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共13篇)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1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 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

教 材:《DSP系统设计与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雷勇,2004年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DSP课程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和DS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后续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操作,进一步理解DSP芯片的硬件实现机理及其内部结构特点,掌握DSP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基本编程方法,实践工程的调试方法和仿真方法。通过DSP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毕业后从事DSP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实践环节,DSP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进入课程设计前要认真复习数字信号处理和DSP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相关部分。课程设计采用课堂讲述、自学、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典型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并掌握DSP的开发流程和基本的编程方法。课程设计要求2—3人组成课设小组,在指定范围内选定题目,每组选一题,题目应侧重一个DSP芯片的具体应用方面。题目选定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分析重要电路单元,计算必要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最后,在课程设计结束时独立写出理论分析完善、文理通顺、字迹工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并上交软件程序。教师可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参数指标、编程水平等进行评分。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学生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DSP课程设计题目。

(一)C54x串口通信及A/D、D/A接口

教学要求:本题目要求学生了解AD50芯片的工作原理,理解C54x串口的工作过程,重点掌握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的使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程序,实现C54x与AD50之间的数据传输。

重点:1.McBSP的初始化

2.C54x与AD50的硬件接口电路

3.通过McBSP实现DSP芯片与AD50之间的数据交换 难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二)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教学要求:复习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根据题目给出的技术指标,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及阶数,进一步得到系数表,实现满足一定技术指标的低通数字滤波器。

重点:1.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2.编程实现数字滤波器 难点:窗函数的选择与阶数的确定

(三)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教学要求:复习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以巴特沃斯模拟滤波器为基础,通过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课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技术指标确定巴特沃斯滤波器阶数,求出3dB截止频率,进一步得到数字滤波器极点和零点,并在教师指导下编写程序,完成数字滤波功能。

重点:1.IIR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2.计算滤波器相关参数 3.编程实现IIR滤波器

难点:对设计原理的理解,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四)快速傅立叶变换的DSP实现

教学要求:复习FFT原理,深刻理解C54x辅助寄存器的使用及位倒序寻址等技巧,在教师指导下编程实现数字信号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重点:1.快速傅立叶变换原理 2.C54x的位倒序寻址方式 难点:多级蝶形运算的实现

(五)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教学要求:本题目要求学生复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式,掌握C54x系列DSP芯片的编程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用C54x芯片产生频率、相位、幅值可变的正弦波。

重点:1.产生正弦波的算法 2.汇编语言程序的具体实现 难点:正弦波的具体编程实现

四、考核方式

1.课程设计报告占50% 2.设计程序的实际工作情况、难易程度和技术指标等,占总成绩的50%

五、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DSP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邹彦,第1版,2006;

2、《DSP集成开发与应用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张雄伟,第1版,2002;

制定人: 何静

审定:

批准: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2

1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课题化

课题一为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有平面设计基本类型主要知识点:POP、报纸杂志、宣传卡、招贴、标志、书籍装帧、包装、装潢等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知识点:图案、色彩、文案要素;图像分辨率主要知识点:打印分辨率、屏幕分辨率、设备分辨率;色彩模式主要知识点:HSB、RGB、Lab、CMYK;计算机图像类型及格式主要知识点:位图图像、矢量图形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知识点: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制作软件;图像搜集主要知识点: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抓图工具、网上下载获取图像。重点:平面设计的类型、构成要素、分辨率、图形图像类型及格式。难点:图像分辨率和色彩模式的概念、图像类型及格式。

实验、实习项目上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抓图工具、网上下载获取图像,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通过大量实例图片演示进行难点、重点介绍;尽量在本章内容中增加有关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 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系统地设计创作出合格的作品奠定基础。

课题二为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知识Photoshop的启动与退出主要知识点:启动、退出Photoshop。Photoshop的操作界面及文件的操作主要知识点:菜单栏、工具箱、工具选项栏、控制面板组、状态栏、工作区;文件的新建、打开与保存;PDF格式文件的导入、AI格式文件的输出。Photoshop的新增功能主要知识点:笔刷面板、文件浏览器、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液化、图案创建、Web照片画廊。Photoshop工作环境基本设置与优化主要知识点:常规设置、文件处理设置、光标与显示设置、单位与标尺设置、网格参考线设置、增效工具与暂存盘设置、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设置等。重点:Photoshop的操作界面、文件的操作、工作环境的设置。难点:快捷键的自定义、文件新建的参数设置。

实验、实习项目为Photoshop工作环境的熟悉与优化。教学建议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实习操作相结合。

