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精选9篇)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1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目前已近200所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形式,并且已经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来自国外,导致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和尚不完善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模式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效果,使国外一些经典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客观分析和评价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模式,对于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实践效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六、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

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是学生与教师以网络为平台就某一案例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并就某一问题交换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案例进行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实现群体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引导讨论方向,并提出疑问和指出不足。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2

一、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高校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不尽如意。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到政府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从事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意见我们得知,目前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不熟悉企业,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很长时间,对企业运行中的问题缺少洞察力和解决办法,许多学生对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实际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强于实践现象突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造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 课堂教学偏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多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偏重于理论的讲授,侧重于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操作方法的运用偏少,学生少有操作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对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下手。

(二) 在校期间与企业实际接触太少

由于学生人数偏多,组织安排不易,学生在校期间参观企业太少。大多数学生参观企业仅2~3次,而且时间太短,,走马观花不深入,对企业感性认识少。

(三) 在校期间专业综合训练偏少

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大多在课程教学中辅助采用一些专业训练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但仅仅结合一门课程开展,明显范围过窄,很难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毕业实习的效果难以体现

由于学生择业时间恰与毕业实习时间相冲突,更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不断投入到各种招聘会、面试及单位测试中或在整个实习阶段都在寻找就业单位,无心实习;另外,由于校企双方并没有明确彼此的责任义务关系,实习单位不愿接收并主动承担对毕业生的培训工作,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学校联系不紧密,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便难以发挥,使实习形同虚设,毕业实习的效果难以体现。

(五) 毕业论文的实践应用性欠缺

本科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阶段其基础知识体系相对完善,有一定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文章中的观点大多相对陈旧,缺乏独到的见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条框的限制和因为缺乏实践而影响其思路的开阔性。虽然学生能够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方法,但其方法的实践应用性明显不足。

三、强化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

1. 在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

法、行为模仿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互动教学环节,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

2. 增加课程实践活动。

在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 可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强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设计, 使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增加参观考察工商企业活动的机会

1. 积极关注企业管理实践,丰富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课程教学中,建议教师结合课程特点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演讲,例如邀请企业高层管理者就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邀请企业负责生产管理的人员介绍生产管理的经验和问题;邀请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就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谈谈相关的做法和经验,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等。让学生通过与实际企业工作人物的接触与现场沟通了解认识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借他山之石。

2. 开拓学生视野,了解企业实践,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

深入企业参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企业管理的现场,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专业学习的内容,因此,从教学环节看, 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阶段和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直观地感受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状况,感受企业实际工作的氛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分析能力。

(三) 增加专业综合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可以采用专业导师制,由导师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案例分析、企业项目调研、社会调查等活动,或在实验室进行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提高专业综合训练的效果。

通过综合案例分析,让学生综合、全面、灵活地运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或发现案例中尚未提出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模拟地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去,达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企业调研,使学生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有着基础认识和了解,熟悉企业管理的环境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增强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必须思考制定计划、安排调查进度、安排不同成员的角色分工、进行调查结论的分析以及最终达到调查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 也可以结合课程学习进程和社会、经济、管理的热点问题开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增强适应能力。

通过综合模拟实验训练,由学生经营模拟企业,并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从企业战略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进行实训,强化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培养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种能力。

(四)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毕业实习指导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互利合作的关系,一方面是把企业引入学校,建立综合模拟校内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调研,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企业建立联系,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使这些企业成为可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培养人才、向企业输送人才、开展科学管理咨询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支持, 企业也向学校提供科研经费并为学生生产经营管理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强化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强化实习过程的控制,避免毕业实习失控现象的出现。

(五) 增强学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应侧重于实践型,突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其在四年期间参加的实践,特别是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管理基础知识,来分析企业实际。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论文抄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指导和答辩环节,可考虑加入企业界人士。因其实践背景丰富,对学生论文要求可能更贴切企业运作实际,如果学生实践型文章写的是其实习单位,也可以考虑请实习单位的主管列席答辩,他们对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进行点评提问,更具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卫, 梁巧转, 肖红.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6) .

