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通用8篇)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篇1

作词:温 涛 作曲:张明华 这里山海壮阔 这里草木芬芳 每一块砖石 铭刻大学理想 听那汽笛悠长 听那钟声激荡 每一颗心灵 在此追梦远航

精勤博学 求知的脚步 拓出人生宽广 学以致用 坚实的臂膀 扛起时代担当

这是创新乐土 也是人生课堂 每一段青春 写就无悔时光

在这里快乐分享 在这里勇敢闯荡 每一次成长 源自梦的力量

你好 远方 你好 梦想 在这里 我们将未来眺望 你好 远方 你好 梦想 在这里 我们永远青春飞扬

我们 刚起航 梦想 在路上

歌词的首段对仗工整,绘声绘色。既有对学校地理环境、校园风貌、标志性景观的写实,也有对学校教育情怀的抒发。山,巍峨挺拔、气势磅礴;海,深邃宽广、波澜壮阔。黄海之畔,冲之山下,一座气势宏伟的高等学府在这里崛起。蓝天白云之下,学校现代而典雅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如碧如玉的绿地中,林木丰茂,百花争艳,一派盎然生机。如果说山海的壮阔给予着学校海纳百川的智慧、草木的芬芳见证着学校不断成长的历史,那么这里的每一块砖石则铭刻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大学理想——用年轻的力量和全新的理念来与产业高度融合创办一种新的教育,创办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帮助青年学子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使用黑体和Verdana体,五号,颜色/Black

实现自己的梦想。古朴庄重的钟楼用它的钟声召唤着东软学院人求知的脚步,学子广场上火车头鸣响的汽笛激励着东软学院人不畏风雨,敢为人先,执着梦想,奋勇前行。第二段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更具象的描写,既是学校始终追求的愿景,也是学校勇于创新踏实前行的现实。“创新乐土”和“人生课堂”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于大学使命的深刻理解,我们认为大学在社会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是教育者,也是创新者。办学以来,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和自我超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唯有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和创业者,才可以培养出具有求真态度、创新者思维、和实干家行动力的优秀人才,让校园里的每一名师生都能够实现价值和梦想。“快乐分享”和“勇敢闯荡”是对青年学子的成长诉求,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让青年学子在经历过大学的时光后,拥有成就持续成长、贡献社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真正获得无悔无憾的青春时光。

第三段是整个歌曲中的起承转合之处,着意烘托“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八字校训,彰显学校的文化核心是一种经世致用的态度,一种勇于创新和变革的精神。希望每一名师生能够勤奋求知、勤勉践行,能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心,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永远饱含进取精神,在实现个人价值上追求更高的境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责任担当的东软学院人。

第四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你好,远方,你好,梦想”的反复唱诵,体现了东软学院人对于未来的热切期盼和对梦想的乐观展望。尾声采用多声部领唱加混声合唱的形式。“刚起航”、“在路上”唱出了东软学院人永葆突破自我的创业心态和不断超越的激情,脚踏实地共同开创美好明天的坚定心声。

整首歌曲融合了古典与流行音乐的特点,整体节奏轻快活泼,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歌曲是一首传统的单三部大调曲式,歌曲的前奏采用铜管乐圆号为主奏乐器,进行重奏演奏,并用长号作为低音声部的铺低乐器,使乐曲前奏安静舒缓,但不失大气,稳重的特点。歌曲第一段主歌部分以舒缓的节奏来进行,通过钢琴的音色和歌手深情地演唱相辅相成。第二段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使用黑体和Verdana体,五号,颜色/Black

为主歌与副歌之间的衔接部分,为副歌做好自然合理的铺垫。歌曲的副歌部分,曲风发生转变,节奏由慢变快。歌曲间奏后的第一段副歌同样以欢快的节奏来体现。歌曲的和声配器主要采用铜管乐及管弦乐,打击乐主要以流行音乐中的电子鼓为主,并在此基础结构上增加了吉他电钢琴作为点缀,使乐曲在古典乐器配器的基础上增加流行元素,使乐曲的色彩更加丰富,歌曲的律动性更加轻快,让乐曲的风格呈现出青春活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使用黑体和Verdana体,五号,颜色/Black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使用黑体和Verdana体,五号,颜色/Black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篇2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 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 (1) 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 (2) 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 (3) 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 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 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 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三年制) 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 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 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 二年级226人, 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 理科生175人, 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 城镇254人, 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 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 (8个项目) 、行为不当 (6个项目) 、成就感低 (6个项目) 。问卷为5级计分, 从“完全不符合” (计1分) 、“比较不符合” (计2分) 到“完全符合” (计5分) 。分数越高, 倦怠程度越严重, 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5, 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 (p<0.01) 。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 (p<0.01)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87~0.91之间, 是较好的拟合模型。

施测程序采用集体施测, 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 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 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 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 接近3 (分别为2.70、2.99、2.83) 。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 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 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下同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 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 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 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 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 但学习很枯燥”, “考试总是让我厌烦”, “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 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 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 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 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 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 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 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 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 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 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 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 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 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表3结果显示, 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 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 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 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表4结果显示, 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 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 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 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表5结果显示,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 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 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 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 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下页表6结果显示, 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 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 (见表1) 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 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习总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 但不容乐观。其中, 行为不当较为严重, 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 学习耐性不够, 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 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 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 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 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 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 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 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 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 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 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 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 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 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 学习情绪比较饱满, 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 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 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 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 对一切感到新鲜, 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 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 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 相对于学习, 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 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 同时,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 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 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 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 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 在高职院校, 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 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应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p>0.05) , 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 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 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 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 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 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Leiter M P.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7:189-193.

