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故事作文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的故事作文(精选10篇)

年的故事作文 篇1

十七年的故事里,有曾经和妈妈吵架而和妈妈十四天不说话的行为。那么倔强那么爱面子的妈妈先向我投降了,只因为我是她女儿,而我还是没勇气和她说对不起,只是偷偷地塞了一封信给她。不懂事的自己哦。

十七年的故事里,有曾经因为挑食没喜欢的菜而不肯吃饭,爸爸特地煮面给我吃的行为。结果是我现在还挑食的很,在家倒没关系,在学校就瘦得不成人样了,弄的人家老是问我怎么减肥,而妈妈说爸爸宠坏了我,老是说我爱挑的很。呵任性的自己哦。

十七年的故事里,有在没电的夜里和爸爸大吹我要考哪间学校,以后我还要怎么怎么孝顺爸爸,结果我的下一句话是“爸,我的数学那么差,怎么办才好?”弄得爸爸哭笑不得。呵幸福的自己哦。

年的故事作文 篇2

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写作“十八年”又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学史上,每一个十八年几乎都是充满了跌宕起伏的风云变故,充满了不定和未知,社会的和人生的。如何驾驭人生中的一个“十八年”,那当然不只是曲折动人的故事,不只是伴随着时代前进或滑落的某种人生轨迹,而更是故事背后作者的心态和信念;是文学提供给人们的广阔的艺术空间,应当足以浸润读者的心灵。所以有这样两部“十八年”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某种启示,它们是:张爱玲的《十八春》、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

一、张爱玲与《十八春》

张爱玲早期作品写女性,多半是写普通的女性没有脱俗的理想,没有过人的理性,只是按世俗的要求在旧生活的封闭的圈子里沉坠着,而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旧的一切注定了滑落崩溃,她们却无论如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或在貌似新的外壳下,掩藏着的还是早已透入骨髓的腐旧。从对女性本体的关照出发,她着眼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的堕落,以此来挖掘女性不幸的根源,揭示世代相袭的女性生来是男性附庸的“原罪意识”。她清醒地、冷冷的看着,那些活在她笔端的人物各个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带着一颗扭曲的灵魂,因无法剔除的积存在深层意识中的锈斑,因无法改变的已经长期习惯了的性格的平庸,而不可能有独立人格的追求,不可能有本体素质的提高,不可能解放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比如她写曹七巧,霓喜,葛薇龙,白流苏……彻底的或不彻底的物质世界的牺牲者,她写这些世俗女性及其心态,那彻骨的悲剧感,融入了人生的荒凉感。将悲观荒凉化为人生境界的体验,创造出了以悲凉为主调的文学审美世界。

但这不是张爱玲的全部,是她人生观的一部分,却不是她自我生存的主导。的确,张爱玲对世事人生有极深的体悟,但她更有自己独到的和执拗的生存愿望。她有深刻的悲剧意识:“美是悲哀的”,“苍凉是一种启示”;又有享受人生的达观执著的一面:“我要比张恨水更风光……”,是复合的人生观。

《十八春》是作者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第一个辉煌峰巅过去之后,铅华落尽之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艺术格调和韵致同张爱玲的大多作品一脉相承,依然充满了人生的苍凉和悲哀,在读者的心里唤起浓浓的惆怅和郁郁的情愫。但这一切的来由却截然不同了,因为作品的女主人公曼桢相对于早期作品中的曹七巧白流苏之类,是完全不同的。她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她却不再是那种“没出息,不干净,不愉快”的人,她的身上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美好潜质,她出身卑微,甚至令人难堪,但她从不曾同流合污,且在恋人面前也不卑不亢。出于无法预料也无法提防的命运遭际,曼桢的人生道路意外转折,从肉体到心灵都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摧残和磨难,但她历经多年的困顿却从未屈服,她和姐姐曼璐最大的不同就是精神上从未堕落。小说用从容不迫的、舒缓有致的、朴素写实的笔触所娓娓叙来的、曼桢的历时十八年的悲欢离合,其实就是人的美好品性的无常遭际。这样,曼桢的命运就不再是时代悲剧或性格悲剧,因为在她身上,美的内质是不变的魂魄,时代的变换只是在在不同的舞台布景,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场景烘托她的身形,可以说,曼桢的命运就是珍珠的命运,在持久的磨砺和柔韧的苦痛中缓缓获取晶莹的本色,可以粉碎,却不变质。这是张爱玲以前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一种形象。她仿佛隐隐的暗示了作者深心里对人性中美好层面的柔韧的信心。

