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感悟初二作文(精选10篇)
《论语》教给我们的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讲到处事之道时,孔子强调了“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情过了头,和没做到位是同样的效果。所以“处事之道”主要讲的是为人处事的分寸。
《论语》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这就是所谓的“尺度”了。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事事有尺度,以避免人生的浪费。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仍有很多人在“以德报怨”。对伤害自己的人,或是领导,或是恋人,仍然一味地恭敬,不敢以正直,公正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我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理智的。首师大的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避免资源浪费。”是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人的感情也是有限的。难道你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情感给一个有怨与你的.人么?我们应该把这宝贵的情感赠予一个有德的人。所以孔子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君子也许不可能避免很多伤害,它可以被人欺骗,但他内心不能迷惘。简单的说,就是,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做出无效率的傻事。
在行为方面,孔子也强调了“分寸”孔子认为,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人与人之间的分寸就是要保持距离。于丹教授认为:“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为了不影响别人,每个人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只是距离有大有小。《论语》中也认为无论对领导还是朋友,都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分寸。子贡曾问孔子怎样才是好朋友。孔子曰:“忠告而善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意思是: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告诉他,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在说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间要有度,对最亲近的人也是一样。于丹教授认为: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论语》中提到的仁爱之心,是这样说的:一开始就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我身边的同学就有这样的烦恼:他知道他的父母很爱他,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但他认为这样却失去了自由,透不过气了。而我的父母给我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希望我能早日独立。所以,我觉得这个家庭很舒适,很快乐了。这正验证了一句谚语:花未全开,月未全圆,即是最好的境界了。
对于工作呢,孔子认为也应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做好本份。我认为这并不全对。做好自己的本份固然重要,但当别人有困难请求你的帮助时,应该出手相助。所以,孔子在此补充了一句:“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此。”君子临天下,做任何一件事,用义作为参照,作为法则。
孔子云:“慎于言。”告诉我们说话也应有度。在当今社会中,这一点甚为重要。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如此。我的学校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一名同学因为在公共场合中说了有损于学校形象的话而被处以严厉的处分。此所谓“祸从口出”了。所以,于丹教授认为:“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最后一条是“礼”。孔子云:“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意思是:大家在一起喝酒,孔子能做到等老人都出去后,他才出去。绝不与老人抢行。所谓圣人之圣,从日常点滴中即可看出。
人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孔子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他和弟子所著《论语》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可以和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在今天甚至还要大于苏格拉底。孔子的言行涉及面很广,孝道、治学、治国、为政,几乎涵盖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场合,你的困扰,你的疑惑,总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可能有时候里面的一些话会显得有些过时,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学习的理解,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学习快慢好坏的差距。但是我从中也体会到一些有关为人处世的道理,人应该做自己感到快乐,感兴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你乐于做一件事情,你才会可以专心、深入的去做,最后有所成就。而在有所成就的基础上,更应该有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目标,不枉人生一世。
《论语》也对我的专业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关乎人命,容不得半点虚假!在学习过程中就要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守则,绝不可以不懂装懂,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重要的是,将来进入医院,这会害了病人。一个不严谨,不懂装懂的医生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医学也是一门不断进步的学科,而且进步的速度正不断加快。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一名好的医生,就要不断学习,永远保持一颗求知的心,做到学而不厌。不断丰富自己,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并且适时实践总结。我想,这样的医生,才不会落伍。这次疫情,成千上万的人民深受其苦,国家真正处于危难之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有不少牺牲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第一线的战士就是医生!是他们,不顾前方艰险,毅然决然的冲在抗疫第一线,哪怕有去无回。这些医生,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的楷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作为理科生的我,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理解得挺透彻得。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国留学网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暑假读论语有感
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论语》读后感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我对第六则论语的感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则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句话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智理名言,意义至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这则论语还表现出了孔子的两个精神:一,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二,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的精神。
这则论语真不愧是孔子所说出的智理名言呀!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向孔子学习
坐在桌前,写《论语十则》读后感。拿着《论语》摇晃了半天,也感不出个头绪来。恍惚中似乎看见一缕魂儿头过纸背,飘荡在春秋战国和两三千年后的今天。
想当年,孔老人家为做官周游列国,历尽颠簸,费劲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够酷,还是不太会做秀,反正最后没戏,只得回到老家教书。为了多挣几个钱,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个温饱,最后也没发财。就得了几束肉干,几片干鱼,很失败的样子。
说他是办学的祖宗,有可能的。听说以前的私塾都挂他的画像。现在私立学校是不挂他老人家的像了,不过收费比起祖宗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说他书教的好,似乎有点儿勉强。据观察,他就的教学宗旨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由,会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在路上大伙儿互相讨论学习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凭兴趣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吧。
学的怎么样,全靠一个“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劳;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经收到了肉干,鱼片,“我是老师我怕谁?”