[2]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 2005, 37 (5) :632-636.

[3]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 2006, 29 (1) :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7) :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20) :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 2007 (3) :120-122.

[7]董银银, 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24 (1) :8-9.

[8]郭彩琴, 肖海燕, 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9) :1062-1064.

[9]郑荣奕, 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7) :172-174.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篇3

项目编号:_三级项目1__________ 项目列别:三级项目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电子时钟设计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分值:_____________

电子时钟设计

【项目目的】

掌握矩阵键盘的扫描与识别控制 掌握七段数码管的显示控制 【项目内容】

使用51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资源设计一个电子时钟,该项目所需实现的内容包括:

(1)系统启动时,在6个LED上分别显示“—”,等待用户输入初始时间(2)通过矩阵键盘输入初始时间,要求必须有容错处理,不能输入非法的时间参数

(3)当初始时间输入完毕后,通过确认键确认,该电子时钟便开始运行(4)通过修改键可重新设置初始时间(5)可设置闹铃时间

(6)当闹铃时间到后,可通过蜂鸣器提示,然后通过按键取消蜂鸣器蜂鸣(7)当前时间信息可通过串口传送给PC机(8)可自行添加功能 【硬件连线】

(1)使51单片机的P0口与JP18相连,使用P2口连接JP19扭接,使用P1口连接JP19,控制LED的位选端。(2)短接J8(3)连接P3^0 P3^1与L0 L1相连

(4)JP1^1-JP1^3与JP16^0-JP16^2相连(5)P1^6-P1^7与JP16^6-JP16^7相连 【控制原理分析】

【代码流程分析】

【项目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k=P1^6;//蜂鸣

sbit KEY1=P1^1;

//切换键

sbit KEY2=P1^2;//minute ,hour调整加1定义

sbit KEY3=P1^3;//minute ,hour调整减1定义

sbit bear=P3^1;//闪烁灯

sbit keyalarm=P3^0;//闹铃开关指示灯 sbit kled=P1^7;//闹铃开关 code unsigned char tab[]={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bf};

//段码控制

char code weikong_code[]={0xfe,0xfd,0xfb,0xf7,0xef,0xdf};uchar ms[6]={10,10,10,10,10,10};uchar StrTab[6];

uchar minute=59,hour=12,second=0;

//正常时钟 秒,分,时 定义 uchar minute1=00,hour1=00;second1=00;//闹钟时钟 秒,分,时 定义

uchar flag=0, flag1=0;

//切换标志

uchar num=0;uint count=0;

//定时器计数,定时50ms,count满20,秒加1

/***********子函数声明*******************************************/ void xianshishuzu();

//显示数组子程序

void alarm();

//闹钟子程序

void alarmbeer();void beng();

/********************** 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uint z){

uint x,y;

for(x=0;x

for(y=0;y<110;y++);}

/**********************显示时钟子函数***************************/

void dispaly(uchar w[6]){

unsigned int i,j,aa;

aa=0x7f;

//位选初值0111 1111

for(i=0;i<6;i++)

//依次将数组w中六个数取出,并显示

{

P2=aa;

//位选

j=w[i];

//取出要显示的数码

P0=tab[j];

//取出段选编码

aa=_cror_(aa,1);

//位选信号向右移一位

delay(1);

//显示延时

P0=0xff;

//消影

}

} void alarmbeer(){ uchar i;

if(keyalarm==0)

{

if((hour==hour1)&&(minute==minute1)&&((second>=second1)&&(second

for(i=0;i<3;i++)

{

beng();

} } }

/***********************显示时钟数组子程序***********************/ void xianshishuzu()

{

StrTab[4]=second/10;

StrTab[5]=second%10;

StrTab[2]=minute/10;

StrTab[3]=minute%10;

StrTab[0]=hour/10;

StrTab[1]=hour%10;

}

/**********************键盘扫描子程序*************************/ void keycan()

{

if(KEY1==0)

//按一次,正常显示,按第二次,时调整,按第三次,分调这整,{

delay(10);

//按键1去抖以及动作

if(KEY1==0)

//确认按键是否按下

{

flag++;

//切换标志

}

while(!KEY1);

//释放按键

}

if(flag==1)

{

if(KEY2==0)

{

delay(10);

if(KEY2==0)

{

hour++;

//正常时间 小时 加1

if(hour==24)hour=0;

}

while(!KEY2)

//释放按键

{

dispaly(StrTab);

}

}

if(KEY3==0)

{

delay(10);

if(KEY3==0)

{

hour--;

//正常时间小时

减1

if(hour==-1)

hour=23;

dispaly(StrTab);

}

while(!KEY3)

{

dispaly(StrTab);

}

}

}

if(flag==2)

