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通用8篇)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篇1

入学教育 3.菜园里 汉语拼音 4.日月明 识字

(一)课文

1.一去三四里 11.我多想去看看 2.耳口日 12.雨点儿 3.在家里 13.平平搭积木 4.操场上 14.自己去吧

课文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画 16.2.四季 17.3.小小竹排画中游 18.4.哪座房子最漂亮 19.5.爷爷和小树 20.6.静夜思 7.小小的船 8.阳光 9.影子 10.比尾巴 识字

(二)1.比一比 2.自选商场

识字

(一)1.柳树醒了 18.2.春雨的色彩 19.3.邓小平爷爷植树 20.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识字

(二)5.看电视 22.6.胖乎乎的小手 23.7.棉鞋里的阳光 24.8.月亮的心愿 25.识字

(三)9.两只鸡蛋 26.10.松鼠和松果 27.11.美丽的小路 28.12.失物招领启事 29.识字

(四)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 31.15.夏夜多美 32.16.要下雨了 33.17.小壁虎结尾吧 34.小松鼠找花生 雪地里的小画家 借生日 雪孩子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册

识字

(五)四个太阳 乌鸦喝水 司马光 称象 识字

(六)吃水不忘挖井人 王二小 画家乡 快乐的节日 识字

(七)小白兔和小灰兔 两只小手 小伙伴

手捧空花篮的孩子识字

(八)棉花姑娘

地球爷爷的手 兰兰过桥 火车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21.30.二年级上册

识字1 识字5 1.秋天的图画 18.称赞

2.黄山奇石 19.蓝色的树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0.纸船和风筝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21.从现在开始 识字2 识字6 5.一株紫丁香 22.窗前的气球 6.我选我 23.假如 7.一分钟 24.8.难忘的一天 25.识字3 9.欢庆 26.10.北京 27.11.我们成功了 28.12.看雪 29.识字4 13.坐井观天 30.14.我要的是葫芦 31.15.小柳树和小枣树 32.16.风娃娃 33.17.酸的和甜的 34.1.找春天 22.2.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3.笋芽儿 24.4.小鹿的玫瑰花 25.5.泉水 26.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7.7.我不是弱小的 28.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29.9.日月潭 30.10.葡萄沟 31.11.难忘的泼水节 32.12.北京亮起来了 13.动手做做看 14.邮票齿轮的故事 15.画风 16.充气雨衣

17.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18.雷雨

19.最大的“书”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1.画家和牧童

日记两则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识字7

“红领巾”真好 清澈的湖水 浅水洼里的小鱼 父亲和鸟 识字8

我是什么 回声

太空生活趣事多 活化石

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年级下册

我为你骄傲

三个儿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玲玲的画 蜜蜂引路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丑小鸭

数星星的孩子 爱迪生救妈妈 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

23.三年级上册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金色的草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3.爬天都峰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4﹡.槐乡的孩子 25.矛和盾的集合 5.灰雀 26.科利亚的木匣 6.小摄影师 27.陶罐和铁罐 7.奇怪的大石头 28﹡.狮子和鹿 8﹡.我不能失信 29.掌声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0.一次成功的实验 10.风筝 31.给予树 11.秋天的雨 32﹡.好汉查理 12﹡.听听,秋的声音 13.花钟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年级下册

1.燕子 22.月球之谜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3.荷花 24﹡.果园机器人 4﹡.珍珠泉 25.太阳是大家的 5.翠鸟 26.一面五星红旗 6.燕子专列 27.卖木雕的少年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8﹡.路旁的橡树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30.西门豹 10.惊弓之鸟 31.女娲补天 11.画杨桃 32.夸父之日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3.和时间赛跑 14.检阅 15.争吵 16﹡.绝招 17.可贵的沉默 18.她是我的朋友 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 21.太阳

四年级上册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13.白鹅 14.白公鸡 15.猫 16.母鸡 17.长城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送元二使安西

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气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24.麦哨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29.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五年级上册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 24.最后一分钟 25.七律 ·长征 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五年级下册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 ·村居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1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冈 21.猴王出世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临死前的严监生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六年级上册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13.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老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金色的脚印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28.我的舞台

六年级下册 1.文言文两则 学奕

两小儿辩日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居民 9.和田的维吾尔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鲁滨逊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篇2

上册

(一) 曾观沧海, 波涛汹涌。荡舟漓江, 水平如镜。操纵自如, 目不转睛。奇峰罗列, 云雾迷蒙。连绵不断, 崇山峻岭。雁出云岭, 搏击长空。湖水碧绿, 色彩明丽。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怪石嶙峋, 危峰兀立。巍然屹立, 刀削斧劈。百态千姿, 五颜六色。走马看花, 悠然自得。望梅止渴, 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恋恋不舍。极目远眺, 波澜壮阔。刻舟求剑, 意马心猿。兴致勃勃, 流连忘返。蜿蜒盘旋, 形态万千。夜幕降临, 大雾弥漫。夜色如墨, 默默无言。

(二) 浩瀚戈壁, 一望无际。高大坚固, 雄关屹立。扬鞭跃马, 马不停蹄。一马当先, 如箭离弦。骏马雄姿, 强壮剽悍。振鬃长嘶, 渡水登山。毛色如血, 马首是瞻。掣断丝缰, 一瞬之间。猝然而至, 焕发容颜。不知所措, 心惊胆寒。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拈轻怕重, 掩耳盗铃。一声不吭, 酣睡不醒。功败垂成, 相依为命。

(三) 伯乐相马, 马到成功。闻鸡起舞, 与众不同。金戈铁马, 遥相呼应。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武功高强, 百发百中。人强马壮, 纵马驰骋。浴血拼杀, 草偃风从。左拐右拐, 无影无踪。急中生智, 油然而生。仪态端庄, 纹丝不动。老马识途, 萧瑟秋风。不慌不忙, 沉着从容。满载重负, 车水马龙。

