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篇1

实验班级:

实验姓名:

实验器材:淀粉、碘酒、黄瓜、土豆、白糖、米饭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取一块玻璃片,用勺子取少量淀粉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滴入三至四滴碘酒在淀粉上,注意滴管不要触碰到淀粉上。

3、仔细观察,看看淀粉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4、分别取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少量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分别滴入三至四滴碘酒,仔细观察每个物体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5、整理好桌面。我的发现:

1、淀粉遇碘酒颜色会变(),这种()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物质。所以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属于()变化。

2、利用淀粉遇碘酒的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实验班级:

实验姓名:

实验器材:淀粉、碘酒、黄瓜、土豆、白糖、米饭 实验过程:

6、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7、取一块玻璃片,用勺子取少量淀粉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滴入三至四滴碘酒在淀粉上,注意滴管不要触碰到淀粉上。

8、仔细观察,看看淀粉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9、分别取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少量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分别滴入三至四滴碘酒,仔细观察每个物体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10、做好记录后,整理好桌面。

我的发现:

1、淀粉遇碘酒颜色会变(),这种()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物质。所以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属于()变化。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篇2

知识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能力目标: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目标: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一小瓶碘酒、一支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法和学法

主要教法:运用直观 (体验) 教学方法, 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之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做到以旧带新, 重点突出, 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发现科学问题。

主要学法:自始至终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创新思考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从而达到认识科学、体验科学、运用科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个环节:复习

从上两节课中我们知道, 世界是由 (物质) 构成的, 而物质又是 (变化) 的, 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变化过程中 (没有产生新物质) , 另一类是变化过程中 (产生了新物质) 。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变化) , 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叫做 (化学变化) 。

第二个环节:会变味的米饭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 但平常吃饭, 我们都是一边吃饭, 一边吃菜, 很少有人只是把米饭在嘴里细细品味, 慢慢咀嚼。今天我们的第一件事, 就是请每一位同学品尝一小勺米饭。

要求: (1) 能说出咀嚼1至2秒钟时是什么味道。 (2) 继续咀嚼大约1至2分钟后又是什么感觉? (3) 当咀嚼后出现某种味道时, 咽下米饭。 (4) 时间:2分钟。体验米饭在嘴里咀嚼过程中的变化:

请第2组汇报你们的体验结果。

请第6组汇报你们的体验结果。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体验, 如果有, 请汇报, 如果没有不同的体验, 就不再汇报了。

请同学们思考, 米饭本身是甜的吗? (不是) , 那什么东西才有甜味? (糖) , 那米饭是糖吗? (不是) , 对, 米饭不是糖, 但米饭在嘴里咀嚼一会儿后, 却出现了甜味, 出现了甜味, 说明产生了糖的成分, 既然产生了糖的成分, 说明产生了新的物质, 既然产生了新的物质, 说明它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化学变化)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米饭本身并没有甜味, 但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 它是米饭的主要成分, 在我们咀嚼中, 淀粉和发生了作用, 产生了变化, 生成了一种糖, 所以原来并不甜的米饭, 就变得有甜味了。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从上面的小知识中我们知道:米饭的主要作用是淀粉, 淀粉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淀粉的外观特点, 并用手亲自去感受一下, 时间1分钟。

刚才我们品尝了米饭, 知道了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同时也知道了米饭在口腔里咀嚼时大致的变化过程。现在我们再来品尝一下馒头, 分别感觉馒头在嘴里咀嚼1~2秒和1~2分钟后馒头的变化。时间2分钟。请同学们说说咀嚼1~2秒和1~2分种的感觉, 并简要分析这种变化过程。

第三个环节: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好了, 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变化:就是淀粉遇到碘酒的变化。在你们的桌上还放有一种叫碘酒的液体, 请找到它。下面请操作员把1至2滴碘酒滴在淀粉上, 观察出现的现象。 (被滴上碘酒的淀粉变为蓝色)

请问, 淀粉未滴上碘酒之前, 是什么颜色? (白色)

淀粉滴上碘酒后变为什么颜色? (蓝色)

那么你认为这蓝色的东西还是不是淀粉? (不是)

既然这蓝色的东西不是淀粉, 是新物质吗? (是)

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这是淀粉的一种特性。

第四个环节:验证米饭遇到碘酒变蓝色

教师自言自语: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色, 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紫色, 而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米饭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吗?)

也许会, 也许不会, 事实胜于雄辩, 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回答吧。

请操作员用滴管取几滴碘酒滴到米饭上, 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时间:10秒钟。

米饭变成蓝色了吗? (变成了蓝色)

米饭变成了蓝色, 这蓝色的物质还是不是米饭? (不是)

既然这蓝色的物质不是米饭, 它是新物质吗? (是)

既然有新物质产生, 说明这是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

好, 现在我们知道了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

第五个环节:寻找淀粉的踪迹

从上面我们知道,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这是淀粉的一种特性。什么叫特性, 就是特有的性质。既然是一种特性, 其他的物质遇到碘酒会不会也变成蓝色呢? (不会)

既然不会, 哪么, 我们可不可以用这种特性来寻找淀粉的踪迹呢? (可以)

