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精选8篇)
一、以文化建设为基础,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省厅安全文化年建设的部署,今年我局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安全知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是组织撰写安全文化论文、学习心得、体会,从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始到8月底,在系统职工中掀起了安全文化学习高潮,各单位主管负责人、安全生产主抓部门负责人每人必须撰写一篇以上论文,坚持每周撰写学习体会,并在各基层单位组织职工进行论文评比,激发职工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在网站开辟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年建设专栏,并设置了安全生产你我他、文化安全、杂评三个小栏目让职工畅所欲言,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制度建设、职工教育等问题展开讨论,栏目开设以来,共收到职工撰写的论文40余篇,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30余条。三是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班,采取现场观摩、交流互动等形式,向局系统职工宣传《安全生产法》、《道路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一年来,局系统共开展各类学习、讲座活动15次,职工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四是结合今年湖南堤溪大桥坍塌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点进行事故原因总结、责任划分等分析,开展相关警示教育活动,并就今年全省开展的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展开讨论,为排查治理活动献计献策。今年以来局安委办刊发了30期安全生产简报,局系统职工撰写的安全文化年论文共有9篇被省厅采用。二、以制度建设为主,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我局按照与省厅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要求,对局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和管理责任进行了重新梳理明确,在全年运营管理中,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建设、收费等主要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目标,与局属各单位逐级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一是规范各项制度建设,完善预案体系。在总结往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对局系统各单位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预案演练活动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方案等内业资料进行了归档整理,建立起了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制度,杜绝了安全生产考核时“无证可考”的现象。同时,局系统共完善总体应急预案、雪雾恶劣天气预案、收费保畅预案等专项、分项预案57个,形成了局、处(公司)、站三级预案体系,为安全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管理,细化考核管理环节。今年我局共出台了《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关于做好值班工作的通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等5项管理办法或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分两大部分24小项,从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到管理目标进行了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考核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以桥梁为重点的公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开展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在所属各条段高速公路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活动。从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程序、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原材料、施工工艺六个方面进行了排查;从责任体系、桥梁监测、制度落实、超限治理、管制措施、应急预案、信息上报和加固程序八个方面对桥梁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排查;此外我局还进一步加大治超力度,严禁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确保公路基础设施安全。2007年,在交通厅安委办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了组织保障有力、管理目标明确、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我局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不妥之处,请检查组领导批评指正。二OO七年十二月十日〖文书文秘免费网〗>>>>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责任编辑:飞雪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应把握四个重点内容:一是强化风险评估, 及时发现苗头, 力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二是瞄准高风险环节, 最大力度监管, 力争不出问题;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四是提高生产者素质, 尽快改变监管能力不适应监管工作需要的状况, 努力建设畜产品安全长效机制。
在草原生态建设方面:确保完成2010年治理辽西北草原沙化草原100万亩的建设任务。力争大幅度提升治理区草原植被盖度, 增加牧草高度, 提高牧草产量。继续推进草原确权工作, 力争实现可确权草原全部确权。大力推进草原承包经营, 力争确权发证草原90%以上承包到位, 通过明确经营主体, 为实现草原建设和依法监管创造条件。
【关键词】安全文化;超前预防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0.引言
新集三矿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第三对生产矿井,1994年3月破土动工,1996年10月8日正式投产。井田属急倾斜煤层,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开采。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新集三矿能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支撑。
1.创新安全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创一流、争第一、勤奋、节俭、多奉献”是新集事业得以迅速崛起的精神支柱。矿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新集精神,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从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三违”的危害性、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等不同层面和角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从而使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溶入到企业的肌体,浸润在日常的工作,融化于职工的思维,体现在职工的行为。
1.1用安全文化教育职工
