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分析(通用8篇)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二、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37人,阅读能力较弱,基础知识不牢固,写作水平较差,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教材目的和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龙,包括3篇主题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乐山龙舟会》,还有一个语文天地。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对龙的形象地描述、说明以及介绍它的诗歌和古文的介绍,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语文天地注重了对龙文化的渗透。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两项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的文化。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2、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积累描写龙的成语和寓言故事。
4、背诵古文《叶公好龙》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6、自学至少11个生字,会认会写。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龙的文化的学习,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处理:
教学前学生对龙有初浅的认识,但龙具体什么样子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学生都难以做答。所以《龙的传人》一课教学时我重视为学生创设情境,导课时我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接着在学生质疑“传说中的龙是什么样子?”一问题时,在学生交流完问题后,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真正目睹龙集九种动物为一身,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深入地了解传说中的龙的样子。学到这里学生不由自主的质疑“人们为什么把龙想象成这个样子?”鼓励学生猜想之后,很自然的过渡到文章的重点段落,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龙的两个象征意义:①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②本段的四个关于龙的成语,在引导学生理解后让学生感受,进一步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大人们这样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体会大人们说龙是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很自然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龙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正在腾飞的新中国,使学生对龙有了新的认识。《叶公好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语文天地“畅所欲言”中你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成语、寓言故事设计到这课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能力。《乐山龙舟会》一课的教学把语文天地中的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初显身手”设计进去,这些都是弘扬“龙”的文化的,把它们和在一起教学,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积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搜集、欣赏、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爱龙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在本单元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每篇课文让学生自己预习,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标注在书上,或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不解的问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凡卡》《种子的梦》《新月集》《心愿》《语文天地》。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虽然题材不同,但每一篇都诉说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学习本单元时,可将“语文天地中有关说的内容有机地穿插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之中,课文学完后进入”语文天地“时,在进行写的训练,把自己的美好心愿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离孩子的生活比较久远,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大量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了解课文,教师也要充分的做好收集资料的准备。根据孩子们现有的水平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吃力,并且孩子们的原有知识并不够用,现在的生活经验与之差距较大,课前做好收集工作至关重要。教学目标:
1、有感情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抓住想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句语言文字的美感,体会是的意境。学习写诗。
5、了解沙俄统治下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的思想感情。
6、教育学生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重、难点 :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遇的苦难。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种子的梦是什么和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人们的心愿。
4、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处理:
在《凡卡》一课教学前让学生收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事情,教学时我重视为学生创设情境,导课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事情,让学生知道写作的背景。教学是重点突出凡卡写信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写信内容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其中重要的、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精读第8自然段,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懂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的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的回忆,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信的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看两次回忆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体会出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可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十分快乐,通过对比、反衬学生体会出凡卡在城里过的是多么悲惨的日子。理解了文章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凡卡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心愿能实现吗?深化文章的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愿望都不能实现,他悲惨的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同时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种子的梦》一课时也是让学生收集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的梦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梦?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材处理:
《凡卡》一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好难点。我主要采用“抓重点段————抓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诵读”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好突破难点的。
教学中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信中最集中地反应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我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第八自然段,我通过填表使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用自读和讨论的形式,能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次基础上练习、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读好第10、15自然段,最后把信的内容连贯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结合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并以读为主,加强朗读指导,采用“练读、评读、范读、播放录音”等形式。
《种子的梦》充分朗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课。读前四节读得低沉缓慢,有让人窒息的感觉,压抑并有积攒力量。读后四节时要欢快激昂,有气势。让我们看到种子即将实现自己美好愿望。
拓展阅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用心去感悟,训练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作为突出重点和突出难点的方法。第六单元教材重难点的处理
一篇课文,如果你要把它讲明白透彻了,可以讲的内容很多,从字词的识记到课文的朗读,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到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从写作方法的研讨到中心主题的提炼,从字句的分析到整篇文章的赏析,紧紧张张一周的时间,还觉得不够用。一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五到八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精讲,那么一学期下来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只能大胆地取舍教材了。
一是根据整册书的安排体系和安排意图,对一册书的六个单元进行取舍,比如到了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单元,学生可以一口气把课本上的几篇课文统统读完,也就两个课时的时间,如果教师再分析内容之类的,学生就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因为他不知道原著的整个面貌,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读原著,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是要给他们讲一些,利用两周时间快速阅读完一本名著。在学生读书的空隙,我到网络上搜集一些名著方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他们阅读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扩大了,相对来说比教师整天讲讲写写的效果强多了,教师也从中得到一定的喘息时间。
如新闻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教师没有必要管得过死,不用老是不放心学生记住了没有理解了没有等等。现在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新闻里,国际的国内的身边的,到处都是新闻,教师只要把新闻的五要素给学生讲明白了,学生完全可以读新闻,分析五要素了,然后安排学生写写新闻,这样教学相长,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就讲个不停,学生完全自己能弄个明白的为什么教师非要把住不放呢?
