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题答案

2025-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爱题答案(共8篇)

简爱题答案 篇1

太太家抚养.第二章: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第三章: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并决定把她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

第四章:由于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里德太太加快了送简爱去孤儿院的脚步,为了赶走简爱,她在勃洛克赫斯特先生面前处处中伤简爱,毁坏简爱的名誉。

第五章: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吃不饱、穿不暖,继续受尽非人的折磨。

第六章:简·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小姐也很关心她。

第七章:简爱失手打碎了石板,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到羞辱,是海伦的微笑给了简爱力量。

第八章:伤心的简爱到学校下课时才从凳子上下来,悲愤不已,海伦给她端来咖啡喝面包,并不断开导她。谭波小姐也来看望她,并与海伦谈古论今,使简爱佩服不已。

第九章: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斑疹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 打击很大。

第十章:斑疹伤寒使孤儿院有了大规模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第十一章: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先生是她的保护人,她是简爱的学生。简爱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那里的一切很庄严和气派。

第十二章: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罗切斯特从受惊的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切斯特。

第十三章:阿黛尔很不容易教,不专心,处处找借口去寻找罗伯斯特先生。罗伯斯特先生与简爱面对面交流,了解简爱的过去,并对简爱的画做出评价。

第十四章: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

第十五章:夜里,简·爱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经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第十六章:简爱苦思冥想理不清头绪,胡乱猜测缘由,想见到罗伯斯特先生又盼不到他。

第十七章: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桑费尔德庄园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在一次家宴上他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

第十八章: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傲慢,而罗切斯特却邀请简·爱跳舞,此时罗切斯特已爱上简,而简也感觉到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感情。

第十九章: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切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

第二十章: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切斯特把他秘密送走。第二十一章: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第二十二章:简爱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人们都在猜测罗切斯特会向布兰奇小姐求婚。第二十三章:罗切斯特向简爱求爱,简爱答应了,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第二十四章:罗切斯特与简爱筹备婚礼。罗伯斯特很宠简爱,简爱视罗贝斯特为她的整个世界,他是简爱的偶像。第二十五章: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碎片。罗切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的面罩真的成了碎片。

第二十六章: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一、内容精要: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这时,她的好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契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罗契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契斯待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契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布兰契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契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契斯特。其实罗契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契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唇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契斯特身边。

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契斯特也受伤致残。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人物、特征和小说的特色

《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小说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不同凡响,对英国文坛也是一大震动。小说的虚构结尾,描写简爱获得一笔遗产,回到孤独无助的罗切斯特身边。这一情节虽然值得推敲,但是它显露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在写作风格上,夏洛蒂也独树一帜。她文笔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加之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使得小说贴近读者,贴近现实。同时,小说又体现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特点,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气质。作者在叙述中自然地使用了梦境、幻觉、预感和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小说的“自然”境界扑朔朦胧,情节扣人心弦。

《简爱》每一章节内容概括

第一章: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

福州学大个性化教育杨桥学习中心语文教研组

第二十七章:简爱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第二十八章: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仅有的积蓄花光后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

第二十九章:简爱睡了三天三夜,终于清醒了过来,在圣约翰家人的照料下,渐渐恢复体力。简·爱被圣约翰收留并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第三十章:简爱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三十一章:一座山村农舍成了简的家,她有二十名学生,其中能识字的只有三个,能写和算的一个也没有。简的责任就是要培育这种萌芽。黄昏时,简边望着日落的景象,一边自我安慰,这时候,圣约翰·里弗斯来了,询问简对第一天工作的感觉。

三十二章:简爱全心全意忠实地做乡村女教师的工作,渐渐成了那一带乡亲们喜欢的人,那段日子,简爱表面上很平静,但常常在梦中遇到罗伯斯特先生,心里焦躁不安。

三十三章: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三十四章: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三十五章:圣约翰非常自信简爱会追随他,并不断地做出各种努力帮助简爱尽快下定决心与他结婚。简爱在圣师的感召下差点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在那一刻,简爱又感受到内心有一种声音在不断地呼唤她,使简爱无法抗拒,简爱明白自己应该如何选择了。

三十六章: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赶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得知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

三十七章:简·爱终于找到了罗伯斯特先生并大受震动,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三十八章:两年之后,罗切斯特治好了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简爱》名著知识点巩固练习

一、填空

1、简·爱在做()期间,意外地获得了()的遗产。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

4、《简·爱》一书中()和()曾要与简爱结婚。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分了。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

8、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

9、简·爱在()做了家庭教师。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所救。

11、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的爱。

12、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工作是做()的?

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3、简·爱为什么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

14、罗切斯特先生为什么瞎了?

15、圣约翰为什么要娶简·爱?

16、简•爱离开新义塾去寻找其他工作的原因是:。

17、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被谁所收养?

18、年幼的简·爱有一次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为什么?

19、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20、罗切斯特为什么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离开?

21、()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22、在桑菲尔德府发生的火灾中,罗切斯特受到了怎样的伤害?她的疯妻又如何了?

