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通用8篇)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1

注意保存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文件编号:JM/2011-14 第1版 签 发:黄国春

焦煤集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试行)总则

1.1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搞好企业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各部室及生产单位技术职责范围,建立严细的工作秩序,特制订本制度。

1.2 各分公司及焦煤集团各业务部门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通知、决定、标准、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1.3 焦煤集团、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所做决定力求技术合理,符合实际,经济最佳。

1.4 本制度系焦煤集团企业管理方面的一项基本制度。焦煤集团各单位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规定,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酿成事故、造成损失者,根据情节轻重,损失大小给予严肃处理;对于在技术业务、专业理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者,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1.5 主管生产的焦煤集团和分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本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要着重抓好技术事故调查、分析、解决并处理安全、技术问题;研究本单位技术管理工作。

1.6 焦煤集团技术负责人每隔一定时间或根据上级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对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各矿井接续进行一次检查,对生产矿井的储量,服务年限,各生产环节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一次核定,作为安排生产计划和技术改造的依据。

1.7 焦煤集团、分公司的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要虚心学习区内外、国内外搞好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改进工艺。

2011年3月10日发布 2011年3月10日实施 共 16 页 第 1 页

1.8 焦煤集团、分公司两级技术负责人在审查设计和进行生产、施工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增收节支、讲求效益,注重煤炭行业的形象。1.9 焦煤集团、分公司要建立健全技术档案机构,健全资料管理制度,凡需要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规划、设计文件都必须整理编号,分级完善保管。严格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严格执行。

1.10 各单位可在本制度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给予完善和补充并制定适合本单位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1.11 本制度有关条文,如与上级规定有出入时,以上级规定为准。2 焦煤集团生产技术管理机构

2.1 焦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经理、分公司经理领导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2.2 焦煤集团根据目前生产技术管理现状,本着高效能和精简的原则,设置的生产技术职能部室有生产技术室、安全管理室、瓦斯治理室、设备工程室,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调研和办理焦煤集团技术负责人安排的一些具体事务。

2.3 焦煤集团生产技术管理权利集中在焦煤集团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对各生产技术职能部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4 生产技术职能部室主任(主管)是焦煤集团在该部门的委托负责人,在技术业务员上接受焦煤集团技术负责人的领导,并对技术负责人负责。

2.5 各职能部室专业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受室主任(主管)委托,负责本部门某一方面的生产技术工作,直接接受室主任(主管)的领导,并对室主任(主管)负责。专业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应深入钻研某一专业或某项工作的科学技术,逐步成为某一专业或某项工作的技术带头人。

2.6 焦煤集团分管技术负责人领导并发挥生产技术、安全监察、通风管理、机电工程等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3 焦煤集团生产技术管理职责范围 3.1 生产技术室技术职责 3.1.1 设计管理

3.1.1.1 负责外委矿井设计手续的办理。

3.1.1.2 负责组织审核水平延深、改扩建、采区开拓设计。

3.1.1.3 负责组织编制“三下”采煤开采方案设计、论证、报批。

共 16 页第 2 页 3.1.1.4 负责组织审核新采区方案设计。

3.1.1.5 负责组织审核开拓延深工程的设计。

3.1.1.6 负责组织工作面采用新采煤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生产设计。

3.1.1.7 负责组织研究编制矿井水平、新区开拓及洗选厂、焦化厂、电厂等较大的新建、改扩建和开拓延深项目的可行性方案。

3.1.1.8 负责组织外委有关设计、方案、报告等材料在上报有关部门之前,按照规定组织焦煤集团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初审。

3.1.1.9 负责组织召开技术工作会议,会议可根据整体技术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以下内容:

3.1.1.9.1 学习贯彻上级颁发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命令、决定、通知、技术政策及有关技术文件等; 3.1.1.9.2 研究重要技术方案; 3.1.1.9.3 研究安全技术措施;

3.1.1.9.4 组织专题技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

3.1.1.9.5 研究审批革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职工合理化建议,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等;

3.1.1.9.6 研究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近期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1.1.9.7 其它技术及技术管理方面工作。3.1.2 施工管理及竣工验收管理

3.1.2.1 负责组织新建、扩建、矿井延深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的复核及规定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

3.1.2.2 负责组织对外委的矿井设计、改扩建设计的方案布置、施工图等的审查工作。

3.1.2.3 负责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新建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及水平延深项目开工报告的办理,并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3.1.2.4 负责新建、扩建、矿井延深项目工程质量的预验收及协助上级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3.1.2.5 负责组织制定焦煤集团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及验收工作。

3.1.2.6 负责矿井技措项目和自筹资金矿井建设项目的验收。3.1.3 矿井的开采管理

3.1.3.1 负责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方案和措施的提出,供焦煤集团决

共 16 页第 3 页 策,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1.3.2 负责制定焦煤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细化标准及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

3.1.3.3 负责制定焦煤集团的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召开落实各生产技术专业例会,研究焦煤集团重大生产技术问题。

3.1.3.4 负责焦煤集团生产调度指挥体系的建立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

3.1.3.5 负责编制三年以上的矿井采掘接续计划并审批各井口采掘接续计划。

3.1.3.6 负责建立健全焦煤集团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责任制。3.1.3.7 负责组织编制及组织会审采区方案设计。

3.1.3.8 负责每季度对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至少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3.1.3.9 负责审批新采煤方法的设计。

3.1.3.10 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召开顶板管理工作会议。

3.1.3.11 负责组织焦煤集团采煤、掘进区队“上等级”等各项竞赛活动。

3.1.3.12 负责安排落实矿井水平和采区接续。

3.1.3.13 负责每季度召开的一次开拓、掘进工作例会,检查开拓、掘进工作进展情况和工程质量完成情况。

3.1.3.14 负责组织批准的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并审批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3.1.3.15 负责组织审批《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规定的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3.1.3.16 负责组织矿井事故等事故技术原因分析、技术责任划分、技术责任追究等会议。3.1.4 地质测量管理

3.1.4.1 负责组织协调矿区地质勘探测量工作,编制矿区资源勘探规划,提出补充勘探计划,根据矿区发展提出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计划。3.1.4.2 负责收集其他地质单位在本矿区所进行的地质勘探成果资料、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等。绘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矿区井田分布图。

3.1.4.3 负责研究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规律,查清有关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处理矿区的重大地质和水文地质或水文地质疑难问题,指导

共 16 页第 4 页 分公司编制矿井地质报告。负责寻找和保护水源。

3.1.4.4 负责对分公司的地测业务工作从技术上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并监督执行各种地质规程、细则、规定执行情况。

3.1.4.5 负责收集、分析各种地质资料,以便分公司编制各项地质说明书,参与矿井采区设计的审查,并每季度检查一次各矿井采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和水情水害预报,对预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预报结果,判断预报的可靠性。

3.1.4.6 负责组织编制矿井技术改造、扩建、水平延深等设计所需的生产地质报告。

3.1.4.7 负责对外储量报告表的编制。对外的储量、回采率等数据均由焦煤集团提供。

3.1.4.8 焦煤集团储量管理人员每半年对各生产矿井现生产水平储量进行核实,掌握储量动态,查清可采储量的数量、质量、量分布范围及薄、中、厚煤层储量的比例,修改储量报告,为生产安排和工作面接续提供可靠的资料。制定各矿井的回采率考核办法。

3.1.4.9 负责办理储量转出、转入、注销及地质损失的报批报告的编制。

3.1.4.10 负责建立矿区四等首级控制网,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组织协调矿区地形图的更新,解决矿区重大测量难题。

3.1.4.11 负责检查矿区内、矿井测设的各种测量标志,对损坏、移动的加以补设。

3.1.4.12 负责对施工巷道放线和校核。3.1.4.13 负责采掘平面图的填绘。

3.1.4.14 负责编制重要巷道的贯通测量设计书。贯通距离大于2000米时,由焦煤集团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1.4.15 负责编制贯通测量通知书单及贯通技术总结。、3.1.4.16 负责交换图的填送、收集。

3.1.4.17 负责采矿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变更所需资料的准备。3.1.4.18 负责矿井闭坑手续的办理。3.1.5 地面及井下防治水管理

3.1.5.1 负责编制焦煤集团的“三防”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1.5.2 负责组织对上报的直接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复审。

共 16 页第 5 页 3.1.5.3 组织防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研究解决。

3.1.5.4 负责组织对小窑和废弃老窑情况的搜集、调查、核对,并绘制在矿图上。

3.1.5.5 负责审核上报的井下防治水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水工作。

3.1.5.6 负责对分公司上报水文资料的统计、整理、复核,对各水文观测点进行检查和检测。

3.1.6 科学技术委员会及科研工作管理 3.1.6.1 科技管理

科学技术委员会及科研工作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新疆焦煤集团科技与职工技协管理实施办法》(新焦煤„2001‟97号)文件执行。3.1.6.2 论文管理

3.1.6.2.1 按照《关于发表科技论文实施技术保密审查的通知》(新钢技术„2007‟101号)文件要求办理。

3.1.6.2.2 对参与科技信息交流、发表科技论文以及对国内外期刊投稿进行保密审查。填写《论文保密审查表》,进行登记、存档。3.2 瓦斯治理室技术职责

3.2.1 负责制定焦煤集团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

3.2.2 负责编制焦煤集团三年以上“一通三防”工作规划,“一通三防”工作规划包括矿井规划产量及工作面接续概况、矿井规划通风计划、防瓦斯计划、防尘计划、防灭火措施、“一通三防”特殊工程培训计划、安全技术装备及安技措工程计划等。

3.2.3 负责编制、修改、完善集团公司“一通三防”各项管理制度及按时绘制集团公司“一通三防” 各种图纸。

3.2.4 负责组织审批焦煤集团各生产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3.2.5 负责按季审核焦煤集团各矿井通风系统图、监测系统图。3.2.6 负责编制焦煤集团安全仪器管理制度

3.2.7 负责通风安全技措资金及“一通三防”项目的管理。

3.2.8 负责审查焦煤集团各生产矿井有关通风系统调整的方案、措施和各井口每月的风量分配计划。

3.2.9 负责每季组织召开焦煤集团“一通三防”工作会议。

3.2.10 负责每年年初组织焦煤集团各生产矿井编制各矿井通风设计及通风能力核定;负责焦煤集团向上级部门汇报、联系有关“一通三

共 16 页第 6 页 防”的业务工作。

3.2.11 负责每年组织焦煤集团各生产矿井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负责上报审批;

