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推荐7篇)
来源:宜府办发[2010]0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
为加快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鄂政办函〔2010〕7号)精神,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宜府发〔2006〕26)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组建我市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队伍组成全市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应急救援支队、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组成。依托市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宜昌市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应急救援队伍原隶属关系不变。应急救援支队、大队主要领导由公安消防支队、大队主官担任,第一政治委员由同级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
宜昌市应急救援支队在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挂牌,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在各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挂牌,统一称“××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
二、职责任务
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抢险救援工作。
三、指挥权限
应急救援队伍是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接受政府的统一领导,服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管理和调度。各县市区政府应赋予应急救援队伍最高指挥官在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机处置权,有权调动各专业救援队伍及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四、联动响应
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将矿山、医疗、交通运输、民政、地震、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作战、训练体系,建立应急救援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和要情通报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领导下各方面力量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同时,将应急物资储备单位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社会动员体系。
五、经费保障
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缺乏客观标准的现实, 在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下, 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 我们构建了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16个二级和42个三级指标构成, 涵盖了组织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医疗后送、防疫防护和防卫生存在内的7大能力要素, 且经综合检验, 各指标间具有协调一致性 (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 , 说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 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客观遵循[1]。新时期新阶段, 着眼实现强警目标, 着眼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建设保障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新要求, 面对建设“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艰巨任务, 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为此, 依据已经构建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进一步开展了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1 开发环境与工具
为保证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正常运行, 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 数据库选用Access 2013,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兼容性[2,3]。Microsoft Visual Studio (简称VS) 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开发工具包系列产品, 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开发工具集, 包括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工具, 如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工具、代码管控工具、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ment, IDE) 等, 所写的目标代码适用于微软支持的所有平台。Visual Studio 2010代号为“Hawaii”, 于2010年4月12日上市。Visual Studio2010 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 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新的IDE更好地支持了多文档窗口以及浮动工具窗, 并且对于多显示器的支持也有所增强。Visual Studio 2010还新增了诸多功能, 如代码编辑器支持高亮引用、提供了一个快速查找特性来增量查找所有在C++、C#以及VB.NET工程中的符号、调用继承树特性等。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软Office的一个成员, 是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2012年12月4日, 最新的微软Office Access2013在微软Office 2013里发布。和其他办公应用程序一样, Access支持Visual Basic宏语言,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可以引用各种对象, 包括数据访问对象、Active X数据对象以及许多其他Active X组件。Access的用途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和开发软件2个方面。
2 系统基本结构
系统分为评分单位、评分参数、实际评分及评分导出4个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 。系统数据库关系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登录设计