[2]陈建中等.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8) .

[3]丁沧海.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8) .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

综合性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多学科综合性适用性人才,而本科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尤为关键的环节,目前理论界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较多,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诸多学者认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教师而言,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对专业本身则可以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特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专业的本土化[1]。学者还认为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够、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缺乏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养,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素质,掌握应用性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就必须转换观念、合理定位,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2][3]。

2. 实践教学软件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也有学者对模拟仿真在应用性课程中的适用性加以研究,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软件上实训以提高实践能力,而在操作实习进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其学习效果会更好。显然,这种模式无疑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开放与合作日趋重要,这就需要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将来进入企业后能从供应链的角度更好地适应和管好企业。现代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网络软件和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一般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都已连接成为局域网。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实习软件系统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通过全社会各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打造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特色[4]。

3. 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和研究

学者们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后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各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师资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因此在评价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状况时,不可能统一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而应根据各校的自身特点,设置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5]。也有学者对实践教学体系加以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并在实施中进行“适度指导”,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教练”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应从“目标、时间、手段、空间”4个维度构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目标性和层次性,分层次构建起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3个模块相互衔接,依次递进,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实施中强调“基础训练扎实,因材施教,分层培养”,充分发挥学科雄厚、学风优良和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采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7]。

以上研究主要就专业实践的基本面的问题展开,而我们要实现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从战略、策略、路径和保障措施展开研究。

二、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途径

1. 战略:提升本科实践教学地位

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适应社会实践工作的帮助作用巨大,而能否培养出具有“厚基础,真本领”的社会所需人才是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学生能否实现就业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衡量综合性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操作层面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关键在于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政府部门、教育教学的承担者应该从立校之基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且将该理念始终贯彻在教育教学部门存续的全时期内。在目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研究服务性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必须从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性变革的层面来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的个体实现现代化的服务[8],这意味着以前所有关于本科实践教学不恰当的认识都应该尽可能澄清,努力实现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的教育之本理念是现代综合性大学教育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2. 策略:进一步强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及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本身至关重要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关键是如何实现“两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成长的结合。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一线教师,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应该在“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和诠释;在有限的4~6年本科教育过程中,至少应该有一半的时间留作本科实践教学的时间。第二,本科实践教学应该作为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一项常规性实务工作、紧迫性任务来抓,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着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把该项工作任务做扎实。

3. 切入点:人、财、物综合配置,各种要素综合开发利用

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应该引进有实践经验(最好是从事过所教专业的实务工作)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同时应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合理配置教师、物质资源与资金。资金投向主要应该体现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并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到企业实践中锻炼和学习,同时建设必要的硬件资源如图书馆和教室等。

4. 基本路径: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是综合型培养模式。这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支援活动等实践与锻炼,提高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分析、解答现实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创新型与实践性相结合培养、人格化培养等两种模式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综合型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互动式有效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式)为核心特征;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必须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形成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互动,对于学生理解困难而教师阐释效果好的内容,应当选择讲述法,不过,讲述法也应当考虑学生的反馈、心理和行为迁移;第四,人文关怀、德性教化、理性自觉综合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

5. 保障措施:本科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施

组织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精明强干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健全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和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差异性较大,但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有三个密切联系的层次,即最高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操作层。最高决策层负责对全校各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进行规划,关键是实践时间安排、实践经费保证、实践课程决策,应该由学校主管校长牵头,教务处、财务处和各院系院长紧密合作负责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制定。中间管理层主要是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院系教学院长来负责“根据大学生培养方案和目标,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根据学分制培养方案),拟定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宏观方案并督促教学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在教学时间、经费保障、考核评价、课时计算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计划和规划”。操作层主要是由各院系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务员和任课教师具体执行某一个课程实践的具体执行过程,具体执行的内容包括: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在操作和实施层面,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三个环节,组织所带班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评定学生实践活动成绩。实施方案应包括目的要求、时间安排、内容形式、实施步骤、考核评定、安全保障等详细内容。组织保障部分我们主要应该抓住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经费保障和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进度计划)是前提。经费投入是物质保证。其中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社会实践研究经费;实践教学奖励经费。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是灵魂。管理人员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两者缺一不可。