{

if(KEY2==0)

{

delay(10);

if(KEY2==0)

{

minute++;

if(minute==60)

minute=0;

}

while(!KEY2)

{

dispaly(StrTab);

}

}

if(KEY3==0)

{

delay(10);

if(KEY3==0)

{

minute--;

if(minute==-1)

minute=59;

}

while(!KEY3)

{

//按键去抖以及动作 //正常时间 分 加1

//释放按键

//正常时间分

减1

dispaly(StrTab);

}

}

}

if(flag==2)

{

if(KEY2==0)

//按键去抖以及动作

{

delay(10);

if(KEY2==0)

{

minute++;

//分加1

if(minute==60)

minute=0;

}

while(!KEY2)

{

dispaly(StrTab);

}

}

}

if(flag==3)

//闹钟对时

{

if(KEY2==0)

{

delay(10);

if(KEY2==0)

{

hour1++;

if(hour1==24)

hour1=0;

//闹钟时间 小时 加1

}

while(!KEY2)

{

alarm();

}

}

if(KEY3==0)

{

delay(10);

if(KEY3==0)

{

hour1--;

if(hour1==-1)

hour1=23;

//闹钟时间 小时 减

}

while(!KEY3)

{

alarm();

}

}

}

if(flag==4)

{

if(KEY2==0)

//按键去抖以及动作

{

delay(10);

if(KEY2==0)

{

minute1++;

if(minute1==60)minute1=0;

//闹钟分加1

}

while(!KEY2)

{

alarm();

}

}

if(KEY3==0)

//按键去抖以及动作

{

delay(10);

if(KEY3==0)

{

minute1--;

if(minute1==-1)

minute1=59;

//闹钟分减1

}

}

while(!KEY3)

{

alarm();

}

} } /*******************蜂鸣器子程序****************************/ void beng(){

bear=0;

k=0;

delay(100);

bear=1;

k=1;

delay(100);}

/*****************整点报警子程序***************************/

void zhengdian(void)

{

uchar i=0;

if((second==0)&(minute==0))

//整点报时

{

for(i=0;i<10;i++)

{

TR0=1;

beng();

dispaly(ms);

}

}

}

/********************************定时闹*******************************/

void alarm()

{

StrTab[4]=second1/10;

StrTab[5]=second1%10;

StrTab[2]=minute1/10;

StrTab[3]=minute1%10;

StrTab[0]=hour1/10;

StrTab[1]=hour1%10;

TR0=0;

dispaly(StrTab);

xianshishuzu();}

/**************************中断子程*********************************/ void time_()interrupt 1

//中断程序

{

count++;

TH0=(65536-921600/20)/256;

//0.5ms重新送初值

TL0=(65536-921600/20)%256;

if(count==20)

//定时器计数,定时50ms,count满20,秒加1

{

second++;

count=0;

if(second==60)

//秒值等于60,秒清零,分加1

{

second=0;

minute++;

if(minute==60)

//分值等于60,分清零,时加1

{

minute=0;

hour++;

if(hour==24)

//时值等于24,时清零,返回,全部归零

{

hour=0;

}

}

}

}

xianshishuzu();}

/***********************数字电子钟主函数***************************/

void main(){

P1=0XFF;

TL0=(65536-921600/20)%256;

EA=1;

//总中断开

TMOD=0x01;

TH0=(65536-921600/20)/256;//预置计数初值,50ms

ET0=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TR0=1;

//开启定时器0

while(1)

//主循环

{

keyalarm=kled;

if(flag==0)

{

TR0=0;

dispaly(ms);//上电初始化就显示------

}

if(P1!=0XFF)

{

keycan();

//按键提前扫描

}

if(flag>0)

{

if(flag==1||flag==2)

{

TR0=1;

dispaly(StrTab);

}

if(flag==3||flag==4)

{

TR0=0;

alarm();

}

if(flag==5)

{

TR0=1;

dispaly(StrTab);

zhengdian();

alarmbeer();

}

if(flag==6)

{

TR0=0;

flag=0;

dispaly(ms);

}

//按KEY1第六次定时器关闭,切换标志请零,显示------

}

}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简介 篇4

一、活动意义

贯彻落实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理念,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组织”活动能力,发掘身边的榜样明星,营造比、学、赶、帮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奖项设置

1、音乐之星

2、舞蹈之星

3、演艺之星

4、主持之星

5、灵动之星

6、国学之星

7、体育之星

8、金笔之星

9、科技实践之星

10、软件应用之星

11、东软形象大使

三、评选对象

大二年级以上全体在校学生。

四、评选条件

“东软之星”评选基本条件:

(一)思想道德品质优良,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年无违

纪现象。

(二)积极投身于自身所热爱的活动之中,有所为并取得一定成绩。

(三)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严谨,学年各科成绩(必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均在60分(含60分)以上。参加“东软形象大使”评选的同学,学习成绩另作要求,详见该奖项评选具体条件。

(四)体育成绩达到75分(含75分)以上;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在创建“文明寝室”中起到积极作用,所在寝室卫生成绩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