为保证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软件系统, 在软件启动时, 首先进入登录界面, 如图3所示。程序在用户信息Manager表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验证通过方能进入系统主页面 (如图4所示) 。
3.2 系统参数设置
每次进行测评前均需对系统参数进行重新设置。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参数设置”项, 在展开的对话框中, 通过“添加”、“修改”、“删除”按钮, 可对现有参数的名称、代码、权重系数以及评价依据等进行调整、更新或重置。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 所有操作生效。或点击“取消”按钮, 取消之前所有操作, 保持原有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界面和能力测评界面如图5所示。
3.3 单位设置
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单位设置”项, 在展开对话框的“单位名称”一栏输入被评价单位的名称, 点击“添加”按钮即可完成新单位的设置;如需对原有评价单位进行调整, 点击“修改”或“删除”按钮即可 (如图6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完被评价单位以后, 需单击对话框中部空白表格内的单位名称, 对话框下部的“选择评分单位”一栏中显示出所选单位 (显示为灰色, 不可进行任何操作) ,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评价系统才能正式启动, 进入测评程序。所有被评价单位测评完毕后, 可点击对话框底部的“导出到Word”按钮, 系统会自动生成Word表格, 显示出各测评单位7个一级指标的评分和测评总分, 对比一目了然 (如图7所示) 。
3.4 能力测评
系统参数和测评单位设置完毕后, 进入能力测评。需要注意的是:测评人员根据静态和动态指标测查结果逐项赋予三级指标相应分数后, 需点击对话框右下部的“统计得分”按钮才能最终生成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得分和实际得分, 能力测评界面如图8所示。
3.5 系统功能的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部分) :
4 系统应用情况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主要用于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 经前期调试, 系统安装快捷、运行顺畅。该软件系统采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登录, 保密性强;系统评分参数模块中的参数设置采用可编辑模式, 随着职能任务的变化, 队伍的能力素质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此时可通过可编辑的参数设置模块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方便实用;系统采取当场评分与实际得分分离的方式进行测评, 通过在后台自动调用权重系数计算实际得分, 使评分员的操作更加快捷;当对多单位同时进行测评时, 测评结果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 系统可对最终结果进行自动排序, 各指标的对比一目了然, 使队伍后期的强化建设有的放矢;通过调用Office Word组件, 系统可将评分结果导出, 为结果的后期处理预留了空间;系统预留数据导入/导出接口, 以便后期对各评分员的评分情况进行汇总, 综合分析比较总体得分情况。总之, 相对于以往测评过程繁琐的纸上操作、分数计算过程而言, 该软件的成功研发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提供了方便、快捷、实用、可操作的工具, 达到了软件设计的预期目标。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武警部队任务谱的不断扩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但发生频率增高, 而且其综合性、复杂性也大幅增加, 导致处置现场实施卫生应急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卫生人员现场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疫情防控、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卫勤保障是指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支撑下, 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官兵健康服务的活动, 主要体现在以信息为主导、以体系为基础, 通过网络化的体系结构、一体化的卫勤组织、精确化的卫勤保障, 在全维战场上实施全维的卫勤保障[4,5]。针对加强武警部队应急保障力量建设这一课题, 武警部队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按标准全面建设、要按制度规范管理、要按实战严格训练以及要按规则科学评估”的4点要求, 特别指出:在评估方法上, 应急保障分队的能力评估要采取依托信息化手段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为充分贯彻落实各级首长的指示精神, 加快“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推进步伐, 结合前期软件开发经验与研究成果[6,7,8,9], 我们开展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通过软件研发, 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语言将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化的目的, 从而使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估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少, 在结果上更为科学合理;使传统纸上考评作业的弊端和不便得以有效规避, 在操作上更为方便快捷;用统计图表直观反映各支队伍的考评结果, 各指标的优劣一目了然, 更加便于各队伍间的横向对比;用信息化的方法可以使数据存储更为可靠, 可以有效规避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条件对纸质存储介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利于数据资料的连续保存和纵向对比。
参考文献
[1]张磊, 郭海涛, 王心, 等.基于专家咨询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 (9) :812-815.
[2]维基百科.Visual Studio[EB/OL].[2015-02-04].http://zh.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Visual_Studio.
[3]百度百科.Access 2013[EB/OL].[2015-02-05].http://baike.haosou.com/doc/5351535-5586993.html.
[4]张雁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30.
[5]王谦, 张雁灵.现代战争卫勤保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67-105.
[6]张磊, 王心, 王中军.武警卫勤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发[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187-188.
[7]张磊, 王心, 郭海涛.武警卫勤指挥作业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5) :187-188.
[8]张磊, 郭海涛, 王心.武警伤病员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52-53, 67.
