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从业人员自我评价
First,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further deepened
We will deepen the trials of microlender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ilot targets for two small loan companies. The three small loan companies have been awarded the title of the excellent small-loan company in 20xx,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in the ryanrural cooperative bank. We will steadily carry out trials of private lending and registration services, and create a model for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We will do a pilot work in rural funding and rural insurance, and implement the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a financi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Second, reg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were further optimized
We will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encourage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actively seek credit indicators and encourage Banks to increase their support for real economic credit. In wenzhou, we will carry out the trial of micro-loan guarantee insurance, fully implement the fire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mortgage business.
We will establish a public financial risk control system. Timely coordinate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assist the enterprise in the turnover of funds.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oper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bank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do all we can to ensure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lated enterprises.
Third,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revise the measures for examination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suppor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will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rterly public ranking system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and further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linking the proportion of fiscal fund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Banks. We will conduct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risk of corporate funding,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for risk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 dynamic tracking management.
To guid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will formulate the daily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various loc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and gradually form a regulatory framework. We will take a variety of ways to review and supervise various loc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operations.
Third,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the risk of illegal fund-raising
To formulate the plan for the risk of illegal fund-raising in the city. To study and deploy the risk of illegal fund-raising.
We will clean up illegal financial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20 xx for two month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ll kinds of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examination, for all kinds of data on the basis of loc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classify arrange them, multi-pronged control illegal financial activities.
Fourth, the financing channels for capital markets expanded further
Issue the first corporate finance bonds. “20 xx years ruian state-owned assets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bonds” issued on November 26, officially listed, this is our city to issuance of enterprise bonds financing in the form of the first corporate bonds. The issuance of corporate bonds provid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rporate finance in the whole city.
We will expand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s. The diversified financing pattern will be formed around the needs of local real economy financing.
Increase the marketing of capital markets. We are active in the publicity and training of enterprises to raise funds in multi-channel capital markets.
Cultivate the reserve resources of the listed enterprises
关键词:金融从业人员,伦理,职业道德,建设
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不仅仅是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对从业者对金融业伦理规范的遵守,而重在培养金融机构的道德伦理观。能使金融市场达到公正、公开、公平,合理地对金融业实施最有效地管理,这就需要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强有力的塑造与培育。一个企业是否有伦理,企业从业人员是否讲伦理,这是我国当前社会所应该关注的大问题。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培养和建设,是对金融业社会责任、社会道德建构的重要体现。
一、金融业发展的伦理条件
(一)金融活动的伦理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金融活动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企业及个人的发展和生活也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金融活动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应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金融活动只有建立了制度化的金融伦理运行机制,在金融活动中遵守特定的伦理规则和所期望的伦理行为,那么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才能一改往日不道德领域的恶名,逐渐成为被人们所认可和信赖的诚信体系和声誉机制。金融从业人员只有从心理上消除了“金融涉及的是别人的钱,既然是别人的钱,那么它就会引起一些不道德行为”的思想,坚持以诚信为本,坚决不做带有任何欺诈及违规操作的金融交易,而且在从事金融交易时还必须正确地认识其交易决策的社会责任及社会的影响力。只有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对其所从事的金融交易行为做出伦理评价,对金融交易活动做出肯定或否定,同时,还应积极倡导互利守信、合作共赢的思想,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金融伦理的教育,并对其行为进行违背道德或合乎道德,有利或有害的划分,以此使金融从业人员的行为更合乎道德伦理。
(二)金融运行中的分配伦理。