制度保障是核心。大学及其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提升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空间广阔、组织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和制度保障。首先,要整合实践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当作法定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保证。如利用寒暑假进行的社会调查,利用本科学习期间专门开辟的专业实践(一周左右的专业见习),利用大学第四年的专业实习(医学类为两年,理工类为一年,文史类为两个月),成绩评定与期末的考试考核不可能同步,必须要把校外实践教学统一纳入学分制培养方案中(法定的教学计划),并配有专门的实习见习指导教师,且应该有相应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和学生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其次,要有可操作执行性较强的组织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第三,要规范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学生实训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第四,要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熟悉了有关实验操作的方法与技能,又能把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9]。

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是主要平台。见习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基地两部分。专业基础类实习教学基地可以利用校内实习中心,另外学校和学院应该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践合作关系,使学生综合训练水平的提高得到保障。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本着与学校双向互利的宗旨,尽可能利用学校已经毕业的校友开办的企业,校友有回馈学校之情、学校有培养人才之需要,两者能够实现互惠互利,建立起来的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均应该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长富,范文锋.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 品牌(理论版),2010(10):26-27.

[2] 杨齐,林军.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200-201.

[3] 孙淑华,宋媛光,郭秀影.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2009(4):133-134.

[4] 李梅芳,杨芳,谷浪波. 企业管理仿真模拟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2010(3):150-151.

[5] 李友俊,关 欣,汤凤丽.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29-130.

[6] 王雪岭,王峻岭. 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 156-158.

[7] 曲立,刘宇,葛新权,金春华.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228-229.

[8] 黄士力.论教育服务的转型提升[J].教育研究,2011(6):48-51.

[9] 洪燕云,谢忠秋.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36.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延安大学新专业建设、管理和评估研究”(编号:YDJG10-20),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管类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4

【摘要】为提高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讨论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形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做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面的探索,以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课程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1.延续性。像大多数管理课程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发展速度可以被描述为‘旧常”。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更应是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改变而不断的发展,课程内容的设置就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延续。

2.综合性。由于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商业管理实际上是许多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中的跨学科学科。

3.实践性。这门学科实际上来自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4.针对性。在商业管理实践中,必须为不同的产品和客户开发不同的生产,营销和物流计划。换句话说,没有通用的企业管理“模板”。

5.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企业管理是人、财、物的管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的补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艺术的运用是科学管理的补充和提高。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二是教学手段方面,相对比较陈旧,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而忽略反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2.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这是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建设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

3.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大部分高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但缺乏企业的实际锻炼,因此在课程在实践性的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双语教学更是难以实现。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性。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大多是基于传统的闭卷考试。

三、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1.加强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建设。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建设应紧密结合现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乃至微型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这有助于学生掌握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现代商业管理方法,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提高就业竞争力。教材应针对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需要,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可以包括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商业决策,营销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创新管理。将管理思想与管理

实践,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巩固理论和实践教材。

2.创新教学模式。企业管理课程的实用性要求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教学,引导讨论,安排任务,创造场景,通过颠倒课堂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案例分析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应对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可操作性此外,还有角色扮演,模拟,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也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