【关键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1.临沧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7县1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地区,辖区内地震、泥石流、塌方、旱涝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繁,全面加强我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下发以来,临沧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临沧市消防支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培育、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暨试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10年4月,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率先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其余县参照临翔、双江模式,分别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全市7县1区均挂牌组建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支队,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调度指挥和经费保障,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建制、成规模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全市各地按照国发15号文件精神和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先后组建了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沧源、镇康、永德、孟定镇),4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筹备处专职队、云南机场集团临沧机场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专职队),10支乡镇政府专职队,897支村寨志愿(义务)消防队,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力的覆盖面,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当前应急救援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1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器材装备落后
随着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短缺,消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消防装备建设步履艰难,消防装备欠账较多,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现有执勤消防车辆量少质弱,全市共有消防车44辆,其中,9辆抢险救援车,8辆泡沫消防车,9辆高喷车,其余均为水罐消防车,主战消防车大多数还是小吨位轻型水罐车,高、低压泵浦车只占水罐车总量的20%,至今仅配备登高平台车1辆,无排烟照明等用于处置较大以上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弱,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侦检、生命探测、洗消处理等器材缺额较大。高尖端抢险救援器材基本上属空白点,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2.1.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场地设施缺乏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的我市消防部队,在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无训练场地,缺乏必备的特勤训练设施,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处置、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火灾扑救等综合性训练项目一直未能得到正常开展,部队不能进行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制约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推进。
2.1.3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总体建设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进程中,我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跟不上步伐,部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发文部署上,已组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门的营房和基本的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建设受多种因数的制约,组成人员多为社会招聘,其入队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救援能力不强。同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覆盖的末梢,缺乏有效的调度指挥,特别是农村发生灾害事故,缺乏及时高效的调度指挥,从而遗误战机。
2.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存在弊端
2.2.1应急队伍相对分散,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我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分散而单一的灾害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共享,大大削弱了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此外,我市至今没有完成特勤消防中队建设,全市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2.2.2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公安、安监(矿山、化工)、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没有纳入统一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个力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且全市仅有1支矿山救护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
2.2.3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应急救援成本增加
目前,我市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现有应急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应急救援效率。而这种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3.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3.1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公和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应急救援任务德增多,没有相应装备、缺乏相应设施,就会影响到完成救援任务的质量。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对照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分步配备,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大流量、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举高、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专勤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堵漏等抢险救援器材,配齐配强《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逐步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结构,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应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应急设施,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就做到哪里,并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晰安监、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质监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新建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公共应急设施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2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保障体系,推进各县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库建设,重点抓好灭火药剂储备供应、装备维护抢修、装备物资储备、信息保障、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保障等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完善的战勤保障体系。抓好人才战略实施,以市级区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救援分队队员的各种救援理论、技战术培训,做好信息通信、专业技术及有关专家、人才等支持保障工作,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同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应急救援队伍营房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训练、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制定出台《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将合同制消防队伍和农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3.3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整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也正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体系,将消防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同时,立足于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依托市、县两级110指挥系统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市各救援队伍的队伍构成、器材装备实力、集结能力、专长特点等情况,实行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三级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开展演练,做到在紧急情形下,能够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抵达灾区的行动效果,根据灾情和各救援力量专长,科学配置,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分批派出开展救援,各救援力量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2.范围
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3.内容
3.1公司行政部负责指导、综合协调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1)制定有关组织管理制度,指导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2)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工作中的问题;
(3)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队伍;
(4)申请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支持资金,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5)指导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
(6)监督检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7)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信息统计管理工作。3.2行政部负责该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
(1)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和职责,规范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工作;
(2)整合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建设;
(4)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工作。3.3公司应成立事故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救援的管理和救援现场的指挥协调。
3.4公司应成立兼职的急救援队伍,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3.5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以及“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工作原则,履行以下职责:
(1)承担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抢险救援任务;
(2)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演练,熟悉本公司的道路交通、作业环境、场所和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救援物资储备等情况;
(3)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普及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生产单位从业人员避险救助能力,指导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落实应急预案演练等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加强自身宣传,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4)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结束后,应在15日内形成救援总结评估报告。
