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共8篇)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1

(福建省委编办审批、省属事业单位)

中心简介:

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服务中心直属于福建省信息化局(原福建省信息产业厅),是经福建省委编办审批、省机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依法核准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人事代理、毕业生的就业接收、落户等手续,保管代理人员的集体户口本;办理代理人员转正定级、确认干部身份;办理档案工资调整,计算连续工龄;办理代理人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确认;办理各系列初、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承担经省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其他人事代理事项有关手续等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

毕业生办理报到服务须知

温馨提示:如果毕业以后没有在报到证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报到手续,将会影响后续手续(户口落户、干部身份、工龄确认、职称确认)的办理。

一、报到必备材料(以下材料统一使用A4纸复印)

(一)档案寄存无需将户口迁到省信息产业人才中心落户的:

1、报到证原件(学校领取后,需加盖备注栏所体现单位公章),报到证复印件(1份);

2、就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单位及院校已盖公章);

3、毕业证、身份证复印件各(2份)。

(二)档案寄存并需落户我中心集体户的另需提供:

①报到证原件(学校领取后,需加盖备注栏所体现单位公章),报到证复印件(3份);

②就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单位及院校已盖公章);③毕业证、身份证复印件各(2份);④户口单页原件或户口迁移证(学校领取,原学校集体户在福州市区以外的需提供“户 口迁移证”);⑤父母亲户口本复印件或身份证复印件(1份);

⑥一寸免冠白底近期照四张(身份证标准相片,本能戴耳环项链、深色上衣);

备注:省内老家户口迁到我中心需加提供:户口本原件及户口本(地址页、户主页、本人页)复印件1份。省外老家户口迁到我中心需加提供:户口迁出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三)、党员关系接转:由院校党组织直接介绍到中共福建省信息化局机关党委转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党员本人可持院校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前来本中心办理。(请注意介绍信有效期)

(四)联系我们:行政窗口:福州市东大路73号2号楼418室邮编:350001

咨询地址:厦门市湖滨东路313号(福建人才网)

咨询热线:福州0591-22205767厦门0592-6120061泉州0595-22746000

( 沿 此 虚 线 撕 下 由 本 人 留 存)

就业登记服务申请 服务热线:400-6657-365 本人已知悉就业登记及报到的相关流程和需提交的相关材服务网站: 料,并自愿将本人的个人档案及人事关系委托福建省信息产业人

才服务中心代理。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2

1.1信息网络系统的内涵

从技术方面来看,信息网络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组件,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用以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信息。从业务方面看,信息网络系统重点是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及其信息系统技术的运用问题,即将上述信息系统的技术定义中的特定任务限制在组织任务的范围内。信息网络系统是组织和管理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组织、管理和技术三个要素的组合。

1.2构建信息网络体系的应用技术

1)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通过数据通信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能够自主通信并共享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拓扑结构:星型,树型,总线,环形,分布式的,全互联型,不规则型。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主要是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英特网。

2)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支持决策过程管理,面向主题、集成,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数据的集合。数据仓库,为支持大容量存储和高层决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2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需求分析

2.1高校毕业生需要大量相关信息资源

每年6~7月份都是大学毕业季,这期间有些企事业单位在大学校园发布招聘信息,有些则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而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往往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招聘信息,从而从中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从信息接收者角度来看,招聘信息中有各种各样的单位,有各种各样的岗位,大学毕业生希望了解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从中挑选出待遇最好、最适合自己的单位信息、岗位信息。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信息载体,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则能满足这一需求。

2.2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管理人员需要相关软件

为了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首先要使用搜索引擎收集大量招聘信息,并根据岗位及学科需求利用相关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分类整理,最后还需要一个通信平台,将整理后的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同时,就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一个用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毕业生也更好地选择用人单位,最终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

3高校信息网络体系构建

3.1设计原则

3.1.1系统性原则

首先保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协调一致,保证与上下级系统间数据共享;其次就业信息平台能够与教务管理平台、研究生管理平台、档案管理平台等相关应用,实现从业务流程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3.1.2动态性原则

