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共11篇)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1

策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大局基本平稳,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是农村普遍的盗窃案件上升、矛盾纠纷难以调处,群体事件日益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安机关的密切关注。

一、农村治安问题的表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我县农村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给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入室盗窃案、特别是盗窃生猪、家禽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两抢”案件时有发生,村民之间往往因一时一事的口舌之争或某些利益冲突而互不相让,情绪失控、丧失理智,在激情驱使下一时性起,不计后果,导致伤害案件经常发生,受害案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一是双方因纠纷心存芥蒂,为泄愤而行凶伤人,这在每个派出所都不鲜见。二是邻里之间斤斤计较,一时言语不合而引起口角,恶语伤人,为占上风,大打出手,有些甚至为了敬酒不喝,而大动干戈。三是家庭成员之间因财产纠葛或赡养老人臵家庭和道德伦理而不顾,反目成仇。四是在土地、宅基地和农田水利纠纷中,因对方持强侵占行为不满而伤人。五是为债务纠纷、赖账、追账而伤人。六是因恋爱纠纷、婚外情引发家庭矛盾。从而激化各种矛盾酿成后果。

(二)宗族势力时有反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农村基层组织都是由村民“海选”出来的,一些宗族势力大的家族往往能够左右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一些胆大妄为、藐视国家法纪的违法犯罪分子,他们凭借宗族上的“优势”,经常在特定区域、垄断某一行业、强买强卖、妨碍公务,特别是在土地开发、土地流转、山林水面承包等方面,常常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由,占地为王,邀集乡众向政府或者业主施压,逼迫将工程或者工程的一部分让他们做。

(三)群体性事件及苗头明显增多。一是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影响干群关系,由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苗头增多。二是农村新农村建设、土地征用补偿等不到位,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苗头增多。三是涉法涉诉访案件及苗头增多。四是农民工欠薪讨薪手段过激。

(四)非法组织活动仍然存在。一是“被帝王”、“全能神”等非法组织活动不断。一些信徒走乡串巷,散布邪说,发展会员。二是地下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一些人借助信奉佛教活动频繁,基督教大有扩张之势。

(五)侵财犯罪所占比重较大。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在农村占居刑事案件的首位,且危害大、影响大,已成为左右整个农村刑事案件的主要因素。

(六)消防、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从农村消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火灾隐患:一是农民办企业根本上没有经过消防验收。二是农村电线路超负荷,老化严重,线路设臵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私拉乱接。三是农村村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甚至有的村根本不通公路,消防车难以或无法靠近,往往贻误战机。四是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差。五是农村由于防范意识差,易发火灾。从交通安全来看,无牌无证车辆农村较多,加之村级公路基础设施、道路等级差,通行能力、又无人维护,导致大量的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七)赌博等丑恶现象仍然存在。当前,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正在由城市向集镇、农村蔓延开来。在农村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集镇、乡村,时不分日夜,都能看到赌博现象。

二、治安问题的形成原因

农村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同其他区域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一样,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薄弱。在当前农村体制变革过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在一些乡镇、村庄仅仅是应景的形式,加之宣传舆论导向又有失误,比如宣传“高消费”,“大发财”等等,忽视宣传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广大农村虽然开展了多次普法教育,但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广大农民没有真正受到教育。同时,一些不健康的精神垃圾在网上流行。部分农民思想落后,缺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好逸恶劳,为所欲为。

(二)农村经济文化仍然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一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农民为文盲、半文盲,强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有了法律制约,但是现在政府抓得不紧,产生了新的半文盲,农民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当自己的合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么屈于恶势力的淫威,要么铤而走险。一些宗族势力大的家族利用基层组织工作上的漏洞和不主动,积极插手社会事务,一些农民有了矛盾纠纷不找村委会、政府机关解决,而借助于恶势力暴力胁迫“了难”。

(三)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农村乡镇公安派出所辖区方圆几

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人口几万之众,而民警力量仅几名,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乡、镇等基层组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扎扎实实去做教育挽救工作,有的单位对违法人员也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这样在客观上无法有效地使这些人转化,也无法防止他们再次违法犯罪。