23、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

24、“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答:

25、里德太太把简送到了哪里?

26、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也因此死去,使简爱受到很大的打击?

27、简毕业后留校做什么?

28、简为什么离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什么个性?

29、婚礼前夜,简做了一个什么梦?

30、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是因为什么,简的态度是怎样的?

31、小说中由彼此对立自然因素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斗争。都是什么样的自然因素,请举例。

32、“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福州学大个性化教育杨桥学习中心语文教研组

33、简·爱离开后,桑菲尔德府发生了什么事?

34、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35、《简·爱》中贯穿的两个比喻是什么?

、。

36、《简·爱》中简.爱为何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37、罗切斯特因为什么而失明?

38、你能说出几句《简·爱》中的精彩对白吗?

简:“你认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罗:“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穷、低微、矮小、不美。

39、《简.爱》的作者()与她的两个姐妹()和()并称()三姐妹。40、《简.爱》成功塑造了()()()的妇女形象。

41、简.爱与()的主人()先生产生了爱情

42、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的交往,讽刺了以()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43、()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

44、简.爱在劳沃德学校结交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45、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什么人来试探简.爱?

46、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47、简爱被舅妈送到哪里去了?她在那里最恨的人是谁?为什么?

48、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来自哪?给她打击最大的是什么?

49、最终简爱在什么情况下,与罗彻斯特结合在一起?

50、罗彻斯特先生为什么不离开他的疯妻子?

51、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52、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53、除了罗切斯特先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走进简·爱的心,这个人是

,但他实际爱的只有。

54、圣约翰受洗礼时取的名字叫什么?与简是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2、跳楼

3、绘画

4、罗切斯特;圣约翰

5、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

6、海伦 7潭波儿小姐

8、肺病

9、桑菲尔德庄园

10、圣约翰

11、罗切斯特

12、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13、因为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

14、他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人,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

15、他想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是一个合适的传教士之妻。

16、谭波儿老师出嫁旅行了,简•爱失去了精神支柱

17、阿黛勒;罗切斯特

18、和表哥打架。

19、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的母亲;舅妈不满舅舅收留简·爱;舅妈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20、想试探简的心意。

21、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22、双眼瞎了跳楼摔死了。

23、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24、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25、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

26、一场传染性的伤寒

27、当了两年教师

28、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她追求自由,幸福,勇于反抗

29、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 30、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

31、冰与火、丽日与风雨

32、简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也透漏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33、在秋收后被一把火烧毁了,这把火是她的妻子伯莎·梅森放的

34、A、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说的精神女儿。

B、她同时又象是17世纪英国作家班杨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

35、A旅行B求索

36、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而且不爱他的妻子

37、他的妻子烧了他的宅府,在这场火灾中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39、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 40、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41、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

42、英格拉姆小姐,金钱

43、梅森

44、海伦.彭斯

福州学大个性化教育杨桥学习中心语文教研组

45、吉普赛人

4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受惊吓大病一场。

47、达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院长 他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

48、好友海伦 教师潭泊尔小姐 好友海伦的死。

49、的疯妻子烧毁了庄园,自己也摔死了,罗彻斯特为救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50、同情、可怜她,怕她在疯人院受苦。

51、为逃避不幸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和寻不到真正爱情的苦闷。

52、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正直质量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53、圣约翰·里弗斯 上帝

简爱题答案 篇2

一、三道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考题1 (2002全国理综卷第26题)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 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 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g=10m/s2)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参考答案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解答, 而考生几乎都是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考题2 (2003年全国理综 (新课程卷) 卷25题) 如图1所示, 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导轨的电阻很小, 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 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 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 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 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 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求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求, 绝大多数考生是按照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公式直接写出, 正确的为E=Blv甲+Blv乙, 错误的为E=Blv甲-Blv乙, 只有个别考生和专家的参考答案一致.

考题3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 图2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 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轻绳长为l.开始时, 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住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 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第 (1) 问的参考答案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又在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摆动到最高点对小球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出 (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v2) .

考生答案是多样的, 其中有一种主流的解法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列一方程和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列一方程联立解出

二、解读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1. 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命题专家把握了考纲, 考题1是在以往的动量定理应用的典型题目基础上, 特意将变化的外力设定为恒力, 变成了一道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但千篇一律的考生答案表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将该题定位为动量定理应用题.也就是说中学教师没有注意或并不在意考纲的这一变化, 教学中依然扎扎实实、一如既往地落实动量定理的应用教学.从2003年起的考纲又删掉了关于动量定理的这一说明, 所以在考题2、考题3中都有动量定理的应用.

考题2中求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 而没有用两个电动势差的方法, 原因之一是2003年考纲中增加了“不要求解含有电流和电动势方向相反的电路和电桥的问题”的说明.如果用两个电动势的差就涉及到反电动势, 有超纲之嫌.原因二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程度的引领.

