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宣传工作(精选8篇)
——关于鄱阳县农村党建工作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09年第18期作者:陈达恒 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课题。鄱阳县濒临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江西省的农业和人口大县,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县,面积42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近几年来,鄱阳县委以加强湖区党建工作为抓手,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自2006年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鄱阳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湖区党建工作新领域。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鄱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关注民生工程建设,从农民群众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事业抓起,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加大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助学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改革全县乡镇农业五站,设立农民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并向村一级延伸。这些措施拓宽了党组织为民服务的领域,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推进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搭建活动平台,强化湖区党建的合力。建立“两挂两帮一联”帮扶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指导服务职能。“两挂”即每位县领导分别挂钩一个试点村,各乡镇班子成员分别挂钩本乡镇一个试点村;“两帮”即县直、条管、驻鄱等86个部门和单位各结对帮扶一个试点村,每个试点村落实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为指导员;“一联”即县新村办工作人员分别联系一个片区。“两挂两帮一联”帮扶机制逐步成为领导干部和党员服务“三农”的一个有效载体。
扩大覆盖影响力,努力创新湖区党组织设置模式。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党员活动地域逐步扩大、工作地点不断变化,以前单纯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鄱阳县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最前沿的地方、在促进和谐最直接的地方、在基层群众
最需要的地方管理党员。比如,在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上设置党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增强了党组织对农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置党组织,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在试点村物业管理中心和村民理事会上设置党组织,使理事会成为村委会的好帮手;尤其是在村民理事会中引入党员首议机制、为民承诺代理制等,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作用,代理群众维权、办证、信访、咨询、调处等事务,培养服务型党员,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实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已在农业产业链上成立产业党组织56个,成立外出务工农民流动党员组织8个,成立物业管理中心党组织15个,成立村民理事会党小组131个,有2256名党员加入村民理事会,使湖区党组织和党员找到了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广阔平台。
鄱阳县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党建工作要置于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大局中来谋划。为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鄱阳县创新湖区党建工作,就是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找准在统筹城乡的各个环节上开展农村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中国湖城建设的基础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和有力抓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坚强堡垒,农村党员成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先锋力量,形成共同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合力,从而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农村党建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任务来展开。鄱阳县在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中,全面、深刻地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全面展开农村党建工作,新农村建设拓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使农村党建与新农村建设两大任务真正融合在一起,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科学
发展观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同时又使新农村建设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实践过程。
农村党建工作要抓住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根本来推进。鄱阳县始终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深化农村党建的关键,努力实现创新农村党建活动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鄱阳县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创新组织设置、拓展组织功能,把党组织覆盖到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和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党建工作要注重加强农村和谐稳定这个基础来把握。鄱阳县的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党建基础工程。新农村建设开展3年多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受益农民近30万人,有效地化解了农村的一些社会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1 提高认识, 强化领导。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施并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档案部门必须围绕大局, 服务中心, 积极主动投身于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档案部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准确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过程, 实实在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所以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 从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 统一思想, 认清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 富裕县档案局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档案推进工作, 局领导班子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县委和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意见”以及省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意见”, 围绕服务大局, 我们开展了“档案部门怎么办?”