(四) 万马齐喑, 万籁俱寂。纷纷扬扬, 景物凄迷。风雪交加, 长途奔袭。火龙飞下, 惊天动地。远远不及, 啸啸搏击。举世无双, 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完璧归赵, 井然有序。

(五) 风趣幽默, 敞开胸襟。能言善辩, 龙马精神。不可开交, 密不可分。自叹不如, 掉以轻心。指鹿为马, 自相矛盾。理屈词穷, 山穷水尽。胆大妄为, 议论纷纷。狐假虎威, 胡言乱语。你推我搡, 渔翁得利。灰心丧气, 唉声叹气。

(六) 尽人皆知, 知书达理。老老实实, 规规矩矩。心口如一, 一心一意。千虑一失, 郑重其事。和颜悦色, 善解人意。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能文能武, 固国安邦。愚公移山, 山高水长。添砖加瓦, 金碧辉煌。

下册

(一) 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目不暇接, 杳无音信。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画虎类犬, 美中不足。南腔北调, 鱼目混珠。急不可待, 裙袂飞舞。南辕北辙, 有利可图。

(二) 天南海北, 无奇不有。精美别致, 晶莹剔透。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闷声不语, 思前想后。囊萤映雪, 赞不绝口。细嚼慢咽, 叶落知秋。发人深思, 令人振奋。举止高雅, 聚精会神。匠心独运, 一刻千金。口齿伶俐, 业精于勤。翩翩起舞, 鹤立鸡群。

(三) 名山古迹, 心驰神往。其乐融融, 南来北往。隐隐约约, 莽莽苍苍。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密密层层, 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亭亭玉立。翠色欲流, 沁人心脾。多彩多姿, 光彩四溢。五光十色, 心旷神怡。一碧千里, 尽收眼底。焕然一新, 绿洲戈壁。莽莽昆仑, 横空西域。千仞壁立, 川流不息。惊涛拍岸, 飞花碎玉。百川归海, 一泻千里。海市蜃楼, 瞬息即逝。波平如镜, 鸥翔鳞集。心驰神往, 兴奋不已。画中有诗, 一览无余。千真万确, 月朗星稀。锦绣中华, 九州禹迹。钟灵毓秀, 拍手称奇。勤劳勇毅, 繁衍生息。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篇3

关键词:语文教材 助读系统 人教版 北师大版 比较

语文教材中包括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学系统。“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其根本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是对学习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知识的拓展等”。[1]语文教材中的助读材料可以体现单元导读、目录、插图、注释、泡泡语、资料袋,课后练习题及附录等。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之一,反映了基于《课程标准》每个版本教材不同的编写理念,一方面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助读系统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合理设置与生动呈现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结构特点

从目录来看,人教版课本采用四篇课文分一组,在目录中每个小组后配有插图,每个小组有三篇精读,一篇略读(带*的课文),全书共8个小组32片课文,另外还有8篇选读文章。

人教版助读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1.课前提示板块:包括目录、目录插图、小组导语(人教版将每四篇文章归为一组)、小组导语背景图、课文导读(在每个小组的略读课文之前)。

2.文中注释板块:注释、拼音标注、文中提示语(各种样式的泡泡对话框)、插图。

3.课后练习及附录板块:课文巩固练习(包括“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生字识字练习(包括课后生字条、附录生字表、词语表)、拓展学习(包括“选做题”、“资料袋”、“综合性学习”、“小练笔”)。

从以上三个板块的结构来看,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重感悟,重视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教材以刺激学生兴趣为导向,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除此之外,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余温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余温学习的好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特点

1.课前提示板块

(1)在目录中配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四篇课文标题和语文园地后都配有一张插图(从四篇课文的配图中选出),以此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在目录中插入配图的方式也使课文的框架更有条理,更为清晰。

(2)以“小组导语”为导向来传达每个小组的学习主题。如,第二小组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名人的故事(“灰雀”—列宁、“小摄影师”—高尔基、“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我不能失信”—宋耀如),在小组导语中明确提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2]

(3)在每个“小组导语”部分设有色彩丰富,生动的背景图。例如,在第三组主题为“金秋时节”的导语页,背景图是一副秋天的景象,学生在这一部分就可以了解到秋天的一些特征,在之后学习这一小组的四篇课文时也比较容易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4)在略读课文前设置导语来衔接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每个小组的最后一篇课文事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之前设置导语的目的是概括前面的精读课文,并指出这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前的异同,提出了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目的和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2.文中注释板块

(1)每篇课文第一页的页脚都加脚注以介绍文章的作者,在古诗部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加有注释,如在古诗《夜书所见》后面有“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俗称蟋(xi)蟀(shuai),有的地方叫蛐(qu)蛐”等注释,此类注释的主要功能是对课文中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在课文中以及课后的练习题中以泡泡对话框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或引导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学习等。如,第十课《风筝》中“……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chong)憬(jing)和希望。”旁边有一个泡泡对话框写着“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类泡泡对话框的设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和课文主要内容而且还交给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在《给予树》一课中,“……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旁边的泡泡对话框内容是“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用疑问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因果关系进行思考。

(3)人教版语文教材插图占比大,图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课文中多采用以图片当背景,文字印在背景图上的方式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效果。文中人物图以卡通漫画为主,包括将一些物品拟人化,如,《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中,插图中的陶罐和铁罐都加上了眉毛、眼睛、嘴巴,这样的插图方式符号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除了课文中的插图,课后练习题中也配有漫画小朋友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秋天的雨》一课的课后有三个漫画小朋友,用泡泡对话框的形式分别说:“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除此以外,课后的练习题题目前面也配置了相应的小符号,如,在“口语交际”四个字上面画两个小话筒,在“我的发现”上面画一个拟人化的放大镜。