为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入井安全宣誓、班前会安全演讲、等候室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安全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手指口述比赛等安全活动,同时利用安全标语条幅、安全宣传栏、安全漫画宣传牌板、广播等宣传平台向职工传播先进的安全文化知识,用安全文化武装职工头脑,让安全文化印刻在职工的脑海里,最终达到筑牢其思想防线的目的。
1.2用安全文化感化职工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中,我们把亲情化教育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范畴,让职工在工作中始终感受到亲情的感召,潜移默化,激发出其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感。把职工的全家福照片张贴在会议室,让每位职工下井之前看一次,以触动其对家庭幸福美满的企盼。不定期组织职工家属和子女开展送茶水、送食品、送安全文化手帕、送安全祝福、为职工缝补工作服、签订亲属安全责任状等安全活动。通过亲情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第二安全防线的强大作用。
1.3用安全文化警示职工
为使职工牢记事故教训和安全操作常识,我们把矿井近年来发生的工伤事故和井下严重“三违”行为等制作成安全漫画,悬挂在井下等候室、井底车场和斜巷的两侧,让职工在候罐、行走或乘坐索道时就能接受安全警示教育。把安全操作常识制作成安全警语提示牌悬挂在作业地点,警示职工按章操作。在安全培训中增设“通过事故案例谈教训”、“职工安全论坛”、参观安全教育展览等教学内容,以身边发生的事故案例来教育职工告别“三违”,远离事故。
1.4用安全文化激励职工
近年来,我们结合公司的评先选优活动,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评选安全生产标兵、安全好班组、安全先进科(区)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安全职工、“每月一星”、“季度明星”等活动,并对被评选为先进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评选安全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等活动,发挥安全模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激发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2.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见实效
2.1推行安全预评估管理办法,超前预测、预知、预控事故隐患
新集三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安全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五个专业组。每月组织人员对各生产区队进行生产状况进行安全预评估。每季度,各专业组组长召集本专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结合采掘工作面布置及生产接替情况,对采掘活动中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进行安全预评估,作为下季度安全管理和灾害防治的重点,形成安全管理闭环控制机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管理变强了、系统变顺了、形势变好了、不安全问题难找了”的良好效果。
2.2推行安全价值工资,建立安全激励约束机制
新集三矿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推行安全价值工资,建立了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每月从工资总额中抽取105万元,作为安全工作的价值体现,严格进行安全考核、评先选优等,效果显著。
2.2.1安全累积金奖励制度
为切实发挥安全奖罚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安全累积金奖励制度》,通过安全累积金奖励制度的运作,广大职工真正理解了安全就是效益的深刻内涵,在工作中形成了安全管理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自保、互保、联保制度的落实,促进了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专管到群管以及自我安全管理的转变。
2.2.2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度
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标准,从各区队月度工资总额中划出30%,作为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实行月度(季度)考核,月度(季度)兑现。通过实行安全质量工资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激发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工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热情。
2.2.3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奖励基金
每月从全矿工资总额中划拨5~10万元,作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奖励基金。月末,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评选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制定奖励标准,报矿长签批后,交经营办执行。目前,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提升,为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次被评定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2.2.4职能科室安全管理挂靠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职能科室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效能,我们制订了《职能科室安全管理挂靠制度》,每个职能科室挂靠2~3个采掘队和1~2个生产辅助单位,并对其挂靠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將被挂靠单位的安全效果与职能科室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2.3推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
新集三矿制定了安全生产诚信考核办法,通过开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学习、安全隐患排查等一系列诚信建设活动,在全矿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提升了职工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有效遏制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2.4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为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全面提高事故防控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新集三矿建立了由矿领导统筹安排、预控办及职能科室预警、区队具体落实、安监处监管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目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平台已正常使用,实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预控和持续改进的动态、系统的安全管理。
2.5 大力开展班组建 (下转第258页)
(上接第218页)为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现场安全管理,夯实矿井安全基础,新集三矿把班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班组建设规划、班组建设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绩,逐步实现了班组管理规范化。
2.6 推行亲情化管理,实行分级谈话制度,严控“三违”
新集三矿通过推行亲情化元素进班組,亲情化元素进现场,使安全管理由高层次、制度化向深领域、人性化方向不断迈进,消灭职工不安全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违”行为大大减少。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主要工作:一是推行“三违”提示;二是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实施“三违”积分;三是树立反面典型,“三违”人员现身说教并刻录影像;四是实行分级谈话制度。