首先是保证学生进入平台后,可以及时地看到更新的内容,时刻更新,并对招聘期结束的进行显著的标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其次,对于各招聘单位,各单位可以通过对学生专业、院系、成绩等条件的检索进行选择,然后可以看到这些结果里己找到工作的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信息。

3.1.3实用性原则

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用人单位及高校毕业生中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用来为就业服务的工具;要注重实用性,对那些虽然有些价值,但却费用昂贵的奢侈功能尽可能削减。

3.2模块设计

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包括两大部分,具体如下。

3.2.1就业指导

1)就业心理咨询。设计这一部分,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及度过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情绪波动,如: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无法自我定位等。

2)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及时、高效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就业指导服务的课程推向大学生,使大学生更好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快更准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3)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培养在校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这样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入职前的实际动手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信息服务

1)信息采集。采集的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招聘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求职信息等,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再进行一定的整理归纳,然后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将信息发布出去。信息采集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招聘情况。

2)信息测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对信息的准确性、实用性进行测评,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主要功能有:测评信息的准确性,在采集工作完成后,对己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确认信息是否可靠;测评信息的及时性,对己采集的信息进行时间分类,对信息的有效使用期进行确认。

3)信息发布。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后,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将就业等信息发布到网站上,让大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找寻自己想要的信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就业信息发布,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单位的基础信息、招聘信息等进行发布;政策信息发布,对国家、地方、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进行发布。

4)后台管理。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系统参数,系统数据的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的管理等。其功能模块主要有: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管理、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角色管理、用户密码管理、后台用户添加、后台用户信息维护;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参数维护和系统数据维护。

4保障机制

4.1服务组织保障

建设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是系统工程,各相关机构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实现一个相对完美体系的最终建立,并不是仅靠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主要架构不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高等院校,还需要有其它部门如科研机构、政府、用人单位等的参与,共同建设一个有序、规范、安全的服务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各个主体

4.2服务资金保障

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针对的使用主体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需要人才的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政府需要重点扶持与保护的对象。政府投资也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最根本保证。当然,全凭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不现实,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需要多元化的资金保障,可以在吸引社会投资、民间力量方面下点功夫,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来维持体系的有序运行。

4.3服务人员保障

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在最初的平台建设开发阶段,需要一批对整个系统流程和功能熟悉的人才,这批人才既要精通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过程,又要熟悉如何将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各模块的功能在平台中体现出来。

4.4信息技术保障机制

就业信息网络的信息技术保障机制由两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是信息技术的硬件保障机制,即构建平台所需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第二模块是信息技术的软件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平台的数据库,用于收集、筛选、发布信息的应用软件等。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强大完备的硬件保障,才可以培育出就业信息信息化的网络环境,铺设互相连通的主干网,建立强大的数据交换中心;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先进实用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就业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保障。

5结语

本文对比了国内外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现状,对就业信息网络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体系构建方案,把学生关注的,需求的,渴望的都通过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体现,更好的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及在校学生提供最好,最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立红.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5(4):38.

[2]王磊.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3-7.

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对信息类毕业生在协议就业、合同就业、考研、参军、考公务员等就业形式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下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信息科学类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国家对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这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分析我国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趋势及毕业生择业等问题,并对信息科学类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意见,笔者针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通过个案调查对整体起到启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大连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该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电子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目前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多年来,该学院始终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海洋开发战略,注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学校涉海涉、水特色,如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了船用电子和通信方面的课程,自动化专业以船舶电气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这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4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一)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几点表现(见表1):

第一,2012-201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4%,各专业的就业率均在87%以上,这足以说明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需求呈上涨趋势,但对部分专业的需求明显呈下降趋势。

