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通用8篇)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 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化学议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钥匙方法,培养学生钥匙能力。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 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难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2: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完成下列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求出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比。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2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氧气的质量比。3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铜与水的质量比。4锌与盐酸反应,氯化锌与氢气的质量比。

二、导入新课:

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进行计算时必须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由此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那么,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呢?

三、新授部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分组加热3g和6g的高锰酸钾,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找出高锰酸钾与氧气之间的关系。若制取氧气袋中的氧气质量是20克,让学生计算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思考)例题1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解](1)设未知量 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KMnO4 ......

加热

K2MnO4 + MnO2 + O2↑(3)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2X158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6g

.........

(5)列出比例式,.....

(6)求解 ..

x(7)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讲述)1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略有不同。2所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特别要注意配平,这是基础。3 求出所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是关键。并把已知量、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面,为下一步列出比例作充分准备。

(讨论)解题步骤:设、写、找、列、算、答。强调解题步骤完整的必要性。(阅读)课本例题2,学习书写格式。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 篇2

一、常出现的问题

在化学计算学习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遇到计算题就不去看;(2)感觉化学计算较难,尽管学了不少化学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3)课本上的计算题会做了,但在考试时遇到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就会被难住;(4)考试时,认为有的题目很眼熟,一看就会,但做出来常错或者不全对;(5)在关键问题的解题思路处卡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在进行有关化学计算教学时,对有关的化学概念、原理没有理解透彻。九年级化学中基本概念多,相关知识分散在各章节中,不少学生会越学越觉得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掌握起来有相当的难度,陷入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 找出化学计算的依据

为使学生能从量的方面来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进行有关化学计算时,首先要对有关的化学要领、原理理解透彻。如,最基本的相对分子量的计算,与其有关的化学概念有化学式及其写法、相对原子量、相对分子量。化学式的定义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从它的写法的规定可知,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对分子量的定义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关键是“总和”二字。教学中应该强调:(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相对分子量是“和”,而不是积或其他;(3)与相对原子质量一样,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一”。这样,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化学知识,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应该相加求和,而不是相乘。这样,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容易理解了,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就能迎刃而解,并为以后的已知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求化学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还应让学生注意,计算结果一定要准确,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往往是一些化学计算的第一步,它的结果若有误,直接影响后面的计算结果。

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应首先分析题目所述的化学变化过程,同时把这些变化与数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利用定义或公式进行计算时(如有关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也应该强调定义和公式的含义,正确运用公式。

2. 加强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的训练

(1)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切地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欲求量,并在头脑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印象,为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简而言之,就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实践证明,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发生的困难或错误,常常是由于审题马虎,或者看错题目,或者疏漏条件造成的。所以应让学生注意:审题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注意找出隐蔽的条件,为弄清已知量和欲求量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正确地解出题目。

例如,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4.4g,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

该题容易错解成,根据16g高锰酸钾的质量直接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该题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该同学制取氧气时,只是反应了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有可能没有反应完,显然不能用高锰酸钾的质量直接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计算出氧气的质量,再根据生成的氧气质量计算出其他固体物质的质量。

(2)分析解题思路

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欲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采用图示法进行推理。

例如,6.2g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消耗的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用框图表示解题思路(如图1所示)。

(3)解题

分析题意即可找出解题的方案,列出算式求解。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解题格式、步骤,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3. 多做多练

化学计算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弄清化学概念和原理以及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应注意多动手练习,不做够一定的习题,很难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也很难提高计算的水平。

与其他的习题一样,计算题在整个化学的学习中也有阶段问题,在不同阶段作不同要求,最后达到熟练解题的目的。

如,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在刚开始学习时可以练习这样的题目:

实验室用19.5g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这样的题目可直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得到结果。

在复习提高阶段,可以练习难度稍大的题目。

如,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后,得到9克水蒸气,则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A.1∶1 B.1∶4 C.1∶8 D.2∶3

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训练,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G633.8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遵循着这一规律,我们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我们在此做一总结.