的大讨论。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 明确了目标, 形成了立足本职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想事、干事、成事的共识。我们从村级档案管理入手, 抓宏观管理。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建立县乡村层级档案管理体系, 与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富裕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和意见》, 县档案局制定了《富裕县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 明确乡村主管领导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责任和目标考核机制, 形成档案工作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 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 确定了村级档案管理要“因地制宜、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整章建制”的总体思路, 为进一步提升村极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保证。
2 因地制宜, 典型示范,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
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才能取得实效。
2.1 开展专题调研, 寻找规律。
为了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我们于2006年年初组织了专题调研活动, 深入到乡村, 同乡村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员座谈, 详细了解文件材料收集整理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内容, 从中寻找规律, 把握共性。通过调研, 找准了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确定了把村级档案资源建设放在基础位置为重点, 着力解决村级档案资源建设放在基础位置为重点, 着力解决村级档案室藏偏少、结构单一、内容匮乏等问题。
2.2 明确范围, 规范建档。
针对村级档案管理状况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 我们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范围, 明确提出了收集范围和整理、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收集范围包括6个方面:a.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收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村村通白色路面工程、人畜饮用水安全工程、沼气工程等文件材料;b.农村文化、医保等方面, 收集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工程、乡土文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建设、农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c.村民民主管理方面, 收集村务公开, 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村规民约等文件材料;d.劳动力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 收集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农民科技培训等文件材料;e.农民增收方面, 收集绿色食品、种植、养殖示范村 (户) 及农业科技信息三级网络建设文件材料;f.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
2.3 抓好试点, 典型示范。
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很丰富, 我们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推进村级档案室建设。采取“先行试点、典型带动”两步走的办法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档案服务工作。开始选择绍文乡民乐村作为试点村, 试点结束后, 认真总结经验, 随即开展第二步工作。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每个档案建设薄弱村, 共计在25个村开展档案服务工作, 占全县行政村总数30%, 全面提升村级档案室建设水平。
3 夯实基础, 规范管理, 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手段
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档案服务工作, 为加强村级档案室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在服务过程中, 我们把“因地制宜、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健全制度”作为村级档案室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 深化行政村档案工作,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1 加强规范化管理。
我们在村级档案工作中, 始终要求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和规范化管理, 确定好归档范围, 统一整理标准, 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档案资源管理建设, 切实把反映农村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形式、多载体、多门类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 完善室藏结构, 并且按照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归档。从这几年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档案工作情况看, 试点村档案管理日趋规范, 并基本达到“四有”, 即有主管领导、有专兼职档案员、有保管装具、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3.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使村
级档案管理规范, 我们帮助村级档案室健全和完善了档案工作管理、收集整理、档案保管利用, 安全防护和档案员岗位责任制5项管理制度, 建立起村级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3.3 结合实际, 分类指导。
一是会训结合, 注重档案人员的素质提高。通过与县畜牧局、水务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经站、劳转办等部门合作, 把农、畜等方面的会议讲座与档案业务培训相结合, 如在绿色食品和动物防疫、畜禽繁育、阳光工程等讲座的同时, 我们把在农牧业生产中应该记录哪些有用的信息数据和应该保存哪些有用的科技资料一起向村民讲清楚, 将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业务知识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一同带进村、屯。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既节省时间, 又便于村民接受, 得到百姓认可, 同时, 也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农村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二是业务指导与执法监督相结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我们在乡村档案监督指导与执法检查工作中采取了“四查五究六整改”的做法, 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四查, 就是重点检查安全防护工作, 有选择地检查年度立卷, 有目的地检查新农村建设工程档案, 有标准地检查新农村特色经济档案。五究, 就是在执法检查和指导工作中查究问题, 追究原因, 问究责任、讲究经验教训, 研究整改措施。六整改, 就是从管理组织上整改, 搞领导工程;从管理制度上整改, 落实责任;从管理人员上整改, 不合格要撤换, 素质低的要加强提高;从管理手段上整改, 对新农村建档工作开展不力的及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依法治档;从管理方式上整改, 查验年度工作目标, 下发达标合格证书, 从而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村级档案工作的发展。