3.课后练习及附录板块

这个板块根据其功能分为三个部分:课文巩固练习、生字识字练习、拓展学习。

首先,课文巩固练习包括紧紧围绕课文主题的2-3个问题设置,通过题目的内容和题目前面画的小符号可以将问题归纳为:读一读,如“我把课文默读了几遍,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说一说,如“我们来讨论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以及写一写,如“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从上面的例题就可以可看出,人教版在问题题目设置时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这样亲切自然的叙述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真实生动之感。

其次,生字生词部分主要包括精读课文后面的生字条,生字格和课本最后的附录生字表(一)、生字表(二)和词语表,生字条主要内容是课文要求认识的字,田字格中所列出的都是要求会写的字,课本最后列出的附录则是对全书生字生词的总结,供学生复习时使用,生字表(一)概括了全书要求学生认识、会读的字,共200字,每个字上面都注有拼音。生字表(二)则是总结了每篇精读课文后田子格中的生字,共300字。

最后,拓展学习包括“选做题”、“综合性学习”、“小练笔”、“资料袋”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选做题”紧跟课文,大部分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或者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拓展练习;“资料袋”是对课文中一些概念的补充,“综合性学习”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二课,第十八、十九课后,要求学生分别以记录课余生活和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小练笔”部分是写作练习,如“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三.启示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助读材料和合理的设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但好的助读材料仍需要教师的灵活引导。

教师应当理清教科书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及助读材料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通过助读系统明确教材编辑者的意图,教材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助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因此,教师可将直观性强的插图与课文中的重难点结合起来,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除此之外,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分析与策划时应当与助读系统紧密结合,在考虑课程标准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要结合单元导语、课前导读,文中提示语中所包含的微观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部分的助读材料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或技能,这样才能使助读系统发挥其功能。 最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摆脱将知识灌输于学生的教法,而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特色[J].语文教学研究.2005(10).

[2]崔峦,蒯福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 篇4

1、了解汉字故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2、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3、认识8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生字。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引导学生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就学过许多有趣的汉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业学习一些这样的字,你们喜欢吗?

二、追本溯源,通过字理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逐一出示生字图片。

2、学生猜这是什么字?

出示第一幅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猜对的同学得一朵小红花)

你是怎样猜的,通过识记字形,区别字义。

3、讲解字理。

渔:形声字。“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在水中获得鲜美的鱼的过

程即为“渔”。

“渔”自古至今,人类捕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水下徒手捉鱼,二是张网捕鱼,三是垂竿钓鱼。这三种捕鱼方法在甲骨文,金文“渔”字的字形都有形象的反映。所以“渔”的本义为捕鱼,后引申为掠夺,骗取之义。

突:突字从“穴”从“犬”,表示猛犬从洞孔猝然冲出的意思。突的本义为急速外冲,引申为冲撞,穿掘之义,又引申为凸出,与“凹”相对。由突的急速外冲之义,又可引申为时间的突然,猝然之义。如:突破,突围,突飞猛进。

灾:会意字,屋内着火必成灾。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莫大于水,火和战乱所造成的伤害,人们称为“灾”如水灾,火灾,冰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灾害,如虫灾,风灾等。所以灾的本义是指人类所遭受的祸害,苦难。这个意义,从古至今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焚:会意字,上林下火,意为火烧树木,本义是烧毁灌木宿草以便打猎。引申为烧毁其他东西。原始社会时期,农业落后,实行刀耕火种,开垦田地时往往采取火烧山林的办法。甲骨文中的焚字,上面是林,下面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一个人手持火把在引火烧林之形。所以,焚字的本义为引火燃烧,烧毁等义。

茁:(草木)发芽,也指植物旺盛生长。茁壮、茁实。

贫:会意字,贝表示金银财宝,把财宝分了,就没有了,即为贫穷。斩:砍。斩草除根、斩首。从“车”从“斤”。会意字。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

闭:会意字,金文从门,下边是才的古字。才是在的本字,表示存在的意思。门前有物存在,会意为门不通。又引申为堵塞,杜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二、读一读 游戏《摘苹果》

把读一读中的词语放在苹果上,谁读得准送给谁。出示词语卡片,三、完成练习,巩固生字。

请拿到苹果的同学做老师,考一考同学们。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

四、讲汉字故事

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故事,你们想听吗?看谁坐得最好。“家”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建筑叫“干栏建筑”,这种建筑的居室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层住人,屋下可以圏牲口。人畜杂居,是干栏居室的特点。古人造“家”字时,就考虑到所以家的本义是指家室、家庭,又指家族。“灾”的故事:

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莫大于水、火和战乱造成的祸害,人们称之为“灾

“,如水灾、火灾、兵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灾害,如虫灾、风灾等等。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想到了从宝字盖从火,表示房屋失火:有的从水,表示洪水为患:有的从“戈”,表示战争之乱。所以灾的本义是指人类所遭受的祸害、苦难。这个含义,从古到今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同学们,你知道汉字的故事吗?

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动脑思考,小组合作,讲一讲汉字的故事。

五、作业:书后第3页写一写、画一画。

《春天来到深山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

3、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句子。

4、感受小鹿对于春天的渴望与向往之情。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对话中提示语以及段落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中有没有春天的时候去爬山的?能不能说说你都在山上看到

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小鹿到深山里寻找春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小声读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读课文。

4、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多种方式集中识字。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 形。

2、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交流,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可作补充。

4、每学习完生字要及时回文。

5、学字过程中指导书写“耍、广、美、丽、位、根、束、孩”等字。

6、开火车读生字。

四、再读课文,找一找描写春天的句子。

五、出示短语。一边读一边想象这种美好的情景。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

六、分层次读课文

1、创设情境,体会小鹿渴望春天、第一次见到春天的喜悦心情,练

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七、理解课文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出现?

2、小鹿一共有几次问话?找一找来读一读。介绍对话中提示语以及段落的特点。

3、小鹿最后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能够看到春天来了深山里?

