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二课时教案(推荐9篇)
1、小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想想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学生答后随机板书)
2、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生活在快乐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很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出示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静静的看,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一起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现在你就是那棵寒风中的小树,“呼---呼---”北风一阵接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3)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阳光、温暖……)
(4)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想帮助小树,给他画了一个太阳,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你现在感觉怎样?
(5)指导朗读。小树不冷了,小作者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把祝福送给可怜的小树(读第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看图2(树枝上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
(2)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那些遥远的地方呢?A
(3)鸟妈妈为了寻食物多么辛苦,而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需要什么?小女孩为小鸟画了(许多谷粒)。
(4)指导朗读,有了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饿了,我们心情怎样?(高兴)把我们的爱心一起送给小鸟吧?分男生和女生比赛读。
4、学习第三节。
(1)看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说感受。
(2)想象一下,“没有一双海退”,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和痛苦?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3)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自由朗读。
(4)指导朗读西西是不幸,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教室里学习),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游泳),这时西西是多么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了西西。(齐读)
5、小作者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省略号)
6、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神笔,小女孩的美好愿望他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马良一样的爱心,这才是最可贵的,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感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
1、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后说出小作者给谁画了什么?
2、学习第一节。
(1)学生看图,说出自己看图后的感受来。
(2)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在教室动情的朗诵中,学生体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3)师生对话,学生读懂了小树的心。
(4)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读第一节,展示读,齐读,读出感情。
3、学习第二节
(1)看图说说小鸟的不幸。
(2)学生想象说话并从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
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深入感知内蕴
1.(定格画面:神秘老人送来神笔)
师:有个小朋友也梦想着拥有一支神笔,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诗歌,《假如》(板书课题)
2.深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了解神笔马良,明白“我”要给小树画什么。
讨论、交流:“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相机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小树、太阳、云朵图片贴在黑板上,创设情境,体会对小树的爱护之情。)
②小组学习二、三节
A.讨论:“我”为什么给小鸟画米粒?
设计意图:第二节的学习难点在于怎样让孩子感受:在饥饿中等待妈妈哺育的小鸟的可怜。通过第一小节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产生了乐于帮助弱小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看到这些可怜的小鸟,自然会激起迫切想要帮助它们的愿望,从而更进一步地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融为一体的境界。
B.(观看视频:一个残疾的小朋友在屋内,透过窗玻璃看着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而自己却不能走出去一起玩的伤心、绝望。)
想像:西西有一双好腿后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第三节的学习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感受到西西没有腿,内心很痛苦。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的渴求,从而理解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③全班交流
(相机贴上米粒、开心的西西的图片,体会“我”对小鸟、残疾人的关爱)
④指导朗读
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
(提示:想好每一节要运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出作者的关爱,还可以配上哪些动作表达关心。)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
(二)拓展延伸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1.师: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播放画面提示:被捕杀的青蛙;变黑的小河水;干旱地区的艰苦;失明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2.学生交流
3.续写课文
设计意图: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三)联系实际,学雷锋
1.师:现在正是三月,是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吧。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欣赏歌曲《家的奉献》,谈体验
1、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良、食,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第一节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
读悟结合,体会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故事中令你感到最神奇的是什么?
(画什么就活了等等)
2、那神笔有着神齐的魔力,它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你想拥有马良的神笔吗?(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假如你有马良的神笔,最想做什么?(三、五个同学说)
3、有个小女孩也想借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藏在《假如》这首诗歌里,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欣赏一下吧!
二、自主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把诗歌读通顺,并找到藏在诗歌里的生字,用o圈出来读准它们。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那你觉得哪几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诗歌中有一个字和别人不太一样,它有两个名字呢?找出来了吗?重点学习:多音字还①
读文中的句子,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②
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像这样有两个名字的字我们平时叫做(多音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
同桌两个互相考一考生字,发现有错帮助纠正。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跑到老师手里了(开火车读)
把你喜欢的、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的多读几遍。
3、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愿意展示读给大家听?第一节谁来读?谁来读第二节?
第三节最感人了,留给谁呢?