几年的新农村建档工作的实践, 我们借助全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契机, 扎实稳步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目前, 全县村级档案员的培训率达到90%以上, 村级档案工作实现了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管理规章制度、有档案装具的“四有”目标。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是, 我们深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任务还非常繁重, 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问题和科学技术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任重道远, 我们将不懈努力, 扎实工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作为档案部门一定要抓住难得的机遇, 找准农业和农村档案的切入点, 把档案工作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并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从而更好的发挥档案部门的服务功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而又艰辛的培育人的工程,从学校管理来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管理中重中之重,不可替代的部件;从教育来看: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是心灵的铸造者。如果说你这个班主任领导这个班集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教诲他们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他们将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否则他们就会成为社会危害者。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就体现在这里。而中学生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突变阶段,身心发展阶段。从心理学的觉度看,中学生他们现在既有儿童心理,又有成人心理,可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些事,逆返心理非常强劲。作为一个引领者,就必须教会他们学会很多书本知识,懂得很多为人的道理,特别是感恩,热爱生命,关心爱护别人,甩掉自已不良的行为习惯,知道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因此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非常之重要。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老师你将提出奋斗不目,达到什么样要求。那么班级目标怎样确定呢?对于中学生来讲,不要定得太高,也不要定得太低了。首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综合素质人才为基准。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合的标准,让班级学生成为文明、守纪、勤奋、拼搏、进取,个个成才的优秀学生。
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教师心中有数
作为一个班主任,学生就是你的对象,是你的操作者,班级是施展才华的场所。因而你就必须对他们各方面了如指撑。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新班级,尽快认识学生,摸清学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经济状况,学生本人各项情况,是否独生,是否单亲,是否留守,是否父母离异,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点,思想基础,建立完整的档案。比如我班有74人,住校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通校生36人,晚辅48人,少数民族1人,马雪锋,留守学生20人,蹇丹、周晓梅、彭广、周松、陈鹏、周帅、张仁萍、余丽、胡梅、姜蔺、陈祖江、吴雨龙、冷伟、扶川、罗勇、陈蔺飞、鄢林鑫、王亮方、余敏、王彬。独生子女:车育昂、付德龙。父母离异有:车育昂、胡梅、蹇丹、陈蔺飞、张粤、朱玉娟、姜蔺。性格钢劲的有:涂钮、彭广、邹逛,性格怪异的有 彭誊,性格痼弊和心理障碍的有蹇丹、胡梅。行为习惯较差的有:邹逛、彭誉、涂钮、彭广、陈云。身体有病的有:万丽等等。又比如,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要求他们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和失败的事,让他们对一天的返思,老师也从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这样作出恰当的定位,并作好因材施教,特定管理准备工作。
三、在实际中从“勤”字上下功夫
“勤”字,就是讲四勤,既“腿勤”、“眼勤”、“口勤”“心勤”。
“腿勤”,就是班主任老师经常下班级,抽时间多走走,常在学生人群中,不管他们做什么活动你都主动去参与,时刻紧跟,多多接触他们,就是别的老师上课你都多在课堂外走走,让学生能看到你的身影在对他上课时的检验,关爱他们,他就不会去做不该做的事了,更能给上课老师带来纪律的保障。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这样也能给学生心理树立起好的榜样。
“眼勤”,就是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多多观察学生的各个方面细节,上课时的一些小细节,可以推断他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分心。在课外时他一个小举动,你也可判定他将要做什么,后果怎样。同时还要用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活动,特别是有些是危害性的、危险性的。作为班主任你一定要认真分析了解,经常观察学生一举一动,将即将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摇篮中。另外还要经常去看看他们的作业情况,寝室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等。让学生感到老师经常在看他们,他会自然不自然的甩掉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做出好的行为举止让老师知道他是一个好的孩子。
“口勤”就是班主任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讲班上相关的一些事,也可结合学科内容,多讲人生理想,成功人事,历史上有贡献人物。平时生活中多谈谈心理话,听他们讲讲自已家、父母、经济状况等,使他觉得老师是一个平易敬人的老师。老师还要多多鼓励学生,激励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有发奋读书,遵纪守规,争作优秀学生。对于班上发生不当的事,一定要及时指出纠正,特别对纪律性较差,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班主任要作耐心细致的工作,平时要多鼓励、多发现他的优点,激励他们,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从中体会不遵守纪律造成影响。
“心勤”就是班主任老师要常想班级工作,根据班级的一些情况多思多想,在问题面前应如何应对、怎么解决、问题出在哪里,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状况都去想想。各方面都好的我该怎样去培养,让他表现越来越多,越体现他各方面的优点。各方面都不是很好的我该如何培养,从哪里下手,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定要因人而易,总之,要时刻想着学生想着班级。
四、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人们常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立规矩。建规章,“从严治班,从严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有礼貌”。抓纪律首先要从学生常规抓起,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狠抓落实,加强学生管理。但规章制度不能太多,内容不要重复,同时在规定时要考虑到执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果是不好执行和操作的最好不要。比如我班就规定《班级公约》、《操行分量化》,它包括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等,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的行为规范,也可看到奖罚分值,他做了他知怎样处理和怎样奖等。班委也好操作。但要注意的是扣分不是目的,它是一种手段,主要是让学生能自觉自越的遵守纪律。