3.2.12 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焦煤集团通风例会及对各矿井进行通风质量标准化检查和考核。

3.2.13 负责焦煤集团“一通三防”安全改造设计、工程组织实施。3.2.14 负责焦煤集团重大“一通三防”方案、措施制定实施。

3.2.15 负责各矿井新建、延深、改造、扩建的 “一通三防”设计。3.3 设备工程室技术职责

3.3.1 负责建立健全焦煤集团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3.3.2 负责焦煤集团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建立和完善焦煤集团设备资产台帐。设备台帐每半年核对一次,设备台帐与经营管理部的固定资产台帐每年核对一次,做到帐、卡、物三对口。

3.3.3 负责组织和参与焦煤集团调研、规划、选型、购置、更新、报废全过程的设备综合管理。抓好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并对需长期保存的技术资料、规划设计文件整理编号,妥善保管。

3.3.4 负责焦煤集团生产矿井、地面生产单位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工作定期检查和管理考核工作。

3.3.5 负责对二级单位在wzmis网上申报的煤专系列的设备、材料、配件计划进行审核,并经焦煤集团公司领导审批后,按网上办公程序执行。

3.3.6 负责对分公司安装的主要设备进行技术指导和验收。

3.3.7 负责组织对焦煤集团所属单位发生的重特大机电运输及工程事故进行事故追查,并按照《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运输事故管理办法》严格考核。

3.3.8 负责焦煤集团工程项目的集中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审查、立项、招标、施工队伍资质审核。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组织竣工验收。

3.3.9 负责焦煤集团设备大中修项目的集中管理。包括:设备大中修项目审核、立项、外修单位的资质审核。

3.3.10 负责焦煤集团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设备大中修计划的审核。

3.3.11 负责焦煤集团范围内安全发供电管理及考核。

3.3.12 负责焦煤集团机电运输系统重大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核。

共 16 页第 7 页 3.3.13 负责组织和落实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测定工作。

3.3.14 负责焦煤集团本部锅炉、供暖系统的管理和考核。每季组织对动力分厂和焦煤分公司范围进行定期检查。

3.3.15 负责组织审核矿区供电系统图及矿区、采区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计划书,保护装置配置图。

3.3.16 指导对变电所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整定和调试。

3.3.17 负责组织焦煤集团每月召开一次机电运输及工程项目工作会议,解决各生产系统中机电运输系统及工程施工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安全生产。

3.3.18 负责组织焦煤集团机电事故技术原因分析、技术责任划分、技术责任追究会议。

3.4 综合办公室(劳动人事)技术职责

3.4.1 焦煤集团劳动人事部具体负责全焦煤集团职工的岗位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

3.4.2 每年十二月中旬,劳动人事部负责编制下全焦煤集团职工培训计划,报焦煤集团领导审批后执行。

3.4.3 办好各种技术交流活动,对上级和其他部门举办的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尽可能给予学习的机会。3.5 技术审批程序及原则

3.5.1 技术审批严格按照焦煤集团《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文件要求执行。

3.5.2 技术审批部门主要有生产技术部门、通风管理部门、机电工程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它技术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3.5.3 技术审批会议由生产技术室负责组织召集,其中有关机电部分由设备工程室负责组织召集,通知参加部门必须按时派人参加。3.5.4 参加审批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认真审查。

3.5.5 技术审批、审查内容应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具有一定技术先进性。焦煤集团所属单位技术管理范围

4.1 矿井设计管理(技改项目、单项工程、掘进工程)4.1.1 负责设计、审批准备巷道、工作面布置、硐室工程的施工设计,安技措项目和灾害预防措施项目施工设计,零星土建工程设计和机电安装等项目设计、审批、实施。

共 16 页第 8 页 4.1.2 负责编制、审批生产采区的地质说明书。

4.1.3 负责编制及组织会审矿井采区设计报集团公司核准。4.1.4 负责本施工范围内的设计变更。

4.1.5 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计划组织编制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计划,并在每年的十二月份行文报焦煤集团审批。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包括:改善矿井通风系统、防治瓦斯、排放水、防透水、防溃浆、防灭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提升、运输、采、掘、开和其他有关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设施和设备购置。

4.2 施工与验收管理

4.2.1 负责组织新建、扩建、矿井延深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的审核及规定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

4.2.2 负责组织对外委的矿井设计、改扩建设计的方案布置、施工图等的会审工作并将会审意见报集团公司。

4.2.3 负责设计和审批施工图、施工预算、零星工程预算。、4.2.4 负责编制、审批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开工报告,下发开工通知单。4.2.5 负责工程质量检查、验收。4.3 矿井开采管理

4.3.1 负责编制、审批采煤方法设计、采煤巷道布置、硐室、交岔点等施工设计。

4.3.2 负责编制、审批各岗位工种操作规程,各种采、掘施工作业规程,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复查,组织贯彻,学习考试,审批开工报告,下发开工通知单,并监督、落实,按月补充、修改。4.3.3 负责本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检查评比,明确各专业质量标准化负责人,每月组织至少一次标准化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备查。4.3.4 负责组织开展以顶板管理、一通三防管理、机电运输管理为主的专项会战活动。

4.3.5 负责编制管辖矿井采、掘接续计划,报焦煤集团生产技术室核准。

4.3.6 根据接续计划安排开拓、掘进工程量,制定万吨开拓、掘进率管理办法。

4.3.7 负责井巷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验收。4.3.8 审核各种安全技术报表(矿压、回收率)。

共 16 页第 9 页 4.4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4.4.1 负责制定、审批本单位“一通三防”齐抓共管岗位责任制报焦煤集团备案。负责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中的“一通三防”专业要求对本矿井的技术及现场进行管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工种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主要有以下内容: 4.4.1.1 一通三防齐抓共管责任制。4.4.1.2 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4.4.1.3 通风设备、安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4.4.1.4 瓦斯管理制度

4.4.1.4.1 瓦检员巡回检查及定时汇报制度。4.4.1.4.2 瓦检员井下交接班制度。4.4.1.4.3 “一炮三检”管理制度。4.4.1.4.4 瓦斯排放管理制度。4.4.1.4.5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4.4.1.4.6 三对口”管理制度。4.4.1.5 瓦斯抽放管理制度

4.4.1.5.1 抽放设备检查、维护制度。4.4.1.5.2 抽放设备停、运转制度。4.4.1.5.3 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4.4.1.5.4 瓦斯抽放效果检验、分析归档制度。4.4.1.5.5 泵房司机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4.4.1.5.6 抽放管路及其附件巡回检查、检修管理制度。4.4.1.5.7 井下各钻场及泵房抽放参数监测管理制度。4.4.1.5.8 钻机管理、维修及专项检查制度。4.4.1.5.9 各钻场、钻孔施工设计及作业规程。4.4.1.5.10 瓦斯抽放月计划考核管理制度。4.4.1.6 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4.4.1.6.1 测尘管理制度。

4.4.1.6.2 矿井煤层注水管理制度。

4.4.1.6.3 定期清扫、洒水灭尘及防尘管路检查、维修制度。4.4.1.6.4 矿井防尘用水管理及水质检查制度。4.4.1.7 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

4.4.1.7.1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制度。4.4.1.7.2 火区管理制度。

共 16 页第 10 页 4.4.1.7.3 防灭火设备的管理、使用、检查、维修制度。4.4.1.7.4 防灭火工程计划编制、检查制度。4.4.1.7.5 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材料、工具配备及检查更换管理制度。4.4.1.7.6 矿井火灾事故填卡、分析、追查处理及上报制度。4.4.1.7.7 隔爆设施安装检查管理制度。

4.4.1.7.8 自救器配备、使用、检查管理制度。4.4.1.8 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4.4.2 负责制定、审批管辖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和按时绘制“一通三防”各种图纸并报焦煤集团备案。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包括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局部通风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瓦斯管理制度,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防灭火管理制度,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的管理、使用、维护检查及定期送检制度,巷道贯通及盲巷管理制度,瓦斯排放管理制度,通风调度管理制度等。

4.4.3 负责每月组织本矿井召开“一通三防”专业会议,并将会议纪要报集团公司备案。

4.4.4 负责编制本单位“一通三防”工作计划并报焦煤集团审核。“一通三防”工作计划包括矿井通风计划、防瓦斯计划、防尘计划、防灭火计划、安全技术装备及安技措工程计划等。

4.4.5 负责按月编制本单位矿井通风作业计划报焦煤集团备案。4.4.6 负责按月编制本单位矿井风量分配计划报焦煤集团审批。4.4.7 负责按季绘制通风、防尘、瓦斯巡回检查、监测系统、避灾路线等图纸报焦煤集团备案,并及时根据井下变化情况进行修改。4.4.8 负责每年编制矿井反风演习计划报分公司,并将反风演习报告、计划报分公司审批,反风演习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

4.4.9 负责编制本单位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报焦煤集团审批。

4.4.10 负责每年组织提供本单位矿井进行瓦斯等级等级鉴定所需的基础资料,并将鉴定基础工作资料报焦煤集团。

4.4.11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审批本单位矿井通风、瓦斯、防尘、测风测尘、安全监测、瓦斯排放、巷道贯通等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4.4.12 负责及时上报本矿井“一通三防”月报(矿井通风情况表、矿井防尘情况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情况表、矿井安全仪器使用情况表等)、年报(矿井瓦斯鉴定表等)及上级部门要求的其他报表、图纸。

共 16 页第 11 页 矿井必须备齐反映当前矿井实际情况的以下图纸: 4.4.12.1 矿井通风系统图及网络图、矿井防尘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布置图、安全监控系统断电布置图、瓦斯抽放系统布置图。要求按季绘制,按月及根据井下变化及时补充修改。

4.4.12.2 新开工作面(采煤、掘进)有完整的通风系统、防尘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设施要齐全。

4.4.13 负责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通风质量标准化自检评比,并将结果报焦煤集团备案。

4.4.14 负责每年至少对矿井主要通风机装置外部漏风率测定一次。4.4.15 负责每月测定一次矿井有效风量率。

4.4.16 负责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情况。

4.4.17 负责本单位矿井“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的制定、监督与落实。

4.4.18 负责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及焦煤集团的规定进行本单位矿井的一通三防调度管理。

4.4.19 负责按标准化要求对局部通风进行管理,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局部通风机进行安装、使用和管理;

4.4.20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本矿井的瓦斯管理。

4.4.21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化及《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及焦煤集团《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的要求和规定对本单位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

