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个自信(精选9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专题纪录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全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实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更加增强了我们对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梦内涵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简洁、最通俗、最形象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内在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首先要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因而成功谱写了“中国故事”,造就了“中国奇迹”。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一个拥有8800万党员的大党,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够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的关系,要自觉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根据新鲜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其道不能谱写美丽的乐章。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从严治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突出问题,如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住房、上学、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只有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 效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崛起。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外在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育化了一个民族的脊梁风骨。而核心价值观又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就缺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缺乏凝神聚力的思想共识,一个民族就缺乏有力的精神支撑。在当下,在各种价值观的激荡与碰撞中,我们要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强筋壮骨”,防止精神缺钙,确立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规范,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食品药品检验工作者,我们要增强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发挥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投入到食品药品安全检验工作中,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巨大优越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不断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经验, 在遵循国情的前提下, 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带来人本质的异化, 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能彰显人的价值。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 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空想不能带来发展, 超越国情的发展只能带来曲折和徘徊。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础上, 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靠实力铸就的。在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 我们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 一路一带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给周边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因而得到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人民性。实现共同富裕,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位一体建设布局, 任何一次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出台, 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现阶段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带领人民进行不懈努力, 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给人民带来幸福。
二、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融碰撞下,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创立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坚强的领导, 就在于思想理论先进, 信仰坚定。
(一) 《共产党宣言》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灯塔
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在哪里, 阶级压迫和人类解放如何才能实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我党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 为消灭阶级和剥削提供物质和文化基础, 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我党的历史任务, 也是人民的期望和梦想。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可以有效实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武装
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我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大众气派来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能够体现中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时代的呼唤下产生, 让存在于书本、会议、文件上的抽象理论以生动的大众的语言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国梦思想将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和政党梦有机统一,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梦想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 让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认识到只有民族兴、国家好、人民好才能真的好, 每个人只有为梦想而努力, 才能成就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和精神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与中国梦在目标追求上同质, 人民群众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了自己在逐梦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和优势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民力量办大事, 在统一集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 我国可以迅速有效凝聚起众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探月工程、高铁工程, 重大民生工程等都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需求,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制度如果僵化, 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大的保障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济制度上是个创新, 它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有了积极性, 从此开启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开放。市场和计划是不是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制度的修订完善也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促进了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总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 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和文明性, 为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动力。
四、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习近平同志指出, 文化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 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必须珍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独特民族魅力,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思想道德资源。
中华民族蕴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横亘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散落在大江南北的历史文化古迹数不胜数,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大漠敦煌、故宫等都可以让人叹为观止, 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给人们传承着丰富的文化滋养, 各地的民俗和习惯彰显着中国人的质朴。中华传统文化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敬畏上天, 尊重自然,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人胸怀天下, 期盼太平盛世, 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中华民族重视人民, 提出过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中国人民乐于拼搏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思想;中华民族注重道德修养, 提出了厚德载物、为政以德、勤勉奉公的思想;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注重承诺, 主张礼尚往来、仁者爱人、讲信修睦;中华民族富有忧患意识, 提出了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思想;中国民族热爱和平, 提出了和为贵、求同存异, 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些思想文化蕴涵丰富的哲学价值、人文思考和道德理念, 激励人们注重道德修行, 成为君子圣人, 奉劝人们积极向善,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智慧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梅守福.习近平传统文化十论[EB/OL].求是网, 2015-01-13.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我不行”的问题困扰。我们从小就经常紧张。紧张考试考不过别人,紧张面试竞争不过别人,紧张相亲被对方看不上,紧张重要场合小能流畅发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卑感源于幼年时期。生理缺陷、家庭条件不如意、遭受重大挫折、别人给的负面评价,这些都是重要原因。这么看来,似乎每个人都逃不开自卑的阴影。确实,即使自信满满如奥巴马,也需要自信心训练专家定期为他“充电”。
这里为您提供几个自信心训练的小技巧。虽然不像奥巴马的御用专家那样是量身定制,但是,好在这些通用原则还比较实用。
1.利用镜子进行自我暗示。准备一面全身或半身镜。每天早晚在镜子前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自己,做三四次深呼吸。同时,在心里罗列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决心。比如,“我的记忆力和临时应变能力不错,做过多次相关的演讲,一定要全心准备”。然后,直视眼睛深处,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比如“演讲成功“)。要求能够看清嘴唇的活动,听得清自己所说的话语。
另外,每天刷牙、洗脸的时候都可以对着镜子,在镜子前塑造自己的表情、姿势。当您经常通过镜子“扮演”理想的自我,天长日久,您就会真的成为镜子中那个“我”。
2.加快走路步伐。抬头挺胸快速走路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我是一个重要的人,要去做重要的事情。别小看这种小细节,可能会帮您树立超凡的信心。
3.挑最前面的位置坐。自卑的人往往害怕引人注意,用别人或物件、衣饰把自己的身体尽可能遮挡起来。其实,一旦您逼着自己迎接众人的注视,慢慢也就能习惯这种存在感了。而且,坐在前面的位置上,也会让人感觉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4.在公共场合(比如公车上)走动。这个办法是坐前排的升级版。您习惯了自己的身体存在于公众场合之后,可以学着在人前活动。其实别人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关注您。经历这样的小小演练后,您会发现自己的心理伴随着身体一起自如起来了。
5.正视他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敢于坦露自己心灵的人,会给对方坦荡、有实力的感觉。这会使对方更重视您,对您心生好感。有了这样的反馈,您怎么会不自信呢?