3.深化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的商业管理课程教师普遍缺乏实用性。掌握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向和行业发展前沿,为深化学科建设、夯实课程内容做好功课。另外,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也可以参加企业培训。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公司知识,对产品的理解,甚至是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因此,让学生亲自参与生产实践,营销策划,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产品的相关知识,使他的营销更加方便。考虑到每个学生都不可能有机会接近公司并理解企业,那些可以要求我们参加培训的学生也需要定期回到学校。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增加对公司实践的理解。最后,高校可以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到高校开展行业前沿和实践类型的讲座,从而丰富学生的课程实践内容。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大胆改革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反映成绩组成,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尽量突出实践性的重要性,如:在评估这部分营销策略时,可要求同学将团队作为一个单位并以团队的形式出售。这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商业管理中的营销策略知识,还可以在评估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和团队合作,从而拥有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的组成可以是随机的,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可能没有机会在未来的实践中自己确定团队成员。考试应设置时间期限。从每学期中后期开始,实践能力评估将在3周左右进行。在早期阶段,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和充分锻炼各种技能。经销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确定成本预算和销售价格,并在完成销售后评估绩效。最后,每个团队必须提交练习报告以完成业务总结会议。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评估方法可以反映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程度。

参考文献:

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篇5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会计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会计准则方面,更体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要方面,需要大量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符合会计国际化趋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大量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涌入我国,使得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以满足经济国际化发展和会计职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建立依赖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渠道——本科会计教育,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为我国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精通国际会计知识和惯例的会计人才,成为会计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育相关研究

(一)新形式下会计教育的研究

孙铮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会计教育带来了机遇,如我国会计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会计教育领域的竞争机制引入,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提高,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等。同样,会计教育也面对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等。许家林()提出,面对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教育应该在基本理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形式、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过程及教育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革。认为会计教育国际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是进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会计教育观念的创新。刘永泽()认为,我国会计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及会计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许萍(2004)从教育目标、会计课程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及会计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并认为会计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会计教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吴水澎()指出,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推进会计教育发展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会计教育观念必须创新,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需要变革。从国内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学者很多,但具体针对本科会计教育的研究仍然不够。对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这些研究大多数从我国加入WT0后面临的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来考虑的。对于本科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体主动接受信息。知识不是外在的,而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的内化信息的过程。

(2)掌握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传统知识的储存和提取,还包括知识的运用。技能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和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而,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吸收新知识密不可分。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认知心理学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目的不是教师如何教学,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是学生真正习得知识的前提。第二,教学的目的应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要考虑让学生通过习得知识来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之储存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然后安排一系列的练习,通过设置复杂和综合的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这些习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对会计教育的启示,探讨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之处表现在:一是提出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该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为导向,使学生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同时还应该要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构建了一个有弹性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教育、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教师一直忙于应付将增补修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抱怨一时之间难以消化与日俱增的新知识,学生可能学会了模仿或最大程度的记忆,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必然无法面对就业后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在这种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专门化,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势必不高,缺乏创新精神。有研究表明,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的更新也在大大加快。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如果高校会计教育只注重单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单一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缺陷逐渐显现,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层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基本上都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等其他有关的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这一体系经过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一直沿用至今,为国内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所采用,被证明比较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但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传统的本科会计教育片面追求人才的专门化,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拓展知识面的其他课程。因此,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大,而基础课和相关课程比重偏小。