(5)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并做好工作记录;
(6)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应急救援队伍日常工作;
(7)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8)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资金用于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
3.6应急救援队伍要按照国家和上级单位的要求做好日常训练、队伍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1)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备勤、通讯、训练、演练、装备管理、应急救援、业务学习等管理制度、程序;
(2)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接到调度命令后,迅速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制定人员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日常训练;
(4)制定装备配置计划,按照有关规定维护、保养和报废应急救援装备;
(5)定期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体能和技能训练、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3.7应急救援队伍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3.8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应急救援装备状况良好,运行正常,能够及时投入应急救援行动。
3.9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若上级部门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需要对应急救援装备进行调配时,给予配合。
3.10报废或者新购置应急救援设备,应当及时更新台账。3.11应急救援队伍及行政部应当根据应急救援事故、灾害类型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工作计划,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人员接受培训的情况。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每年不得少于两次,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安排承担应急救援工作。
3.12应急救援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应急救援队伍规章制度;
(3)应急救援预案;
(4)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5)应急装备、工具操作规程;
(6)异常情况的鉴别和紧急处置方法;
(7)自救、互救知识;(8)应急通讯联络方法;
(9)应急救援案例。
3.13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明确应急演练种类、范围、目标、时间、参加人员、评审人员等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不得少于一次。3.14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总结应急演练情况,编写应急演练书面报告,落实改进措施,并将方案、改进措施和总结报告。3.15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值班电话,安排带班负责人和应急救援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工作人员暂离工作岗位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当及时安排人员替补;调离工作岗位的,应当及时补充人员,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人员时刻在位。
3.16应急救援队伍值班人员接到应急救援报警后,应当记录事故类别、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报告。
3.17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接到应急救援指令后,应当立即调动应急救援人员及设备,选择最佳路线,在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
3.18应急救援队伍在抵达现场后,应当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服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接受应急救援任务后应当及时确定方案,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告有关情况。
3.19现场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当清点人员、设备。需要恢复救援现场的,应当根据现场指挥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恢复,经现场指挥人员同意后方可撤离现场。
黔府办发 〔2010〕 3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第三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的原则,兼顾各级人民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第四条 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政府领导、条块结合、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协调当地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等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
第二章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决定和部署本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同级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办事机构,负责统筹、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工作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督促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第八条 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依托省公安消防总队组建,市(州、地)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州、地)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县(市、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本级人民政府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第一政治委员;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州、地)公安消防支队、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主官分别担任总(支、大)队长、政治委员。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卫生、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电力、供水、供气、通信、地震等要按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组建或指导所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托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组织保安员、医务人员、红十字救护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建立本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一条 共青团、红十字会要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具有红十字救护员资格的红十字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
第三章 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负责消防、地震、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五条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一)防汛抗旱队伍,负责水旱灾害引发的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和抗旱工作,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三)气象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天气监测、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做好救援现场抢险救灾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灾情调查评估分析等工作;
(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对灾情、险情进行应急调查,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等工作;
(五)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队伍,负责相关事故抢险救援,并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六)交通运输、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负责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七)卫生应急队伍,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任务;
(八)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动物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的疫情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九)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埋压人员的搜救,重要设施设备和生命线工程的抢修,外地重大地震灾害的增援等任务。
第十六条 街道、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第十七条 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职责。开展应急救援科普宣传教育和辅助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八条 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参加现场处置工作,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论水平。
第四章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第十九条 应急救援队伍平时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同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的指导;突发事件发生后,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
第二十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预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演练。
第二十一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技能培训、装备建设、值班备勤等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登记管理制度,依托具有应急技能培训资质的机构培训志愿者应急救援人员。
第二十二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备案。
第五章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第二十三条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经费,按照现行经费渠道予以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需要,对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给予适当支持。
第二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工作,保证装备器材完好率。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合理储备应急物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紧急调用、征集、补偿机制。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力量为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提供治安、医疗、通信和电力等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七条 省、市(州、地)政府(行署)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建设,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提供保障。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第二十九条 应急救援队员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工伤、抚恤等待遇。
第三十条 对在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一、据实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首先了解刚接手的新班级学生情况, 而选拔班干部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学在小学、中学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 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有了这第一资料, 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当情况了解得不是很准确的时候班主任就要在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去分析、去发现哪些同学适合担任班干部。[1]了解学生就是要发现作为个体的学生的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生动的, 是有待班主任去了解、去发现的。有过班主任经历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深入了解班上的学生,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班长就是通过了解以前的信息结合学生入校军训的情况选拔出来的。那么班主任应当怎样了解学生呢?
