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共12篇)

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篇1

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人们都说老师是个好职业,因为总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邪的,未经世事,所以总他们接触,人的性格也会变得纯真起来。有天使,就会有“小恶魔”。这不,在我任教的班级里,也有这么几个。时而让我欣慰,时而让我头疼的“小恶魔”们。

在班级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男生。说他特殊,是因为在我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些耳闻。后来管理这个班级,才知道了他的一些“特殊情况”。他是一个从2年级降下来的学生,年龄上比其他学生都大。在性格上,他可是十足的“淘气包”。和同学之间大大小小淘气的事情多的数不清。

可能是由于他年龄大的原因,有时候甚至连我的话都不听。上课随便下坐去拿比人东西都是常事,下课在走廊里疯跑,打闹。为班级扣分却满不在乎。即使被主任抓到了,还有几分“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呢!有几次都直接顶撞我,真的被他气的无语了。这时候我就在想,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我没有良好的方法去管理这样的孩子。

于是我就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如何能够“制服”这个“小恶魔”。首先我要和他成为思想在同一平面的朋友。不能用我“教师管理者”的眼光去审视他。来硬的是指定不行的,我决定就从软的开始。当他再犯错误的时候,不是严厉的批评指责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在我对面,细心的对他进行教育。然后还会给他水果吃。最初,他不相信我,觉得我是在哄他。可是后来,我用我真诚的话语和诚恳的目光打动了他。当他全部的信任我之后,我就会把我的教育理念慢慢的渗透给他,让他同意我的观点,照着我说的话去做。

慢慢的,我真的发现他在变化,以前见到我会绕着跑过去,而现在见到我会主动的说:“老师好!”;以前看见班级地上有垃圾时,他会不屑一顾的置之不理,而现在,他会主动的拿起扫帚,勤快的把垃圾扫干净;以前他上课总是假装拿书,其实是在做小动作,而现在,他会主动的看书,并且能积极的发言。

有一次,班主任临时开会,班级正是我的课。开会时间有些长,于是我就担心班级里的孩子们。心里忐忑不安。终于开完会了,我赶忙的回到教室。出乎预料的是,班级竟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都静静的低着头写字呢。我进班级之后,他就对我说“老师,是我让他们都不说话,写字的!”我听了后真的很感动。突然觉得孩子们都长大了,不需要我在多说和多做什么了。尤其是他的进步很大。没有带头扰乱纪律,而是带头学习。我真的很欣慰。

他的变化看在我眼里,甜在我心里。真的,特别有成就感。不是因为他能够很尊敬我,也不是因为他能够为我做事。而是他能够把我当做可以信任的人,这点信任,让我有很大的使命感。

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篇2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没想到开学没到两天,王×就惹事了。在和同学打架时,他故意将同学的头推向玻璃,玻璃碎了,那位同学的头更是受了伤。在我的调解和努力下,这件事终于平息了,可是告他状的同学却每天都接踵而来,让我很头疼。对此,我仍是多次耐心地对他进行教育,希望他能逐渐改正错误。然而对于老师的教育他好像爱理不理,虽然每次都口头答应了,可依旧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俗话说“人性本善”,可这位同学为何如此难以管教呢?我先去家访了解情况,再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家访后了解到他的父亲离世很早,母亲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十多年过去也从未回来过。他的叔伯也早就离世,家里只剩下弟弟和妹妹,还有50多岁的奶奶,作为唯一的依靠。见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不禁产生了同情,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帮助他的决心。

经过了解和分析,我得出了一些主要结论:首先,没有父母的关爱,家庭条件贫穷,这都在他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阴影。其次,不幸的遭遇更是给他带来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最后,由于奶奶的文化低,教育孩子的方式过于简单和粗暴,也导致孩子养成暴力、倔强、叛逆等不良性格。

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做了他奶奶的思想工作,劝她能改变教育方式,希望她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和情感。

其次,我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帮助他改变思想和认识。我也经常主动与他谈心,希望他能正确认识先天环境因素和后天发展的关系。我告诉他:“一个人要成功,更多的要靠人的主观因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今天的困境也许正是老天对你的一种考验和眷顾。”我也借《论语》激励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教育他要通过学习得到快乐。没有父母的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是“爱”,所以我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特别关注他。有一个下着大雨的深夜里,同学报告说他的肚子痛得十分厉害,情急之下我赶紧驱车行驶在泥泞的山路送他前往医院,同时请人通知他的奶奶赶往医院。后来才知道是急性肠胃炎发作,幸好救治及时。可由于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高额医疗费对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回到学校后,我迅速向学校请求帮助,最终在师生纷纷献出爱心援助下解决了问题。他也终于明白其实他并不孤独和无助,奶奶、老师们、同学们都在爱着他,在行为习惯的表现上他也慢慢有所好转。