(五)在自励自强、助人为乐、志愿者服务、社会工作、学术竞赛与科技创新等某一方面做出突出业绩。

(六)评奖中,将以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荣誉证书或相关资格认证依次作为加分考核项目。

各奖项评选具体要求:

(一)“音乐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声乐(包含所有演唱形式,并涉及说唱等现代艺术)、器乐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音乐表演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二)“舞蹈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舞蹈表演(不限舞种及舞蹈形式)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舞蹈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三)“演艺之星”奖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演艺类活动(舞台表演、语言类表演等多方面,同时包括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的艺术表演及年轻人所喜爱cosplay等)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演艺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四)“主持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主持能力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主持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五)“灵动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设计创意类活动(摄影,摄像,绘画,街头艺术,平面设计,游戏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多方面)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设计创意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六)“国学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国学知识与国学技巧实践能力(书法、国画、茶艺等传统艺术)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国学理论基础;国学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七)“体育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传统体育项目(田赛、径赛、球类竞赛等)

极限体育项目(如轮滑,滑板,小轮车等)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体育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八)“金笔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文学创作(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包括在校内外对于活动的优秀通讯报道稿件)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文学创作类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九)“科技实践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科技实践类活动(如“挑战杯”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实践类竞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科技类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十)“软件应用之星”评选条件

1、评奖范围:软件应用能力(办公类软件,编程类软件。为不与“灵动”发生冲突,设计类软件<如adobe系列>不算做此奖项评比之列)

2、评奖考核内容:业务水平能力;软件应用活动参与的积极度;曾获荣誉。

(十一)“东软形象大使”评选条件

1、学年必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平均成绩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并且各科成绩均在70分(含70分)以上。

2、个人形象姣好,体态端正,举止得体。

3、关心学校发展建设,人际交往能力优秀,在某一方面做出表率作用。

4、参加形象大使报名者,必须参与以上11个项中任意一项的评比,但不考虑评比结果。此奖项不得单独申报。(要求有所特长)

五、活动时间

(一)活动宣传:10月16日——11月8日

(二)奖项申报:10月16日——11月8日

(三)材料审核:11月2日——11月11日

(四)评审答辩:11月12日——11月18日

(五)网络公示投票:11月22日——12月2日

六、评选及奖励办法

(一)评选办法

1、各类奖项的评选工作,分为个人申报(系部提名)、材料审核、评审团答辩,网络投票四个环节。评审团由第十一届东软学生联合会全体委员及业务技能突出的同学或老师构成,结合申报者佐证材料及答辩成绩给予综合评定。

2、申报者需填写附件《“东软之星”申报表》,并附相应佐证材料(照片、证书

复印件等)。电子版(仅申报表)发送至 xueshenghui@neusoft.edu.cn;纸质版申报表及佐证材料于每天18:00后送至三期A11座学生会办公室。参与<金笔之星>和<灵动之星>的评比,要求提交1—2份个人作品。

3、申报材料要求详实、准确,具备考核性。个人学习成绩、寝室成绩、体育成绩等基本信息将由主办方统一整理,并与学校相关部门逐一核实。如有信息虚报情况,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者评选资格。

4、“东软之星”系列评奖采取择优而上的原则,每个单项奖设立8个名额,若最终符合条件者不满8人,则允许该单项奖余额落空;若某一单项奖参与度不高且申报人员无法达到评审标准的基本条件,评审委员会将视具体情况废除该单项奖。

(二)奖励办法

1、“东软之星”评选由学生联合会组织发起,颁发荣誉证书及特别定制的纪念品。

2、上述除“东软形象大使”的其余11个奖项不可兼得。

七、其他

1、奖项设立力争涵盖诸多方面,利于广大同学积极申报。

2、申报者的作证材料可基于系级以上活动及荣誉。

3、本次评选将在campus校园网和42网站上设立专栏,及时发布评选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4、该系列奖项最终解释权归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生联合会所有。

附件:

东软2012校园招聘信息 篇5

一.东软简介

东软是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1991年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平台及服务。目前,拥有员工20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沈阳、大连、南京、成都等地建立了分布式的实训基地;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

东软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股东和员工尊敬的公司,并通过组织与过程的持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联盟与开放式创新,使公司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二.东软2012校园招聘职位

软件工程师(工作地点:沈阳,大连,北京,南京,上海等)

职位职责:

1.理解、评估并接收相关的需求、架构和软件文档;

2.遵循公司(部门)编码规范,负责编码实现;

3.负责验证编码质量(如Code Review,单体测试);

4.协助测试人员进行集成测试,并负责修改缺陷,完善软件模块;

5.负责编写项目技术相关文档,进行项目技术总结,以积累和分享

项目经验。

任职资格:

本科学历;具有较强的问题判断和解决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了解软件设计理论、实践和工具,以准确无误地理解相

关设计;熟悉软件编程,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和统一建模语言

等;熟悉用于实现系统的开发语言和编程技能(如:Java、.net等);

熟悉数据库或中间件技术、开发测试(特别是单元测试)、相关配置

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发方法学;能阅读外文专业技术文档。

测试工程师(工作地点:沈阳,大连,北京,成都)

职位职责:

1.根据需求文档,负责编写所承担功能模块的测试设计文档;