考题3是能量守恒定位而非动量守恒立意.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有一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注: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的过程, 小球、滑块以及绳子组成的系统动量是二维的、不守恒的, 如果将动量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则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的应用属于二维情况, 超出了考纲的要求.显然命题专家把握考纲, 增设了小球从最低点到右侧最高处过程, 使该题由必须应用动量守恒解决的陈题变成了不需要动量守恒定律也能解决的新题.考生的主流解法采用了动量守恒, 表明在中学实际教学中对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应用问题仍然普遍没有放弃, 对大纲的要求不屑一顾.有的教师认为[1]:“如果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该题, 题目中‘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就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如果按照参考答案, 也没有体现出对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应该是试卷的一个遗憾, 如果把试题最后一句话删除, 那么就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这种认识也是中学教师较为普遍的共识, 实则没有把握考纲, 不明白专家的命题意图.专家命题是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的, 因此试题就要出其不意, 推陈创新, 在知识点上不追求全面覆盖.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虽然能按“超纲”的思路解答, 但作为中学教师千万不要误读命题专家的真意, 希望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能对照考纲的要求, 看到该高考题虽然源于“超纲”的题, 但已然由命题专家的神来之笔“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而脱胎换骨.事实上, 神来之笔被我们中学教师误为“多余条件”[1][2]、“给考生带来了困扰”[2], 能量守恒定位被歪曲成动量守恒立意[3].即使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未出现过要求考生必须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试题, 但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题一直被奉为宝典题型之一.这些题实际上早已超纲.如例1就是中学物理复习资料中常见的题型, 中学师生奉为宝典题型.

例1长为L的轻绳, 一端用质量为m1的环套在水平光滑的固定横杆AB上, 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2的小球, 开始时, 提取小球并使绳子绷紧转到与横杆平行的位置 (如图3) 然后同时释放环和小球, 当小球自由摆动到最低点时, 小球受到绳子的弹力多大?

2.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考题1参考答案应用牛顿定律解答, 对于广大中学教师而言, 既出乎意外, 又在情理之中.专家的创新激活了教师们的灵感, 公开发表的关于该题多种解法的文章中提出了应用动能定理的解法.笔者认为考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答是牵强附会, 于理不通.为了避免超纲, 专家的创新之笔“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将应用动量定理解答的题变成了恒力情形的牛顿定律应用问题, 但为什么专家没有定位在动能定理?因为该考题中运动员不是一个质点, 而是一个系统, 有内力做功, 而网的弹力做功为零, 所以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的方程中是不涉及网的力, 即使是将过程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时间段列方程, 因为上升和下降过程, 网的弹力做正功和负功, 代数和为零而相消, 也不可能解出网的弹力.而牛顿第二定律无论对系统或是质点应用时内力是不必考虑的.由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质心运动定理表明:“将全部质量与外力平移到质心上, 合成总质量m与合外力外F外, 质心就与一个在力F外作用下质量为m的质点作相同的运动.这就是说, 在动力学上质心也是整个质点组的代表点.整个质点组可以是个不能发生形变的刚体, 也可以是可变形的柔体, 可以旋转, 也可以爆炸, 质心运动定理都成立.对于质心的运动来说, 系统的内力永远不起作用”[4].而系统动能定理必须考虑内力的功, 运动员与网相互作用过程内力总功为正, 如果应用动能定理, 运动员是不能简化为质点的.动量定理无论对系统或质点都只考虑外力, 不需要考虑内力.因此命题专家为规避超纲之嫌选择了牛顿定律解答, 不是随机的选择, 而是唯一的选择.顺便提一下, 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材早些版本中, 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文字表述中都有“合外力”, 而在近年的版本中都改为“合力”.笔者认为, 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表述中应强调“外”字, 而在动能定理中则应规避“外”字.

考题2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在求电动势上的差异暴露了什么?在不少物理高考复习资料中、高三复习教学中着重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用来求平均电动势, 而切割磁感线导体的电动势公式, 如果速度是平均速度, 公式求的就是平均电动势速度, 如果是瞬时速度, 公式求的是瞬时电动势.对这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根本不提.老师们认为讲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对解题没有什么用, 反而是讲得多了, 学生在做题时更容易用错公式.考生根本不知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普遍规律, 切割磁感线公式是特殊结论, 连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也可求瞬时感应电动势的想法都没有, 怎么会按参考答案的解法做呢!只有学过物理竞赛教程的学生中的个别考生才和参考答案一致.

关于考题3, 如果说中学教师是重视考纲的, 那就应该注意到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既然注意了这一说明, 为什么在教学中对类似本文前面提到的例1题型仍津津乐道, 对考题3的定位与命题专家相左呢?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不理解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的情况, 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二维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担心万一高考题超纲.笔者宁愿相信是后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三、对新课程高考命题和复习的建议

1. 对命题专家的建议

(1) 继续坚持高考命题不超纲

命题专家一定要把握考纲命题, 一旦高考题出现超纲, 造成不良后果至少有两点, 其一, 教学不再遵守大纲, 必然会在大纲之外“深挖洞, 广积粮”.其二, 导致对新课程改革的不信任, 进而产生对新课改的抵触.

