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课程(通用10篇)

音乐课程 篇1

1、十条理念整合成五条在逻辑上更加紧密便于记忆。

2、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阐述什么是音乐审美的核心,提出怎样在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和原课标比多阐述了甚么是音乐审美的核心。

3、把“音乐实践”这个理念由过去的第五位提升到第二位,仅次于音乐审美为核心,并调整了行为动词,原先叫“重视”,即“重视音乐实践”,现在改成了“强调音乐实践”,那么就提升和强调了这个理念的重要性。

4、把“提倡学科综合”改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不仅把“提倡”改成“关注”,而且前边还加了“突出音乐特点”,这才是我们音乐课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教师们需要抓住的重点。

5、就是把“理解多元化”修改为“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多元”从字义上讲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新课标对原先两个方面都使用的“热爱”进行了修改,并把“多元”变成“多样性”。

音乐课程 篇2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在这三个维度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置于首要的位置, 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和特点。而且, 这一目标将第一维度细化为“丰富情感体验,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音乐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尊重艺术劳动, 理解多元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诸多具体目标, 指向明确;第二维度细化为“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第三维度细化为“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将过程与方法定位为课程目标的第二维度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和方法就是一种课程目标。在第三维度的细化中将“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与“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相并列。指明了在音乐课程目标中应注重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多专一能”型音乐人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包括:1.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题材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2.表现: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乐与音乐即兴创造、创造实践。3.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三方面将音乐教育较全面的强调了对音乐的审美作用 (1.感受与鉴赏) 、音乐技术理论 (2.表现: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乐与音乐即兴创造、创造实践。) 、除音乐相关课程以外的文化修养课程 (3.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的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高师音乐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

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师范院校音乐系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主项, 除舞蹈课为集体课以外, 声乐和器乐都以小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制为四年。其它专业课为基础大课, 大部分开设有:“乐理”、“和声”、“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音乐美学”“音乐欣赏”、“作曲”、“曲式”、“音乐教学法”、“教学实习” (时长为三至六个月不等, 一般在大四进行, 现在也有在大三第一学期进行的) 、“艺术概论”、“配器”等。除此之外就是学校统一安排的理论大课, 一般包括:“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从这些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得知:首先, 课程安排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 但是这门课程开的很晚一般学校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 而且时间很短一般在一个学期之内结课。其次, “教育实习”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唯一手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次性完成, 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反复磨合与提高。这样作为师范生应有的教学技能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很难得到锻炼提高。导致学生的师范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再次,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课程结构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即与培养目标或实现培养目标已设置的课程无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课程基本上都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1]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性的培养,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高师音乐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视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置要凸显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师范性、基础性等特点。

三、高师音乐课程设置改进

“当前, 针对过去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技能技巧、轻音乐文化, 重单项专项、轻综合素质, 重某些专业音乐创作流派的音乐作品、轻多元文化的倾向, 应当提倡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所以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不以求其专为目的, 而求其全。也就是说,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以专向为主, 而需全面发展;不以求其深, 而求其正, 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 而求其根本质量。”[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理应是中小学或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师资, 理应适应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 在教育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尤其是对音乐学科性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 明确体现了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 音乐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等。因此,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也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程设置还必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保证音乐师资的高质量, 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因此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要体现在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多种能力, 全面发展;突出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教学, 以便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要, 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

(一) 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要“多能一专”突出师范性

1.扩大选修课程, 力求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 除了“声乐”、“器乐”、“舞蹈”外, 曾设“播音主持”、“灯光音响”、“舞台设计”、“钢琴调律”等与音乐艺术相关联的专业, 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自己提高与发展的特长方向, 掌握一技之长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不至于让学生出现“除了本专业其他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 “多能一专”型人才的培养必将大大推进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2.拓展音乐学科专业课程, 力求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扎实、全面。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原来学生往往只重视自己专业的提高, 认为自己的音乐专业技能高就表示能力强, 其实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方向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 即“以音乐审美为统领, 音乐表现为载体, 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 音乐教育为基础, 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3]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 充实课程内容,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开设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 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应减少原公共基础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 如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等课程, 有利于学生的多项选择,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教师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高师音乐教育要多渠道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要达到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水平,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于教学方法的传授与影响之外, 必须在实践中掌握实战经验, 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就要将艺术实践纳入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行列当中。不仅如此, 还要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 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自己拟定, 实践方式基本可以有三种:

(1) 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高师学生一般已经具有较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学校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就近为学生提供下乡采风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让学生走出课堂脱离课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搜集素材、掌握教学经验。

(2) 组织文艺活动、登台演出、试讲相结合的实践。如鼓励学生自己搞讲座、组织并参与高师音乐专业技能 (即演唱、演奏、舞蹈) 大赛、文艺下乡等;学生除了每学年的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之外要多参加其他类型的登台演出活动比如文艺下乡、新年音乐会等, 此类活动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和组织能力还将成为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汇报和展评。在教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实行微格教学, 给学生提供试讲机会, 鼓励学生设计有创新意识的试讲方式。

(3) 定点不定时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县市级地区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合作的基地关系, 与师范类学生必须要做的教育实习相区别, 不单纯依靠教育实习为实践机会, 在平时学习中不定期的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战讲学,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另一方面为基地学校提供师资,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一般第一种方式和第三种, 由于受到资金 (比如路费、食宿) 的限制, 不容易落到实处, 第二种方式比较现实一些, 对于音乐专业来说也容易操作一些, 现在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有学生汇报演出。但是第三种方式更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建议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结语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发展。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除旧更新, 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走向开放和全面的音乐教育模式和理念, 以便更好的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并不断向开发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提升人的审美性的方向探索, 最终通过音乐教育达到人格的完善。高师音乐教育是国家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 学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 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开设音乐教育课程, 不断完善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为音乐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氛围, 培养高效优质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的缺陷[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2]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 2002 (1) , 15-22.

数字音乐环境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大学音乐;数学音乐环境;课程教学;视唱练耳;声乐器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43-01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数字化手段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当前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高校通过建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音乐制作室、乐器教室等数字音乐环境来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数字音乐环境可以应用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很多方面,拥有包括修改更方便、现场音乐效果更全面、音质更好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数字化手段不再局限于单一音乐产品制作而是更好的被应用在多种教学课程中,同时可以在多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传统教学内容包括乐器音色和听觉训练,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有着教学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目的难以达到等缺点,这样不仅会给学校带来一定教学负担,还会使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得不得提高,长期以往视唱练耳就不再是个性问题而且一种共性问题,学生在考试成绩、实践演练等方面难以保障,甚至会影响学生心态导致其他课程学习效果不好。

视唱与听音是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要使用乐器来进行单一、重复的枯燥式教学,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应用了数字化手段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电脑程序制作好包括不同音色音程、旋律、节奏、和弦等在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使教学效果达到基本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不同方面的自由调节,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电脑程序自由调节空间非常大,可以解放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反复演奏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满足学生针对不同内容的课程训练和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数字化手段音乐应用基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二、数字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通常给人一种抽象印象,在应用数字化手段之后声乐教学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将声乐教学内容延伸,还能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课程训练,在降低教学成本基础上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用波形文件进行参考,可以将声音的各项属性参数化,以便于学生更容易与标准进行比对,让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深刻。

在针对学生发音、音色等问题上数字化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寻找错误、更深刻理解声音、更有利培养乐感。歌曲感情表达作为教师声乐教学内容第二个部分在歌曲表达方面是课程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感情表达即使在学习课程之后仍有很大欠缺,感情是音乐形态和载体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应在感情中有所体现,如果感情表达不出来,那么在歌曲表演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数字化手段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去理解声音以便更好表达,比如,在学生演唱过程中配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多媒体课件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去融入歌曲感情,演唱全程录音;在演唱结束后,从教师直观感觉和波形文件属性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提出问题及建议,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与不足,以便更好改正。

三、数字化器乐课程教学

管弦器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重点针对不同管弦乐器构造、发声原理等方面进行授课,涵盖了从了解到应用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应用不同的乐器。