八、质疑:说说课文中你不懂的地方。

九、完成课后题:

1、说一说你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时候到来的,是什么样的。

2、照样子写句子。

3、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一、利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二、分层次读课文。

1、将生字带到课文中,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创设情境,体会小鹿渴望春天、第一次见到春天的喜悦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美的汉字故事:甲骨文的美字,下面是一个“大”字,表示成年男子,上面是一个“羊”字,像羊形的头饰。美的本义是指人的装束

漂亮好看。引申指导人的容貌、才德或品格好。

2、读一读。

(1)教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2)学生边读边想象。

(3)照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3、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1)找一找描写春天的句子。(2)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3)扩写句子。

4、积累。将词语背诵下来,并鼓励孩子在日记和日常表达中使用。

四、练习。

1、区别字组词。

根()耍()该()拉()跟()要()孩()位()

2、加标点。爸爸

什么叫春天

山下的原野是多么广阔

开着美丽的花儿

还散发出阵阵香气 妈妈

爸爸

我见到春天了

汉字家园

(二)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悟本课汉字的规律,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奥妙.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1、14个生字,会写8个生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

识字教学课件或识字卡片。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又有很多小家族。同一个家族的成员都有相同的部首。

课件演示:木:林、村、材、柏、杨、梧、桐„„ 氵:江、河、湖、海、浪、沙、滩„„

有的家族和家族之间就像亲戚一样,有一定的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认识这些亲属关系的家族。

二、1、学习第一组生字。

学习“征”:“征”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指远行。读词语。长征,读句子,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举世闻名。我们学过的双立人旁的字有:行、往、得、很等。

学习“伴”:“伴”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指同一起并互相照顾的人读词语伙伴:读句子:暑假,我和伙伴去泰山旅游。学习暑,假两个字。区分单立人和双立人。

2、学习第二组生字。

(1)学习“洪”:“洪”,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读词语,读句子。指导书写。

(2)学习“冻“:“冻”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读词语,读句子,指导书写。区分两点水和三点水。

3、学习第三组生字。

(1)学习“陡”:“陡”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指坡度很大。读词语:陡坡。读句子:这个陡坡可真大。

(2)学习“邻”:“邻”是形声字,右表形,左表声表示接近。读词语:邻近。读句子:邻近的一家搬走了。

(3)指导书写“邻”:“邻”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宽右窄。(4)区分左耳刀和右耳刀。

5、学习第四组生字

(1)学习“延”:指连续、延伸。

(2)学习“迈”:指抬起腿来迈步。读词语:迈步。读句子:我们满怀信心迈进了21世纪。

(3)区分偏旁

三、巩固练习。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读词语卡片:伙伴、长征、冷冻、洪峰、陡坡、邻近、延伸、迈进。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两个生字。

2、练习朗读书中的句子。区别部首,读词语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对有亲属关系的家族,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组这样的生字。

二、学习第五组生字。

1、学习“宅”:指房屋、住所。读词语、读句子,主是一座很大的宅院。

2、学习“冤、枉“读词语,读句子:我们不能冤枉好人。

3、学习“枉”:本义是“不直”,在课文中指受屈。注意它的发音是三声。读词语:冤枉,其中“枉”读轻声。读句子:我们不能冤枉好人。

区分:宝盖和秃宝盖,三、学习第六组生字

1、学习“衬、衫“二者都是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衬”指穿在里面的,“衫”指上衣、单褂。读词语,读句子: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衬衫。

2、示“礼”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3、习“貌”:指外貌、长相。读词语:礼貌,读句子: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

四、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

冤枉、陡坡、暑假、延伸、礼貌、迈进。

这道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课的词语,同学们开火车读。并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写一写。

伙伴、住宅、近邻、衬衫、洪水、长征。

首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熟读这些词语,然后再工整、规范地书写到虚宫格里。

3、比一比。填一填。

第一部分“比一比”是要学生将三点水和两点水、衣补旁示字旁、单立人和双立人进行区分。同桌之间互相练习说一说,再让学生举手说。引导学生从形状和意义两个方说。第二部分填一填。

上学生学会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去找相同部首的字。先让学生观察题,弄清题意。接下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最外围的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是单人旁的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填一填,再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那么填。你还能在字典里找到单人旁的字。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到字典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相似的部首。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3个生字,写好“植、就、能”等7个字。

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关键: 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课时:2课时

教具: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的图片。

学具: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的图片。

相关知识点:对文中的植物的了解。

教学流程:

一、谈一谈,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些植物?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5个小节,都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用幻灯机分别打出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是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三、自主识字

1、读文,勾画生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

3、检查识字效果,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识字的心得,并且互相指读生字:

⑴ 游戏“你读我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我们请一名同学随意读这些生字,另一名同学与他合作,按他读的顺序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⑵ 游戏“读字猜词”:

师:这些卡片背后都有一个词,你们想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词吗?大家来猜一猜好吗?﹙在词中巩固生字,完成由字到词的迁移﹚。

⑶ 师:刚才我们读了很多字,又组了词,你们想不想用它们说几句话?﹙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指名读文。可分小节找5名同学来读。

3、看幻灯片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可以加动作。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教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种子方法,让我们一起去观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上一节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节,大家能看着录像背第一节吗?

到底植物传播种子有啥好办法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讲,老师贴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这几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先来看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请大家自由读这节,遇到不懂的地方画条横线,打个小问号,再用心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2、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⑴ “准备”: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对了,预先做好的事情就叫做准备。)

⑵ “降落伞”。

① 降落伞用来干什么?出示《跳伞》图,图上画的就是。

② 课文里的降落伞指什么?看书中的图(学生答,老师板画)课文把毛绒绒的小花比作是降落伞,多有趣呀!