(四)对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不力,一是少数地方职能部门对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认识重视不够,把农村违法犯罪简单地看成纠纷矛盾,基层领导抱着“保稳定”、“少麻烦”、“不出大事就不管”的心态,放纵了违法犯罪。二是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致使一些违法犯罪不能得到应有的打击。三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致使一些行政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严打”,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认识打击农村违法犯罪的迫切性、必要性,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该批捕的批捕,该起诉的起诉,该重判的决不轻判,做到快捕、快诉、严判,对农村小痞子、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不给其喘息的机会,达到震慑一方的目的。其次,对于农村群众集体闹事,要高举法律的旗臶,敢抓敢管,抓住时机,严惩组织为首人员,决不姑息迁就,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同时,适当适时地公布案情教育广大群众,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第三,要建立有效、长效的破案追逃机制。对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要一查到底,充分利用各种侦查手段查清每一案,做到不漏一案,不掉一罪。对在逃人员要有专门的责任人和专项追逃资金,做到一追到底,除恶务尽。

(二)积极预防,减少农村治安乱源。要在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的监外执行罪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帮教等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监管机构,在乡、镇成立以分管政法工作领导为组长的监外执行罪犯管理领导小组和以派出所、司法所等为主力量的监改小组,落实对被监改人员包管教、包转变、包巩固等责任制。对两劳回归人员的管理,由县司法部门成立了管理站,进行帮教管理。二是刑释解教人员依法逐人建立档案,由派出所列为重点人口,司法所建立台账,联合村委会、家庭、流动党支部进行管理,从而杜绝脱管、漏管现象。

(三)强化责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一是通过组织整顿,调整充实基层组织,尽快解决一些农村治保组织软弱涣散,名存实亡的问题,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较强的人选拔到治保会岗位上来,使基层组织社会管理、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作用能得以正常发挥。二是对基层干部队伍要注重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之关心群众,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同时对调解员、治保组织成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素质。

(四)加强教育,弘扬人间正气。要结合普法工作和当前“农村社会秩序整治”斗争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倡导弘扬社会公德,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严厉打击和以人为本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针对农村及农村集镇的不同特点,研究摸索出新型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方式,激励社会正气、树立先进典型,在提高人民群众自身素质的同进,提高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害者勇于揭发、敢于斗争,不让违法犯罪行为有存在的市场。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得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 “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往往管种不管销,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最后一无所获。发展养殖业,资金缺乏,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三是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其次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门槛”高,对经济条件差,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养殖农民多数反映需要资金,但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利息率高,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一般农民不敢奢望。

(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不力。

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程度不高,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奇缺,一些村干部知识面窄、政策水平不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另外,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有的村支部陷于社会、民间的事务性管理之中,“等、靠、要、拖、”思想较为严重,而在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等方面则思考不多、探索精神不足;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无所作为,找不到创业的新路子,死守“摊子”,集体资产的保值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一些村集体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一些村“两手抓、两手硬”的意识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存在重发展经济、轻文明建设的倾向,造成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而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回潮,婚喜庆大操办等陋习愈演愈烈。

(三)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工作难找,工资低,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他们讨要工资困难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作环境差,身体受到危害时,难以得到补偿。 二是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使他们变为纯粹的“失地农民”。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农民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还不是很快,虽然农村合作、 医疗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家庭还是占很大比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 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关键是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四是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其次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五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 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的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当前,村级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只有依靠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改革农村选人用人机制。“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是班长”,在选拔农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时,要广泛采用“两推一选”,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公认程度,增强党支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打破区域和行业等界限,放开视野,面向社会,在乡镇工作人员、在职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村民中进行公开招录,优胜劣汰,统一调配,签定任职合同和任期目标,采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办法,严格按“德、能、勤、绩”定期考核、实现“进、退、留、转”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把那些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热心为群众服务,具备带领群众面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能力的人大胆选进领导班子。

(三)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市综治办:

为进一步加强广场周边区域治安环境管理,消除治安隐患,按照上级总体部署,街道对广场及周边治安状况进行了多次摸排,将其列为社会治安重点管理区域,采取措施对广场周边区域进行整治,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维护街道的平安稳定。现将具体整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场周边区域社会环境情况。

1、人员复杂,往来频繁。广场地处交通要道一侧,系中心地带。广场南面的**集团,所属企业众多,仅外来务工人员就多达五、六千人。在业余时间,他们以及其他企业的众多外工,相当一部分都到广场游玩、消费。东面是社区,现有的1500多住户绝大部分系外地买主,他们也都喜欢就近到广场消遣。周边村居的群众也是广场的常客。每到晚上广场总是人头攒动、人流如织。