4.4.22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及焦煤集团《通风设施建筑标准》进行本单位矿井通风设施的施工,使用和管理。

4.4.23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完善本单位矿井的粉尘防治工作。

4.4.24 负责每年年初编制本单位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变更设计并报焦煤集团审批。

4.4.25 负责每月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编制瓦斯检查测点布置计划,并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变化情况及时修改、补充。

4.4.26 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编制、审批本单位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布置、设计及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超限断电实验方案,并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变化情况及时修改、补充。

共 16 页第 12 页 4.5 地质、水文管理

4.5.1 负责生产采区内的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测、预报,水文预测、预报,储量计算图、地质素描图。

4.5.2 按照《焦煤集团地质储量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地质储量管理制度》,建立储量台帐,上报有关地质储量报表。

4.5.3 负责提供详细的采区、工作面储量,确定煤厚,负责采区、工作面回收率管理。

4.5.4 负责采区、工作面小型地质构造分析、判断断层、采空区、主要巷道保护、防水等煤柱的确定,采掘工作面停采线的确定并报焦煤集团备案。

4.5.5 负责本单位的正常水文管理,生产采区内建立的水文观测点,涌水量观测、记录。建立矿井、采区工作面涌水量台帐。

4.5.6 负责采区(工作面)结束后,对其采出量和损失量进行全面核实,并与原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找出损失原因,并将总结材料报焦煤集团存档。4.6 测量管理

4.6.1 负责掘进巷道中、腰线延线。

4.6.2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按月填回采掘进进度。4.6.3 保护好开采范围内的测量标志。

4.6.4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测量交换图的报送及保存。4.6.5 负责激光定向仪的安装和保护。4.7 机电、运输管理

4.7.1 负责制定、审批、修订本单位的《机电、运输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将制度汇编上报焦煤集团备查,并负责贯彻、落实,监督、执行;包括井上下及地面各种机动车辆的《岗位负责制、操作规程》。

4.7.2 负责设计、审批机电、运输项目设计和相关的安技措项目。4.7.3 专人负责机电、运输、机车年审等工作,每月开展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工作。检查结果报焦煤集团备查。

4.7.4 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各种帐、卡、物、系统图纸齐全。

4.7.5 负责组织对公司所属单位发生的一般及以上机电设备及工程项目事故进行追查,对一般事故进行考核,对重特大事故上报机电工程部,并建立机电运输事故台帐以备查。

共 16 页第 13 页 4.7.6 负责组织和编制管理范围内的矿井排水、压风、供热、供水系统图,绘制井上下供电系统图和井下机电设备布置图,并按设计贯彻落实。

4.8 电气、供用电管理

4.8.1 负责制定、审批、修订本单位《电气、供用电管理》、《各工程岗位负责制、操作规程》,《电气运行作业规程》,将各项制度汇编上报焦煤集团备查,并负责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4.8.2 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电气设备、供用电管理,上岗人员经过合格培训。

4.8.3 焦煤集团的电力调度由动力分厂负责管理,动力分厂制定《焦煤集团停送电管理制度》。

4.8.4 建立设备管理台帐,绘制本单位及相关联的供电范围供电系统图,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计划书,保护装置配置图。

4.8.5 每年两次变电所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整定和电气试验,二级单位进线柜保护整定值由动力分厂负责,配出柜保护整定值由二级单位负责,整定值由焦煤集团审批。

4.8.6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等级,严禁失爆,各种保护齐全。4.8.7 制定、审批电气设备检修组织措施及安全措施,按计划检修设备,并有记录可查。

4.8.8 制定特殊岗位人员培训计划,组织日常培训。4.9 动力分厂质量计量技术管理 4.9.1 负责进行各种仪表的标校。

4.9.2 负责组织对各单位管理使用的锅炉进行年检。4.9.3 对使用的锅炉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4.9.4 负责组织制定焦煤集团《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定》。

4.9.5 对全公司产品进行日常质量检验,为生产单位及时提供产品质量数据。

4.9.6 预测焦煤集团产品质量,参与制定、月度产品质量考核标准。

4.9.7 及时提供解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案。4.9.8 编制、修订焦煤集团计量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4.9.9 编制焦煤集团计量器具及特种设备的定期强制检定计划,同时委托、联系和实施集团公司所有计量器具及特种设备的定期强制检定工作,以及检验报告的管理。

共 16 页第 14 页 4.9.10 汇总、统计焦煤集团计量器具及特种设备管理台帐; 4.9.11 对各单位的计量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4.10 动力分厂锅炉管理

4.10.1 负责制定、审批本单位《压力容器运行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将制度汇编上报焦煤集团备查,并负责制度的贯彻、落实。

4.10.2 指定专人负责锅炉的技术管理,上岗人员经过合格培训。4.10.3 设计、审批采暖设计,负责施工。

4.10.4 锅炉定期检查,健全各项制度、记录,安全附件齐全、完好并定期送检。

4.11 科研工作管理

4.11.1 负责制定本单位的《科技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技推广体系。4.11.2 解决局部性技术问题或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由本单位设计,填报项目计划任务书,审批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写出总结和项目计划任务书一并报焦煤集团备查和参加科技进行奖的评比。

4.11.3 由焦煤集团组织的科技项目,二级单位按照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及完成时间,组织完成本单位承担的任务。4.12 生产组织管理

4.12.1 制定本单位《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晨会制度》、“三防”管理制度、调度值班制度和总值班制度。区队长现场跟班制度,将制度汇编上报焦煤集团并负责贯彻、落实。

4.12.2 完成焦煤集团月计划和安全生产调度全会安排的工作。4.12.3 对本单位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负责者参加焦煤集团的安全生产例会,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未能完成生产任务或调度会安排的工作,要书面说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4.12.4 按规定汇报事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5 奖罚办法

5.1 各技术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履行本部门技术管理职责,因工作疏忽造成技术管理失误,部门主要负责人罚款200-500元。

5.2 通过的技术审批的设计、方案措施出现同国家法规、条列等相违背的条款,对总工(技术负责人)处以500元罚款,对部室领导处以200罚款,其他参与审批人员处以100元罚款。

5.3 焦煤集团二级单位未认真履行技术管理职责,出现技术管理失误,对主要技术负责人处以500元罚款,审批技术措施出现问题,参

共 16 页第 15 页 照《焦煤集团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文件执行。6 附则

6.1 动力分厂所属电厂、洗煤厂及其他单位由其按行业规定制度相应制度自行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电厂在技术业务上接受设备工程室指导,洗煤厂在技术业务上接受生产技术室指导。

6.2 各单位必须依据本制度制订本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并划分公司与所属矿井、作业区技术管理范围报焦煤集团备案。6.3 本制度为试行,两年内将进行修改和补充。望焦煤集团各族职工、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在贯彻执行的同时,积极提出宝贵意见。6.4 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拟稿: 日期:

审核: 日期: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煤业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 某煤业近年来不断加大在信息技术方而的投入, 整个集团在煤炭生产中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 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集团及下属各组织单位均建立了自有的局域网, 并在各单位间建立了光纤连接的主干网, 拥有大量的终端计算机。部分单位和部门初步引入了各自的业务系统, 计算机普及率很高。集团已开始部署ERP用来管理煤炭的生产运营。这一切使该煤业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的研发和部署成为可能。

一、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1、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该煤业的成立本身就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加入市场, 参与竞争, 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 控制消耗, 杜绝浪费,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其次, 必须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提高企业生产和计划的柔性, 从而能对市场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2、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

该煤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多, 如何抓好其间的每一个环节, 练好内功,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目前, 虽有一些部门为提高本部门工作效率采用了简单的计算机辅助管埋, 但由于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在没有统一数据格式、规范及协议, 没有设计全局共享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开发的, 因而, 资源不能共享, 整体效益差。一方面有的数据往往重复录入, 而这些重复录入的数据有时又不一致, 造成数据混乱,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而有的数据没有录入, 造成数据不全, 使统计决策工作无法正确进行。缺乏信息共享还导致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 很多部门的决策上作在很大程度上凭主观经验, 导致决策不准确。另外, 缺乏信息共享还导致了企业的生产计划难以准确制定, 从而造成库存积压。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共享是某煤业全而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3、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当今世界, 信息、能源、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中强调要重视发展和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准确、快速、完整的信息是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市场是机遇, 市场是挑战, 谁掌握信息准, 谁掌握信息快, 谁掌握信息多, 谁就能够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普及信息系统知识和实施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将有利于普及现代化管埋思想, 提高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 无论从国内外市场竞争角度, 还是从生产经营角度, 以及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诸多方而来看, 建立物资供应管埋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必要的, 急需的。

二、目前煤业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自身的不足带来的弊端

1、集团宏观调控层面上

(1) 需求同供应之间由于信息的闭塞, 无法达到平衡。供应成本居高不下。

(2) 物资库存分散, 部分仓库库存大量积压, 部分仓库缺货相当严重。

(3) 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设备已经报废, 而采购部门还在采购设备配件。

(4) 大量的供应商鱼龙混杂, 在采购的过程中, 难以准确选择, 最终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2、管理控制层面上

(1) 监管制度上的漏洞, 出现错误, 相互推诿。

(2) 计划上报以后, 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采购执行情况, 从而在生产上无法及时进行调整, 甚至可能造成停机待料情况的发生。

(3) 无法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受到的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

(4) 由于部门之间信息无法进行无缝传递, 导致各业务环节无法进行有效衔接。

3、信息系统建设层面上

(1) 一般信息系统的设计通常以部门为单位来进行模块的划分。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无法完全对接, 有时候还需要根据单据进行手工录入。

(2) 数据结构的设计上只着眼于当前的应用需求, 当应用环境, 功能需求发生变化时, 系统成为企业变革 (流程再造过程) 的桎梏。

(3) 一般系统通常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但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需要不同的管理粒度, 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上述分析的同时, 也应看到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还存在下述限制条件或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干部和职工对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缺乏主动积极性。

企业信息化的成功, 有赖于全体员工, 特别是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只有让“适应求发展”的思想渗入到每个职工的心里, 企业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

2、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组织机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定额工作和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处理、储存、检索等工作尚未做到统一管理。

3、现有计算机应用人员还难以适应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需要, 有待进一步培训。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建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时, 研制和开发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 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必须对现行的人工管理系统在组织上、制度上和方法上进行配套改革, 同时, 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四、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集团为规范化管理物资供应工作, 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往往进行物资供应主系统的开发, 此系统一般是由供应公司经营科管理员使用, 以维护及控制整个系统的基础设置、运行参数、业务流程。