二是在一个单元里头,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安排的序列先是精讲两篇,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半放半扶地学习几篇文章,最后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前面的思路,去学习剩下的课文。
还有一点,古文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散文和诗词的比例要适当,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去背诵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比例不合理不科学,那么学生背诵的时间就没有了,这样对古文的学习也就成了蜻蜓点水式的了。比如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一半课文是古文,一节课学生读都读不了几遍,要想把课文弄明白就得几节课,这样教学进度就慢了,期末考试了你的课文还没有讲完,那怎么行呢!所以,这个就成了教师的负担,如果不取舍教材,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很重要了,没有大胆取舍的精神,教学就是失败的。
上面谈的是舍的方面,下面就谈谈取的方面吧。我还是倾向于古文诗词的教学,老祖宗留下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词,就那么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广阔,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的强烈。阅读的时间长了,能把人真正带进艺术的殿堂,带进一个至善至美的境地,让人忘记一切,身心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是艺术魅力所在的地方。所以,我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我经常在黑板上用书法的格式把诗词抄录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同时也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有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我的“大作”特别欣赏,坐在那里如痴如醉,完全进入艺术的天地。在今天这个开放的年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物质财务丰富了,但是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式微。这也就导致学生势必会受到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比的也是手机车子衣服票子,对于艺术的东西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人不能眼里只有银子,还得有其他的内容。所以,古典文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我们要从中学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洒脱豪放,也能学到易安居士的委婉断肠。总之,古典作品的字数不多,可它的容量足以包容高山大海,日月星辰,宇宙万物。
我们提倡学习古典作品,还不能忘记与之伴随的书法艺术。中考高考明确要求书法艺术的内容必须要涉及,而我们的试卷里,仅仅是学生把规定的一句话抄写到田字格里,这是一年级就学的常识,怎么能算是书法艺术呢?所以这个问题急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到底怎么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书法艺术瑰宝让学生了解,并让他们能自觉地去学习它,继承它,传承它。
现在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像天书了,我经常说他们越来越像草书家张旭了。我记得20年前的学生,模仿教师的字迹,三年初中下来,那个字真叫人佩服,可以说能以假乱真了。我们那个时候提倡教师三字一画,必须要达标过关,普通话倒不是重点。所以,教师的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相当好,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几乎空白,就是美术学院毕业的教师,其艺术功底也欠扎实。现在学校里写字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如果这部分教师退休了,学生就真的看不到漂亮的书写了,这样,传承书法艺术也就成了空话了。所以,在继承古典的方面,我们的现行教材,急需要改进,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当然政策的引领必须要配套,否则广大的教师钻到绩效工资的怪圈里出不来,一切都是个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编写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研究力量,杷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高校学术研究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我国教材编写的科学化水平,为我国提供一套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为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质作贡献,是编写本套教科书的一个基本目的。编写之前,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本套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做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舒华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伍新春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张大成老师的《汉语拼音教学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泉根老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总结以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经验、教训,通过基础研究和对以往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本套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让学生喜欢语文;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让学生会学语文;三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过程,还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是本套实验教科书总的指导思想。
“兴趣先导”指的是改变教材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丁丁和冬冬两个儿童形象,这两个儿童形象贯穿全书,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学会学习”指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恰当的态度、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突出培养学生的创 1 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整体推进”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积累”指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
依据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参照基础研究成果,本套教科书在选编课文时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符合学生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认、读、写要求的同时,加强课文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文要符合时代精神,要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要体现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全球意识,以及对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选文的文化“含金量”,注重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此,制定了五条编选课文的原则:
1.内容形式精美,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写字教学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内涵。
2.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
3.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保护环境等思想的熏陶。
4.体现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进步文化的精华,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教育。
5.诗歌与散文、现代与古代、中国与外国、主体课文与自读课文保持适当比例。