2、活动丰富多彩,需求旺盛。广场中间各种游乐项目众多,男女老少聚集。广场西边是城区主要交通道路,每年五月至十月傍晚期间,主要道路两旁有50多家临时的烧烤摊点,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纳凉、就餐,热闹非凡。

二、广场周边区域存在的治安隐患。

由于夏季在广场周边区域活动人员复杂众多,再加上****路是**的主要道路,车辆往来频繁,治安形势十分复杂,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一方面,广场上人来人往,难免发生碰擦,由此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特别是以云南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外工,他们往往喜欢三五成群,在广场周边区域活动,但凡有点小摩擦轻者争吵,直至聚众打架。这些少数民族外工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思想较为偏激,喜欢用聚众打架的方式解决矛盾,成为广场周边区域治安的重要隐患。另一方面,烧烤摊点衔接紧密,烧烤摊主之间为争客等原因发生案事件时有发生。顾客之间也容易出现纠纷摩擦,特别是酒后的小纠纷摩擦极易转化成治安甚至刑事案件。

三、广场周边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针对斥山广场的情况,街道协同派出所、巡警二大队、赤山集团等单位,加强治安巡逻与群防群治工作,将广场纳入技防建设监控区域,保证辖区的平安稳定。

(一)**派出所每晚派一辆警车、两名警员在广场周边范围巡逻,维护正常的治安秩序。

(二)**集团每天安排两名保安人员,在**广场协助维持秩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三)针对夏天**广场人员密集、警力不足的情况,街道与巡警二大队沟通,又专门安排了两名巡警每天在广场周边巡

逻,实现广场周边区域治安巡逻管理常态化。

(四)加强技防建设,利用科技手段,对**广场治安状况实现动态化、实时监测。在广场主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做到及早发现,及时介入,消除隐患。

(五)针对广场外工居多的实际情况,***派出所除实地管理外,还与用工单位共同从源头抓起,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外工的管理,所有用工单位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情况总结 一年来,在区级领导、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综治委的关怀支持下,我们以“维护稳定为目的,强基固本为基础,法制教育为手段,创安活动为载体”为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取得了全年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性灾害事故,无聚众闹事和群体性上访的好成绩。保证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维护企业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强化信访长效机制,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公司党委把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实现“创建文明安全单位,做好稳定工作,推动综治创安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这一重要目标,领导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本单位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经理为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我们在安全保卫制度比较完善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特点的要求,对公司内部管理、帮教、防火、矛盾纠纷排查、安全保卫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增强全方位的约束力,形成了层层推进的工作格局。并明确提出“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以维护企业社会稳定为目的,进一步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领

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我们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是抓好治本。针对容易引发问题热点、焦点问题,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好信访源。二是搞好科学决策。决策时,把信访问题也考虑进去,多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做实事与量力而行结合起来。三是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四是健全信访网络、加强信息传报工作。经常排查信访苗头,早发现问题,畅通信息渠道,及时传报信访信息,采取措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二、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民事调解,维护稳定,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作为公司农民工部份,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占绝对优势的,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责任感和自制力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案例说法,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警示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深入广泛多层次的全面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普法宣传方面,我们广泛利用有效的宣传媒体,如广播、报纸、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劳动法》、《合同法》、《消防法》、《国防法》、《企事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同时我们还在“

6、26”禁毒日,“

11、9”消防宣传日,“

12、4”法制宣传日期间作了相关的专题法律、法规宣传,同时,我们还利用每周政治学习和进

新工人的时机,对职工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使职工能自觉学法、用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群防群治的意识。全年,共悬挂宣传横幅六条、张贴宣传标语10条

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网络,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我矿是两县一区的结合点,周边区域相对复杂,给我们的日常治安管理带来了较多不便。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首先明确的提出了我矿综治的中心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物,管好自己的人,矛盾自己化解,问题自己解决”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为落实综治工作目标,我们在分析公司的治安现状后,下一步将制定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与领导和基层科室、队、厂负责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强调综治工作必须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系统抓。基层单位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运用上,明确“条、块”关系及各自的责任、义务,消除“条、块”分割、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通过签订责任书,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把综治工作做到细化、量化、规范化、经常化,确保了综治目标的实现。在责任书签订以后,我们将重点工作放在措施的落实上,使各项综治工作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每月召开综治小组例会和基层单位互检,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推动了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以及单位内部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鄂尔多斯市蒙纯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做好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根据上级县委的统一要求,通过召开教师研讨会,个别访谈,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情况进行掌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辍学生管控较为困难