传统器乐课程教学以课本为核心,部分内容由教师进行讲解,因为课程仅仅是将实际知识转化为图片或者文字形式,理解难度非常大,许多学生对于器乐课程往往是一头雾水,教学质量与效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数字化手段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结合到一起来达到多方面理解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部分学习,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一段课程学习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选择不同表达形式进行学习理解,还能够针对不足进行课后训练,数字化手段教学内容还能给学生准确、稳定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纠正课程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学习数据也能完整呈现给教师,既减少了工作量,又帮助教师全面地理解学生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准备下一节教学内容。

数字音乐环境教学虽然拥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但是传统教学经验与规律是宝贵财富,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下,只有综合能力更全面才能符合社会需求,数字音乐环境教育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才是最好选择,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音乐教学。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钻研教育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更好传授学生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未来的高素质、高水平音乐人。

参考文献:

[1] 桑 潇;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2] 陶娜娜;浅谈高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对音乐教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音乐鉴赏》课程信息 篇4

一、课程简介

我校于2006年4月被批准建立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根据我校大学生文化层次虽然较高,但音乐素质差异较大,同时音乐公共选修课课时较少的实际情况,本课程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有效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等。

二、选秀对象

全校同学

三、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核(70%)

四、个人简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篇5

府谷县第四小学

高 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

四、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五、理解课标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发展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 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2、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

六、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2、教师

3、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自评的方式,可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篇6

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以及创新之处:

(一)课题意义: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歌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唱歌教学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

唱歌教学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较好地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基础。

1.奠定乐理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具有牵引作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包含了许多乐理知识,通过唱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去认知乐谱,通过对乐句间的对比、唱歌时的起伏,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学唱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视唱能力,这样学习兴趣增强。教师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低年级学生只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与节奏,涂上颜色找出规律。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的能力和认真仔细识谱的习惯,这对学生自己进行歌曲创作有启蒙作用。

2.奠定情感基础

有感情地唱歌是搞好唱歌教学的必要条件。唱歌教学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正确的把握和恰当地表现歌曲。没有情感方面的训练和体会,学生演唱的歌曲是不感人的,别人听起来也是苍白无力的。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或朗诵歌词,读出音调变化,感受歌词所抒发情感,可以增添生动活跃的情绪和热情洋溢的气氛。王福增在他的《唱歌艺术漫谈》中说到:“要明白真实的唱歌,只是很简单地保持着有相当音乐性的朗诵。”这一过程规范了学生对歌词的发音,体会了歌曲情感。老师范唱时,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也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歌曲所抒发的感情,从模仿到成功的唱歌,收获唱歌学习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比如老师在教唱《拉萨谣》时,就要通过讲许多西藏人文、地理、风俗、歌谣,带学生进入西藏的意境,建立感情基础,再去唱歌,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唱歌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积极作用。

3.奠定表演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领悟唱歌技巧具有启迪作用。中小学的歌唱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恰当地运用呼吸、科学和发声、清晰的吐字、多声部合唱的技能,这五项歌唱技能训练中前四项是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技能训练中就提出过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圆润地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通过观摩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学习歌曲表现与诠释的技巧等方面,并理清了唱歌教学中关于唱会、唱好、会唱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外音乐教学体系中对于唱歌教学研究较多的是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对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四、课题界定

1.探索歌唱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歌唱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2.通过系列的专题研讨和观摩活动让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正确的唱歌教学方法。3.通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案例比赛及论文比赛活动推动歌唱教学研

五、理论依据

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六、研究目标

1.探索歌唱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歌唱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2.通过系列的专题研讨和观摩活动让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正确的唱歌教学方法。

3.通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案例比赛及论文比赛活动推动歌唱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七、研究内容

1.目前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调查研究。2.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

3.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4.研制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唱歌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3.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附参考文献