第二,2012-2015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47.92%,就业率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就业方式,这表明学院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面相对符合市场需要,能够保障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双向需求,从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第三,毕业生在协议就业以外等就业形式方面比重虽呈上涨趋势,但所占比重依然偏低。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通过对初次就业率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量的需求,然而通过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则能更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质的需求。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毕业去向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金融机构、出国、升学、入伍、自主创业,几乎覆盖所有的就业渠道,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方面价值取向广泛。但是,由于受专业限制,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外企或中小微企业,相比之下,毕业生就业渠道又显得比较单一(见表2)。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在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从事行业之后,则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这能更直观地反映行业所在地域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

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比例高达64%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毕业生生源大部分来自辽宁省,因此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重点考虑在生源地周边区域。除辽宁省外,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极低。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湘泉提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求职竞争力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1]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调整,充分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然而通过对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与归纳,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运转模式,各行各业对信息科学类的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这无疑是为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在对这四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虽呈多元化,但是实际上毕业生极易受到所学专业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从事对口行业,而对其他行业所提供的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却少有问津,所占比例也明显偏低,就业去向的单一性显而易见。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辽宁省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外流现象。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选择辽宁省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工作,而辽西等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除考取村官外,几乎无人问津。

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多数也是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信息类毕业生的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非常强烈,特别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而西部或欠发达地区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地区偏远、薪酬偏低、家庭压力等原因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三)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专业就业率明显下滑,市场趋于饱和,对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减少,故而出现了部分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居高不下,在择行业、选地域、挑单位、谈待遇等方面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浓厚,有业不就的情况已经凸显。此外,部分毕业生过分看重考研,因二次考研放弃就业影响了就业率的上升和提高。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希望借此能够反映出现阶段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此来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从而缓解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社会因素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高端人才市场。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育的过程[2]。政府对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处于转型的阶段,由于各高校对就业体制的适应较为缓慢,其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和就业体制仍需完善。在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与高校之间的就业结构体系还不健全,各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故在人才需求方面与高校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市场对劳动力供给出现了过剩状况的同时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

第二,行业壁垒与就业严峻并存。随着高校扩招和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很多用人单位也水涨船高,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过分强调毕业生“出身”,对毕业生是否为985、211院校毕业格外看重,出现了“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3];其二,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要求工作经验就等于将大学生拒之门外;其三,很多企业对学生的生源地也有明确限制,对毕业生掌握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很多行业入行前要参加考试,对部分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偏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教育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根据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现在招聘会上的普遍现象是:一方面是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导致了市场人才资源的流失,也使不少企业岗位空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就实际就业来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脱离市场需要,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高校的知识产业结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

第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投入,设置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尽早为自身定位,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服务指导的质量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单调,部分就业服务指导课程开设较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人才需求欠缺理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后仍处于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盲区,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清晰认识职业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自身条件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在专业技能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快速推进,就业市场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跟上生产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必须要把自己培养成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三种能力是适应市场需要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法宝。然而大多数毕业生在这三方面明显欠缺,许多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以达到60分为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第二,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方面。目前,大多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没有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个性特点,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短浅。同时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把企业招聘人员拒之门外,从而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的就业心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依赖、自负等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处于混乱,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迷茫、彷徨之中。

第三,家庭影响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大都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一种现象是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严格管制,父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大,他们对孩子的行为高度关注,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听取父母意见,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类父母爱子心切,通常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只一味迁就,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类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经验,一意孤行,不能对自己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家庭经济情况也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息息相关。相对来看,收入较高家庭的毕业生能更好地就业。一方面,其可以依靠父母本身的能力及其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各方面的技能特长,为其争取了更多就业的选择。同时,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第二专业技能。相比之下,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只能靠努力学习,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06):87-95.