当然,他之所以表现非常差,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卑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我就想方设法去发现他的闪光点。可能源于我对他的鼓励和关爱,他逐渐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我发现他对朗读很感兴趣,所以经常让他起来朗读,他的每次朗读我都会给予鼓励。初一下学期,学校举办了朗读比赛,没想到在多数人退缩时他居然积极报名参加。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天他都自觉主动地辛勤地练习。比赛时,他凭着精彩出众的表现获得一等奖。我知道在他骨子里有股倔强劲儿,于是我又借着这次表现找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确在朗诵方面有天赋,紧接着激励他说:“难道你就只能在朗诵方面表现得优秀?在其他方面……”借此我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果不其然,在初一下学情,他基本能管好自己的行为。在老师对他不断的肯定和激励下,他在初二学年进步十分明显。到现在的初三上学期,他的各科成绩都为优,而且总成绩挺近了年级前20名。

从这个孩子的转变中我深深明白,要当一名好的班主任就要做到:首先,要具有“爱”,这种爱是对学生无私的、无偏见的大爱;其次,要了解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从学生实情出发去关爱他,教育他;最后,不管在任何情况,都要努力做到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我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缺点,但我更坚信,他们都没有缺陷。缺陷是无法弥补的,甚至是无可救药的,而缺点仅仅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行为习惯造成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纠正和努力来变成优点。一位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要将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有人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邪恶的魔鬼和一位善良的天使,你将魔鬼关了起来自然放出的就是天使。”而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如果有人能为他抚平残缺的翅膀,他就一定能在蔚蓝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摘要: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缺点,更要坚信他们都没有缺陷。缺陷是无法弥补的甚至是无可救药的,而缺点仅仅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行为习惯造成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纠正和努力来变成优点。一位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要将学生的缺点也转化为优点。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爱感化,因材施教,发现亮点,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篇3

孤儿院里有很多和路易莎一样的孩子。不过,在这群孩子中间,路易莎算是最难看的了:她是兔唇,眼睛尽管大,但呆滞无光——从出生时路易莎就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

圣彼得孤儿院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威尔教堂附近,这里的孩子几乎都被领养了出去。每次,当路易莎和自己的伙伴告别,她都会沉默而温顺地依偎在孤儿院院长身边——路易莎太丑了,领养的人很难相中她——这使她在孤儿院一呆就是6年。

这天,孤儿院里来了一对夫妻,他们对院长说想领养一个最需要爱的孩子。院长叫出了路易莎——望着路易莎,那对夫妻眼里写满慈爱,就像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孩子。

路易莎被父母引着来到了新家。远远地,她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琴声。

“安妮雅,这是你的妹妹路易莎。”

琴声戛然而止,显然,路易莎的到来使安妮雅吓了一跳。

安妮雅是一个漂亮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尽管只有10岁,却经历了10次大手术。医生说她残缺的心时刻都有可能破碎——这使她一直休学在家,以琴声为伴。

安妮雅愣愣地望着路易莎,她几乎不敢上前拉路易莎的手。晚餐的时候,路易莎听到了安妮雅很轻微的声音:“妈妈,你干吗给我找个这么丑的妹妹?”

“安妮雅,正是因为这样,路易莎才更需要爱——我相信,你把爱给路易莎,她会一天比一天漂亮。”

尽管安妮雅对路易莎的丑陋很害怕,但是,路易莎却迷上了她的琴声。

这天安妮雅又弹琴了,在这欢快的旋律里,路易莎情不自禁地朝音乐的方向走去。

突然“咣当”一声,在房间过道的地方,路易莎将安妮雅的奖杯碰落在地。

那是安妮雅在加州少儿钢琴大赛上获得的冠军奖杯!看到那些碎片,安妮雅伤心地哭了。

“妈妈,路易莎把奖杯摔碎了,她太笨了!”