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

当代女作家池莉最早是以“新写实”驰名文坛的。她曾经说过:“我的作品是完全写实的,是客观的写实。”如《烦恼人生》中对印家厚一天繁琐生活的细致描述,生动而又不动声色的表现了武汉普通人的真实的生存状况,这种崭新的直面现实的写作立场曾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后池莉的一系列作品发展延伸了这种写作手法,《太阳出世》真切细致的讲述了生育的缓慢、艰辛和琐碎;《不谈爱情》中充满人与人之间唯功利的盘算与计较;《来来往往》中男主人公康伟业十几年来生活境况的点点滴滴……但无论作家采用何种叙事方略,归根到底,文学创作都是作家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与驾驭,而任何一种观念与方法都不是对世界、对艺术的终极结论。所以,作家的创作生命在于要不断拓展对生活、对人的认识广度与深度,拓展艺术世界的内涵与魅力。池莉的小说创作发展到长篇《水与火的缠绵》,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可喜的进步。

《水与火的缠绵》也写了一个十八年的故事:女主人公曾芒芒从二十二岁到四十岁这一人生阶段中,情感、婚恋、心灵、个性的成长与成熟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980-1998年的武汉。小说写曾芒芒历时十八年的情感生活历程,始终紧贴着时代发展的脉络,舒卷自如的展现曾芒芒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人际交往、个性心理、情趣品位,展现她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连串的矛盾冲突、困顿犹疑、突围解脱以及最终的自我觉醒。

曾芒芒是一个出身革命家庭的教养良好的知识女性,她天性温厚、心地善良、柔韧谦和、秀外慧中,她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情感一直深埋在父母之命和社会功利的婚姻框架里,她和高勇的恋爱、婚姻过程充满了选择与被选择、理解与被理解、误解与被误解的双重变奏,直到她最终走出困惑,凭借内心深处执著的愿望走出了一个本色、朴实的真我。

曾芒芒身上有了作者以前所写人物身上都没有的淳朴、本色、对美好事物的敏感、热爱、诗意的情怀、执拗的追求,尽管这些优秀品质一直被掩埋在现实、功利、困顿的生存环境和柔顺隐忍的性格背后。她也曾叹息自己用以纠正错误的总是又一个错误,因为那时她还深陷在父母、高勇、其他人组成的他我世界里隐忍、乖顺、委曲求全,她心灵中美好诗意的精神素质收缩到最小,但她终于觉醒了,在经历了生活的无数冲撞之后,她从此不会再迷失,不会再妥协了。在小说的结尾,曾芒芒心灵深处的自我终于抖落了世俗的尘灰,摆脱了功利的枷锁,洗尽了表面的浮华,亭亭玉立了。曾芒芒的形象是更加饱满和丰富的,是社会的现实的,又是人本的艺术的。

三、写实与理想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的重要意义也许就在于,这是作家本人心灵深广度的一种袒露。我想这里才是更具吸引力的艺术磁场。冈布里茨曾说:画家不是画出了他看到的东西,而是看到了他画出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读者是通过作家的眼睛看世界的,所以作家的作品世界越深广,越丰富,读者的艺术欣赏场域就越开阔,越美妙,读者所得到的审美熏陶也就越自然,越丰厚。

张爱玲和池莉都是上个世纪曾卓有影响的一代女作家,她们在自己的时代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着一代人的阅读。虽然两人的艺术成就不尽相当,但在写作题材的选择和突破上却通过《十八春》和《水与火的缠绵》达成了令人惊异的相似。曼桢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个本质纯美而又素朴坚韧的女性形象,成为作者看待人世悲欢,世事苍凉,人生荒谬的一个美善的基点。曾芒芒是池莉新写实系列作品中平凡卑俗实利人物形象的有力突破,为作者的写实艺术灌注了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理想期待。