课题三为Photoshop图像的选择与编辑基本选择工具主要知识点: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图像的选择与选区编辑方法主要知识点:工具选择、色彩范围的选择、通道与蒙版选择;修改选区、变换选区、存储选区、载入选区。通道与蒙版主要知识点:通道的建立与应用;快速蒙版、图层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图像还原、复制操作主要知识点:还原、复制、删除工具;命令方式还原、复制;历史记录面板功能及应用。图案、画笔定义与编辑主要知识点:定义图案、填充图案、定义画笔。重点:选择工具的功能、选区的建立与编辑、通道与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定义图案、定义画笔。难点:通道与蒙版的概念、建立方法;画笔定义参数的设置。实验、实习项目: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图像的选取与编辑;定义图案与画笔。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 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四为Photoshop图层、路径、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知识点:文字工具组、文字图层、文字的录入与编辑。图层主要知识点:图层的概念及分类;图层面板组成与功能使用;图层链接、更改图层顺序;图层编辑、图层组建立、合并图层;图层样式应用;路径主要知识点:路径的概念、建立、编辑;路径面板及各功能使用;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重点:文字录入方式;图层、路径、通道的类型与概念;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难点:图层转换;路径与选区的变换及编辑;通道与选区关系及转换。

实验、实习项目:文字编辑技术;图层的建立与应用技术;蒙版与通道建立与应用技术;路径的建立与编辑应用技术。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 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五为Photoshop图像颜色与滤镜效果专用着色工具主要知识点:画笔、铅笔、渐变、油漆桶、取色工具;图像的色调、色彩调整主要知识点: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调整、替换颜色;内置滤镜和功能与用法主要知识点:内置滤镜的概念、类型、参数设置、效果应用。外挂滤镜的安装与应用主要知识点:外挂滤镜的概念、类型、下载、安装及参数设置、效果应用。重点:色调、色彩的调整, 滤镜效果的合理应用。难点:图像色彩、色调调整的用法, 滤镜参数的设置。实验、实习项目:专用着色工具使用技巧及图像色彩色调调整;滤镜应用技术。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 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六为CorelDRAW图形设计基础知识CorelDRAW的软件界面介绍主要知识点:CorelDRAW工作环境的组成部分;菜单介绍;工具箱主要工具介绍。CorelDRAW工作环境基本设置与优化主要知识点:各选项参数设置文件操作主要知识点:文件的新建、打开、编辑、保存;其它格式图形图像文件的导入与导出。重点:CorelDRAW的工作界面及主要功能;文件的操作。难点:工具选项栏参数设置, 其它格式文件的导入与导出。实验实习项目:CorelDRAW软件界面熟悉、基本工具使用技巧、文件的基本操作。教学建议:采用演示与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教学。

课题七为CorelDRAW基本操作基本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挑选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边形工具、螺旋工具、方格纸工具、手绘工具、贝塞尔工具、度量工具、交互式流程工具、缩放工具、文本工具的功能与应用整形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形状工具、刻刀工具、擦除工具、自由变换工具效果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交互式填充工具、交互式透明工具、交互式调和工具、交互式轮廓线工具、交互式变形工具、交互式立体化工具、交互式阴影工具等。对象的操作主要知识点:对象的选取、群组、锁定、合并、拆分、变换、分隔;对象顺序的操作、对齐与分布。重点:工具箱工具的功能与用法;对象的操作与组织。难点:节点的编辑、交互式工具的用法、对象的顺序管理与组织实验、实习项目:图形绘制与编辑技术;交互式工具使用技巧;对象的组织与选取。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 任务式实习方法教学。

2 教学模式与考核要求

2.1 教学模式

(1) 本课程要求学习操作性强, 但又要兼顾图形图像设计方法, 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2)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授, 实践教学以机房网络演示、学生实际操作为主。

(3) 为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保证上机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2 考核要求

该课程共78学时, 课程结束安排有实训教学, 整门课程成绩核定为100%制。其中, 理论考核成绩占40%, 平时表现占10%, 作业及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占10%, 教学实习结束技能考核占40%。

参考文献

[1]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J].中国高教研究, 2013-03-12.

[2]陈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12.

动画场景教学的训练课题设计 篇3

田颖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助教

动画电影《恶童》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教学是围绕动画场景制作需求展开的专门课程教学,是每位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的设计较为固定,一般从基础造型训练开始,首先练习场景线稿勾勒,之后安排线稿上色进行色彩设计的训练,最后进行主题场景创作。传统动画场景课题训练将线稿勾勒与色彩设计分开进行,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细化展开,同时遵循从简单基础训练到复杂主题创作的教学进度推进,方便学生领会与掌握。随着动画产业发展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也应当强调“创意”,枯燥乏味的训练并不能调动年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上述传统的动画场景训练课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动画作品场景创作与学习的要求,急需顺应时代需求进行调整。笔者结合高校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三个较为新颖的训练课题,以期对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实践。