6.大胆发言。不管是评论、建议、提问,都争取勇敢发言。勇气也能让您倍添信心。
一、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就要做到: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二、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领导干部定行定心之力,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当下,个别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西方思潮、面对形形色色诱惑,理想信念动摇了、宗旨意识淡薄了、党性修养淡化了、纪律约束抛弃了,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员,不以共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只有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时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谨记为官为政之道,做到在党言党、信党、爱党、护党,才能不缺精神上的“钙”,才能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二是领导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一要首先学会讲规矩,做到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二要学会守纪律,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强化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对纪律心存敬畏,把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做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三要公道正派,不徇私枉法。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守纪律做合格党员。要主动适应法治建设新常态的要求,认真学习掌握法理,坚持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善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努力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作出表率。
三是要有无坚不摧的道德定力。道德是领导能力的根基,领导素质重在修德,道德定力是关键。党员干部要自觉按党性要求修党德,按廉政要求修官德,按人格要求修品德。道德建设重在自律,重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党员干部只有道德自律,才能自觉地履行好职责,才能经得起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最终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力量。
在1月14至15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传达了就组织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也为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首先,必须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从思想上认同党的核心地位,才能在行动上自觉爱党拥护党。为此,我们要做到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理论的学习,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我们的宗旨观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思想自觉推动行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增强全党的团结统一,形成发展推动力,走向正确的方向。
其次,沐浴着祖国阳光雨露的我们,要做到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的利益。即认清自己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作为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的观念,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忧乐放在心头。如何践行我们的权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第一,应做到敬畏权力,做到严以用权,对权力持敬畏之心,才能不敢去触碰“高压线”,守规矩;
第二,慎用权力。要负责任地行使权力,慎言慎行慎独慎初;
第三、为公用权。要做到分清公与私的分界线,守住底线,不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第四、廉洁用权。作为公职人员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管得住自己,也要管得住身边的人。第五、务实用权。权力在手上,就要真正为百姓干实事,谋福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路还远还会遇到更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及挫折,而作为追梦人的我们,将不断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我们的大脑继续前行。
【篇二】
2019年1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员同志更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要求和重点任务,坚持“严”字当头,突出问题导向,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突出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四个自信”,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并驰而不息的纠“四风”树新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巩固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成果,以严肃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要始终保持严惩腐败高压态势,以最坚决的态度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同时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我们要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深悟透、务实戒虚、整改提高上持续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篇三】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自觉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树牢“四个意识”要做到从政治上看待、处理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在思想政治上认同核心,积极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方针、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自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合格党员。
今天,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学习这么多要怎样干才能干出实绩?将来要给共产党留下什么?我们要以怎样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价值?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等等是摆在我们党员干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不能得出全部答案,不过,我们要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上保持先进,争当合格党员。
【篇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牢记“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要求我们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跟党走,对党绝对忠诚。夯实信仰基石,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更加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坚定“四个信念”,用于担当职责。要求我们自觉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肩负使命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心中永恒的灯塔,始终把工作同上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认真思考、定位谋划,主动作为、真抓实干。
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五】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讲政治、有信念”根本的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四个意识解释和阐述了“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我们要使之融入到骨子里、血脉里,落实到为党工作,履职尽责、修身律己的全过程、全方面。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内化于精神,外化于行动。胸怀理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进取、奋发有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持“四个自信”,要落实到实干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坚持“四个自信”,要落实到创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孙志刚同志指出: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体系强组织,抓班子强队伍,优机制聚人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到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弹粮充足、保障有力;