⑶ “乘着”、“纷纷出发”。

3、看录像理解。

4、看着刚才的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板书:降落伞风)。

5、小结:对了,蒲公英本身有像降落伞一样的小花,再加上风一吹,有这两个条件,它就能传播种子了,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

6、指导朗读:

书里把蒲公英比作了妈妈,把种子比作了娃娃,多亲切呀!该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你们听听哪里读得轻一点,哪里读得慢一点。

为什么这里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才是有感情地读书)。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评议。

⑶ 齐读,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蒲公英的娃娃。

7、试、背:

⑴ 看板书老师领背。

⑵ 会背的站起来,不会背的看书。

8、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学这节的时候,先读一读,画出不懂的地方,弄懂后再看着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最后有感情地读书,并试背。我们用这个方法学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3节(7分钟)

1、指名读,其他同学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⑴ “铠甲”是什么?小苍耳的铠甲又是什么呢?

⑵ 学生摸摸、捏捏苍耳,说说它的皮是软的还是硬的?皮上面还有什么?这样就像给小苍耳穿上了一件什么?

⑶ 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请一个学生拿着玩具兔去碰小苍耳演示。

⑷ 理解“山洼”。

3、看句式说话。(板书:铠甲动物)。

4、小结:(指板书)

这带刺的铠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们,还能让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去田野、山洼,多妙的办法呀!

5、谁来夸夸苍耳妈妈?

⑴ 指名读,评议。

⑵ 分组比赛读。

⑶ 试背。四、四人小组自学第四节

1、四人小组读这节,提出不懂的问题,每个同学试着当小老师帮别人解决问题。

2、学生论报小组学习情况:

⑴ 老师相机放录像让学生理解豆荚是怎样炸开的。

⑵ 课文哪个词说出豌豆是高兴地离开妈妈的?用“──”画出。它还可以换哪个词?

⑶ 你们喜欢读这节的哪句?你想怎么读?边做动作边读这句。

3、看句式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小结:豌豆本身有能炸开的豆荚,太阳一晒,它就能传播种子了。

5、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

6、试背。

7、指板书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大家看,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都不同,蒲公英本身有(),它靠()传播种子;苍耳有(),它靠();豌豆有会炸开的(),它靠()。它们有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孩子们就能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

五、学生扮演种子说说是怎样离开妈妈的(4分钟)

1、你们喜欢哪位植物妈妈?自己选定一种,扮演它的娃娃,然后看着句式说说你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我是娃娃,离开妈妈。

2、同位互相说,可边做动作边说。

3、指名表演。

六、扩展知识

1、同学们,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

2、我们来看看录像里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⑴ 皂荚树。

⑵ 椰子。

⑶ 金刚果。

七、总结

刚才很多同学都知道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但有一种小朋友是不知道的,哪一种呢?下节我们学了最后一节大家就知道了。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证明了(指中题目)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力吹

苍 耳──动物带

仔细观察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5

1、复习生字新词,针对学生书写的普遍问题,进行二次指导。

2、朗读课文、背诵小牛说的话。

3、引领学生走进小牛练站的情境,感悟小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一)读词和短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刚——刚出生

第二组:条——四条腿

第三组:站——站起来

第四组:第二次 这样 练习走路

第五组:稳当 摔跤

第六组:摇晃——摇摇晃晃

(引导:想象着摇摇晃晃的样子再读读)

(二)看拼音写好字

【课件出示】

第七组:

一头gāng出生的小牛。

它的四tiáo腿很软。

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liàn习走路呢!

(1)轻声自由读

(2)看拼音在田格本上写字

师注意:关注写字姿势,扶一扶。

(3)订正答案

(4)反馈书写情况

(5)生再写一个,争取写得更漂亮

二、轻声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一)板书课题,强化写好“站”字的要领,读好课题。

(二)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牛?

(注意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不要急于板书。注意学生说完整话的指导。)

板书:不怕困难(教师在“怕、困、难”三字上标出拼音)

1、轻声自由读“不怕困难”

2、齐读“不怕困难”

3、师:谁再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牛。

三、细读感悟,体会“小牛不怕摔跤,终于站起来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验小牛练站过程

1、再现情境,引出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头不怕困难的小牛刚刚练习站起来时候的情景吗?

教师语言描述:一头刚出生的小牛,想从草地上站起来,可是它的四条腿很软。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第二次,第三次,它还是刚站起来又摔倒了。

【课件出示】

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这里的“它”指的是谁?

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摇摇晃晃变红)

小牛为什么是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预设:小牛刚出生、四条腿很软。

(师小结:你们是通过联系上句来理解“摇摇晃晃”这个词语意思的,这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2、引导入境,体会“不怕摔跤”

(1)角色体验读

①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这头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小牛。

②小牛们,就是因为你们刚刚出生,四条腿还很软,所以你们――(师指课件,引导生齐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第一次是这样,接下来你们放弃了吗?是呀,你们还在继续练习着。

第二次你们又是――(指名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第三次你们还是----(指名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哎,又摔倒了,这次你们放弃了吗?是啊,你们还在坚持着。

第五次呢?你们仍然是(引导生齐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第八次你们依旧是(引导生齐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

真疼啊!就这样,你们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摔倒,身上都摔青了!

③小牛们,你们摔了这么多次跤,还没站起来,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强化学生角色体验、提升理解:这么难,这么疼,你们还在坚持着,真是一群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小牛啊!

(2)观看视频,补白感知不足

小牛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你们刚刚练习站起来时的情景!

【播放小牛三次练站摔跤视频】(教师配旁白:那时你们刚出生,四条腿很软。你们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但是你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练习。第二次,你们又是----。第三次,你们还是---。真疼啊!可你们没有放弃,还在坚持着,接下来的几次,你们依旧是刚站起来又---(预设:生接:摔倒了)

你们想――(预设:生接:唉,站起来真难哪!)

这么难,你们怕了吗?还坚持吗?

3、整体回读第一段

小牛们,就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牛妈妈的话

1、师生合作扮演,引出牛妈妈的话

师:这时一只乌龟爬来了,老师来扮演乌龟,别忘了,你们还是谁啊?