一、盆景设计

盆景设计课题主要针对动画场景的布局展开训练,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出发,把所要设计的场景想象为一个缩小版的盆景,根据一定的主题设计出场景的全貌,在A4纸上以手绘的形式画出场景鸟瞰图,完成后选择场景的局部,绘制至少五种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如何设计出主题鲜明,具有卡通趣味的场景是本课题的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容易入手且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欲的主题供学生选择,如林中树屋、带仙气的房子、奇幻森林等,亦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课题的难点则是如何根据设计完成的鸟瞰图,进行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制作,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能根据较为单一的视角结构绘制出不同视角的效果,同时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美感,在进行后半段不同景别效果图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之前的鸟瞰图进行细节上的丰富及必要的改动。在本课题推进的过程中,配合讲解构成场景的各种元素的绘制方法及不同景别下动画场景绘制技巧等知识点。

另外,本课题的训练可适当结合二维与三维的制图方法。场景鸟瞰图可利用手绘或二维平面绘图软件制作完成,之后利用三维软件对场景进行简单的模型建造,于是在进行景别选取时,可以为不同角度的场景提供透视效果的提示,有助于场景效果图绘制的准确性。当然,也可以利用雕塑缩小模型的方式替代三维软件建模,同样能够为多角度的效果图绘制提供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利用三维的方式制作场景模型为取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看似是偷懒的学习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不但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能够让其对三维空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利用三维软件或雕塑的方式建造模型时,需要学生对其所设计的场景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构思,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场景不同角度透视的理解,并且,结合多样的形式进行场景设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动画角色制造雕塑模型在如今动画制作过程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即使是三维软件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动画工作室为角色、道具制作雕塑模型,方便其他动画制作者掌握角色、设计动作。因此对于动画初学者的高校学生而言,在学习场景时制作场景参考模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色彩与风格

课题二强调动画场景效果图的色彩与风格方面的训练。针对二至三个场景线稿,要求学生依照这些线稿至少绘制出四种不同风格的场景效果图,并体现出一定的情感氛围,必要时可对所提供的线稿进行修改。四种风格场景效果图力求风格迥异、主题突出,表达出以下几种情感状态:热情奔放、孤单寂寞、浪漫温馨、紧张不安、阴郁伤感等。“如果能够为一部动画片绘制出成功的背景,会极大地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而且和音乐一样,可以为影片创作一种情感深度并提高整部作品的戏剧效果。”[1]因此,该课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开发其动画美术设计风格绘制领域,避免同质化的动画场景造型设计,并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组合使场景传达出一定的情感。伴随课题的展开,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风格鲜明的场景设计图赏析,并较为深入地剖析场景图的氛围营造、情感传达、色彩、光影与风格设计。此外,在场景绘制方式上应当倡导多种方法的结合,如手绘结合电脑位图制作或电脑矢量图形制作等,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创作出新颖的场景艺术风格。

三、综合训练之“我的一天”

课题三考察学生对场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属于教师命题式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教学进度的后期进行。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主题,首先以文字的形式设计一段简单的动画情节并绘制分镜头画面10张,挑选其中5张完成具有一定精致度、风格独特而统一的场景效果图绘制。动画场景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具有卡通风格的风景写生或风景创作,不应与环艺设计绘图的教学相混淆,不应偏离动画场景是为动画角色服务的场景创作主导思想。动画场景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动因素”,“动画场景是发展的、变化的、多维的动态图像,而不是静态的、不变的、平面的固定画面。”[2]因此,课题三的训练讲求结合动画剧情的“动态”连续图像设计,不再是单纯的风景绘制,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其所设想的主人翁的需要和剧情的发展,去规划动画镜头中场景的变化与布局,完成场景效果图的绘制。“我的一天”中的“我”可以是学生自己,或是其他人类、动物等正常生物,也可以是怪物、怪兽等想象出的异类物种,甚至包括机器机械等没有生命的物体。总之,对于“我”的范围非常宽泛,这在教师布置命题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考和提示。“一天”则强调“动因素”,不仅要求在画面中体现出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情感和空间的变化,而且要体现出场景在清晨、午后等的光影、色彩变化。该综合练习的绘图方法应当采取手绘与电脑绘图相结合,注重软件绘图的掌握能力,画面效果具有一定美感,风格独特创新。

以上三个课题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及多本经典场景教材、相关论文的研读总结得出,课题间具有衔接关系,从易至难、循序渐进,能够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并达到实践技能点的训练要求。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教师指导方法存在差异,同一课题的学习效果在不同课堂、不同学生间会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题进行一定调整,并选择适合的引导手段。动画艺术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如若在课题训练的同时配合大量日常速写训练,对学生掌握动画场景表现技法和从事场景创作有促进作用。总而言之,从笔者按照上述课题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课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态度,完成符合动画场景设计规范的作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动画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1]弗兰克·托马斯.生命的幻象: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M].方丽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51.