(2) 大纲调整要慎之再慎

中学教师总担心高考题超纲, 所以凡大纲调整是从易到难、从无到有, 他们迅速响应, 教学立即落实, 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大纲调整是从难到易、从有到无, 则迟迟不敢兑现, 以不变应万变.如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事实表明在教学中没有响应, 之后的大纲又将这一说明删掉, 着实让中学老师庆幸“以不变应万变”是多么英明.这样的大纲调整实在是失败之举.又如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的说明, 尽管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则一直无人理睬.

(3) 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一方面, 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家对教学实际了解的差距.客观地讲, 本文所选的三道高考题都是很好的题, 是命题专家创新思维、把握考纲、对知识驾轻就熟高屋建瓴、突出能力立意的结晶.从高考题对中学教学所起的引领、纠偏等功能上看, 也很具价值.唯独和教学实际状况距离太大, 因此在强大的升学压力和名亡实存的应试理念作用下对教学实际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比如新课程改革, 在中学教师看来, 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师感觉内容多, 更多的是潜意识中积累了很多很多高考的题型包袱, 哪个都不敢扔.即使考纲规定扔掉的也不敢该出手就出手, 为什么不敢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效应在作怪.如考题1, 考生不是用动量定理解答出来了吗?之后, 考纲不是又要求动量定理的定量应用吗?又如考题2, 在很多中学师生看来, 还是用两个导体电动势差好理解, 干吗非用微元法?再如考题3, 不是有很多师生都认为这是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综合题, 教师有这样的认识, 就不可能轻易将前面列举的例1舍弃.所以建议浙江省命题专家在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命制时, 要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类似考题1、考题2、考题3的试题仍以不出为好.

2.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

(1) 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通过总结八年的理综高考物理试题可以说, 没有出现超纲题, 就本文列举的三道考题而言, 可见命题专家特别重视把握考纲, 所以我们一线老师尽可相信命题专家, 准确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2) 理解到位, 掌握分寸

一定要切实把考纲的要求理解到位, 把考纲规定的知识点理解到位, 这是教学到位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 如前文提到中学教师与命题专家对知识点的理解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体现在教学分寸的掌握上要么不足, 要么过头.

3. 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考题1和考题3共同的命题特征是“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就是把超纲的陈题通过创新思维改造成不超纲的新题.所以我们对“超纲”部分不能简单地全盘抛弃, 而是“扬弃”.比如新课程将动量内容全部删掉, 但那些涉及动量观点的综合题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保留的东西, 从内容上尚有能的观点、力和运动的观点的定理定律, 从题型的情景、构思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应用或借鉴之处.

以上三点建议, 仅就笔者针对本文三道高考题的感悟, 难免浅陋之处, 恳请谅解.

参考文献

[1]王德立.对2008年一道高考理综试题的商榷[J].物理教师, 2008 (8) :29.

[2]郭振勇.“θ=60°”条件是多余的吗——解读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28.

[3]姚向龙.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力学试题特点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35.

本期检测题参考答案 篇3

1. 某个方向距离形状大小2. 线段角平行相等3. 等腰直角224. 25. 答案不唯一,例如炎、从等

6. 4

7. B8. B9. D10. C11. C12. D13. D

14. 略.15. 略.16.略.17. 略,注意∠ACB也可求出.

旋转检测题

1. 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2. 相等3. A点∠BAE(或∠CAF)4. 90°120°5. 4π6. 180°7. 38. π cm2

9. A10. A11. B12. B13. B14. B

15. 略.

16. (1)分针旋转了120°,时针旋转了10°.

(2)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20°.

17. (1)旋转中心是点A,旋转角度是45°.

(2)通过3次旋转组合而得,旋转角度分别为90°、180°、270°.

18. 将△CN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N1A的位置.连接N1M.在△N1CM和△NCM中,因为CN1 = CN,∠N1CM = ∠NCM,CM = CM,所以△N1CM ≌△NCM,MN1 = MN.因为N1A = NB,在△AN1M中,∠N1AM = 90°,所以AM、MN、NB可构成直角三角形.

中心对称和图形的全等检测题

1. B2. C3. C4. D5. D6. B7. A8. D

9. C10. C

11. 180对称中心12. 对称中心对称中心中心对称13. 翻折平移旋转形状大小14. A6015. 55°16. 不一定一定

17. 图7(3)18. H,I,O,X19. (1)与(10)、(2)与(9)、(3)与(8)、(4)与(12)、(5)与(7)、(6)与(11)

20. bc、 fe

21.如图1.

22. 如图2, 设计意图是竖起耳朵,认真听讲.

23. (1)如图3.

(2)注:只需以三边任意一边中点作为对称中心即可,如图3.

25. 分割图形如图5,分割线为实线.

平移与旋转全章检测题

1. 平移旋转轴对称2. 逆90°轴对称3. 2BE、CF70°4. 旋转轴对称 5. 55 6. 37. 135°8. 2

9. C10. B11. D12. B13. D14. B15. C16. A

17. 略.18. 略.

19. 图略.(1)组成了正方形.(2)可以用这个图案说明勾股定理.