[2]马廷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26-34.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4

务必用黑色水笔填写,不可用圆珠笔、铅笔等等

因省就业指导中心严格控制“推荐表”的发放数量,请填写之前打好草稿 照片选用小一寸免冠照片

推荐表封面“学校隶属”一栏填写“广州市教育局” “入学时间”以学生进入广州大学就读的时间填写,“修业年限”以学生就读广州大学的实际年限填写,插班生请在“修业年限”一栏注明是插班生 7.“生源地区”填写毕业生入大学就读前的家庭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区县级);“外语水平”填写已通过的外语考试级别(不应笼统地填写“一般”、“较好”等)

8.“自我鉴定”由毕业生填写,应从德智体等各方面阐述,避免空洞,要简洁精练,不要写成求职信,要突出学业有关情况、成果、有关活动、所获荣誉、本人特长等 9.“本人求职意愿”一栏由各院系指导毕业生填写,建议填写希望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工作单位的性质等情况,填写就业范围相对要宽阔一点,期望和定位不能太高 10.院系推荐意见不用填写 11.成绩表不用管

12.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行政东楼前座317室 13.联系人:徐曼曼 14.邮编:510006 15.电话:020-39366731 红色字体为“学校意见”联系方式填写内容,意见不用填写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5

该生思想端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守时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刻苦钻研,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作风,作息合理,能吃苦耐劳,关心班集体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项集体活动。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相关专业课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个性乐观执着,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作为班干能积极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并极力配合其他班干部完成各项工作安排。

该生思想进步,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日语语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虽未曾担任班委,但该同学都会及时完成班委分配的各项班级事务,并帮助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望其今后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做到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进步,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入党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提出意见与建议,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强;作为班长,处事稳重、干练,考虑问题全面深入,组织过多次较大型班集体活动,善于协调班级内部矛盾,处理班级大小事务,表现十分优秀。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曾多次荣获“学业优胜奖”;担任团支书,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还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过多次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望其今后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作为班级组织委员,及时完成各

项工作,还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过多次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望其今后再接再厉,做到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上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个性乐观执着,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相关专业课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能力较强,敢于创新,担任班级副班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敢于承受压力,每日做好班级考勤,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还积极与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乐观开朗,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上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上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 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做事稳重,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还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过多次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优秀,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为人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经常与他人分享个人经验;学习成绩优良,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广东省二等奖;担任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以及班委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事踏实,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该生思想上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 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个性乐观执着,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相关专业课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作为班委,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望其今后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作为副班长,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望其今后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端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守时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学习态度端正刻苦钻研,热爱班级,团结同学,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积极乐观,待人诚恳热情,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虚心向他人请教,认真学习并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注重对英语的学习,为成为复合型人才,迎接未来新挑战做好准备。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作为副班长,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望其今后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我。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个性乐观执着,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乐观开朗,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热爱国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期间,做事稳重,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并与其他班委组织开展过多次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自学其他编程语言的开发;担任宣传委员期间,努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得班级的各项活动能够得以有序地组织与开展,表现十分优秀。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性格活泼开朗,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

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上进,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 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多次荣获“学业优胜奖”;担任班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及时完成各项班级事务,表现优秀,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6

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

根据毕业生毕业教育和离校的有关安排,2014年5月26日至6月2日是毕业生办理暂缓就业、回生源地、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升学登记等手续的时间。请各有关单位务必通知每一位相关毕业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办理。

除已在就业管理系统上个人确认就业协议书的(包含备注“欠函”的)毕业生外,需要办理暂缓就业、回生源地、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升学的毕业生,须在2014年5月26日至6月2日通过中山大学就业管理系统(其他毕业去向管理)向学校提出相应的申请或登记,经就业指导中心确认后,按相关规定办理手续。6月2日后,在已落实就业单位、升学、回生源地等去向之间进行调整的,学校不再予以办理。

对自己的毕业去向不作任何表示的,视为默认学校将其就业方案列为回生源地,并办理回生源地派遣手续。

附件:

1.申请暂缓就业手续办理程序

2.回生源地手续办理程序

3.国内升学及出国(出境)升学手续办理程序

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5月19日

附件1

申请暂缓就业手续办理程序

有就业意向的但未落实就业单位或未完成签约手续的应届毕业生,须在2014年5月26日至6月2日通过中山大学就业管理系统向学校提出申请。已提交暂缓就业申请的毕业生,6月25日后到所在院系领取暂缓就业协议书并填写相关内容,具体时间以院系通知为准。