校本课题教学设计2 篇4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里面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大家一块来看看。(出示图片)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 __人__ ?

师:对。“人”是我们所熟悉的。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的熟悉程度与反应程度高:你有几个鼻子?有多少眼睛?你的耳 朵数量比嘴多还是少?

师:每个人的身体表面都有一些相同的器官,下面请各小组讨论:我们人体表面都有哪些器官?

2.出示“眼、鼻、嘴、耳、手、脚”器官的演示文稿。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结:„„有点变形的器官你们都能准确地说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关于器官的“形状、颜色”学生基本都有说到。如:因手背上多了红点令人印象深刻;脚掌因过大而令人印象深刻;嘴巴因 厚大、鲜红而令人印象深刻;眼睛因黄色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等。)

二、引导讨论组合画面,初步感知组合画与众不同的形式

1.师:刚才同学的表现不错,尤其是XX说得挺好!老师这有个绿宝瓶(实物),里面有些小器官,老师打算送他们一部分。其他组的同学也想得到吗?想得到就表现给老师看!

2.这瓶里有很多器官,由于老师想多带些给大家,而瓶的容量实在太小,它们都变形了(分发瓶中器官)。

问:你认识自己手中所分发到的器官吗?那是什么?知道的同学马上举手告诉大家。(生答)

3.师:有不认识的吗?展示给我们看看,让大家来分辨一下。

(在此故意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他们主动而仔细地辨认变形的器官。(道具:简笔画纸片,让学生熟悉、掌握它们的画法。)

4.师:这些器官是可以另外组合的,你试试将它们摆放成一幅画。请各小组再次合作,各显神通地摆一摆。

注意:a.无须将所有器官都摆上。b.摆放位置确定好后,再将双面胶带撕掉固定。(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摆放。)小组互评,奖励笑脸,讨论修改部分组合图。(通过比较,插入交叠、遮挡、对称等摆放方式。)

5.小结:各小组将手、脚、眼、鼻、耳、嘴等进行了有趣的组合。(引出课题:有趣的组合,小组合作有着器官的图,经学生与老师小议,讨论,得出了一些简单的构图方式(疏密、轻重等)及摆放方式(交叠、对称、遮挡等),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以线来表现)。

从开始学生观看人的图片到设疑:“你能试着将这些散乱独个的器官重组摆放成一幅画吗?”)

三、引导观察,学生构思

1.师:观察你们所组合的这些画,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加些什么让整幅画丰富起来吗?(生答)

2.师:方法有不少,我们就选其中大多数同学说的一种———线,来让整幅画丰富起来。你知道线有哪些表现形式吗?(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找出线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所用工具。

四、布置作画

1.师:现在就请大家通过想象,运用线与你所熟悉的器官以及所带的现有绘画工具创作一幅画。(板书:线描想象画)

2.出示作业与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发掘个性作品。

五、欣赏评价

1.自我评价(描述自己的作品)a.师示范描述范画。b.师帮助描述学生自己的画作。c.学生独立描述自己的作品。2.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

六、整理小结

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问]: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提问]:根据实验原理和老师给你提供的药品、仪器,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如何得出氧气约占1/5体积的?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不是1/5,想一想,为什么?

[提问]: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提问]: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活动三: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原理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气压减小,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分工协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组间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这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所以设计实验步骤一定要严密,操作一定要规范。学生利用刚才的装置,将红磷换成蜡烛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行,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同理可以推知,木炭、硫都不可以。学生分析刚才实验的不足,讨论改进实验,观察老师提供的几套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问]:大家用红磷初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么各成分的含量怎样呢?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吗? 活动四:建立概念

学生阅读、识记空气中的各成分以及体积含量。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课堂小结

板书

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放讲台逐步深入地探索与燃烧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逐级探究、细致分析、不断整合,构建递进式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放讲台,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高楼失火的情景模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通过燃烧还受其它因素的制约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图片】播放有关燃烧的图片

【引入】燃烧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人们一直都想方设法控制住火,让它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燃烧和灭火 活动2【活动】复习旧知

【播放幻灯片】

回忆镁、碳、硫、铁物质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总结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活动3【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及所观看的视频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猜测 1.需要有可燃物 2.需要和氧气或空气接触 3.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活动4【讲授】动手实验

教师出示已设计好的三组对比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将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2.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扣上小烧杯 3.将木条和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动手实验,讨论,汇报 实验1.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3.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活动5【练习】

【播放幻灯片】

铜片上的白磷、红磷、水中的白磷的实验呢请同学分析 提问: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理由,得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结论

活动6【讲授】

【播放幻灯片】

铜片上的白磷、红磷、水中的白磷的实验呢请同学分析 提问: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理由,得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结论

【板书】 •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活动7【讲授】

据以上练习可总结

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时,燃烧条件现象才能发生少任一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提问】如何灭火?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总结】 灭火原理 【板书】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空气)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活动8【测试】