最后一节我们一起读吧!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小朋友读得也不错。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并请你想一想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是为了帮助谁?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第一小节)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2、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请你们也来做一做这棵小树吧!全体起立。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
全体小树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比较句子: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帮你实现了愿望,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正是由于小女孩对小树的关心,使得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为什么?我们也为小树感到高兴。让我们读读这一节吧。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看见了一棵棵快活成长的小树。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小朋友所说的让老师感到非常温暖。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小朋友说得多好啊!课文中的字娃娃忍不住跳出来,还认识我们吗?看来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它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还有两个小朋友舍不得走,想请大家写一写呢,它们什么地方长得很像?
【板书】
假如
画太阳
帮助小树
画谷粒
帮助小鸟
画好腿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感受出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2学生能领悟本文独特的表达方式。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评价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感受老汉的形象和精神。(目标1)
2通过与其他课文比较,感受到本文语言的简练,结尾悬念的设置。(目标20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欣赏洪水视频,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2)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人们表现怎样?抓住有关的词句。(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3)出路在哪里?(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二、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就在人们还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的老支书早站在了木桥前。木桥前,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感受老汉心理(焦急)感情朗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感受老汉心理(稳稳、坚定)感情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他坚定的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出示进行比较)
4、透过三个感叹号感受老汉着急与坚,指导感情朗读
三、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划
1、出示有关句子,体会老汉和小伙子说的和做的矛盾之处。
2、出示文章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范读
3、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故意为我们设置了悬念)是啊,小伙子是老汉的亲生儿子,牺牲自己容易,可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如同心头剜肉啊!而作者却把这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语言简练)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一特色。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读描写父与子的句子,感情朗读。
5、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却无私的选择了大家,这时,你又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四.感情升华
1、老汉如山,他仅仅是像一座山吗?他就是一座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为全村一百多号人搭起了一座——生命桥!
2、但是,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3、桥塌了„„你想说什么?
4、老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村庄不会忘记他,几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民们也纷纷前来祭奠,作为灾难的全程见证人,让我们加入到祭奠的队伍中去。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呢?
《夹竹桃》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又一篇佳作。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应该说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范作。本文语言清新,结构非常严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下来,作者又从花色着笔,细腻描写了红白两种颜色的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种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景象,通过对比衬托出文中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夹竹桃花开三季,韧性可贵叫人钦佩,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人幻想。文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与第一段前后呼应。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来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愛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表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的幻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和实物、相关语段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夹竹桃不是很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文中那些最能体现夹竹桃的花期长、韧性可贵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指名回答,讨论。(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又开出一朵
又长出一嘟噜
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投影出示)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意思。
师小结:本段一百多字,介绍了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但作者通过这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无论是季节的更替,还是天气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朵可以和它相比。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再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的幻想。
1. 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作者由夹竹桃的影子产生了哪些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
2. 讨论问题一
(1)投影出示:“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再次轻读这段话,展开联想。这么美的意境,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去用心体会。(播放舒缓的音乐)
3. 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了哪些东西呢?
(1)生之间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师问: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读读。
相机出示句子:“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4)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 )碰巧(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夜蛾(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 )微风( )。
(5)大家注意观察,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之处啊?
(先是动态描写,接着是静态描写)
4. 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呢?
读了文中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最喜欢作者哪一次的幻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5. 小组讨论交流。
6. 指名回答。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用朗读将读者领入情境。
7.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奇妙的景象,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教师总结
夹竹桃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六、作业
1. 用“无……不……”“无不”造句。
2. 拓展练习:
夹竹桃幻想还可以想象成什么呢?请仿照课文写话。
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七、板书设计
景象奇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最值得留恋和回忆
教学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何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人应善于自我反省,平等地对待生命,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从他曾他养过的三次猫的经历中领悟到了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读猫,说故事。(完成导学案的表格,指名学生归纳。)
教师示范:比如说第一只猫: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这段的时候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性情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师:很好。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仔细了,概括得越来越具体了?好,下面谁来说第三只猫?
生:第三只猫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
师:没有前两只猫那么活泼,那么可以用什么词呢?