物资供应系统建立后, 除了满足目前需求与供给平衡的阶段目标之外, 基于相同的基础构架, 物资供应系统可以和供应系统结合APS计划系统一起最终整合形成一个“产、供、销、运”平衡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系统, 从而使集团在整体调控层而上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1、结合某煤业的业务现状, “立足现状、着眼未来”。

物资供应系统将支持某煤业目前使用各类业务流程, 满足目前业务运营的各类需求。同时,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煤业未来的管理要求, 当前的供应工作管理粒度相对较大, 在将来会是一个逐步精细的过程, 因此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各种管理粒度的需求。

那么系统的设计必须支持当前这种情况下的组织结构, 同时当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时, 系统的功能以及数据结构同样可以支持新的组织结构。关于业务流程, 不能固化到系统中, 由于企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那么其内部流程必然存在变化的可能, 因此系统必须提供灵活的流程定义功能。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加深, 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接口能力, 保证同新加入的系统之间能够建立信息联结。

2. 采用集成化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充分考虑模块化要求

物资供应系统采用集成化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将一个业务活动产生的影响通过公用基础控制数据信息的修改, 影响到相关的其它系统, 并触发相关后续业务流程。

3. 针对现存的管理问题, 通过精细化管理解决问题

针对物资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各供应站库存无法统一管理, 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拨。

(2) 从需求到采购处理速度慢, 且可控性差, 无法准确的预知物资获得时间。

(3) 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

(4) 招投标过程中无法通过统一的口径来选择供应商。

(5) 收货时无法同采购订单, 需求计划, 合同等数据相关联。

针对以上的问题, 通过在不同的组织层次上记录相应的信息, 可以在计划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支持信息, 保证计划的科学性;业务执行过程中记录关键环节的数据, 实时的反应业务的执行情况, 当出现失误时可以准确的找到责任方, 避免互相推诿的情况;通过全面的控制数据, 规范各种业务流程, 避免营私舞弊行为的出现。

五、结语

总之, 建立公司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该系统加强和实现公开透明、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管理, 实现成本和企业整体利益最佳化, 实现更优的企业战略决策。不仅可以解决某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应过程中管理欠缺以及结算滞后的问题, 还可以完成物资供应业务全过程的管理监察以及协调好内外部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宾.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供应处为例[J].商业研究, 2005, (11) .

[2]、李育生.一种高效节资的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系统[J].矿业快报, 2005, (08) .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 多链路接入;流量管理;负载均衡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56-01

1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介绍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是建立在多链路网络结构上的一种网络流量管理技术。所谓多链路是指为了确保不中断的因特网访问。通常为网站配制多个因特网接入链路,并且常常是属于不同ISP的。这中结构通常被称为多链路。这种设计创造了更具弹性的网络和因特网访问模型。但也引入了一些较为复杂的网络访问上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不同链路的网络流量,通信质量以及访问路径的长短等诸多因素。对访问产生的进出流量所使用的链路进行调度和选择。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利用链路的带宽。而且在某一链路发生故障而中断时,可以自动将其访问流量分配至其他尚在正常工作的链路上。避免了ISP链路上的单点故障。可见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是解决关键业务的不间断访问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访问流量的调度和均衡。

2 改造實施案例

日报集团在实施机房改造前,存在着严重的链路单点故障和不稳定性。下属各家单位和企业各自拉线路,形成一种线路混乱,投资重复,管理复杂,安全和稳定性和带宽利用率不高的局面。同时又不能解决各链路之间的负载均衡问题。经过机房改建、设备更新后具体的网络拓扑图如图一。

为了方便阐述温州日报集团链路负载均衡策略实施,把通过F5链路负载均衡器的数据连接请求归纳为三步:DNS解析设置、流入数据流和流出数据流。下面我具体阐述每个步骤:

1)DNS解析设置:我们采用Root DNS(注册DNS)通过第三方DNS Server与F5多链路负载均衡器配合来解决DNS解析问题。我们采用NS方式,假设a.com是由第三方DNS解析

a.com.IN NS  dns1.a.com。

IN NS  dns2.a.com。

dns1.a.com. IN A  201.X.X.X (第三方DNS地址)

dns2.a.com. IN A  51.X.X.X(第三方DNS地址)

我们建立一个www.a.com域名的别名www.wideip.a.com,在该别名上做两条NS记录,再在F5链路控制器上建立不同链路地址的两条A记录来解析该NS

www.a.com.   IN   CNAMEwww.wideip.a.com

wideip.a.com.  IN NSlc1.wideip.a.com。

    IN NS lc2.wideip.a.com。

lc1.wideip.a.com.  IN A  100.1.1.2(F5设备地址)

lc2.wideip.a.com.  IN A  200.1.1.2(F5设备地址)

2)流入数据流(inbound):当外部用户clientA需要对报业集团内的WWW、E-Mail等服务器进行访问时,首先进行的是Local DNS解析。把请求的数据流转到F5链路均衡器上,由它做相应的链路选择。当确定DNS查询访问的源地址为电信或网通的地址时,F5会根据LC Wideip下域名对应的VS地址即一个域名对应多个ISP的公网地址来分配web服务器对应的电信或网通或其他ISP的地址,链路控制器根据其设定的链路负载均衡算法选择相应的IP地址,然后用户根据其返回的地址来对服务器进行访问。F5通过RTT的方式来实现动态的探测链路就近访问的方式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F5 Link controller实现对多条链路状态的实时探测,保证应用的访问都是通过健康的链路进行。F5 Link controller通过健康检查的方式监控链路的状态,当某条链路的状态出现故障的时候,F5 Link controller将不会返回给客户该链路的相应的服务器的公网地址,保证用户的访问不会间断。

3)流出数据流outbound应用:我们使用F5强大的IRULE功能实现outbound最优访问.日报集团内用户对于去往中国电信的访问,走电信的线路CTc-First-Pool,当电信的线路故障时,走网通的线路,对于去往中国网通的访问,走网通的线路CNC-First-Pool,当网通的线路故障时,走电信的线路,其他的访问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之间通过预先规定好的负载均衡算法来决定到底从那条链路Default-Gateway-Pool出去。接着我们建立包含中国电信的所有地址段Ctc-class和中国网通所有的地址段Cnc-class,利用F5的RULES脚本我们就能很好的实现内网访问外网的链路负载均衡。按照用户外出的Snat(sourc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主要使用两类情况a.automap型,用户外出没有固定的IP,选用哪个ISP就用哪个ISP的地址作为源地址就可。另外一种是iSNAT应用(多个VS对应1/N个服务器)。这类应用是F5的最大特色,也是真正意义上的ISP负载均衡。其特点是,服务器在多个ISP上对外发布,其外出时选用哪个ISP就用该ISP上的VS地址作为SNAT地址。

3 多链路流量管理技术的负载均衡算法介绍

F5 Inbound链路负载均衡算法主要分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我们日报集团在机房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Inbound链路负载均衡算法策略是RTT+Topology+RoundRobin。日报集团链路负载均衡算法策略的过程是由F5的LTM(Combo LC)对客户端的LDNS进行RTT(Round Trip Time)探测,对比从两条链路返回的探测结果(可以从统计列表中看到),选择一条返回值小的链路来访问;当F5 LC探测不到客户端的LDNS(由于LDNS安全防护等原因)时,F5 LC自动启用Topology算法,来静态匹配客户端的LDNS地理位置,从而根据客户端的来源,返回正确的A记录;当探测不到的LDNS又不在地址列表中时,F5 LC自动启用RoundRobin算法,轮询返回每条链路对应的地址给外部用户。F5 LC具备二十多种Inbound算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4 结束语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4

新矿生字„2015‟25号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印发《集团公司生产技术

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矿(公司):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集团公司修订完善了《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执行《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条款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2月6日

25、矿井采掘工程、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等各专业作业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各种操作规程编制、审批、检查、考核、评优管理制度;

6、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追查分析、责任追究制度;

7、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

8、矿井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第5条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矿井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制定企业安全技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激励考核办法,提高采矿、地质、机电等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待遇,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

第6条 加强安全技术人才队伍管理。要严格队伍管理,明确技术岗位职责,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技术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和晋升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努力做到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更替有序。

第7条 完善安全科技队伍培训和评价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科技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围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开展技术规定和标准的培训。积极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建立健全竞争、创新机制,保护安全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权,提高优秀安全科技人员待遇,调动安全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第8条 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维简费用和科研费用的提取使用规定,重点用于研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水、火、煤尘、地热、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与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全面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

第9条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矿井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逐步优化开采工艺和设备配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其中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稳定在96%以上,小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厚煤层矿井合理确定采煤方法,优先推广使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煤层厚度≥0.8米,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的煤层,要逐步实现机械化开采,淘汰炮采。掘进工作面实现机械化掘进或装载,积极推广掘、锚、装一体化。

第二篇 安全技术审批规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安全技术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保障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特制定本安全技术审批规定。

第1条 生产矿井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规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费用、材料和设备等应列入财务、供应计划,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第2条 生产矿井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并根据具体情况每季度修订一次。

第3条 生产矿井必须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

第4条 开采有冲击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编制防冲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防冲安全技术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并建立专门防冲机构,落实防冲队伍,健全预测预报制度,抓好防冲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5条 “三下”压煤开采,必须按建(构)筑物、铁路、水体的重

第1条 新采区、新煤层投产的工作面必须进行“三量”观测,并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第2条 所有正规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工作面结束后,必须提出监测分析报告,各矿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3条 各矿必须按照[MT554-1996]、[MT553-1996]标准进行顶、底板分类,并提出顶、底板分类报告。

第二节 顶板控制设计

第4条 采煤工作面投产前,必须根据矿压观测资料、顶(底)板分类结果和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进行顶板控制设计,确定合理的工作面支护参数,为编制作业规程提供技术依据。

第5条 控顶距

垮落法和缓沉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正常推进中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4.8m,上、下缺口处的最大控顶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高档普采工作面一般采用“见四回一”的支回方式,对于稳定、非常稳定顶板的工作面可采用“见五回一”,条件具备的工作面可采用“见三回一”。

穿推采煤法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7.2m。特殊条件下的控顶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6条 支护密度和支护强度:垮落法、缓沉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支护密度要满足以下要求:

1、已经进行矿压观测和顶、底板分类的,可以根据矿压显现情况和顶、底板的分类结果确定合理的支护密度。

2、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不等长布臵的采煤工作面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护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第7条 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等情况确定,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8条 采用反程序开采时,应根据岩层应力及层间距的变化,编制专门的开采设计,确保上层煤不发生结构破坏,其开采设计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三节 工作面投产及初采初放

第 9 条 新采区投产,必须经集团公司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面投产由矿组织验收后,方可正式生产。

第10条 所有工作面安装和撤除前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完毕后,由生产矿长组织本单位各有关部门进行现场验收。

第11条 凡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开切眼时要见顶见底,切眼支护应采用锚网带支护为主(十三层煤工作面开切眼,其支护方式可采用锚杆支护),中、下分层开切眼时应在锚网带支护的前提下加使金属顶梁配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加强支护。

第12条 工作面初次放顶所允许的最大悬顶距离及加强支护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工作面从切眼采至最大控顶距开始回柱前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上全特殊支护措施。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自切眼推进8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三分之一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推进15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15米时,必须停止采煤进行强制放顶。

第13条 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高档普采工作面正常推进过程中,出现2〓5m2及以上悬顶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悬顶距离超过下列规定时:中厚煤层悬顶距大于5m,倾斜长度超过15m;薄煤层悬顶距大于7m,倾斜长

第27条 厚煤层、中厚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煤壁两排支柱必须有防倒措施。

第七节 软底开采

第28条 底板允许载荷强度小于16MPa、软底厚度大于0.1m以及留底煤开采的工作面,均视为软底工作面。高档普采软底工作面开采时支柱及π型钢支柱必须穿铁鞋(不包括密集支柱和临时支柱)。

第29条 工作面开采时,要对底板载荷进行测定,高档普采工作面要根据底板允许载荷强度确定铁鞋尺寸。

第30条 工作面支柱穿铁鞋后,初撑力仍达不到要求时,要制定提高工作面支护刚度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31条 采用人工假顶分层垮落法开采的采煤工作面,人工假顶必须铺设好,搭接严密;采用金属网或双抗塑料网假顶时,必须把网连接牢固。

第32条 采用分层垮落法开采时,必须向采空区注浆。注浆的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33条 采用倾斜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下进行。上下分层的回采间隔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八节 两端头和超前支护

第34条 采用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运输机的机头、机尾必须采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进行支护;未使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支护的工作面及中下分层工作面可采用四对八架π型钢梁或普通铰接顶梁配合π型钢支护;机头外上侧和机尾外下侧要加设一组联柱。

使用π型钢梁时,其梁长为2.8~3.5m,一梁三柱,迈步交替前移,可采用移梁器移梁。

使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时,沿倾斜使用不少于六架。运输机与煤壁之间的双楔调角定位顶梁双楔必须齐全并打紧。

第35条 工作面正规支护与平巷支护间距不得大于0.5m,架棚巷道在工作面与平巷接茬处要加使一对π型钢梁(或11#工字钢梁),其梁长不小于3.2m。巷道为U型棚支护的工作面必须制定专门的加固措施,保证端头支护可靠。

第 36 条 作业规程必须对两端头的支护形式作出明确规定。第37条 上、下两巷自切顶线向外超前支护,应根据矿压观测资料确定超前支护长度,但不得小于30m;冲击地压工作面不得小于50米;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双排金属铰接顶梁(十三层工作面及断面为半圆拱支护的巷道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沿走向支设,其他特殊情况由矿总工程师确定。超前支护的支柱必须穿铁鞋,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初撑力不小于90KN。上、下两巷回撤不得滞后切顶排并保持1-2棵关门支柱。

第38 条 工作面超前支护人行道宽度辅助运输巷不小于1.2m、运输巷不小于0.8m,超前支护段巷道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低于1.6m,综采工作面高度不低于1.8米。

第39条 采用沿空留巷及带采煤柱的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要对特殊支护措施作出规定。

第40条 后退式工作面的平巷溜子要及时缩短,溜尾不得滞后于放顶线。特殊采煤法的工作面,溜尾处的支护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节 稳定、非常稳定顶板煤层开采

第41条 相邻煤层开采时,上覆煤层必须超前下层煤1-2个亚阶段,上、下煤层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必须采用内错式布臵。开采上覆煤层时,314

顶排必须挂挡矸帘(铺网工作面除外)。

第57条 割煤与回柱间距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回柱点以上5m以下8m禁止其他工作。支柱与回柱平行作业时,支柱必须超前,其间距不得低于8m。

第58条 工作面上、下平巷回棚(钢带),必须使用机械回撤。上、下平巷的金属支柱可以人工回撤(包括超前替棚),但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59条 使用DZ28型及以上支柱的工作面,回柱的具体操作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十二节 撤 面

第60条 采煤工作面撤除必须制定专门措施。采煤工作面停采线位臵应避开工作面周期来压或支撑压力高峰区。

第61条 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撤除前如有悬顶(超过2〓5m2)必须进行加强支护并强制放顶。

第62条 煤层倾角超过10度时,必须采用由下向上一次撤除工作面柱梁的方法。特殊情况下由矿总工程师确定。

第63条 工作面撤除前靠煤壁处要支设一排贴帮柱,并将工作面缩至最小控顶距(连同贴帮柱可保留3排支柱)。退路应保持畅通,防止柱梁堆积。

第64条 工作面撤除回柱应3人一组,设专人监护。回柱时回柱地点以上5m禁止有其他人员工作。

第65条 回撤过程中发现工作面顶板来压、支柱严重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回柱,撤出人员,待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认安全方可继续回柱。

第十三节 支柱管理

第66条 新支柱必须按规定检查验收,达到标准要求方可下井使用。支柱下井前必须按规定棵棵试压,不合格支柱不准下井使用。

第67条 金属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在采煤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试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使用中不合格的单体支柱、顶梁必须及时更换维修。

第68条 严禁用单体液压支柱推移运输机。

第十四节 非正规采煤工作面

第69条 采用非正规采煤法的工作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无规程不准施工。采用非正规采煤法的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70条 作业规程必须对下列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采煤方法、落煤方式、支护材料、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离、支护密度、悬顶的处理方法、炮道的支护、采高、支柱的稳定性、软底的控制、超前支护距离、支柱、回柱、撤面要求等。

第十五节 冲击地压工作面

第71条 工作面的防冲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规定》。

第72 条 工作面及两巷支护必须有防倒措施,两巷超前支柱应有连锁固定措施。

第73条 顶梁必须使用防飞水平楔,单体液压支柱应使用中流量或大流量三用阀。

第74条 严重冲击影响范围内必须做到:⑴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设计的70%;⑵不准存有闲臵的设备和物料;⑶正常使用的设备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⑷巷道内铺设的管路严禁使用金属管,因防灭火等需要铺设金属管路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第75条 工作面放炮或卸压放炮时,躲炮半径不得小于150 m,躲炮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

718

第88条 工作面充填地点必须有闭锁信号,各转载点必须有闭锁上一级运输机的闭锁信号,人员进入充填空间回柱或施工时,必须将充填设施及运矸设施停电、闭锁,并安设挡矸设施,大倾角工作面要有防飞矸措施,下方人员或输送机司机必须在安全地段并在有效防护设施保护下施工。

第89条 实施采充平行作业时,充填区与采煤区要有安全隔离设施,防止充填物料进入采煤施工区,采煤机运行至充填施工地段时,要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相互影响。

第十七节 作业规程及补充措施

第90条 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1、作业规程的编制依据 ⑴经集团公司审批的采区设计;

⑵地质说明书及工作面平面图、两巷煤层素描图、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包括8倍采高的顶板岩层厚度和1.5米的底板岩层厚度);

⑶同采区(或邻近采区)同煤层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及支护设计计算说明书;

⑷采煤技术管理规定;

⑸《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等。

2、作业规程编制及审批

⑴作业规程必须按山东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样本格式进行编制; ⑵由技术科分管采煤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员任工作面作业规程主编人;

⑶各专业部门负责工作面作业规程各生产系统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⑷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作业规程中本专业编制的内容进行审查;

⑸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技术、安监等部门进行会审,会审后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第91条 改变采煤方法的要有可行性论证报告,其工作面作业规程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92条 当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遇地质构造、过旧巷及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补充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93条 批准执行的规程措施必须传达贯彻到工区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要考试合格,工人要签字,否则不准下井工作,并抓好现场的落实兑现。

第十八节 采煤工区技术管理

第94条 有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比例为1:500或1:1000的工作面平面图,图中要有影响开采的井巷或地表建筑物位臵;本工作面巷道布臵及相邻采区边界状态、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附有顶底板柱状图,该图作为工区技术人员对工作面前方预测工作的依据,必须把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以及分层开采工作面分层煤厚和铺网情况及假顶上的冒落大块岩石记录在图上,作为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和分析顶板事故规律的依据。该图每月由地测科核实一次。

第95 条 有同煤层、同岩性的矿压观测“三量值”及顶、底板分类结果。第96条 有顶板事故分析和顶板管理分析记录簿。

第十九节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97条 各矿(公司)•必须制定各级顶板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工

1221、各矿在准备工作面时,应根据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设备的适用范围,合理确定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

2、各矿井必须建立综采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3、综采设备需改型或新选型配套时,各矿应将工作面的开采技术条件、接续地点情况等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组织相关单位结合同类条件矿井统一研究确定配套系列,各矿不得自行委托设计和制造,以免造成设备品种多、利用率低、积压浪费。

4、综采设备在新选型配套或更新升级时,使用单位至少提前6个月向集团公司报送有关地质资料,以便集团公司组织研究和安排订货,避免造成供货周期短而影响工作面设备的加工、使用。

5、经过集团公司多年的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技术研究和课题攻关成果,除特殊架型外,当支架调高范围、支护强度满足要求时,一般从现有成熟的配套设备中选用:

(1)当采高在1.0m~1.4m时,优先ZY3200/7.5/16型支架、MG150/345-WDK(MG2〓80/360-BWD)型采煤机、SGZ630/220B型刮板机。

(2)当采高在1.2m~1.9m时,优先ZY3200/09/21型支架、MG150/345-WDK型采煤机、SGZ630/264型刮板机。

(3)当采高在1.4~2.4m时,优先ZY3000/12/26、ZY5000/13/27型支架、MG180/435-W、MG300/700-WD矮型、MG2〓160/710-AWD型采煤机,SGZ630/264、SGZ730/400型刮板机。