已在就业管理系统个人确认协议书但中心未确认或电子协议书备注为“欠函”的毕业生,暂缓就业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办理,6月25日后到所在院系领取暂缓就业协议书并填写相关内容,具体时间以院系通知为准。

对自己的毕业去向不作任何表示的,视为默认学校将其就业方案列为回生源地。

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订《暂缓就业协议书》,期限为二年。暂缓就业毕业生的户口保留在学校,党团组织关系保留在院系,档案由学校档案馆统一转至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由其免费保管两年。暂缓就业是一项为毕业生免费保管档案、延长派遣期限的优惠政策,但有其特殊的限制条件。在暂缓就业期内,户口在校内的毕业生如需办理结婚、生育、出国、出境(如护照或港澳通行证)、购房等手续,必须先取消暂缓就业,办理档案户口迁出学校后,在新户口所在地办理以上手续。

民族生不能申请暂缓就业。毕业生应及时按规定的时间办理暂缓就业手续,过期不予补办。

附:2014届毕业生暂缓就业办理流程

附件2

回生源地手续办理程序

回生源地的毕业生,须按时到中山大学就业管理系统(其他毕业去向管理)登记回生源地信息,核对生源地是否有误。学校将按照该信息把毕业生的档案发回生源地:省内生源的毕业生档案发往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省外生源的毕业生档案发往该省规定的相关单位。回生源地毕业生的户口,一律迁回高考前户口所在地,即迁往地址与高考前户口迁出地一致。如在校期间有发

生父母户籍地址变动的,应及时联系就业指导中心更改生源地信息。

附件3

国内升学及出国(出境)升学手续办理程序

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含攻读双学位的毕业生),按时到中山大学就业管理系统(其他毕业去向管理)登记升学信息。

对于校内升学的毕业生,须在2014年5月26日至6月2日期间通过就业管理系统上报个人信息,除根据个人情况如实填写升学类型外,还应详细填写个人联系方式。

对于校外升学的毕业生,在上述规定时间内通过就业管理系统上报个人信息,除填写升学类型及个人联系方式外,还应详细填写“学校名称”、“档案寄送地址”、“邮编”、“户口迁移地址”四个字段的信息。否则,学校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档案户口迁往录取院校。

以上二类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研究生不需要登录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在线),须于6月2日之前登录“大学生就业在线”(http://.cn),点击“激活账号”后凭个人信息(身份证、姓名、毕业院校等)激活账号、设置登录密码,在“学生服务”栏目登录后于“个人中心主页”下填写《升学不参加就业申请》,并于6月10日前将调档函或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交至各院系学工办,学校不再打

印就业报到证。《升学不参加就业申请》由各院系负责打印1份,毕业生签名后院系留存备查。(详见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登录大学生就业在线申请升学不就业流程)

另:攻读双专业的毕业生,系普通毕业生,不能申请国内升学!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7

关键词:就业信息,档案材料,开发利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一个部分,通过就业信息档案统计和分析,不仅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了解相关就业信息,及时调整相关就业政策和法规,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规范的毕业生资源配置体系,建立更加开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调整

高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通过社会的评价尺度来衡量的,其主要依据是看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高校可根据相关就业信息,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有利于招生和就业的指导工作

高校可根据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控招生计划,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整或停办,并且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就业地区、就业结构等信息档案)成为高校制定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不仅有利于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熟悉就业政策和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情况,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对自己合理定位,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3. 有利于完善就业咨询服务信息体系,降低学生择业和就业成本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作为制定就业政策和指导就业的必要依据,有利于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就业咨询服务信息体系,降低学生就业和择业的成本,同时,可对劳动力市场、社会职业结构及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变化趋势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

二、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对就业信息档案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全校一盘棋,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局面,在观念和方法上还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市场意识,更没有认识到就业信息档案的重要作用。即使有认识,但在就业信息档案方面也没有系统收集、整理、归档,更没有进行归纳分析。