既然可以, 那么, 现在我们就来检查几种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请操作员作好操作, 记录员做好记录。

要求:1.认真观察。2.记录员作好记录。3.时间:5分钟。

寻找淀粉的踪迹记录:

食物名称:马铃薯白萝卜莴笋苹果花菜红薯洋葱藕

步骤:1.猜测:遇到碘酒后是否变成蓝紫色。2.遇到碘酒后的变色情况。3.含有淀粉的食物。4.不含淀粉的食物

请汇报员汇报你们组的情况。

巩固:通过上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还有,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这也是淀粉的一种子特性。) 同时我们也知道利用这一特性去寻找淀粉的踪迹。

第六个环节:神秘的信件和礼物

我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 每人制作一封神秘信件, 要求是:信件看起来就像一张白纸, 但这张白纸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把信件上的字显现出来, 请问你能做到吗?

“碘酒和淀粉”教学与评析 篇3

设计思路:

环节一:发现碘酒和米饭反应变色;

环节二:认识碘酒只和部分食物反应变色;

环节三:了解碘酒和部分食物反应变色是由于淀粉和碘酒反应会变色;

环节四:用学习到的知识验证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环节五:了解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一些食物和碘酒发生变色反应的真正原因;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

2.知识目标:认识碘淀反应会变色;了解哪些常见食物中含有淀粉。

3.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在操作和体验中释放潜能,拓展应用。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趣味实验:课前用米粥在白纸上画一个笑验。出示“白纸”,让学生观察确认。然后把碘酒喷洒在白纸上,笑脸渐渐显现出来。(学生很兴奋)

师:看来,这种“仙水”还真有魔力呢,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想研究一下吗?(想!)

点评:这是一个常用的趣味性实验,学生对此显得异常的好奇和诧异,随之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就为本节课的实验和学习作了铺垫。

二、实验探究

师:(出示碘酒)老师为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瓶这样的“仙水”,请组长用滴管吸一些“仙水”,把它滴在一只小烧杯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研究“仙水”。(学生实验观察。)

生:这水是黄色的,有一种怪怪的气味。

生:瓶里的水是咖啡色,气味刺鼻,有点像酒精。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像是碘酒,我在医院里经常看到,打针时就会用到它。

生:对了,我还知道碘酒能消毒。(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师:请大家给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消毒。(教师示范如何用棉球将碘酒涂在手指上。学生学着动手涂碘酒。)

点评:老师借着碘酒能消毒的话题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做消毒游戏,既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兴致盎然,又为下一环节碘酒遇米饭变色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和自然过渡。

师:请用刚才消过毒的两个手指捡几粒米饭,并把它们捏扁放在一张纸上。(强调捏扁是为了让手上的碘酒和米饭反应更明显,学生动手实验,发现米饭都变黑了。)

师:(走到一学生处指着纸上的米饭)为什么把我的米饭弄脏了?

生:我没洗手,手太脏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把米饭弄脏了?(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学习科学一定要实事求是,脏了就是脏了,谁没弄脏?(没人举手)看来你们都把米饭弄脏了,难道你们今天都没洗手,手都很脏吗?(给学生片刻反思。)

生:不是我们弄脏的,是碘酒弄脏的!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是碘酒弄脏的?

生:实验!

师:你们想怎样做实验?

生:滴两滴碘酒在米饭上,看看是不是把米饭弄脏了。

(学生实验。)

师:有什么现象?

生:米饭变黑了。

生:不对,是变紫了。

师:同学们看到的颜色都没错,只是你们看到的都是加重了的颜色,这些颜色的最边缘才是米饭变成的真正颜色。仔细看看,这是什么颜色?

生(齐):蓝色。

师:这说明米饭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看来刚才是我冤枉了那位同学了,不是他弄脏了米饭,而是碘酒把米饭“弄脏”了。

点评:“为什么把我的米饭弄脏了?”“……难道你们今天都没洗手?”老师于风趣诙谐中质疑,在质疑中引发学生反思,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问题的症结——是碘酒弄脏了米饭。在碘酒遇到米饭变色问题上,老师以敏感的科学意识和严肃的科学态度不放过颜色上的细微差别,引导学生从颜色的边缘认识碘淀变化的真正颜色——蓝色。这就把科学探究做实做透了。

师:碘酒使米饭变成蓝色,是不是也会使共他食物变成蓝色呢?(学生预测种种可能,大多数认为不一定。)

师:怎样来证实一下?

生:用滴管滴一滴碘酒在食物上就知道了。

师:(取出一盘食物:肥猪肉、馒头、蛋白、红薯)你们打算怎样研究?

生:用滴管把碘酒分别滴在这些食物上,观察它们是不是变色了。

(组长安排本组同学轮流做实验,保证每个同学至少滴试一种食物。各组有秩序地进行实验研究。)

师: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生:红薯和馒头都变成了蓝色,而蛋白和猪肉仍保持本色。

师:馒头和红薯同米饭一样,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但是其他两种食物没变色,这是为什么呢?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生暂无应答。)是不是这些变色的食物里都含有什么共同的物质?

