员会是破产企业组织机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机构, 而选举制度作为债权人委员会的原点, 是债权人委员会良好运作的基石。我国关于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 缺乏针对选举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详细规定。笔者从管理人的视角, 对债委会成员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若干重要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强化债委会成员选举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债权人委员会,选举制度

注释

1 韩长印。我国破产分配顺序的重构—“破产分配顺位”学术讨论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44。

2 同前注。

3 (1) 梁上上:《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第84页.

委员会补选委员批复 篇10

经县直机关党工委第五次会议讨论研究,同意以下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补选结果的请示,现予以批复:

xx_任县政协办党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

xx_任县政协办党支部纪检委员;

xx_任县政协办党支部文体委员

xx_任团县委党支部书记;

xx_任团县委党支部副书记。

xx_任县环保局党支部书记。

xx_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党支部宣传委员。

同时,免去上述前任党支部书记及委员的职务。

XXX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批复 篇11

会议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丹东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员的献辞中拉开帷幕。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关松林教授代表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致开幕辞。开幕词对我省今后学校美育工作的设想、特别是教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要求。他说: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践行教育立美, 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要遵循美育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规律,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更要注重应用性研究, 并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积极探索与实践。

大会为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美育研究基地颁发了牌匾和荣誉证书。

在学会改选中, 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宋升勇同志代表上届省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作《践行立美,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学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上届理事会确立了“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为载体,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辽宁省学校美育发展思路。近年来, 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 省美育专业委员会携手广大的学校美育工作者,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教育立美”为己任,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迅速成长为我国学校美育领域的一支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和东北三省学校美育工作的领跑者。

报告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其一, 发挥学术团体优势, 以课题为牵动, 深入开展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二, 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 围绕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实施为辽宁艺术教育工作献力献策;其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会活动, 增强学会向心力, 为广大基层学校美育工作者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其四,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营造和谐进取氛围, 努力提高美育专业委员会整体实力及管理水平。报告在对于今后工作的建议与展望中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各理事会单位、学校美育工作者对美育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感染力, 全方位为学校美育工作服务的设想。

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以及由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为顾问、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主任关松林为理事长的新一届领导机构。省美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艺术教育研训部。

为树立典型, 总结校园美育工作经验, 大会安排了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辽宁省实验学校、大连市七十九中学等单位作经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至认同。全体代表前往丹东市振兴区六纬路小学参观考察校园美育活动。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艺术教育研训部主任王英奎为大会作了题为《让美育回归校园,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学术报告。报告从校园环境艺术化、学科教学审美化、艺术教育特色化、教师审美素质综合化等美育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 为校园美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新任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沈阳师范大学美学博士朱爱军教授为大会作总结报告。朱博士对美育的功能、价值、特征进行了阐述, 对今后我省学校美育工作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描绘。

村设立委员会批复 篇12

你场报来《关于恢复永丰垦殖场里岗村委会的请示》(永场文〔〕30号)文收悉。鉴于你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经十五届县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恢复设立里岗村民委员会。

你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社会稳定。恢复设立后的村委会要妥善处理好村级集体资产和落实好办公场所,村委会成员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

上一篇:土地问题下一篇:乡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