其实,从文学艺术的本质而言,文学家不论采取何样创作手法,是书写现实人生的生存困境,还是张扬人之生而为人的某种理想召唤,也就是说,无论从那种艺术角度看取人生和人性,都离不开作家思想深处对生命价值的判断与把握。作家在这种判断与把握之下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是整体的,全面的。仅凭一两部作品是无法做结论性评价的,应在一个作家整体创作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归纳。而在这个意义上说,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之间确实是有着深层的精神沟通的。就如法国理想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和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的创作所显示的那样:雨果对理想人性的坚定信念是植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现实之中的,而巴尔扎克对大革命前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法国各阶层生活的如实纪录并不能泯灭他对人性理想的艺术讴歌。而缺乏了理想关照的所谓写实才是““书记员”的工作。艺术的本质永远不可能与现实完全合谋,她只能是背反或者照耀。

年的故事作文 篇3

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一个廉价的奥地利产打火机点烟后,为了掩饰那令人尴尬的打火机,耸了耸肩,对他说:“它很实用!”。事后布雷斯代发明了一个设计简单,且不受气压或低温影响的打火机。并将其定名为Zippo,这是取当时的另一项伟大的发明—拉链(Zipper)的谐音,以“它管用”为宗旨而命名的。

和世界上其它著名品牌一样,ZIPPO的设计和品牌命名是很和谐的。Zippo易读、易记,这是对其简单设计理念的最佳阐释。这款在中国市场被称为“之宝”的Zippo打火机,74载秉执“它管用”的设计理念,非但没有在打火机市场的烽烟中迷失自己,而是和牛仔裤、可口可乐一样,成为了美国的标志之一。Zippo成功塑造了它“简单就好”的产品文化,也奠定了它在打火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

标志设计防真伪

1936年,ZIPPO打火机的防风墙设计成功的获得美国政府专利权,由此证明Zippo是经过精密设计而成的高科技打火机。并依照它的原始的结构重新设计了灵巧的长方形的外壳,盖面与机身间以铰链连接,并克服了设计上的困难,在火芯周围加上了专为放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四十年代初期,ZIPPO成为美国军队的军需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士兵很快便喜爱上了它,一打即着及优秀的防风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实际上,至今为止的74年中,Zippo的外形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将这一专利发展的近乎完美。每一次在大风中打开机盖,点燃火芯的时候,都会体会到Zippo独到的防风设计。

科技含量使Zippo不仅是一支打火机,更是一件轻巧的随身工具。户外活动之时,不论天气好与壞,Zippo皆可协助燃起营火、炭烧炉,也可当作电筒帮助寻找失物或路线,紧急时更可利用火光作求救讯号。“有ZIPPO就有可能”,全球用户赞叹着ZIPPO的坚实品质,和瑞士军刀一样的多用途性也是它能够风靡全球的一项重要因素。

独到的设计造就了独特的销售主张——防风。使得用户可以很轻松的判断一支打火机是否正宗Zippo品牌,也可以使Zippo用户在恶劣天气使用打火机时都有胜人一筹的轻松和自豪感。正是如此,虽然Zippo价值不菲,它还是创造了全球每天生产65000支打火机而决不滞销的奇迹,在所有的消费者看来,Zippo早已超越了打火机本身,更是他们忠实的朋友,神话和奇迹的创造者。

故事营销显身手

长久以来,许多Zippo和鱼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特别是纽约环保局的亨利·贝斯特带来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1960年,一位渔夫在奥尼达湖中打到了一条重达18磅的大鱼。在清理内脏的时候,他发现一支闪闪发光的Zippo打火机赫然在鱼的胃中。这支Zippo不但看上去崭新,而且一打即燃,完好如初!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不必把Zippo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工具箱里,而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伸手可得的地方。

1911月12日,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1974年10月1日,丹尼尔驾机飞离旧金山机场不久后,发现飞机的引擎油门不顺,不得已支好采取紧急迫降的行动。事后,报上出现了一则这样的消息-“空军飞行员丹尼尔在旧金山海域内,利用Zippo打火机的火焰发出求救讯号,并以火焰引导海岸警备队的直升机迅速发现其迫降位置而安全获救。”

55年前那场战争的幸存者讲述了他们与Zippo的故事, 更是对Zippo的情感倾注:

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Zippo把所有的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这样,Zippo就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和Jeep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直到今天。在那严酷的战场上,百无聊赖的深夜,士兵们用Zippo来点火取暖,或者用它暖一暖冻僵的握着家书的双手来体会一下家的温暖,点燃一根“万宝路”,还有些人竟然用Zippo和一支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