2.根据测试设计文档,负责执行所承担功能模块的测试过程,3.记录测试结果并验证测试的执行;

4.提交缺陷报告,并反馈和跟踪缺陷的修改;

5.支持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任职资格:

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问题判断与解决能

力、文档撰写能力;了解开发语言和工具;掌握基本的测试

验证方法;熟悉软件测试工具;熟悉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

集成中间件。

销售类 销售助理(工作地点:北京、上海、西安、南京)

职能类 投资专员(工作地点:沈阳)

法律专员(工作地点:沈阳、南京)

经营业务管理专员(工作地点:北京、沈阳)

市场专员(工作地点:上海、南京)

采购专员(工作地点:北京、南京)

会计(工作地点:北京、南京)

人力资源专员(工作地点:沈阳、大连、南京)

高级会计(工作地点:沈阳、北京)

经营业务管理文员(工作地点:沈阳)

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篇6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解放以后,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4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专业学位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等19个教学科研机构,设有49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5000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5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6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学校还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留学生及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名。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5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

学科;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73名,博士生导师(含兼职)195名,聘任二级教授34名,三级教授66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5名、“长江学者”3名、讲座教授65名、客座教授364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的50余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培养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亚太航海院校联合会(AMETIAP)、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以及马士基(MAERSK)、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新百年、新海大、新征程、新贡献,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新目标,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弘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大连童声合唱团简介 篇7

大连市童声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6月,由专业教师担任声乐、表演、作品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常年坚持训练,先后参加了残奥会大连站火炬传递、大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庆祝教师节等大型文艺演出,2013年-2017年连续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保利大剧院与大连学生交响乐团共同举办交响·童声合唱新年音乐会。

一、合唱团职能

1.引领大连市小学合唱艺术的发展,为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和各小学的合唱团做出示范作用。

2.代表大连市儿童在国内、国际间进行合唱艺术交流。3.参加大连市举办的各项重大教育活动演出。

二、合唱训练

每周六上午8:30-11:00进行合唱训练。市教育局聘请童声合唱专业人员进行训练。训练地点: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训练免费。

三、队员管理

1.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需要补充新的队员。凡不能按照合唱团的要求进行训练和演出、不遵守合唱团的有关规定,则取消其队员资格。无特殊原因不能随意退团。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老师 篇8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一级导演 一级演奏员 编审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一级演奏员 二级演奏员 教授 一级演奏员

博士毕业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硕士导师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与舞蹈学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0411-87402596

0411-87402595

***

0411-87402595

*** 0411-87402595

0411-87402595

0411-87402189

0411-87402595

0411-87402595

0411-87402595

0411-87402595

操作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详细

姓名: 性别: Email: 高英会 女

职称: 教授

出生日期: 1960-6-19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高英会,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钢琴教育专业。现任大连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系主任、教授。大连钢琴学会副会长。

从事钢琴教学二十余年,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材。所教学生屡获各类比赛大奖,如简介: 美国音乐公开赛(全球总决赛)、舒曼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届“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等二十多项金奖,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被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聘为全国考级钢琴专业考官,在各类钢琴大赛中担任评委。

曾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专著《钢琴演奏知识与技巧训练》、辽宁少儿出版社出论文及著作: 版《实用钢琴教程》、《全国电子琴比赛曲目及部分获奖作品》。发表论文“贝多芬的人格特点及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浅谈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格里格与他的抒情作品”、“键盘教学课程实践的多元化刍议”、“谈练琴效率”、“浅谈早期艺术钢琴伴奏的表现内容”、“谈钢琴基础训练”等二十余篇。

主持校级教改立项“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参与辽宁省教科研项目: 育厅科研立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指导大学生创新立项“大连钢琴教育现状”。

姓名: 性别: Email: 郭松 男

Guosong3625@126.com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68-8-28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6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低音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郭松,副教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普通高校音乐联盟副秘书长;室内乐学会理事;美国迪贝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担任国内、国际音乐大赛弦乐组评委。组织策划了数十场大型简介: 音乐演出活动,并参加演出几十场。近年来曾先后赴日本、俄罗斯、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演出等友好访问活动。先后在《音乐创作》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研究方向:低音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室内乐研究。

论文及著作: 《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与价值》 2008年 音乐创作 《重视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2007年 音乐创作

《音乐学院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国家社科基金

《交响音乐在大学校园高品位精神文化构造中的作用》省教育厅A类科研《我科研项目: 国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探讨》省教育厅B类科研 《辽宁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 省级科研 《交响音乐欣赏立体教材》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校级科研 《音乐学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校级科研

姓名: 性别: Email: 李英杰 男

li_yingjie@yahoo.cn

职称: 教授

出生日期: 1976-11-1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李英杰,教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普通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辽宁省音乐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钢琴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艺术类优秀课程比赛评委;美简介: 国联合音乐家协会会员;美国迪贝钢琴教师协会会员。

多次担任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委,新专业评估、重点专业评审,多部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特约专家。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钢琴比赛评委。

主要专著:

《实用钢琴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7—80667—765--8)、《吟咏叹二胡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ISBN7-80667-815-8/J.781)、《钢琴演奏知识与技巧训练》(辽宁少儿出版社 ISBN7—5315—3974—8)等。