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和组织力提升,扎实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严把德才标准,突出政治把关,公正选人用人,坚持严管厚爱,培养斗争精神,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打造优秀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水平,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那么作为基层单位就更应该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作为工作的方向标。要切实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决贯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确保迅速把牌子挂起来、把人员划出来、把职责厘出来、把人心聚起来,机构改革蹄疾步稳推进、如期圆满完成。要牢牢抓住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坚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讲规矩守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从严要求自己,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篇六】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等的干部;
“四个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应该要进一步通过学习历史并结合实际,树立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如何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党员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是必须的事情,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好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高度认知。2.增强看齐意识。放眼看世界,注视典型人物,向典型人物看齐,紧密团结,古语“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向典范人物看齐才能树立好氛围。3.敢于创新发展,不要故步自封。在实践理论的同时,我们要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充实自我,保证我们处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了新知识的学习,对旧的知识也要取其精华,将其与新知识有机结合,发展创新,才能始终处于优秀的状态。4.知行合一。对于四个意识及四个自信有了高度认知,也能做到,但是这也不够,我们还要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精神,要高度实践我们学到的,做到君子之行,坚持就是胜利。5.以身作则,作榜样。增强了看齐意识,了解知行合一,这始终是小我的个人提升,我们要放眼周围,以身作则,让他人看见自己,领导大家一起进步,做到好氛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发展农业现代化尤其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不仅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总遵循, 更是我们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的力量源泉。它既深深烙印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路征程之中, 更引领着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行进蹄疾步稳、一路向前。
坚持创新理念, 农业才能永葆活力。回望几千年农业文明史, 每一次农业技术创新都带来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每一次农业制度变革, 都释放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活力;放眼当下, 在农业技术上创新, 在经营制度上创新, 在产业组织形式上创新, 在支持保护体系上创新, 创新理念厚植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每一个主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展望未来, 我们更要坚持创新理念, 从创新中汲取自信的力量, 以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坚持协调理念, 农业才能攻坚克难。“唱和如一, 宫商协调。”坚持协调理念, 就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尽快补齐“五化同步”发展中的农业短板, 推进全面小康齐头并进;坚持协调理念, 就要统筹全球农业治理, 建立更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坚持协调理念, 就要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一二三产之间以及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协调共生, 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和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绿色理念, 农业才能永续发展。农业为整个现代社会“生产”生命的颜色, “两个零增长”、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在资源和生态压力日益紧绷之下的主动转型, 而且已经内化为引领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打色。不仅如此, 我们更要以绿色理念引导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让深藏于每一个人心中的山水乡愁, 能够因为“绿色”而看得见, 记得住, 摸得着。
坚持开放理念, 农业才能竞合提升。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 是开放让现代农业多姿多彩, 充满活力。坚持开放理念, 就要把眼光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要完善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体制机制, 对接城市管理经验、资本力量和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就要加强农业产业、区域之间的交流借鉴, 加强农业农村内部的搞活, 以开放的理念、心态和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共享理念, 农业才能普惠共赢。“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是我们推进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决策中, 要始终牢记“共享”的初心, 这也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经验、目标和动力。要在小农户与“大主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加强对农业弱势产业的扶持和带动作用, 提升其比较效益。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区域之间联动分享、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引导现代化成果更加“利粮”、更加“利农”、更加“利贫”。
回首职教行知路,踏平坎坷成大道:2009年,学校跻身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之列;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创建学校;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省级非遗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捧回中国职业教育最高奖 “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行知职教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增强四个自信,职教大有作为。
事业自信
事业自信是基础。一切成功首先都来自对所从事事业的自信,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面临种种困难,还在艰难跋涉的情况下,自信显得尤其重要。30多年的坚守,行知人坚信:职业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满天下的情怀。因为人人都要生存,人人都要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民生之源。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对“中国梦”的期盼。世界各国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秘密武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强力“助推器”。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来自行知人生活的这片土地曾诞生了“职教奇迹”——煌煌徽商执中国商界牛耳三百年,支撑起这面辉煌旗帜的是教育,是职业教育,徽商曾办过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
