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是什么(共12篇)
STEAM 是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五个学科的英语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这也暗示着一种学科间融合的教育路径。
科学和数学都是较为抽象、深奥的思辨性学科,技术、工程和艺术则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将这几门学科融会贯通了,STEAM 就能培养学生“另辟蹊径”的思维,也能让他们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科间融合的教育模式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事实上,STEAM 诞生于2009 国家课程改革的母腹之中,在该课程的“整合性科学”章节,STEAM 被频频使用。整合性科学课程已于2011 年正式生效,给韩国小学和初中的科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旧版的科学课程将科学科目严格划分为四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除了以断裂的方式列出各领域的大事年表、事实性知识、原理原则类内容以外,这四门科学课不再提供任何背景知识,更别说用学科间融合的思想来“叙述故事”了。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整合性科学课程则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起,随后导向地球的诞生和太阳系的形成,接着是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再接下去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历程,直到当代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课程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万物演进的历程,并将之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新的科学课程,学生得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科学、技术、宇宙、自然现象、生命形式、现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多元、灵活而深刻的思考。
以前,地球表面的构成及其大气层的具体组成等知识,都只能在地球科学课上习得。
现在,同样的知识点却能和物理运动、潜在能源、元素周期表或气体的性质融合在一起,学生们完全能在一堂课上“一网打尽”。
此外,原先在科学课本中缺失的现代科技相关知识,如硬盘、视频呈现、数码相机、纳米材料、气候变化,占据了新版科学课本的半壁江山,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不过,融合上述科学子学科的路途却没有那么平坦。对于一线的科学教师来说,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融为一炉绝对算得上一个崭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整合产生了冲击波般的效应,习惯了分科教学的教师们都有点懵。
因为要自如地驾驭新科学课程,教师们得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补充更多的知识,况且,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上科学课,他们也不那么擅长。
就连研发课程大纲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推行新课程的棘手之处,他们得相当谨慎地安排各门子学科在科学课本上出现的顺序和频率。
举例来说,整合后的科学课本第一单元包含了宇宙诞生的内容,下一个单元要讲地球和太阳系。在这两个单元中,地球科学唱主角,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开心了;但是从物理或化学教师的角度看来,自己领域的内容被削减了,地位降低了。
好在教材研发人员在审慎思考、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推出的新版科学课程虽然在各子学科的内容分配上,无法实现“平均主义”,却极大地满足了整合性科
学课的教育需求。
教师们也逐渐理解了整合性科学教育的原理,也学会了超越自己的专业去观察更广阔的科学教育的图景,还主动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锻炼自己教授新科学课程的技能。
韩国教育科技部也相应地增大了对科学教师的支持力度,2010年、2011年分别新建了9个科学教师学习小组,研发针对新课程的教材和教案。
同时,课程研发人员也对韩国各道、市、县密集访问,以培训、讲座、说明会等形式,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宣讲新课程的原则,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支持。
其结果是,在新科学课程实施第一年的2011年,全国2440所高中,2167所都采纳了新科学课程,占比为89%。
对此,日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曾公开表示:“日本要像韩国一样改革科学课程。” 此话一出,当即引发了多方关注,也让韩国的教育改革者更平添了一份信心。
在学科中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为了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我们必须颠覆现有的以学科分类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当我们运用一种学科间融合的全新方式来教学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科技人才的涌现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摒弃现在基于严格学科分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用学科融合的教育方法,才能诱导学生用综合性思维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对于STEAM 项目,韩国教育科技部多次强调以未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让我们看一个韩国现行的科学教育的数据: 60.7% 的科学课由教师讲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与科学概念、研究过程、事物的科学本质相关的科学思维过程。
而只要我们将科学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理解科学原理,并对运用这些原理的技术有所了解,还能指出各种设备和器械的运行用到了哪些科学定理和原则,叠加效应和强化作用会让学生对科学的亲近感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会被激发出来,而这些正是科技人才的原生动力。
比如,一堂有关水的课可能涵括以下内容:
在科学课意义上,水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形态;
从工程课的角度看,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安装一套水车灌溉系统;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 我们见惯了各种各样的“筐”:“信息素养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整合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大凡具有跨学科特色的事物都容易给人留下一个“筐”的印象。STEAM教育因其包容性大, 也极易走入“筐论”, 反而让人抓不住要点。只有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STEAM教育的具体“模样”, 才能使它跳出“筐论”。在我看来, 这实在是STEAM教育未来在国内能否被更多的教育决策部门理解、一线教师认可, 继而发展壮大的关键, 其关键性甚至超过了从学术上对STEAM教育的研究。