1. 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
学生的介绍有两种主要形式我们可以运用:书写简历和学生口头介绍。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书写简历是迅速、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好方法, 而介绍自己的方法适合于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又急于有更深一层了解的时候, 班主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这两种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
2. 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行为常常是其心理和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班主任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和情绪的变化, 进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班主任要善于透过学生行为的表象, 分析出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3. 在交谈中掌握学生的思想
班主任平等地与学生交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在交谈时班主任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以朋友的角色和学生交谈, 以关心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步步深入, 从学生的话语中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
4. 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班级活动是学生展现特长的平台, 在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 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学生之所长,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 在家访时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学生的行为方式总是会带有明显的家庭印记。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背景的重要途径。在家访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家庭环境等, 这些对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二、明确班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 社会上的时尚、风俗、风气都会在班集体里有所表现。班主任在管理这个微型社会时在班主任和班级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组成的中层力量, 这个中层除了日常负责管理班级的秩序、学习、卫生、体育等工作外, 还要在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让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动态都有所了解和掌握。[2]如果该中层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导致班级管理处于较大混乱甚至失控状态, 因此班主任在挑选班干部时要注意其是否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对班干部而言, 在工作中如果用情绪化的行为和语言, 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反而由于自己的不当言行会让班级同学丧失对其的认同, 削弱其在同学们中的威信, 久而久之, 会造成班干部与一般同学间的对立情绪, 从而失去同学的信任形成沟通障碍。所以, 班干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理智客观地对待班级工作中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能体现出班干部是否有自知之明, 是否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能力的长处, 避免在工作中蛮干。另外, 由于班干部调整, 班干部从一个职务改任另一个职务或者从一名班干部调整为一般同学, 他们能否适应新的角色, 继续有效地工作, 胜任自己的新岗位, 这体现了班干部的适应能力。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就要考虑到将来班干部要有15%的调整比例, 如果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到任新的岗位上带有情绪或者在新岗位上不能起向心作用, 甚至相反, 在班级中起离心、破坏作用, 这样的人, 当初就不应该挑选为班干部。
2. 人际交往能力
在班级工作中, 班干部的交往能力可分为对班主任的交往能力、班级干部之间交往能力和对班级工作对象———同学的交往能力。班干部与班主任的交往主要是接受班主任布置任务和对班主任反馈班级上的各种情况使班主任对班级具有客观的把握;班干部之间的交往主要是班级组织中各职能部门沟通和协作;与班级同学的交往主要是布置下传班主任交待的任务命令以及对开展的工作进行指导等。其中班干部与同学的交往是根本、是核心。首先, 班干部要以关心、尊重的态度与同学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同学的想法与感受。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班干部应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感情, 并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同学。其次, 班干部要尊重同学的人格和权利, 坚持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 公正、无私、热心帮助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名同学, 对每名同学寄予美好的期望和信赖。再次, 班干部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班干部要求同学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学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使自己的言行能让同学由衷地佩服和尊重, 不是靠班干部的权威来树立、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威信。不论是对哪一级交往, 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 班干部既要准确地领会对方表述的意图, 又要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意图表述给对方。不能因为意图表述不到位, 甚至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 管理能力
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规划能力是指达到工作目标的计划能力。班干部应该初步具有达到班级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班级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行动策略的能力。目前, 在班级管理上都强调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不要包办, 这就需要锻炼班干部的行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做到100%的充分准备, 班干部需要在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 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而不是求助于班主任。