(2)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核心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方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和存货管理等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第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遗漏。缺少或者不够重视介绍国际会计知识、会计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相关法规教育方面的课程。第三,偏重会计理论教学,实践不足。这种严重向专业课倾斜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不利,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与会计国际化要求不相符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教学目标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会计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偏重于会计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学手段方面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能充分利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习惯于按照现成的规定生搬硬套,面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事项和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缺乏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缺乏对新业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最根本的是缺乏相应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启发、重复制不重创新、重知识不重能力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其内在缺陷已经逐渐暴露且日渐扩大。总的来看,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水平不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属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这种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满足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将阻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要解决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只能靠会计教育的改革,开辟会计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才能最终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三、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明确教育的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已变得广泛而特殊,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叉和融合使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会计人员面临的将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工作,会计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确立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教育理念。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会计人才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千、发挥作用。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能主动适应会计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达国家早就十分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如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和才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是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在会计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在教育理念上应确立以下认识: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改变因为过于狭窄的会计专业教育所引发对学生知识视野的限制,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因为过弱的人文知识陶冶而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不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使学校的专业教育能够切实适应当今不同学科逐渐交叉和融合的国际潮流,适应对会计人员提供多元化和开放性服务的强烈需求;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得传统的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早已淘汰,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本科的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课程改革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会计教育的目标最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来体现。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保障。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体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因此,本科层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由两大部分组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的专业课程。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为了贯彻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这个课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见(图1)所示。在专业课程方面,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国际化背景。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需要从培养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课程和管理学基础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与税收、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由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教育、审计学、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组成。在专业核心课的安排上要考虑到每门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衔接性,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有一些大学已经就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采用了国外的原版教材。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双语教学还不宜向所有高校进行推广,各个高校应在考虑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实行双语教学,参考国际惯例有针对性的引进和使用会计原版教材,以加强国际会计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专业选修课作为弹性板块,由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构成。学校根据会计学科发展变化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来进行设定,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会计、审计理论前沿等课程,课程内容也应该根据发展而进行调整。考虑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应增设相关商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国际商务谈判、对外投资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国际税收等。实践课程包括校内模拟实践、毕业论文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包括参考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无意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包括语言类、哲学类、法律类等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计算机应用等课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陶冶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情操,积累历史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加强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表达能力以及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上也有弹性板块,可由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具体要求的变动而自由设置。如学校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团队沟通和写作能力有较强要求时可增加该类课程。这个体系中的“弹性”包含两层含义是在弹性板块中,课程门类不固定,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减,即课程门类的设置有弹性;二是课程内容可自行确定,同时各课程学分分布可根据需要进行变动。

(三)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适应会计国际化要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与会计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加强现时实用性问题的教学,以使会计教学的内容能与会计发展和国际化的实际进程相贴近。这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方式向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

(2)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互动探讨教学等与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媒介将会计实务工作在课堂上演示出来,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财税、金融、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单调的理论教学和纸上谈兵,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还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由网络支持的师生互动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国家教育资源乃至国外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会计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会计教育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会计教育的改革也需进行不断的调整。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6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卷第2期J.Chang chun Inst.T ech.(So c.Sci.Edi.,2005,V ol.6,N o.224/26 65-66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范曙光

(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长春130021 摘 要: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

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502-006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院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程类院校育人质量最主要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工程类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30%以上,各院校

基本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各专业骨干课均开设2—3个专项实验。在实验室建设中既强调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各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并加大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授课时数,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并制作典型案例,逐步加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的投入等。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各工程院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表

收稿日期:2004-08-20 研究课题: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 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2(37] 作者简介:范曙光(1964,11-,男(回,成都,教授 主要研究企业投资理论及教学。

现为:从实践教学目标看,还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应用

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各院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能力需求;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各院校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看,各院校普遍引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模式,重案例轻实践,美国哈佛大学案例均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生产实践,针对性强、层次高,而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案例绝大

多数是借鉴国外的案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是一种固定化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从实践教学条件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一,缺少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中心;从产学研基地建设看,各院校产学研基地普遍立足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结合本科建立的偏少。此外,各院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另外,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联系与结合还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

为了能够探索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2002年6月经长春工程学院高教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承担了《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研究工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贯彻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原则,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本课题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全面素质观,新的培养目标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以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因此,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育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二者相辅相成。

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与实践方法的关系,与产学研的关系,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

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课程实验与设计,并单独设课与考核,结合实践教学方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功能的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课题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结构分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实践、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实习四大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同时辅以必要的指导;工商管理实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校内仿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并以校内仿真实习为主,通过能力测试达到实习的目的与要求;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大练兵,因此选题至关重要,选题要密切与产学研基地相联系,既要考虑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和有效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选择既能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又有创新点可供学生去探索。通过上述改革,能够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提高效益。

