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精选13篇)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1

一、项目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

二、根据资金、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内容,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告或公示。

三、应在实施乡镇、村和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公告。因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项目还应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公告。

四、原则上扶贫资金的分配以公告为主,项目安排应将公告与公示结合起来,能公示的,都要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接受监督。

五、对资金及项目进行公告、公示的同时,要将联系人、监督电话和通讯地址一并公布。

六、视情况通过政府网站、电视等媒体或公开栏(墙)告示等形式进行公告或公示。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2

(Savant China Group) 正式宣布开业。Savant执行副总裁JC Murphy、大中华区销售总

监Eric Pastore、大中华区总经理秦文彤出席剪彩仪式。这标志着美国Savant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为中国智能控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篇3

交接双方应都在场,交班人员事先做好交办准备工作。

二、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说明上级有关指示和业务通知,

监控、报警实际问题、异常状况及相应处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理过程。

三、值班期间必须填写各项记录,室内卫生清理等工作应在

交班前完成,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

四、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仍坚守岗位。

五、接班人员要认真检查全部设备和系统运行情况,主动问

明情况和问题。

六、交班完毕后,双方在值班日志上签字,交班人员方可离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4

建设项目汇报

根据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长城管合_数字化_(2010)第002_号。我司承当了数字化城管建筑垃圾管理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施工。本项目从2010.8.24开始施工,于2010.10.24完工后,边调试边试运行,并于2010.12.17通过了初次验收。在正常运行一年后,于2011.12.16通过正式验收。

本项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中心机房装修、设备安装调试。其中机房装修部分含机房装饰;办公家具;配电系统;空调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含弱电布线安装;LED系统安装调试;视频监视器系统安装调试;2*4DLP拼接屏系统安装调试。

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城市渣土监督中心作为现代高科技工作场地,装饰宗旨是确保计算机、DLP大屏设备正常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使人在机房、监督中 心内长时间工作有宁静、舒适的感觉。本次装饰效果是:淡雅稳定、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分明。色彩大面协调小部分用以对比、点缀。机房、监督中心取宜选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反搭配,使机房、监督中心有稳定、平衡和安全感。本次中心机房装修后较好达到了上述要求。具体详见装修竣工图纸。

根据用户需求,在本设计方案中,对于用户监控大屏幕系统选用一台8路数字RGB输出端口的多屏拼接控制器、配合矩阵输入,构成多通道、分布式的2*4大屏幕全屏信号处理显示系统。本系统特点是:

 采用多通道星型图像处理模式,使大屏幕整体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均采用高性能多屏拼接控制器,可实现多路网络/RGB/视频图像的全屏任意开窗显示。

 图像显示模式更多,除了任意跨屏开窗形式,还可令多路视频图像在全屏上以MxN的形式组合放大显示。

 视频信号和RGB信号可直通上屏显示,图像质量和实时性不受任何影响。

 多通道的方式减轻了多屏拼接控制器负担,使其保持良好的处理速度和显示驱动能力。

 多通道的方式使系统具有了应急备份功能,当拼接控制器或直通显示单元发生故障时,视频信号和RGB信号仍然能通过拼接控制器或直通显示单元中的完好的一条通道在大屏幕上显示。

本项目29″监视器6台,安装于大屏两侧,作为大屏的辅助显示设备,显示接入机房解码后的摄像机监控信号。为保证摄像机信号效果,我们选用创维MP29-6A 29寸监视器,采用纯平高密度彩色显象管,60Hz高清晰逐行扫描,最高清晰度1250TVL,以保证图像细腻还原性好。监视器安装与装修部分密切配合,做到整个机房的美观,统一。

本项目LED条幅安装于监视、DLP大屏上方,主要用于显示公告信息,欢迎标语,政策法规、注意事项等内容。LED安装与装修部分密切配合,与大屏、监视器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机房美观。

本项目地图、图像处理工作站服务器、终端操作电脑安装于监督大厅,用于安装图形处理器、RGB矩阵、AV矩阵软件,实现对处理器及矩阵控制管理。接收城管数字化信号并对事件进行处理。

本项目指挥中心分隔为监控大厅、检修区、参观区和休息室,我们在监控大厅安装一台5P吸顶风管机,保证大厅、参观区;因检修区设备产生一定的热量设置一台3P柜式空调;休息室一台35挂式空调。均选用格力品牌空调。

本项目根据建设方对信息网络的需求,我们在监督大厅的每个操作台设置一个网络点,一个电话点,在检修间、监督大厅、休息间、参观间设置部分电话、网络、电视系统,共计36个信息点,1个有线电视点。全部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接到检修间综合布线机柜,线缆跳线模块全部选用大唐电信综合布线系列产品。具体详见综合布线布置图(CAD图)。

本项目防雷在室外电源主干接入配电柜内做第一级防雷,装在本机房总配电柜里面,这样能够为整个机房的用电设施提供一级保护,在用电设备前做防雷插座。产品选用普天防雷器。接地系统具体做法:在机房内用40mm×4mm铜排做成网格作为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网,将机房各种线路的金属屏蔽管、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客、抗静电地板、机架等用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等电位网上,使用35mm2多股铜线将铜排接至大楼主钢筋。

以上就是本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

王屋山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制度 篇5

(暂行)

为推进王屋山各项工程顺利进行,尽快完成7.31洪灾过后的恢复建设工作,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王屋山项目建设指挥部”。

第一章 王屋山项目建设指挥部构成指挥部由李立政、王收、李志刚、李伟、***组成。

指挥部设指挥长一名,副指挥长一名,成员三名。

各成员具体工作职责由指挥长统一安排部署,具体分工完成后应形成指挥部文件报公司审核备案。

指挥长由***副总经理担任,全面管理指挥部的所有工作,对指挥部做出的决定负责。

副指挥长由***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组要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检查、协调、资料报送等。

成员李志刚,负责技术、质检、施工组织的落实。

成员李伟,负责计划、合同、档案管理、出入库管理。

成员***,负责安全环境,后勤管理

第二章王屋山项目建设指挥部职责

一、负责协调项目涉及的各方关系,确保项目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负责项目前期论证评审报批、设计、征地拆迁等所有事项。

三、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工作。

四、负责做好对监理和工程师的监管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投资成本。

五、负责每周向公司汇报工程进度情况。

六、负责对施工现场重大隐患和问题处置方案的拟定工作,及时向公司做好汇报。因指挥部私自做出不合理决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指挥部负责。

七、负责对公司决策与现场施工方案差异性的补充完善工作,有权根据现场实际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经公司批准后做出适当调整。

八、负责阶段性施工计划的督导和上报工作,对隐蔽工程签证、工程审定、工程量增减等现场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上报公司,由公司批准后实施。

九、负责制定针对施工方的管理制度,督导自身和施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

十、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十一、认真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有序开展。