当安妮雅对母亲艾伦哭诉时,艾伦很温和地抚摩着安妮雅的头发:“孩子,荣誉属于过去,打碎了还可以争取回来。路易莎的笨拙是因为她的眼睛,她需要我们为她找回光明。”

艾伦的规劝并没有使姐姐对妹妹产生好感,从此,安妮雅不允许路易莎走近自己。路易莎很难受,她发誓不再给家人添任何麻烦。在母亲艾伦的鼓励下,她慢慢学会了记住自己的步子,学会了摆放餐具、洗碗、编织东西、打电话……

那天早晨,路易莎没有听到安妮雅的琴声,她以为姐姐和妈妈一起去了超市。于是,她悄悄拿出送给安妮雅的礼物——她编织了将近半年的一个精美的钢琴坐垫。

从自己的卧室到安妮雅的钢琴只需要47步,路易莎慢慢地摸索着走去。突然,她摸到了安妮雅的头发——安妮雅扑倒在钢琴上了。

“姐姐,你怎么了?”路易莎大声地喊着,没有声音,路易莎吓坏了,她急忙摸到了电话。

安妮雅被抢救了过来,她睁开双眼,看到一脸焦灼的妹妹。艾伦告诉她是妹妹救了她,安妮雅将手伸向路易莎。“妹妹,”安妮雅第一次这样叫路易莎,“我教你弹琴好吗?”路易莎咧开嘴望着姐姐笑——兔唇使她的笑十分不自然。

安妮雅发誓:一定要让妹妹漂亮起来。

其实,收养路易莎后,艾伦也想为女儿的眼睛和兔唇做手术。但是医生说,路易莎的眼睛属于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有人捐献眼角膜;唇裂现象十分严重,三瓣嘴向外翻着,撤掉了人中的位置,手术的花费比较大。

在这几年里,为了医治安妮雅的心脏病,艾伦夫妇已经倾其所有,路易莎的手术一次次延后。

新一年加州少儿钢琴大赛再次拉开序幕。安妮雅准备参赛,她告诉艾伦,她要把路易莎打碎的那个奖杯夺回来,她要争取到冠军的奖金——这笔钱正好为妹妹做兔唇手术。

钢琴大赛上,安妮雅的琴声感动了所有的评委。尽管路易莎看不到姐姐的表演,但熟悉的琴声和音乐厅传来的雷鸣般的掌声告诉她,姐姐再次获得了成功!

……

在圣母玛利亚医院里,路易莎感到一片洁白在眼前浮动,逐渐地,模糊的视线清晰起来:爸爸妈妈慈爱的脸;镜子里自己那只有一点小痕迹的漂亮嘴唇;树枝上飞来飞去的东西原来就是小鸟;鲜花可以有那么多美丽的颜色……她贪婪地看啊看,可是她依然很失望:“妈妈,姐姐呢?”

艾伦哭了,她把路易莎抱在了怀里:“我的女儿,你的姐姐获得了大赛的冠军,但是,表演结束后,她就倒在钢琴上了,尽管医院竭力抢救,她还是飞向了天堂。”

看着姐姐和自己的合影,路易莎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

“路易莎,安妮雅其实和你一样,都是我们收养的孩子,当初,医生说她的心脏最多维持5年,她被孤独地遗弃在这个世界上,但是这样的孩子才最需要关爱——安妮雅靠着坚强的毅力,创造了她生命的奇迹,也成为最年幼的钢琴家。”

“妈妈,这也是你们收养我的原因吗?”

“是啊,只要我们给予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是姐姐把眼角膜移植给了妹妹,妹妹才终于见到光明——正如妈妈说的那样:姐姐把爱给了妹妹,妹妹会一天比一天漂亮。

“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这两个成语虽然都是表示很像的意思,但实质上是有差别的。在具体运用时,学生常常是模棱两可,含混而用。那么应该怎样区分呢?

“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

读《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感 篇4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王巨成所写的长篇小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它为我平平淡淡的假期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与收获。

马进从踏进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对学校和老师有着无限的热爱之情。叶广晴老师呵护他和他的同学们这样的情感,把爱的种子播种进他们的心田。可惜,郭素芬老师与叶广晴老师截然不同,她工作勤奋,对学生严厉,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盯着孩子们的缺点不放。于是,被叶老师视为好学生的马进,成为了郭老师眼里的调皮学生。渐渐地,马进变成了一个“问题学生”。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与新来的俞叶梅老师抬杠。俞老师决定在她的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改变马进,一场师生间的斗智斗勇由此展开。