四、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根据改革目标及项目的进程,我们先后修订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大纲,制定了实践能力测试标准。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有特色的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建设了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的选取、编写都围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来进行,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仿真实习与设计,达到现代

管理商务中心通用、综合、开放、高效的建设目标,为新课程体系的全面落实提供硬件和环境保障,提高现代管理商务中心的投资效益。通过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双重实习模式。按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建立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由浅入深得到系统的培养与训练,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题改革在于把实践教学从依附于理论教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改变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朝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并能运用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项改革成果比较显著、效益明显,不仅节约实习设计经费,也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29.[2] 李生校.探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J].中国大 学教学,2003,(11:31.[3]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 2003,(16:27.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 A N Shu-g uang(D ep t.of Business A dminis tr ation,Changchu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is study is to ana ly ze pr actice and teaching status quo,as w ell a s pr oblem in ex istence,t o elucida te the necessity of pr actical t eaching sy st em r efor m of business administ rat ion.Objective o f practica l t eaching r efor m fo 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 se o f business administ ration is br oug ht fo rw ar d,a nd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se o f business administr atio n is desig ned in this study.Key words:applied under gr aduate co ur se;practice of teaching;innov ation 6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7

1. 以学术性项目研究为载体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我国高校中, 以学术性导向为主的新生研讨课占绝大多数, 课程对师资要求高, 通常开设课程与科研项目研究密切结合, 因此以学术性项目研究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主要模式。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由李约瑟难题看中国传统科技文明”, 是基于关增建教授关于中国科技史多年所从事研究的课题进行的。

以学术性项目研究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必须遵循学科背景选择原则或科研项目选择原则, 师资应为特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专家或教授, 课程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该专家或教授的研究专长, 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应有一定的影响。

2. 以问题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模式

以问题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特征是在特定理论研究领域内, 围绕有历史价值或研究价值的系列问题, 提出不同观点进行研讨, 通过研讨使参与者达到增进知识, 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术意识的目的。

3. “汇报+演示+辩论” 的教学组织模式

“新生研讨课”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实践, “汇报+演示+辩论”的教学组织模式是非常实用的。在这种教学组织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全方位锻 炼新生“ 听、说、读、写”的素质和能力。 在西方教育始祖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中, 辩论就是其基本和精髓。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研讨课“生命科学热点”, 采选了生命学科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为背景, 由多位教授与学生面对面讨论的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课程结束时再写一篇小论文作汇报。教室课设置成圆桌会议的形式, 为学生积极发言和辩论创造了条件。

4. 基于广泛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的教学组织模式

“新生研讨课”的特色之一是“研究和讨论”。而研讨的基础是广泛阅读、写作和汇报。 因此基于广泛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的教学组织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生研讨课教学组织模式。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授的指导和引导对于几乎没有进行过专业研究的新生来说, 主动进行学术性阅读和撰写研究总结汇报或研究论文, 有一定难度。

5. 基于实践和实验的教学组织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应用于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课程。例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外教专题研 讨课程“Modular Robot Design”, 邀请英国杜伦大学的Ernest Appleton教授进行全英文授课, 课程持续5天, 除第一天教授讲授2小时左右其余每天讲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剩下所有时间都由学生自主设计, 每天小组汇报进展情况, 最后一天集体进行课程总结, 演示最终的设计作品。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生教育形式, 在我国高校中蓬勃兴起十余年已经成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其专注于研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具有积极影响。以上各种教学模式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彼此渗透。对新生研讨课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 对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雪, 刘俊霞.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11) .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8

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监管在情理之中。近期武汉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有30多所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然而硕士生就业率却连年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这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反思一下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就会感到,出现这样的尴尬并不奇怪。当下,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方式仍然沿袭本科的教学方式,往往几十个研究生聚集一堂,不能让研究生自己主动思考而只是聆听答案,不能让学生创造知识而只是记忆知识,不能让学生发现规律而只是复述规律。由于大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一些学生迫于毕业的无奈,急功近利,于是不得不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使学术整体水平直线下滑。