1.《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

主编

吴文漪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独唱歌曲分析与处理》

主编

王远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

3.《声乐表演艺术》

主编

李间德

西安音乐出版社

4.《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

主编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

5.谈幼儿歌唱教学手段

认识高中音乐新课程 篇7

我师范毕业站在讲台上就和这神奇的C、D、E、F、G、A、B打交道至今, 其间在市教院进修学习专科, 后又在陕师大专升本学习, 在高中任课十年整, 地位低微, 从没有机会和勇气说自己的课是不可少的。一直期盼高中音乐教育能有机会受到重视, 今天总算是盼到头了。然而这才真正是对自己未来考验的开始, 是让广大高中学生能提高自己音乐素质和鉴赏水平的起步。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立足之处, 首先我们得认识新教材。

这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教材, 首先是强调了理论学习和思考的必要性, 因为教师的决策和行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自己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影响自己, 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音乐教学理论,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永远保持稳定的正确。其次通过“比较”来认识新课程,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音乐欣赏与音乐课程的区别;规定课程与自主选课的区别;行政班级和课程班级授课方式的区别;欣赏与鉴赏的区别;单一性与多样性的区别;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等等。以上这些区别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很有必要解决的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师面前的难题。

当我们认识了这些不同的时候, 我们怎么样去实施新课程呢?因为:1.课程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2.采用学分进行教学管理;3.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4.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方法和原则。我们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去实施。

一、通过学习, 我们认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结构

这套教材由六个模块组成, 学生根据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音乐鉴赏 (必修) 、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这样设置的模块: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二是将音乐艺术的三度创造过程 (创作——表演——鉴赏) 化作音乐学科最本质的教学内容;三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好发展需求的多样化选择, 体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四是能充分反映音乐学科自二十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新发展。

二、实行学生管理

高中音乐课需获得必修学分3分, 完成18课时的学习任务获1分。其中音乐鉴赏为必修。高一年级36课时, 2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各1分。学生如有需要, 可获得必修学分后, 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的学习, 以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

三、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

1. 拓展了音乐教育的使命, 追求艺术化的生存;

2.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3.强调基础教育的性质, 面向全体学生, 不针对升学设定主题模块;4.拓宽了音乐学习的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5.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以音乐为本, 体现“综合”的教育理念。

以上这些特点, 我们可以多样选择模块, 通过学分保障课程的实施, 针对具体情况开设模块;教师的特长发挥, 学生的兴趣爱好, 还可以跨校授课, 聘请退休教师, 正确处理“音乐鉴赏”和其他五个模块的关系, 还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特长生”在音乐课程中的带头作用, 激发广大学生的音乐热情。

四、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1. 一堂好的高中音乐课应该是:

学生通过音乐的深刻体验和他人与教师分享音乐的经验与快乐。应在学习中使学生遇到知识技能和相关文化的挑战,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发现新学知识与技能的个人意义, 共建立体的知识结构。2.我们应做到“备课”才能上好课, 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听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 确定我们要通过作品达到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以及认识策略的完善) , 确立作品中最只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发现这些教学重点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选择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表现手法在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比较、听辩、讨论、探究、分析、综合、搜集) 。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多学科的角度设计学习的问题, 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何导入激活学生的已有音乐经验, 如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新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步骤, 学习的反馈和评价时机等等。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被我们自己所要教的内容所感动”。3.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关键是得有“问题”, 怎么解决, 这些可以由课程本身提出, 也可以由教师提出, 学生也可以提出,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 这些问题可以结合实际一一解决。4.以“问题”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定论”的讲述形式, 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形式, 这是对学生智力的挑战,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设计问题, 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和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展开探究。只有有了问题, 这才是起点, 是上课的主线, 是过程与方法。学生的学习, 我们应正确引导, 他们的自主学习, 我们也应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后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认识, 总之, 我会感觉到肩上的压力很大, 对待这次新课程, 我又充满了信心, 有了好的政策, 有了教育界专家的努力付出, 我真的感觉到这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师的春天到了。

音乐课程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学 音乐课程 音乐鉴赏 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85-0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对音乐鉴赏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要求下,必须加强小学生在音乐赏析方面的教学比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对于音乐赏析的比重相对较少,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培养。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要求下开展音乐赏析课程,如何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强化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小学生是指处于一至六年级阶段的学生,一般认为的年龄是从7岁-12岁之间的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自身情感还处于较为早期却不成熟的阶段,根据洛克的白板学说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空白阶段,因此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性特点,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人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时期形成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将会伴随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的品格、情感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角度分析,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这也和现实中的胎教有同样的道理[1]。