一、观察法

顾名思义,就是仔细观察反应两边各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找到配平的途径。这类方法一般规律是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

例1:配平Fe+O2———Fe3O4。仔细观察相对较复杂的化学式“Fe3O4”,发现反应后有3个铁原子、4个氧原子,因此,就分别在“Fe”“O2”前面配个“3”“2”就行了。

即步骤为:(1)Fe+O2———Fe3O4(2)Fe+2O2———Fe3O4(3)3Fe+2O2_———Fe3O4

例2:配平Fe2O3+CO—Fe+CO2。仔细观察发现,在反应中,每一个CO分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的。由例2我们可以得出“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这类化学方程式的技巧: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就同时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式前面配“几”;有“几”个金属原子,就在金属化学式前面配“幾”。

即步骤为:(1)Fe2O3+CO—Fe+CO2(2)Fe2O3+3CO—Fe+3C

Fe2O3+3CO2———Fe+3CO2

二、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特别的元素,先进行配平.本法也是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惯用的方法,通常用于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作为配平复杂反应的辅助方主.最小公倍数法一般可按下述步骤去进行:(1)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种只出现一次的特别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根据元素守恒推导并求出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4)根据元素守恒验证反应式.配平是否正确。

例 试配平磁铁矿(Fe3O4)与铝粉加热的反应方程Fe3O4+Al—Fe+Al2O3

分析:(1)该反应氧原子数较多且在两边只出现一次,故先求出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4×3=1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式左右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Fe3O4的系数必须为3(12/4),AI2O3的系数必须为4(12/3)即:3Fe3O4+Al—Fe+4Al2O3

(3)再配Fe和Al原子.由已配得的3Fe3O4和4Al2O3可知,Fe和Al的系数分别为9和8时,左右两边的Fe和Al的原子数才相等,故有:3Fe3O4+8Al—9Fe+4Al2O3

(4)最后检验,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为:3Fe3O4+8A1=9Fe+4Al2O3

三、奇数配偶法

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1)找出反应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且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原子;(2)先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个“2”使奇数变为偶数;(3)接着配平其他原子;(4)最后配平该原子。如:配平“FeS2+O2———Fe2O3+SO2”,通过观察发现,氧原子出现次数最多(3次,其余原子各2次)且两边个数分别为2和5(一奇一偶),因此,应先在Fe2O3前面配个“2”,接着先后在“FeS2”“SO2”化学式前面各配个“4”“8”,这样Fe、S两种原子就配平了,最后在“O2”前面配个“11”就行了。即步骤为:

(1)FeS2+O2———Fe2O3+SO2

(2)FeS2+O2———2Fe2O3+SO2

(3)4FeS2+O2———2Fe2O3+8SO2

(4)4FeS2+O2———2Fe2O3+8SO2

(5)4FeS2+11O2———2Fe2O3+8SO2

四、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例:配平C2H2+O2———CO2+H2O。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C2H2+O2———2CO2+H2O;第二步: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C2H2+5/2O2———2CO2+H2O;第三步:去分母,将每个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乘2即可。由此又得出一个配平技巧:凡是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单质中的原子放在最后配。即步骤为:

(1)C2H2+O2———CO2+H2O

(2)C2H2+O2———2CO2+H2O

(3)C2H2+5/2O2———2CO2+H2O

(4)2C2H2+5O2———4CO2+2H2O

五、结语

总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具体运用时,各种方法可灵活应用,或者综合应用,以达到迅速而准确的配平。

参考文献:

[1]杨先昌.化学计算教学问题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0(1):885-887.

[2]戴丽双.九年级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1):56-58.

[3]杨定涛.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03):89-91.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全集 篇4

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1、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62、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63、Mg(OH)2+2HNO3==Mg(NO3)2+2H2O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64、CaCO3+2HNO3==Ca(NO3)2+H2O+CO2↑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3、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现象:不明显

点燃高温1、2Mg+O2====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34、CaCO3====CaO+CO2↑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点燃

2、S+O2 ====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3、C+O2====CO2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4、2C+O2====2CO 现象:燃烧

点燃5、4P+5O2====2P2O5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6、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点燃7、2H2+O2====2H2O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MnO28、2H2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9、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MnO210、2KClO3====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11、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12、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13、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14、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15、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16、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17、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18、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92、Fe(Zn)+CuSO4==FeSO4+Cu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93、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铁: 94、Fe+2HCl==FeCl2+H2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35、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石 65、Na2CO3+2HNO3==2NaNO3+H2O+CO2↑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6、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95、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高温

36、FeO+CO====Fe+CO2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纯 应现象一致 96、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会变成红棕色

高温

37、Fe2O3+3CO====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 67、NaOH+HCl(HNO3、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97、Fe(OH)3+3HCl==FeCl3+3H2O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8、CaO+H2O==Ca(OH)2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98、Fe(OH)2+2HCl==FeCl2+2H2O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高温

38、CuO+CO====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 69、NaOH(KOH)+FeCl3(Fe(NO3)

3、Fe2(SO4)3)==Fe(OH)3↓+NaCl 现象:生成红 99、Fe+CuSO4==FeSO4+Cu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9、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现象:不明显

40、HCl+AgNO3==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 离子

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100、Fe+AgNO3==Fe(NO3)2+Ag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70、2NaOH(KOH)+FeCl2(Fe(NO3)