我来找一头小牛劝一劝:(老师来到一头小牛身边)小牛娃,算了吧,站不起来不要紧,像我这样在地上爬,多稳当啊!这头小牛,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我再来找一头小牛劝一劝。

(教师适时地与学生交际:“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啊?妈妈是怎么告诉你的?看来你们都记住了妈妈的话,妈妈是这么说的,你们也是这么做的。”)

【课件出示】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也是摔了许多跤,才站起来的。谁怕摔跤,谁就永远不会站起来走路。

2、理解牛妈妈的话,读好牛妈妈的话

(1)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妈妈的话,边读边想:妈妈是想告诉你们什么啊?

这句话中“她”指的是谁啊?

许多跤是多少次?(“许多跤”变红)(是一次吗?两次?------)是呀!是太 多太多次,都数不清了!

师:妈妈是想告诉你们什么啊?先看着妈妈的话静静地想一想。

(给学生充足想的时间,让学生在角色中充分与文本对话,直到学生感悟到:“妈妈是想告诉我们:谁怕摔跤,谁就永远不会站起来走路。”)

师提升:是啊!妈妈是想告诉你们:谁怕摔跤,谁就永远不会站起来走路;只有不怕摔跤才能站起来走路;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把够克服。

(2)指名读

师评:看来你们不但记住了妈妈的话,还理解了妈妈的话,哪头小牛再来和大家说说妈妈的话啊?

(3)齐读

现在就让我们头脑中想像着妈妈正在我们面前用这些话鼓励我们的样子,再来一起说说妈妈的话吧!

3、增加角色,补白情境,提升对牛妈妈话的理解

(1)师(手拿蝴蝶图片):这时一只小蝴蝶飞来了,心疼地说:“小牛娃,看你们练得满头大汗,身上都摔破了,别练了!”你们怎么回答它啊?(教师指屏幕示意生填空)

【课件出示】

(2)师:小蝴蝶飞走了,一只小蚂蚁(手拿蚂蚁图片)又爬来了:“小牛娃,要下雨了,会淋湿的,快回家吧!”(教师指屏幕示意生填空)

【课件出示】

(3)看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你们心中都始终装着妈妈的话,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用最坚定的语气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不怕困难的决心吧!

【课件出示】

(4)追问:牛妈妈说:谁怕摔跤谁就永远不会站起来走路,那,小牛们,你们为什么必须要站起来啊?

预设:生可能会说:会饿死、会被野兽吃掉。

教师进而提升:是啊,我们不仅要站起来还要尽快地学会走学会跑,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生存下来。这当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们有信心克服吗?只要坚信妈妈的话你们一定会成功!

(三)引出第四自然“终于站起来了”再次强化了“牛妈妈话”的理解

师:第二天,乌龟惊奇地发现:小牛不但站起来了,还在练习走路呢!小乌龟怎么这么惊奇啊?这时乌龟可能会说些什么?

师提升:是啊,小牛的不怕困难感动了小乌龟,也让我们受到了教育。孩子们,其实你们也像小牛一样勇敢坚强。想一想,在短短几年里你们学会了走路、说话,尤其在这一年里你们还学会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为你们感到骄傲,发自内心地为你自己鼓鼓掌吧。

四、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六、作业:(1题为必做、2题为选做)

1、给爸爸妈妈背小牛说的话,要让他们觉得:你就是那头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小牛,是在一边想象着牛妈妈当时的样子,一边说这些话的。

2、准备一个你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最后战胜困难的小故事,晨检时讲给大家听,看谁能成为我们身边学习的小榜样!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春版 篇6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莫泊桑前两次拜师,弄明白莫泊桑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个怎么样的老师。

3、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来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4、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并能自觉以漠泊桑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弄明白莫泊桑的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2、明白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本课采用开门见山导课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莫泊桑拜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的预习。听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四个词语。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此举意在检查同学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同时也在督促独能识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先出示以下词语:

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一无所获、万般无奈、全神贯注、勤奋努力。

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写谁的。然后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莫泊桑拜师》这个故事。这样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抓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

A、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名著”。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三次)这三次拜师的结果是(大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生读完后师边总结边板书“名著”二字。

B、请同学们再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带去的是什么,第三次拜师时带去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名著”二字前面板书“文章、作品”,最后形成这么一行板书:文章→作品→名著。

C、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是啊,莫泊桑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的拜师经历,离不开老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

三、精读莫泊桑前两次拜师的内容。

(一)走进莫泊桑第一次拜师。

1、哪里写的是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内容,请找出来。(2——5自然段)

2、默读这一部分文字,思考:莫泊桑是带着怎样的困惑去拜师的

3、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莫泊桑的话,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4、仔细琢磨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泊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先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学生说的不太准确,就用以下填空的方式帮其梳理清楚:老师,都说读书破万卷,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5、聆听大师的教诲。

听了莫泊桑的疑惑,福楼拜是怎么说的呢

(1)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福楼拜的话。“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2)琢磨福楼拜的这句话。然后用自己话说说你的理解。(老师说莫泊桑虽然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功夫还不够。学生能理解到上面这层意思就行。)

(3)福楼拜老师承认莫泊桑在写作方面已经下了一定的功夫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莫泊桑在哪些方面下了功夫了。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学生会从前文读到这些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多读勤写。

(4)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福楼拜老师说,只有这些功夫还不够,那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福楼拜老师告诉莫泊桑了些什么。

(告诉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要天天站在家门口看马车;要把看到的情况都记下来;要记详细,还要坚持长时间记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总结边板书:要天天看,也就是要天天观察(板书观察)原来,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不仅要在读书、写作方面肯吃苦,勤练习,还要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啊。

(二)走进莫泊桑第二次拜师。

莫泊桑得到老师的真传,兴冲冲地回到家,老老实实在按老师说的去做。

1、指名读莫泊桑怎么做的句子,感受莫泊桑的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体会他一无所获的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

2、莫泊桑第二次拜师又是带着怎样的疑惑去的呢?

(1)读莫泊桑的话。万般无奈的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说(生一齐读莫泊桑说的话: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理解莫泊桑的困惑。

认真读读莫泊桑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马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单调,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写的。)(看马车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您为什么要让我看马车呢?)