十二、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内务管理

内务管理包括指挥部考勤、就餐、住宿、乘车、低值易耗品采买等。

一、指挥部考勤制度

1、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时出勤并签到。工程开工后,除法定上班时间外,具体工作时间由指挥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安排。

2、工作人员外出执行任务需要向指挥长请示,填写外出任务单,获准后方可外出。

3、病假需出示病假证明书。

4、员工休假及事假要向项目经理申请,填写请假条,两天以内由指挥长批准,三天以内由分管副总批准,四天以上报总经理批准,指挥长休假由公司总经理批准(需备案)。

5、因工程进度需要加班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工作人员在每天正常出勤下班后有加班的可以存假,待其本人有时间时公司给予调休。但需在本休完,如确实因为项目原因不能调休完的,公司在年底按所加班时间的50%给予相应的津贴,假期不累计到下一。工作人员因自身能力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自身工作任务,需要加班的,不享受存假。加班人员要如实上报有效加班时间,不得谎报,指挥部负责人和考勤员要认真负责,对加班的员工进行监督,经查谎报加班时间的员工将扣除已经累计的加班时间。

二、指挥部就餐、住宿

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王屋山景区王屋山庄一楼。住宿、就餐由指挥部和王屋山景区结合,安排具体事项。

三、车辆使用

1、指挥部成员正常上下班可乘坐王屋山景区班车。

2、办公如需用车,须填写出车派遣单,经指挥长批准,方可出车。

3、违反规定使用车辆,除进行处罚外,要承担车辆违章、事故等一切责任。

第四章指挥部备用金的使用及管理项目

一、指挥部设立后,可经审批程序审批后,根据项目规模借支一定数额的备用金,由指挥部出纳(或兼任出纳)保管。

二、指挥部因公需要使用备用金可由当事人填写借款单,经指挥长批准后向指挥部出纳借支,费用审批按审批程序签名后向出纳报账。

三、出纳根据备用金使用情况,持现场审批单证报公司,按公司审批程序审批后向公司财务报回备用金额。

四、指挥部一切资金使用开支的票据,必须有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由指挥部经理审批后报公司财务,按公司审批程序报账。

第五章档案管理制度

一、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资料员,资料员应严格按城建档案管理要求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号、装订,做好资料档案工作。

二、做好施工现场每周例会记录、每月例会记录。临时现场会议记录。

三、现场工作人员登记造册。施工班组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整理归档。

四、工程中工程量签证单、工程任务书、设计变更单、施工图纸、工程自检资料的整理归档。

五、工程中其他文件、资料、文书往来整理归档。

六、各类档案资料分类保管,做好备份,不得遗失。同时建立相关电子文档,便于查阅。

浅谈高效建设电力应急指挥中心 篇6

关键词: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系统,视频矩阵,音频矩阵

1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结构及功能

丹东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组成主要包括场所建设、基础支撑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软件3部分。

1.1 场所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在丹东供电分公司办公大楼7层, 场所由4个空间构成:应急指挥区、控制室、设备室、值班室, 面积共200mm2, 指挥区正面安装2行×4列共8块60英寸等离子显示拼接屏, 用于各类信息的展示, 同时在大屏幕上方安装一套LED显示屏, 高约30cm, 同拼接大屏幕等长, 用于显示日期、时间、天气预报、欢迎词等, 背面设置应急指挥中心背景墙, 墙面及吊顶采用隔音板及铝单板, 灯光用三基色灯光, 场所装修间洁明快, 有效缓解紧张气氛。

1.2 基础支撑系统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大屏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应急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导播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及信息接入等。

1.2.1 综合布线系统

应急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与场所建设同步进行, 期间充分考虑了场所建设部分的功能分区、供电安全、防雷接地、信息点分布等要求。指挥中心指挥区地面采用开槽方式, 在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室设置2个纵向布线金属桥架作为应急指挥中心对外互联电缆敷设通道, 其中1个用于弱电电缆布线、另一个用于强电电缆布线, 分别从通信、自动化机房布放光缆、电源线及网线至指挥中心设备室, 以满足各系统的接入。

1.2.2 大屏显示系统

丹东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采用了等离子拼接技术, 单块60英寸等离子屏, 以2*4共8块等离子屏进行组屏, 采用图像拼接多屏处理器, 可以对大屏进行人员分割和组合, 实现在大屏上显示多种信息, 采用AV矩阵和RGB矩阵实现同时显示多路视频及音频信息, 以满足应急指挥中心多系统信息显示的需要。

1.2.3 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由会议终端、HPZ600工作站、扩声系统、三台高清摄像机、手拉手话筒、无线话筒、DVD、硬盘刻录机组成。会议系统分别与省公司和分公司由4个10M相连, 与视频会议系统的MCU接连。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由一台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器组成,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与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服务器相连, 通过服务器访问所有变电站视频。视频信号通过各类在线监控系统、视频输出设备向应急指挥中心提供, 视频采集信号经视频矩阵经过视频矩阵切换并选择性的传输到显示设备上。

1.2.4 导播系统

在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室配置中控机 (AMX) 、导播服务器及导播系统软件, 用于对大屏幕各种音视频、VGA信号等进行集中控制, 实现音视频图像、VGA图像在大屏幕拼接系统中按预定模式显示、可实现对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台升降显示器、大屏幕、摄像机、DVD、终端等功能的控制。信息接入。按照国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的要求, 目前, 丹东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了以下信息:调度自动化EMS系统信息、地方电视、气象系统、PMS系统、GS186系统、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应急指挥系统、雷电定位系统信息、因特网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所有通过计算机和控制的信息, 都可通过AMX装置在指挥台上操作, 并能通过视频矩阵任意切换显示在拼接大屏或桌面升降器上。

1.2.5 应急通信资源管理系统

应急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电子电话薄系统、协同指挥系统、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部署于丹东供电公司通信网安全IV区, 系统硬件分别部署在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室。系统主要功能:a.提供多种呼叫方式, 确保指挥信息及时传达;b.多样化的人员信息检索方式;c.利用短信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交互;d.整合现有音视频资源, 实现组会功能, 实现现场信息汇入等;e.对系统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实现强拆、强插等功能。

1.2.6 应急管理系统

丹东供电公司应急管理系统分为日常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两部分。硬件由组成应用服务器、MIT工作站和应急工作站组成。

应急日常管理系统是B/S结构。目前已部署在HPDL580服务器上。为应急系统提供各类基础信息、管理信息的维护、并对平时应急体系的运行进行支持;包括的功能有值班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应急演练管理、预案管理、警情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组织体系管理等模块。指挥系统负责对电网出现的重大电网事故、突发灾害进行预警、防范、化解和善后的管理。在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基础上, 利用可视化控制、电子会商、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 构建数字化联动指挥系统, 达到提升应急指挥、应急演练效率的目的, 提高丹东供电分公司整体应急处置能力。视频联动会商系统通过与电子互动平台的接口, 可实现单播、多播等多种视频联动方式。实时与各级单位观察现场视频, 了解现场状况。