2. 对就业信息的统计不够完整

在就业信息档案收集中,毕业生就业去向,市场需求信息、质量跟踪调查信息等材料难以收集,造成归档材料不完整不齐全。许多毕业生就业地点及就业岗位不断变化,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材料回收率更低。

3. 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够

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更需要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此,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就业业务,又要懂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的措施

1. 提高对就业信息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反映了高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就业工作情况,是高校招生、教学、就业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就业信息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高校档案工作部门、毕业生就业部门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学校其他部门也要积极主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2.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科学、优化、稳定的专兼职信息档案管理队伍是保证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材料及时归档的关键。加强这方面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既要掌握就业信息档案管理的规律,又要熟悉就业工作,要保证收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政治业务素质高,切实建立以档案部门为指导、就业部门为主、各院系专职人员参与的就业信息档案管理网络工作机制。

3. 加强就业信息材料归档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去向、市场需求信息、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材料,对不同的就业材料要采取不同的收集措施。

毕业生就业相关文件材料这一类,既有学校形成产生的,也有外来的,总的原则是:凡对学校就业具有使用价值的有关文件材料都应收集归档,由就业部门的专兼职档案员直接收集归档;

毕业生就业去向这类材料,若要就业部门和各学院要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和跟踪,就必须发挥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及进掌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变动情况,只有这样,就业去向材料收集才能相对及时、准确,最后汇集于就业部门,统一整理立卷归档。市场需求信息材料,每年就业指导部门及各院系存有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可全部汇集于就业部门,由档案管理人员分类归档并通过建立数据库来进行管理。

质量跟踪调查信息材料,针对毕业生自我评价和对学校的评价材料可采取电子邮箱为主、电话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和各各行各业的毕业生进行联系。

针对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材料,可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了解和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佬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本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效应。这些材料由各系院分别收集,向就业部门移交,由就业部门统一鉴定、整理、立卷归档。

4. 充分做好就业信息档案的开发利用

高校档案部门要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作为直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收集整理好这些档案材料,更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开发和利用及时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形成一种能客观、系统地反映当前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动向的就业信息,从而为毕业生择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以后的毕业生就业起到预测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学校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趋势,促进学校就业工作,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方向、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就业信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高校信息资源,可以方便的建立毕业生档案数据库,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日趋成熟,使得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成为可能;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构建毕业生质量调查网站专页;充分发挥就业网站、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就业信息档案的窗口;进而实现就业信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琴.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2]周玖芳.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的思考[J].档案时空, 2006, 4.

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 篇8

关键词: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现在的“大众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实行扩招后,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631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37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和新的挑战。

在现阶段,就业服务信息不畅、就业制度与户籍制度不配套、就业协议缺乏有效监督等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薄弱环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用人单位也找不到需要的人才”的境况,其中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已成为影响毕业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信息不畅,一打听到消息就带上简历去碰运气,不懂得对信息进行甄别。有的学生信息来源少,没有比较便草草签约,之后发现别的单位更合适,后悔不已。有的学生在校期间闭门造车,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导致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凡此种种,使得就业信息采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就业服务信息的范围

所谓的就业服务信息,广义来讲,跟就业有关的信息都可以归入就业服务信息的范畴,包括各类招聘信息、毕业生信息、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信息,行业发展信息等。狭义上来讲,就是指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这也是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最直接、最具现实价值的信息,也是毕业生最关心的一块信息。尽管如此,其他方面的就业信息对毕业生就业择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单位信息、专业发展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

二、就业服务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

就业服务信息采集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承担着联通政策制定与实施、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信息监测与市场监督等重要功能,是推动就业工作的基础手段和重要信息来源,可以有效地支持落实就业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管理效能。因此,对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最大程度上缩短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为毕业生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就业服务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

1.政府政策、法规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社会一大问题,是关系到众多毕业生家庭的敏感问题,对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从中央至地方,各级的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有利于稳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高校在采集就业服务信息时要首先关注政策层面的利好信息,从中获取相关职业方针政策、职业环境、就业舆论等信息,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