在坚持金融市场的分配原则下,对于分配个人财产、集体财产、国家财产的分配不均衡,而导致金融从业人员道德责任的缺失,这势必会造成金融运行的伦理意识淡薄。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出发点,我们就会发现,在金融制度中扮演供给者的政府,通过运用金融制度对金融政策、金融监管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实相金融资源分配的相适应性,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维护。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尽一切可能完成自身所订立目标的同时还有克服务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另外,以机构、个人为主体的微观金融层面也是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争取市场收益最大化是金融运行中微观主义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一点,而货比三家,择优合作的商战之略却很容易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发生冲突。一旦个人理性占了上风,金融交易市场上便会出现金融机构逃避监管并从事内幕交易的行为及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而这种收益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很容易危及金融交易的稳定,给金融市场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造成诸多的伦理问题。如此说来,金融伦理不仅在金融交易中占着重要地位,而且对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伦理关系和伦理问题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力。
(三)契约人的道德建构。
完善制度化的金融伦理运行机制,建立互利守信,合作共赢的金融交易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需求。金融交易的参与者是具有道德前提的契约人。道德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源于人的需要,作为金融交易的契约人具有善性或恶性的道德前提。善性道德前提是契约人具有某种完善自我道德的内在需要,目的是履行契约人自身所应做的事情。恶性道德前提是契约人为实现目标而寻求自我利益的深层次条件。契约人这种善性或恶性的行为要受社会道德环境的支配,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所以,参与金融交易的契约人总要基于社会的道德环境,按照自己认定的某些伦理原则进行金融交易,以谋求其金融资产的理想配置,获取最大的收益。
二、提高金融业服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大职业道德培养的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经过实践证明,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必须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来
达到,提高金融服务必须在加大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基础上来实现。当前我国的金融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必须在提高金融服务上狠下功夫,打造优秀的服务品牌。职业道德培养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涉及各个行业及每个从业者,便于金融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应克服那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和领导的事,而忽略个人责任;二是具有操作性。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内容具体,要求明确,便于在长期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三是具有规范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提高金融从业人员道德修养。有助于克服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无序”状态,促进金融服务向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优势。
服务靠管理,管理促服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服务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大提高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拓宽经营渠道,把提高金融服务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必须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端正服务态度,树立优质文明服务形象,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为客户提供良好金融服务。
1. 树立大服务意识是提高金融服务的前提。
金融服务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定位。因此,金融业必须更新观念、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把市场的需求作为改进服务的取向,把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作为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目标。切实解决“要我加强服务水平”还是“我要提高服务水平”的问题。从而树立全员大服务意识,真正使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
2. 营造大服务体系是提高金融服务的保障。
大服务体系,就是要形成上下一盘棋,营造全体总动员的大服务格局。其一,要切实改变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以及考核办法对一线服务而言的状况。通过建章立制,真正形成领导为基层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整体性大服务格局;其二,要建立适应市场并能够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用人机制。
3. 提供高科技含量是支撑金融运营效率,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物质基础。
纵观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规模化、集约化的形成无不以高科技为支撑点,高科技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增大在业务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实现微机程序化,办公自动化。在服务大厅设立自动取款机,极大方便客户办理业务的需求,把提高高科技含量作为改进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三、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首先要引导员工树立自爱、自省、自律、自强意识,增强危机感、竟争感、大局感。其次要不断树立爱党、爱国、爱行、爱岗意识,一棵树要有树干,一个人要有脊梁,人的脊梁就是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家、对信用社、对自己的岗位有挚爱之情,要以这种意识支配自己的言行。再次,树立守法、守规、守纪、守章的意识,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严格按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办事。
(二)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培养热爱金融事业的自豪感、培养关心金融改革的大局感。自觉维护银行名誉,主动维护所在银行的利益,在银行发展的前提下自己受益。培养承受改革压力的使命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要用创新精神指导金融机制的改革,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保护金融大局的正义感。讲正气,要勇于同危害金融改革的言行作斗争,在工作中勇于坚持原则。树立发展金融事业的紧迫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有坐不住的紧迫感,千方百计思考长远的发展。
(三)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首先就是要做到:一是慎独。这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律行为,在行事处世中要特别注意,古语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二是无畏。要有一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慨,勇于同各种不良习气作坚决的斗争。三是公平。办事公平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基石,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办事公平是争取民心、提高银行信誉的最佳途径。四是自信。人要有自信,在困难面前更要有自信,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
(四)树立职业道德信念。
首先,要树立客户至上的信念,金融业属服务行业,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帮顾客之所需。其次,要树立勇于争先,开拓进取的信念。再次,要树立好学上进,精益求精的信念,切实开展学政治、学文化、学业务、学英雄、练技能的活动,提取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最后,要树立勇于负责、刚正不阿的信念。
四、结语
在目前的金融发展当中,由于很多人缺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为了一定的商业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来谋取个人利益,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来就有很强的私欲,所做的这些不道德行为是由于他们的良心比较弱。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良心自觉问题始终是金融业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也是金融业存在的隐患与危机,这就需要国家法律与道德教育共同作用,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从事金融业从业人员德性和美德的培养进而建构金融业的和谐发展,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伦理意识,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健康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英]安德嫩斯,R.普林多,比典·普罗德安.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德]霍尔斯特·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企业伦理学基础[M]李兆雄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4.