生:都有纤维素。

生:是蛋白质……

师:同学们的推理不错,这种共同的物质是——

生(齐):淀粉。

师:(惊喜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听说能饱人的食物里面都含有淀粉。

师:这正是淀粉。请组长把桌上的一个纸包打开,仔细观察一下淀粉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手捏搓淀粉,让学生知道淀粉不光是白色的粉沫状,而且很滑腻。)

点评: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老师抛出的问题适当拔高,在学生愤悱之时老师或巧妙点拨或逐级降低难度,使问题的导向逐渐清晰和明朗,这就使得学生有机会经历一系列的思维疏理和逻辑推理的过程,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师:怎样来证明碘酒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

生:把碘酒直接滴在淀粉上。

生:放一些淀粉在烧杯里,然后滴一两滴碘酒进去,或者先滴碘酒后放淀粉。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但是效果不太好。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和上面的实验一样,颜色太重太浓,看到的多是黑色,不是蓝色。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看到的都是蓝色吗?(生答不出)小组讨论一下,想出办法就做一做,试一试。(学生思考尝试。)

生:我们组原以为取很少一点淀粉同碘酒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蓝色了,可是做出来的还是黑紫色。(有几个组也表示了这一看法。)

师:少放淀粉能不能改成少放碘酒呢?请各组讨论确定并动手做一做这样的实验。

生:我们滴一滴碘酒在烧杯里,然后倒进一些水把碘酒冲淡,再放进去一点淀粉,用药匙搅拌后水变蓝了。

师:你们的做法是先用水把碘酒冲淡,科学实验上把这种做法叫做稀释。

生:用水把淀粉稀释,再滴两滴碘酒进去就会看到杯里的水变蓝色。(师组织学生实验研究,效果非常明显。)

点评:科学课关注科学意识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对诸多信息的敏感意识和加工处理的能力。在对待如可使碘淀实验效果明显的问题上,老师注重引导和点拨,从学生起初取微量淀粉与碘酒反应,引发学生设计稀释碘酒与淀粉反应,最后反向点拨学生想到稀释淀粉与碘酒反应。其间老师通过迂回引导,使探究活动曲径通幽,最终顺利抵达问题的终点。

师:实验证明淀粉与碘酒相遇会变成蓝色。现在你知道课前那个游戏的奥秘了吧?(生解释,师揭底。)知道了碘酒遇到淀粉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点知识你想做什么呢?

生:我把碘酒擦在食物上,可以知道食物里有没有淀粉。

生:可以知道食物有没有腐烂。

……

师:老师今天忘了板书。各组好好议一议,给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拟个题目。

(三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课题:碘酒的奥秘;碘酒和淀粉;碘酒和淀粉的反应。师生讨论评选出“碘酒和淀粉”为课题。)

点评:本课教学关注探究的过程,但并不忘知识的总结和内化。更巧妙的是对于探究内容的总结与回顾,完全由学生结合研究内容拟定一个课题来体现。这一做法包含了学生对本课内容全面系统的回顾,实现了对所学内容的再认识、再内化和再提升。同时体现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学策略。

三、拓展延伸

师:用碘酒滴试法可以鉴别哪些食物含有淀粉,哪些食物不含淀粉,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呢?

生:可以用马铃薯和红薯充饥,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生:多吃饭会胖,我们可以多吃一些不含淀粉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这样就能减肥了。

生:如果有几瓶液体,不知道哪瓶是碘酒,可以用淀粉去试就知道了。

师: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只要同学们能够时时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引入生活,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点评:学习知识关键是要学生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很明显,本节课老师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并从中引发出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知识的真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篇4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讨,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后,变成了蓝黑色。进一步研究淀粉,遇到碘酒也变成蓝色。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明确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并将这一成功运用到实践中,检测其他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滴管

3、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新物质。

4、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身边的物质世界。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各组同学带食物若干,带饭勺一把(或筷子一副)

每组发一个蒸发皿,一张表格(共十个组)

出示今天要用到的东西,说说,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1、品尝米饭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不少食物,老师也给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一种食物——米饭。

请组长给各位同学发米饭,一勺品尝1分钟,老师计时,另一勺放在蒸发皿里,等待研究。

说说,你的品尝感觉。读书30页。

说说米饭变甜的原因,里面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甜味了。

2、碘酒有什么用?

下面老师说一下,这个小瓶中的药液,是碘酒。这个特殊的玻璃管,叫做滴管。

如何使用滴管呢?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介绍,开始研究米饭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

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米饭遇到碘酒(或者说碘酒滴到了米饭上,米饭变成了蓝色,很蓝,甚至看起来像黑色了。)

为什么?

3、淀粉遇到碘酒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研究,给每组发一小包淀粉。

继续实验,讨论。

汇报情况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的蓝色物质。

结论: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变成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寻找淀粉的踪迹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研究成果,来测一测我们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

小组活动开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每种取一小块,放入蒸发皿中,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31页表格中。

汇报小组测试结果。

小 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

5、制作神秘信件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推荐阅读: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反思06-26

淀粉及用途07-11

基本淀粉知识106-30

上一篇:数列提高练习题下一篇:农村政策法规试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