2 项目管理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设计的部门广、专业繁杂, 接入系统多, 实现功能复杂, 协调工作难度大, 因此, 在建设过程当中, 应当加强管理。

2.1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工程开工之前, 公司就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组, 组长为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 调度中心、通信、自动化专工及安全监察质量部专工为项目实施小组成员, 项目实施小组人员每天碰头, 讨论技术方案, 商讨下一步工作, 大家各行其责, 团结协作、沟通协商、现场指挥, 工作效率较高, 这些措施是保证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任务按时按质完成的关键。

2.2 及时通报进展、各方大力支持

工程进度情况采用周报道, 及时通报各方, 对工程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报和沟通, 领导快速决策、推动, 有关各方大力支持, 有效的保证了工程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3 提前培训、快速掌握, 保证应急中心按时投运

工程系统功能基本形成后, 公司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包括如何使用, 如何调试, 如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一进行了培训, 全面掌握应急指挥中心各项功能, 完全达到随时启动, 随时到位的原则, 全方位确保应急指挥, 确保领导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随着应急指挥中心的投入运行, 我们进一步丰富信息接入, 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中心的各项功能, 深化软件平台的应用, 提供应用软件平台的实用性, 借助应急指挥平台的应用, 提供应急联合演练, 提供应用水平, 使应急指挥中心在应急管理及公司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汪晓岩.智能电网通信新技术介绍[R].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信通技术分公司, 2012.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7

为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指示要求,突出“实战实用”不搞“花架子”,将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建成我省综合指挥的“先行军”和“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挥中心聚焦为“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众应用、企业发展”服务,构建基于即时数据的情况调度工作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充分集成共享,重要情况的统筹指挥调度,重大部署的数字化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挥调度提供平台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指挥中心一期重点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项,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部门衔接协同,建立值班值守制度,根据数据动态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系统数据对接情况,分批次入驻指挥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实现五大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

政法、应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五个部门业务及技术人员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及交通执法指挥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五个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并启动系统提升工作。

1.“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x人入驻指挥中心。依托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系统,适时会商研判社会治理趋势规律,统筹协调处置和应急指挥,实现重大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的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构建平安地图,依托“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平安地图”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详情、重点人员信息等因素,立体化展示平安创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元素;基于网格员上报事件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功能,增加频发关键字统计功能,形成每月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实现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事件数据能够实时推送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部门;推进与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联通对接,比对省级事项清单、数据规范,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实现省、市、县、乡、社区、网格六级纵向贯通;依托“全民网格员”活动,实现“爱”APP与“全科大网格”APP互联互通,全体市民可以通过“爱”APP实时上报各类事件。

2.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并将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同步中心,实现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指挥中心组织接入相关部门涉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信息系统,为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3.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并根据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方案,完善指挥调度功能。下一步,开发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信息预警、告警、综合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支持全闭环处置;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网络,入海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逐步铺开建设;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对接工地扬尘监控、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与危固废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整合。

4.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

市交通运输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重点营运车辆主动预防系统全覆盖。整合交通视频资源,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推送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交通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动态数据资源(对接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企业平台)。加强与应急、城管、政法委、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交通运输应急事件联动的一张图一体化指挥。

5.数字城管系统

市城市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业务对接、系统升级、行业调度指挥,确保高效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同步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应用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环境卫生监管、园林绿化监管、渣土运输管理、市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子系统。同步完成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平台对接、感知设备硬件部署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改革工作专班。成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xx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大数据局,下设六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该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建立指挥长值守机制。构建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值守,各入驻部门一把手任指挥长,各入驻部门班子成员轮流任值班长,各入驻部门工作人员为具体工作调度员的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中心负责部门间的系统对接、系统运维、数据共享、综合调度和分析研判,并在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级分管同志定期或者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体制,加强入驻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响应解决问题,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会同各入驻部门测算入驻指挥中心经费及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审核后统筹相关资金予以保障,以后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由市大数据局加强市党政信息化资金统筹,优先保障入驻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协同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入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双管人员进行季度管理和考核,按季度通报工作实绩,着力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入驻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

安全指挥中心 篇8

一、隐患汇总;

迎接市级领导到矿巡查一次

迎接县级防治水股领导到矿检查一次,共查处4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迎接长治市包矿巡查五人组领导到矿检查一次,共查处7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迎接煤矿管理公司检查三次,共查处25条安全隐患,已整改15条,未到复查期7条,未整改2条(1、下组煤通风行人斜巷无扶手台阶

2、+1070集中轨道巷帮底未挂网喷浆

3、立井未安装水泵)

矿“自查自纠”共查处12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矿领导入井跟班共查处16条问题,已整改15条,未整改1条(立井未安装水泵)。

二、制定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关于做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省《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集中宣讲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三违汇总

共查处三违人员2次,处罚金额400元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9

某省人防地下指挥中心,2009年12月开挖施工,基坑采用井点降水,2010年2月开挖至-19 m,基坑周围采用灌注桩支护,桩距30 cm,桩间砌砖,表面抹水泥砂浆找平。该指挥中心为地下3层结构,底板标高-19 m,地下水丰富,-19~-10 m常年浸泡在水中。地下防水设计双层3 mm厚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地下2、3层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表面抹砂浆保护层,地下1层采用外防外贴法施工;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厚900 mm,抗渗标号P10,底板混凝土后浇带内放置钢板止水带。2010年10月停止降水,2011年7月中旬,当地进入汛期,地下2、3层外墙内表面出现湿渍,并越来越严重,后浇带部位有明水渗出。

2 渗漏原因

2011年8月下旬,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共4位专家应邀前往该工地诊断渗漏原因,制定治理方案。

专家组首先对渗漏现场进行了考察,发现:1)渗漏部位集中在地下2、3层的外墙和底板后浇带部位,外墙内侧墙面上布满水珠,水珠聚集成流,浸湿底面宽度为2~3 m;2)后浇带部位尽管已经进行了注浆处理,但仍有明水渗出,并聚集成小水坑。

随后,专家组查阅了图纸,听取了甲方、监理、施工方的介绍,结合现场观察到的渗漏现象,分析认为该工程渗漏原因主要有:

1)柔性外防水失败。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搭接缝依靠卷材的自粘力,冬季施工气温较低时,卷材自粘力差,接缝粘合不严;自粘层表面抹压了一层水泥砂浆,在卷材和混凝土结构层之间形成了隔离层,使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不能反粘到混凝土结构层上;在可看到的卷材收头部位,卷材收头开口,未采用机械固定和密封措施;观察原防水施工单位铺设的地面以上的卷材防水工程质量,存在细部节点施工不规范的质量缺陷,可推断该公司承担的此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可能也会较差(监理公司也反映该防水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确实较差,并且末执行监理公司的整改决定)。