2、FeSO4)==Fe(OH)2↓+2NaCl 现象:生成白色101、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点燃

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102、3Fe+2O2====Fe3O4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71、2NaOH(KOH)+CuCl2(Cu(NO3)

2、CuSO4)==Cu(OH)2↓+2NaCl 现象:生成色 103、Zn+FeCl2==ZnCl2+Fe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银:

41、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水 72、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现象:有以 104、AgNO3+HCl==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变浑浊的气体

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105、AgNO3+NaCl==AgCl↓+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42、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3、MgCl2(Mg(NO3)

2、MgSO4)+NaOH(KOH)==Mg(OH)2↓+NaCl 现象:生成白色 106、Cu+2AgNO3==Cu(NO3)2+2Ag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43、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44、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金属生成74、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 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107、2AgNO3+Na2SO4==Ag2SO4↓+2Na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45、Fe(OH)3+3HCl==FeCl3+3H2O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75、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 补充化学方程式: 液

把Na换成K是一样的108、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

46、Cu(OH)2+2HCl==CuCl2+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76、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气变棕色

47、CuO+2HCl==CuCl2+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77、Ca(OH)2+CO2==CaCO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 109、Ag+2HNO3(浓)==AgNO3+NO2↑+H2O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化碳

78、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79、2NaOH+SO2==Na2SO3+H2O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80、BaCl2+Na2SO4==BaSO4↓+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110、Cu+2H2SO4(浓)==CuSO4+SO2↑+2H2O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1、2FeCl3+Fe==3FeCl2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112、2Na2O2(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48、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19、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49、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20、H2+CuO====Cu+H2O

高温21、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50、Fe+2HCl==FeCl+H↑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2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22、C+O2====CO2(氧气充足)

点燃23、2C+O2====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现象:不明显

高温

24、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 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25、3C+2Fe2O3====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固 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26、CO2+C====2C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51、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以上四个反应,盐酸、硫酸都相似,后面两类就不赘述了,读者只需写出配平即81、BaCl2+Na2CO3==BaCO3↓+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可;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52、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53、Fe2O3+3H2SO4==Fe2(SO4)3+3H2O54、CuO+H2SO4==CuSO4+H2O55、Cu(OH)2+H2SO4==CuSO4+2H2O

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82、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83、CaCO3+CO2+H2O==Ca(HCO3)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84、Ca(HCO3)2+Ca(OH)2==2Ca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85、CuSO4•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86、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铜:

27、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硫酸根离子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28、C+O2====CO256、CaCO3+H2SO4==CaSO4+H2O+CO2↑

57、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9、Ca(OH)2+CO2===CaCO3↓+H2O58、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87、H2+CuO3====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30、CaCO3+CO2+H2O===Ca(HCO3)2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应现象一致

31、Ca(HCO3)====CaCO3↓+CO2↑+H2O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59、Fe2O3+6HNO3==2Fe(NO3)3+3H2O △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全一册)竞赛 篇5

1.镁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热碱式碳酸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加热高锰酸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加热氧化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电解水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氢气还原氧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氢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铁片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氢气还原氧化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铝片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镁条放在稀硫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氢气还原二价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锌粒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镁条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氢气还原三价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氢气还原三氧化钨(W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铝片放在稀硫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钠在氯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碳还原氧化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碳还原氧化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碳还原二价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碳酸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碳还原三价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碳酸钠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碳酸钡粉末放入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一氧化碳还原三价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碳酸钾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碳酸镁放在稀盐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件 篇6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的形成》学案总 课时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红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特征

3、会判断溶质、溶剂,并记住常见的溶剂

4、了解乳浊液

重难点突破

1、通过实验理解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特征

2、通过练习、讨论学会判断溶质、溶剂,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溶液是由 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混合物;溶液由 和 组成; 溶液具有 性和 性;

2、 叫溶质, 叫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 ,还有 、 等。

3、溶质可以是 体,也可以是 或 ,如果是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叫 ,量少的叫 ,如果其中有水,一般把 作溶剂。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4、小液滴 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具有乳化功能,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不分层。

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大理石 C糖 D酒精

二、合作学习

(一)活动与探究: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实验思考: 1、该实验中溶质都是 体;溶剂是

2、所有物质在水中都可以形成溶液吗?请举例说明?你认为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溶质要有什么性质?

3、什么叫做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你如何理解溶液的特征?如 一杯糖水,上面和下面一样甜吗?