[3]徐晟.社会经济转轨时期金融文化约束的出路——倡导金融伦理规范[J].金融学苑,2004 (2).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维护银行业信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从业人员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董(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聘用或与劳务代理机构签订协议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派到国(境)外分支机构、控股、参股公司的从业人员。
第四条
从业人员应当学法、懂法、守法,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
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客观、真实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信息。
第五条
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岗位任职资格或能力,熟嫉掌握业务技能,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制度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合规操作;对已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或尚未发生但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报告制度规定,及时报告。
第六条
从业人员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客户自愿原则,不得从事违规揽存、低价倾销、贬低同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七条
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依法保护客户权益和客户信息。
从业人员应当对客户如实详细提示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切实保护客户权益;不得采取隐瞒或误导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客户权益。从业人员应当执行首问负责制,诚待客户,语言文明,举止大方,提供优质服务。
从业人员不得因国籍、地区、肤色、民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健康情况或其他因素等差异而歧视客户。
第八条
从业人员应当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抵制铺张浪费。
第九条
从业人员应当公私分明,秉公办事,不得谋取非法利益。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单位防止利益冲突的规定,在办理授信、资信调查、融资等业务涉及本人、亲属或其他利益相关人时,主动汇报和提请工作回避。
从业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从业人员应当有效识别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有关进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资本市场产品;不得挪用本单位资金和客户资金或利用本人消费贷款买卖资本市场产品。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他人。
从业人员应当拒绝洗钱,及时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十二条 从业人员应当自觉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商业欺诈、非法集资、高利贷和黄、赌、毒活动。
从业人员在社会文往和商业活动中,应当廉洁从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及不正当交易行为。
第十三条 从业人员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追求新知,提升素质,完善技能。
第十四条 董(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除遵守第四条至第十三条所列内容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职业操守。
(一)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恪守职业道德,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大局。科学管理,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
(二)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规定。
(三)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薪酬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制定本单位稳健的薪酬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忠实履行决策、监督和经营管理职责,组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谨慎用权,防范风险。
(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本指引并承担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学习、遵守本指引的责任。
(六)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团队意识。
(七)适度参与公共活动,防止违法及不良行为,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或输送非法利益。
(八)优化流程,精细管理、重点监控,明确本单位关键岗位特殊职业操守并组织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学习、遵守。
第十五条 本指引是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应当依照本指引制定或者修订本单位(行业)员工具体职业行为规范。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从业人员遵守本指勃的情况纳入反腐倡廉建设、合规和操作风险管理、员土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定期评佑,建立持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本指引和本单位员工职业行为规范以适当形式告知社会,接受监督。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模范遵守本指引的从业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本指引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八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将董(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执行本指引的情况纳入任职资格管理范围。
第十九条 银行业协会、信托业协会及财务公司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可以依据本指引对会员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一、从业人员应当学法、懂法、守法,自觉保守国家机密、银行商业秘密,不准擅自向任何人、任何机构泄露本行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料信息。
二、从业人员应当自觉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商业欺诈、非法集资、高利贷、和黄、赌、毒活动,不准组织或参与非法集资或充当资金“掮客”。
三、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公平竞争、客户自愿原则,不准从事违规揽存,诋毁同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从业人员不准借银行名义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户投资理财。
五、从业人员应当对客户如实详细提示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利益。不准采取隐瞒或误导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客户利益。
六、从业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活从事有偿中介活动,提供有偿服务。
七、从业人员不准挪用本单位资金和客户资金或利用本人消费贷款买卖资本市场产品。
八、从业人员应当自觉履行反洗钱义务,不准协助客户参与洗钱。
九、从业人员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应当廉洁从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及不正当交易行为,不准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收受客户好处。
培训工作督查考核方案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的通知》 要求,为了切实保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的效果,增强从业人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深入推进案件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案件防控水平,全面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年案件防控治理工作目标,内蒙古银监局决定2011年对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案件防控培训及案防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督查考核,特制定本督查考核方案。
