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共3篇)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篇1

1.注射剂的制备中,洁净度要求最高的工序为()A.配液

B.过滤

C.灌封

D.灭菌 2.()常用于注射液的最后精滤

A.砂滤棒

B.垂熔玻璃棒

C.微孔滤膜

D.布氏漏斗 3.NaCl 等渗当量系指与 1g()具有相等渗透压的 NaCl 的量。

A.药物

B.葡萄糖

C.氯化钾

D.注射用水 4.安瓿宜用()方法灭菌。

A.紫外灭菌

B.干热灭菌

C.滤过除菌

D.辐射灭菌 5.()为我国法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

A.离子交换树脂法

B.电渗析法

C.重蒸馏法

D.凝胶过滤法 6.()注射剂不许加入抑菌剂。A.静脉

B.脊椎

C.均是

D.均不是 7.注射剂最常用的抑菌剂为()。

A.尼泊金类

B.三氯叔丁醇

C.碘仿

D.醋酸苯汞 8.滴眼液中用到 MC 其作用是()。

A.调节等渗

B.抑菌

C.调节粘度

D.医疗作用 9.NaCl 作等渗调节剂时,若利用等渗当量法计算,其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A.x=0.9%VEW D.x=0.09%V-EW 10.()兼有抑菌和止痛作用。

A.尼泊金类

B.三氯叔丁醇

C.碘仿

D.醋酸苯汞 11.注射用水除符合蒸馏水的一般质量要求外,还应通过()检查。

A.细菌

B.热原

C.重金属离子

D.氯离子

12.配制 1%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200ml,需加氯化钠()克使成等渗溶液。(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 0.18)A.1.44g

B.1.8g

C.2g

D.0.18g 13.焦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pH 调节剂

B.金属离子络合剂

C.稳定剂

D.抗氧剂 14.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A.酸价越高越好

B.碘价越高越好

C.酸价越低越好

D.皂化价越高越好

15.大量注入低渗注射液可导致()。

A.红细胞死亡

B.红细胞聚集

C.红细胞皱缩

D.溶血 16.注射剂质量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各类注射剂都应做澄明度检查

B.调节 pH 应兼顾注射剂的稳定性及溶解性

C.应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D.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17.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酒精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18.某试制的注射剂(输液)使用后造成溶血,应改进()。A.适当增加水的用量

B.酌情加入抑菌剂

C.适当增大一些酸性

D.适当增 NaCl 的量

19.药物制成无菌粉末的目的是()。

A.防止药物氧化

B.方便运输贮存

C.方便生产

D.防止药物降解

二、配伍选择题

[1-5] 请写出维生素 C 注射液中各成份的作用

A.维生素 C

B.NaHCO

3C.NaHSO 3

D.EDTA-Na 2 E.注射用水.pH 调节剂()2.抗氧剂()3.溶剂()4.主药()5.金属络合剂()[6-10] 请选择适宜的灭菌法

A.干热灭菌(160 ℃ /2 小时)

B.热压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过滤除菌 6.5% 葡萄糖注射液()7.胰岛素注射液()8.空气和操作台表面()9.维生素 C 注射液()10.安瓿()[11-15] 处方分析

A.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 25g

B.氯化钠 3g

C.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D.硫柳汞 0.01g

E.聚山梨酯 80 1.5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11.药物()12.抑菌剂()13.助悬剂()14.润湿剂()15.等渗调节剂()[16-20] A.电解质输液

B.胶体输液

C.营养输液

D.粉针

E.混悬型注射剂 16.生理盐水()17.右旋糖酐注射液()18.静脉脂肪乳()19.辅酶 A()

20.醋酸可的松注射剂()

[21-25] 请选择下列去除热原方法对应的热原性质

A.180 ℃ /3-4 小时被破坏

B.能溶于水

C.具不挥发性 D.易被吸附

E.能被强氧化剂破坏 21.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22.用活性炭过滤()23.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24.加入高锰酸钾溶液()25.玻璃容器高温处理()[26-30]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脊椎注射.等渗水溶液,不得加抑菌剂,注射量不得超过 10ml()27.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软组织内,剂量为 1~2ml()28.用于过敏试验或疾病诊断()29.起效最快的是()

30.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注射的是()

[36-40] A.粉针

B.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C.溶液型注射剂

D.混悬型注射剂

E.乳浊型注射剂

36.右旋糖酐制成()37.辅酶 A 宜制成()38.盐酸普鲁卡因可制成()39.黄体酮制成()40.脂肪制成()