4、讨论教材27页讨论问题?(判断溶质和溶剂)

(二) 活动与探究: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8页表格中

2、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 ;

(三)活动与探究:药品:水 乙醇 红墨水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9页表格中

2、该实验中是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互相溶解,根据量的 判断溶质和溶剂。但其中一种是水,水是 ,另一种是溶质;

3、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得溶质可以是 、 还可以是 例如:盐酸溶液中的溶质就是气体 ,溶剂是 ;

(四)活动与探究: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9页表格中

2、该实验中得到的混合物是不是溶液?为什么?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 课时方案14页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澄清、洁净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B.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一定得到溶液

C.必须经搅拌后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才完全相同

D.静置一段时间分层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在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重难点突破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物质在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14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疑难点拨

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是 过程,这一过程要 热;二是 过程,这一过程要 热;

2、从下列混合物中,识别出溶液、乳浊液,并用短线连接。

(1)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同学们每天喝的牛奶 溶液

(2) 农业生产上用来选种的食盐水 乳浊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4、演示教材30页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教材上。

讨论:溶解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不变?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 课时方案14页基础过关)

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浓硫酸

2、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溶液质量 ( )

A、55 g B、大于55 g C、小于55 g D、无法确定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

硫酸铜溶液: ;碘酒: ;盐酸: ;医用酒精: ;

4.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虽均一稳定,但未必无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

D.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5、下列四个家庭实验不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

6.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b D.无法确定

A.a=b B.a

7.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 D.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不相等

8.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9.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学案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重难点突破

利用实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课前检测(学生自学教材34-35页,并完成下列习题)

1、溶液分为 和 两种状态

2、在 下,向 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在 下,向 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通过 或 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而不饱和溶液通过 或 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二、合作学习,疑难点拨

活动与探究(一)

在常温下,用装有20ml水的烧杯按下列操作进行探究

操作 (1)加入5克KNO3搅拌 (2)再加入5克搅拌 (3)加热升温至50 ℃搅拌 (4)冷却至常温,再加10 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1、操作1所得到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KNO3吗?请用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操作2,说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无限制的溶解KNO3.

3、操作3,说明了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多少和 有关。即一定量的溶剂中,当 改变的时候,饱和溶液 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如果要把不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你有什么方法?

4、操作4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解的溶质的多少和 有关, 即一定温度下,不同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同种溶质的量 .

5、上述实验说明:(1)要判断某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必须先确定 一定, 一定,且 继续溶解该溶质。

(2)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和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和 。

6、在KNO3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和溶剂量都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溶解NaCl吗?

7、阅读教材35页, 叫结晶,溶液结晶的方法有 和 。

三、课堂提升

1.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2.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没有溶解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3.欲将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4.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试分析下列四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选项 A B C D

加入KNO3质量(g) 5 g 15 g 31.6 g 35 g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g 115 g 131.6 g 131.6 g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学案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 2、了解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2、了解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突破: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理解溶解度曲线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35——38页)

1、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 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法。

2、固体的溶解度: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和一定的 时,气体溶解在 体积的水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3、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

C、溶质:溶剂=1:5 D、溶液:溶剂=5:4

4、如图所示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 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 溶解。

(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二、合作学习

(一)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大要素:(阅读教材36页)

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常用单位:

(二)溶解度曲线(观察教材P37页)图9—12和9—13。

1、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 和溶解度随温度的 。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 ,该溶液必然是 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的地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有 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 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该溶液是 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较陡,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较平坦,如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

(三)气体的溶解度

1、教材P38页的讨论1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 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减小,溶解度 。

2、教材P38页的讨论2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 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 。

三、课堂提升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3.下列因素:①温度 ②固体物质的种类 ③水的质量 ④ 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

①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

③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④a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⑤当A、B、C三物质的溶液都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一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 2、能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难点突破

通过看例题和小组讨论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42页)

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 判断溶液的浓稀 。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准确表示溶液的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计算公式为: 。

3、要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键是找准 和 的质量。没有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 算作溶质质量。

4、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1)计算 和 的质量。

(2)用 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 量取溶剂的质量。(3) (4)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 中,并贴上 。

5、40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2K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配制100克 25%?的KCl溶液需要多少克KCl和水?

二、合作学习,重难点突破(阅读教材42——43页例1,讨论完成下题)

例1、将200g KNO3溶液蒸干可得18g KNO3,计算原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现将50gKNO3放入20℃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是指20℃时,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克硝酸钾,那么50gKNO3放入20℃的100g中,充分溶解后溶解了 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克。

例3、将20gNaNO3溶解于水制成10%的溶液,需要多少g水?