这些广泛流传的故事,将Zippo化身为“救命恩人”、“信号灯”等英雄角色,无一不是对Zippo品质的最好称颂,Zippo的拟人化故事行销空前成功。Zippo将融合品质的故事营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给用户的只有无边的赞叹而没有丝毫造作,这也是品牌营销的一大奇迹。在Zippo看来,是始终如一的风格和品质缔造了这些神话及口碑,令全球用户一生痴迷。

完美品质铸品牌

Zippo防风打火机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可以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和所需要得时候都能让人满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上,在狂风暴雨中,在沙漠里,乃至任何需要它的地方,都会感觉到Zippo优良的性能。

Zippo坚硬的外壳可以抵御任何物质的碰撞。一名士兵因为Zippo挡住子弹而保住性命,而那支Zippo却依然好用。Zippo可以经得起任何浸泡的考验,即使完全被水浸湿,它的火焰也会令人满意。当点燃手中的Zippo时,它就会一直燃烧下去。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夜,手指几乎完全麻木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来点燃那救命的篝火。Zippo强劲有力而且安全可靠的火焰得自于它所用的特制液体燃料。因此,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它都可以被轻松地点燃甚至保持长久不熄。

Zippo的原则——绝不画蛇添足。它的目标是"简单、坚固、实用"——在需要它的任何时候,ZIPPO都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火源。0.27英寸厚的镀铬铜制外罩,再加上0.18英寸厚的不锈钢内衬,构成了Zippo坚固的外壳;玻璃纤维制成的火芯可以永久地保证燃烧的可靠性,可以使用73000次的燧石轮---无处不体现了Zippo的简单、坚固、实用。

巧妙的防风设计令Zippo超凡脱俗而举世闻名。但实际上,Zippo的关键技术在于它的火焰本身。与其他品牌的打火机迥然不同得是,Zippo并不是燃气型打火机,它的燃料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石油提炼物,由它燃烧产生的火焰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异常洁净,不会产生任何污染。这种液体燃料就隐藏在防风墙里面的玻璃纤维机芯上。实际上,Zippo燃烧的方式就像是一盏油灯,这也是为什么Zippo具有如此强的防水和抗风能力的原因。科技铸造了Zippo的品质,而品质给了Zippo品牌始终如一的公众印象——稳健并值得信赖。正是这完美的品牌形象,让Zippo在全球拥有数以亿计的忠诚用户,而且很多用户都拥有数支Zippo并终生收藏。

Zippo,一个神话一样的品牌,74载屹立不倒。它以品质铸造品牌,以品牌承载品质,并赋予自身人物一般的传奇色彩,成功对产品进行内涵的升华。一言以蔽之,Zippo的成功,在于它以品质和秉执塑造了一种只属于自己的、无法复制的产品文化。因为在所有用户眼中,Zippo不仅仅是打火机,更是有着动人故事,并值得信赖,伴随一生的忠实朋友。

那些年的爱情故事 篇4

9月1日,我怀着梦想来到了美丽的河北科技大学,那日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

上午十点,我跟我哥坐上了从张家口开往石家庄的火车。两人的手里大包小包共十个,在火车上挤得都没地方放了。

本来应该下午六点到石家庄的,但没想到火车竟然晚了两个多小时,晚上八点才到石家庄。在火车上,竟然有个大二的女的觉得我哥长得帅,主动要我哥的电话,一边的我真的相当郁闷啊,为什么不要我的呢。

下了火车,在火车站找了半天没有找到适合住的地方。无奈之下打车到了河北科技大学,在出租车上深怕那司机骗我们的钱,一路之上骂石家庄骂的不停(只是我在骂),现在回想起来也怪搞笑的,难道骂了石家庄司机师傅就不会骗我们了吗?好在石家庄的出租车司机职业素质都比较高,没有骗我们的钱,从石家庄到科大东门花了不到三十,而且速度还比较快,比张家口快多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晚上最对不起的就是石家庄了,骂了它整整一路,在石家庄呆了四年,发现石家庄其实挺好的,真是舍不得离开啊。

来到河北科技大学,我跟哥哥把大大小小八个包放到了东门的警卫室里,然后向科大西门走去。不来石家庄不知道什么叫做井底之蛙,不进科大门不知道什么叫墙角之花。刚踏入科大校园的时候,我竟然把科大想象成了高中的校园,以为几步就会走到头的,但没想到刚刚走到公教楼我便走不动了,要知道,这么长的距离甚至可以横穿三个普通的高中了,然而这才只走了科大的三分之一不到。