四、多项选择题

1.输液的质量要求与一般注射剂相比,更应注意()A.无菌

B.无热原

C.澄明度

D.pH 值 2.除去药液中热原的方法有()。

A.吸附法

B.离子交换法

C.高温法

D.凝胶过滤法 3.延缓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有()

A.等渗调节剂

B.抗氧剂

C.金属离子络合剂

D.惰性气体.注射剂安瓿的材质要求是()A.足够的物理强度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具有低的膨胀系数

D.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 6.输液的灌封包括()等过程

A.灌液

B.衬垫薄膜

C.塞胶塞

D.扎铝盖 7.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当活性炭,其作用是()A.吸附热原

B.脱色

C.助滤

D.提高澄明度 8.下列()不是去除器具中热原的方法

A.吸附法

B.离子交换法

C.高温法

D.酸碱法 9.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A.离子交换法

B.重蒸馏法

C.反渗透法

D.凝胶过滤法 10.输液的灭菌应注意()

A.从配液到灭菌在 4 小时内完成 B.经 116℃ /40` 热压灭菌

C.从配液到灭菌在 12 内完成 D.经 100 ℃ /30` 流通蒸气灭菌

11.使用热压灭菌柜应注意()

A.使用饱和水蒸气

B.排尽柜内空气

C.待柜内压力与外面相等时再打开柜门

D.灭菌时间应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温度时算起

12.注射剂配制时要求是()

A.注射用油应用前经热压灭菌

B.配制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易产生澄明度问题的原料应用稀配法

C.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活性炭起吸附和助滤作用 D.所用原料必须用注射用规格,辅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 13.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是()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可随意选择溶剂以制备某种特殊药品

C.含水量低

D.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特性

14.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 12 小时内进行灭菌 B.滤过除菌法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C.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溶液中最小

D.在达到灭菌完全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灭菌的温度和缩短灭菌的时间

15.热原的化学组成为()

A.淀粉

B.脂多糖

C.蛋白质

D.磷脂 16.下列()均不能用来溶解粉针 A.去离子水

B.重蒸馏水

C.高纯水

D.灭菌注射用水 17.安瓿注射剂的灌封包括()等步骤 A.精滤

B.灌液

C.熔封

D.衬垫薄膜 18.凡()不稳定的药物均需制成粉针 A.遇热

B.遇水

C.遇光

D.遇氧气 19.可以加入抑菌剂的制剂为()

A.滴眼剂

B.注射用无菌粉末

C.静脉注射剂 肉注射剂

20.污染热原的途径是()

A.原料

B.制备过程

C.灭菌过程

D.溶剂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篇2

国产湿热和干热灭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需要如何进行技术改进?

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使用的灭菌设备对其辅助系统有哪些要求?

目前制药企业对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使用的灭菌设备的验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哪些是由于设备原因导致的?

SFDA在2009年4月下发的新版GMP (专家修订稿) 中着重修改了对无菌制剂的要求, 关于其对灭菌设备的要求, 如何理解?

1 目前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中主要的灭菌方式有哪些?如何根据灭菌工艺要求选择无菌制剂药品生产用灭菌设备?

胡卫杰河南欣泰药业有限公司

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主要的灭菌方法有5种:蒸汽法、干热法、过滤法、环氧乙烷法、辐射法。选择灭菌的方法要考虑制剂特点、微生物情况及制剂主成分的性质。

蒸汽法也是湿热灭菌, 在湿热的条件下, 微生物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被杀死。其适用于可承受所需的温度, 且能被湿气穿透但不会受到不良影响的包装在密闭容器中的药物制剂。

干热法是在特别设计的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的方法, 通过气体或电加热, 温度可控。干热灭菌的温度通常是在160~170℃之间或更高, 时间不少于2 h。焚化或氧化使微生物脱水死亡, 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过滤法是通过过滤介质吸附或者筛选除去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热敏性溶液的灭菌。

环氧乙烷是常用的气体灭菌剂。通过与细胞内的分子起化学反应而破坏和消除蛋白的活性, 使微生物死亡, 达到灭菌的目的。其穿透力较强, 常用于医疗器械、外科手术用具、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及不与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不稳定的酶制剂、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灭菌。

辐射法是使用γ射线或阴极射线灭菌的方法, 通过射线照射后, 微生物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 使细胞活性丧失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以上灭菌方法, 应用和研究最广泛的就是干热和湿热灭菌。采用哪种方法, 产品必须经过无菌检查以证明所采用方法的效果, 同时还要对灭菌方法进行验证。