因其关键, 所以也难。难就难在STEAM教育给了教师宏观的教育战略眼光, 但却并没有给教师指明多少实现这个战略的具体手段。何况, 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 “STEAM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答案意味着STEAM教育必须以一种校内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不是校外竞赛的形式, 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这既是一个大的挑战, 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 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让大家看到STEAM教育的“模样”这一重任注定要首先落在信息技术教师头上。其主要原因是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体系里, 工程教育尚未以课程形态存在, 而STEAM教育所强调的五类学科中, 技术和工程必选其一。因此, 未来STEAM教育要在学校落地, 信息技术教师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回避, 更可能扮演急先锋的角色。
我们以美国为例, 看看从信息技术课角度切入的STEAM教育是个什么样子。比如, 美国的项目引路机构 (PLTW) 在中学阶段推出的STEAM课程中, 技术方向的课程名为“通向技术的大门”, 课程强调的是让学生看到技术如何在工程中应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融合科学、数学与艺术。应用的具体信息技术工具包括机器人、编程工具等, 而不是作为一般普及的文字处理或应用软件。
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赏识教育的本质 :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
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赏识教育的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外国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一、爱的表扬要具体,不要太泛 当孩子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一定要表扬其行为,而且越具体越好,而不应该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把表扬太泛化了。如果一个孩子冒着被挨骂的风险把真实的情况说出来,一定要说:孩子,你能把真实情况告诉妈妈,妈妈真得很开心。而不只是说"你真是好孩子!" "我儿子真行!" 因为如果表扬泛化了,一方面对这具体的优质行为起不了强化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他会以为自己全部都很棒,那样对别人对他提出来应该改进的地方就不容易去接受。
二、爱孩子,那么就赏识孩子同时也要对孩子提出要求 每个人都爱孩子,听到赏识教育很好,当然就要用了,我也真得希望我们的家长老师都能真正的爱孩子,赏识孩子。但是大家想一想,"赏识",其实解决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赏识孩子而不同时对他的行为提出一个合理的要求,也就是努力的目标,那么我们赏识的效用就大打折扣了,如果我们在赏识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如果哪个地方能够再改进一下,那么孩子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觉下向着目标迈进,这样我们赏识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鼓励孩子要有技巧,一定要少用物质的手段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发现10岁的女儿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妈妈非常高兴,对女儿说:"你真不简单!哥哥姐姐帮助你了吗?"女儿说:"没有,都是我自己干的。"妈妈说:"你太棒了!妈妈喜欢你。这样吧,为了表扬你今天的表现,我奖励你5块钱零花钱。" 如果这里的妈妈用另外一种方式,可能对孩子的行为强化更好。"哇,今天是谁把地弄得这么干净,帮了妈妈一个大忙。妈妈好开心啊!""哇,宝贝女儿,妈妈太开心了,有人能帮妈妈干活了!"然后给女儿一个紧紧的拥抱,那种温馨和暖洋洋的心会极大强化女儿的这种行为的。当然也少了与其他孩子的比较而可能产生的妒嫉心理。
四、不要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爱的赏识一定要有原则 当父母说"该睡觉了",孩子有可能以抱怨、哭闹的方式来拖延上床时间。当他的哭闹抱怨令大人心烦意乱时,大人是否会同意他晚点儿睡觉呢?如果让步妥协了,那么无意中就奖励了他的抱怨哭闹,当以后你再让他睡觉时,他就会再次抱怨哭闹。奖励不良行为和奖励优良行为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会是这些行为得到强化。孩子的任性往往是父母或他人无意中奖励了这种不良行为造成的。当孩子任性时,父母为了省事,最终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后这些孩子肯定还要任性,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孩子任性的习惯就形成了。任性的孩子有相当大的能量来控制其父母或他人。这些孩子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其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纠缠、哭闹、嚎叫,或寻死觅活,甚至对父母、兄弟、姐妹或伙伴进行身体攻击,直到他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才会停止对别人的要挟,他会以无穷的精力来迫使他人就范。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在家庭中也会动不动就闹得沸反盈天,在工作单位也会固执、要强,难以与人合作,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其实,这些个性都是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大家如有可能,可以看一下电视剧《爱有多深》,剧中的大女儿就是典型。
五、赏识,并不排除温和地惩罚 赏识,是指不要老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微小的优点,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而温和的惩罚对于帮助孩子同样是重要的。所谓温和的惩罚就是不用恐吓、讥讽、打骂等方法。而是用让孩子看到他的错
误行为的自然结果来警示;看到他错误行为的必然逻辑结果来警示。例如妈妈告诉4岁的孩子骑童车只能在自家院子里骑,不能在大街上骑,不能在马路上骑。有一次,妈妈看到孩子把车骑到了马路上,妈妈立即走到马路上,将孩子和车子一起带走,并对他严厉地说:这一星期,你将不能再骑你的车了,因为你违反了规定。之后,妈妈把车子锁到家里。7天以后才把车子交给孩子。奖励和惩罚是相互作用的,都是教育方法。但运用时必须有原则。父母的奖罚标准关系着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家长在赏罚时必须谨慎。一般来说应注意:多奖励,少惩罚;大胆奖励,谨慎惩罚;公开奖励,私下惩罚;家长老师特别生气时、特别高兴时特别注意不要赏罚不当。赏识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赏识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人生的轨迹。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学会赏识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会充满欢乐,孩子们的心田也会洒满阳光。