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主线索是“从捉弄老师的马进到尊敬老师的马进”,另一条线索是“从喜爱老师的马进到厌恶老师的马进”。两条线索交替推进,向我们说明了三个关系: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

在书中,叶老师全心全意地关心学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郭老师扼杀了学生们的天性,结果就是没能赢得马进等学生的尊重;俞老师对马进耐心指导,最后得到了马进的接受。马进前前后后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是现实中师生关系的缩影。师生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现实中也是这样的,学生们似乎并不喜欢上课死气沉沉,又严厉无比的老师;而幽默感十足,跟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更受学生的青睐。人的天性就是爱自由,没人喜欢被人压迫。像那些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一丝不苟的老师,的确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欢迎,教学质量高的老师更甚。但是,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些独立空间,因此表面上对老师毕恭毕敬,但却心有不甘,又无处发泄,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心理障碍。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与理解,学生们更希望老师像个朋友一样可以相互交流,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随便地评论学生。但不是说只有老师需要改变,学生就不需要了。理解是相互的,学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老师的教育方法落伍了。老师不是蛮横无理的`人,他们也曾是学生,他们理解学生的渴望,希望学生能同样地理解自己。但一些学生的我行我素实在伤透了他们的心,因此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所以学生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就应该主动地承担责任,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如果你没做错什么,老师却错怪了你,你就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向老师指出他处理不当的地方,老师一定会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父母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的延伸。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关系好了,父母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会好;师生关系差了,父母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会变差。所以说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书中的一句话也许就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总结了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老师是把天使引领到人间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心得体会 篇5

北大村小学 杨劲松

花了一段时间来研读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教师演讲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篇6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初中生励志演讲稿: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相信大家都熟悉《西游记》的故事吧。大家最喜欢哪个人物?孙悟空!对,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聪明伶俐、武艺高强。那么我们能不能成为孙悟空那样的人呢?

有同学说不能?因为孙悟空是天地所生,是神胞仙胎,并且出生在名山大川——花果山。我们是普通人,出生在平凡的地方,这就注定了我们与神奇无缘。

我们出生的地方平凡吗?在宇宙的海洋里,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和地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迄今为止,我们关于生命的确凿证据,只能在地球上面找到,相对于死寂的宇宙,地球不是名山大川吗?生命从诞生到进化到人类,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而孙猴子若想进化成人类,还需要上百万年呢?因此,我们每个人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天地所生,都是宇宙的神奇。

孙悟空出生后,和普通的猴子一样,在山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我们出生后也和孙悟空一样,遗忘了自己的生命原本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或者说,许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原本是一个奇迹。

孙悟空为什么会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神奇?他为什么可以做美猴王,是他比别的猴子有特别的神通吗?没有!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担当和勇气。当众猴发现水帘洞时,谁都不敢进去,孙悟空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于是,他从此就成了卓然于同类的领袖。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是与生俱来的吗?

《西游记》中写道:“次早,悟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话告诉我们,任何“神通”的修炼都需要强烈的意愿、持久的寻找、刻苦的训练、谦虚的询问和追索。

只要像孙悟空那样努力,就会有奇迹产生。因为生命的潜能是不可穷尽的。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个叫刘伟的青年,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这样两句话勉励自己“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自己的生命原本就是一个奇迹,刻苦学习,不辜负来之不易的生命吧!

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作文 篇7

女孩子拥有这种梦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上帝给予了她们这种权利,使她们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更加单纯,可爱。

女孩子喜欢哭,她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她们会大声哭出来,不会埋在心里面,因为她们觉得埋在心里很难受,哭过了,自己会好受一些。

其外表坚强的女生更加怕受到伤害,她们所谓的“坚强”是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因为每个女孩子都是脆弱的。

女孩子有很多类型,例如:爱笑的;开朗的;文静的,爱哭的;单纯的;善良。

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作文450字 篇8

为什么?为什么那许些动人的故事却没有好的结局,一位美丽而年轻的女孩子就这样结束了她的生命。安琪她的.离去让许多人都觉得遗憾,都充满这一种深重的病,为什么上天是那么的残忍,让她寂寞而留恋地走了,难道真的是天妒英才?我震撼了,虽然病痛一直折磨这这个可怜的女孩,但微笑却仍是这个天使永久的招牌。我无法不为安琪悲惨的命运所感到惋惜。安琪的美没有瑕疵,她是个真正的天使,不,没个女孩都是天使!