【练习】演示实验 如何使一支燃烧的蜡烛熄灭 1.倒扣一支烧杯 2.嘴吹气

学生分析理由并解释

安全教育: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及自救 【观看】学生火灾逃生方法

设计说明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7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设计时,应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训基地教学,聘请各行业专家授课指导,及与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尽快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针对某个设计实践课题展开讨论,并将校内操作实验室作为依托,教师也应该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帮助学生初步的掌握施工的相关规程和方法;掌握检查和控制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的提高学生技术指导方面的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针对不同课题要求,调整具体施工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及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分离的情况,打破以往的基础课教学各级,重视经验和技巧方面的教学,改变以往专业课和基础课脱节的情况,重视学生视觉反应力提高,增强学生通过视觉来接受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思维分析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各种事物,确保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辅相成。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在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并全面考虑到专业的特点,重视教学本身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且还应该总结实践经验,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在调整教学内容时,重视实用性的提高。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需要深化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特别需要加强专业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因此教改中可实现“由课程向课题”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一、二年级开设了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图案设计、家居室内、电脑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表现等课程,三年级开设了家具设计、材料与施工、景观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专业认知、工程设计、绘图表达等能力,但是这些课程由各个教师担任,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连贯性,所应用的实例各有不同,无法将一个课题深入研究,导致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客户方、施工方、管理方的协调能力、信息整合资源利用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到了四年级毕业设计创作时,才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锻炼。此时,学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平时的课程设置里多加强课题式实践操作。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在具体设计中没有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不能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对外设计服务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的不足。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和学生一起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专业必修课教学,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在进行毕业答辩的时候,这样教师不但能够看到学生设计的作品,还能够看到现场和工程图片。通过课题实践所锻炼的素质能力,可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原创性基础及终身教育的资本条件,让学生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形成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合理的“课题式”“实践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国外成熟的课题式实践型教学案例,比如德国的“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及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制度,同时研究国内各个学院在产学创用,合作机制下的办学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劣。为了保证学生将来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解决某个设计课题。

加强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合作联系。艺术设计本身是边缘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性很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支撑;课题式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遇到许多领域的知识挑战;可引导学生做跨学科专业合作。比如网页设计遇到计算机硬件问题,可以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共同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中遇到的城市问题可以与人文、旅游、地理专业的学生合作,以弥补学生学科知识单一性的不足,深化个知识之间的联系。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PLC 自动控制系统 软件 程序要求 梯形图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现代工业控制的基础部件,是工厂自动化(FA Factory Automation)的支柱之一。它既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编程特点(控制功能由软件实现),又具有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优良的抗电噪能力(适应工业控制的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可编程序控制器还具有很强的连网能力和很高的可靠性,不仅可以单机使用,而且可以与计算机结合组成集散式控制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聚集了结构简单、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较高、抗干扰能力强、通用灵活、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各中职学校的机电和电梯等专业都开设了“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而开设这门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程序的设计编辑。恰当的设计课题,能够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唤醒自信心,满足探索的要求。

PLC的工作方式和通用微机不完全一样,因此用PLC设计自动控制系统与微机控制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也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PLC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也有本质区别,硬件和软件可分开设计是PLC的特点。PLC的软件设计步骤一般有以下几个设计步骤。

1.了解控制系统概况,形成整体概念。

2.分配输入输出设备。

3.画出梯形图。

4.对PLC的梯形图进行编辑。

5.对程序进行调试。

6.编写程序说明书。

显然,建立一个PLC控制系统,必须先了解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控制规模、控制方式、I/O信号种类和数量、是否有特殊功能接口、与其他设备的关系、通信内容和方式等。只有全面了解了整个控制系统,才能分配输入输出设备,之后就可以设计PLC程序画出梯形图。梯形图画好后,可以使用专用软件直接把梯形图输入计算机并下装到PLC进行模拟调试、修改直到符合要求。这便是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

学生在了解了PLC的应用设计步骤后,我们就可以设计程序了。本文以三菱公司FX系列PLC为机型进行介绍,以全自动洗衣机为例,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程序设计课题为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如图1所示为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示意图,设计要求如下:

全自动洗衣机能实现“正常运行”和“强制停止”两种控制方式。PLC投入运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启动时,先将水位通过水位选择开关设在合适的位置(高、中、低),开始进水,水满时停止进水,2S后开始洗涤正转。正转20S后,暂停2S;然后反转20S,暂停2S,这样反复循环。若正反洗未满5次,则返回长正洗开始的动作,若正反洗涤满5次,则开始排水,排空后脱水30S即完成一次从进水到脱水的大循环,若未完成3次大循环,则返回从进水开始的全部动作,进行下1次大循环。若完成了3次大循环,则进行洗完报警,报警3S后结束全过程自动停机。