2)刚性防水层慢渗。现场取点凿挖混凝土结构层,虽然凿挖点强度较高,但混凝土湿润,存在慢渗现象,这与文献[1]中对现浇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分析一致。文献[1]认为,混凝土刚性防水层为有缝防水,不能单独用于以防为主的防水工程。该工程地下2、3层常年处于地下水的浸泡之中,混凝土必然出现慢渗。

3)潮气结露。渗漏集中在地下2、3层的外墙,在地下2、3层被水常年浸泡、外防水失败、刚性防水层慢渗以及通风较差的情况下,地下2、3层空气湿度较高,遇温度稍低的外墙,易在外墙内表面结露。

4)止水带安装质量差。止水带安装错位或止水带周围振捣不密实,导致后浇带渗漏。

3 渗漏治理技术路线

对于任何已经渗漏的地下工程,其共同特点是外包柔性防水层和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同时出现了质量缺陷。由于重新修复外包柔性防水层成本较高,经专家组建议,业主单位决定不再考虑修复柔性防水层,而是选择从背水面治理渗漏。地下工程的背水面治理一般包括注浆和抹面两种技术措施。

3.1 注浆

构成混凝土的灰砂石具有亲水性,混凝土内部存在渗水孔隙,这些渗水孔隙四通八达,呈立体网状,孔隙形状不同、孔径大小不一,相互之间或联通或封闭,从而导致混凝土渗漏。影响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两个:1)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越厚,水的流经路线越长,抗渗性越高;2)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内部孔隙越少,混凝土的密实性越高,抗渗性越高;混凝土内部孔隙之间连通率越低,抗渗性也越高。在地下工程渗漏治理过程中,一般不强调增加混凝土的厚度,而是采用注浆技术向混凝土内灌注聚氨酯灌浆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小或消除渗水孔隙,降低孔隙之间的连通率,达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减小渗漏量的目的。

3.2 抹面

通过注浆,能制止明水渗漏,注浆后应进行抹面施工,其理由如下:1)主体结构是亲水性的多孔性材料,即使通过注浆堵塞了部分渗水通道,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但只能达到减少渗漏量的目的,尚不足以完全解决渗漏。首先,水仍然可以以液态的形式向地下建筑内渗漏,使建筑物内表面产生湿渍;其次,水还可以以气态的形式向地下建筑物内渗透,使地下建筑内空气湿度增高,高湿度的空气遇冷空气或气温较低的管道、墙面便产生结露。2)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发泡后的聚氨酯注浆材料易产生干燥收缩,从而产生渗漏孔隙,遇水再次来袭时,会重新产生渗漏。

地下工程的渗漏治理,背水面抹面材料必须选择刚性防水材料。本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选用了一种新型刚性抹面防水材料———ER防水防腐胶泥。它是以有机高聚物预聚体为基料,添加无机改性材料和多种助剂而制成的新型双组分防水材料。虽然该材料固化后形成的涂膜是以有机材料为连续相,但涂膜没有丝毫柔性特征,其强度甚至超越混凝土的强度,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不会产生变形而会发生碎裂,因此,它属于一种刚性材料。

ER防水防腐胶泥具备以下一些特性:1)防水防潮性能优异。ER防水防腐胶泥具备有机类防水材料优异的不透水性,可阻止水以液态和气态的形式渗透,局部批刮ER防水防腐胶泥的施工部位,不会产生湿渍现象;地下建筑底板和外墙整体批刮该胶泥时,可预防地下建筑潮湿结露。2)固化后可形成坚固的防水涂膜。ER防水防腐胶泥固化后具备无机类防水材料优异的刚性,其强度可超越混凝土本体强度,因此涂膜不再需要设计保护层,可以直接外露。3)与多类基层的粘结力优异。ER防水防腐胶泥与混凝土、金属、PVC材质之间具有优异的粘结力,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破坏性试验在混凝土一侧断裂。4)耐水性能优异。该材料固化后形成立体网状热固性树脂结构,涂层不仅可长期耐冷水浸泡,而且可在高温水中长期使用。5)防腐性能好。该材料固化后可耐酸碱盐的腐蚀,适用于有耐腐蚀要求的工程。总之,该材料批刮在多孔性的混凝土表面,如同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了一层具有防水防腐功能的“釉”,是一种较理想的背水面抹面施工材料[2]。

4 渗漏治理操作要点

4.1 外墙面的渗漏治理

由于外墙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存在轻微的慢渗,局部开挖点24 h未见明水渗出,只存在浸湿现象,因此,混凝土外墙不再注浆,直接进行抹面施工。

4.1.1 基层处理

用海绵或抹布将基层表面的水珠吸附干净,喷灯轻烤,至混凝土表面发白。要求基层平整、坚固,尽可能干燥。

4.1.2 ER防水防腐胶泥的施工

在一洁净干燥的桶内放入ER防水防腐胶泥2份甲组分和1份乙组分,用手持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随即用铁抹刀抹压在处理过的基层表面,控制抹压力度,力求厚度均匀,厚度控制在2.0 mm,用料量约3~4 kg/m2(图1)。

ER防水防腐胶泥应在5℃以上储存、使用,施工时应随伴随用,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在30 min内用完。ER防水防腐胶泥固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成品,不得水冲雨淋。常温下,ER防水防腐胶泥24 h即可达到最大强度的90%,1周后可达到最大强度。

4.2 后浇带的渗漏治理

4.2.1 注浆

沿后浇带施工缝两侧电钻斜孔,钻头与底板呈45°角,钻头长度500 mm,钻孔穿越施工缝,孔间距30~50 cm,安装注浆针头后灌注聚氨酯灌浆材料,至无明水渗漏为合格。

4.2.2 抹面

清理施工缝两侧松散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剔除注浆针头,清理宽度为缝两侧各1 m,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厚度以抹平凹坑为标准,待聚合物水泥凝固后,在其表面抹压ER防水防腐胶泥2.0 mm厚。

5 结语

该工程渗漏治理于2011年9月完工,ER防水防腐胶泥的优异性能受到了监理单位和甲方的好评。该地下人防治理工程施工完毕至今,未再发生渗漏现象,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宝贵,张美强.有缝防水与无缝防水[J].新型建筑材料,2009(11):79-80.