2.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大众传播媒介拥有宽普及面、多层次受众的特点,已经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介绍发展情况和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师范类毕业生为例,报刊、电视、广播每年1~3月份都会发布相关师范类毕业生招聘信息,包括各类教育局的教师招考。部分人才市场也会选择这些媒体作为宣传的载体,高校在采集就业服务信息时尤其要注意媒体上公布的相关信息。

3.校友信息渠道。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就业信息来源,对历届毕业校友应保留通讯录,及时进行追踪,建立联系网络,特别可以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为学生开讲座,与学校保持联系,协助学校了解职业对学生相关知识、技能、职业规范等的要求。高校可以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情况来指导学生就业择业,同时对今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调整具有参考作用。

4.用人单位渠道。与毕业生就业或实习单位保持联系,一方面作为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资源,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岗位要求、劳动报酬、行业发展前景等相关专业信息;另一方面追踪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毕业生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5.网络渠道。网络作为快速发布信息的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采集就业服務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一般用人单位的招聘、各种大型招聘会、企事业单位招考、就业政策法规、行业发展、市场分析等信息,都会在网络上发布。此外,网络上的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及时、更新快且种类多,高校在就业信息采集时应着重关注网络上的信息。

6.其他采集渠道。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信息点,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而言,应鼓励学生发动自己的各种优势和人际资源收集就业信息,寻求就业出路;鼓励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就业相关信息,与毕业班同学共享;高校教师队伍也可以动员起来,利用强大的社会资源,提供就业服务信息。

四、就业服务信息的整理

1.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信息的价值。就业指导部门或教师采集到的信息,数量大,质量不一,特别是招聘信息,良莠不齐,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甄别,极易给毕业生造成伤害。有的挂羊头卖狗肉,有的为了招聘优良人才进行虚假宣传,有的招聘操作不规范,甚至设置求职“陷阱”等,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可因为急于推荐学生就业而盲目相信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学校应该对不熟悉的企业先进行了解、调查、电话邮件确认、实地考察、明确其用人资格,避免向学生提供不确实的就业信息。

2.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信息利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分类归纳和分析,在获取了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别归入不同的子栏目中,以避免信息的庞杂与混乱。对于有效的指导信息或就业信息进行分类,按照相关的维度进行归纳,及时发布给相关学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招聘信息和毕业生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对于不匹配本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也予以归类整理,提供给兄弟院校,以便信息共享。

五、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

1.利用就业信息,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多年来积累的众多就业服务信息,完全有可能实现电子化,建设信息化平臺。当前众多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服务信息相关网页,由专门的教师进行维护和更新,但分类上仍然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在内容上还是以宣传政绩为主,不能做到真正地贴近大学生。可以建立校园毕业生的专门网站,下设考研、专业发展、升学、就业、创业、出国等子目录,方便学生按需查询,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要、贴近他们实际的信息。

2.根据就业信息的分析和反馈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如果把学校看作一个企业的话,那学生就是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对一个企业来说,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销售,是企业的生命线,而销售的好坏将直接反馈市场意见,进而影响来年“原材料”的质量,因此,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深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进而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及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意见,为政府对就业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进一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与专业发展同步的高素质学生,为今后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就业服务信息,促进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就业服务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运用各种载体及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就业,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应征入伍等项目。其次,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积极培养大学生多元化就业、自主创业的意识,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多元化就业搭建信息服务和指导的平台。

六、结语

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关系到学校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关系到就业率,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及社会形象。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应该包含信息的搜集、信息的甄别、信息的分类归纳、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发布、信息的利用、信息的统计反馈等环节。上述过程包含着许多专业知识及细节,就目前而言,多数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始这项工作,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需完善。

参考文献:

[1]舒晓丽.获取有效就业服务信息 缓解就业压力[J].云梦学刊,2006(1).

上一篇:《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下一篇:关于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