后来要不是几个学生有出息,哭着喊着又是叩头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会成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啊?你说他书教的好,让他拿特级教师证出来看看!
教书不怎么样吧,说话也没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边上憋了好半天,总算说了句有意思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弟子们历尽记录下来大呼高明。其实就在他不远处有一位老农也在说;“不抓紧点种上,秋后就得饿肚子了。”
从战国回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吗?还是按照“四勿”原则,端端正正的写上:要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努力,向孔子学习。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按按太阳穴,摸摸肚皮,伸伸懒腰,心中暗喜:还好,没什么后遗症。
起床后,妻子正在煮早餐。见我起来,嗔怪了一句:你呀,醉成这样,怎么对得起自己?
我没有正面回答,但妻子哲人一般的话却让我心头震动。是呀,我还真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人。
我这卑微的生命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做梦也没想到今天我能过上这么富足的生活。目不识丁的父亲肯定不懂“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但父亲生性勤劳节俭,一辈子劳作不辍,粗茶淡饭,滴酒不沾。几年前,八十岁的父亲临终前,早上还把老家屋里屋外清扫得一尘不染,傍晚就静静躺在床上,永远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对生命的长久思考。今年已八十七岁的母亲身体还硬朗,腰不弯、耳不聋。这也主要得益于下地劳作,对吃的没有任何高要求。父母自强的生命一直是我炫耀的资本。幸运的是,我遗传了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也继承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性。
如今,我们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却渐渐淡忘了勤劳简朴的良好家风。人到中年,还这样放纵自己,而我的生命对我却是宽容的。我的肠胃默默承受着酒精的浸泡,我的肝脏任劳任怨地分解着我扔给它的毒素,我的血管吃力地输送着并不清澈的血液,我满头的乌发争气地为我掩饰岁月的留痕——生命以它博大的胸襟包容我的过错。可我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还毫无节制地折磨它。只因为没有受到它的强烈抗议而无视它无与伦比的尊严!
我曾研究过身边的许多男人:亲人的苦口婆心不能劝他们戒掉烟酒,而医院的诊断书毫无例外地让这些固执的男人轻松戒掉。呜呼,医院的.诊断书分明是生命的投降书。男人啊,非要等到生命缴械的那一天才肯放过对它的拷打吗?
父亲节那天,在北方读大学的女儿打来电话:“爸,今天是父亲节,我祝你节日快乐!”我如饮甘泉,脱口而出:“宝贝儿,有你在,我天天都过父亲节啊!”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熟悉而甜美的笑声。接下来我便半躺在沙发上享受着父女情深。是啊,我深爱着我的妻子和女儿,深爱着我的母亲和兄弟,深爱着我所拥有的一切。可是,不珍视生命,感恩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
当我想起以前的事情时,我的心了总是不太好受。 我已经上初二了,可是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在每次考试一前我总是心有成竹的对自己说这次一定回考好,可每大门能够试卷发下来时,我总回哭一场。 现在我上了初二,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以前我总说考不好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自己快乐就行。可是我到现在才知道考试考不好就是不快了,我现在才找到了真正的快乐,那就是学习。
今天数学考试,本来觉的这次的试卷太简单了,可考完了和老师一交流,才知道原来我错了我错了很多。每当我这样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以前的状态。可现在改太晚了。我只有语文成绩还差不多,我的数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我每次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回到家,就回挨一次骂,被后我就回大哭一次,我就回想这是我活该,这是我自己找的!我总希望有一个 朋友把我大骂一顿直到把我骂醒,可是上帝不给我这样的机会,给我的只有一些每天拉着我玩的朋友!我大哭!我想大约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吧!我以前总是不好好学习现在学已经晚了!上帝已经给了我机会是我自己不把握。这并不怪别人是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敌人,我从今天开始要和自己做斗争,我要打胜自己!我不能被自己压倒!