安全调度指挥中心2013 篇10

工 作 总 结

即将过去的2013年,回头展望一年以来的调度工作,在矿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安全、生产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长了不少,深刻体会到调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专业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如何搞好调度工作,如何能够体现调度在生产和日常工作中起到的协调生产平衡,安全有效的指挥、监督,矿井的生产动态,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的问题。一个企业需要把各个责任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起来,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的反映和克服生产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整个生产过程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统一指挥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矿井的日常工作、必要让每个调度员熟练调度工作,履行调度员职责,熟悉掌握全矿的生产动态和存在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及时的得到解决和处理。现将2013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总结如下:

一、2013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及调度员日常工作处理情况:

1、掘进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2、开拓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3、喷浆巷道进尺累计完成

4、产量累计

5、外运累计 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时请示有关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排除生产障碍,使生产能够协调进行,保证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认真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每班坚持做到认真填写各类调度台帐,及时掌握矿重点工程、巷道贯通、井下重点工作面的瓦斯管理情况,以及各采区安全情况等,努力完成矿井的安全生产任务。

3、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时刻牢记为基层、为采区服务的宗旨,重管理、抓安全,时刻保持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遵旨,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调度员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调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调度室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调度室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调度室的良好形象。

4、正确面对过错,以后努力改进

回想一年多来的工作,调度中心是全矿的“中心枢纽”,是全矿有效运转的枢纽。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无法胜任的。在这一点上矿调度中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岗位责任重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在今后调度室认真总结2013年的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三、调度中心存在的问题

论联系实际,多深入采掘一线,调查研究,熟悉生产情况。

调度指挥中心的职责 篇11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行业部门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制度,确保公司内各煤矿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2、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由生调部部长负责,部门内其他人员对部长负责。从而对全公司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负责。

3、强化调度系统管理,按照起运要求与各矿同步运行,组织各矿的调度指挥机构,形成完善的调度管理体系。并要求各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其切实可行的调度管理制度,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4、组织、控制好全公司的调度指挥任务,通过电话传达的主要方式,做到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5、通过调度中心调度,使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安排,及时具体、落实到位;也使各矿安全生产情况及时上报领导,使公司上下工作协调一致。

6、及时整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7、负责监督公司各矿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置,并对安全事项提出意见。

8、做好各矿安全生产情况的记录存档工作,及时填写调度台帐,及时统计各矿安全生产指标,及时做好调度会议记录。

9、组织全公司的调度会议,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10、调度人员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掌握现状,使调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1、各煤矿的安全生产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要求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各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

生调部

指挥中心项目公示制度 篇12

1 主要做法

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与普通的视频会议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严肃性与重要性,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其重要, 这对管理及运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该套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严谨高效的管理流程、准确齐全的技术资料、规范标准的作业指导、常态严格的巡检方案、可靠有效的应急手段、技艺精湛的运维团队缺一不可。

1.1 严谨高效的管理流程

公司安监部作为会场的职能管理部门, 信通分公司作为会场的技术支撑部门。为了加强会场的管理, 保证会场及系统的有序、有效使用, 安监部牵头出台了《厦门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管理规定 (试行) 》明确了职责分工、日常维护要求、使用管理规定、厦门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使用审批流程。所有会议的会场使用需要向安监部提供纸质申请材料, 相关领导批复后信通分公司通信班组根据用户的要求组织或参加视频会议的系统联调, 并根据会议情况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的值守。

1.2 准确齐全的技术资料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系统运维人员非常重视技术资料的全过程收集。图纸绘制、配线表制作、张贴线缆标签及面板标示, 方便后续的运行维护。该套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设备密集, 接线复杂, 线缆数量繁多, 为了直观定位每台设备, 技术人员按照方位及功能为每个机架进行了双重命名, 为每台设备张贴了框号。为所有的线缆张贴了标签, 标签的内容包括了起点、终点及用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线缆标签的颜色进行了区分, 运行中的线缆张贴白色标签、应急的线缆张贴红色标签、备用线缆张贴黄色标签, 提高了直观性。

1.3 规范标准的作业指导

该套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设备类型众多, 每台设备及其网管的操作都不同, 运维人员熟练准确的网管操作直接决定了运行维护的质量。在系统建设后期, 系统运维人员就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编制了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包括各个系统的操作指南、视频会议调试值守的标准作业卡、根据各个会议编写的具体操作流程, 保证了运维人员每次调试操作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1.4 常态严格的巡检方案

为了保证设备及系统的稳定运行, 及时消除隐患及缺陷, 运维班组制订了合理的巡检制度及详细的巡检表格,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班组的定期巡视工作中, 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

1.5 可靠有效的应急手段

视频会议系统只是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中的一部分, 整套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设备密集, 接线复杂, 线缆数量繁多, 音视频信号源众多, 为了满足多种会议模式的需求, 中控的操作模式方便了运维人员对信号调用的, 但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造成信号调用失败。对于任何视频会议来说, 保证音视频信号的双向传输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避免故障导致会议信号的异常, 运维人员设计了“最简系统”的应急手段, 即甩开中间复杂的软硬件环节, 布放了应急电缆, 在故障时可以将音视频的输入输出信号直接与视频会议终端相连, 保证音视频信号的双向传输。

1.6 技艺精湛的运维团队

目前由信通分公司通信维护班组负责该套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该班组长期承担公司所有视频会议系统的调试值守及技术保障工作, 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吃苦耐劳。为了提高团体的运维水平, 班组在每周的班会中都会组织班员交流本周的视频会议维护心得, 以达到经验分享信息收集的效果。除此之外, 班组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的培训及技术演练效果显著。

2 特色亮点

2.1 系统功能齐全, 满足多种会议模式及生产要求

厦门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在设计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功能的全面性与实用性, 可满足多种会议模式及生产要求,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功能模块的配合, 实现电网与企业应急指挥、事故演习、视频会议等功能, 将系统功能开发得更全面、更高效。自投产以来已完成多场抗台风、热带风暴的应急指挥、大型的活动保电指挥, 全省的电网、通信信息网的事故演习及视频培训任务。

2.2“最简系统”保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与普通的视频会议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严肃性与重要性,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其重要, 这对管理及运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简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视频会议系统只是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中的一部分, 整套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设备密集, 接线复杂, 线缆数量繁多, 音视频信号源众多, 为了满足多种会议模式的需求, 音视频源随意切换, 故所有的音视频信号都需要接入矩阵设备, 以使所有信号的调用及控制操作通过无线中控系统完成, 故所有的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经过的设备环节及硬件接线很多。中控的操作模式方便了运维人员对信号调用的, 但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造成信号调用失败 (见图1) 。对于任何视频会议来说, 保证音视频信号的双向传输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避免故障导致会议信号的异常, 运维人员设计了“最简系统”的应急手段, 即甩开中间复杂的软硬件环节, 布放了应急电缆, 在故障时可以将音视频的输入输出信号直接与视频会议终端相连, 保证音视频信号的双向传输 (见图2) 。为了直观, 运维人员将所有的应急电缆都贴上了红色的醒目标签。编写了简洁直观的应急预案操作指导书。除此之外, 电话会议系统也作为系统的备用手段, 在关键时刻至少可以保证音频信号的正常双向传输。