另外,手动排水开关和手动脱水开关进行手动排水和脱水,按停止按钮实现停止进水,排水、脱水报警。

图1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

如上所述要求,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此程序最简也要80多步,学生很难设计得出正确的程序。但如果将按照全自动洗衣机流程将以上程序化简为多个小程序,即进水、洗衣、排水、脱水、报警,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难题,则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首先要学生确定辅助继电器,我们知道在PLC内有很多辅助继电器,在PLC内部起辅助作用。在本程序中,可以设定M0作为按下起动按钮的辅助继电器;M1作为判断洗衣机水位是否和设定水位不一致的辅助继电器;M2作为判断洗衣机水位是否和设定水位一致的辅助继电器;M3作为停止自动洗衣辅助继电器。它的梯形图如图2所示,可见此程序非常简单,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设计出正确的程序。

2.设计进水控制程序。其设计要求为:

按下起动按钮SB1或者脱水完毕,而且洗衣大循环未到3次时,开始进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水位后停止进水,等待2S后进入洗衣过程。在强制停止情况下,当停止按钮按下时立即停止进水。

此时输入输出关系增加了T,程序在上一程序的基础上稍加难度。此处可对几种时间继电器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它的梯形图如图3所示,梯形图中计数器C1指大循环3次,计时器T0指水位达到设定的水位等待2S。

3.设计洗衣控制程序。

洗衣控制在设计思路和指令应用上与进水控制基本相同,在难度上并没有太大延伸。其设计要求为:进水到设定水位2S后,开始洗衣,先正转20秒,暂停2秒,然后反转20秒,暂停2秒。这样循环5次后进入排水过程。它的梯形图如图4所示。

图4 洗衣控制梯形图

4.设计排水控制程序。

在上一程序中增加了计数器,这部分程序中的难点在于计数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计数,以及什么情况下开始复位。我们通过分析知道,C0计数器只要T6为OFF时,计数输入T6,每接通一次,C0计数器计数一次,即当前计数值增加1,当计数值等于设定值5时,计数器C0的触点动作,排水电磁阀Y1接通,表示洗衣过程完毕后,进入排水过程,水排空后停止排水。它的梯形图如图5所示。

图5 排水控制梯形图

5.脱水控制程序。

水排空后,开始脱水,脱水30S停止脱水。这部分程序与洗衣控制程序差不多,学生很容易编出此部分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水排空与否是在排水完毕后,所以要用到排水完毕辅助继电器M4,它的梯形图如图6所示。

图6 脱水控制梯形图

6.洗完报警控制程序。

洗衣大循环3次后,开始洗完报警过程,3S后停止报警。这部分程序与排水控制程序相同,要用到计数器C1,当Y4接通时C1计数1次,当计数值达到设定值3时,报警器Y5接通。这样整个洗衣过程结束,它的梯形图如图7所示。

图7 洗完报警控制梯形图

程序要求部分至此完毕,其程序的输入输出关系见表1、表2。

以上六个程序学生大多还是沿用了设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设计思路,由浅到深,不但具有针对性而且具有启发性,变复杂为简单,既激发了学生钻研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很大提高。

表1 I/0分配表

表2 其他元件分配表

参考文献:

[1]《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7

[2]《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触摸屏综合应用技术》岳庆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9

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课题作业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一项内容。优秀的课题作业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优秀课题的效果

优秀的课题作业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如金子般珍贵,即使在数年之后,学生仍然会讨论,教师仍然会借鉴。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能去粗取精、优中选优,它们既让人胆怯又诱人挑战,甚至让人彻夜难眠,却又欲罢不能。有的课题只是一次性的,有的则经年使用。课题的丰富多样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需求。成功的课题一方面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莫大挑战,使学生在寻求理想方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巧和智慧。有时候,一个别具特色的课题甚至能引发学生的风格或技巧的巨大变化。优秀的课题作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首先,能让学生面对挑战。课题必须具有足够的变量和偶然性,能检验学生的技能和天分,而且到最后阶段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惊喜。其次,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课题必须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因为学生在做新鲜的事情时能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能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课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让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成功的意义毋庸置疑,而失败的意义也不可小视,因为从失败中学生往往能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也只有从失败中才能汲取教训。有时,即使学生在课题作业中无法创作出有个性、有想法的作品,课题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挑战、学习与提高是良好教育的基础,而要达到这个综合目标,需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更需要积极好学的学生。所以,优秀的课题设计能够体现教育的真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仍能被学生津津乐道,在师生之间流传,成为教师名副其实的标签。正是因为课题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可以带给学生独特、深刻的启迪与感悟,这些著名的课题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许多由著名教师设计好的课题已经具备这样的声望,此类课题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它们像重要的知识和经验一样,激发了师生双方的期待,完成这一特殊的作业甚至会改变学生的职业进程,使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当然,并不是只有著名的课题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事实上,有时候最普通的课题设计也能影响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欣赏,这些课题同样重要。