主要教材:

论文及著作: 《钢琴车尔尼练习曲849》(上海音像出版社)、《李斯特钢琴协奏曲集》(吉林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01-3217-4)、《钢琴演奏知识与技巧训练》(辽宁儿童出版社)

主要论文:

《丰富多彩的美国迪贝钢琴艺术社会活动》(音乐创作)、《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奥秘,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音乐生活)、《谁来保护传统音乐》(音乐创作)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08BD22。参研项目:

省厅《辽南吹打乐的形势与特征》(2009B013)

科研项目: 省厅《建立高师钢琴教学新体制的可行性研究》(2008GH63);

省厅《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研究》(2004G156);

省厅《交响音乐在大学校园高品位精神文化构建中的作用》(2004G155)。

姓名: 性别: Email: 林胜永 男

LSY5862@Live.cn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60-2-3 联系电话: ***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美声演唱与教学研究

林胜永,大连大学音乐学院专任副声乐教授。主要从事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简介: 并承担了大连大学合唱团艺术指导工作。同时兼顾着学院的合唱指挥、舞台艺术实践、意大利语音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工作任务。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会员,中国高等学校音乐学会会员,大连音协 声乐学会理事。

现今分别由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学院、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等职。

1.科研论文获得全国级优秀奖、入选奖。其中,近期发表的二篇文章,分别在省论文及著作: 级核心刊物《科学时代》中发表。

2.独著教材《意大利语音》,经有关部门审批,现为校内公共课教学用书。

1.曾获得全国级声乐比赛优秀奖、省级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市地级比赛一等奖、科研项目: 二等奖等。

2.参加课题立项《声乐教学音准问题研究》,研究组成员之一。

姓名: 性别: Email: 马志广(兼职)男

职称: 一级导演

出生日期: 1952-6-6 联系电话: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简介: 论文及著作: 大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现为我校兼职导师。

科研项目: 姓名: 性别: Email: 曲国凤 女

职称:

一级演奏员

出生日期: 1968-12-5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唢呐演奏与教学研究

曲国凤,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唢呐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学会理事,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高级考级评委。1985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1991年参加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参加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荣获一等奖,2003年参加国际艺术界荣获金奖,被教育厅、人事厅、科技厅评委首批拔尖人才,曾多次为江泽民主席及多位国家领简介: 导人演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一枝花》《东北风》《黄土情》等多首作品受到极高的评价。

多次担任民族器乐大赛评委,并多次在民族音乐会及大型晚会上担任唢呐独奏。曾多次代表文化部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斯里兰卡、匈牙利、拉脱维亚等国家及港澳地区,为民族音乐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论文及著作: 1.2008年创作唢呐独奏曲《吉鹤迎春》;

2.论文《唢呐音色及弱音的控制》发表在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

科研项目: 1.唢呐独奏曲《吉鹤迎春》获《音乐创作》期刊演奏和创作一等奖; 2.2010年带领学生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首届金芦笙国际管乐大赛荣获吹打乐一等奖、唢呐金奖的好成绩。多次参加辽宁省音乐家协会,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获得金奖、银奖。

姓名: 性别: Email: 汪敏(兼职)女

职称: 编审

出生日期: 1961-6-6 联系电话: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简介: 论文及著作: 大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现为我校兼职导师。

科研项目: 姓名: 性别: Email: 王中男 男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61-4-19 联系电话: *** 博士毕业: 是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1978年考入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是当时最年轻的演奏员。曾多次担任电视剧电影音乐中的独奏工作,为中央广播电台FM音乐频道制作个人小提琴独奏节目。1998年以最高分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

1990年留学日本,跟随日本名家NHK乐团首席德永二男学习小提琴演奏。1992年考入日本名校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在日本名家山岗耕作教授班里学习小提琴专业。1995年取得东京艺术大学小提琴演奏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以演奏及论文双第一成绩考入东京艺术大学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课程,1995年开始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日本文部省全额奖学金国费生资格。

简介: 2002年取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小提琴专业音乐博士学位。2002年归国任大连大学特聘教授,同时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以外国人客座研究院身份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8年首次在中央音乐学院新演奏厅开个人音乐会以来,1993年在日本武藏野音乐厅,1996年、1997年、2001年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厅等举办多场个人专场音乐会。2002年回国任大连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举办大型个人专场音乐会,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日本钢琴家田中麻纪友情助演,大连电视台直播。

长期从事小提琴教育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著作有小提琴教育方面的专业论文,教论文及著作: 材的编订以及发表音乐评论文章。主要论文有《中国与日本小提琴教育的比较研究》(日文30万字),参与在日本多次再版的小提琴教材《STEP BY STEP 小提琴入门》的编订研究。音乐评论有在三联书店大型音乐杂志《爱乐》上发表的『时间的宝物-美岛莉』等。

科研项目: 姓名: 性别: Email: 徐荣 女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66-8-13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舞蹈编导 简介: 徐荣,副教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系主任。论文:

1、《舞蹈》杂志2010年5月 总第345期《沟通以“现代舞”为平台 德国福克旺艺术大学之行》

2、《新世纪剧坛》2010年6月 总第30期《浅谈东北秧歌“老擓”的形象挖掘与创作》

获2009年辽宁省舞蹈论文评选一等奖 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辽宁省舞蹈家协会颁发

3、《北方音乐》2010年6月 总第204期《浅探东北秧歌中“老擓”人物的传承与流变》

获2009年辽宁省舞蹈论文评选二等奖 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辽宁省舞蹈家协会颁发

论文及著作:

4、《艺术研究》2006年4期 总第33期 《要给读者以准确权威的舞蹈基本知识点》 获2011年舞蹈专业论文评选二等奖 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 辽宁省舞蹈家协会颁发

5、《中外教育与研究》2004年第五期 《普通高等院校推行“分层次舞蹈教学”的探索》

6、《今日教育》2004年4月第八期 总第十八期 《龙族律动》—连接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一条“纬线”

获2011年舞蹈专业论文评选二等奖 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 辽宁省舞蹈家协会颁发 著作:

1、《幼儿律动》副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份出版)

2、《音乐游戏教案》副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份出版)

1、创作舞蹈《老擓》等作品获2006年第三届大连新人新剧目展演作品一等奖

2、指导学生演出舞蹈《爱》获2008年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二等奖

3、指导学生演出群舞《宫》获2010年第七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铜奖

4、指导学生演出群舞《红色记忆》获2011年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一等奖

科研项目:

5、主持“分层次舞蹈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获大连大学2004教学成果三等奖

6、参与《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7、参与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师范生艺术综合实践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 性别: Email: 许梅华 女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78-12-13 联系电话: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简介: 论文及著作:

科研项目: 姓名: 性别: Email: 杨福生 男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72-8-13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杨福生,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声乐研究会会员、大连市十一届青联委员。

1996年7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简介: 家,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教授;1996年9月,分配到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工作。2000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马秋华,同时得到金铁霖、程志等知名专家指导。

发表论文:

1.谈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画面(核心刊物)2.谈电视歌手的“假唱”(省级)3.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探讨(省级)4.谈良好歌唱心态的培养(省级)音乐电视作品:(MV)1.《今宵喜团圆》 2.《迷人的金石滩》 3.《骨肉情》

论文及著作: 出版专辑:

1.《杨福生独唱音乐会》专辑VCD,2004年,大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牵挂》杨福生个人演唱专辑CD,2005年,中国音乐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录制发行曲目: 1.《同喜同乐》歌曲CD 2.《好一片艳阳天》歌曲 3.《大东北 大振兴》歌曲VCD 4.《你是大连亮名片》歌曲CD 5.《告别了故乡沈阳》歌曲CD 6.《我是无名的小溪》歌曲CD 7.《你在哪里》歌曲CD

主持科研项目:

我国综合型大学音乐学院(系)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探讨(省教育厅课题,已结题)参与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1.用解剖学知识、体育运动阐释和强化歌唱呼吸训练的研究(省教育厅课题)2.声乐教学音准问题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3.普通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校级教改)

4.音乐学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校级教改)5.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研究(校级教改)

姓名: 性别: Email: 张红兵 男

职称: 副教授

出生日期: 1967-1-6 联系电话: 0411-87402189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钢琴即兴伴奏与教学研究

音乐学院张红兵,副教授、教学副院长,从事钢琴及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

1987.7——1991.7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学习

简介: 1991.9——1997.3 大连理工大学 教师 1997.3——1998.7 大连大学音乐系 教师 1998.7——2000.7 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 学习2000.7——至今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教师

1.《略谈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 2002.12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中小学音乐教学初探》 2003.12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3.《浅论钢琴伴奏》 2004.12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4.《当今世界教育观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2004.7 中外教育与研究

5.《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教育》 2004.4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论文及著作: 6.《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 2004.2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

7.《谈钢琴共同课之学生爱学、能学、会学》 2010年 音乐创作第三期

8.《现代通俗手风琴曲选》 2006.3 人民音乐出版社 9.《手风琴基础训练教程》 2001.7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 10.《手风琴技巧训练教程》 2001.7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

1.交响音乐在大学校园高品位精神文化构建中的作用(校级参与);

科研项目: 2.音乐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校级第二排序); 3.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院系的定位及发展走向研究(文化部参与)。

姓名: 张晓东 职称: 一级演奏员 性别: Email: 男

出生日期: 1964-2-10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笙演奏与教学研究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笙教授,中国音乐家是协会会员,中华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首届笙大师班教授,中华民族管弦乐协会高级考级评委。

1985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笙专业,1991年参加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荣获管乐组金奖,1999年参加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荣获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被专家简介: 评委称为“东北第一笙”。曾先后为东北二人转名家赵本山、韩子平、董伟等名角录制唱片和盒带。1988年参加北京举办的“龙年”音乐周,在人民大会堂演奏笙协奏曲《文成公主》受到中央领导极高的评价。此后多次担当省时比赛评委,并在新春音乐会上为中央领导表演笙独奏曲《天鹅畅想曲》,得到领导高度赞扬。作为享有声誉的演奏家,多次代表中国文化部出访欧洲、亚洲、非洲等20几个国家地区,所到之处收到极高的艺术赞誉。