20. S阴影 = S梯形DHGM =× (15 - 5 + 15) × 8 = 100(cm2).

21. (1)略.

(2)△APP′是等边三角形,周长为6,面积为.

22. 略.

(以上参考答案均由作者提供)

简爱练习题及答案 篇4

出题人:郭聪、张晓萌、朱琳、刘树波 整理审核:刘树波

一、填空题

1、《简·爱》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为和。

2、简·爱最初生活在,在这里她常常受到表哥的虐待,最终被舅妈赶了出去。

3、简·爱在当了六年学生、两年教师,这是一所性质的学校。

4、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各个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

5、简·爱在罗沃德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

6、因为财产想要嫁给罗切斯特,但当她听到罗切斯特财产很少的传闻时就对罗切斯特冷淡下来。

7、简·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找到的,工作是。

8、流落异乡的简·爱被居住在的 所救,他们最终成了简·爱的亲人。

9、“山是永远搬不到穆罕默德这边来的,因此你所能做的,是帮助穆罕默德走到山那边去。”这是说的话。

10、简·爱最擅长的技能是。

11、《简·爱》成功塑造了的妇女形象。

12、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所救。

13、简·爱所在学校的司库和管事是,他是一个的人。

14、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这所学校对学生的摧残。

15、除了罗切斯特先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走进简·爱的心,这个人是。

16、简·爱的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

17、《《简爱》》的作者是国(作者名字),她的两个妹妹安妮和,均是享誉世界的知名作家,分别创作了《阿格尼斯▪格雷》和《呼啸山庄》。

二、问答题

1、简要概述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征。

2、美丽的英格拉姆小姐为什么无法得到罗切斯特的爱情?

3、简·爱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她得到幸福了吗?

4、写出《简·爱》中你记忆深刻的一个情节。

5、《简·爱》中简·爱为什么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6、《简·爱》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7、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8、“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内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

9、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10、列举一处《简·爱》中的精彩段落加以赏析。

11、“红房子是间空余的卧房,难得有人在这里过夜。其实也许可以说,从来没有。……房子里难得生火,所以很冷;因为远离保育室和厨房,所以很静;又因为谁都知道很少有人进去,所以显得庄严肃穆。只有女佣每逢周六上这里来,把一周内静悄悄落在镜子上和家具上的灰尘抹去。”

(1)这是世界名著《《简爱》》中的一段描写,请问选段中的“红房子”是(名字)去世的地方,他的遗体曾经在这里让人瞻仰,他的棺材由殡葬工人从这里抬走。从此以后,这里便始终弥漫着一种阴森森的祭奠氛围。(2)为什么《简爱》会被关在红房子中?

(3)从被关红房子事件中看出《简爱》是一个具有精神的女性。

12、在《《简爱》》中作者勃朗特描述罗沃德“死亡成了这里的常客”,“围墙之内笼罩着阴郁和恐怖,散发着死亡的恶臭”,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两个例子说明《简爱》在这所慈善学校里遇到了哪些困难。

13、在罗沃德学校,《简爱》最要好的朋友是,这个朋友最后结局怎么样?

14、《简爱》为什么要离开罗沃德慈善学校?离开之后去了哪里?

15、从《《简爱》》一书中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简爱》是一个追求自我、自尊自强的女性。

16、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选段中“我”是(人名),“你”是(人名)。(2)从这个选段中你认为《简爱》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17、“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选自《简·爱》)”

从小说情节看,简·爱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

18、“婚礼不能继续下去了,我宣布存在着一个障碍。”牧师抬头看了一下说话人,默默地站在那里,执事也一样。罗彻斯特先生仿佛觉得地震滚过他脚下。

婚礼双方的主人公是谁?选段中的“障碍”指的是什么?最后女方做出了什么决定?

19、“他的外形依然像往昔那么健壮,腰背依然笔直,头发依然乌黑。他的面容没有改变或者消瘦。任何哀伤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销蚀他强劲的力量,……他看上去绝望而深沉——令我想起受到虐待和身陷囹圄的野兽或鸟类,在恼怒痛苦之时,走近它是很危险的。一只笼中的鹰,被残酷地挖去金色的双眼……”(《简爱》)

选段中“他”是谁?发生了什么让他“绝望而深沉”“恼怒而痛苦”?随后《简爱》做出了什么决定? 20、简·爱在哪个地方当了六年学生、两年教师?这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21、“山是永远搬不到穆罕穆德这边来的,因此你所能做的,是帮助穆罕穆德走到山那边去。”这是谁说的话。

22、谁因为财产想要嫁给罗切斯特,但当她听到罗切斯特财产很少的传闻时就对他冷淡下来。

23、流落异乡的简·爱被谁所救,他们最终成了简·爱的亲人?

24、美丽的英格拉姆小姐为什么无法得到罗切斯特的爱情?

25、简·爱深深地爱着罗切斯特,为什么还要离开他呢?

26、简·爱为什么蔑视圣约翰的爱情?

27、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她得到幸福了吗?

28、圣约翰一再逼迫《简爱》跟随他去印度,他的言行体现了怎样的性格?