我校各年级中都存在辍学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中

情况:

一是长期不到校学生。这部分学生中主要是在小学

升入中学后就未报到,户口在当地,学生同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学生也未办理转学手续,这部分学生给我校的稳定工作带来较大隐患。

二是间歇性辍学生。主要是受“读书无用”的家庭

影响或家庭经济困难,间歇性辍学。特别是每年的9—11月份,部分学生被家长带去捡棉花争钱,补贴家用,导致学生辍学。

三是残疾和生病的学生,因身体问题经医院和派出

所证明不能上学。

辍学生的管理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做

好的工作,由于辍学生在社会容易发生非法学经,参加非法活动;外出受到不良思潮影响返校后成为稳定隐患;学

生个人受到意外伤害等等情况,所以给学校的稳定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二)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子女监控不易成为隐患

1、当前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家族化趋向明

显,如近期发生的几起暴恐案件都是家庭成员参与。对我校来讲城镇人员子女中,做生意,打工人员子女较多,这些人流动性大,家庭宗教氛围较浓厚,部分流动人员法纪意识淡薄,容易被人利用继而发展家庭未成年人参与,给我校带来隐患。如:我校的奎依巴格镇和泽普镇生源中这样的流动家庭较多。

2、农村学生中个别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对学生影响很

大。2012年我校九年级的一名女生的表姐在走亲戚过程中给她传授宗教教义,导致其到影响。

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轻视,特别是在南疆民族聚居区域,家庭的宗教氛围的淡化、移风易俗,崇尚现代文明生活需要各级部门和学校共同来做好。

二、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1.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加强对辍学生的管理。主要是由学校向先生所在乡、镇、社区定期通报学生到校情况,有必要时可以召开学校与乡、镇、社区的联系会议,共同探讨辍学生问题,尽可能形成工作机制,以利加深情况互通,共同解决问题。

2.加强对辍学生监护人的管理教育,特别是对恶意辍学的学生监护人,必须有相关部门负责根据《义务教育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起到警示作用。

3.淡化家庭对学生的宗教影响。学校要利用课堂主阵地和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宣传现代文明生活,让学生远离宗教影响。

3.发挥团队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各年级的联系领导,必须亲自掌控班、团、队组织建设,在学生中要安排信息员,组织定期谈话,重点汇报后进生现实表现,分析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并汇报。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 篇6

政府全面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工程,治安整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社会治安不断得到优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的治安隐患仍然不少。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探研治安良策,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是稳中有忧

一是刑事发案相对平稳,重大案件比率低,但侵财案件相对突出,总体社会治安质量较高。所立刑事案件中,“两抢”、“两盗”等侵财型犯罪比较突出,占总案的八成以上。此外,经济领域犯罪、职务犯罪增多,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特点。

二是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已得到有效整治,但仍然存在不少治安隐患。目前,我市形成规模的团伙恶势力已基本被摧毁,沿海地区大规模走私活动及农村宗派械斗已被遏制,局部地区案件多发、治安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变。但目前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治安隐患,如近期雷州等地恶势力出现“还阳”迹象,小规模的走私活动仍然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反复出现;城郊结合部的“两抢”仍然突出。

三是排查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工作卓有成效,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近年,我市通过实行领导下访、基层“八长”接访、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等有效措施,将一大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广大农村基层持续保持稳定。但由于当前因改革发展和历史遗留等许多利益碰撞问题逐渐凸现,诱发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量增多。

四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党和政府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稳定有信心,但是尚有诸多因素制约了长足发展。