“互联网+”“STEM+”“创客时代”的来临为新时期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构与重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会,也为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变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STEAM教育提供了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而创客教育则是在深化项目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二者看似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创客教育,还是STEAM教育,都强调基于项目学习、问题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跨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注重动手,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并都强调玩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最终实现玩、做、学、创合一。学生在学习STEAM教育课程和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学生创客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创客教育课程还是STEAM教育课程都有别于传统课程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创客教育不但强调造物,更需要创客们去“智”造,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他们会在“智”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创新思维。
由此可以看到,通过创客教育能够把学生的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通过从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能够实现从培养学生的单一学科素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转变,最终实现从培养学生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转变。因此,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实践。由此可见,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能够丰富王教授的创新思维培训课程。
「教育智慧」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 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
一、教育需要平等
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提到“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失败的”,的确,身为教育者,想要教好学生首先就需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书中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是平等,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这两者都应该平等的对待彼此,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方的绝对正确一方的绝对服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个人意志以及自己对于所有问题的思考,同样应该保持自己那份对于真理不懈追求的心意。在古代,曾推崇过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必须对教师无条件服从,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不会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当然也不会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成就,因此,现代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也得到自身的学习,二者是一个学习的平等体,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创新。
二、此刻的你才是你
书中提到“当下的生活是缺乏自身的在的,只有经由回忆,当下的生活才有了在的折光,回忆是本质的,是使当下成为可能的东西,而我所理解的过去仅仅是达到学会领悟我是当下的自我主场,未来看见本然的过去,我必须成为现在之我”“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我要达到现在的深度就必须装备历史的传承和学会如何记忆”,时间每分每秒都在变,我们也一直在变化,每一秒都会有一个新的你出现,那么旧的你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需要记忆了,记忆会告诉你过去的你的样子,但是记忆不会有误差吗?可信度又有几分呢?教育也是如此,过去的知识其实都是通过先辈的记忆传下来的,但是记忆又是不完全可靠的,那么我们所研究的过去是真正的过去吗?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过去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教育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只有当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教育即精神成长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在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但是教育必须超越于此,上升到精神的境界。
四、什么是教育
这是书名,也是一个古往今来一直在思考的话题,对于“什么是教育”,不同的教育家有不同的见解,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主张“生活教育”,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人。雅贝尔斯认为,教育就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真正的教育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期望每个人都有真知灼见,成为教育家,教育只是一种灵魂的教育。每个教育家都有他们的见解,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发展,就是人在家庭、社会、学校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教育是终生的,正因为人的发展是在持续不断进行的。
总之,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准确的解答,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对于这个话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身为未来教育者的我们,也要不断的思考这个话题,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因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核心问题,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收获颇深,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也会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我们互相成为彼此的老师,互相学习,希望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认识教育本身,未来的我也会继续探索教育的意义!