29、罗切斯特的原妻叫什么?

30、简·爱的舅妈、表哥、表姐们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31、“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

32、简为什么离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什么个性?

33、婚礼前夜《简爱》做了一个什么梦?

34、《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35、罗彻斯特先生为什么不离开他的疯妻子?

36、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37、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38、罗切斯特开始给简•爱的印象是?

39、《简爱》为什么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40、《简爱》最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和罗切斯特先生有怎样的结局?

名著阅读之《简爱》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罗切斯特和简·爱

2、盖茨黑德府

3、罗沃德学校 慈善

4、舅妈家里、罗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5、海伦

6、英格拉姆小姐

7、登广告 做家庭教师

8、沼泽居 里弗斯兄妹

17、答案:英

夏洛蒂▪勃朗特

艾米莉)

二、简答题

9、罗切斯特

10、绘画

11、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12、圣约翰

13、布洛克赫斯特先生 伪善、刻薄

14、罗切斯特、海伦

15、圣约翰 上帝

16、夏洛蒂·勃朗特

1、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反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2、英格拉姆小姐虽然美丽,但她目中无人。虚伪、思想贫瘠、缺乏同情心,与罗切斯特没有共同点。而且,她并不爱罗切斯特,她想要嫁给他完全是看中了她的财产。

3、简·爱追求独立、平等,推心置腹的爱情。小说的结尾她嫁给了与她真心相爱的罗切斯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4、简·爱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他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条子打我,我就从她手里夺过来,折断它,充分表现他不向命运妥协。

5、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而且他的妻子还在虽然她是疯子,但是罗切斯特仍居于已婚状态。

6、罗切斯特失明,但简·爱回到他身边,有情人终于眷属。

7、一是她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二是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

8、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和人格独立,敢于追求幸福等。

9、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10、略。(任意情节即可,言之成理)

11、(答案:里德舅舅或者里德先生。《简爱》的表哥约翰里德无缘无故的打骂《简爱》,《简爱》终于不再忍受,竭力反抗,与约翰厮打,并大骂约翰“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因此被刻薄的舅妈关进了红房子。鲜明地叛逆或反抗或抗争。)

12、答案:这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例如冬天,衣服不足以御寒,大家没有靴子,雪灌进了鞋子,并在里面融化。没有手套、手都冻僵了,脚上长了冻疮。食品供应不足也令人沮丧,导致学生们缺乏营养。做饭用臭水。并且这里的校长罗克赫斯特道貌岸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不仅有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灵上的伤害等等。)

13、(海伦;因为肺病而去世)

14、(因为《简爱》最喜欢的坦普尔小姐离开了罗沃德,对这里没有了太多的留恋,甚至有些厌倦,并且她渴望更加广阔的世界,希望去冒各种风险,追求人生的自由和真谛。)(离开罗沃德,《简爱》去了桑菲尔德做了家庭教师。)

15、(例如:得知罗切斯特家有妻子后拒绝成为他的情妇;拒绝圣约翰一而再的求婚,认为嫁给他会失去自我„„等等)

16、(《简爱》身上具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正直、高尚、纯洁、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17、(因为简·爱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却要跟别人结婚了。)(其实《简爱》不知道罗彻斯特是在试探她。)

18、(《简爱》和罗彻斯特

; 罗彻斯特家有妻子;

《简爱》有着纯洁的爱情观,她出于自尊自重,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罗彻斯特)

19、(他是指罗彻斯特;因为疯妻放火烧了桑菲尔德庄园,导致罗彻斯特失明;《简爱》决定留下来陪他,并且永远不离开他。)20、罗沃德学校

慈善

21、罗切斯特

22、英格拉姆小姐

23、里弗斯兄妹

24、英格拉姆小姐虽然美丽,但她目中无人、虚伪、思想贫瘠、缺乏同情心,与罗切斯特没有共同点。而且,她并不爱罗切斯特,她想要嫁给他完全是因为看中了他的财产。

25、因为罗切斯特有一个活着的妻子,简·爱如果继续留在他身边,就成了他的情妇。简·爱追求人格的独立,决不会成为别人的情妇。

26、圣约翰深爱着奥利弗小姐,却违背自己的心意,想要娶简·爱为妻,只因为他认为简·爱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他的爱情如此功利,所以受到了简·爱的蔑视。

27、简·爱追求独立、平等,推心置腹,能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小说的结尾,她嫁给了与她真心相爱的罗切斯特,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28、自私自利、虚伪、狭隘、专断、自负

29、伯莎·梅森

30、因为她与盖茨黑德府格格不入,不懂得取悦他们,贫穷,没有地位,长相丑陋,性格不活泼。

31、答案: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

32、答案: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她追求自由、幸福、勇于反抗。

33、答案:梦见桑菲尔德庄园变成废墟,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纱撕成碎片。

34、答案: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受惊吓大病一场。

35、答案:同情、可怜她,怕她在疯人院受苦。

36、答案:为逃避不幸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和寻不到真正爱情的苦闷。

37、答案: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正直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地。自尊、自爱,不会为了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利益而放弃对自我的坚持。