3 具体案例

“最简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故障时, “最简系统”的快速启动, 运维人员在建设“最简系统”之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系统切换试验。在系统正常运行时, 会场的会议电话系统始终属于热备用的状态, 当运行中的系统发生故障时, 运维人员首先将会议电话的信号送出, 保证了音频信号的双向传输。因备用音箱、备用麦克风及应急线缆都是前期布放到位的, 故“最简系统”的启用工作量仅是应急线缆的连接工作。为了提高线缆连接的准确性及快速性, 运维人员为应急线缆张贴了醒目的红色标签, 以示区别, 减去查找应急线缆的时间。会场及机房都放置了简洁直观的应急预案操作指导书, 随手可得。确保音视频信号通过视频会议终端的双向传输恢复, 全程切换时间满足了故障修复的时间及效果要求。

4 实践效果

1指挥中心建设概述 篇13

第1章 概述 1.1.序言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海峡西岸中部经济繁荣带的枢纽城市和集工业、贸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港口城市。中心城区由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构成,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66万。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唐至明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624万人,港澳同胞约70万人。近年来,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日益增多,泉州市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确定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九五”期间,泉州市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向提高素质阶段的转变和市民生活水平向初步富裕型转变,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设一个适宜于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是泉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城市公安、交警管理服务的系统化、智能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被提到重要日程。

1.2.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

泉州市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截至2003年,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投入营运;港口码头泊位38个;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

泉州市中心城区是整个泉州的交通枢钮,324国道,306、307省道交织其中。经过多年建设,市区逐步形成了“六纵五横”结合闭合环状快速干道的网络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状布局。但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人均道路拥有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车多路少,日常行车及出行秩序难以保证。现有道路状况、交通管理系统、警力不能满足机动车辆数量近年来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老百姓购买力的增强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机构预测2003~2008年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将连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长率。泉州市交警支队的如下统计数据反映出这一突出矛盾:

道路总里程(Km)路网密度(Km / Km)人均道路拥有量(m2)机动车保有量(万辆)

摩托车占机动车保有量百分比(%)每日机动车平均流量(万辆)

过境车辆占每日机动车流量百分比(%)高峰时过饱和及近饱和路口比例(%)机动车平均增长率(%)

单位面积警力数量(人/百平方米)每万人警力数量(人/1万人口)每万车警力数量(人/1万辆车)警力平均增长率(%)

虽然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远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目前,泉州市机动车辆拥有量连年快速增长,道路通行压力呈上升趋势。从历年来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来看,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现有的警

2117.24 5.12 4.37 21 62 16 44.5 46 21 1.8 3 13.4 2.1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力和公安交通指挥设施已经无法适应交通管理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科学组织交通,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协调处置突发性事件,缓解交通拥堵,增强交警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泉州公安交警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和枢纽的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公安机关‘三台分设’的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此加以整合,将三台合而为一。” 省厅对此也高度重视,将厦门等三个地市列为试点建设单位。

泉州市中心市区目前已分别设立“110”、“122”、“119”三个报警台,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障安全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也为公安机关赢得了荣誉。但由于相互间相对独立,不仅各自建设、重复投入,分散了资源,而且不利于联合互动,形成合力,同时还存在接警处警环节多、层次多、效率低等现象,服务群众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泉州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在整修和扩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同时,建设“三台合一”的中心市区报警服务台。经过充分的调研,提出泉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暨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工程设计任务书。

专家论证认为,项目的立项从政治上、经济上符合泉州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本项目包含的内容,是城市各项功能主体中一项必须的基础性建设。国内外均被看作城市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标志之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发掘泉州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1.3.立项指导思想

项目名称: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 项目性质:整改升级项目

项目指导思想:整体先进,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高可靠、高稳定 项目指导思想从系统论和实际出发,高度概括了项目从论证设计到长期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整个设计过程从宏观到细微必须牢牢遵循的准则,整个指导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整体先进是从全局出发,整个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包括管理经验,立足长远规划,在系统各层面的设计、设备选型、集成软件技术等各方面体现整体先进性,不但要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保证在5~10年内居于主流。在软件设计规范方面,严格参照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项目建设在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中具有一定指导、借鉴和带动的作用。

适度超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比选系统、设备在先进与经济实用、稳定可靠之间的平衡点,在整体先进的前提下保证投资效率,体现最优性价比。另一方面把握适度超前的尺度,可以保证系统平滑升级,从系统技术本身和对象管理上不会出现断层。

功能完善首先是符合实战需要,也是系统智能化的基础。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系统功能、设备功能、使用操作功能、管理功能等,人的认识不断进步,功能的完善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设计中系统的逻辑功能应该是从公安交警各级指战员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的全面应用功能基础之上的概括。整体设计至少要将公安部建议的指挥中心各个子系统包括进去,系统设计尽可能将建设方提出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进去,系统集成软件接口相对完备,预留足够的扩展接口。

高可靠、高稳定这一指导思想是长期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换来的,明确要求系统长期日常运行中和一旦出现紧急突发事件时必须高度稳定、可靠,特别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不可以出现任何纰漏。设计中要从极限环境条件;极限负荷;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稳定、可靠特性;合理冗余备份;设备的防护等级;可靠性管理预案等诸方面形成有力保证。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1.4.项目现状分析

1.4.1.市局指挥中心现状分析

1.4.1.1.市局指挥中心一期工程

1998年市公安局一期工程包括110紧急报警电话受理子系统、350M无线集群通信子系统、公安综合信息网络、道路及重点部位图像监控子系统。

110紧急报警电话受理子系统在公安指挥中心使用管理。该系统包括由公安部一所承建的110接处警平台;GIS警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由西安宏源公司承建的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

接处警平台运行在公安信息网络上,软件系统结构采用C/S方式,接处警信息数据库用ORACLE7.3建立,软件系统运行在NT4.0、windows9X平台,接处警应用软件是专门开发的。通信调度机选用大唐电信生产的DJX30,租用中国电信的一路单向2兆PCM通过中国No.1信令接入公众电话网,调度机与接处警平台的通信接口采用公安部一所开发的通信管理软件。无线通信调度采用市局350M无线集群系统,采用同组呼叫方式与巡警直属大队联系;有线调度通过接处警调度机的模拟环路中继与接处警单位联系,不具备透明调度功能;开通以来一直采用一级接警、直接指挥的接处警模式,对于非紧急警情特别是涉及联动单位的求助也采用三方通话转接联动单位的处理模式。GIS警用电子地理信息是基于微软的Mapinfo软件平台上运行的平面矢量图,其图源来自泉州市规划局1995年测绘图。