3.结束语
新集三矿近年来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不断巩固与探索,并取了良好效果。目前,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我们将在安全管理上不断提取安全文化精髓,总结新经验,拓展新思路,积极探索适合矿井安全发展的新途径,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安全文化体系,夯实安全基础,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宫运华,张来斌,樊建春.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9).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和法律保障。一是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单行法规、条例,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估、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事故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等。二是要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建立乡镇独立编制的安全监管机构并配置人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以及对乡镇推行授权安全执法和安全监察员特派员的政策规定等。三是细化量化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准入的“门槛”。
(二)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条块合力。
协调配合机制是有效整合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资源和要素,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保证。一是推行重大安全问题协商协调制度。由地方主要领导负责牵头,涉及部门配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进行协商、协调,并形成明确的纪要,按照协商议定的事项分头抓落实。二是推行联合办公制度。在涉及安全生产的审批、检查、执法工作中,采取集中办公,联合行动,阳光行政、联合审批的方式,搞好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既提高办公效率,又把好安全前置审批这一重要关口。
(三)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各级安全责任。
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内容,要着力实施“四化”,狠抓落实: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责任主体明晰,首先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这一最根本、最主要的责任主体;其次是明确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责任,谁主管谁负责,明确条条块块之间的专项监管职责,明确相互之间的配合监管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最后是明确各级政府职责。二是考评指标定量化。在年初签订安全责任状时,要做到责任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年终按其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实行量化评分,硬账硬结,一票否决。三是监督检查日常化。制定详尽的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做好每月单位自查、每季度系统排查、每季度全面大检查,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和突击抽查活动,促使监督检查工作步入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因工作落实不到位而酿成的安全事故应负的责任类型,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充分发挥责任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四)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在各地各部门、各规模煤炭生产企业,配齐安全监管人员,做到机构、人员、装备、经费“四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确保组织保障到位,监管得力。要特别针对乡镇监管无力的症结,推行授权执法、设立监察特派员等制度。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可在全省普及武安市设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投入专项资金”的做法,确保安全机构运行的必要经费,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评估评价要求,加大对设备及安全条件的改善投入,有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体抗风险能力。三是风险保障机制。将保险业与安全生
产工作相结合,让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保险,要创造条件,使商业保险公司顺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推行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生产经营单位财产保险等商业险种,有效化解企业事故风险,从而改变解决企业出事、政府买单的境况。
(五)建立健全预警监控系统,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是坚持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在各地、各部门设立专门的统计信息员,每月上报各方面安全信息和事故统计,为党委政府安全决策提供理论数据基础。二是坚持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在每季度通报安全形势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每半年将安全生产情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三是坚持重点监控制度。在本区域内对重大危险源建档、检测、监控,对各类企业按危险程度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重大隐患要按照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资金、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期限的“四定”措施加以督促落实,做到及时整改、有效监控,确保安全。四是坚持动态分级预警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及地理状况,开展季度安全事故预警及突发自然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尤其是对已发生的事故,开展举一反三警示教育,有的放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遏制住事故多发的势头。五是坚持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和活动,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管,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对企业领导、安管干部、特种作业人员分级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技能及防护素质偏低的状况。
(六)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减少事故损失。
一、建立健全警民顺畅沟通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民警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各市州公安人口与出