38、答案:有点怪、冷漠、变化无常、自负。

39、答案:首先她还是很爱罗切斯特先生,其次圣约翰想要找的妻子只是一个适合当牧师的妻子的人,并不是因为爱情而向《简爱》求婚,他只是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题春江渔父图》阅读题及答案 篇5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②泛住家船。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③。

【注】

①杨维桢:元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考中进士后历任台县尹、建得路总管推官等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招不赴,后隐居江湖。此诗作于任上。②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开之时,川谷冰融,河流涨满。③槎头缩项鯿:此处借指上等鲜美之鱼。

(1)首两句写景角度有何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三四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远景,(1分)青天一片,白鹭徐来,色彩淡雅,为全诗染上一层明快的底色;(1分)第二句写近景,(1分)桃花绽开,江波浩渺,渔船在岸边拍打着浪花。(1分)(也可答仰视、俯视。描绘时大致意思相当即可)

(2)内容:渔父唤儿进城打酒,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鳊鱼。(2分)情感:通过描写渔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歆羡,(1分)对那种宁静安详、无拘无束的境界的渴望和追求。(1分)

作者

第一题答案 篇6

2、严格控制国家征地 全面开放农地入市,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征地,与民争利”的问题。

3、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将进入土地市场,即农民向土地市场提供作为商品的土地使用权是名正言顺的。使用权无论如何流动,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不变,农民对于国家和社区集体经济应尽的义务(如农业税、承包费等等)不变。

4、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对于全面开放的土地市场,为了合理调节市场两手,必然要大力加强政府管理和调控的力度。

5、在全面开放的土地市场中将会涌现新的市场主体,其包括国有、私有、股份制的土地经营公司,其中,国有公司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保持土地的“城市国有—农村集体所有”的基本格局不变,国有土地经营公司以外的单位,应无权收购土地所有权。

简爱题答案 篇7

【试题】如图所示, 在坐标系xoy中, 过原点的直线OC与x轴正向的夹角!=120°, 在OC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 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 右边界为y轴, 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y轴的虚线,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抵面向里。一带正电荷q、质量为m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A点射入磁场区域, 并从O点射出, 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θ=30°, 大小为v,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 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两倍。粒子进入电场后,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O点返回磁场区域,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已知粒子从A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响。求:

(1) 粒子经过A点时速度的方向和A点到x轴的距离;

(2) 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3) 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时所用的时间。

命题组给出的唯一标准答案如下:

解: (1) 设磁场左边界与x轴相交于D点, 与CO相交于O′点, 则几何关系可知, 直线OO′与粒子过O点的速度v垂直。在直角三角形OO′D中∠OO′D=30°。设磁场左右边界间距为d, 则OO′=2d。依题意可知, 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的运动轨迹的圆心即为O′点, 圆孤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30°, 且O′A为圆弧的半径R。

由此可知, 粒子自A点射入磁场的速度与左边界垂直。

A点到x轴的距离

由洛仑兹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得

联立 (1) (2) 式得

(2) 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第一次在磁场中飞行的时间为t1, 有

依题意, 匀强电场的方向与x轴正向夹角应为150°。由几何关系可知, 粒子再次从O点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右边界夹角为60°。设粒子第二次在磁场中飞行的圆弧的圆为O″, O″必定在直线OC上。设粒子射出磁场时与磁场右边界交于P点, 则∠OO″P=120°。

设粒子第二次进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2, 有

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3, 依题意得

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联立 (4) (5) (6) (7) (8) (9) 可得

(3) 粒子自P点射出后将沿直线运动。设其由P′点再次进入电场, 则几何关系知

三角形OPP′为等腰三角形。设粒子在P、P′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t4, 有

下面我要说的是:带电粒子再次回到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运动轨迹与磁场的左边界相切。因为磁场左边界是临界面, 所以此粒子在刚好运动到磁场左临界面后, 可能继续在磁场中运动直到从磁场的右边界射出, 但也有可能沿着磁场的左边界 (这里是磁场的临界边界) 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话, 若是后者, 第 (2) 问的答案就应该写成:

……

设粒子第二次进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2, 有

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3, 依题意得

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联立 (4) (5) (6) (7) (8) (9) 可得

第 (3) 问的答案就该是:由于带电粒子沿磁场的左边界作匀速直线运动, 不可能再次进入电场。所以如果要回答第 (3) 问的时间, 则这时间就是无限长。

不知专家组在给出答案时是如何考虑的, 他们在没有说明确定情况, 就认定带电粒子运动到磁场左边界后只会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却忽略了可能沿磁场左边界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不妥当的。如此导致不少优秀学生 (尤其是参加过奥赛辅导的学生) 产生了疑惑, 当然也给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处理的难点。

因此, 建议将所给答案作为第一标准答案, 或者补充说明粒子一定再次进入电场。笔者认为, 高考试题及答案应准确、科学、力避差错 (哪怕是细微的不足) , 否则将给考生带来巨大的伤害。

摘要:本文对2008年的一道高考物理压轴题的答案是否唯一提出质疑,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供同行参考;同时也期望命题专家在命题过程中能再三斟酌, 避免类似问题的重现。

浅谈“运动快慢题”的参考答案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35-01

现以人教版八上课本为准,将教参“运动快慢题”的参考答案简述如下,用以跟同行交流,并望得到各位师长指教。

一、没给p19.“想想议议”第3题提示:

小聪同学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50m跑成绩为8s,……他俩谁跑得快?