只不过文中的赵梅和女生们都被嫉妒所迷惑了。其实嫉妒是一团烈火燃烧了自己也伤到及他人。可悲哀后的叹息,结局后的愧疚又有什么用呢?始终挽留不住安琪那可怜的小生命。

我依旧带着心中的疑惑与惋惜向远方望去……向天国望去,向安琪望去,我看到,她在笑,似乎还在说:“每个女孩都是天使!”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篇9

渤海中学鲁琴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

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

带入一个多彩的孩子的世界,让我们在让我们在孩子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中受到教育。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读后感 篇10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读后感1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是一张白纸,长大后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两个大人。

一个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是比较大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都不是龙,却对孩子要求比较高,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庭在教育投资上花费所占收入比重并无明显差别,其差别主要在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和教育方法的差别。中国的父母应该抛弃原有的“只投钱不投时间”以及“黑白脸”的教育方式,应该通过增加交流时间、以身作则、兴趣引导等方面进行教育。

一个是教师,说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其实我们是孩子灵魂的引导者。在学校里,我们喜欢的往往是听话的、学习好和聪明的孩子,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那些孩子们也丧失了自主性:习惯听别人安排、习惯了毫无主见,抛弃兴趣爱好只知学习,当步入社会以后,他们才发现他们所失去的都是对人生最重要的——这是多么可怕!而我们的社会不可能需要的都是科学家,我们也需要商人、工程师、作家、艺术家……培养孩子的多重爱好,引导他们的兴趣,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

只要适当引导,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能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读后感2

寒假期间看了这么一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讲述了美国一位教师罗琳新接手了一个差班,可她却在开学第一天误把学生储物箱的号码140、142、160……当成了学生们的智商数据(在美国,一般学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入学智商测试,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她惊叹这些学生的智商怎么会这样高?罗琳开始为能接手这个班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了压力。整个学期,罗琳不断地提醒孩子们,不要浪费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哪一个孩子,罗琳最后都会对他说:“凭你的聪明才智,你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相信,只要你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一半来,就可以取得很优秀的成绩。”果然,期末统考,这个班的孩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异成绩。

其实,孩子们成功的背后是罗老师相信他们真的智商超群,并给以了他们真诚的鼓励和希冀。所以,你把孩子当天才,他才能成为天才。即使确实不是天才,一个相信自己是天才的孩子,也有着更高的自我期望值、更远大的`理想、更充分的信心,即使最终不可能有天才的表现,也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相信孩子是天才,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些,就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和他们相处。他们调皮,是因为他们智商高,脑子活络,有许多奇思妙想,故而容易制造事端;他们一时没学好,那时因为他们还没尽力或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终有一天他会爆发潜力。他们需要的是信任和鼓励。

相信孩子是天才,我们就能多份耐心和宽容,和孩子的交流就能做到言语温和,脸色悦人。他们犯错,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他们偷懒,或许世界上的许多发明正是因为人类想“偷懒”而发明的,只要愿意在某一方面勤奋,没准能出一名发明家。我们要做的是信任和鼓励。

孩子学得快一些,慢一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为孩子日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所以我们要记住:孩子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我们也就可以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真正做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新学期开学之际,愿我们都能像罗琳老师学习,改变态度。给了学生一份信任和鼓励的同时,也就给了自己一片师生和谐、共同发展的天空。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读后感3

罗林老师个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意味深长,尤其在任教数学的这两个月来,只要孩子们和老师都端人态度,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每个小孩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有很多人往往会掉进所谓的“负向心理循环”的轮子,比如说,数学考试碰到一道难题,其实对大家都很难。可是你想了一会儿没有结论,马上加强了对自己的成见:‘我就知道我数学不行,做不出来。’于是,本来再努力一下就有希望作出来的题,就真作不出来了。等考试成绩下来,就更灰心丧气:‘咳,我就不是这块料。实在没有办法。’如果哪次考试不留神考得不错,你则心里暗喜:‘今天走了邪运了!连我也几乎满分’。就这样自动地把相反的证据排除在你的推理之外,并不会因为成功而对自己的才能更有信心。长此以往,你不仅尽心竭力地在生活中寻找一切可能的证据,证明你不是数学的材料,你还会不自觉地创造证据,比如在明明可以成功的考试中失败,结果更加坚信了自己是如何不可救要。这是一个恶性的或者说是负向的心理循环:失败的信念不断制造失败的事实;失败的事实又进一步强化失败的信念,如此循环往复乃至无穷,最后就真变得无可救要了。”