五、培養一支能干的班委干部
班委成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管理者和教师行动实施者,课堂课外等诸方面的返馈者,是班级各项制度制定有力依据。他们要怎样才能当好老师的助手呢?首先树立班主任威信,说话算话,严而有爱,时间性强,不要在学生面前不够严肃,注重形象。教他工作方式方法,让他能正常开展工作,也要让他们在工作中去体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让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担任不够重要的职务,让他从中体会管理的艰辛和影响,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促使他人的纪律性。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管理尺度,虽然他们有管理权,但不是他们的自主权和宰杀权。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工作能力。所以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是经常对他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班级工作,如何完善班级各项记载,对待各种不同类型同学事情处理,有死的方面,有活的方面。
六、很抓学风,促进班风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37-02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抓好教育首先要办好学校。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北海市合浦县西场中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创新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开创了农村高中发展新局面。
一、明确办学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面对教育改革新形势的挑战,学校需要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西场中学内抓管理、外塑形象,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一切为了教师的进步,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学环境一流,校风一流,质量一流的自治区农村高中”为办学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开展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班长论坛,倡导新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学校推行的一系列新举措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管理制度,注重规范考核,深化制度建设。学校修订、完善和实施 《西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西场中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制度、方案,科学管理了教育教学工作,奖罚分明,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创新工作机制,注重管理实效。学校构建了“五线”管理模式,即“政教线”、“教学线”、“后勤线”、“团委线”、“年级线”,形成纵横交叉、环环相扣、特色鲜明的管理网络。推行“三到位”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全天值班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及班主任每周工作汇报制度。
第三,创新评选活动,注重榜样示范。一是扎实开展“周红旗班”、“优秀班级、年级”、“学雷锋先进班”等评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风、学风、班风的转变;二是精心组织“感动西中集体”等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
第四,创新培训平台,注重理念熏陶。学校平时注意创造机会,构筑新平台,多让老师展示自己和外出培训,让他们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和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让他们走出狭隘的小圈子,走近名师,去领略名师大家的风采,以便其迅速成长。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让现有的师资力量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这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实践,西场中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法。
(一)抓实教研活动。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做到“四有、四定、四抓”,即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评价,有专人检查;定活动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抓重点课题研究、抓集体备课、抓大纲考纲研究、抓学法指导研究。目的在于实现两个转变:教师由“单干兵”转变为整体协同作战的“集团军”,教学由一般型转变为科研型,让教师在集体的研究活动中练好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分组交叉听课或改卷,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每位老师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例如,通过突出当前学生问题的课题,采取讨论、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体育组教师共同探讨,采用乡土教材与传统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如往返跑、变速跑、相反口令、捉手指、听信号快速跑、弹钢琴等多种多样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创优平台,注重教师成长。 一是积极开展优质课、研究课和说课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实施“青蓝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压担子”等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多上汇报课,多邀请老教师及其他教师听课指导。学期结束时,青年总结成长心得,老教师总结并反思培养措施、过程及所得的成果,学校从中选出典型,总结有效的经验,在全校加以推广,每学年学校都涌现出一批教学新秀。例如,英语组青年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积极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完善奖惩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www.fwsir.Com)一是完善《西场中学教职工评先、评优制度》,让一些平时工作认真、积极,工作成效好的职工得到认可,避免一些教职工出现“流汗又流泪”的现象。二是精心组织“感动西中十佳班主任”、“西中十大师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励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三是推行领导班子成员选拔制度,把一些工作积极、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工作,并在教职工中起引领导作用。
(四)关心教师的生活起居,以情感留人。一是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校领导都注意与教师打成一片,尤其注意提携青年教师,使得很多人迅速成长为各科教学骨干,或被提拔为学校领导。二是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校平整场地、开沟排水,填土搬砖、装灯布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西场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掩映于树影花丛之中的教学楼、公寓式宿舍楼、饭堂楼拔地而起。
三、关爱学生,充分挖掘潜能
西场中学作为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基础等方面的条件并不好。但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这得益于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热爱学校,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