一年级上册已用于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中,实验区教师、家长普遍认为,教科书中的课文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文质兼美与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关系。课文来源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常学常新的传统篇目,如《小小的船》、《乌鸦喝水》、《人有两件宝》等;(2)选择最新当代儿童文学篇目,作适当修改,如《太阳》、《小鱼的梦》等;(3)引进港台和外国语文教材的优秀篇目,如《学写字》、《想飞的乌龟》、《马莎长大了》等;(4)根据教学需要自编课文,如《冬冬读课文》、《小母鸡种稻子》、《冬天是个魔术师》等,对这类课文,编写者集体字 2 斟句酌,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5)优秀并适合儿童的古代诗歌,如《锄禾》等。从体裁来看,本册主体课文中,现代儿歌17首,童话6篇,浅近古诗4篇。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本册选编了更多的“新”篇目,目的是希望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语文。
一年级下册共16个单元,包括主体课文33篇,“语文天地”中的供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现代诗文12篇,古诗文8篇。主体课文中,童谣、诗歌11篇,抒情、写景散文5篇,故事、童话17篇。所选编主体课文中,“传统篇目”11篇,“新”选编课文22篇,如《元宵节》、《水乡歌》、《春天的手》、《插秧》、《雨铃铛》、《好事情》等。
二年级上册共16个单元,包括主体课文27篇,“语文天地”中的供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现代诗文10篇,古诗文6篇。主体课文中,童谣、诗歌9篇,抒情、写景散文5篇,故事、童话13篇。所选编主体课文中,“传统篇目”5篇,“新”选编课文22篇,如《火红的枫叶》、《祖国在我心间》、《比本领》、《特殊的考试》、《可爱的娃娃》、《贺年片》等。
本套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舒华《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课程改革实验经验,认为儿童阅读和习作所使用的汉字是不完全一致的,儿童认字与写字所遵循的认知规律也是不同的,从起始时间、字数、选字、指导方法、评价等通盘考虑,力图尽可能科学地安排识字、写字的教学序列。识字数量“上不封顶下保底”,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会写150个字,认读35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学生会写230个字,认读430个字。
本套教科书采用的主要识字途径有:(1)借助汉字与图画的联系认识一些象形字和会意字;(2)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3)拼音识字;(4)在生活中识字;(5)韵语识字,通过儿童喜欢的现代儿歌识字。简化汉字笔画名称,取消“横折折弯”、“横折提”等笔画的教学,直接称之为“走之儿”、“言字旁儿”。至于笔顺,遵照“严而不死”的原则,放宽要求。笔画和偏旁的名称在没有错误的原则下,尊重教师的习惯用法。本套教科书对拼音教学的内容和位置作了调整,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至第八单元,改变丁以往教材第一册开始就学习拼音的安排,先让学生学习部分代表汉字文化的象形字和一些常用字。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一开始就学拼音,感觉枯燥无味、困难大的问题;二是 3 突出了汉语文字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文化;三是解决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问题。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后,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拼音教学之前的生字,“语文天地”也标注了拼音,目的是适应不同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拼音教学时间。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安排阅读、背诵等内容,边学拼音边学汉字,力图拼音汉字相互促进。依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降低了拼音教学的要求,减少了难点。一年级下册采用主体课文不标注拼音,生字、“语文天地”中的阅读、背诵内容标注拼音的方式。
(二)编排体例和教材体系
本套教科书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首先确定贯穿1-6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确定每个年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和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包括巩固与扩展的练习、课堂与课外的活动、“金钥匙”(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自检”(自我检查的意识、习惯和方法)等几项。一个主题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在首批课程改革实验中受到广泛好评。
本套语文教材包括学生课本、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同步阅读文库、写字本、教学挂图、学生识字卡片、教学识字卡片、录音磁带、学生成长手册等材料。各种教学材料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开放性的教材体系。教学辅助材料努力体现新教辅概念,以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为主体,改变“应试题海”的现状,把机械训练的内容减少到最低限度。教师教学用书把学生课本的内容缩小放在版面中心,四周提示教学要点、教学难点、教学建议和活动组织建议,为教师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教学选择,但尽量不干涉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更大的空间。
(三)教学建议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 4 环节,但不是全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是包括培养目标、管理体制、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在内的全方位变革。一方面,本套教材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时代急需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新的价值观念的渗透、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等;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尤其是培养目标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把握和使用本套教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教材、教师、学生中,教材往往处于核心支配地位,教师往往处于执行教材、传达教材、宣讲教材的地位,被要求“讲深讲透”教材,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宣讲。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课程标准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得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平等、民主。教师有了更大的把握和使用教材的空间及灵活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权力,反过来,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甄别教材优劣的素质,具备选择、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真正落实这一思路还有一个过程,但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本套教科书的编写努力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2001年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全部首批实验区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帮助教师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以更加平等、民主的身份把握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多地采用参与、研讨的方式;在培训语言上,力求避免“一定要”、“必须”、“千万不能”等命令式的词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教师行为的转变都不是短短几天的培训所能完成的。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通过编写组实验区回访、《课改实验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网站()、研讨会、编写组热线电话等形式,努力实现编写组和实验区广大教师的直接交流,及时帮助教师发现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记得四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第一次翻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时,感觉它就像一方神奇的沃土,让那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今天我翻开六年级教材,感觉这本教材更像一双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理想的翅膀。
在它的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同去感悟它的魅力。今天,我把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在此和各位同行交流。
今天我的解说共分为“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策略”三部分。
一、课标要求