图像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来自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矩阵主机,物理容量32路,分4路光纤传输,控制信号原为双路单向光纤传输,2000年改为单路双向,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相对独立;大屏幕控制显示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机、矩阵、画面处理机、4台投影机(原为‘三菱’后改为‘宝石玛’)及2×20台普通电视机组成的电视墙;文字屏为双基色长条状点阵屏幕,其控制软件是基于DOS平台上运行的,独立于其它软件系统。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1.4.1.2.市局指挥中心二期工程

1999年的二期工程包括技术防范自动报警系统、内部图像监控系统。技术防范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已于2003年移交市保安公司。内部图像监控系统由8进16出矩阵构成,该矩阵数路输出与大屏幕控制显示系统的矩阵连接,与一期工程的图像系统相对独立。2001年,由DJX30调度机更换原长期工作不稳定的调度机。2003年,建设GPS卫星定位报警服务系统接警平台,该系统与运营商的系统联接,两者关系类似110服务台与电信运营商。

以上陆续建设的系统在泉州市公安指挥中心工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在长时间运行使用过程中,设备老化问题逐渐突出,部分设备经多次维修,已难以继续使用,随时都有报废可能。同时由于业务量的逐年上升,系统运行日趋缓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安全性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经几年系统运行和经验的积累完善,指挥中心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流程,但由于建设时,受到当时客观条件、思路的限制,该系统越来越不适应指挥中心接处警和信息处理、指挥调度的业务需要,指挥中心日常业务流程处理劳动强度高、重复劳动多、效率差、质量低、管理不方便等问题愈发突出。

1.4.2.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现状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始建于1998年,是当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项工程之一。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开通6年来,在日常交通管理、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等级警卫、社会治安管理活动以及处置群体性上访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交通指挥中心日平均处理交通违章行为40余起,指挥处置交通拥堵等交通异常行为30余起,受理人民群众交通咨询及报警求助20余起,每半小时向社会大众实时播报中心城区交通路况。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已成为中心城市治安防控及交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4.2.1.通信系统

有线数据通信系统,与市局和直属大队采用100M以太网连接,与10个大队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及高速大队通过电信2M线路连接,各中队通过64K帧中继与大队连接。有线语音信号通过公网传输,无线语音信号通过常规电台及350M集群传输,另有一套数字微波试验线路可传输数据与视频信号。视频监控信号已与电信协调可免费使用电信光纤资源。

1.4.2.2.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全部采用美国PELCO的设备,支队指挥中心控制设备为PELCO9760(48×72),市局指挥中心为PELCO6800,前端设备为PELCO-DD14大型球机共32套(目前由于城市建设原因已拆除19个,正常运行的为13个),视频信号与反向控制信号通过中国电信提供的9/125µ-G.652单模光纤采用美国IFS光端机传回支队指挥中心,并全部上传到市局指挥中心。另有7个分控(指挥中心2个,各级领导5个)。

1.4.2.3.显示系统

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显示系统中心大屏幕为西安宏源3×2幅 60”DLP大屏幕系统,采用三菱投影机;两侧各有一面4×4电视墙,采用厦华MT-2922TS多媒体电视(550线);电视墙和大屏幕上端为单色LED显示屏。

1.4.2.4.信号控制系统

目前市区内交叉路口共设置信号灯22套,其中有6套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智能自适应信号控制机,其余为多时段定周期老式信号机。

1.4.2.5.电子警察系统

已建设17个路口,采用电子警察系统共29套,其中19套为线圈-摄像机模式,10套为纯视频模式,通信方式为ISDN,部分路口受线路限制采用定期(一周)更换硬盘方式获取数据。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1.4.2.6.卡口系统

共有三套卡口系统其中两套自建,一套省建(带号牌识别)。

1.4.2.7.交通诱导系统

现有交通诱导屏共7块,其中5块为F型(5.25㎡,2750点/㎡)滚动显示交通信息,另在丰泽广场和阳光广场各有一块T型(8㎡,4096点/㎡)显示宣传信息。

1.4.2.8.指挥系统

目前各大队共有六个指挥中心,其中南安、石狮、晋江三个中心比较完整,原直属大队122接处警采用深圳乾鼎公司系统,共有2个一机双屏多功能席位,采用数字调度排队机。通过PCM 2M线路单向与公共电话网连接,信令为中国一号信令。晋江已建成二级接处警系统。

1.4.2.9.指挥中心GIS系统

已有1:5000市区图,系统暂无。

1.4.2.10.移动信息查询系统

拟委托第三方承建。

1.4.2.11.其它

车驾管系统,交通违章信息系统,交通事故管理信息系统,警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有。

现有的泉州市交警支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及电视墙、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道路卡口监控系统、122接处警系统、LED交通诱导屏、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环境以及车驾管、交通违章、交通事故、警务管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理信息系统等等现有系统经过公安交通干警几年来的努力已经从架构上基本建立起来,系统投入运行时间最久的近6年,但受历史和技术发展等制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控制区域不足:首先城市建设速度快,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原有32个监控点因各种原因被拆除十余处,原有系统的控制范围远远的不能满足需要。

●设备老化:前端视频设备老化严重,图像质量下降;部分设备技术指标已落后,数字化信息处理水平低,运行效率不能满足要求;设备维修、系统维护费用逐年加大,有些设备已停产,备品备件无法获得,失去维修价值。

●系统功能和手段单一,不能从技术角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子系统关联度低:已有的交通管理技术设施,为单点独立应用,控制覆盖面小,信息资源不能高度共享,造成信息采集层、决策指挥层、调度执行层这三个层面协调部分脱节现象。

1.5.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一个统一高效、反应灵敏,具有较高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既能满足日常信息处理的需要,又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实时指挥的现代化三台合一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计算机指挥调度系统是整个指挥调度系统的神经中枢,它负责接处警、指挥调度、警情采集、辅助决策、统计查询、总结报表等的任务。要求具有强大的资源管理功能,丰富的通信调度能力,多样的统计查询功能。通过对各种业务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实现定性管理与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为三台合一指挥系统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并提高对城市各类事件的预案报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初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视频、检测、监控、诱导等技术为手段,同时,配之以先进的警务管理机制,使三台合一指挥调度高效、统一,进一步实现指挥调度信息化。

对泉州市中心区信号灯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交通控制系统,并通过视频监控和微波车辆流量监测等技术手段,在控制范围上实现常规控制与优先控制相结合,协调、优化交通流,从而提高点、线、面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初步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体系,基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本实现交通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使泉州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最终目标是改善泉州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道路通行能力,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并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全市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指挥系统的有机连接,市局指挥中心接受报警,需要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或消防指挥中心配合时,可以直接实现数据交换,反之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一旦出现警情,三个指挥中心密切配合协调运作,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建设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平台,通过规范的系统接口,集成指挥中心各个分子系统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桌面计算机进行可视化的监视、控制、指挥调度、管理的功能。