二、音乐赏析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音乐赏析的教育工作对于推动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推动小学生的性格、品质、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发展。

1.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音乐赏析教育能够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熏陶,能够推动其形成较好的个人品格,在对人对事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能够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在将来拥有较为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这一时期接受音乐赏析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作用也尤为明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个人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

2.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态度的形成 音乐对于性格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在小学音乐赏析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学生在不断地音乐熏陶之下,能够切实感受到音乐中的魅力和美感,这也是学生现实需求所必须的美的感受,能够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形成温和的性格特点,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积极态度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作用。

3.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态度的形成 音乐赏析能购销推动学生良好生活态度的养成。学生通过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赏析教育,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能用于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形成具有坚强意志和品质的人,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2]。

三、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措施

1.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赏析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和模糊,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学会赏析音乐中的感情。首先从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出发,重视对学生实际体会的培养,让学生多进行音乐的赏析工作,特别是多引进一些感情饱满、韵律轻快的音乐,保证学生对音乐首先产生感情,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鉴赏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工作,重视学生结构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理论相结合。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之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乐感。

2.选择适宜的音乐赏析教学方法 恰当的音乐赏析方法是提高音乐赏析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和明确学生的基本需求,在了解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有针对的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要求教学工作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之中,而应该通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纯真的音乐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体验。

四、结束语

音乐赏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音乐教师作为音乐鉴赏教育中的主力军和实际推行者,对于学生的良好品格养成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音乐鉴赏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推动音乐赏析教学工作的高效稳步推行。

参考文献:

[1] 苏丽.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5):117-117.

小学音乐课程《国歌》教案 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国歌》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不断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前进。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高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指导学生以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歌曲,并在歌曲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四、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唱问好歌!

2、欣赏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运用多媒体出示)

3、讲解关于国旗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我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和国旗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当洪亮的国歌奏响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了解国歌的由来。(运用多媒体)

(五)欣赏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师生齐读歌词。

(七)生跟着音乐唱一遍。(让学生自己记住第一遍唱国歌的水平)

(八)学生跟唱歌曲。(师表扬学生在演唱上取得的进步)

(九)让学生自己说出歌曲中不好把握的地方。依次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十)学生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十一)大屏幕出示奥运健儿获奖时的场景。

(十二)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那份庄严与肃穆。

歌曲延伸:

现场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全体同学起立行注目礼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小结:

下课( 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二年级上期音乐课程纲要 篇10

课程名称:小学音乐

课程类型:小学音乐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版)

试用年级:二年级

授课时间:36课时左右(2课时/周×18周)

设计者: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罗月月

背景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常规,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轻声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有良好的聆听习惯。本期继续训练课堂常规以及声音、节奏、视唱练耳的训练,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打好基础。通过体态律动、游戏、创编活动让学生掌握本期所以学唱的歌曲、聆听的音乐以及知识点,以实现本期教学目标。

(二)本学期学科内容特点

二年级上册共8课:问声好、幸福的歌、音乐会、咯咯哒、童趣、跳起舞、大海的歌、新年好。其中歌曲共18首,每首都需学唱,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分组唱,这是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16首,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课程资源

教材;课堂打击乐器(包括自制乐器);钢琴;与音乐学习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等;多媒体;电视频道:CCTV3、CCTV15;网站:中国音乐网、百度音乐、酷我音乐、腾讯视频、优酷网、21世纪教育网;期刊:《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爱好者》、《中国音乐教育》。

目标

(一)欣赏音乐的能力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乐曲,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情景,体会主题。

3、能通过聆听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出的不同。

4、能通过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5、能通过聆听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表演能力

1、能够整齐地按要求背唱歌曲;能在歌声与动作表演中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及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能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图案。

3、能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内容,用动作感受二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创编与活动能力

1、知道音有长短、高低,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2、能按图意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3、认识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4、能按节奏编创歌谣,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5、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长短、强弱。