首先,请来关注一下《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出示第三学段阶段目标】
仔细研读课标不难发现这些目标中六年级下册需要落实的有以下几点:【课件出示并解读】
二、教材解读
(一)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秉承了北师大版一贯的“兴趣先导 学会学习整体推进 文化积累”的编写特点。以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致力于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读、写、听、说、思和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延用了主体课文页侧的“小资料”、“我的视 1
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
本册教材共囊括:乐趣、遗迹、英雄、生命、冲突、科学精神、珍惜、告别童年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都由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文,1个语文天地组成。语文天地又由“日积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组成。其中,1、2、5、6单元后面各有1个“金钥匙”,这学期的“金钥匙”整合已学过的学习策略,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灵活运用。
(二)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
这些主题单元从表面上看它们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纵览整套教材就会发现一(下)的“快乐”——二(下)的“快乐生活”——六(下)的“乐趣”,这些单元可谓一脉相连,这并非偶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之妙的还有五(下)的“破除迷信”——六(下)的“科学精神”等。
(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选文特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在选文中比起前五年,课文内容更广、更深、更复杂了,表现形式也更多样。主体课文与拓展阅读文共同组合,从独特的方面承担着诠释主题的任务。下面我将结合“英雄”单元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的诠释。
1、时空跨度大。
本单元由《你,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等3篇主体课文和《苏武牧羊》《南沙卫士》等两篇拓展阅读文组成。从时空角度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中的雷锋是解放初期的,《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白衣天使》中的南丁格尔是英国的,《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汉朝的。
2、选文角度广。
《你,浪花的一滴水》赞颂了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物,《金色的鱼钩》给我们诉说了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人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形象,《白衣天使》介绍了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人物,《苏武牧羊》讴歌了为捍卫民族气节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南沙卫士》则是一片集体主义的颂歌。
3、文章体式多。
从文体上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是现代诗,《金色的鱼钩》属于记叙文,《白衣天使》则是人物传记,《苏武牧羊》是歌词,而《南沙卫士》又是一篇报告文学,真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孩子提供了一顿美文大餐。
三、教学策略:
1、大处着眼,统筹安排
开学初拿到教材后,教师要认真研读,明确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也应知晓某一单元在整册中的作用,从大处着眼、统筹安排,组织教学。在统筹安排下,“乐趣”主题单元内部可以做如下调整:第一步:教学《养花》。讨论“金钥匙”。第二步:教学《古诗二首》,布置综合活动第二板块,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第三步:教学《山中杂记》,完成“日积月累”。第四步:教学《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学习综合活动“导语”,进行第一板块的讨论。第五步:完成综合活动第三板块。第六步:开展综合活动第四板块,珍视乐趣,享受乐趣。完成单元小结。
2、小处着手,扎实落实
进入六年级主体课文页旁,增设了“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下面我就以“乐趣”单元《养花》一课为例,从用好小资料、用足我的视角两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用好小资料
“小资料”栏目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课文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作者概况以及课文中一些其他必要的知识。同时又是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范例。
(2)用足我的视角
“我的视角”栏目,提示了学生如何去发现、去感受、去想象、去仿写、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提问,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达到自主学习语文的目的。
3、整体推进,放飞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主题单元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把它当做单元结束后的点缀或补充而草草了事。我认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就应该了解综合活动的内容、要求、做法,统筹规划阅读、习作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确定合作伙伴。开始阅读课文时,就应着手做活动的准备工作将综合活动容纳入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片自由的天空。
最后我想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深入研读教材,遵循教材
王家后二小
张金平
2016年9月22日,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教法培训。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专家张华教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也没有意识到,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字识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随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 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 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 (见表1) 。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 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 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 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 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 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 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 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 结合表1、表2, 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 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 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 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 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 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 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 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 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统计, 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