但是,除了这一“负向心理循环”外,还有另外一个轮子,制造的是“正向心理循环”。具体而言,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是数学天才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天才;甚至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也努力为自己创造证据。比如有的学生,理工科很强,很相信自己“是这块料”。于是当他碰到一个物理题,怎么也解不出来。换了其他人早放弃了。可是他说:“这题我要是解不出来,谁能解得出来呀?”结果他苦思苦想几天,有一天豁然开朗,兴冲冲地跑到我家报喜,大有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概。他就这样创造了自己是天才的证据。在这种“正向心理循环”中,成功的信念制造了成功的事实;成功的事实又进一步强化了成功的信念。如此循环往复乃至无穷,此人就真成了天才。

周国平: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篇11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已名垂史册。作为-名哲学家,他却似乎进不了哲学的“正史”。他是一位长于灵感而拙于体系的哲学家。他的“体系”,所谓超验主义,如今在美国恐怕也没有人认真看待了。如果我试图对他的体系作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说,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灵感的启发,随手写下我的感触。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但爱默生的人道主义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单纯回声。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和同时代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一样,他也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先知先觉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我想起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话:“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们的理论归宿当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样热烈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往往有这种情况:同一种激情驱使人们从事理论探索,结果却找到了不同的理论,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真的是敌人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业和爱情。食色性也,职业和家庭是社会认可的满足人的两大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说它们庸俗。然而,职业可能不称心,家庭可能不美满,欲望是满足了,但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至于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幸福,尽管令人向往之至,却更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两样东西,还是不能摆脱空虚之感。

所以,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爱默生写有长文热情歌颂爱情的魅力,但我更喜欢他的这首诗:为爱牺牲一切,

服从你的心;

朋友,亲戚,时日,

名誉,财产,

计划,信用与灵感,

什么都能放弃。

为爱离弃一切;

然而,你听我说:……

你须要保留今天,

明天,你整个的未来,

让它们绝对自由,

不要被你的爱人占领。

如果你心爱的姑娘另有所欢,你还她自由。

你应当知道

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来了。

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爱默生赞赏儿童身上那种不怕没得饭吃、说话做事从不半点随人的王公贵人派头。一到成年,人就注重别人的观感,得失之患多了。我想,一个人在精神上真正成熟之后,又会返璞归真,重获一颗自足的童心。他消化了社会的成规习见,把它们扬弃了。

还有一点余兴,也一并写下。有句成语叫大智若愚。人类精神的这种逆反形式很值得研究一番。我还可以举出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在爱默生的书里,我也找到了若干印证。

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性情浅薄的人遇到不幸,他的感情仅只是演说式的做作。”然而这不是悲剧。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谑嘲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爱默生举了一个例子: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一个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与此相类似,最高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读《每一个女孩都是天使》有感 篇12

她是一个长得很漂亮,成绩有很好的女生。但他只受男生欢迎而女生却视她为眼中钉。而她就是安琪,她有一个很漂亮的妈妈,她与她妈妈站在一起好比是好姐们一般,而安琪却没有爸爸,在女生群中,他像一只高傲的天鹅,总没有朋友。

有一年有一所重点大学来招收一个可以保送到这个大学的名额,有许多男生所选的是安琪。这所重点大学的主任来调查,安琪班上有许多女生都嫉妒她,说她只喜欢和男生玩,从不与女生玩。很多女生都应喝起来。结果这所大学的.保送名额给了班上另一个成绩很好的男生。安琪知道后立刻晕了过去,在医院里,她的全班同学及老师都去看她。才知道安琪是个可怜的孩子,她有先天心脏病,所以她的爸爸抛弃了她和她妈妈,是她妈妈一手把她拉扯大的。医生说安琪最多活不过20岁,在病房里老师和男同学都出去了。只留安琪和女同学在病房里。安琪叫女同学到床边,拉着那个嫉妒她并且已经泪流满面的女生说:“其实你并没有错。”“其实每个女孩都是天使。”全班所以女生都记住这句话。

从此,安琪在医院里看病,她的同学们便去送辅导资料。她说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便坚持去参加高考了。结果,她的成绩是全校第一,就在那年的夏天,安琪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眼眶里的泪水在打转,安琪是个多么好的女孩啊!可命运却偏偏不公平,却让这么年轻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画上一个未完的句号。

上一篇:三年级班队教学计划下一篇: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