李克臣启东华拓药业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经理

灭菌是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无菌制剂原则上是制剂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但绝对无菌既是无法保证也是无法用试验来证实的。实际生产过程是将制剂中微生物存活率下降至SAL≤10-6。良好的灭菌工艺是无菌制剂的重要保证。确定灭菌工艺时应把无菌制剂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完整性、灭菌介质的残留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1) 湿热灭菌:灭菌能力强, 最有效, 应用也最广。一般适用于耐热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灭菌。成型设备有立式灭菌锅、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柜、中成药灭菌柜、多功能安瓿检漏灭菌柜、大输液水浴灭菌柜等。 (2) 干热灭菌:可去除热原物质,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 如金属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及玻璃仪器等。成型设备有净化双扉干燥烘箱、西林瓶隧道灭菌器等。 (3) 辐射灭菌法:最常用的为60Co-γ射线辐射灭菌。适宜于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要控制辐射剂量。 (4) 气体灭菌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等。适用于在所选气体中稳定的物品消毒灭菌。还需要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采用环氧乙烷时, 还应考虑泄露试验。成型设备有臭氧、环氧乙烷灭菌柜及甲醛、臭氧熏蒸。 (5) 过滤除菌法:常用于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如无菌原料药、冻干粉针生产除菌。

可根据被灭菌无菌制剂的特性采用适当方法灭菌, 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若产品不适合此法, 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 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产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 (如流通蒸汽灭菌) 。

李晓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对湿热灭菌来说, 灭菌方式有蒸汽式、水浴式和蒸汽与空气混合式;灭菌状态分静态和动态。根据灭菌工艺:当灭菌温度大于105℃时可以采用蒸汽式, 若灭菌温度低于105℃时可以采用水浴和蒸汽与空气混合式。若灭菌物品防止灭菌过程药品分层或沉淀需要选择动态灭菌器, 反之选择静态灭菌器。

易肃平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公共支持部高级工程师

如何根据灭菌工艺要求选择无菌制剂药品生产用灭菌设备?我认为: (1) 设备设计和安装应有利于避免交叉污染、避免差错并便于清洁及日常维护。全部材料应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氩弧焊焊接, 焊缝须平整光滑, 弯角应圆弧过渡, 材料折边不能有死角和缝隙。结构上无盲区, 便于清洗和防止尘埃粒子沉积。 (2) 工艺设备应在生产工艺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如隧道式灭菌干燥机, 各段温度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可独立控制和任意设定, 灭菌加热段温度可在300~380℃内控制, 350℃高温灭菌段运行时间一般≥5 min。灭菌后抗生素玻璃瓶的微粒达到100级洁净度要求、细菌内毒素降3个对数单位及微生物不得检出。又如湿热和干热灭菌箱, 胶塞和铝盖灭菌箱位于两个不同洁净区的双扇门应配置电气或PLC电脑控制, 保证各洁净区间的隔离, 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引起不符合GMP的事故发生。另外, 干热灭菌箱的进、出风口需安装高效过滤器, 防止外界对内部的污染。

赵志宏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无菌制剂药品生产常用灭菌方式有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种方式。物理灭菌有加热、辐射、过滤等, 化学灭菌是用化学品的气体或蒸汽对药品、材料进行灭菌。选择灭菌设备, 要根据无菌药品采用的制造工艺进行确定, 如制造无菌药品有采用无菌制造和最终灭菌制造两种工艺。制造工艺不同, 采用的灭菌工艺也有所不同。 (1) 最终灭菌无菌制剂, 首先要对药品的内包装物 (如药瓶等) 进行灭菌, 如采用干热灭菌的隧道烘箱灭菌, 在灭菌后的内包装物灌装药品和密封后, 最后在灭菌容器 (如双扉式蒸汽灭菌柜、水浴式灭菌柜等) 内进行灭菌; (2) 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 因药品装入内包装物后, 不再做灭菌处理, 对无菌的要求相对更高。药瓶经过清洗后, 要经过隧道烘箱进行干热灭菌, 胶塞清洗后, 要用纯蒸汽灭菌, 最后用除菌空气干燥或真空干燥。以上两种工艺都牵涉到工、器具的灭菌问题, 可以选择电热烘箱或臭氧灭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微波灭菌在灭菌工艺中得到认可和采用, 其有节省能源、干燥灭菌快的特点。

选用灭菌设备, 应以节能、灭菌均匀、速度快、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好为原则。“所有的灭菌方法都应经过验证”, 同样, 无论采用何种灭菌设备, 都要验证其灭菌除热原的效果来确认设备的适宜性。