一、组织领导
内蒙古银监局成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督查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组 长:贾奇珍
副组长:赵国瑞、张建华、王昕、徐乐义
成 员:宋军、胡琳凤、徐瑞安、任桂林、杨家胜、乔丽娜、马行云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现场检查五处,具体负责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考核方案的制定、培训情况的督导检查、考核工作开展、情况汇总与信息反馈等项工作。
二、督查考核的对象
全区93 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村镇银
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三、督查考核内容和重点
督查考核工作本着“以培训促案防、以案防抓规范”的原则,既要对从业人员的案防培训进行认真督查考核,又要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以此促进案件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对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督查考核。重点督查:
1、是否按照银监会和内蒙古银监局有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通知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根据员工工作岗位、业务类别划分,制定培训方案与具体实施细则。
2、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否落实专门部门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针对管理人员和不同业务岗位员工,采取集中教学、定期定点辅导、在岗自学以及知识竞赛灵活有效的方式,分步骤、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案件防控知识培训。
3、是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与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频发的危害性,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动员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案件防控风险能力。
(二)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1、对机构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违法违纪及案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建立突发案件处置应急报告机制,当年有无各类案件发生;投诉、举报情况;是否存在被监管部门处罚及上级行、地方执法、纪检部门查处等情况。二是内控制度的建
立情况。通过调阅相关文件、登记簿、日志、监控录像和现场检查等方式,检查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制度执行情况。三是安全保卫情况。主要包括:安全达标情况、内部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四是与监管机构配合情况。主要包括:监管意见落实整改情况;监管部门要求报送的相关报表、报告,重大事项有无迟报、漏报、不报、瞒报、虚报等行为;在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中与监管人员协作配合情况;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报审有无异虚作假等行为;机构设立、升格、迁址、更名、撤并等变更事项有无擅自办理等问题。
2、对高管人员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个人履职情况。从合规守法意识、职业操守和管理能力、案件防范、配合监管部等方面进行考核。二是案件防控管理情况。是否存在高管人员在查处案件中不尽职、不到位,对违法违规问题姑息迁就,责任追究避重就轻、追下不追上等情况。三是法律意识情况。是否存在高管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漠,导致以权谋私等行为。
3、对员工考核的内容。重点考核:一是案件防控知识培训学习情况。是否按时参与案件防控学习培训,熟悉掌握培训教材的内容。二是相关案件防控制度执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有关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制定下发的案防制度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规定、办法、操作规程。含资产类业务管理制度,如“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负债类业务管理制度,如存款管理制度;结算类业务管理制度,如开户管理制度;内控
管理类制度,如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案件防控管理制度,如《案件防控指南》 等。
四、督查考核工作实施步骤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必须在上半年完成,督查考核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检查指导阶段。时间:2011 年6 一7 月
(一)检查内容。一是培训的组织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成立了案件防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否按不同岗位、不同类别覆盖所有员工,培训内容是否涵盖了风险管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培训方式是否适合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需求以及培训的有效性等。二是培训的考核奖罚情况。是否制定了考核实施办法,考核期限和奖惩细则是否明确,是否将考试考核结果与员工晋职、薪酬和岗位相挂钩,是否真正落实考核奖惩措施。三是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是否建立完善了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对发案机构是否进行了双线问责,是否建立并落实了引咎辞职制度,是否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制定了强制休假管理办法,是否制定了会计委派制度,是否向基层社派驻了会计,是否制定了亲属回避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各岗位、业务领域、关键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各项内控制度是否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性和可操作性等。四是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考核六个领域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管理、库存现金及尾箱、安全保卫、存贷款业务、责任追究制度执行情况。具体内容为:
1、是否建立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健全了各种登记薄,抽查营业网点在领取、使用、上缴、出售、销毁重要单证时,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是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重要空白凭证预先盖好印鉴备用现象,作废重要空白凭证处理是否合规等。
2、是否建立了印章密押(包括印鉴、密押、公章、名章、授权卡、柜员卡、业务流程密码等)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和使用是否进行记录登记,是否对印押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等。
3、是否存在数日连续大额超库存现象,是否存在白条抵库、挪用库款行为,各级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定期查库,有无代签代查现象,是否执行“一日三碰库”制度等。
4、营业网点是否配备了必需的监控设备,是否能够清晰监测到柜员行为和桌面情况,营业场所、金库是否设有监控录像,是否存在死角,监测设施是否运行正常,营业室后门是否按规定安装防尾随门,是否按规定进行安全保卫检查等。
5、对各项存款业务重点核查存款、账务、抹账、错账冲正、挂失、换折、修改密码和可疑交易业务,查清是否存在收储不入账、偷支存款、内外勾结挪用存款等问题;对各项贷款业务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借名、冒名贷款、收贷收息不入账和内外勾结挪用贷款等问题。
6、是否严格执行了“一案四问”和“上追两级”的问责制度,是否对内控制度贯彻落实不力、管理中存在严重漏洞的高管人员及时提出警告,限期进行整改等。
(二)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要采取“听、看、查、问”