生:忧郁
师:不是很好嘛,课文中现成的很好的词语,它很忧郁。继续。
生: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一下,然后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师:请坐下,说得很好,前因后果都说得很好。他说到了误会了打了它,后来它死在了自家的屋檐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
生齐答:死了。
师:死了?有很多时候,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刚才我们说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我说,这三只猫的命运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齐答:亡失
师:哎,很好,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
师: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好,小组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生: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师:养猫给我们饭后的娱乐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
生:可以让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师:真好,继续。
生:而且它有时还帮我捉老鼠,让我在夜晚不再听到老鼠的声音。
师: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我把刚才前面三位同学的连起来说说。养猫之乐,乐在哪里?乐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老师补充一点是刚才同学没有发现的,我说完以后,就请同学们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在哪里?你能找出来吗?
生:是第九段。
师:请说一说。老师的问题是它还可以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读到了吗?再思考。找到了吗?
生:大家都不高兴了,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师:大家找到的是“同伴”这个词,就仿佛是家人的温情。不是很符合,因为这里已经是亡失了。咱们谈的是“养猫之乐”,是“乐”,肯定是带来乐趣,还没有亡失。请坐下。我读这一段,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要仔细地去读,在第二只猫的描写当中,有这么一句:“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这只猫在门口干嘛啊?
生齐答:等我
师:哎,等我下班。我一回来,它很开心,跑在前面就奔回去啦。你说是不是像一个家人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生边读边划课文)
生:“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从这里看出,失猫之后,因为三妹难过可以看出这只小猫是三妹十分心爱的。
师:难过一词直接抒发了三妹的痛。
生:“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猫当成朋友了,对待小猫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丧失小猫的心情就像失去一个朋友。
师:真好,请坐下。把它当成了朋友,失去了,心里是酸辛的。这句划下了吗?这是直接抒发作者的酸辛。
生:我从“小侣”这个词看出这两个月我对小猫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它离开了,所以我感到了一丝酸辛。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失猫之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这只小猫,它好像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师:你说得真好,生命的一部分被人夺走了,除了愤恨,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齐答:怅然的(师板书:怅)
生齐答:心情
师:所有与心情有关的,用心字旁。这是一个形声字,读chàng。什么意思? 生齐答:不愉快的样子
师:那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怅然和愤懑。
生: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很好,诅骂、诅咒。请坐下。
生:“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这里可以看出我十分喜欢小猫,并且希望它能够再回来。
师:请坐下。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生:第32小节,“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前面第一只猫是酸辛,第二只猫已经很悲伤了,因为又是伴侣又是生命的一部分,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难过得很多。然后现在是更难过得多,所以他的悲伤可想而知。
师:请坐下。你真是一个很用心的同学。关注到了作者失去三只猫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板书:痛惜),很可惜啊,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快乐。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生在座位上自由发表见解)
师:懊悔、自责,刚才我还听到有个同学说了一个词,也与痛有关,是他的——痛悔。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地来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生自读并圈画)
师:咱们班朗读比较好的是哪位同学啊?我就请她读一个小节,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出和她一样的效果来,好不好啊?请你读第29小节。(生范读29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哪一句话成为这一小节表现痛悔心情的标志的啊? 生: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你认为要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愧疚。
师:愧疚,你读出愧疚的感情来了吗?语气在这一句的时候要低沉,语速再慢点。再试一次。就读这一句。(生再次范读最后一句)师:不是很好嘛,其他同学也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30小节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试?(生范读30小节,其他学生听读)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说一下他的朗读?
生:我感觉“我十分难过”这里要读得慢点,这样更能突出作者当时悲伤难过的心理。
师:我同意你的话。(师范读:我心里十分难过)是这个效果吗?有没有同学觉得还有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呢?
生:我觉得“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自我良心的谴责,语气应该读得重点。
师: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而且这种自责的情绪很浓郁,要读得重一点。你试一下。
(生范读“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师:效果出来了。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31小节。酝酿一下,失猫以后的痛悔。预备,起!(生齐读第31小节)
师:好,32小节请男生来读一读。(男生齐读第32小节)
师:“更难过得多”怎么读?要重读哪个词?(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多”吗?对,“更”难过得多。最后这一句,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认为是一起读,还是请哪个同学读?(生选择齐读)我相信同学们一起朗读的这种效果。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预备,起!(生齐读第33小节)
师: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吧,我们说养猫之乐好像没说到第三只猫,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生:因为以前我曾经冤枉过它一次,而且还打了它。
师:冤枉过它,还追打过它。请坐。还有吗?