1.2008年创作笙独奏曲《松江韵》;

论文及著作: 2.2009年创作葫芦丝巴乌独奏曲《幸福的小卜少》;

3.论文《振兴民族音乐需要系统工程》发表于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

2010年带领学生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国际金芦笙管乐大赛荣获吹打科研项目: 乐一等奖,笙独奏金奖、银奖的好成绩,多次参加辽宁省音协,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荣获多个一等奖、二等奖

姓名:

性别: Email: 所在专业: 硕士导师: 研究方向: 赵永波 职称: 二级演奏员 男 出生日期: 1960-12-15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音乐与舞蹈学 博士毕业: 否 是 个人主页:

中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1975年9月—1980年7月,辽宁省沈阳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王冠及著名中提琴教育家关庆武教授;

1980年9月—2003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中大低声部长;

简介: 1983年 —1984年,公派到中央音乐学院美国专家班【格里厄姆】先生学习;

1984年 —1985年,借聘深圳交响乐团;

1991年,借聘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参加大型歌剧【党的女儿】在北京的演出; 2003年至今,调入辽宁省大连大学音乐学院任小提琴副教授管弦教研室主任。

论文及著2006年3 月 论文《寓音乐教学研究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发表于吉林文史出作: 版社出版的《理论探索》第二期(2006年2月第一版)

2006年7 月 率大连大学青年交响乐团赴法国参加欧洲青年艺术节 并担任俄科研项目: 罗斯、西班牙、法国、中国联合乐团首席

2006年8 月 特聘为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学生交响乐团特聘专家 2006年11月 荣获迎接2006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 2007年4 月 特聘为吉林江城中学艺术教育中心客座教授 2007年7 月 赴美参加华人交响乐年会

2011年8月 率大连大学青年交响乐团赴加拿大参加欧洲青年艺术节,并担任乐团指挥

姓名: 性别: Email: 芝达林 男

职称: 教授

出生日期: 1960-4-3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芝达林,男,1956年4月年生于山西太原,汉族。中国音乐家 协会会员、大连简介: 大学音乐学院基础理论部教授。

讲授课程: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复调、配器法、作曲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1、个人作品专辑

《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ISBN 7-103-02267-4)。

《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女声合唱CD唱盘(人民音乐出版社ISRC CN-M26-00-316-00/A.J6)。

《二胡与钢琴》作品专辑CD唱盘(北京出版社 ISRC CN-P01-02-0010-0/A.J6)。

《寓言三则》琵琶作品专辑CD唱盘(北京出版社 ISRC CN-P01-02-0010-0/A.J6)。

《吟咏叹》二胡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 7-80667-815-8/J.781)。

2、出版、发表作品

合唱作品《推小车》和《桃花红杏花白》选入《合唱》中国作品第二集,由人民论文及著作: 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7-107-13327-6

合唱作品《看秧歌》选入《当代中国合唱作品精选》第一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7-80667-374-1

琵琶曲《寓言三则》于《音乐创作》2007年第五期(总第219期)发表。唢呐曲《吉鹤迎春》《音乐创作》ISSN 0513-2436 2008年

无伴奏合唱《江河水》《音乐创作》2009年第1期(总第227期)ISSN 0513-2436

3、学术论文

《小提琴换把练习中的媒介音及其训练》1995年黄河之声第三期ISSN-1004-6127。

《孔子与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之异同》1996年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三期。《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1996年获山西省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并于音乐研究增刊发表。ISSN 0512-7939 CN11-1665/T。

《临汾威风锣鼓音乐艺术管窥》1998年黄河之声第五期 ISSN-1004-6127。《用近现代技法配置民歌》2002年东北师大学报音乐教育专刊 ISSN-1001-6201。

主持山西师大校级科研课题《山西民间音乐多声因素研究》(1996-1997)。编制完成《复调常识》多媒体教材(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科研项目: 主持大连大学校级教改立项《复调常识教材与教学法改进》(2007-2008)。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理论研究与论文撰写的工作(2008-2010)。

姓名: 性别: Email: 朱晓生 男

职称: 一级演奏员

出生日期: 1960-6-18 联系电话: 0411-87402595 博士毕业: 否 个人主页: 所在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 硕士导师: 是

研究方向: 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理事、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国际一级演奏员、大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曾先后于沈阳、哈尔滨、北京、新加坡、日本等地成功举行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多次与中央交响乐团、北京爱乐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新加坡国家华乐团、香港中乐团等合作并制作了多张CD个人专辑。由台湾、新加坡、香港唱片公司录制并世界发行。1993年受新加坡国家艺术理简介: 事会邀请,出任新加坡器乐大赛国际评委。曾多次以艺术使者身份出访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音乐友人的高度赞誉。

2001年在香港举行“二胡百年”六位大师演奏音乐会上,以绝佳的水准,受到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得全国二胡精英荟萃音乐会上,作为东北三省的唯一代表,深受赞誉。

1998年,朱氏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上卷。

演奏的作品《二胡现代作品集》辑入《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家大系》器乐篇。

论文及著作:

上一篇:冬日里的一米阳光作文下一篇:挂职工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