三、课堂提升

1、将20克水中溶解10克氯化钾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在50克水中加入19克氯化钠充分溶解,求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将该溶液升温到90℃(此时溶解度为39克),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1000克水配置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多少克?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溶液稀释和浓缩后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计算。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43页例2,完成下列题目)

1、某农民进行选种需要2千克20%的食盐水,配置该食盐水需食盐和水各多少?

2、将80克40%的硝酸钠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二、合作学习,难点突破

1、往180g10%的KNO3溶液中加入20gKNO3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果蒸发掉2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置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80%的浓硫酸溶液和水各多少?

3、将80克20%的硝酸钠溶液改变成40%的硝酸钠溶液,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钠?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4、现将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和50克40%的硝酸钠溶液混合,形成的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课堂提升

1、将100g10%的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改变为20%,可以蒸发 g水,或加入

gKNO3,如果加入60%的KNO3溶液应加 g(写出过程)

3、现将50g30%的KCl溶液与150g10%的KCl溶液混合,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把100毫升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毫升)稀释成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溶液参加反应的计算

一、课前检测

预习提示:(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反应物、生成物的量都是纯量,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溶液,必须用它们的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2)、对于反应后的溶液质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含生成的水和原有的水)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不反应(且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质量

1、13锌克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多少克氢气和硫酸锌?

2、足量的锌与9.8%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合作学习,重难点突破

1、200克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氢气0.4克,求:

(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将生成物溶液蒸发多少克水正好形成80℃时的饱和溶液?(80℃时生成物的溶解度为71克)

三、课堂提升

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批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取该生理盐水130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0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2.87克。计算该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反应方程式为: )

2、常温下,将18.9g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碳酸钾样品放入盛有185.5g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可得到200g不饱和溶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钾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计算 篇7

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 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 要让学生明白, 慢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 观察应是有目的地, 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 例如, 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 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 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 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 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时, 就没有回答得出了, 可见, 教师如不注意引导, 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 即观察的目的, 顺序及内容,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 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 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 放出热量, 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上下册共有55项演示实验内容。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如, 在讲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 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用橡皮塞将气球固定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上, 然后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非常明显的看到气球胀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 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 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 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初中生, 可从简单实验入手, 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

2. 证明“氢气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

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二氧化碳重”等, 此时, 学生思想很活跃, 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 教师归纳、分析、引导, 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 小气球沉入杯底, 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 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 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 培养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 规律的形成, 往往跨度很大,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硫酸, 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 塞好塞子进行称量, 天平称平衡后可暂时不动砝码, 取下锥形瓶让稀硫酸漫到镁带, 立即看到镁带周围有许多小气泡产生, 这说明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 迅速将锥形瓶放回托盘上, 观察天平依然平衡, 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物质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综合、概括、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 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探索事物、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规律, 而且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形象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

参考文献

[1]刘兆春在实验平台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2]曹军亭“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年第1期.

如何打造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提高效率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一门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一年的时间就得让学生从接触化学、认识化学到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因此它面临的是学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为了使这一情况得到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效课堂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因而成为九年级化学教师的首选。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

一、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1.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首先,备教材。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关系,组织好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过程设计要注意前后连贯并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设计要有层次,让在同一课堂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备教法。

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明朗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很多学生就习惯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记错记混,教师可以总结一些规律及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初中阶段常见的置换反应有三类: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碳或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教师应让学生总结、记忆,使学生碰到这几类反应就知道该如何书写,从而降低错误率。

2.认真备学生

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基础分层情况、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等,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做设定。比如在讲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所以应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实验仪器的选择及收集方法,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方法。

二、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魔术般的化学实验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每年面对新的面孔,上第一堂化学课的时候,我一般不急于讲课,而是先变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如“反复无常”利用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让学生看到两种无色液体遇到一起立刻变红,再滴入一种无色液体又变无色,反复多做几次;“清水变牛奶”利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向澄清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一会儿液体变浑浊;“白酒变红酒”利用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的反应,向氢氧化钠等碱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立刻出现明显的现象。一连串有趣的现象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探究和学习化学的热情立刻被点燃。如何把这种学习的热情及兴趣保持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也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完成学生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这样就能够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题有关的精彩视频或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化学问题的争论、化学家的成长事迹等等。我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先放了一段精彩视频:一个歹徒抢劫金店,抢走了六根金条,结果其中只有两根是真的,其余全为样品即假黄金,经新闻报道后,这个蠢贼因分不清真假黄金,把六根金条全部丢弃。归案后,为彻底结案,应分辨真假黄金,以“你想帮助警察鉴别真假黄金吗”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总之,要实现常态课堂的高效,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然后从具体操作上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等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2]孙秀伟.新课改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李广.评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价值理想下一篇:极度伤感的心情短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