(3)针对莫泊桑这样的困惑,福楼拜老师又是如何指导的呢(指名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学生读完后大屏出示这段话。)

(4)品味这段话。

A、用心读一读这番话,细细品一品,想一想,福楼拜老师想通过这番话告诉莫泊桑什么。这里要放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告诉莫泊桑马车不单调,很有看头)(告诉莫泊桑看马车不是无聊的事,看马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告诉莫泊桑马车里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马车富丽堂皇,有的马车装饰简陋。)(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路上走表现也不一样,上坡时跟下坡时不一样,在马路上走跟在土路上走不一样。)(想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表现也不一样,烈日炎炎下一个样,狂风暴雨中一个样。)

B、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福楼拜老师的话。听了福楼拜老师的话,我们才发现,原来马车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福楼拜老师让莫泊桑看什么,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吧!

C、注意这段话的形式。再用心看看福楼拜老师的话你会发现,这段话很特别。(老师的话全是问句!)

数一数一连用了几个问号(九个)

D、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老师问,学生才会动脑想。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让莫泊桑好好想一想。)

(5)走进莫泊桑的内心。

A、是啊,老师的每一问,都在莫泊桑的心里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B、师生对读,体会福楼拜的话对莫泊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么单调的马车,就是没什么好写的嘛。)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我还真没注意)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真不好意思,没太仔细看,我还真说不出来。)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我刚看了三天,还没遇上刮风下雨天呢)上坡时,马怎样用力(不知道)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我以为只用眼看就行了呢,怎么吆喝根本没听。)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只顾傻瓜兮兮的看马车了,没看人。)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您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怎么能写清楚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现在我知道了。马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写的。以后,我一定按您的教导去做,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我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了。)

(6)你们看,听了福楼拜这样一指点,莫泊桑恍然大悟。请你说说,福楼拜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很会教育学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7)理解“滔滔不绝”的意思,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

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九个问题,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滔滔不绝。请同学们滔滔不绝地再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让他的教诲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堂小结。

老师的这次教诲莫泊桑铭记在心,回去后他在观察方面更加肯吃苦,勤练习了。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终于可以称为“作品”了。那么,要想写出“名著”来,还需要有哪方面的功夫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0、莫泊桑拜师

多读文章。

勤写↓

观察作品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篇7

但是, 除了参考字词的意思之外, 对于课本的注释如何可以利用得更加有效一些呢?如果仅仅是记几个字词的解释, 似乎还没充分挖掘出注释的价值。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探索。

一、拓展

有些看似很普通的注释, 学生很可能会“一扫而过”。但如果加以拓展, 可能就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也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这样, 作为注释的价值也可能会被更深地挖掘出来。比如必修一《赤壁赋》一文, 对作者苏轼的注释主要是个人情况简介和文章的简单提示。在教学中针对这一注释, 我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苏轼为何自号“东坡居士”?这时有同学随口跟了一句:那么苏轼又为何名“轼”?

关于第二个问题, 我利用课下的时间给大家印发了苏洵的《名二子说》。关于第一个问题, 除了注释之外, 我又加了一些补充和拓展:

1. 普遍说法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 公务之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种田贴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2. 洪迈说法

苏公责居黄州, 始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 盖专慕白乐天而然。白公有《东坡种花》二诗云:“持钱买花树, 城东坡上栽。”又云:“东坡春向暮, 树木今何如?”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 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 爱此新成树。”又有《别东坡花树》诗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皆为忠州刺史时所作也。苏公在黄, 正与白公忠州相似, 因忆苏诗, 如《赠写真李道士》云:“他时要指集贤人, 知是香山老居士。”……而跋曰:“乐天自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 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诰, 遂拜中书舍人。某虽不敢自比, 然谪居黄州, 起知文登, 召为仪曹, 遂忝侍从。出处老少, 大略相似, 庶几复享晚节闲适之乐。”《去杭州》云:“出处依稀似乐天, 敢将衰朽较前贤。“序曰:“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则公之所以景仰者, 不止一再言之, 非东坡之名偶尔暗合也。

通过这样的拓展材料, 学生进一步探讨了苏轼与白居易经历与思想的异同, 并结合苏轼一系列“赤壁作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内涵, 从而大大扩展了注释的内容。

二、质疑

对于不妥的注释, 读者 (当然包括学生) 有质疑的权利。即使本身并无谬误的注释, 读者在参考、理解的过程当中也可质疑。质疑本就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古人早就提出:于不疑处有疑。如笔者在教授《陈情表》时, 提到“忠”和“孝”的问题。李密的陈情线索就是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 竭力让新王朝的皇帝既不至于怀疑自己的忠心, 又答应自己的请求。文中有“伏违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衿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的句子。文末又有“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的句子。“死当结草”这个典故, 课下有注释:

死后也当结草报恩。《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大夫魏武子临终时, 嘱咐其子魏颗将其爱妾杀死殉葬, 魏颗没有从命, 而是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 看见一位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 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里梦见老人, 老人自称是那名爱妾的父亲, 特来报恩。后世用“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看完注释有学生质疑:古代既然极重孝道, 为何魏颗竟公然违逆父亲的遗愿?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顿时议论纷纷。在讨论当中, 大家各抒己见:有谈春秋时期对孝道的认识的, 有谈魏颗的行为如何评价的等。其他问题不作细论, 笔者试着引导学生去找一下注释的原文, 为了对比, 特摘录如下:

初, 魏武子有嬖妾, 无子。武子疾, 命颗曰:“必嫁是!”疾病, 则曰:“必以为殉。”及卒, 颗嫁之。曰:“疾病则乱, 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 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 故获之。夜, 梦之曰:“余, 而所嫁妇人之父也。而用先人之治命, 余是以报。”