研究生教育毕竟不同于本科教育,不只是学历上的一种提升,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突破。培养内容上,更要瞄准市场、服务经济,培养模式上,更要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只有建立起完全不同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到考核细节上,作出大胆的改革、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才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借鉴。首先,他们对分数没有苛刻的要求,美国研究生录取甚至没有统一的分数线。他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考核环节,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包括对其综合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的考核,而不是一味拘泥于分数的高下、论文的多寡。

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措施本科论文 篇9

项措施”促改进

教务处:密切联系师生 有效服务师生 本科教学“八项措施”促改进

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教务处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针对目前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听取各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采取八项改进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密切联系师生,有效服务师生。

注重教学为中心地位,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新学期伊始,校长钟毓宁等全体校领导和各学院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教务处处长等深入学生课堂授课、听讲,服务师生。本次活动校、院领导共听课20余次,从听课反馈情况来看,授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认真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但也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问题:

1、少数教学设施和环境存在隐患影响教学效果,如马路车辆噪音大、讲台挡住部分投影、个别教室供电有故障等,2、少数教师讲课声音较小,未带话筒,影响授课效果;

3、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与学生缺少互动;

4、部分学生空手进课堂、不做笔记、注意力不集中等。针对学校领导听课反映的问题,教务处及时对教学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清理、排查,并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改革考试管理,优化课程进度。针对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结束考试反映的两个主要问题:①部分课程结束考试进行的较晚,在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进行期间安排考试,学生因复习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效果。②课程结束考试时间安排较晚,学生无法及时安排学习、生活(如提前买火车票等)。教务处本学期对考试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在教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与各教学单位密切协调,将所有理论课的课程结束考试(共894门次)安排在第9周前调整妥当并公布严格要求教师按教学计划要求结束课程并在课程结束2周内安排课程结束考试,避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环节学习安排。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籍处理时间。学籍处理工作由于等补考成绩,学院对延长学籍的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等因素,时间持续较长,影响延长学籍学生的正常选课及上课。根据教学单位和上课教师的建议,从本学期开始,各教学单位加快补考试卷的批改及和学生的谈话、了解情况等工作,教务处加快学籍处理工作进度,缩短处理时间,避免延长学籍的学生错过正常选课和上课,化解影响学生学业进度的不利因素。

改进教学任务安排,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紧缺,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对于教学管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每学期下达的教学计划都有部分教学班因学生选课人数少而取消。为使教学任务安排更合理,每学期学生选完课后都需对教学任务进行重新调整,尽最大可能使整个教学任务安排科学合理,减少周末和晚上上课,为教师和学生上课提供方便。特别是,今年新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让本已紧张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为保证2013级新生正常上课,教务处从暑假开始,即与各教学单位及时进行沟通,调整教师和教室资源确保新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深入实验室一线,开展现场服务。针对基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先后对学校5个教学单位的6个教学基础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服务,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听取和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共12条,对实验室提出的困难、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和解答,对于解决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认真梳理,后续将积极推进,现场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针对金工实习钳工实习虎钳不足和车工实习设备维修等问题,教务处及时与机械学院、资产处进行了协调,已解决了钳工实习虎钳不足的问题,制定了车工实习设备维修可行性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实施。

聆听基层意见,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务处组织召开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各教学单位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代表和实践教学院长参加,主要围绕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室教学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献计献策,共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共33条。如针对实验室人员不足的问题,材工学院采取聘用东风公司高素质人才,以“聘用制”的方式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既解决了实验室人员不足,又参与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指导水平,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校其他实验室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改进毕业设计管理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务处认真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表象和深层次问题,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了15条建议和改进措施,并请各学院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针对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就业实习、课程补考、重修、考驾照等非常多,对毕业设计冲击较大,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足,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等问题。大部分教学单位同意采取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加强考核和管理、严格时间进度等具体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求职与毕业设计的关系。

上一篇: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题下一篇:如何给宝宝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