6、能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7、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来表现主题。

8、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9、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知识技能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认识木鱼,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4、通过图谱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

内容

单元

课题

学习内容

课型

课时

第一课

问声好

《森林水车》

《夏天的阳光》

聆听:管弦乐《森林水车》,领唱、合唱《夏天的阳光》。

欣赏课

《早上好》、《小麻雀》

表演:1、《早上好》、《小麻雀》。

2、编创活动。

歌唱课

第二课

幸福的歌

《快乐的啰嗦》、《阳光下的孩子》

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欣赏课

《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

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

歌唱课

第三课

音乐会

《青蛙音乐会》、《百鸟朝凤》。

1、聆听管弦乐《青蛙音乐会》、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欣赏课

《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1、表演《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

2、编创活动。

歌唱课

第四课

咯咯哒

《公鸡

母鸡》、《我的小鸡》

聆听管弦乐《公鸡

母鸡》、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欣赏课

《母鸡叫咯咯》

《小鸡的一家》

表演《母鸡叫咯咯》

《小鸡的一家》。

编创活动。

歌唱课

期中复习

复习歌曲

第五课

童趣

《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聆听钢琴《小狗圆舞曲》、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欣赏课

《打花巴掌》

《蜗牛与黄鹂鸟》

表演《打花巴掌》

《蜗牛与黄鹂鸟》

编创活动

歌唱课

第六课

跳起舞

《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子舞曲》

聆听管弦乐《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子舞曲》。

欣赏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小红帽》

表演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小红帽》

歌唱课

第七课

大海的歌

《海上风暴》

《大海摇篮》

聆听歌曲《海上风暴》、管弦乐

《大海摇篮》。

欣赏课

《大海》

《云》

表演《大海》、《云》。

编创活动。

歌唱课

第八课

新年好

《晚会》、《窗花舞》。

聆听管弦乐《晚会》、《窗花舞》。

欣赏课

《小拜年》、《过新年》

表演《小拜年》、《过新年》

编创活动。

打击乐器分类

歌唱课

期末测试

演唱固定曲目、表演、才艺

实施

一、教学方式:问题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歌曲教学中,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如:教唱法、听唱法、口授法、哼唱法、比较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3、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收集音像资料,谈话等途径实现。

评价

以现行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结合我校个性化课程实施计划,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音乐学习活动,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积极推动音乐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本学期评价总分100分,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结构以等级制呈现,具体表现为:A等(100—85)、B等(84—70)、C等(69—6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评价成绩

过程性评价(80)

平时表现(30)

课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回答问题、良好的课堂常规(20)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编排及表演(10)

技能测试(50)

识读乐谱(10)

进行两小节识读旋律,节奏准确,识读流畅。(10)

歌唱

(30)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15)

在需要背唱的曲目中抽取1首歌曲进行背唱(15)

总结性评价(20)

小组展示

(20)

自选教材上的歌曲,以3—5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创编展示过程。

加分

(5)

才艺展示

(5)

舞蹈、器乐等音乐类才艺展示(5)

总分

等级

附1:音乐课堂学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表

附一:音乐(二年级上册)课程实施评价表

教师

学校

班级

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评价维度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及结果

A

B

C

D

得分

活动目标设计

1.教师已将教学彼表转化为体现主任务的学生活动目标。

2.学生活动目标设计体现了学科的主问题并面向全体学生。

3.学生能清晰感知具体活动应达到的目标。

活动过程设计

1.活动形式与学习内容一致,是达成目标的最佳方式。

2.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参与。

3.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由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

4.活动中有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活动气氛融洽和谐。

5.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进行了适时、恰当的指导、支持、帮助。

6.活动的目标明确,所有学生都在参与中获得差异发展。

活动效果检测

1.活动中有效的检测,教师根据检测对活动进行灵活调整。

2.活动过程中由生成,教师根据检测对活动进行灵活调整。

3.学生掌握了该内容的学习方法,体会到在活动中学习的成就感。

总体评价

改进建议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词语下一篇:经典的格言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