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听:主要听取被查机构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案件防控机制建设以及执行情况的汇报。看:主要查看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组织部署情况工作记录、具体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培训全面性以及培训的效果等。查:重点是实地检查被查机构案件防控培训的组织落实情况,案件防控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等。问:主要是走访基层网点,通过询问谈话了解高管和员工的思想认识、法规意识、制度的执行、操作流程案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三)检查范围。一是各银监分局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做好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要成立相应的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于6 月份对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和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检查面要达到100 %。二是内蒙古银监局将组成东、中、西3 个检查组,于7 月份对全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建设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第二阶段,整改完善阶段。时间:2011年8月
(一)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按照“边培训、边整改”的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完善。一是重点查找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抓住重点,坚持教育和规范相结合,对工作不到位、案防机制缺失的机构要坚决整改完善。二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结合业务发展变化,对现有案件防控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后评价,细化业务流程,整改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三是要落实责任,严格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有效提升案件防控制度执行力。四是要建立健全人员案件防控培训考核机制,将其作为案件防控的一项长常抓不懈。
(二)各银监分局要从监管服务的角度出发,督促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培训和案防工作。一是要定期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沟通案件防控以及培训工作进展清况,研究制定案防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结合日常现场检查,督查各机构加强整改落实工作。检查各机构是否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及时抓好落实;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有无应整改而未整改、应落实而未落实等情况;是否严格落实了相关责任人追究制度;是否构建了案件防控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考试考核阶段。时间:2011年9月
(一)内蒙古银监局将按照银监会指定的培训教材(《 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统一命题,由各银监分局组织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考试,于9 月上旬完成此项工作。
(二)各银监分局要按照内蒙古银监局的考核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对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治理的考核,于9 月末完成所有从业人员的考核工作,并将考试考核结果合理应用到日常监管工作中,与机构的监管评级、高管资格任职、检查频度和力度、新业务准入及履职评价等
监管措施相挂钩。
(三)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银监分局的考试考核工作,制定员工案件防控培训考核办法,配合银监分局共同完成员工案件防控考试考核工作,将考试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竟聘上岗、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绩效等挂钩。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时间:2011 年10 月
(一)自治区联社就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形成报告于10 月31 日前上报内蒙古银监局。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案防培训以及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情况,完成情况,案件防控以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完善整改情况,考试考核结果挂钩情况,进一步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措施等。
(二)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于10月20 日前向属地银监分局报举案防培训与考试考核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案防培训以及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奖惩措施以及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的安排等。
(三)各银监分局要将辖内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情况、督查情况、考试考核情况、考试考核与日常监管挂钩情况以及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于10 月31 日前上报内蒙古银监局。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好组织落实。自治区联社要高度重视农
村合跨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本次培训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讲座、视频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分步骤、分批次开展培训,全面掌握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制定内部考核机制,量化系统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措施,配合监管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进行考试考核,高管人员的考试考核结果要与其履职、任职挂钩,员工的考试考核结果要与其上岗、晋职、薪酬相挂钩,引导基层机构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把案件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意识和案件防控水平。
(二)加强监管,发挥监管合力。各银监分局要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作为2011 年的监管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本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培训督查和考核办法,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切实做好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案件防控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以现场检查为主,非现场监管和准入部门积极参与,对考核较差的机构采取加大现场检查频度和力度,与机构的监管评级、新业务准入、高管任职资格、履职评价等监管措施挂钩,确保案件防控工作收到买效。
(三)积极配合,确保培训质量。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要落实具体的日常管理部门,按照自治区联社制定的员工案件防控培训方案,积极主动开展全体员工案件防控知识培训以及案件防控工作。要充分认
识员工案件防控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调动广大员工案件防控的参与意识,全力配合自治区联社和监管部门对员工案件防控培训的考核工作,营造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明确责任,增强案防意识。辖内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按照银监会近年来案件防控相关制度和要求,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案件防控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全员案件防控专项治理及案防培训工作,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全员案件防控督查考核工作。为了防止案件防控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要加大宣传、统一员工思想认识,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业绩相挂钩,切实起到案件防控作用,增强全员案件防控意识。
(五)及时反馈,加强信息沟通。一是各银监分局要以简报的形式每月25 日前上报督查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加强信息反馈。二是工作结束后,自治区联社、各银监分局要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撰写工作报告,报告要求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