这种对职教事业的自信,更来自行知人盼望已久的“职教春天”正在走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终将实现。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我国职业教育走了很多弯路,发展严重滞后,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一味盲目崇洋或盲人摸象式的改革,最终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行知人对职教事业的自信,不仅仅来自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是行知人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信仰。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生利为主义”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方法论。30多年来,行知人一直以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引领行知职教事业,以陶行知的“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学陶、师陶,更践陶,成立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行动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行知职教事业在正确的职教理论指导下不断前行。
模式自信
模式自信是根本。有了对职教事业的执著,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0多年的默默坚守,30多年的艰辛探索,行知人从一个个职教具体问题入手,着眼职业教育宏观课题,从“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等“难”中突围,直面“为谁办职教?怎样办职教?何谓真职教?”等中国职业教育重大课题,成功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面向人人”改革办学模式,回归职教本源,体现职教本质属性,诠释“为谁办职教”;“校企育人”改革培养模式,回归天然盟友,体现职教根本规律,诠释“怎样办职教”;“生利成人”改革评价模式,回归职教宗旨,体现职教终极目的,诠释“何谓真职教”。
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平台更大,职教中心、职教集团、社区学院、培训基地应运而生;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机制更优,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入企实践、入企实习、入企办班,共建、共享、共研、共育、共进,校企育人红红火火;模式自信,使行知职教精彩频现,成才典型层出不穷,人人出彩不再是梦。
特色自信
特色自信是生命。行知职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职教之路,力争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校办学特色,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有特色才有生命。长期以来,以行政思维管职教,以普教模式办职教,已成为中国职教之顽症,职教千校一面的现象由此而生,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死穴。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为特色办学开辟了道路。行知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彻底摈弃行政思维、普教模式,在大胆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同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专业,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工艺美术大师请进学校,让学生的作品成为企业的产品,进而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商品、艺术品。联合各界、携手各方,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特、长、非、短四轮共转,通过“行知现代学徒制”“职教小先生制”“职教课程量身制”“大师职教合作制”等一系列创新,执著探索中国非遗教育体系,徽雕艺术学校、非遗教育集团、非遗研发中心相继成立,力争通过“一院”(创建中国行知非遗学院)、“一场”(中国非遗产品市场)和“一区”(中国非遗文化保税区)建设,真正提升非遗传承品位,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
理论自信、模式自信、特色自信,支撑起行知人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无比自豪和自信。行知人深知: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才开始了第一步。但只要有自信,就不会停止脚步。坚持四个自信,行知职教收获今天的硕果;增强四个自信,行知职教必将迎来明天的灿烂!
“文化自信”与“文化焦虑”
随着近代中国以往的一度衰落,中国也一度丢失了文化自信,充满了文化焦虑。别人问我们:“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之后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样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我们问自我:郑和下西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但尽管当时参与者达12万之众,“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中国人找回文化自信,始于新中国成立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礼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中国人增强文化自信,成于民族复兴进程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必须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庆祝.....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礼貌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与“厚德载物”
无论是在从“文化焦虑”到找回“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还是今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呼唤、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都要立足于“厚德载物”的现实基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也搞不好、搞不成,“文化自信”就会沦为空喊、空谈。
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致富是大家的期盼。穷病穷病,多是穷出来的病。但富,也会富出病来。历史上我们也曾富过。中国是礼貌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静、从容、大气、平和,有其境界,是文化大国的气质。不应当有了钱就狂了、疯了,不明白该怎样办了。如果“富”得“丢掉了魂”,“穷”得“只剩下钱”,人民还谈得上什么“自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浩浩荡荡、生机勃发,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主体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由此导致竞争,优胜劣汰,效率大增。市场经济自然要“向钱看”,但也不能搞得“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把诚信、道德统统抛弃,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如果物欲横流,社会乱套,市场经济也难以为继。
“君子以厚德载物”,岂容“财之日进而德之日损,物之日厚而德之日薄”
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今日,诊治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现象,不妨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健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
我们这个有着“厚德载物”“重义轻利”传统的民族,有为人类开辟“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新境界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于今日的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中必有文艺繁荣,它是丰厚、博大、百花盛开的精神园地,也是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必然表现。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新的讲话,既有“双百”、“二为”这些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坚守,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艺繁荣”这一历史逻辑的展开。
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当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则是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仅仅要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并且要与时俱进,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吹响时代号角。