4. 创造能力
班干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在一些组织活动中能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化建议,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三、搞清楚哪些学生不宜做班干部
班干部的选择应该谨慎,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做班干部, 班主任心中首先应该对那些不适合做班干部的学生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 切忌轻率。
1. 班里的黑“老大”不宜当干部
这样的学生过早地受到了社会上或影视剧中帮会的影响, 拉帮结伙, 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拔刀相助”、“两肋插刀”。这样的学生一旦当了干部, 会把班里折腾得乌烟瘴气, 个别班主任认为这样的学生有“气魄”, 能“镇住”那些不安分的人, 这纯粹是一个认识误区, 万不可一试。
2. 生性懦弱的人不宜当干部
这样的学生多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惟命是从、任劳任怨的人。这样的学生当干部, 不但调动不了同学, 反而常常受气, 心理上受压抑, 精神上受挫折, 容易导致成绩下滑。当然, 你可以让这种生性懦弱的人“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毕竟不是干部培训班, 而是短暂的求知生涯。
3. 生性鲁莽的人不宜当干部
这样的学生思维简单、不计后果, 头脑爱发热、容易冲动,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甚至糟糕得令班主任无法收拾。比如私自组织同学们和外班打群架, 为班里争回“面子”, 为某人“出气”, 又如“私设公堂”逼供“审小偷”, 跟踪盯梢“早恋者”, 等等。
4. 八面玲珑的人不宜当干部[3]
这样的学生往往错误地接受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处世方式, 圆滑世故, 油头滑脑, 见啥人说啥话, 处处讨好别人。有了成绩往自己身上揽, 有了责任往别人身上推。集体决定了的事, 他会立即跑去对人“咬耳根”搬弄是非。比如评三好学生, 他会对别人说那是他的提议;比如要批评处罚谁, 他会对那人说自己好言平息, 谁谁就是不听;比如班里出了事, 他又会说“事先我曾经说过……”。这样的干部只会把班级搞得意见成堆, 人人自危。
5. 高傲自大的人不宜当干部
这样的学生或因成绩出众, 或因有某种特长, 抑或因家境富有, 甚至因与校长、老师有特殊关系, 因而高傲骄横, 目空一切, 刚愎自用, 凌驾于同学之上。这样的干部会严重破坏班级团结, 涣散班级凝聚力, 还会使很多人产生自卑感。
四、确定选拔班干部的方式
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 我认为班主任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 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是不可取的。但是, 单纯的所谓“民主”, 让学生完全“自决”, 一些学生往往会倾向推选自己的“好朋友”, 以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 这同样有不足之处。[4]比较好的办法应该是:先民主后集中, 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班委会成员, 再由班主任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及能力差异进行岗位分工, 优化班委组合。这样既维护了同学们强烈的民主意识, 又根据个性、能力的差异给予了其合适的“岗位”。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 才会树立他们良好的工作威信。
总之,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 是班集体的灵魂。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直接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成败, 这项工作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 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班华, 高谦民等著.今天, 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1.
[2]吴兴良著.班级管理班干部不能软.科教文汇, 2007, 6.
[3]刘志强, 王文道等著.班主任手记.班主任之友, 2005, 8.
摘 要 本研究将“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灾情上报”等工作综合考虑,研究在农村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队的方式。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队机构建设和人员组成、应急救援服务队职责、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递工具、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递流程、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应急救援队伍的考核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探讨了在农村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队伍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应急救援 服务队
引言
农村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最薄弱的地方,比如雷击死亡人员90%在农村。国务院办公厅[2007]49号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工作,切实发挥预警信息应有的作用,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设定乡村灾害义务信息员,组织和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气象机构设置仅到县一级,农村手机覆盖率又很有限,农村乡镇预警信息传送受到很大限制,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手里目前还有很多困难,即存在预警信息在农村传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严重威胁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而研究解决农村预警信息传送的“最后一公里”很有必要。