入境管理部门将领导、民警定期走访群众作为固定动作纳入了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日常工作,要求在走访中切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和各类企业对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做到与时俱进的判断好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形势,掌控好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领域各类不稳定因素,把握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省局建立了领导带队走访群众制度,由局领导分别带队,定期深入社区、企业、乡镇农村,进入企业人员和农民家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走访,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长沙市以“警民相约警务室”、“警营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警述民评工作,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使群众近距离地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情况,使群众切身感受基层民警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热忱,增进群众对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株洲市建立了“五个一”(一封慰问信、一份评议表、一张问计表、一本安全防范知识手册、一张贺年卡)上门走访制度;衡阳市制定了定期走访特殊群体工作制度,定期在辖区流动人口密集地及相关建筑工地、企业、场所等地上门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法规政策以及便民利民措施,教育广大务工人员、暂住人员守法、懂法,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自防意识;益阳市建立了“三访三送”走访机制,明确走访重点,要求全市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努力做好“访困难家庭,送温暖上门”、“访社区群众,送法制上门”、“访流动人口,送服务上门”工作;郴州市规定每个民警走访入户家庭不少于5户,并建立了入户走访登记台帐,要求着重了解和收集群众对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二是建立了接受群众评议警务制度。全省绝大部分市州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均建立了形象监督员制度、设立了领导投诉热线、畅通了接待窗口群众投诉信箱回应机制、推出了电话回访申请人等一系列接受群众评议警务制度,积极主动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长沙市连续5年在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中聘请了20名形象监督员,专门召开形象监督员座谈会议,听取形象监督员对全市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株洲市、邵阳市、益阳市、郴州市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大专院校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形象监督员,定期召开形象监督员座谈会议,对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随时进行监督;省局及大部分地市都推出了电话回访制度,每月定期对申请人进行回访,听取申请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目前此项工作已被推广至全省公安机关,纳入了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考评警务调查工作之中。
三是积极探索网络虚拟警务走访模式。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反映问题,全省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托湘警网和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门户网等互联网络,积极探索设立警民联系qq群、网络虚拟警务室、警民论坛等虚拟走访机制,拓宽了警民互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怀化市会同县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大走访中了解到在外地务工的会同人回乡办证或特快邮寄数码光盘办证都很耗时耗力耗财,于是筹资在所有基层派出所开通了互联网络,设立了办证邮箱和办证qq群,在外的会同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爱民办证邮箱和qq发送照片办理身份证,极大地方便了外出群众。
二、建立健全扶贫帮困长效机制
通过“大走访”活动的开展,全省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采取点对点结对帮扶、点对面挂钩联系等方式,建立了以纾民困、解民忧为目的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长沙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开展“四带头”活动,即“带头深入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扶贫帮困”,以辖区内各贫困社区为重点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慰问贫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活动,并深入信访户、矛盾纠纷户、化解民怨纠纷活动;出入境管理处在走访涉外学校的过程中,积极协助省内大学探索与劳务公司合作派遣毕业大学生赴国外工作的就业模式,为有效缓解省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危机开辟新途径;株洲市制订了“四进四送”工作举措,要求民警不定期“进社区送服务、进学校送法律、进企业送咨询、进家庭送温暖”,推动走访工作持续开展,力求取得实效,不走过场;湘潭市结合调研活动开展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帮扶活动,协助基层政府做好农民工教育培训和返乡闲置农民工的就业工作;益阳市明确每名民警结对帮扶一名(一家)特困、残疾群众、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将扶贫帮困责任分解到每个民警,建立访贫问苦、访疾问弱长效机制,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该支队每年拿出2000元设立“助学帮困基金”,共筹款5000余元,与益阳市特殊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帮扶贫困学生3名;郴州市制订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结合群众切身需求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四进一结合”工作举措,将积极主动的为群众
提供各类便利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并制订了访孤问老、扶弱助残工作制度,将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作为一项密切警民关系的新措施来抓。
三、建立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作风代表党风、反映政风、影响民风,“八项规定”是中央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举措,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纪律要求,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改进作风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升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深刻的意义。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在实处,必须长期坚持,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必须发挥领导带头的引领作用,群众参与的推动作用,监督检查的促进作用,惩戒的威慑作用,以人为本,常抓不懈,循序渐进,形成长效机制。