这些虽很短,但它们是我自己的感悟。可惜我感悟的太晚了。我希望我的朋友们不要和我一样,感悟太晚!!!
生日是什么?生日是你呱呱坠地的那天,家人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寄托。也多了一份操劳,一份负担。
某年的某天,我在家里无聊的翻着日历,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日快到了,但是我的心情没那么兴奋,也没那么激动。
因为家里一直不是很富有,生活一直很拘谨。所以呢!每年的生日没所谓的生日派对(当然现在过生日的时候办派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没有巨大的生日蛋糕,因为过生日的时候家里只有三、四个人出去在一快吃顿饭,长辈又不喜欢吃那种玩意,所以,就用一快小蛋糕来代劳了!
在后来,上了初中以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所以连原来那顿小小的聚餐也给消掉了。唯一能用来留念的,也只有那一快小小的蛋糕了。当然现在生日都在学校度过,别人有时候能收到同学的一个小小的礼物或者一句祝福,而我竟然悲催到什么也没有,更悲催因为我是按“阴历”过生日的,有时候我连自己在哪一天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小时候,对于没年都一模一样的过生日方式发出了严重抗议,可每次的回答都是;“抗议无效!”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方式,那些日子是多么的美好!
对于过生日这种方式,可能最初的愿望是让过生日的小孩子感到成长的快乐,让老年人感到长寿的快乐和享受晚年的安乐吧!至于为什么没有中年人的事,可能是生活中事情太多,太忙,上有老下有小,没有时间。就用我妈的一句话来说;“老人的身体不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操劳这些事。小孩子吗!天天就只记着自己的生日,哪儿有时间去关心大人的。
不过经千年的沧桑,这个最初的美好的愿望和许多事情一样,变了!它变成小孩子之间攀比的工具,比谁家花的钱多之类的.。
不过,有些人认为生日是不应该去庆祝的,因为当我们出生的那天时,其实是母亲的痛苦日,不应以这样的方式去度过,而是应该在那天去忏悔,忏悔一年三百六十天所做过的错事,所做过的让母亲伤心的事。
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在短暂的人生学习中,我们会遇到难题的困扰,各种学习的问题之难,当我们绞尽脑汁、细心地想时、观察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我们又从中体验到想时的苦,做出来的乐。真是“苦乐交织”呀。
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漫长的人生道路之中,我们永远离不开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与照顾。在下雨天没有带雨伞的情况下,父母给我们送来了伞,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忍受着雨点的滴,给我们撑了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家欣诉,得到的是父母认真、富含深刻意义的.话语,使我们不再因困难而被_;在感冒生病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为我们做好一切任务,使我们赶快好起来;在出远门的时候,父母的“在路上要小心哟,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不要跟别人打闹造成危险的事”等的话语,使我们称他们为唠叨,其实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促进了浓浓的亲情。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看着大家在校园里转悠,可能不漂亮,也可能不聪明。好在他们都有青春,都在追逐不可思议的梦想。我也是这样,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勾画未来。
咬着牙齿对抗时空,我终于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变强,却找不到让自己变弱的理由。我只需要伪装自己,披上厚厚的伪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静静的坚守自己的花朵。琥珀色的月光,洒在角落里,一旦碎在记忆的玻璃上,该如何挽回?我只是怀念,昨天的快乐已经成为了痕迹。我舔着岁月留下的伤口,学着忘记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事,学着放下,学着收集自己尖锐的刺,用平静的心去拥抱这个世界。
也许,很多年后,当我遇到一个曾经在岁月里掩面轻声吟唱的老朋友,我会释怀说:“好久不见!”