二、优秀课题的特征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0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 :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学生发言]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讨论] [学生发言]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提问] 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课堂练习](投影展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上述练习答案] 1.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3.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投影练习]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温度升高后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课后习题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11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中.采用课题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审美能力得到展现。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课题形式教授,将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课题式教学;方法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可以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创造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内容偏专偏窄同时比较陈旧,用统一内容以及方法步骤教学,未能体现设计专业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对现有色彩教学模式加以改革[1]。

一、设计专业色彩课题式教学的特点

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启发角色,并且课题设计的形式多样。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课题式的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快乐。学生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这种灌输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使用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将自我学习作为中心,同时根据教师布置课题,来收集有关的材料并加以表现。在色彩主观表现以及制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将想到的各种方法以及工具加以试验,从而激发创作热情。这样一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处于主动地位,容易体会到色彩学习的乐趣。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秀设计人员需要有敏锐美感还有丰富创意,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传统的色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观创造的意识以及能力都比较差。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则将规律性理论融入到色彩实验当中,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教学内容,而选择性加以设计。选择重点内容则是让学生解决课题,并通过适当拓展整合,来分析归纳客观色彩,通过多花样的形式将色彩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形成突出的风格特点,让色彩表现学生的主观情感,可以创造性使用主观色彩,敏感准确表达对于课题当中色彩产生的感受。教师则引导他们试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色彩关系给予高度肯定。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这是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艺术知识以及技能学习虽然重要,不过挖掘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更为重要。设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存在着艺术素养不够的问题,所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强化他们这方面的能力[2]。学生更需要从课题要求出发,认真地准备构思,探究同课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素材体现的艺术规律以及审美内涵,从而开拓自己的眼界以及知识面。课题式教学在色彩选择方面,要鼓励学生改变固有调色习惯,尝试少用复色,让学生色彩设计作品体现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并体现出时代特点。

二、设计专业色彩课题式教学的方法

第一,课题设置方法。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在课题设定方面,要同理工科的固定课程模式有所区别。教师应当根据设计色彩的课程要求,并且结合学生以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创造性设置色彩课题以及训练的方式,从而真正反映出课题式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灵活性。在课题设置方面要便于学生学习知识并开拓思维,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最终改善学生理解观察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合力设置课题训练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面只有那些可以开发学生创意的课题才能够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工作室或者教研室依据课程要求,集体策划来确定课题内容。其次是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定一些课题。再次是学生凭借个人兴趣挖掘,这方面的课题对学生要求往往较高。最后是课余联系色彩设计的实践工作,通过师生的讨论总结来设置。在课题内容设置方面,主要有自然写生、分解表现、探索实验、意念表达、抽象形式以及教学案例等形式,能够反映课程内容当中某个专题的内容,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组作业来构成,同时也能够横跨多门课程,涉及到不同的主题意旨的内容,从而利于学生在学科专业以及风格特点间的选择。

第二,组织准备方法。课题式教学往往依附于工作室制度,由工作室根据教学规划以及专业方向来组织开展。课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准备工作。首先要由教师描述色彩设计课题的具体要求,涉及到哪些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确保课题的难易适当,并且知识点全面,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课题的案例,并且让学生主动分析结果,来完成课题的分析报告。其次是通过课堂的分析以及学情的把握,教师将学生进一步分成几个小组,从而为后续的成果发布环节做好人员的准备。再次是硬件准备的工作。色彩工作室应当在院校的艺术设计中心网页建立讨论专区,将搜集的资料链接公布,从而便于学生的浏览、查阅以及在线学习。要是不具备上机上网的条件,那么就要充分发挥资料室以及图书馆作用,在上课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也可以将相关的书籍以借阅方式让学生传看。最后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公网资源的作用,公开邮箱或者QQ等方式同学生进行资料的交换以及问题的讨论[3],从而实现师生之间课题资源的共享。

第三,课题成果的发布评价。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的教学方法需要从以下三个环节落实。首先是学生完成课题之后要填写课题小结同时将课题以照片形式附于报告当中,送交工作室以及教学科室备案,教师在结束课题后检验教学的成果,同时自评教学效果。其次是课题成果发布,可以通过展览、讨论、汇报以及上传到网络等不同的形式来向课题的老师、工作室以及教学科室等方面的人员展示课题的成果,从而实现方法、知识以及能力方面相互沟通学习的效果[4]。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上传课题的主页以及校内外展览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宣传推广色彩设计课题的成果。再次是成果评价。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可以使用学生自评、教師评分以及教研室现场打分等办法,将三者平均打分记入到成绩当中。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揭示学生在课题完成的过程当中掌握了何种知识、技能以及方法,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课题式的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同时用针对性形式加以体现。学生则分析课题并突破自我,从而锻炼创造能力,为更后续学习提供准备。同时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色彩感受广度以及深度,并改善学生的色彩修养以及审美。(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课题名称: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研  项目编号:BSJG12009

参考文献:

[1]关慧仪.“色彩设计分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装饰,2013,11(8):159-162.