中华民族讲诚信、守诚信的传统,正受到市场经济中频发和蔓延的“信用缺失症”的冲击和考验。我们看到,一切向钱看,“信用缺失症”在细胞滋生;有钱啥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权钱作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让大家疯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人的行为就必然会破规失矩。
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经济发展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
正是因应这样深刻的时代背景、复杂的社会环境、鲜明的问题导向,...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今日的时代大环境,从正反两个方面呼唤、促成、历练、积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完美、看到期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营造环境才能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总书记说,“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经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有一批来自社会各界、事业有成的人士,他们不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但他们是文艺爱好者,异常是青年时代的音乐爱好者,是“爱乐人”。这就是由民政部第一个直接登记管理、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这个乐团利用业余时间,已到几十所大学去举办了“音乐点亮人生”音乐沙龙,受到普遍欢迎。乐团演奏的有中外经典名曲的“阳春白雪”,也有青年学生好懂好唱爱听的“下里巴人”。乐团许多成员都有为祖国“顶天立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经历,此刻又聚集在一齐,一个学校接一个学校、一场接一场“铺天盖地”地演奏着中外交响音乐经典,果然就“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看了演出后当场吟诗赞扬乐团:“才略文韬,琴音歌赋,齐聚星河如火。谱思源曲,歌隽永如昨。堪忆昔年往事,扶社稷,勋绩良多。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
学习了...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倍感振奋。他们说,“全社会行动起来”,我们也要“动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吹响时代号角,我们也要“吹起来”。我们每个“爱乐人”,都是传播高雅音乐的一棵蒲公英。当这棵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化成蒲公英的种子,飞到祖国各地去,长出新的蒲公英。
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需要更多的人进取参与。当文艺生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拥有卓越的力量。
“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今日又在大踏步迈向伟大的民族复兴。我们最有资格讲“文化自信”。
但自我优秀不等于人家都承认你优秀,岿然独存并不是孤芳自赏,新的辉煌也不是一枝独秀。文化自信不仅仅在于自我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块头有多大,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当今时代,应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应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此刻要努力到全世界去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那怎样才能在文化上赢得“他信”
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当代人类之所想、所急、所欲的好题目、大文章。中国文化在此中,有好戏可唱,有好路可走。
今日,人类礼貌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新的礼貌复兴。“人类仅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一次新的礼貌复兴,应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的共同关切。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融入推进一场新的礼貌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应当有所作为。“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能够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能够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礼貌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胡适近百年前就曾作此确定,此刻看来是确实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回答着这个共同关切。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此刻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一样,众缘和合。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样“斯为美”的文化,这样推陈出新的文化,这样促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正是今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气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最动听感人的声音。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交响乐中共振、共鸣,中国文化既有自信也有他信,在他信中更有自信。
“文化自信”与“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此刻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能够丈量。要坚持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持续坚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中国梦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梦有根,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样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脉切断不得,根深才能叶茂。不妨以土耳其的教训为鉴。这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有过奥斯曼帝国辉煌的大国,本属于地道的伊斯兰礼貌,但在现代转型中却以最大的决心彻底与伊斯兰礼貌断绝关系,力图成为西方礼貌的一分子。结果如何不管土耳其如何自我变革改种,西方国家和西方人从来都没有把土耳其看成一个西方国家。亨廷顿指出,这种不愿意认同自我原有礼貌属性,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礼貌所理解的自取其辱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构成一种礼貌上、精神上无所归宿的极端沮丧感。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为了今日,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如果说金钱、利益能够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有助于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敬畏之心。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信仰的支撑、科学的论证、理论的彻底都是必需的,但不够,还要靠敬畏。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那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但不能放大为人什么都无所畏惧。“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敬畏,才有自律。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仅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才能成为有效的道德规范。有了自律的基础,相互的他律——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有实施的可能。...总书记告诫干部,“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各级领导干部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中国梦,梦有根:中国梦基于“文化自信”,梦有根来自“文化根基”。
【中国四个自信】推荐阅读:
文化自信与中国力量07-1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09-22
中国有多少个节日06-27
五册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0-07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11-07
学习“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心得体会11-11
中国梦中国心06-18
幸福中国 感恩中国10-19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06-14
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