(4)当采高在1.6m~3.0m时,优先选用ZY3400/14/

32、ZY3200/15/

36、ZY6800/14/32型支架、MG300/700-WDK型采煤机、SGZ730/400型刮板机。

(5)当采高在2.2m~3.5m时,优先选用ZY5000/18/38、ZY6700/20/40

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1000/1400型刮板机。

(6)当采高在3.0m~4.8m时,优先选用ZY9000/24/50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1000/1400型刮板机。

(7)放顶煤配套设备:

新巨龙公司:优先选用:ZF15000/23/43型支架;采煤机KSW-1500EU型;前部刮板机SGZ1000/2400、后部刮板机SGZ1200/2400型。

华丰煤矿(芦草井沟):优先选用: ZF6400/17.5/28型支架;MG250/575-W或MG300/700-WDK型采煤机、SGZ730/400型前后刮板机。

水煤公司:优先选用: ZF9200/22/32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800/630型前后刮板机。

(8)充填支架及配套设备,根据不同充填方式(刮板机、管道)不同进行设计配套,原则上分三个系列,采高2-3米作为一个系列,1.7米左右作为一个系列,1.2米左右作为一个系列。

第9条 地质保障,在综采设计前要做好探查分析和地质评价,并依此作为设计依据,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前,要进行物探或钻探,进一步做好地质调查。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变化、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火成岩侵入等要全面探查,根据探查情况确定最终开采方案。

第10条 综采工作面的轨道巷、运输巷要尽量平行布臵,保证工作面等长。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要考虑与设备的使用维修周期匹配;工作面斜长应根据地质条件、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11条 综采巷道净断面,运输巷一般不小于9m2,轨道巷一般不小于8m2,应满足施工、检修、运输、通风、行人、安装撤除的需要,并按满足采煤机不做人工缺口和支护允许变形后的净断面考虑。工作面顺槽均应设计集中装、运、卸车场及硐室。综采工作面巷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断面和支护不符合规定不准安装综采设备。

526

第24条 通风防尘和疏排水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可靠,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设计以及作业规程要求。

第25条 运输、轨道两巷应保证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无阻,并做到文明生产。综采工作面还必须储备足够的油脂、易损件、维修工具及备用材料,以利于生产正常进行。

第26条 在试生产前,应清理机道,确保浮煤里没有金属物件、杂物,以防损坏采煤机、刮板运输机,避免发生事故。

第27条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行工作面试生产;首先开动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支架升紧,达到支撑状态,需回收的支护材料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回收的方式、方法及保安措施。

第五节 初次放顶

第28条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成立以矿领导为组长,由矿、队有关人员组成的初放领导小组,必须跟班现场指挥,直到初放工作结束。

第29条 初次放顶期间,两巷出口处及超前支护区内,应严格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第30条 对冒落法开采的坚硬煤层顶板,应制定专门顶板管理措施,严禁采空区大面积悬顶超过采区设计规定。

第六节 放顶煤开采

第31条 采用放顶煤开采要执行《山东省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省外矿井执行所在地政府对放顶煤开采的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第32条 工作面在含水层下开采时,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评价,并将水文地质资料和防治水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33条 在工作面上下端头5米范围内不得放煤,以维护上下两巷的安全出口。

第34条 在放煤过程中发现淋水增大、瓦斯增加,温度增高等情况,必须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并停止放煤,只有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放煤。

第35条 放煤方法,要根据煤层条件和厚度,制定放煤量,合理确定采放比和放煤步距,减少采空区丢煤量,提高资源回收率,严禁超高或超低放煤,避免采空区浮煤过多和超前冒落。

第七节 上下安全出口

第36条 综采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其行人宽度均不小于0.8米,高度不低于1.8米,出口内无杂物,要求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支护可靠。上下出口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顶板要刹紧背实,支柱要迎山有力,并打在硬底或柱鞋上,严禁过山、退山、架设单悬臂梁。

第37条 端头应实现无缺口开采;特殊条件确需开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其规格尺寸和支护要求应在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在下缺口内作业,工作面煤机、运输机及转载机必须停电闭锁。

第八节 采煤管理

第38条 工作面在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带、托伪顶(夹矸)、夹矸变厚开采等情况,应采取降低采煤高度等措施,防止形成大块矸石。

第39条 工作面应采取双向割煤;当煤层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工作面交接班时,应将采煤机两滚筒落地;倾角大于25○时,煤机应采用遥控操作;倾角大于30度时,工作面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单向割煤,防止刮板运输机下滑。

第40条 综采工作面倾角大于250时,机道与人行道之间应加设尼龙绳挡矸网(或其他有效防飞矸措施),对机道进行封闭管理,并在机道内安设

930

护,移架过程中受威胁地点范围内严禁有人,作业人员必须注意防止顶板从架间掉矸伤人。

第54条 移下端头支架时,要注意端头架与转载机机尾及刮板运输机机头架的搭接情况,防止顶架、增大移架阻力。

第55条 倾角小于15○时,工作面移架要追机作业,移架距离采煤机后滚筒6-9米;倾角大于15○提机割煤时,应分段停机拉架,分段距离视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如果顶板破碎,必须停机移架或拉超前架,以控制顶板。移架时,支架可适当下降,以移动支架为准;在破碎顶板下(或顶梁上有活矸时),应推广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支架。

第56条 升架时,要注意侧护板伸出情况,防止升架损坏侧护板或出现压架,爬架现象;应给支架以足够的初撑力,且与顶板严密接触。工作面严禁超高,防止支架不接顶而造成倒架。同时也要防止因采高过低而压死支架。

第57条 移架过程中,如发现掉顶、抽条、严重片帮时,必须及时刹顶处理,加强超前临时支护,处理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有专人监护。

第58条 严格掌握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平、直”,遵循顺序推溜的原则,不准任意分段或由两端向中间挤推。推溜工作应在刮板运输机运行中进行,不准停机时推溜,但停机时,允许推上下机头。移架、移溜时注意观察,避免挤坏电缆、水管等。

第59条 推溜距移架的距离不小于5米,最远不超过15米,刮板运输机的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米,严禁出现陡弯(大倾角工作面执行防飞矸措施)。移后刮板运输机要求成一直线。每次推溜要推够一个步距,若因机道有障碍物,推不动溜子时,应进行返刀或清理,清理时,必须将设备闭

锁并有专人监护,若顶板破碎,必须进行临时支护。

第60条 推移上下机头时,必须将机头和过渡槽处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以防机头飘起,损坏过渡槽。推移后,上下机头不能落后或超前。移上下机头,不允许用单体柱进行;特殊情况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安措施,严禁单体柱顶住电机、减速箱等。

第61条 移转载机前,应检查机头处巷道两帮及顶板情况,注意电机接线嘴和电缆距煤壁的距离,若有擦帮碰顶现象,必须提前处理,禁止硬移。推移转载机时,应使两侧的千斤顶推力平衡,转载机两侧禁止行人或作业。

第十二节 倒架与压架处理

第62条 综采工作面预防咬架、挤架、歪架、倒架技术措施,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63条 出现倒架或歪架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措施进行处理,扶架前,应清理架间底座上的障碍物。若顶板破碎时,应加强顶板的维护,安全可靠时方可扶架。处理倒架拉不动时,不得强行操作,应及时处理,防止损坏设备。处理压架需放炮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作业。

第十三节 防 尘

第64条 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尘规定,采取煤层超前注水、架间喷雾等综合防尘措施。工作面机头及转载点要保持出煤洒水,避免煤尘堆积,采煤机内、外喷雾保持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65条 机电设备上的煤尘,应保持班班清理,无煤尘积聚。第66条 放顶煤,煤尘较大时,除支架放煤口设臵喷雾外,同时在工作面放煤下风流设臵2-3道水幕。

334

织矿方、立业装备公司及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以确定整改问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验收合格后立业装备公司负责按队进行施工。

第79条 准备条件不符合集团公司要求、存在制约安撤施工的问题,要现场落实整改,并对责任人、责任单位按规定进行考核。对于无法整改严重制约安撤施工的现场问题,除按规定进行考核外,由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协商,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因矿方原因造成工作面安装、撤除困难的,根据难易程度提高合同定额。

第80条 工作面安撤不具备安全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立业装备公司有权拒绝进队施工,并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二)施工

第81条 验收合格后,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办理交接手续(施工工作面在籍单体、顶梁、铁鞋等一并由立业装备公司回撤),施工过程中的具体事宜由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具体协商,无法协商的问题由集团公司调度室进行协调。

第82条 立业装备公司要保证施工进度并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完成安装、撤除工程,不得耽误矿方的正常接续;矿方要积极为施工单位提供便利条件,确保按期完工,对于相互影响的时间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

第83条 施工过程中现场条件发生变化,专业化公司应及时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三)竣工交接、验收

第84条 撤除工作面施工完成后,由专业化公司和矿方办理交接。第85条 安装工作面施工完毕后,由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调度室)、机电部、设备管理中心、通风防尘部、矿方及立业装备公司对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第86条 验收合格的,矿方与立业装备公司办理交接手续;验收不合格,属于矿方原因的由矿方负责限期整改,属于立业装备公司施工问题的由立业装备公司负责限期整改。

第87条 安装中出现的设备、材料质量等问题,立业装备公司及时通知矿方,由矿方与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一)切眼安装断面要求

第88条 净宽:必须确保切眼净宽不低于支架长度+0.5米。第89条 净高:切眼高度根据安装支架型号确定支架安装前以确保支架在工作面内能够顺利通畅地运输、调向和联接面溜子为宜:

1、切眼内轨道运输时:顶部最突出部位距轨面净高不低于:平盘车高度+支架最低高度+0.3米。

2、单轨吊进面运输时:须确保单轨吊梁的底部距离切眼底板最突出位臵不小于支架最低高度+1米。

3、通过拖运方式运输时:工作面只要具备轨道运输条件的,严禁使用拖运方式运输支架,特殊条件无法实现轨道运输时,矿方须与专业化公司协商解决。

4、为确保安全高效施工,严禁采取只在工作面中部卧沟渠的方式卧底。(二)支护要求 第90条 顶板支护。

1、工作面切眼支护必须符合集团公司技术管理规定。顶板采用锚带网加锚索联合支护,锚索布臵方式必须保证切眼每2.5米宽度范围内能有一排锚索,锚索间距不大于5米,必要时应沿倾向增设两排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2、遇顶板破碎压力大时,需架设工字钢走向棚,架棚间距根据顶板破碎情况而定,并在安装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38