关于“孝”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可能在课上短时间探讨清楚。但只从注释的角度, 显然如采用原文会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原来魏颗是按照父亲清醒时的嘱托来办事的, 并未遵从父亲病重时神志不清的“遗命”。学生在参考注释的过程中, 提出了个人的疑问, 总是件好事情。并且通过自己进一步找资料, 和他人探讨交流, 大家有了思想的碰撞,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 其中之一就是过程与方法, 因为对书本上的东西死背硬记或者不加思考盲目接受, 即使是完全正确的东西, 这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我们可以与另外一个注释比较一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对“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一句的注释是这样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廉颇免职后, 去魏国。赵王想再次起用他, 派人观察他的身体情况,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 (同披) 甲上马, 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 顷之, 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 遂不召。”

这个注释基本采用原文, 并作适当注解, 学生基本可以看得懂。采用原文, 既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 又增加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比较

由于版本的不同, 课本下的注释有时会提供不止一种说法。比如在必修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教材对“强虏”一词的注释:

劲敌, 指曹军。一本作“樯橹”, 指代曹操水军。

应该说这个注释是比较简单明了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比较这两个词的不同, 请学生谈他们的想法。笔者执教的时候, 有学生围绕这个注释谈了自己的观点:1.注释说得很明确, 强虏即劲敌, 是“指”曹军;樯橹是“指代”曹操水军, 可见后者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更加含蓄。2.后者明确了是“曹操水军”, 内容更具体, 和赤壁之战的史实也更吻合。3.后者和词中的“灰飞烟灭”结合更加紧密, 搭配更加合适。4.后者更形象, 让人想起当年赤壁之战中, 曹军“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的强盛情景, 从而反衬出周郎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 并且进一步反衬出了词人不受赏识、功业难建的心情, 为词的抒情做了铺垫。

再如教授必修五《渔父》时, 课文下对“汶汶”一词的注释是:玷辱。但在翻译“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一句时, 就有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和其他参考书, 觉得这里的“汶汶”应该理解为“污浊的样子”更合适, 而且根据前后分句的位置关系, “察察”与“汶汶”应该是一组反义词。而“玷辱、沾染”的意思应该是在翻译过程中补充出来的。虽然不一定准确, 但这种比较、探究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值得鼓励的, 是学习中有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仿写

课本上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文章。但有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仿照课文的注释写下自己对相关内容的“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注释, 也能通过仿写丰富自己学习的过程, 培养自己的鉴别与表述能力, 强化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比如在必修一《乡土情结》 (这篇课文本身便是选教或自读内容) 中, 编者对其中涉及的部分人物 (贾谊、张俭) 做了注释。我就鼓励大家对其余几个人物也试着写下自己的注释, 这样的设计确实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有学生对张俭注释:“‘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也应是此中人物:‘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对韩愈的注释:“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家国之情, 无怨无悔。”对贾谊的注释:“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长沙太傅, 情何以堪?”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样对课文注释的仿写, 确实让学生巩固了已知知识, 更深入地参与到了文本之中。

注释是文本中看似极普通的一部分, 但利用好了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是师生在处理“注释”的时候, 要积极思考, 大胆质疑, 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宋〕洪迈《容斋随笔》, 凤凰出版社。

小学语文课本长春版 篇8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 内容

1.教材文本内容涉及方面

综合性学习的文本是紧跟在每单元的文选之后的,自然是和该单元的主题倾向大致相符的。由此也可见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贯彻了课程标准的,不仅涉及传统语文概念中的语言、文学中的精品,同时也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内容富含人文性,科学性,现实性,本土性。

就单个主题而言,每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小标题甚至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功效,学習过程如果是真正付诸实践的话,学生所得到的将是“一颗爆炸的小星球”。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的世界”为例,学生将会通过查马、观马、说马、画马、写马的实践操作将会掌握汉语汉字中马的书法、成语、俗语,“马”字的来历;了解历史传说中的马的故事;思考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马的命运。

二 过程

1.能力习得

课程标准中强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教材文本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操作指导,尤其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以及后续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中教材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语文现象,寻找街头、荧屏上的错别字。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更是以“怎样搜集资料”为标题。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次也可见一斑。

可以说,在这方面,现行的教材绝对是个进步,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准备论文

还可能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资料,所以在毕业论文创作之前需要写一篇学年论文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2.情感体验

在和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获信息,又各自体验、品味生活、生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在无形中感染了或多或少的团队合作精神,享受了比较高的审美情趣,充分体验了中国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一定程度上剖析了自身的潜在心理,关注了一些社会科学现象。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心理成长,体验自我成就带来的快乐和信心。这真有点“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目标是叠层的,完成了上述的知识、信息、能力、情感习得活动后,还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那就是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和写作能力锻炼。在这样的独特、真实、新颖的体验之后,学生也大概不太可能会没有可说可写可表达的东西了。

教材的实际运用情况

从总体上来说,这套教材该板块的设计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的。学生甚至老师将从中获益匪浅,因为它是综合素养和生命力的培育。但是在实际的教材运用过程中,这套教材的价值的挖掘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如此说道:由于一次综合性学习所费的时间、精力极大,会影响教材的核心——选文的学习,所以他们只是整个年级一学期共同进行一两次而已。

据调查发现,有些老师甚至就跳过这些板块,或是只讲该板块中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

我的建议

首先,我们急需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

其次,我们的教材还需要改!是否可以扩大综合性学习的教材比例,或者干脆以综合性学习为大框架,将文选纳入相应的框架中,构建类似苏教版“主题”分类法。文选的课时量应减少,因为“读”的目标不是分析字词句章,而是欣赏并借鉴可用之处。而这样的目标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而达到。历史上很多文豪根本都没有老师,我们的目标不用说不是为了培养每个人成为作家,当然也不是为了把每一个人培养成揣测作家文意,做一些无法证实真伪的评论的“鉴赏家”,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读完文选后真正有时间啃那些大部头的名著,这样做,课内、课外的都不耽误。

【参考书目】

[1]张奠宙.[M]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梅.[M]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课程教材研究所.[M]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研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剑门关导游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