说明:课本p20上1行:“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上网查询可知:两个量的“比”跟“比值”的含义是不同的!故建议把速度的定义修改为:“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值叫做速度”。这样定义也跟现在使用的、2010年3月第3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p15所述:“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υ代表”相衔接了。

新解1:比较速度(注:p22课文“旁批”写道:“……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

∵υ聪=s聪/t聪=100m/17s≈5.88m/s(注:此处下角标用“1”和 “2”,担心学生分不清表示谁);

而υ明=s明/t明=50m/8s=6.25m/s>5.88m/s=υ聪(注:“>5.88m/s=υ聪”不能遗漏!这是作“答”的依据)。∵υ明>υ聪,∴小明比小聪跑得快。答:小明比小聪跑得快(注:以下“答”均省略)。

新解2:比较路程有两个形式:

(1)∵υ聪=s聪/t聪=100m/17s=(100/17)m/s(注:此处决不能取近似值),小聪以此速度在t小明=8s内能跑的路程:(注:这才叫“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下同):

s聪′=υ聪t明=100m/17s×8s≈47.07m<50m= s明! ∵s聪′

(2)∵υ明=s明/t明=50m/8s=6.25m/s;小明以此速度在t小聪=17s内跑的路程: s明′=υ明t聪=6.25m/s×17s=106.25m>100m= s聪! ∵s明′>s聪,∴小明比小聪跑得快。

新解3:比较时间也有两个形式:

(1)∵υ聪=s聪/t聪=100m/17s=(100/17)m/s(注:此处也不能取近似值);

小聪以此速度跑50m所用的时间: t聪′=s明/υ聪=50m/(100/17)m/s≈8.5s>8s= t明!∵t聪′>t明,∴小明比小聪跑得快。

(2)∵υ明=s明/t明=50m/8s=6.25m/s;小明以此速度跑100m所用的时间: t明′=s聪/υ明=100m/6.25m/s=16s<17s= t聪,∵t明′

新解4:该题若作为填空或选择题型亦可用“心算法”:比如,如果小明的速度保持不变,他跑=50m×2=100m、所用的时间=8s×2=16s<17s,故知小明比小聪跑得快;或假如小聪速度保持不变,他跑=100m÷2=50m、所用时间=17s÷2=8.5s>8s,故知小聪比小明跑得慢。

待学生学完图像知识,还能增加一种解题方法!

教师小结:凡是需要通过计算结果、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物理问题,公式里有几个物理量,通常就会有几种解题方法或证题途径!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

二、课本p22.习题参考答案:

1题.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教参答案: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新解:事实证明:运用这种方法解题有时却十分快捷!例如:摘引义教版p25.例题2:郑州到上海铁路线长1000km,客车运行约需14h;若郑州到南京铁路线长700km,从郑州开出的客车须多长时间能到南京(要补写“假设客车运行速度保持不变”)?以下只用心算法:∵1000km要运行14h,∴每km要运行0.014h,∴700km需运行9.8h!注:9.8h不符合生活用语、要换算成9h48min!故建议教参答案最后一句应修改为:“用这种方法不太适合人们的习惯”。

4题.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表1-3所示:根据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教参答案:(1)约268 km/h;(2)列车从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运行得最快,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得最慢。

我们认为:

(1)《旅客列车时刻表》应如右表所示: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的要求有:①知道G11次高速列车什么时刻从某站开出、什么时刻到达某站;会算出该车在这段路程上的运行时间;②会算出在这段运行时间内该车通过的路程;③运用平均速度公式,会算出该车在这段运行时间内、或通过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的难点是:运行时间=到站时刻-开车时刻=用时刻表示的运行时间,例如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运行时间=到站时刻-开车时刻=09:32-08:00=1:32,1:32是不能代入平均速度公式的!按常见的方法是:须把1:32转换成用h表示的时间:t=1:32=(1+32/60)h=(23/15)h(此处决不能算出近似值!);

(3)交通运输应采用km/h为速度单位、不用m/s!本题速度单位若采用km/min则更简捷!注:北京南→济南西:υ1≈264.78km/h或4.413km/min;济南西→南京南:υ2≈276.27km/h或4.605km/minn;南京南→上海虹桥:υ3≈264.18km/h或4.403km/min;全程υ≈268.07km/h或4.468km/min。原答案没有给出各段的平均速度,怎么比较哪段快哪段慢?

因受篇幅限制不再赘述。向提供图表和提出很好修改建议的王秀峰高级教师致谢!以上谬误难免,敬请各位师长斧正。

上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描述下一篇:江苏公共基础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