(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学校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理念贯穿在办学过程、管理过程、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关爱学生,经常开展送温暖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特别是对单亲学生、留守儿童、孤儿等,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学校都给予更大的关心和照顾。学校领导、班主任经常亲自找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征求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提出建议。很多学生因为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渐渐变得热爱学校,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课程任课教师在平时也非常自觉认真地工作,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嘘寒问暖,为学生服务。
(二)深挖学生潜能。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虽然基础差、起点低,但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将这种潜力充分挖掘,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围绕着“挖潜能”,采取了以下措施:
1.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氛围。学校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一是提倡学生早上6点钟前进入教室学习,强化早读晚读。二是强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个别辅导,在学生中成立学习小组。三是要求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工作质量,晚上要坐班备课改作,每堂课要突出侧重点;确保让每个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到手,加大训练强度和密度,要求教师自己出题,同时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地强化综合性周练、月考,批改时要记录学生的出错点及存在问题,练习测试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反馈总结。
2.发展体艺特色教育。学校为了生存、发展,结合自身情况,切实开展一些特色教育,并取得成效。一是注重发挥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好的优势,加强体育特长生培养,安排一名体育教师每天早上和下午带领学生训练,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采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注重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作风,使一批学生在体育方面脱颖而出。二是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播音主持人培训班,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殿堂。高考,西场中学35人参加体育高考,34人超过三本分数线,24人超过二本分数线,20人被体育院校录取。
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西场中学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结出硕果。,本科上线人数118人,为123人,为146人,20达178人(其中上重点大学6人),本科上线率从20的36.31%提高到年的51.7%,20、20各均有一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600分大关,2013年西场中学上重点大学人数和本科上线率均居全县农村高中之首。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年被评为北海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合浦县西场镇先进党组织;2010年、年获得合浦县高中教育教学二等奖;20、2011年、2013年分别被评为合浦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年被评为合浦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谐学校,由此开创了农村高中发展的新局面。
2010年1月27日5时34分,三明将乐县万安镇一竹制品厂突发火灾,大火迅速吞噬厂区的两间竹片加工厂房。警铃骤响,消防队员们快速熟练地着装等车,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便达到火灾现场。由于对该厂房部局非常熟悉,队长从容而淡定地下达作战指令:“1号员和2号员出一把水枪出水灭火,3号员负责铺设水带,剩下2名队员将泵浦抬至消防水池负责供水,副队长负责火场监控”。3分钟后水流顺利从水枪射出并喷向着火部位。由于扑救及时,火势很快被控制住,1个小时后大火被完全扑灭。整个战斗过程流畅迅速,出击果断,如果不是战斗服上的“万安消防”四个字泄漏了他们的身份,大家很难注意到这仅仅是一支专职消防队伍。他,被称为万安专职消防队,是将乐县万安镇近年来积极开展农村消防试点工作的可喜成果。目前,万安镇共有专职、志愿消防队3支,队伍成立3年以来,共参与民房着火、森林火灾、车辆自燃等大小火灾15起,疏散被困群众42人,保护财产60万余元,有效地解决了因路途较远而导致扑救不及时的历史难题。
乡村火患有了“及时雨”
走进设在镇政府大院的万安专职消防队,映入眼帘的是一部6吨的消防水罐车、一辆消防摩托和一辆器材运输车,车辆在队员的精细保养下熠熠生辉。为加强信息沟通,专职消防队值班室与镇政府值班室仅一墙之隔,墙上的公开
栏清楚地标示当日镇政府的消防值班领导和专职消防队值班人员。器材室内,战斗服、头盔等个人防护装备,消防水带、手抬机动泵等器材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门口的记录本详细记载着器材分管情况和出入库情况。
2010年以来,在将乐县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万安镇的积极争取下,万安农村消防试点工作先后获得16余万元的资金支持,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企业支持为辅的消防经费保障体系。为确保消防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初,镇政府都与各村(场)和各有关单位签定消防工作责任状,把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和企事业单位。年终组织对各村(场)、企事业单位落实消防工作责任状情况进行考核,对消防安全工作不到位的或发生亡人火灾的,取消单位和个人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村(场)则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户,与驻村企业签定了责任书,与每户村民签定了村民防火公约。同时,镇里还采取镇领导及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重点户的“三包”措施,对防火安全工作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消防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了农村各项消防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
在专职消防队队员的选取上,万安采取联防队和消防队交叉融合的做法,在发挥联防队队员的日常治安巡逻作用的同时,使其兼任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治职务。这样方式,能够及时地对辖区内的各村和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消防隐患记录备案,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村和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对不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及时反馈给县消防大队和镇派出所,由消
防大队和派出所依法督促整改,拒不改正的依法进行处罚。在火灾多发季节,联防队员的日常巡查更能督促村民加强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和消除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值班室迅速抽调火灾发生地周边联防队员,结合其充分掌握周边环境的优势及时展开施救。
夯实技能练“尖兵”