当我们走到科大西门的时候,不知道我哥怎么样,反正我是腿麻了。但看到西门一对对的情侣,我的眼睛都差点睁大了(我是天生的单缝眼),尤其是看到西门关了后那一对的情侣,我的鼻血差点都喷出来了,那男的竟然直接就把女的抱了起来,我还是头一次看到那么开放的学生。从那时起我便暗自发誓,大学四年我一定要搞一个对象。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我大学四年的爱情经历,由于大学四年实在是太丰富,太辉煌,太刺激了,如果写出来,我怕看了的人无一不会羡慕、嫉妒、恨,为了让大家看了能够找到一些平衡,我决定把我大学四年狗血的爱情生涯写出来。

第一章李笑怡

李笑怡是一个真实的名字,我想我们都大四了,都是要走的人了,她跟她的对象应该不会因为我用她的真名而跟我生气吧。我写这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为我自己留下一些回忆,我在此祝福李笑怡跟她的对象白头到老、永结同心。

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李笑怡是在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上,当我们以方队的形式走进学校的主体育场时,看到一个披散着头发,身穿黑色衣服,满脸笑容的姑娘手持红色泡沫牌子,上面写着“材料学院”四个大字(时隔四年,当时的情形早已不记得了,能够想到这么多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名美丽的姑娘个子高高的、身材棒棒的、头发长长的、眼睛大大的。“咦”我尖叫一声,个子高、身材好、头发长、眼睛大,这正是我的最爱,于是我便向周围的人说道:“这个女的我早就看上了,我要追她,谁知道她是哪个学院的?”

“她就是咱们学院的,要不她举咱们学院的牌子干什么?”也不知道是谁这么说了一句。

听到是自己学院的,我顿时心花怒放,继续问道:“那她是哪个专业的?”

“成型的。”这时又有个人说了一句。

“成型是什么东西。”当时刚刚来到大学,真的不知道成型是什么东西。我们学院的名字很搞笑的,尤其是那高分子专业,高分子一班、二班简称高一、高二,第一天开讲评时我竟然直接被这两个名字给弄晕了。

“成型就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这时又有人解释道。

“哦。”我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然后继续问道:“那她叫什么呢?”

“李笑怡。”这句话好像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子说的,当时我很感激他。

由于大家都是刚来大学,彼此都不是很了解,没有人知道李笑怡的电话,那天虽然收获不少,但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我俩之间的感情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天,我在宿舍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伟哥(这个人不知道是小祁还是伟哥)问我:“哎,大壮(我的绰号,因为身体比较强壮,所以同学们叫我大壮),听说你看上李笑怡了?”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听到李笑怡二字,我立马兴奋了起来,停下了手中的作业,双眼痴痴的望着伟哥。

“我只是听人说的,好奇而已。”伟哥笑了笑,较为关心的继续说道:“你有李笑怡的电话吗?”

无奈的看着伟哥,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没有。“随即双眼突然亮了起来,色迷迷的看着伟哥:”你有?“

伟哥骄傲的笑了笑,拍了拍胸脯,说道:“那是必须的啊。“

从此我便有了李笑怡的电话,那天中午便直接发了条短信:“你好,我叫王晶晨,请问你是李笑怡吗?如果是的话,希望咱们可以交个朋友。“

整整等了一个中午,李笑怡没有回一个字,我等得几乎花儿都谢了,宿舍里的同学都一个个的安慰我,我也自己安慰自己:“没关系的,姑娘嘛,会害羞的。“

大约是在下午三点的时候,李笑怡终于回来了一条短信:“不好意思,中午有点事情,没能及时回你,很高兴与你交朋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内容早忘了)。

从此我便开始骚扰上了李笑怡,我觉得我是在追李笑怡,但大家都说我是在骚扰。

认识的第三天我便开始给李笑怡发短信表白:“我爱你。”之后每天都发一条这样的短信。

晚上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给李笑怡打个电话,并且总是会在我跑完步的时候打,向他炫耀我跑了多少圈(当时学校的健身房还没有开放,我只能在操场锻炼身体),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自己真是太无知了,可笑的很。

有时,当李笑怡心情好的时候,她会通过电话随意的弹几首曲子(李笑怡电子琴弹得不错),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李笑怡曾在电话中无意的弹了首《秋日私语》,那首曲子将我整整迷了半年。