包来根通用电气药业 (上海) 有限公司工程师

目前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中主要使用蒸汽、水浴、射线、除菌过滤等灭菌方式。在选型时要选择适合自己工艺需求的灭菌设备。蒸汽、水浴灭菌需要考虑不同的产品包装方式的灭菌要求, 如玻璃瓶、软袋、PE瓶等, 特别是软袋、PE瓶需要考虑灭菌温度、压力, 确保不破坏外包装, 否则易导致最终污染。这类灭菌柜必须要通过风扇来保证蒸汽的均匀度。当然真空系统、压缩空气都必须根据工艺选用来平衡压力。

如果是器具灭菌, 主要应考虑灭菌前后的验证, 如何保证灭菌前、后外包装的安全性。当然工作服的验证同样需要做, 而且需要考虑工作服的更换周期验证。

除菌过滤也是无菌的保障措施。但除菌过滤主要是通过过滤器来保证, 由验证来确认过滤器的可靠性。

2 国产湿热和干热灭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需要如何进行技术改进?

胡卫杰河南欣泰药业有限公司

以热风循环干燥箱为例。其常见问题及技术改进如下: (1) 干燥箱腔体的支架固定无法清洗, 这是干热灭菌设备的常见问题, 不固定不稳当, 如果固定又不方便清洗, 还有就是干燥箱腔体里面的支架选用材质打磨不光洁, 影响干燥箱腔体里面的支架清洗; (2) 热风气流自下而上, 易二次污染。侧送风侧回风, 从而影响到一部分产品受到污染; (3) 热风循环不过滤, 虽然杀灭了干燥箱内的细菌, 但尘埃粒子还是超标。再一个就是灭菌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温度不好控制。

林炎海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湿热灭菌柜存在的问题: (1) 温度、时间和压力监测; (2) 记录器和控制仪相互独立; (3) 独立的指示剂; (4) 排水和泄漏测试; (5) 空气的除去; (6) 蒸汽的穿透和蒸汽的质量; (7) 负载的所有位置、接触时间、温度; (8) 过度灭菌; (9) 培养基灭菌用蒸汽灭菌柜的特殊性。

干热灭菌设备存在的问题: (1) 待灭菌物品的清洗区域环境要求; (2) 灭菌腔内空气应保持循环和正压; (3) 经过过滤的空气; (4) 灭菌温度和时间必须进行记录; (5) 如温度适当, 可以除去热原; (6) 验证 (使用内毒素指示剂进行挑战性测试) 。

两种灭菌最主要的问题是F0值, 首选F0≥12, 而不是F0≥8;还是只要达到F0≥8即可?可参考欧盟灭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决策树中残存概率法是否亦优先选择121℃的温度条件?那就是不一定, 要根据产品的稳定性确定, 如果采用更高温度和更短的时间能满足残存概率法时, 可能比较低温度, 更长时间的灭菌条件对产品更有利。如果产品不能耐受121℃的高温, 则可以降低温度, 并保证微生物的残存概率<10-6。

技术改进: (1) 根据灭菌前带菌量进行设计, 一是基于对灭菌前产品所含微生物的耐热性和数量以及该品的热稳定性, 二是灭菌后的污染概率<10-6; (2) 过度杀灭法, 一是基于工艺程序能杀灭更加耐热的微生物, 二是理论上对生物指示剂孢子的杀灭能力达到10-12; (3) 将两者结合, 兼顾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无菌要求。

赵志宏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国产湿热或干热灭菌设备在灭菌温度均匀性方面和国外先进设备还有一定的差距, 设定的温度和实际温度误差较大 (±3或更大) , 配置档次不高, 设备的稳定性不好。为满足无菌工艺要求, 还需在设备的一些细节和配置上不断进行改进。 (1) 湿热灭菌设备中所用的国产水环式真空泵噪音较大, 影响生产环境中人员的情绪。由于湿热灭菌设备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有的设备还没有防止在有蒸汽压力情况下门被误打开的安全保护装置, 这样的设备在安全性能上还得不到保证。湿热灭菌设备通入的是流通纯蒸汽, 为节约能源, 设备应设置夹套, 通入锅炉蒸汽进行预热, 但很多设备在这一点还没有做到。 (2) 对无菌衣进行灭菌干燥的脉动真空消毒柜, 在衣物灭菌后, 单纯靠抽真空的方法, 衣物很难彻底干燥, 还需设置洁净空气加热器, 通入热空气, 配合脉动抽真空进行干燥。 (3) 干热灭菌的隧道式干热灭菌机应具备冷却段, 以保证烘箱出瓶达到较低的温度。应设置设备和无菌区域之间的空气自动平衡装置, 以保证压差的平衡和稳定的层流。为保证灭菌效果, 监视烘箱的运行状态, 还应有网带速度、压差、风速监控系统。在异常情况下, 如灭菌温度低压设定温度超过5℃, 空气流速低于报警值等情况, 能自动停机。冷却段应配有SIP装置, 保证冷却段无菌的工作状况。《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3102条明确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用灭菌柜应具有自动监测、记录装置, 其生产能力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 为此还要有参数方面的记录装置, 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要提高设备的档次, 还可配置灭菌段的粒子计数器, 在线监测灭菌段的洁净度。