★ 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 语文教学心得
★ 《教师是一面镜子》读书心得
★ 因为是妈妈读书心得感悟
★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 语文老师读书心得笔记
★ 八年级语文课后读书心得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三月,正是福建各地满树鲜花、春色盎然的时节。春天,象征着希望,预示着又一轮生机勃发的成长和收获。可是,正值人生春季的张志鹏,在那一刻,忽然看不见生命的希望,一个花季少年原本鲜活的生命,悄然在春风中无力飘逝。
从看到照片的那刻起,我的心就一直很沉很重。15岁的孩子,按照身心发展规律,正处在满怀向往地开始探索自我价值、逐步走向自立成熟的阶段,此时,他最需要良师的启发和引领。良师所做的,首先是从心底把教育对象当成有尊严的人来接纳,即使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人格始终是不可动摇的信念。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态度明朗、语言清晰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声音甚至不必激昂,“有理不在声高”;也无须长篇累牍,“字字珠玑”。有这种修养的教师,必会不怒自威,而且让孩子在未来日子里回想起老师的批评依然感觉受益匪浅。
曾经有教师质疑这种教育方式,问我:难道你是让我们纵容学生,让他们肆无忌惮吗?我回答: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吗?为什么一定要践踏学生的尊严?当你把学生的尊严踩在脚下时,是否想过,一个丧失了尊严的学生完全有可能采取各种极端行为,被剥去自尊后的人还会有上进心吗?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在工作实践中,尊重学生人格才是真正意义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遗憾的是,张志鹏的班主任极尽尖酸刻毒之言辞,也未经过必要的教育管理程序,就让学生不要再上课了,竟然断言学生“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这位班主任之所为非但不是教育,简直就是摧残学生心灵的杀戮。从专业角度来看,即使张志鹏当日没有跳楼,其班主任这番言辞极端、情绪失控的训斥依然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我无意撰写檄文去批判那位班主任,如果她的良知未泯,她未来的日子不会好过,所以尽管网络上对她的谩骂铺天盖地,我始终不曾提到她的名字。我想做的是把这个事件当成振聋发聩的警钟,唤起教师们提升人格修养的意识,增加教育工作者学习、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的动力,让老师们从教生涯中多出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多一份对当代青少年的理解和尊重,多一份对自己工作的从容自信,让学生的青春因为有你的那份引导和启发而变得更加丰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同事不断抱怨:“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再也不是老师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了。”“如今的学生很会‘讨巧’,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我们当年勤奋刻苦的精神。”“这些学生连淘气也很有‘智慧’,甚至很擅于筹划他们所谓的行动,让你难于抓住把柄”……听到如上怨言时,你是否如置身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境地,恨不能以伯牙子期自诩呢?
且慢。作为教师,在心中充满对学生的不满,而且还从同事那里得到共鸣,请问,能否请你腾出片刻,把愤懑搁置一边,站到学生的角度体验体验他们的内心情感呢?
时代在发展,当今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多种通讯工具和传播媒体的出现以及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影响,都给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置身于复杂的信息、思想、文化、价值观和人生信念的旋涡之中,他们必然会比几十年前的我们更有想法,更不轻易地顺从老师。至于指责学生讨巧,老师有没有从教育管理的层面上查找漏洞并予以弥补呢?
在业务学习中我们常提到“教学相长”。学生思想情感呈现多元化发展,教师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去满足孩子们更高的要求。与其终日埋怨学生,莫不如反观自己,鼓足勇气去看看自己到底哪里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知耻而后勇,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才是硬道理。
也许有的老师喜欢“以不变应万变”。好啊,倘若一个教师能够真的参透这个“不变”,那还真是学生的福分,学生必然会对这样的老师尊重、欣赏、热爱有加。唐代道树禅师所演绎的“以不变应万变”,是对佛学思想高深境界的一次诠释:“不变”,是一种旷达的胸襟,是拥有洞悉万千变化之限数而后的淡定。其实,再多的变化也会有限、有量、有尽、有边,而当你不给自己的思想上设定“边”和“限”,你的精神境界自然会变得博大而精深,凡事就可以化繁为简,做到入而能出、往而能返,心态随之呈现出从容坦荡。
如果读到此处,你恨恨地谴责笔者“站着说话不腰疼”,那咱们何不一起心平气和地坐下,斟上两杯清香的绿茶,共同回顾一个也是手机引出的教育契机——我做教师时候的真实经历。
深秋时节,我正为自己所带的高一新班步入正轨而欣喜着。从新生军训到新班级文化氛围的逐渐形成,所有的管理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前行,师生间的默契也愈来愈浓厚。一天下午,我被请到校办,主任通知我:有一名因打架伤人被别的学校开除的女生正和她的妈妈坐在隔壁的打字室。主任说:“这段时间,女孩的妈妈联系了几所学校,校方对于接受这样一个女孩感到为难,我们学校是她最后的希望了。”沉思片刻,我决定见一下这对母女。
走进打字室,映入视线的是满脸不安的母亲和几乎被短发遮盖了三分之二面颊的高个子女生。母女俩谁都不肯坐在椅子上,就那么站在屋中间的空地里。因为马上有课,我也就站着跟她们进行了快速沟通:
第一,问清女孩子的姓名。记住对方的名字就是在告诉对方,我尊重你,关注你。那一刻,小薇的名字就这样留在了我心里。
第二,我告诉小薇,如果你真的决心不再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来我班里,我会教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第三,到一个新的班级就意味着全新的开始,需要适应很多的不同。你需要思考:你准备好了吗?现在不要急着回答我,请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通了,明天下午4点给我打电话,我也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小薇。我很郑重地感谢母女俩对我们学校和对我个人的信任,然后祝福她们,并跟她们告别。
这次接触,我传达给小薇的信息是:我,已经准备好去迎接一个愿意尊重我们班级文化、愿意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小薇,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最后按照自己的心愿决定何去何从。在心理上,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参与了决策过程,这个人则更愿意坚持和维护最终的决策。