1、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队机构建设和人员组成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是防灾减灾的主体,在防灾减灾中必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在政府主导下完成各项防灾减灾工作。目前各级政府都已经成立了应急办公室,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职责仍需进一步 明确,特别是在乡镇和村一级的应急办应尽快建立起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公共场所应明确气象应急联系人,这些应急救援队伍和联系人在气象防灾减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应作为全社会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来建设。他们不仅可以最快传递灾害信息,同时可现场直接帮助、组织广大群众(特别弱势群体)开展自救互救工作,灾后还可以帮助、组织广大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起到气象预警显示屏,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可以是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各乡(镇)农业技术员、各村委会的村长或村支书、各中小学负责人、医院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各自然村村民小组长等,这些人员必须在志愿和义务的基础上确定和建立,政府也应给予适当补贴(如手机费、培训费等)。
2、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队职责
(1)、气象信息传递职责
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队就是要解决农村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救援服务队队员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收到气象灾害信息,并立即在所辖责任区域内通过各类短信、广播等有效手段及时传播,以便辖区内的广大村民、学生能最快获取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并采取有效防范手段,以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2)、协助救援职责
由于救援服务队队员都经历过防御气象灾害的各种培训,对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防御措施方面比一般村民有较多的了解,在救灾时有较多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更有效的参与救灾工作。
(3)、灾情上报职责
救援服务队队员身处灾害发生第一线,能掌握第一手的灾情资 料,在灾害发生时,可以最快的上报灾害情况,以便上级部门能及时掌握基层灾情,组织气象灾害救援。
(4)、气象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
通过培训,让救援队员掌握当地多发气象灾害的一般知识,懂得了一些灾害的救援知识,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将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灾害知识,懂得气象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和互救,以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3、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递工具
当气象灾害来临前,县气象局预警系统接到国家、省及市气象部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预警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用手机短信平台、电话、“96121”声讯电话等,通知县政府、县应急办、乡政府、乡应急办、乡村灾害信息员、公共场所灾害、应急联系人;县政府、县应急办接到预警信息后开通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通知乡政府、乡应急办、公共场所为害应急联系人、乡村灾害信息员;乡政府、乡应急办通过全乡有线高音喇叭、电话、手机短信等通知公共场所灾害应急联系人、乡村灾害信息员、学校灾害信息员等。应急联系人、灾害信息员可通过高音喇叭、电话、手机或打锣、吹哨、人工传递等多种渠道的形式直接通知到全体群众、学生中,特别是偏僻、通讯不便的地方,更要及时通知到位,并现场帮助、组织广大群众按照防御预案开展避灾、自救、互助办法,尽量减少损失。
在防御灾害的整个过程中,气象部门利用监测到的信息,及时通过广播、电视、“96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增播、插播、增加信息频次、连续监测、滚动发布监测信息和防御措施,确保信息及时不间断准确传到乡村灾害信息员,应急联系人,救援队伍和广大群众中,使防御工作更具有效和具体。
4、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递流程
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流程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气象部门把预警信号在第一时间里快速传递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乡村气象灾害信息员手中,其气象灾害信息又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如广播、电视、手机、电话等又及时传递到广大群众或老百姓的手中,并利用防御预案组织和帮助广大群众经过自救互救使气象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从而解决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体现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价值和制定气象灾害防御预案的重要性。
图一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传递流程图
5、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
当出现气象灾害时,各防灾减灾机构,灾害应急救援人员应及时将灾情统计上报到县应急办和气象局,上报内容主要包括受灾时天气情况,灾害类别、损失情况、组织救援情况等。其流程与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正相反
6、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各级防灾减灾机构、公共场所灾害应急联系队伍、乡村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对培训人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技术、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主要可包括当地多发气象灾害特点、预警信号识别、信息传播办法、救援技能常识、灾情上报、气象科普知识等。
7、应急救援队伍的考核
对于气象应急救援队员,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这部分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兑现。对他们的考核可采用考核制,将气象预警信息的传输及时率、辖区内的覆盖面、灾情上报的及时率等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对于优秀的救灾服务队员每年应召开一次表彰大会,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队员,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下减少其工作经费等,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机制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推荐阅读:
应急救援队伍名单06-16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10-29
救援队防汛应急预案07-14
火工品应急应急救援预案10-15
应急救援思考10-12
矿山汛期应急救援06-09
煤矿应急救援制度06-17
水上救援应急演练06-21
应急的救援方案07-21
小学应急救援预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