中国人爱吃野味是出了名的,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就是从上面开始的。它一般在野味上如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上。病毒的传播也是快得让人大吃一惊,就这么短短的一段时间就有两万余人确诊。不仅如此,它的传播途径也是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从日常中与人交往中传播,而且可以在接触的地方传播。如此,更能看出新型冠状病毒威力之大!但是,就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身误国,逆向而行!有人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而在疫情面前,我们会看到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充满爱的人。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就读ICU护理的`女大学生,瞒着父母去参加了这场疫战。她说,父亲在二十二年来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只为了她能平安的回来。记者在问要不要在电视前给父母报个平安的时候,她回答说,哭了的话护目镜会模糊,等会做不了事。就这样的短短几个字让多少人落泪。
在家的我们,虽不身处在高压线或者是一线,但是,在家的我们安分守己,不给身处在前线阵地的人们惹麻烦就是我们最好的奉献。我们在家中给他们以最强的后盾。不管有多难,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胜利1
偶翻作文书,阅得一篇名《有胡初成长》。一翻,却尽是以前写滥了的。但这胡子,却颇有些感触。
小时候,总觉得这胡子是个害人的东西,大概是被爸爸下巴上的胡茬子蹭怕了的缘故吧,也可能是经常看到爷爷没剔胡子,被奶奶数落的窘相吧。却不曾想到,立一面镜子。里面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鼻子下方半寸左右的地方,也有了少许密密的青色,虽没爸爸或爷爷那样的坚挺,暂且美其名曰“胡子”吧。
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东西。
青春期油脂分泌过旺,使“青春豆”也肆无忌惮,为虎作伥的长着,外公说这冥顽不化的“豆子”并着那嚣张的“胡子”证明我这长大了。我不以为然,我认为那些东西把我变丑了。于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将那一粒粒似乎赶不尽杀不绝的痘子挤破。但胡子却是不敢拔的——曾读过一篇报道,大意是我这么大的孩子拔胡子引起脑感染,死了。我的命可是值钱的。
觉得好笑。自己现在竟对胡子如此深恶痛绝,还记得小时侯曾在镜子上画过一款款的胡子,然后就着镜子把脸“嵌”进去,试试自己以后该长哪一款的胡子才好看,结论是都不好看。可这胡子还是长了,长在脸上较为显眼的地方,于是我不能装作没看见吧,总得为这胡子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呢?我细想,还真没做过什么。仍然和一群小孩子做小孩该做的事,像个傻子,仅因为有了胡子。
这个年龄是无法避免的,在这个人生的路口,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停停顿顿。
胡子,它是什么?它不是一种标志,是一种经历,让我们懂得该放下什么,该提起什么的经历。这胡子应该就像中年人两鬓冒出的银丝一样吧,是一种过沧桑的经历。
偶看玻璃板下的相片,有我有弟弟,同样童稚的脸上,漫出无忧无虑。可现在这个年龄,却似乎充满了忧郁。有人学会逃避,是因为他无法担起生命中应有的痛。
小时候,是不知道,空气也有压力,现在知道了,却以为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不知道成长的意义,但在每一个明丽的清晨和如血的黄昏,我都将理想膨胀,等待它英勇升空或凄厉爆炸的一天。
该来得,它总会顺着时间的脚步,按步就班的来,我要学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另辟蹊径,而是承担。
【论语心得感悟初二作文】推荐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0-08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06-13
读《论语》心得与体会09-17
小学生读论语心得06-03
读论语篇章阅读心得有感09-09
于丹的论语读书心得10-06
《论语》初中生阅读心得10-19
论语心得体会600字12-09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10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