一、领导率先垂范,发挥带头作用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重点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一是要提高认识,敬畏党纪。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八项规定”既是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纪律要求,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刚性的约束力,要把八项规定作为一种“心中的法律”和“一条决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心存敬畏, 令行禁止,决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要查找问题,克服不足。要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形式,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首先要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铺张浪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吃大喝不仅是“舌尖上的浪费”,更会导致“舌尖上的腐败”,餐桌上面的山珍海味胡吃海喝,餐桌下面隐藏的确是权钱交易,流失的是国有资产,导致的是民心丧失。其次要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公仆意识。无论再高的职位也要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不得谋求任何利益和特权。要力戒形式主义,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形式主义害死人”,总书记最近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文山会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仅浪费公共资源,降低行政效能,而且损坏党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要坚决反对“口说百遍,足不出户”的不良习气和形形色色的“庸懒散慢玩浮”行为,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表率,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成实效。三是要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当前,群众对党的道路、理论、制度是充满自信、支持拥护的,不满意的是高高在上的官衙习气和铺张浪费行为,深恶痛绝的是公权寻租的腐败现象,对此如果没有警醒意识,甚至置若罔闻、任其发展,必将侵蚀国家的社会机体和党的执政基础。“打铁还靠本身硬”,落实“八项规定” 精神言传不如身教,正人先要正己,领导干部要把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弘扬联系群众之风,带头大力改进会风文风,带头厉行勤俭节约之风,带头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落实“八项规定” 精神当作一种自觉,形成一种习惯,为落实“八项规定” 精神发挥好标杆引领作用。
二、民众广泛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没有近900万群众踊跃支前,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全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广泛更彻底的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永保党、国家和社会的创造活力。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的长效机制,就是要构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营造群众积极参与的浓烈氛围。一是确立民众的主体地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个公民都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的利益攸关者,树立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情绪、愿望转化为参与的实际行动。二是构建人民群众能够参与、便于参与的体制机制。要通过降低参与门坎,拓宽群众参与的有效途径,引导群众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合法的行为行使权利。三是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的采纳及回复机制。要通过举办过行风政风热线、主要领导群众接访日等方式直面群众的问题,对群众改进作风方面的反映,合理的要采纳改进,不合理的要做出解释,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四是建立作风建设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快速反应机制。要高度关注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及时妥善处理媒体反映的问题,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既积极支持、鼓励群众通过互联网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开展监督,又按照党章要求维护党员权利,依纪依法严肃处理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泄私愤、恶意诽谤、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五是建立效果评价测评机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朝野”,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群众是最公正的监督员、评判员,作风如何改,群众最有发言权,改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各级各部门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标准,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帮助,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三、提高执行力度,奠定信用基础
知易行难,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一部党章、两大准则、十六项重要条例为基础,党内颁布的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已达350个以上,展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宏阔规模及成熟水平,然而奢侈浪费甚至是腐败问题任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形成了“破窗效应”和“跟风效应”,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动摇了部分民众反腐倡廉的信心。习总书记到河北考察扶贫重点县时,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还特别嘱咐不上酒水;李克强副总理在江西九江、湖北恩施调研时,两辆中巴车的“车队”在路遇红灯时与普通民众车辆一样等待变绿,在冒雪探访深山农户的路途中,车队还主动停下为对面车辆让路;这些举动彰显了中央领导执行“八项规定”的坚定决心,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新一代领导人不只是提要求,更是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要以实际行动累积功效,为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打下信用基础,一是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履行公开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按“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要求,把信息公开当作是法定义务,不但要公开结果,更要公开过程,通过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坚决落实职务消费制度。要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突破口,按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求,不断推进财政预算阳关化,对预算实行总额控制,通过严格公务支出标准,推行公务卡结算等新型公务消费报销形式,抑制公款浪费和腐败现象。三是坚持落实治理“庸懒散慢玩浮”的不正之风。