小薇就这样来到我们的班级。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在小薇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优点:重感情、讲义气,肯吃苦、爱劳动,歌声优美,街舞跳得很棒,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还给班级争得很多成绩……而且,她真的没有动手打过架。
转眼半年过去了,天热了起来。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是我的课。当时,教室的前后门都敞开着。课大约进行了10多分钟,小薇心事重重地出现在班级门口。我一边用眼神暗示她赶紧回到座位听课,一边继续讲课。突然,小薇的手机响了起来,我径直走到她面前,她也很有默契地把电话递到我手上。可是,我就是找不到关掉电源的按键,所以那个铃声就一直起劲儿地闹着。“我来替你告诉对方你正在听课,不能接电话好吗?”我问。小薇点头。当我按下接听键,里面传来狂吼般的谩骂。听得出,小薇在午饭时间跟他发生了争执,这也导致了小薇半年来的第一次迟到。等对方骂累喘息之际,我说:“你好!我是小薇的班主任,电话现在归我保管了。”然后,我们师生专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手机就那么老老实实地躺在讲台上,一直到下课。
下课后,我问小薇那个人是否会伤害她,小薇摇头。我也笑了,怎么忘了她一直学跆拳道呢!
周末时我才请小薇放学后留下。教室里,就我们两个人,我开门见山。首先我告诉小薇,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因为有全班师生半年来的见证。那天下午的迟到完全是因为电话里的男生,所以,我相信她依旧是一个守时守信的好女孩。“小薇,我说得对吗?”小薇默默地看看我,重重地点了头。我接着说:“我不想看到你的尊严被任何人伤害。”我知道小薇的爸爸在她9岁时因车祸遇难身亡,她的妈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一个人抚养她,为的就是不想让小薇受伤害、受委屈。说到这里,我看到小薇的眼里泛出了泪花。我没有停下来,只是声音更温和地说:“我祝福你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遇到一个忠诚善良、有修养、有担当,能像爸爸当年爱妈妈那样爱你的人。”我把手机还给小薇,没有再说什么,心照不宣:我们班级的学生不会在校内开机,这是我们的班规。
学生每一次的错误,都是难得的教育契机。问题是:在出现的错误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契机,需要“点”哪个穴位,打通哪条经络?当“病灶”作祟的时候,庸医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老师则不能。所以,错误出现时,老师要立即沉稳地采取行动制止,并排除相应的危害,如小薇个案中,防止男生动手伤害小薇;另外,不易“趁热打铁”:犯错时学生本能地要为自己辩护,学生没有冷静反思自省的过程,老师也没有充足时间思考如何把眼前的批评和长远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效果不佳。“静水深流”,不动声色地教育,其效果往往能让学生本人和整个班级都领会很多,很长远。
悦来初中——郁亚如
我寒假里翻看了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刚一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说实话,我从来没对一本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虽然有些章节哲学意味比较浓,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我每看一章节,就做些简单的摘录,及时的总结出里面的一些思想观点。经过将近一周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颤,收获很大。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1、教育的含义
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强迫下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意义,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将来等我做了老师,我要努力去唤醒学生的灵魂,去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一直以为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每个人生来就有探究的欲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我们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时,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我们会获得一种快乐。
2、计划的必要性和全盘计划的危害 “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把整个人类的存在视为一个群体组织的全盘计划——这种计划在根本上就受到人类理解力的限制——是对真正人性的扼杀,这些计划侵吞了属于人的自由。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学校应为每一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
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算的学习并不是既能的获得,而是从此参与精神生活,细心地把握其中的美,而不是外在的手的动作和理解运算。”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这个观点真的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一直追求完整的精神生活,寻求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在生活中,对物质我不太注重,衣服穿着舒适就好,饭可以吃饱保证营养即可,我的电脑在宿舍是公用的。我喜欢躺在床上全身心的听音乐,沉浸在歌曲所描述的那种场景和心境中,去体会主人公的感受。看电影的时候我也会不知不觉的进入情境,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看完电影才猛然意识到那只是虚构的情节。午后的一杯奶茶会让我的心情非常愉悦,听着雨声心里会特别清爽。有时我会因为陷入某些思考而平静或烦恼很久,尤其是当我追问为何而活着或教育的意义时。很多时候同学总会说我天真,笑我傻,去追求那种不现实的生活,去思考这些根本没有答案而且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有时我也以为这是我的错,我的较真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无谓的苦恼。现在我终于明白,我那不是天真,不是较真。我一直在完整的精神中享受着生活的美,一直在追求真理。
4、教育的意义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的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教育重复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在个人赖以生长的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的有计划教育,自由利用的学习机构,做后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内心活动相结合,至此为止,人的教育才成为的第二天性。