(十二)安装备用物料要求

第103条 各矿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准备好足够数量的金属网、单体、半圆木等材料,用于工作面安全设施和应急处臵。

综采工作面的撤除(一)铺网距离的确定

第104条 工作面停采前应根据支架长度、端面距大小和现场实际情况提前确定铺网距离,具体为:支架最大长度+端面距长度+2米,必须保证停采后金属网甩入采空区落地不小于1米。

(二)铺网质量要求

第105条 顶网必须使用金属网,煤壁侧支护网可选择阻燃塑料网,铺网、联网质量符合集团公司技术管理规定,出现搓网等情况时,应及时补联网;顶板破碎、压力大及反程序撤除工作面等撤除支架过程中有埋架威胁时,必须铺双层金属网,支架顶梁顶部无钢带支护的范围内,必须在金属网底部沿倾向同时铺钢丝绳护顶,每根钢丝绳间距不大于0.8米,钢丝绳与顶网通过铁丝扭结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米。

(三)工作面净高

第106条 工作面停采后的净高度,必须满足支架拖运和行人施工要求,具体为:支架降至最低后的最大高度+支架顶梁厚度+0.3米,托运段内有变坡点的,变坡点顶部3-5米范围内净高在此基础上要求再增加0.3米;必须确保工作面没有死架,综采支架活柱量不低于300mm,综放支架活柱量不低于700mm。

(四)底板要求

第107条 工作面撤除准备过程中,应将工作面底板沿走向方向卧平,严禁出现仰采或俯采现象。留底煤或软底工作面支架运输须采用铺设轨道或铺设滑板的方法,预防、解决支架拖底煤、矸现象的发生,影响撤面速

度。

(五)端面距的要求

第108条 支架到位后,顶板条件破碎、有台阶等情况时,按照以下条件准备:最大支护高度小于3米的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1.2倍;最大支护高度大于3米的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的1.4倍;放顶煤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的1.6倍。顶板条件好或使用多个掩护架及多通道撤除等特殊工艺撤面时,端面距由立业装备公司和矿方共同协商确定。

(六)顶板支护要求

第109条 工作面顶板支护要求。

撤除工作面顶板支护要求采用锚带网+锚索联合支护,且必须保证立柱上方打一排钢带,支架顶梁上方前端至少压两排钢带与端面距范围内的钢带均匀布臵,钢带排距不大于0.8米;锚索排数根据端面距及顶板情况确定,至少沿倾向均匀布臵3排,其中支架顶梁上方至少布臵一排,端面距范围内采用“三花”或“五花”布臵方式均匀布臵不少于2排,锚索间距不大于5米。当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密锚索或架设走向棚的方法加强顶板支护,走向棚间距以有效支撑顶板压力为宜,棚梁一端挑在支架顶梁上方至少0.5米,另一端使用单体作棚腿贴帮支设,单体要穿鞋戴帽,拴牢防倒绳。特殊条件下的顶板支护方案如:借老巷停采或掘进开宽端面距等,由矿方与立业装备公司商定。

第110条 上、下出口顶板支护要求。

回撤工作面必须对上、下出口三岔门进行加强支护,一般加使双抬棚进行支护,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锚索梁进行加强支护,或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工字钢梁进行支护,但是不得影响支架、设备的外运。

142

头必须插接,插接长度三个半捻距,并加设绳皮,保险绳插接为两个半捻距。其他不作为轨道提升用的回柱绞车,其钩头可以采用绳卡卡牢,每个钩头不低于4付绳卡,保险绳不低于3付绳卡,交叉上紧,间距120mm-180mm,也可以采用插接,插接长度不少于三个半捻距,保险绳采用直径不小于18.5mm的钢丝绳,插接时其长度不少于二个半捻距。(保险绳可用标准绳套子和10T的马蹬连在钩头上)。

(十三)防滚矸措施

第125条 工作面坡度大于15°时,必须采取防滚矸措施加使挡矸帘,具体要求:工作面设臵的挡矸帘高度不小于1.0米,沿走向宽度能覆盖整个切眼,下部必须使用木料或其他硬质的东西衬底,高度不小于0.2米,能足够承受滚落矸石的冲击力;安(撤)距离大于50米时挡矸帘不少于2道,其中安(撤)地点以上15米左右位臵设臵一道,其上10米左右位臵设臵另一道;安(撤)距离小于50米时可以设臵一道在安(撤)地点15米左右位臵;挡矸帘使用金属菱形网,使用不小于8#铁丝固定在沿走向支设的2棵单体液压支柱上,每棵单体的固定不少于2处;除运输时将挡矸帘临时撤除保证通道外,其他时间必须保证挡矸帘完好;当巷道坡度大于30°时,距施工地点最近的一道挡矸帘必须能够覆盖全断面。

(十四)其他

第126条 各矿准备好足够数量的金属网、单体、半圆木等备用材料,用于完善工作面安全设施。

第十七节 综采设备维护与检修

第127条 各矿必须制定综采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明确定期定点检修时间和项目内容;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制,落实检修时间、任务、管理和检修人员的责任。每天必须有不少于4小时检修时间。

第128条 需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检修的工艺要求及安全措施要详细规定,并严格执行。本单位技术力量达不到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修。

第129条 凡下井安装的综采设备必须达到完好。综采设备在井下倒面使用时,必须对设备进行适当检修和一般性的动作试验,并达到完好标准,严禁设备带病运转。电气设备在井下不准倒装使用,必须升井检修、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第130条 采煤机、刮板机在检查维修、更换截齿配件时,必须切断电源,打开离合器,对工作面刮板机进行闭锁,并采取可靠的顶帮支护和机道防护措施。支架在设备检修期间要处于闭锁状态。要及时清理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的浮煤和杂物,保持工作面设备的整洁卫生和状态完好。

第131条 煤层倾角大于15度,工作面设备进行检修或缩延溜子、支架时,应将采煤机停在工作面下部吃刀位臵,并设臵可靠的挡矸设施,防止滚矸(煤)下滑伤人。

第132条 采煤工作面设备检修必须将工作面的煤矸运输干净,严禁留有煤矸,特别是采煤机下必须有专人检查。

第133条 各矿在使用维修综采设备时,不得随意改变设备的结构,确需改变的,必须经集团公司批准。原则上综采支架使用满一年后升井,由设备中心负责组织大修。

第十八节 综采充填工作面

第134条 “三下一上”特殊充填开采,必须按建(构)筑物、铁路、水体的重要程度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承压水上开采的安全性,编制专项开采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135条 充填站与充填钻孔设计合理;充填设备选型合理,充填能力

546

更换。

第147条

1、矸石破碎、配比搅拌、管道泵送、充填体构筑等四个基本环节达标。

2、正式充填(干线管重新安装以后恢复使用)前,严格进行管道密闭性试验,并有试验合格记录,未通过密闭性试验,严禁充填作业。

第148条

1、启动输送泵前,检查管接头对接是否严密,及管子固定可靠状况,严格控制开始充填程序。

2、井上下协同事项:一是在管道充水完成以后,协调确定先停泵后关高压闸阀的时间;二是井下充填隔离墙等出现情况,需要暂停泵;三是井下向充填站通报充填预计量等必须有记录。

第149条 充填液压支架、充填开采输送机、捣实机、充填泵等操作工在上岗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充填工作面的作业规程,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经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

第十九节 其他

第150条 综采工作面因特殊条件变化增加长度时,不具备延架条件局部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时,必须制订专门措施并按普采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计算选取支护参数,设臵专用供液系统或在综采供液管路设专用分流卸压装臵,满足单体支设要求,机道支护必须与综采循环进度相适应,综采与普采接茬过渡段必须有明确的加强支护要求,防止漏矸冒顶。

第三章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节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矿震)防治工作,促进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和《关于规范山东煤矿冲击地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

第3条 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认定为冲击地压矿井;未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开采煤层、煤层顶底板经鉴定具有冲击倾向性,并且采掘过程中煤粉量超标、有煤炮或钻孔钻进中有卡钻、吸钻、异响等动力现象的,均按冲击地压矿井管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煤层,按照严重冲击地压煤层管理: 发生过冲击地压事故;煤或顶底板岩层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发生过炸帮或一次抛出煤量在10t以上的冲击事件;发生过地震震级在1.5级以上矿震。

第4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防治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企业(矿井)年度安全费用计划,保证满足防冲工作需要。

第5条 矿井应建立健全由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信息保障、教育和培训保障、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等组成的冲击地压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第6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制定冲击地压防治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以及防冲技术管理制度等。建立和完善由冲击地压管理制度、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组成的冲击地压管理工作制度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包括防冲工作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防冲工作矿长办公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5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技术监督管理办法(A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保证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管理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监督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发电设备从设计审查、招标采购、设备选型及制造、安装调试及验收、运行、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和停备用的所有环节实施闭环的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

第三条 技术监督工作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四条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分公司、子公司、上市公司和有关专业公司(以下简称“分支机构”)及所管理的发电企业。

(七)节能监督:锅炉效率、汽轮机热耗、厂用电率、供电煤耗、油耗、水耗、重要辅机单耗及节能降耗的措施等。

(八)电测监督:各类电测量仪表、装置、变换设备及回路计量性能,及其量值传递和溯源;电能计量装置计量性能;电测量计量标准。

(九)电能质量监督:频率和电压质量。

(十)励磁监督:发电机励磁系统性能及指标;整定参数;运行可靠性。

(十一)汽(水)轮机监督:振动;叶片频率;调速保安系统;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特性;汽轮机真空系统;其他汽机辅助系统;主要辅机设备等。

(十二)水工监督:

火电厂:主厂房;输煤栈桥;烟囱;冷却塔;灰坝;引排水设施。

水电厂:水库;大坝;引(泄)水建筑物及其基础;两岸边坡;闸门。

第八条 各项技术监督标准按照各专业技术规程和管理规定执行。锅炉压力容器监察与检验工作按技术监督管理要求报送相关管理资料。

第三章 监督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发电企业三级管理。

(一)火力发电企业包括:金属、化学、绝缘、环保、热工、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节能、电测、电能质量、励磁、汽轮机、水工监督。

(二)水力发电企业包括:水轮机、绝缘、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励磁、电测、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环保、热工、水工监督。

(三)风力发电企业:参照火力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内容,视设备情况设置技术监督项目。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制定金属、绝缘、化学、热控及继电保护等专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专业实施细则》,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第十六条 对于集团公司制定了实施细则的专业,华电电科院组织对各发电企业技术监督专责人进行培训,各发电企业技术监督专责人在取得集团公司颁发的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从事该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 各发电企业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设备监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改、停备用等各阶段,应按《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专业实施细则》和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实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问题。