为规范消防队伍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提高镇、村两级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将乐县消防大队充分参与制定了消防队工作职责和值班接警、业务学习、技能训练、灭火演练、器材装备使用保养、人员考勤、考评奖励等制度,从而进一步明确消防队员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定期为镇、村两级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业务技能培训,每月组织一次消防业务技能考核,村义务消防队则结合每年村基干民兵训练组织一次消防训练。每年6月和12月,镇、村两级消防队在将乐县消防大队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分别开展一次针对农村重点企业和村民住宅密集区的联合灭火演练,大大提高了两级消防队扑救火灾的能力。
宣传上,万安结合创建“平安万安”和“平安村、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工作实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发放宣传单、《村、居民防火手册》、悬挂宣传条幅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结合“五五”普法活动,积极发挥镇、村专兼职防火宣传员作用,定期开展图片、火灾纪实、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造成农村留守人员都是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现象,区分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通过镇村开设的留守儿童中心,反复开展消防法律法规教育和火灾案例教育,教育儿童不要玩火;针对妇女从事家务的特点,通过消防夜校授课形式,促使她们养成正确用火用电的习惯,提高她们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针对镇、村老年人协会经常举办各类老年文化活动的特点,将消防知识融入农村文化习俗活动,在广大老年人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七个一”模式获推广
2010年,镇政府投入5万多元,在《万安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万安镇消防专项规划》。作为首个农村正规化建设试点小区,万安镇翔安小区从规划之初,就结合村容村貌治理、水利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工作,将村民住宅、商业网点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讯、消防基础设施等建设纳入设计范围,统筹考虑。2011年,翔安小区顺利完成第三期建设工作,小区的消火栓配备、消防宣传栏设置、消防安全值班巡查制度等消防硬件、软件设施日趋完善,并于2011年8月9的接受了省消防总队和其他市县领导的参观和检验。在福建省农村消防工作现场观摩会上,万安镇农村消防试点“七个一”模式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农村推广万安镇“七个一”经验,即“成立一个领导班子,组建一支消防队伍,制定一套消防规划,提供一处消防场室,配置一组消防装备,建立一个宣传阵地,落实一笔保障经费”。2010年,万安镇利用16万余元为各专职消防队增置了水带、水枪、战斗服、灭火器、照明设备等装备及电脑、打
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大地提高了专职消防队伍的灭火战斗能力。此外,镇政府在实施“七个一”工程中,还依托综治1+N联动模式设立了消防领导组织,其中9个村均成立了集防火、灭火、巡查为一体的志愿消防队伍,在各村设立平安十户联防电话,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设立每100户为一个单元的联防联治体系。
老城区改造中,万安结合道路改造,拆除占用消防通道的危旧房屋、柴草堆垛,加宽、加固农村道路,确保了消防车通行和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结合自来水改造工程,在自来水管网上加装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管网的村民居住区修建消防水池或利用天然水源设立消防取水口。2010年以来,万安镇共拆除危旧房屋29栋142间,修建改造道路20公里,增设消火栓15个,开辟天然水源9处,修建消防水池3个,总容量150吨。
近年来,*县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机制,建立完善“县统招、乡管理、村使用”的选拔管理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党群工作者队伍。截至2022年,已选聘农村党群工作者*名,覆盖*%的行政村。
一、主要做法
1.严把关口,做强选优文章。一是严把程序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三个部门牵头,按照“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政治考察、聘用定岗”等五个环节,面向全县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做好农村党群工作者选拔工作。二是严把考察关。对照好干部标准和德才兼备的要求,突出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的要求,根据农村工作性质,侧重考察农村工作经验、政策解读以及与群众沟通交流等方面能力,对于政治理论、法律、文字处理能力、财会实务、计算机操作使用等方面知识比较丰富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三是严把分配关。按照“一村一基层党群工作者”原则,新聘用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原则上安排到原籍任职或者在乡镇所辖范围内进行调剂。非*籍的农村党群工作者,结合个人意向、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强化机制,做强培育文章。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初任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法律知识、财会实务、计算机操作使用等课程内容,对症下药,全面提升党群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强化岗位锻炼机制。建立党群工作者成长清单,及时发现并挖掘一批在助推乡村振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或工作实绩突出的党群工作者,整合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多岗位锻炼,助力其成为优秀的乡土人才。
三是强化“传帮带”机制。
安排素质高、能力强的“老队员”传授新人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处理复杂问题、复杂局面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树立信心、答疑解惑,面对面、手把手带出合格新队员。3.优化服务,做强管理文章。一是考核管理常态化。农村党群工作者接受乡镇党委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定点坐班和考勤管理制度,每年在“双述双评”村级民主测评大会上述职。对履行职责不到位,或拒不履行职责的农村党群工作者,乡镇党委根据情节轻重,作出通报批评、警告、解聘等处理,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关心关爱具体化。建立基本报酬+综合绩效的保障制度,县财政将农村党群工作者基本报酬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村党群工作者月报酬不低于*元。农村党群工作者的社会保险由乡(镇)统一办理并缴纳,绩效奖励参照本乡(镇)村主干的绩效奖励办法执行。行有余力的党群工作者还可以兼职竞聘农村“六大员”、金融助理等,增加收入。三是发展路径多元化。乡镇党委、村“两委”结合日常工作,把表现优秀的党群工作者列为村干部后备人选;以届中考核、村级组织运行情况考察分析等为契机,鼓励优秀党群工作者参与村主干竞选。参照“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有关规定,大力支持农村党群工作者提升学历。同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党群工作者创新创业,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主要成效
1.切实规范了选聘程序。对选聘条件、要求、原则、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改变了以往由“个人说的算”的局面,有效避免了人情运作、人情分配、暗箱操作等现象,新聘任党群工作者在公开选拔中的能力水平已做了公开展示,履职后更具威信和凝聚力,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同时,实施动态调整,建立完善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和空缺补充机制,不断完善选聘程序。