整治社会治安的主要对策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完善激励制约机制。要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政法为主,各方参与,共同行动的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首先,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其次,要严格实行维护稳定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第三,要严格落实责任奖惩制度。对于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治乱有功的领导,要提拔重用。而对于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要按照维稳责任制、综治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典治乱,严厉打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当前,各级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巩固两年“严打”整治成果,整合政法队伍力量,深入排查治安不好的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严打专项斗争。要坚持取缔非法宗教和各种大型封建迷信活动,确保政治稳定;要大力打击整治部分地方恶势力操纵经济活动的有组织犯罪,涉毒、“私彩”赌博以及城镇“两抢”、重大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设,逐步构建“打、防、控、治”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确保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市要重点抓好几项综治工作:一是要继续健全和完善以110为中枢的快速反应机制,逐步建立新型的警务巡控模式,实现公安、治安、保安“三安”联动,既出色完成警务,又服务社区,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建立以“创安”为载体的区域性防控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以局部的小治安带动社会大治安的好转;三是建立以群众为基础的联防联治机制,充分发动、利用各种辅警力量,开展“军警民联防”、社区联防等活动,推进治安工作的社会化;四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在学校中增设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建设法制教育基地等,提高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犯罪;五是认真搞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整顿、刑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铁路护路治安联防等综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积极疏导,妥善化解,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要早部署、早控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单位、一套方案、一个期限”的工作要求,实行分级归口办理,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各地要继续坚持领导下访,基层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群众,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做法。把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放在伤残退伍军人、企业军转干部落实政策、企业劳资纠纷、职工下岗、水库移民生活困难以及征地拆迁、山林土地权属纠纷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各县(市、区)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排查调处“大会战”活动,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一宗一宗落实调处解决,对跨区域、影响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由领导包案,实行重点突破。对于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公安政法机关要建立完善预警处置机制,配合其他职能机关,在立足于做好疏导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事态控制,防止矛盾激化。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篇7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 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第1文秘网文章-http:// 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8

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文章-http:///找文章,到]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

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9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召开和毕节试验区建立20周年庆典之年。为了搞好今年本辖区内的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稳定出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无事当做有事抓,小事当做大事抓”的工作思路。

2、贯彻“露头就打”的方针。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 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4、履行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5、谁主管、谁负责,落实领导责任制。

6、“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群防群治”。

7、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8、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9、对流动人口实行“两级”管理原则。

10、保障措施、经费、效果三落实。

二、工作目标

1、刑事案件发案数限定为零,治安案件发案数限定为1起。

2、群众参与综合治理意识和安全感有明显增强,群众积极参与“小范围、大管理”工作,“十户联防”成效显著,群众愿意主动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

3、调委会、调解纠纷成功率在95%以上。

4、治保会对本辖区所发生案件数能全部提拱线索。

5、不发生政治性案件及群众性聚众闹事案件、集体上访。

6、按时完成镇安排的综治工作任务。

三、工作任务

1、对村民实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考核奖惩办法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机动地承包、计划生育、就学、参军等优惠政策挂钩;依据责任书,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进行考评总结,奖惩兑现,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制。

2、认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组织开好综治例会,深入探索“五种模式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维稳信息督查机制。

3、做好综治宣传月和阶段性“三防(防火、防盗、防事故)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国防教育、边境管理法规教育、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教育和生产、交通、电力通信安全教育以及各单项法律法规的再学习。

4、加大流动人口的“三级”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申报点、村户籍协管员和治保会,做到对三天以上暂住人口造册登记,登记率达100%。对外出人员的去向、事由、往返时间进行登记。对三天以内(含三天)的流动人口做到登记身份证及有关内容留存备查。加强对外来务人员法制和道德教育。年底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遣送返家工作。年内对流动人口检查不少于4次。

5、开展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等评比检查活动。加强对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的出租人对承担人签定治安担保责任书,对承租人造册登记,签定治安责任书及书面的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管理,出租房屋一年内检查不少于4次。

6、有失足青少年时建立帮教小组,并开展工作,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教育。

7、对五年内“两劳”回归人员造册登记,进行妥善安置和帮教。

8、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宗教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开展“五好”宗教人士活动。检查指导年内不少于4次,及时查处非法宗教活动。

9、贯彻“消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消防工作,强化

督查力度,健全消防制度,落实消防措施,消防检查年内不少于4次,开展消防宣传和发放预防消防的书面通知。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10、认真落实“周查、日查”值班督查制度,在查岗时出现违纪现象一次将给予黄牌警告,三次以上给予一票否决处理。

11、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生产、交通等事故及破坏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案件的发生。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

12、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按普法规划完成年内的普法教育任务,做到年内有计划,有检查、有阶段性总结。

13、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根据本地实际和上级部署,年内开展“扫黄、打非”和打击“黄、赌、毒”活动4次以上,及时查缴色情、淫秽、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14、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维护稳定、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抵制“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的渗透,大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再教育。杜绝一切非法宗教活动。

15、对各族群众进行抵制“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及无神论的教育,打击、揭露“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及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6、根据本地实际,明确重点治理区或,积极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治理活动,特别对青少年犯罪、酒后犯罪、盗窃犯罪进行治理并见成效。