“庸懒散慢玩浮”的不良风气不但阻碍发展进程、贻误发展机遇,而且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要通过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慢提速、治玩促干、治浮促实,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四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通过开展提醒谈话,加大诫勉工作力度,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函询和诫勉督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存在问题拒不改正者,要及时批评教育和采取组织措施,防微杜渐,有效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五是坚持简政放权。要理顺行政审批职能, 规范审批条件,明确审批标准,减少行政审批管理环节和层次,取消不必要的管理权、审批权和分配权,压缩审批时限,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从源头上避免寻租逐利的可能。六是坚持完善和提升。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综合运用系统的方法、改革的方法、建设的方法和科技的方法,结合实际,量化、细化相关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做好相关配套制度体系的维护和修正,通过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不断修改、完善和提升配套制度,使各项制度有效衔接,增强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持制度的有效性,推动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的有效落实。
四、强化监督检查,促进规定落实
王岐山同志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推动作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一是解决好“常”与“长”的关系。纪检监察人员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充分认识到当前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又要看到改进作风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克服急躁情绪,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坚持不懈的开展工作。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既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牵头作用,又要发挥审计、财务、整顿等部门的专业职能,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扭转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斗”和“唱独角戏”现象,形成内外监督、上下监督、互相监督和齐抓共管局面。三是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质量。既要采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巡视监督、信访受理等传统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又要通过“制度+科技”的手段,运用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单位“三公”金费支出、办会参展情况,采取约谈、函询等经济、快捷的监督形式,提高监督的效果和质量。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解决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监督检查重点必须围绕大局、出发点必须实事求是、落脚点必须促进工作,以经常性监督检查为抓手,定期向党委、纪委报告作风建设情况,做促进发展的参谋助手。五是强化党内监督。要改进和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克服当前民主生活中“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行为,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保持纪检监察案件查办的独立性,探索纪委有效监督同级党委的有效途径。六是建立健全落实“八项规定”的监督考评机制。要把“八项规定”内容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使之固化、常态化,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以监督检查倒逼规定的全面落实,促整改、得实效,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八项规定”驱动力和紧迫感。
五、严格纪律惩戒,维护规定权威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要求,“中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以严明的纪律督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改进作风”。一是保持对违反“八项规定” 精神不良行为的高压态势。要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纠,发生一起就查处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要查得贪腐者身受邢典、锒铛入狱,观望者战战兢兢、噤若寒蝉,变通者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使“八项规定”制度刚性运行。二是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执纪过程中要把握标准、统一尺度,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既拍苍蝇,又打老虎”,不搞“情况特殊”和“下不为例”,维护制度权威。三是对顶风作案者“零容忍”。要严打击利用私设“小金库”资金大吃大喝,拉关系搞腐败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不以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既要处理当事人,也要追究负有监管失责领导的连带责任,体现惩戒的威慑力。四是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作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对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实现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为“八项规定” 精神的长期执行排除阻力、保驾护航。
六、坚持以人为本,建成长效机制
事在人为,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人,以人为本才能稳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的落实,最终形成长效机制。一是把握尺度,宽严相济。“严是爱,宽是害”,一方面要坚持原则、从严要求,对“慵懒散奢”不良现象敢抓敢管、敢于重拳出击,对违反纪律的行为敢于批评斗争,保持正作风、杀歪风的态势;另一方面要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始终相信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就算遇到困难也能在改进中克服,不准大吃大喝并不是不允许正常的接待,文化大革命过激式的群众运动,不仅是矫枉过正,打击面过大,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事与愿违、难以为续。二是疏堵结合、有破有立。要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建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逐步消除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思想,使规定在每个人的思想上高度认同,行为上自觉遵守;要促使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接起来,与服务群众、为民办事对接起来,与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接起来,引导督促干部去掉官气接地气,扑下身子干实事。三是以薪保廉、以薪促廉。要吸取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明朝以严刑重罚反腐而闻名,但贪腐者却朝杀而暮犯,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但绝不是圣人,要借鉴新加坡高薪养廉制度,在国家财政能力承受的范围内,逐年提高国家公务人员薪金,使公务员通过正常的薪金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想贪,也不必去贪。四是持之以恒、稳步推进。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以不做则已、做则必成的决心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作风建设,既要有打“歼灭战”的勇气和能力,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探索建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机制,教育培训要有作风内容,考核评价要有作风标准,选拔任用要有作风导向,通过“常态抓”形成“长效管”,把改进作风引向深入。