[2]周信华.基于刨造性思维的色彩归纳[J].江南大学学报,2012,15(3):456-458.

[3]李尚婕,李季.在色彩教学中建立学生自身的审美框架——色彩教学活动中的分解式课题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9(1):123-126.

dsp课题设计教学大纲 篇12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 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 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活动 (实验) 准备]

铁架台 (带铁圈) 、铜片、火柴、试管、50 mL烧杯、酒精灯、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酚酞溶液等。

[教学过程]

师:夏天天气炎热, 同学们经常喝冰冻的矿泉水。展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 观察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这一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师: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些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呢?

生: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师: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些实验, 大家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1:

师:有蓝色沉淀生成, 加稀盐酸后蓝色沉淀消失。这种明显的外观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板书: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2:

师:为了证明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除此之外, 我们可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物质生成, 必有物质被消耗, 可以根据原有物质是否被消耗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师:对,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 并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学生 (探究活动) 实验3:

生:不显碱性, 因为盐酸把氢氧化钠反应完了。

师:很好, 这里注意刚好滴加到无色为止,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如果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仍然呈无色, 可是稀盐酸就过量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看看NaOH和HCl反应的生成物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 并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酸和碱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酸碱之间的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呢?其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和图片。

生: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师: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而其他离子仍然分散在水分子的间隙处, 当将溶液蒸干后才能以晶体析出。

板书:NaOH+HCl=NaCl+H2O

生练习:Cu (OH) 2+2HCl=Cu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师:观察生成物, 从离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铜、氯化钙、硫酸钠的组成特点。

生:这些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板书:1.由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均生成盐和水, 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投影)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哪种是中和反应 (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Fe2O3+3H2SO4=Fe2 (SO4) 3+3H2O

C.H2SO4+2NaOH=Na2SO4+2H2O

D.CO2+Ca (OH) 2=CaCO3↓+H2O

生:只有C答案是, 其余不是, 因为反应物不是酸和碱。

师:强调中和反应既看反应物又看生成物。以上我们认识了中和反应, 那么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呢?

生阅读课本59-60页。

板书: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讨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性可加入熟石灰。

2.硫酸厂排放的污水可加入熟石灰进行中和。

3.被蚊虫叮咬过后可涂上一些碱性物质, 如:NH3·H2O、肥皂水、牙膏等可减轻痛痒。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获得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一、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二、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布置作业]

65页第8小题。

讨论:如何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二、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 处理工厂废水; (3) 用于医药

[教学反思]

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2 篇13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何少艾

教材分析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保护,每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在丰富的水储量与有限的淡水这一现实情况中,本身就蕴含着相对、辨证的思想,同时随着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状况又是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这里又蕴藏了发展、变化的观点。这里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

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也就是说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获得。教材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教材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内,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当看见被污染的河水或海水时,有学生会说:“这么大的江河湖海还怕这点污水?况且还有自来水厂在,不必太在意了。”另外,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偶尔看到一点戈壁滩的画面,不是觉得很美,就是觉得那太遥远了。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使之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设计理念 设计这样一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总之,通过学习化学,要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为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提

供一些智力支持和实践机会。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

环境的良好品德。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与本教材相关的资料和有关水

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

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水的新生”配乐诗风景片。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壮观的水画面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二、自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A、51% B、61% C、71% D、81%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A、2.23% B、2.33% C、2.43% 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A、50多种 B、60多种 C、70多种D、80多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A、第二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A、印尼 B、巴西 C、美国 D、中国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A、1/2 B、1/3 C、1/4 D、1/5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A、内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

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

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A、湖北 B、内蒙古 C、河北 D、天津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A、1亿 B、3亿 C、5亿 D、7亿

12、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金沙江

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在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赞扬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给予

肯定。)

三、师生互动

1、小结下列知识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

2、海洋水:

(1)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3、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

2、将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并与教师准备的材料一起进行交流总结。

如:(1)爱护水资源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

(2)我国的“节水标志”。

(3)有关水污染而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和报道。(在师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下列课程内容。)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

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 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机物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

D、恶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

H、热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3)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三、习题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

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四、结束语

重放“水的新生”,由学生朗诵配乐诗──水的新生。在优美的风景和诗篇中同学们更加体会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以“我认识的水”为题,从名称、化学式、组成元素、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方面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

上一篇:禄丰县林业局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毕业写给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