17、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巩固提高创建质量。积极开展创建村活动。建立政、教、警、民四位一体防控体系,落实责任,杜绝公交事件的发生。

18、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及报表、流动人口管理报表每月上报一次;社会治安分析、“两劳”回归人员报表每季度上报一次;综合治理报表每半年上报一 次,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工作总结按时

上报。

19、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逐级、有序上访,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保障措施

1、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主要领导为本辖区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综合治理工作,具体抓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本辖区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每季度研究一次综合治理工作。

3、高度重视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影响稳定的敏感热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严防发生不稳定事件,实行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

4、成立信访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立治安员、户口协管员。做到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5、设治保会、调委会、“两劳”回归人员和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制度健全并开展工作。

6、组建、整顿“小范围、大管理”看家护院队伍,并完善内容和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群众集中居住区轮流或联户看家护院制度,组织群众开展“十户联防”防范巡逻。

7、切实落实重点要害部门,治安防范单位常年值班制度。采取“一事 一议”的原则开展常年值班工作,并设立常年值班点,明确划分治安地段和治安联防区域。发挥民兵的作用,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严格值班执勤、防范巡逻,防止各类事件发生。

8、建立治安值班室,设有治安员和长年警卫人员,制度上墙,名单上报,做到24小时不失控。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包括苏木乡镇场、嘎查村)及办事机构和专兼职具

体工作人员情况

2、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部署、宣传、动员情况是否制

定了实施方案,主要采取了哪些形式和措施;

3、农牧民人口总数,应参保人数,截止2011年6月30日实际参

保人数(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低保人数和重度残疾人数);

4、未参保的低保和重度残疾人员情况;

5、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包括业务办理、生

存认证、基金安全等);是否全面摸清居民底数,掌握居民基本情况,并按照人头建立参保档案,个人信息登记造册;

6、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7、本地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好经验和做法。

二、存在问题

例如:未完成扩面任务的原因等等。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 篇11

中共湾甸傣族乡党委书记 罗学昌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心,也为进一步推动湾甸乡基层党建的深入开展,配合湾甸乡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本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调查研究课题。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湾甸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很健全,成立了党支部,支部下设党小组等组织。村党支部运行良好,基本上都能按期召开党员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但也存在着党员老龄化现状严重,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

一、湾甸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湾甸乡党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为目标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贯彻精神有部署、有落实。湾甸乡党支部能够及时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安排落实今年组织工作任务,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有增强。湾甸乡党支部坚持从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把致富能人、种植能手、退伍军人、妇女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农民作为培养发展对象,把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先进群体培养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充实党组织的新鲜血液。

(三)村级办公阵地有改观。湾甸乡按照市、县党组织提出的要求,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拦,进一步规范了阵地建设。先后筹资进行上甸村党员活动室和小街子村党员活动室,芒回村党员活动室已正式启动建设,同时更新了会议室办公设施,制作了党建活动版面,刷新了党建活动园地,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落实了村干部日常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了村级阵地作用。

(四)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三会一课”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灵活、信息量大、内容新的特点,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开阔基层干群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回头看。村重大事情召开党员民主会议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湾甸乡党组织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在贯彻中央关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湾甸乡农村基层党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依赖性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力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面对烦琐而又实际的农村基层工作,必将缺乏充沛精力,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造成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制领导作风,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民主决策、管理。

(四)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缺乏主动学习和开拓创新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不够,抓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还不够密切,致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

(五)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上甸村和小街子村建有党员活动场室,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设施搞好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群

众的主动监督意识。

三、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农村特点和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以理论辅导、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干部及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增强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的本领。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界限,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要注重实效,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按照 “支部会议决定,主体活动落实,全体党员参与,工作制度规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农村党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制

定考核细则,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较强的党建目标考核机制。

(四)要抓管理,不断提高村级依法自治水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自治的各项工作之中,保证党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主导作用。要依法建制,逐步把村内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公开内容、时间、形式,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五)要抓要务,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主题,认真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牢固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的新思想和富在观念上、活在思想上的新观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增强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根除思想上以农为本的陈旧观,教育引导农民由单一种植向多业并举转变。村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千方百计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调研,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湾甸乡在抓基层党建过程中运用卓有成效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让干部经常

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探索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上一篇:初一寒假日记下一篇:百团大战故事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