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的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5、教育的危机
“当教育的本质发生问题,当教育的信仰开始动摇时,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求教育目标何在。
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地忽视,那么教育就会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知识,而是混杂的知识。
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乏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育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却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经验、做一些不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把不可言说之事用不真实的话直接表达出来,并不断地更换内容和方法做种种实验。如此这般,就好像人类把好不容易争得的自由,花费在无用的事物上。自由变成了空洞的自由。一个连自己都不信任的时代去关心的教育,就好似从虚无中能变出什么东西来。”
2. 勿忘火警,危险时刻真朋友。
3. 公安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4. 学好活动知识,一生平安幸福。
5. 预防山火,保《消防口号》。
6. 消除火患,国泰民安。
7. 消防工作,人人有责。
8. 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
9. 天天宣传天天安,日日防火日日宁。
10. 注重知识,注重人才,打造数字化消防部队。
11. 风高物燥,注意防火。
12. 家家防火,户户平安。
13. 防范火灾,人人有责,人人防火,户户安全。
14. 任何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其言谆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31日上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就专程到上海,兴业路76号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总书记再次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不忘什么样的初心。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历史。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历史角度切入,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我们要看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这些历史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历史依据,也正是从这些历史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不忘初心,就要重视从人类发展史、民族进步史、国家奋斗史、社会兴衰史、政党成长史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不忘初心,就要不忘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不忘建党的初衷和宗旨,党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不忘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和党在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不忘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二,不忘初心,就要要坚守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政治灵魂统摄政党实践,政治主张构建政党理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状态有过许多设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走出空想,真正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表明,理想召唤现实、现实趋向理想,理想与现实正艰难而坚定地走向统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近期目标,还是中国梦这个长期目标,都是《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忘初心,就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政治灵魂。
第三,不忘初心,就要敢于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改变世界格局之大,前所未有;当今中国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涉及人数之众、阶层之多,触及利益问题之深刻复杂,世所罕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世情与国情,对我们党的胆识、定力和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责任担当。有初心就会有担当,不忘初心才能敢于担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执政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又一次走到历史关头的中国共产党要担当如此重任,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第一位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政治生态。要健体强身,必先祛病疗伤、刮骨疗毒,有自我纠偏、自我疗伤、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勇气。这是一场始于建党、贯穿党史,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的伟大斗争,也是新时代建党、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建设一个大而强、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
【steam教育是什么】推荐阅读:
解读什么是教育09-20
什么是网络教育文凭05-28
特殊教育专业是什么11-17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07-28
幼儿园教育理念是什么09-21
终身教育的意义是什么11-25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06-29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12-06
全球化给教育带来什么11-07
教育现代化呼唤什么样的教育创新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