1.6.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主要依据(见附件二,但不限于已列出的内容):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任务书》

《110/122接处警工作规则》公安部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导则》公安部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公安部 《警用专题地理信息属性结构》公安部 《警用地理信息图形符号和图例符号》公安部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3-2000)《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GB9385-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EIA/TIATSB67)《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0-2000(ISO9000:2000)1.7.设计原则

1.7.1.先进性原则

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泉州市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到工程中。系统设计、建设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要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居于主流。在软件设计规范方面,严格遵守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与其它相关系统联网和通讯;支持标准的应用开发平台,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良好扩容、扩展能力,可方便地与外部设备/系统连接。

1.7.2.实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产品选型应具有很强的实用针对性,既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实用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1.7.3.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各个子系统的建设设计必须充分体现资源共享原则。

1.7.4.可持续性

设计、建设除了考虑先进、实用,还必须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系统接口设计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1.7.5.开放性和标准性

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要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不建议采用独家垄断性技术,任何系统都必须按照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设计和提供全套的技术资料和全面的技术培训。

1.7.6.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1.7.7.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系统设计、建设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安全体系应该独立提出,提供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

1.7.8.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的基础是开放性、标准性和技术的可持续性,应该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保证可扩展性,包括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系统论,以及分层和代理的方法等多种方法来保证扩展性。

系统的软硬件的升级换代、系统使用中的易损件及耗材的更换,须方便操作,易于掌握。对部分系统的常用数据,具有自动导入功能,以便节约时间,把操作使用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1.7.9.功能完善与资源整合相结合

既要在充分了解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消防支队指挥中心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建设,保证总体功能完善,又要尽量考虑原有设备的合理利用。

1.7.10.协调顺畅性、简单易用性原则

各指挥中心接警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系统相关的专业技术,因此,各子系统应有机结合,协调工作;系统要流程正确、顺畅、人机界面清晰、操作简洁明快。

1.7.11.保护建设方投资及效益

具有异构软硬件适应性。项目的建设应保护建设单位已有投资,保证系统建设效益。系统建设的经济性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方面,系统建设的效益性将从充分集成应用建设单位已有资源和合理规划新系统两个方面得到保证。

1.7.12.确保新旧系统平滑过渡

新系统的建设应保证新旧系统的平滑过渡,不应造成对用户服务的中断。保证现有数据库数据的移植、有效利用。

1.8.设计层面和界定

本设计针对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和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建设,按逻辑关联关系、设计内容和委托方具体需要分为两块各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层面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整修升级总体设计方案

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各应用系统、基础设施设计 应用系统与基础设施设计

第二层面

软件程序设计

软件程序设计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可用于实操的施工图设计

第三层面

工程量及概预算

可用于实操的施工图设计 工程量及概预算

第一层面:以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和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为依据,项目建设范围框定在泉州市中心城区。在总体设计方案中通过对需求的概括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形成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范围内的总体系统构架,并进行全面、合理的总体框架性的描述。同时涉及到总体构架下的各个应用领域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包括以往陆续建设正在运行的、已经立项准备实施的,也包括能预见到并可能实施扩展的。系统构架与这些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逻辑,这一层面设计框定以总体技术路线为主。

第二层面:在第一层面所涉及的范围和建设项目中,根据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和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经交流并进一步明确)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各个部分应用系统(子系统)与基础设施设计,涉及平台的,软、硬件分别提出设计方案。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和公安指挥中心“三台合一”两块建设设计内容均以独立章节描述衔接的物理方式、接口和协议。第二层面以详细功能、系统原理、系统配置、技术指标等达初步设计要求,基本满足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和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基本要求,软件进行概要设计并分模块展开。

第三层面:可用于进入实施操作的施工图设计。界定内容包括细化技术指标,主要系统原理图;软件逻辑、结构图;主要设备平面(立面)安装(或布置)图;外场设备分布示意图;主要接线图。结构计算;工程量列表及工程量定额概预算。

上述三个层面之间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深入、逐步递进的关系。

1.9.设计方法和步骤

设计中采用先进和传统结合的方式,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技术:(OOT)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设计方法(OOD);与分层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方法(UML)有机结合。

遵循以下设计步骤,设计过程PDCA化 调研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 准确理解目前泉州市公安局,泉州市交警支队,泉州市消防支队三个指挥中心所有现有软硬件系统的现状。

- 准确理解目前泉州市公安局,泉州市交警支队,泉州市消防支队三个指挥中心的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 深入透彻理解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用户的真正需求。- 按照建设内容,对所有子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勘察。

- 组织由设计单位、业主和业主专家顾问组成员参加的设计研讨会,研究关键技术方向和部分系统功能的可行性及其解决方案。

设计

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系统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关键设备选择建议,土木工程、电气、防雷施工规范和工程量进行全面、准确、尽量细致的设计

初步评审

在设计方案初稿完成后,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设计修改

按照初步评审会的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形成设计方案第二稿。

最终评审

组织专家小范围的评审设计方案第二稿,按照最终评审会的专家意见修改设计方案,完成方案设计。

1.10.设计书文档结构

设计书的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卷包括内容 第1章:概述 第一部分:

第2章~第6章: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项目设计书V3.0 第二卷包括内容 第一部分:

第7章~第21章: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项目设计书V3.0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第三卷包括内容 第二部分:

第22章:公安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方案V3.0(含附录和图纸)第三部分: 第23章:项目管理 第四卷包括内容

独立装订:附录和图纸(本卷目前仅为部分图纸、附录,在项目竣工时形成完整的齐套文件)

1.11.设计任务

根据“项目范围”和系统设计要求,对项目的系统功能、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可行、详细的设计,包括土木工程、电气、防雷、接地、承重等方面施工规范、工程管理规范等设计,制定项目所需的主要软硬件设备和材料清单,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技术参数和接口规范,对项目所需的应用软件部分进行详细功能设计,以便项目施工招投标时能适用福建省计委推行的“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办法”。

编制系统可靠性及预防、排除、纠正系统缺陷、错误的质量保证方案,提出项目质量验收的标准与依据;

制定项目施工和系统移交过程相关人员的责任、职责及应遵循的规定和程序;

制定项目交接的范围、步骤及交接后的售后服务等的规程或规范; 项目所需的备品、备件及相关工具的设计;

1.12.系统建设内容

泉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工程及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立足于系统整合,在尽量利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完成设计,系统建设包含以下内容:

泉州市110/122/119“三台合一”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整修升级暨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泉州市城市道路(含治安及消防)视频监控系统 泉州市公安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地理信息系统 泉州市公安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系统防雷、接地系统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系统 泉州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应急移动通信指挥车

上一篇:服务员转正总结下一篇:在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