1 基础策略
1.1 合理分配各方责任
为了能够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策划与建设工作, 浙江省安吉县组成了一个以分管县长为组长, 并且由政府与水利局以及卫生局、建设局等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员参与的安吉县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有办公室, 主要负责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策划与建设工作。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与积极配合, 在工作上形成一股力,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1.2 坚决策划先行与确保适度规模
在对2003年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 对于地处山丘区的现实状况, 采用先急后缓与先重后轻以及突出重点和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决策划现行。安吉县水利局、发改委、卫生局等多个部门努力下, 编制出了相应实施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并且把饮水存在问题的人数详细的落实到了各个城镇、村组, 根据当地情况选取水源, 利用科学手段合理地选择集中式供水方式、零星分散式供水方式等, 进而满足农村农民的饮水安全需求。
1.3 合理选取水源
相关部门将水源的选取当作工程立项的重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并且综合考虑影响水源的各个因素, 利用科学手段选取水源地, 保证水源的安全。在开工之前对水源地进行严格考察与检测, 只有水源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与水量可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前提下, 才可以开始工程建设。
1.4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 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合理确定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相关法人单位, 主要负责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工作, 比如说策划、建设与管理以及技术指导与监督等,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材料采购选用集中公开招标的方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采购的材料非常多, 比如管材、水表与消毒设备等, 这些都进行统一的集中采购, 利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质量高、信誉好与服务到位的厂家进行供货。项目资金主要是由当地的政财部门进行专户存储与专款专用以及专账核算, 并且由饮水办办公室专人进行管理。工程监理是任何一个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理工作上, 也要选取诚实诚信的监理单位, 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工程施工监理, 而监理单位严格把关, 采用巡回监督模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之后, 要依据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验收办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竣工验收。
2 探索
落实责任主体, 严格明确责、工程建设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一旦出现问题要有专门的负责人, 这些都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成功建设的关键。而浙江省在农村饮水项目上采用了多种管理模式, 对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把控。
2.1 运用托管运营模式
托管运营是一项较理想的运行管理方式。如城市水厂延伸管网供水的, 都纳入城市水厂管理范围, 由城市水厂进行管道维护、水费收取。集镇水厂供水的, 都纳入集镇水厂管理范围, 由集镇水厂进行管道维护、水费收取。托管之后可以让政府摆脱以往面临的财政负担与各类繁琐事物[2]。实行托管之后政府需要依照合同支付一定资金就能够确保水厂的标准运行。其次, 因为托管责任非常明确, 这样专业公司就一定要充分发挥专业与技术手段, 对水厂进行科学化与规范化以及目标化管理, 提升了农村饮用水的管理质量。
2.2 用水协会管理方式
用水协会管理是单个村庄供水工程应用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
零星分散式供水的, 由所在行政村管理。目前针对这块, 浙江省各地也在积极探索, 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开拓性的方式。比如有些比较连片的分散式供水, 几个村联合成立了自来水协会, 由协会管理。例如浙江安吉昆铜乡, 在13个村饮水工程建成后, 在乡里协调培育下, 成立了昆铜乡的自来水协会, 主要承担起管理运营工作。
2.3 收益居民自管方式
这样的管理方式主要在供水规模非常小的单村工程中应用, 一般有2种管理形式, 第1种按照用水量进行收费, 村级组织派委员兼做收费员, 0.5 a或者1 a收取1次, 所收资金完全用于工程维护, 有结余者专款专用存做下一年度运行管理资金。第二种。平时不会收水费, 通常是在工程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维修的时候, 由本村的村民组长聚集全村的居民举行村民大会, 共同出资工程维修的资金[3]。比如说丽水市青田县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但距离大海非常近, 水汽来源非常丰富, 雨量也比较充沛。然而, 由于蓄水与供水设备不足无法保证全县的用水, 再加上河湖受污染严重增大了需水量。因此, 各个乡镇要依据当地情形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 但出发的根本点一定是以确保国家的投资能够充分发挥效益为主, 使群众可以长久享用良好的供水服务, 让饮水安全工程真正获得民心。另外, 由于农村供水管网比较长且用户分散, 使得供水成本比较高。因此, 一定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 以满足人们对用水的需求。
3 结语
对于我国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 寻找农村居民饮水与工程运营之间的平衡点, 在保证饮水质量的前提下, 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水用量。因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一定要依据现实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
摘要: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 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 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农村饮用水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保障, 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 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此, 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分析与研究, 总结出一些先进的建设与管理方案。
关键词:农村饮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 2012, (5) :40.