第一, 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 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 题材贴近实际, 语言生动活泼, 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 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 小学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 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 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 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 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 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相比于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 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 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 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 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 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 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 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 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 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 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相比于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 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 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在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面对教材多样化的现象, 其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其中比较受教师关注的就是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问题。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 (上、下册) 和七年级教材 (上、下册) 的内容为例, 可以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 从而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材,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材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10) .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 2007 (5) .
关键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每章开头采用主题图导入,有助于学生直击重点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教材编写者们从现实世界提取了学生熟悉的内容,并把其图像化,同时用文字或者问题加以辅助,为学生呈现出每一章的数学知识学习重点。在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都包含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典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程安排是十分活泼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情景问题比较丰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平台十分完善
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实际问题情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和“议一议”等板块,这些板块是学生良好的求知平台。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心之后,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一些高难度的知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多加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做一做、想一想,课堂所学知识将会得到深化,学生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3.通过典型例子和“随堂练习”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点
“随堂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充分运用个别例子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激发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随堂练习”中所提到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而设计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就是学生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的首要实践场所,必须把这个环节做好,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宽学习。
4.“数学理解”“问题解决”等板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和每一节结束之后,都有相配套的练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不等,所涉及的方面也是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知识技能”,二是“数学理解”,三是“问题解决”,四是“联系拓广”,这种类型的编排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和数学认知规律的,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理念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并不是死板的,而是十分灵活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当学习相关的概念和法则的时候,不但要从形式出发,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切入。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每一个概念和数学法则都讲解得十分详细,而且这个讲解过程十分切合实际,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熟悉而又有兴趣的问题时,他们就能提升学习兴奋度,并且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习的最终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相关的数学结论,更要懂这些数学法则和结论是怎么来的,因此,教材中提供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并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彻底理解知识。
3.能够把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法则的理解上,更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不断应用中而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理念,每当讲解完各章节的要点之后,就拿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加强相关的知识运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得到强化。
4.不但要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更要学习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就描述了概念和归纳法则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件十分具有艺术性的工作,相关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才能发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作用,最终培养出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聪.对北师大新编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与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6.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12-09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案05-27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06-16
北师大版语文中心思想09-19
六年级语文上北师大版10-12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0-02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三峡教案 北师大版05-29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北师大版06-02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课文07-27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