生:因为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师: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读书还可以再细心点。老师提示一下,前面两只猫让人一看就很喜欢,第三只猫我为什么不太喜欢?有同学说它很懒惰,长得肥肥的,一直窝在哪边。还有呢?哦,看上去很忧郁。还有呢?哎,你说对了,它的毛色也不太好,尤其是有一天还被烧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第三只猫不让人喜欢,主要是长得又不好看,所以我们用一个词,对它有“歧视”。因为不漂亮,因为不活泼,所以我们就不喜欢它。因为不喜欢它,所以才有后面的冤枉它,是不是啊?
你们再看课文,我觉得如果我追打了它,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我完全可以采取弥补的措施的,给它吃好一点,不可以吗?待它态度温柔一点,不可以吗?有没有采取措施?哪一句话?看出来了吗?(生回答第31小节)
师:哦,第31自然段。是不是啊?(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没有表白,然后这只猫就死了。老师在这里批注了一个词:漠视。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因为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就不能够去表白我的这种误解。因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和我对它受伤后的漠视,最后当这只猫死去的时候,我永无改正的机会,是不是啊?
所以,同学们,作者在这里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生:平等的态度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他表达的是一种平等的态度,无论你这只猫长得漂亮也好,活泼也好,忧郁也好,全部应该是平等的态度。不能因为你是猫,我拿了你就打,愧疚以后也要有补救的措施。所以作者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生命。(板书:平等地对待生命)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五、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思考一会,先自己选择一个对象,自说一句。可怜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点评储备:
第三只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郑振铎: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运用
1、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可是,我们生活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请看一段视频,就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结束语: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一、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读讲结合法、2、学法:读议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动画)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2、板书课题
21、《搭石》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呢?
4、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这么平凡,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
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自读,寻找“美”。
师:的确,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再想一想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欣赏美,品味美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谁想先来分享?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①你找得好,读得也流利。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老人认真细致,一心为他人着想。②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 ③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体会到了老人的认真细致/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老人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心灵美。齐读
④是啊!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更是一道(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风景。(板书:行为美)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你找到了这幅画面。说说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协调有序”,情境理解。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协调有序指什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可以吗?
现在我们走在哪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样的美也叫作(板书:协调美)。(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人影绰绰”的“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还有想读的,全班齐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出示文段变成的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师配乐朗读)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生感情齐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课件中文段的重点词换成了横线,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生:(生填空感情朗读)
师: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师:是的,这一行人在家乡的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行人走的是一道风景,两个人面对面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师:看着这样一幅画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谦让、为他人着想„„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板书:谦让美)师:如果遇到老人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4、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谁愿意做做“伏”的动作(深深地弯下身子)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这样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已经在这积淀了。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师:请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又会怎么做呢?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假如(),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美读,升华“美”
1、过渡: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可是家乡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走搭石。因为(最后一段,齐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是呀,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还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分组读课文。
4、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借搭石告诉我们什么?
勤劳、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谦让、尊敬老人„„的人性美
师:对!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摆搭石时老人的行为美,走搭石时家乡人们的协调美、谦让美、敬老美,歌颂家乡人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像这样的文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
(五)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是„„请同学们把你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
板书:
21、搭石
行为美
一道风景 协调美 人美
谦让美
敬老美
(七)作业设计
1、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石榴是我们都吃过的水果,但是作者却把它写得这么诱人这么活灵活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位一下作者笔下那诱人的石榴吧!(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现在你还记得他们吗?(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
(二)词句教学
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2、板书:花、果
3、课文哪里写了石榴的花,石榴花美在哪儿?
4、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很鲜艳!)密盛(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5、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
6、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2、板书:先„„逐渐„„最后„„
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3、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看图)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
1、(出示桔子、香蕉、西瓜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今天我们就选择西瓜,去欣赏它独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2、出示西瓜图,指导学生积累描写西瓜形状、颜色、味道的词语。
3、学生口头描写西瓜。师生评价。
4、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3、出示例文,品读。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10-24
《假如》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05-25
第二课时教案示例05-25
《雪》第二课时教案10-04
泉城教案第二课时07-20
《鸬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7-20
《拍手歌》第二课时教案09-20
金子第二课时教案10-27
花脸第二课时教案11-02
社戏第二课时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