李云华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国产湿热灭菌设备按设定程序自动运行时, 容易受到一些参数条件影响 (如真空度无法达到等) 而停滞不前, 最好能设故障报警装置并智能提示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 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故障。

国产干热灭菌设备中灭菌烘箱技术相对较简单, 隧道烘箱主要问题在于风压平衡, 重点应防止因外界风压发生变化而影响烘箱内的风压平衡, 建议加装风压自动监控、平衡装置, 并在设计厂房时在隧道烘箱进、出口所在房间设置缓冲门, 减少开关门时带来的压差影响, 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择水冷式降温。此外, 干热灭菌设备的环境保证靠高效过滤器, 因药厂使用的干热灭菌温度在250~320℃之间, 如此高的温度下, 高效过滤器的质量和安装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否则就会成为污染源。

3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使用的灭菌设备对其辅助系统有哪些要求?

易肃平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公共支持部高级工程师

隧道灭菌烘箱辅助送风系统:工艺要求控制送风量、送风温度、排风温度、隧道各部位压差值、隧道两端房间的压差等数据。

胶塞清洗灭菌机辅助系统包括:烘干用热风及抽真空系统、洗涤用纯化水和注射水系统、纯蒸汽灭菌系统。对注射水和纯蒸汽的流量、温度均有生产工艺控制要求;热风干燥系统应保证送风量及送风温度达到灭菌工艺要求。

王学亮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以大输液灭菌设备为例, 需要配套的主要附属系统有蒸汽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等。其中: (1) 蒸汽系统提供加热用的蒸汽, 要求蒸汽源提供的是饱和蒸汽, 压力适当, 如果蒸汽过热或者压力过高, 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及寿命造成影响; (2) 水系统, 大输液灭菌器需要注射用水和软化水。灭菌循环用的水为注射用水或者纯化水, 换热器的冷却水需要软化水; (3) 压缩空气系统一般采用无油润滑方式产生压缩空气, 灭菌过程中需要向灭菌器内补充压缩空气, 该压缩空气需无油。压缩空气系统需要稳定提供压力恒定的压缩空气, 由于灭菌过程中压缩空气耗量是个变值, 为了得到稳定的气压, 一般需要设置足够容积的压缩空气储气罐。

李云华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干热灭菌设备必须确保冷却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有效, 防止产生凝结水, 造成污染。

湿热灭菌设备的饱和蒸汽必须满足干燥, 即含湿气<5%、含冷空气<3.5%以及过热度≤5℃, 因为饱和蒸汽遇冷凝而释放出大量的潜热能, 使物品的温度上升。而冷凝的同时, 其体积急剧收缩 (1/1 600) , 还可产生局部负压, 使随后的蒸汽穿透到物品深处, 对过热蒸汽, 一方面冷凝放缓, 不利于灭菌, 此现象在过热5℃以上时即表现明显。另外, 蒸汽过热可导致物品快速老化。当蒸汽中混入空气其压力和温度间的关系与饱和蒸汽时的有所偏差, 此时压力表中所示压力值应扣除空气的分压, 也即其所能达到灭菌温度也会相应下降, 如不注意这一点, 由于未达到灭菌温度而导致灭菌失败。

灭菌设备要求其辅助系统上的过滤器始终有效, 必须注重对过滤器的维护管理, 这直接影响主机的使用。

4目前制药企业对无菌制剂药品生产使用的灭菌设备的验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哪些是由于设备原因导致的?