第十八条 各发电企业应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七个工作日内,向华电电科院报送上季度各专业技术监督总结及报表。

为星级发电企业技术监督评分依据;每年进行技术监督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给予通报表彰。

第五章 附 则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6

复星集团1992年由复旦大学五名年轻教师创办,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复星集团只用13年时间,就从一家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到年销售收入281.3亿元,上缴税收34.7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金融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各产业皆有支柱企业、专业化能力强、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复星集团的成功可以说是战略的成功,可以说是产业经营的成功,但是华彩认为:复星成功的关键基础在于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第一节 复星集团集团管控问题的由来

作为一家知识性的企业,在旁人看来,复星的发展仿佛也受到特别的眷顾,漂亮地实现了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中速度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和稳定的平衡、以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平衡。

其实,在漂亮的业绩的背后,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是复星在建立强大产业投资和产业经营能力过程中,对于横跨多个产业、拥有集群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集团管控方法的艰辛探索之路。

众所周知,复星集团以“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为投资管理理念。通过适度多元的投资,构筑“利润和现金流平衡、成长性和稳定性并重、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依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举”的产业结构,使整个集团能够长期稳健成长;通过专业化经营,在所投资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达到国内同行前三名,并积极扩展对标体系,努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通过专业化融投资,保证专业化企业融得的资金在本领域专业化使用,并通过自有资金增量、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和适当的借贷实现融资形式的多样性。

复星产业经营之路理念上无疑是先进的。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德隆拥有同样的梦想和理念,德隆甚至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为什么德隆倒下了,而复星却依旧稳步前进呢?

复星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有两点:集团战略上对于产业的整体把握,及集团资源的有效共享;产业上及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在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上,得到充分发展。两者结合复星拥有敏锐的行业发展预测能力、良好的项目掌控和运做能力以及独特资金运做能力;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具有持续的战略规划能力,良好的战略执行能力,良好的集团管理体系。能够结合这两点优势的只有——集团管控。

其实,复星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郭广昌精明的大脑凭空想来的,而是在经营管理中遇到困难,甚至遇到危机不断逼出来的。

一贯追求内部管理的复星集团在追求自身超常规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下面三个问题。1.1如何实现从企业经营到产业经营?

复星的创始人深刻的认识到:企业要做大要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做企业的高度。只有从产业的高度来经营企业,企业才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控制力的企业。但是,企业经营与产业经营之间有一条天然的沟壑:企业经营是一个企业,产业经营是几个企业的联合,各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发挥能动性,形成最大合力,建立产业优势,而不是内部竞争资源,内耗不断,在外部市场丢城失地?解决产业经营的问题绝对不是有先进理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单纯的理念往往是失败的隐患。

1.2如何兼顾母公司有效控制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复星集团要跨行业发展,需要面临一个难题。在多个产业中攻城略地,取得良好的绩效,复星凭什么在每一个产业中实现专业化?凭什么提高每个产业单独的经营效率?同时,每个产业的专业化又必须在集团整体的有效控制之下。如何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蹈,绝对是对管理者功力的一大考验。1.2如何兼顾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企业要发展,提高发展速度,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自然重要。但是发展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效率才是根本,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效率是困难的,但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集团发展过程中,规模或者发展速度就会具有强大的迷惑力,让我们忘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真谛。如何实现有效的管控,从集团浩如烟海的数据和信息中,找到我们的战略,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越大越迷失是容易的错误,如何越大越清晰是我们的课题。第二节 问题的挖掘和解剖

复星集团敏锐地感觉到对于产业的管理,对于子公司的管理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决定复星战略中产业经营的成败!但前面所论述的问题,似乎失之于抽象和宏观。问题可以更精练的概括,但是无法简单的解决。

复星与华彩合作,对于复星集团管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剖,正确的诊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对复星集团集团管控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法序号

问题挖掘

深层原因剖析

解决思路概览1

集团战略协调性差,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集团在各产业,产业中各子公司缺乏统一、系统的指导性规划,无法形成有效战略管理,实现协同效应

建立分级战略管理体系和战略经营计划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

集团冲突,内部资源争夺激烈,整体效率低下

集团权责分配不尽合理,界定不清,导致灰色空间大,各方积极性没有充分技法

优化母子管控模式,调整并明确集团职能和权利划分3

原有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导致制度不断虚化,边缘化

原有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反思和博弈分析不够,虚化和边缘化是必然的在清晰权责分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博弈制度设计思想进行制度优化4

集团风险管理缺位,母公司风险被显著放大

集团信息不共享,部分信息失真,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商务和约、营运监控的综合风险控制体系

从战略、经营计划、预算、财务、审计、监察和偏差分析诸方面建立立体风险防控网络5

对产业、子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绩效管理薄弱,绩效不好,且认同度较低

缺乏一套吸引、使用和管理高级经理人员的有效机制,收放适当,经营效率不高,经理人员认同也不高

从战略、经营计划、预算的经营层面,从职业发展规划的个人层面进行管理,提高集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力6

母公司规模过大,效率亟待提高

由于母公司事务性工作量较大,导致人员配置较多,母公司的规模过大。而目前公司项目较少,母公司的人员配置与企业经营规模不匹配

阳煤集团技术管理体系 篇7

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晋西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于2006年, 2007年被认定为太原市企业技术中心, 2008年被原国防科工委认定为第二批国防科技企业技术中心, 同年被认定为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着晋西集团产业技术趋势研究、科技开发、市场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建设、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重要职责, 是晋西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技术中心下设科技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 综合管理处、技术管理处两个管理部门, 铁路产品研发中心、军品研发中心、工艺技术中心和理化计量中心四个技术单位。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 领导层设主任1人, 副主任3人, 主任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技术中心共有员工769人, 其中高级专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人、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18人、省委联系重点专家10人、中国兵器首席专家1人、兵器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13人、关键技能带头人6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67人, 博士5人、硕士65人、本科学历453人。

新成果、新专利效益显著

技术中心成立以来, 建立健全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车轴课题研究以及武器装备“高新工程”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任务, 取得了多项行业领先或先进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技术中心通过攻克关键技术, 成功完成专用客车车轴开发, 如期列装于国家主要领导人专列;突破技术瓶颈, 成功研发满足超低温高速运行的青藏铁路客车专用车轴, 保证了青藏铁路线的顺利通车;成功开发完成上海世博会保障工程-国内A型地铁车辆专用车轴;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成功研发满足美国TSK计算机控制无人驾驶机车使用的合金钢车轴, 实现了基础产业中高新技术在国际市场的重大突破。

“十一五”以来, 技术中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共42项, 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拥有有效专利81项, 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共主持和参加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项;拥有山西省著名商标2项、山西省名牌产品2项。

“军民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

晋西集团在技术创新中牢牢把握“军民技术融合”的主线, 确定了军品以技术推动、民品以市场引领为主线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路,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重点围绕技术创新体系、能力、机制、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加快核心产业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发, 加快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步伐, 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模式, 全力打造“世界最大的全谱系铁路车轴、轮对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科研生产基地”和“国家某领域科研生产基地”。

高速动车组车轴及轮对、摇枕、侧架、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部件的开发和工艺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铁路产品制造的整体技术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加快铁路车辆关键技术攻关, 以车辆系统整体满足提速要求为目标, 提高货车车辆整体技术水平;重点研究并应用自动检测技术控制车体制造尺寸精度、远程在线检测技术控制工序质量、轮轴关键部件全自动智能化制造及转向架组装技术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工业X射线DR成像检测系统和工业CT检测系统对铸件进行整体在线检测。主导军品方面, 产品总体设计等关键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能够开发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弹药产品。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转型升级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提升公司军民品产业发展层级和提高军民品核心竞争能力, 晋西集团从完善顶层设计开始着手, 确定了“定位要清晰, 机制要顺畅, 权责要明确, 目标要远大”的技术中心组建和运行的四个原则。定位清晰解决的是地位问题, 机制顺畅解决的是保障问题, 权责明确解决的是任务问题, 目标远大解决的是发展问题, 四个原则为技术中心的顺利组建及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发挥整体优势, 增强科研开发及市场开拓能力。技术中心发挥整体优势, 统筹安排内部军民品研发资源, 搭建公司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 为形成科研开发合力奠定了较好基础。

高速动车组车轴进入山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Q70型轻油罐车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新材质重载货车车轴研制”和“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用空心轴研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北车集团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铁路车辆的整体技术水平, 为实现整车出口奠定基础。军品科研方面有10项国家重点项目完成设计定型审查。在市场开拓方面, 形成了技术中心统一的市场资源平台, 建立了晋西集团、技术中心、各子公司“三位一体”的科研营销模式, 为晋西集团军民品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中优势资源, 加快科研人才的培养步伐。技术中心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 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了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引进制度, 拥有了一支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委联系高级专家和兵器集团级科技带头人为核心的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现已初步构建起了多层次的科研人才建设体系,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有效模式。

义煤集团矿井防灭火技术国际领先 篇8

日前,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义煤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究的极易自燃厚煤层快速灭火及抑爆技术进行了科研项目鉴定,认为该技术成果在煤矿防灭火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义马矿区所采煤种主要为长焰煤,自然发火期极短,因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速度慢与煤层自燃发火快的矛盾成为困扰该公司安全生产的“拦路虎”。多年来,为解决这一矛盾,义煤集团先后研究实施应用了《易燃煤层放顶煤开采》(获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新技术,为该集团的安全生产和易燃煤层放顶煤技术应用及效益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专家对义马矿区进行“安全会诊”,又确定由该集团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承担“义马矿区极易燃厚煤层快速灭火及抑爆新技术”研究项目,对火与瓦斯共存条件下的灭火、抑爆技术难题进行攻关,进一步提高煤矿易燃厚煤层的防灭火技术,促进易燃厚煤层矿井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课题组一年来经过对义煤集团矿井的浆材、水质、气源等自然条件和现有灌浆与注氮系统进行反复调查与测试,提出了山黄泥、氮气和水组成的固、气、液三项泡沫防灭火、抑爆新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了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在该矿去年的12190工作面大范围高冒火区治理中,应用该技术16小时就快速、彻底处理了发火严重面临封闭的工作项,保证了该面的正常回采,挽回了巨大的损失,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下一篇:两体系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