2.切实提高了服务质量。农村党群工作者承担着村“两委”文秘、团建、妇建等工作,负责村财收支账目,还能帮助村民开具证明、解读政策、办理手续、为群众代写信函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质量和便民服务水平,畅通镇、村之间的工作衔接,在增进了干群鱼水情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因部分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导致的文字处理能力弱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3.切实优化了队伍结构。*县自2021年以来,先后公开选拔两批*名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本地籍青年担任农村党群工作者,做到了产业薄弱村全覆盖。新招聘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同原农村会计比较,大专以上学历增加*人,占行政村数*%;平均年龄比老“会计”年轻*岁以上,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4.切实提振了干事氛围。通过强化能力素质培养,打通职业晋升渠道,落实待遇保障等措施,建立农村党群工作者队伍选拔培养管理体系,既增强干部的能力素养,又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既“能干”、又有“干头”。同时,他们扎根农村基层,积极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不断推动创新创造,带动其他村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有效提高了干事创业精气神。
5.切实充实了后备队伍。为有志奉献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助力人才向基层流动,让他们集聚于农村、创新于一线、建功于岗位。完善从一般干部到两委干部,再到主要干部的村干部三级梯队培养链条,上一级梯队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下一级梯队中产生人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村干部后备人选。
三、经验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建立建强农村党群工作者队伍是满足新时期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别是群众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农村党群工作者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在履职过程中,不仅要“向下”大力宣传贯彻好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还要积极“向上”反映群众的各类问题、各种诉求,便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县探索设立农村党群工作者岗位,契合青少年就业需求,通过公开的县选拔、乡审核模式,严把标准关、考察关和分配关,为有志于在农村广袤天地干事创业的青少年提供了回乡就业的“直通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有利于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切实为德才兼备、有志奉献农村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3.必须始终坚持锤炼过硬本领的重要途径。*县通过建立完善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以及老队员帮带新同志等工作机制,让新录用的党群工作者快速掌握处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经过业务培训和岗位历练的党群工作者是充满战斗力的,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村组织的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的实效。
一、当前綦江区农村普法中出现的问题
(一) 普法定位失准
一是认识定位不准。一些街镇、村居领导把农村普法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 与农村“减负”对立起来, 采取消极应付态度;二是目的定位不准。政府主导的普法教育, 希望通过普法来教化农民安分守法, 服从政府的指挥与安排, 农民则希望通过学习法律来了解如何维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对普法的抵触情绪。
(二) 普法手段失灵
农村普法中重法律知识传播、轻法治信仰培育, 重政府组织发动、轻社会力量参与, 重单向灌输、轻参与互动等现象还比较突出。送法下乡仍然是农村普法的主要形式, “来时一阵风, 去时影无踪”的运动性普法, 实效性必然大打折扣。
(三) 普法内容失衡
农村普法针对性还不够, 与农民的法律需求还存在错位。普法规划是自上而下制定的, 普法任务是自上而下布置的, 普法内容是自上而下确定的。这与农民关注的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兴问题, 农村邻里间的法律纠纷, 农民维权中的法律咨询, 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着不小的差异, 这种大一统的, 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普法工作很难激发农民学法的兴趣和热情。
(四) 普法评估失真
“一年小考核, 五年大验收”的普法工作评估机制, 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难以做到评估的公正客观。下级单位为了应付检查, 甚至临时拼凑台账, 弄虚作假, 从数据上也很难准确反映普法工作的成效。
二、加强綦江区农村普法工作的新探索
农村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 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不断发展, 不断创新。
(一) 以精准为目标, 实现科学定位
一是普法认识到位。要把普法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是普法主体突出。要围绕农村、围绕农民的主体地位做文章, 进行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
三是普法目的明确。普法不仅是从重常识、义务、实体的“治民”, 更是重意识、权利、程序的“治官”。农村普法不仅普及农民的法律知识, 更是培养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民,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社会风气, 特别是要让法律成为铭刻公民心底的信仰。
(二) 以时代为契机, 创新普法方式
一是优化传统模式。在坚持“送法下乡”、“法制黑板报”等传统宣传教育活动的情况下, 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法律法规, 如编唱普法顺口溜等, 提高普法的成效, 同时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
二是创新宣传载体。要与时俱进, 展现时代特色。可建立普法QQ群, “短信百事通”等群发方式, 也可用微博、微信等“微普法”方式进行宣传;建立农家开通法律服务热线, 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三是加强普法互动。要加强普法人与受众的互动, 让更多人作为普法宣传工作的主角参与到普法过程中。在普法过程中要尽可能设计“互动”环节、放大农民“参与”的空间, 实现“教”、“学”相长。
四是纳入公共服务。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普法产品;通过政社互动、社会激励引导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参与普法。
(三) 以实用为基础, 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切合农村实际。坚持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三贴近”原则, 把维护农民的利益作为普法工作的切入点,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合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展开普法, 使广大农民懂法、守法,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是吸引农民参与普法工作的关键。
二是回应农民需求。普法主体开展实地调研, 院坝会议、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收集民意, 系统分析, 聚焦需求;搜集当前法律焦点热点问题, 筛选、归纳、整理群众问询条目, 科学搭配普法“菜谱”, 实现“菜单式”普法。一方面根据共性进行全员普法, 另一方面要区分个体进行点对点普法。
三是突出普法重点。农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对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普法工作的水平和进展。