易肃平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公共支持部高级工程师

验证是制药企业定标及达标运行的基础。而目前我国对灭菌设备的验证无统一的标准, 验证设备进口的和国产的不统一, 因此导致验证工作的不规范。而验证过程中由于运行设备本身的先天原因, 比如, 隧道烘箱在验证时, 因远红外加热管布局及加热功率设计不合理, 造成灭菌过程中各段温度分布不均, 常常导致验证数据的不稳定性;另外, 验证时冷却送风系统送风量、温度控制出现偏差, 也会对验证结果造成影响。

林炎海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存在问题:主要是热分布和热穿透问题。一般来说, 空载热分布的冷点应在确定的位置周围, 否则就可能是由设备、压力、空气置换不完全、蒸汽质量等原因引起。

对于装载热穿透, 大容量注射剂冷点位于产品的几何中心和沿纵轴位于产品的底部, 但需要验证确认。冷点的定位在小容量注射剂中并不典型, 因为溶液加热的速率几乎与灭菌器相同。还有, 容器的方向也会影响冷点的位置, 当容器旋转或翻转时, 可能不存在可辨别的冷点。如果装载不变, 容量相同, 蒸汽穿透不存在阻隔等, 冷点仍然无法重现, 则应检查设备、工艺、压力、蒸汽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满载热分布和空载热分布对于灭菌效果的意义是有区别的。两项试验都是测量灭菌腔室的温度分布情况, 还不反映产品内的温度和热效益, 不能直接反映产品的灭菌效果。但腔室情况会影响产品内的情况。验证中依次进行空载热分布、满载热分布、产品热穿透试验。采用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用尽量少的试验次数, 尽可能地揭示客观情况。前道试验的结果为后道试验提供信息。

包来根通用电气药业 (上海) 有限公司工程师

设备设计不足, 缺乏专业灭菌工艺研究人员。灭菌设备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需针对不同产品和需求设计不同的灭菌方案。厂家缺乏验证经验, 更多的是仿制设备, 对设备设计理念应当更具体、更完善, 应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同时自动化程度需要提高, 特别是每批数据记录存储, 电子签名必须要按FDA 21CFR PART 11做评估。PLC系统也需要按计算机系统要求做验证, 如GAMP5, 至少是4类。

5 S FDA在2009年4月下发的新版GMP (专家修订稿) 中着重修改了对无菌制剂的要求, 关于其对灭菌设备的要求, 如何理解?

李克臣启东华拓药业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经理

新版GMP (专家修订稿) 附录无菌制剂中, 对无菌制剂的灭菌用了灭菌、最终灭菌和非最终灭菌三章的内容进行阐述, 概括为:根据制剂特性选用合适的灭菌方式;尽量采用湿热灭菌, 过滤除菌风险最大;任何灭菌方式都应验证及再验证;明确区分已灭菌和未灭菌的制剂;灭菌应有记录。

对灭菌设备有如下要求: (1) 尽可能消除“冷点”是湿热灭菌柜设计、制造质量好坏与否的首要条件。 (2) 灭菌柜的精确度和重现性要高。 (3) 要求设备配有GMP验证标准接口、温度时间和F0值控制、能自动记录打印各种参数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用于检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和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要分别设定, 具体位置要验证。 (4) 操作条件的适应性强和操作方法的简便性好。 (5) 柜门一般是双扉, 有利于区分已灭菌与未灭菌的制剂。 (6) 需要测定并记录灭菌柜腔室底部排水口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7) 饱和蒸汽灭菌柜室内的空气必须排尽, 否则压力表显示已达灭菌压力, 但蒸汽温度却并未达到要求, 从而导致灭菌失败。 (8) 用于安瓿针剂和小输液瓶的灭菌柜应能进行检漏及清洗。 (9) 灭菌柜的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泄放装置、电气安全装置和压力安全连锁装置。 (10) 干热灭菌设备的高效过滤器应经过完整性测试。 (11) 过滤除菌方法中过滤器的选择应尽可能不脱落纤维 (接近零) , 也不得吸附药液的组分或向药液中释放其他物质, 严禁使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林炎海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通过物理检测手段和必要时的生物指示剂试验来验证其对产品的适用性及灭菌效果, 即每种被灭菌品的所有部位都达到了设定的灭菌要求。应对工艺的有效性定期进行再验证 (1年至少1次) 。设备有重大变更后, 应进行再验证。再验证的结果和记录应予保存。同时, 应通过验证确立所有灭菌程序的装载方式。