[2]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论文集[Z].2011, (11) .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思政教育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75-01
从大学生所处特殊成长阶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分析和探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这一问题,具有促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我国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工作中,已经有不少有益尝试,如何更为科学、合理的布局这一长效机制,本文从建设架构上,给出一些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梳理
思政教育相关研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探讨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问题,须对当前较为普遍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和焦点,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就基本研究频率数据来看,分别以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机制等为关键词,在共检索出11928、2281和55746条相关文献信息,概率统计分析显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几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领域。诸如,将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探讨建立富有创新性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对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面临变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富有科学性和合理化的构建策略;通过结合时政发展、将思政教育研究向教育思路和模式存在争议的深水区进行拓展,并加以积极探讨,从而得出富有前瞻性的思政教育实施战略性思路。
在具体观点构成来看,立足不同研究热点和领域聚焦点,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富有个性化、普适性和多元化的百家争鸣研究态势。陈曦(2011)在《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將思政教育作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存在的诸如“知和行”、“考和教”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目标建设在于人才培养的“学有所长、厚德载物”成果。李芳、陈亦平(2009)则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文中,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入手展开分析,致力于研究如何构建可以“化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困惑”的思政教育机制,来更好的为我国输送更为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李健、刘诚(2007)则从所在学校工作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落实中央要求,提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建立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观点。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得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研究热点,多聚焦于如何有效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思想教育体制、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这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就要做到能够构建出兼容并包的内涵模式建设、注重实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建设和富有创新性的实施举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分析
结合上述相关文献焦点和内容的梳理与总结,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要立足几个焦点展开分析,包括教育工作者队伍、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对象研究、绩效考核机制务实化等方面。
1.促进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前提。追本溯源,一支富有教育实战经验、能够及时、高效的实现为广大求学学生答疑解惑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是培养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模式的能动力量。
2.加强对思政教育对象的研究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思政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正处于思政成长和变革关键期的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服务的,研究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年学生队伍,才是破解和树立大学生团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象的深度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的掌控,才能更好的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效果这一终极目标。
3.创建思政教育绩效考核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保证。判断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时考核,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成果评估的客观平台,借助“奖优罚劣”的考核举措,能够更为准确、合理的给出思政教育工作成果评判。如何设计和开发一套客观、合理、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绩效考核机制,是建立、发展和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果的保证。这一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客观、公平、公开、合理、量化几个主要特征,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持续性、成长性。
4.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核心。教育模式创新是包括思政教育工作在内的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普遍倡导和鼓励的高校教育发展理念。事实上,我国多所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不断开拓进取,已经形成一些富有先进理念的合理教育模式。诸如,一些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普遍热衷的网络交流、互动模式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出大学生思想动态网络监控平台,能够实时了解大学生在时政、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多元思想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及时干预、疏导和帮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趋于稳定。一些高校通过开展思政教研室微博、思政教育博客,结合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予以悉心指导和问题解答,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更为准确的实现。借助诸如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部门和党建工作,更为深入的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其效果更为突出。一些高校提出了“牵手教育”模式,通过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式、关照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曦.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2] 吴建军.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于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
【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推荐阅读:
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09-23
抓好政治建设11-04
如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09-22
如何抓好安全生产11-05
如何抓好基层供电所班组建设10-09
抓好农业生产通知10-20
切实抓好新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06-10
聚精会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09-20
关于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11-03
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