(四) 以考核为推手, 完善评估体系
一是纳入考核体系。将农村普法工作列入对街镇考核体系, 增加其考核分值, 强化街镇、村社的普法责任, 使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二是引入社会评价。建立政府内部评价、专业机构评估和社会满意度测评三者相结合的机制, 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调查统计的方式客观评价普法成效。普法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公民 (社会) 自己说了算。简言之, 社会评估提高了普法效果评估的公信力和科学性。
一、净化教育环境,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社会环境要净化。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对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对一些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必须实施禁堵,绝不能让它们泛滥;对带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绝不能让它继续腐蚀和引诱学生。要能够真正做到社会宣传媒体的正确引导,削除一些不利因素,将生活中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营造出适合学生成长得到健康的外部环境。
2.学校环境要美化。
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行能展现校风的、学风的“校训”;二要镶嵌展现个人风貌的校镜;三要在学校的显眼处开辟一个党报党刊学习专栏,并将材料中的重点用红线标出,让学生了解,利用报栏或每周开设一至两节读报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国家、社会的形势,把祖国的兴衰和个人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为祖国而读书的情感。四要有地图和旗台等设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正气压倒邪气,让正义压倒欲念,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主流。
二、强化师德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教师必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是对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学生优秀品质主要靠教师的高尚德行来熏陶,“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正人先正己。缺乏自我修养,缺少人格榜样力量,就很难凭课堂上的知识令学生敬佩和信服。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风度、仪表、情绪、气度、胸怀,对学生是无言之教。修身必先修其心,外在的形象是内在道德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心灵道德的优良,才有教师的举止文雅端庄,才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内在的道德建设与外在形象塑造的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個人生活作风而树立榜样。
三、关爱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农村, 普遍存在学业较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示范、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关爱留守学生, 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学生, 学校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对“留守儿童”实行个性化关爱, 展一卡、一单、一会制度。一卡即学校家长联系卡, 一单指家长的反馈单, 一会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二是推进“三星”培养: 加强“留守儿童”的“孝敬星、自强星、自觉星”培养, 开展专项教育和评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生价值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 同时建立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结对制度, 定期研究、汇报制度, 创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渗透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授知”与“德育”、“晓理”与“导行”的关系,将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自然、巧妙、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合一,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力加强课余舞台文化阵地建设。依据不同时期的德育主题,开展常规性教育活动,如定期出专栏、宣传英雄模范事迹;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利用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开展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要求小学生从最平常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从他们最常见、最常做、最常遇到的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做起,使之逐渐形成稳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从小培养什么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性。农村小学要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主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各项制度。要教育学生掌握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要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作业和考试真实。要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知错能改。另外还要加强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全方位推进,进一步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德育工作单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很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协作和支持。首先要明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如净化社会环境等工作,这就需要政府会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其次,要实行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三是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家长的育人意识。四是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探索农村宣传工作】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07-19
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探索11-12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探索09-06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探索10-01
村企联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09-18
农村中职数学与烹饪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06-04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节奏识谱教学的探索10-21
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07-19
高职校共青团工作总结和探索06-13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和实践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