热力灭菌: (1) 每次热力灭菌均应用适当大小的记录纸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也可用具有适当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其他设备来记录。用以监控记录灭菌温度的探头位置应通过验证来确定。验证过程中, 在可能条件下, 应在同一部位安放另一支独立的测温探头作对照。 (2) 应有足够时间保证所有被灭菌品都升高到所需灭菌温度后, 方可开始测定灭菌程序的时间。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均须测定。 (3) 在灭菌高温阶段后, 应采取措施防止冷却期间已灭菌品遭受污染。任何与产品相接触的冷却用液体或气体都应当是灭过菌的, 除非能证明任何渗漏的容器不可能被批准投放市场。

湿热灭菌: (1) 湿热灭菌程序监控的参数应包括灭菌温度和压力。一般情况下, 程序控制性仪表应独立于监控及记录仪表。如采用自控和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经过验证, 以确保符合关键工艺的要求。该系统应能记录系统本身以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操作人员应监控这类故障的发生。应经常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定期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表作对照。对腔室底部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而言, 也许有必要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如灭菌程序中包括抽真空操作, 则应经常对腔室作检漏试验。 (2) 应注意, 灭菌用蒸汽应达到适当的质量标准。蒸汽中含添加剂的量不应给产品或设备造成污染。

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时灭菌柜腔室内的空气应循环并保持正压, 以阻止非无菌空气进入。进入腔室的空气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赵志宏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新版GMP (专家修订稿) 对灭菌设备的要求比以前更具体, 阐述得也更明确, 标准更高。新版GMP (专家修订稿) 在附录1无菌药品章节中对灭菌设备有关细节有明确的要求。解读如下:第12章第73条: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 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分别设置, 设置的位置应通过验证确定, 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如采用自控和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经过验证, 以确保符合关键工艺的要求。该系统应能记录系统本身以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操作人员应监控这类故障的发生。应定期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谱对照。从这条我们可以看出, 规范明确要求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分别设置, 设置的位置应通过验证确定, 现在的很多设备还没有做到这点, 很多是公用的探头。定期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谱对照这方面也是没有做到的。

在湿热灭菌设备方面规定有第77条:湿热灭菌工艺监控的参数应包括灭菌温度、时间和压力。对腔室底部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而言, 可能需要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如灭菌工艺中包括抽真空操作, 则应经常对腔室作检漏测试。对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 要求测定并记录腔室底部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这一点是最冷点的温度, 但我们很多还没有重视并做到。腔室的检漏也是没有做到的。

第80条:干热灭菌时灭菌柜腔室内的空气应循环并保持正压, 以阻止非无菌空气进入。进入腔室的空气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高效过滤器应经过完整性测试。当干热灭菌用于去除热原时, 验证应包括细菌内毒素挑战试验。干热灭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压差应有记录。我们大多数可满足对干热灭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的记录, 对压差的记录还没有全部做到。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习题 篇3

摘要:简要分析了非无菌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重点阐述臭氧对生产设备和物料管道内部的灭菌实验方法,以及臭氧发生器的选型和灭菌效果验证。

近年来对臭氧灭菌在制药、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等行业中的应用有大量的报道,在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臭氧灭菌也是被推荐的灭菌方法之一,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等,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这充分地说明了臭氧的灭菌原理和特点,同时也为我们在制药过程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灭菌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在具体应用中,绝大多数制药企业仅用于对生产环境的灭菌,而在对生产设备、容器具、反应釜、贮罐和输液、输料、输气管道及内包装材料、工作服、工艺用水等灭菌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臭氧在非无菌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设备、容器具、贮罐和输液、输料管道灭菌的经验。

非无菌液体制剂微生物控制现状

非无菌液体制剂在整个药品制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合剂、糖浆剂、溶液剂及外用洗剂等。水性液体药剂易被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含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更易被污染,在我国液体制剂中绝大部分为中药制剂,其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2010版《中国药典》对非无菌液体制剂的染菌限度作了严格的规定:细菌、霉菌、酵母菌1mL药液内不超过100个CFU,并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螨及螨卵等,该类药物为非最终灭菌制剂,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进行严格控制,来降低最终成品的质量风险。在非无菌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除对原辅料、内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及生产环境、工艺用水的微生物加以控制外,重点应防止生产设备、工具、容器、贮罐和输液、输料管道对产品的污染,其灭菌是否可靠,将决定成品微生物数量是否合格。