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饮食行业新雇佣的、未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350名。本次共调查新员工350名, 其中男145名, 女205名, 年龄17~27岁, 其中16~19岁106名 (占30.3%) , 20~24岁147名 (占42.0%) , 25~27名97例 (占27.7%) ;文化程度为初中129名 (占36.9%) 、高中 (中专) 206名 (占58.9%) 、大专15名 (占4.3%)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2次进行, 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培训部设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文化程度等一般项目和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 (测试得分) 。首次调查前, 由培训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到参加培训的350名员工手中, 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要求等, 采取闭卷形式, 由调查对象独立、真实地填写调查表后, 在课堂上统一回收;首次调查结束后, 将调查表中各题目按统一标准评分, 并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对新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 并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培训, 选用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编写的《2011年卫生监督防疫培训教材》, 培训20学时;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查 (测试) , 就参加培训的员工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和重点培训内容等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按统一标准评分及评价。
2 结果
2.1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 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20道, 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3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 平均得分49.4分, 其中<39分70名 (占20.0%) , 40~59分165名 (占47.1%) , 60~79分81名 (占23.1%) , ≥80分34名 (占9.7%) ;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见表1。
2.2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 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40道, 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6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 平均得分79.7分, 其中<39分21名 (占6.0%) , 40~59分66名 (占18.9%) , 60~79分159名 (占45.4%) , ≥80分104名 (占29.7%)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 与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前比较有显著变化。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意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 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和定期的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 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素质, 而且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减少食源性疾病, 可起到重要作用[2], 也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贯彻《食品安全法》[3]、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本调查结果表明,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在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前, 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很差, 测试平均得分仅49.4分, 不及格者占67.1%、优秀者仅占9.7%, 尤其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 提示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实施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后,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有了充分了解, 测试平均得分为79.7分, 不及格者仅占24.8%、优秀者占29.7%, 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此外, 新员工们对留长发、留指甲、带戒指、不穿工作衣帽上岗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食品安全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也有了深入了解。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知识, 建立正确的卫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议
(1) 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有关规定, 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 (2011-2015年) 》的明确要求[4], 对食品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 h, 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 h的集中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基本掌握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知识。在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复训, 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 以保证现有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都轮训到, 新招员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培训。 (2) 在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全员参加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人群的培训。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单位的法人、厂长、经理等负责人是培训的重点, 只有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水平, 才能带动其单位整体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 才能让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 (3) 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 努力提高培训效果。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 以讲课、录像、挂图、图片、幻灯、案例、具体操作来进行直观的培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现实, 使从业人员通过观看影碟、图片、照片及实物等达到一定的视听刺激, 加深印象, 从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以提高鞍山地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摘要:目的:评价笔者所在所培训部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鞍山市6家酒店新雇佣的350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 并就员工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对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350名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卫生知识的程度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及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孙琳, 范苏芸, 周洁.深圳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9) :216.