一般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由多个生产环节组成,有各种设备、容器、管道、阀门、仪表等复杂部件连接在一起。传统消毒灭菌一般用75%乙醇浸泡或用纯蒸汽通过管道、容器来进行。用75%乙醇浸泡需大量的乙醇,使生产成本提高许多,一般企业很难做到;最可靠的方法是用纯蒸汽对生产线进行消毒灭菌,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一些非无菌制药企业来讲,要得到纯蒸汽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资料表明,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臭氧的灭菌原理: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无死角,故称无污染灭菌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消毒技术规范》中提出“臭氧对物品表面上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因此,用臭氧灭菌既可靠又经济,同时产品质量也可得到保证。2 臭氧灭菌实验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2007年12月起我公司采用臭氧对非无菌液体制剂生产线进行在线灭菌,主要针对生产线上浓配罐、稀配罐、高位槽、灌装设备以及物料管道和生产用容器具等。

2.1实验用设备

现在市面上已有专为此设计出的臭氧发生器,自带压缩机、配置阀门及活结,可自由移动,通过管路将高浓度的臭氧气体输入需灭菌的容器或管道内达到灭菌效果。我公司采用某臭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臭氧发生器,其产量为40g/h,出口臭氧浓度8×10-4,功率为0.55kW。

2.2实验方法

由于整条生产线从配制到灌装之间,管线和设备连接复杂,而配制和灌装不在同一操作间,管线连接较长,为使灭菌彻底,操作方便,故采用臭氧发生器流动使用,对不同的生产单元进行灭菌。对于臭氧不易通过的部件,进行拆卸并用75%乙醇浸泡,而易通过的部件分别通过活结或软管进行连接,并按操作程序连接好臭氧发生器,开启臭氧灭菌。灭菌过程中对于不能完全密封的单元,则采用臭氧发生器连续工作,产生高浓度臭氧灭菌,以保证其可靠性。

实验表明:若被灭菌物表面湿度>80%灭菌效果会更好,因此,在灭菌之前需用工艺用水对需灭菌系统进行冲洗。为防止灭菌后产生二次污染,使用臭氧灭菌前先对所在洁净区环境灭菌。在灭菌过程中,对于密封单元开启臭氧发生器工作1h,保留1h;对于不能完全密封单元,采用臭氧发生器连续工作2h灭菌。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该灭菌方法的验证,经测试均符合设定的标准,达到了灭菌效果。我们对2年来生产的上百批产品和以往产品进行比较(表1),发现从2008年开始使用臭氧灭菌后,产品一次合格率高达100%,而以往仅达85%左右。使用臭氧灭菌前,常会出现成品微生物超标而返工,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而现在彻底改变了我公司液体制剂微生物超标和返工的现象,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表1 2006?2009年产品质量统计 臭氧发生器选型及灭菌效果验证

由于市面上臭氧发生器型号较多,我们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臭氧发生器进行了选型,一般的评价指标为:臭氧产量、浓度、可靠性、使用寿命、电耗等。由于单元系统灭菌的发生器的功率比较小,电耗一般不予考虑。对于浓度,由《消毒技术规范》知,臭氧浓度一般在60㎎/m3以上,才对物品表面上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而设备内部一般浓度在5×10-5以上才进行灭菌,表面湿度大灭菌效果会更好。

在选用设备时,臭氧产量是最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应根据灭菌空间和灭菌浓度进行计算。例如,经估计我们所需要的灭菌空间为100m3,若为密闭容器,要求杀灭管道或设备内表面的微生物,按要求浓度C不低于5×10-5,经计算为84mg/m3,考虑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在工作1h后自然衰退率S为62.25%,则选择臭氧发生器发生量W(mg/h):

W=CV/(1-S)=84×100/(1-62.25%)=22251mg/h

考虑到实际损耗选用时不得<30g/h。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灭菌彻底,不留死角,常采用臭氧发生器连续工作方式,流通臭氧进行灭菌,在选用臭氧发生器时应依据以上方法进行臭氧发生量的估算,使其产生足够浓度的臭氧来灭菌。

臭氧发生器的灭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与其工作时间是密切相关的,可通过灭菌效果验证来确定。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过程包括2个方面:(1)臭氧浓度测定:在臭氧发生器工作一定时间后,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测定法,测定结果不低于60㎎/m3;(2)生物指示剂挑战性试验: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置于器皿内的灭菌空间内,灭菌结束后取出器皿进行培养,并对结果评价,应<10CFU/皿。通过以上结果来确定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时间和灭菌时间。

总之,臭氧发生器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估算性能参数,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周期性再验证,以防止由于设备原因导致产品的质量风险。在选购臭氧发生器时应有备用机,使用过程中尽可能按“两用一备,一用一备”的原则购置,备用机组在设备维护或修理过程中交替使用,避免停机维护影响正常生产。

结语

上一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基本知识下一篇:化工、石化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