[2]吴坤, 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出版社, 2007:4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GB14938-2009.
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8〕9号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指引。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董(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聘用或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协议从事辅助性金融服务的其他人员。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承担主体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原则,严格执行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第二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覆盖全面、授权明晰、相互制衡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在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中的职责分工。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对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承担最终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培育依法合规、诚实守信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文化;
(二)审批本机构制定的行为守则及其细则;
(三)监督高级管理层实施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董事会可授权下设相关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第七条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第八条高级管理层承担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实施责任,执行董事会决议,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覆盖全面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行为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二)制定行为守则及其细则,并确保实施;
(三)每年将从业人员行为评估结果向董事会报告;
(四)建立全机构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全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除牵头部门外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和监察部门等行为管理相关部门应根据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测、识别、记录、处理和报告。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品行端正、业务熟练,并具有与履职相匹配的经验和适当的职级,其联系方式应在全机构公开并可查询。第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与本机构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收集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行为评价、处罚等相关信息,支持对从业人员行为开展动态监测。第三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制度建设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应以风险为本,重点防范从业人员不当行为引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与自身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行为守则供全体从业人员遵循。行为守则应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行为守则应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禁止性行为及其问责处罚机制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行为守则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覆盖各业务条线的行为细则,各业务条线的行为细则应符合不同业务条线的特点,突出各业务条线中关键岗位的行为要求,并重点关注该业务条线中的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行为细则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的行为守则及其细则应要求全体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工作纪律,包括但不限于:自觉抵制并严禁参与非法集资、地下钱庄、洗钱、商业贿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不得在任何场所开展未经批准的金融业务,不得销售或推介未经审批的产品,不得代销未持有金融牌照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得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未经监管部门允许不得向社会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泄露监管工作秘密信息等。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向全体从业人员清楚传达行为守则及其细则的相关要求,并视情况开展必要的警示谈话和通报教育。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管理牵头部门应每年制定从业人员行为的评估规划,定期评估全体从业人员行为,并将评估结果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针对评估中发现的从业人员不当行为及其风险隐患,应予以记录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提出有效的整改计划,并持续对行为守则及其细则进行完善。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管理牵头部门应完善从业人员行为的长期监测机制,并建立针对重点问题、关键岗位的不定期排查机制。针对监测和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予以记录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从业人员招聘和任职程序中评估其与业务相关的行为,重点考察是否有不当行为记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利益相关人员,不得降低招聘录用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落实任职回避和业务回避制度,应从职责安排上形成有效制衡,避免从业人员滥用职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招录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时,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系统中查询有关行政处罚信息。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从业人员行为评估结果作为薪酬发放和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制定与其行为挂钩的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晋升的基本条件,未达到相关行为要求的从业人员不得晋升。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举报制度,鼓励从业人员积极抵制、堵截和检举各类违法违规违纪和危害所在机构声誉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职能部门接到举报后,应迅速处理,并视其严重程度向高级管理层汇报,高级管理层应视其严重程度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或执法部门报告。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违反行为守则及其细则的从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并视情况追究负有管理职责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与本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离职或退休人员,如被发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期间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仍应追究其责任。第四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监管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制定的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及其细则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并每年至少报送一次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评估报告,报告应至少包括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不当行为等内容。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督管理,并在监管评级中考虑上述评估结果。对于不能满足本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相关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第二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本机构从业人员受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纪律处分、职位处分和经济处理等惩戒措施情况,根据属地监管原则分别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报送相关信息。第二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核准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任职资格时,应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系统中查询从业人员处罚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依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予以核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违反规定泄露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八条
【金融从业人员自我评价】推荐阅读: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06-09
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02-10
金融系大四学生毕业自我评价10-13
从业人员培训12-08
从业人员体检制度12-27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06-15
证券从业人员行为管理06-23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11-16
代理记账从业人员守则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