为了跟李笑怡有共同语言,我也花二百块钱买了个电子琴,天天在宿舍折磨人。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琴技也在不知不觉间飞速提高,并且在之后的几年内我还迷上了口琴跟萨克斯,这两个乐器竟然在之后的三年内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

虽然最后李笑怡果断地拒绝了我,但我还是相当感激李笑怡,是她将我这个音乐盲人带人了乐器的圣殿。

后来有人向我反应,说是我天天发“我爱你”,李笑怡开始反感我了,于是我便不再发“我爱你”,将短信内容改为了“Iloveyou”或“察浪嗨呦”。

最后李笑怡应该是忍无可忍了,于是把我拉黑了,彻彻底底的拉黑了,也许现在的还黑着呢。

但在这段时间内,我并不是毫无成果,我还请李笑怡吃了顿饭,花了一百多块钱呢,回去的时候还给她买了一些水果,花了二十多块钱,很骄傲,很自豪,哈哈哈。

在李笑怡一次生病的时候,我还给她买了几十块钱的零食,托珺瑶(我们班的一个高个美女)帮忙送了过去,为此我也得意了好几天。

在我大二的时候,为了办校训平台(一个传媒组织,就是联系导员助理,弄上整个学院学生的手机号,然后再将其加入飞信好友,每日发一些有意义的广告),我花1300块钱买了个二手的IBM笔记本,一个整整折磨了我两年的笔记本。买上笔记本后我顺便申请了一个QQ号(我的QQ比较晚,大二的时候才有的),有一次在无意间,我突然在别的好友上发现了李笑怡的QQ,于是我便与李笑怡有了新的开始。

在校武术社担任教练的时候,为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我开始学习PS跟绘声绘影。我用PS为自己做了很多相片,而且还用绘声绘影做了很多视频,这是我大学四年来的一大骄傲——从一个电脑盲人变成了一部微电影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我的视频技术不仅用在了我的事业上,而且还用在了我的爱情上,自从无意间加上李笑怡的QQ后,我便从李笑怡QQ中下载了很多她的相片,然后整日整夜废寝忘食的为李笑怡做相片,做视频。我给视频起的名字是《河北科技大学美女李笑怡》。我为李笑怡做的视频被他们班里的同学都看到了,而且还不断的问我李笑怡的下一部视频什么时候出。每次听到这话,我总是憨厚的笑笑。

通过做视频,不知不觉间,我跟李笑怡的关系仿佛更近了一步,于是我更加废寝忘食的为李笑怡做视频了。

直到有一天,我跟李笑怡在QQ上聊天,李笑怡有些羞涩的说:“以后不要再为我做视频了。”

听到此话,我一头雾水,疑惑不解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快要有对象了。”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快要有了。

李笑怡这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得我整整愣了半个小时。

“哦,祝你幸福。”

没有过多的言语,我的大学的第一份爱情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

记在去年,有个人问我:“你真的真心喜欢过李笑怡吗?”

那一天,那一年的伤感故事 篇5

那一年,情窦初开,仿佛天地只为你我相存一样。纯真的浪漫随风而起,悠扬出一阵阵风铃,清脆地自然。手握心形,让阳光穿透,稻香的田野里映射出欢愉的温馨。也不知是谁盗走了悲伤,那一年,我们无忧无虑,无悲无伤。

那一年,骑着单车,带着你出去逛。划落枫叶的忧伤,走过青春的梦。带着你的幸福不断过往,只为寻找那天涯海角,寄存那温情的爱。看着那旋转的木马,记忆的微笑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一年,我们彼此承诺,许下永远。

那一年,车站的苦候,只想为你送上手中的温暖。亲自帮你戴上手套,捧上微热的奶茶。那一刻,风雪逝化,觉得两颗心很近,很美。看着你幸福的欢笑,觉得再累也无所谓。真的认为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也会在你身边,有地狱,我们一起猖獗。那一年,我们彼此依偎,不离不弃。

可是,世上哪有绝对的完美,更何况还有现实的残酷!

那一天,风雪依然,你突然问我。“心累了,该怎么办?”看着你眼中的闪躲,我不知道该怎么作答。拉着你的手,带你去看那风吹雪落,赏那素白冰雕,在纯然的世界里,我们再次嬉戏欢笑,也许一切只能随缘。可是若无缘,为何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却惟独与汝相见,情丝缠绕,欢笑无垠。只记得那一天,恍惚而过,只想给你最后的欢乐。

那一天,续落的冷漠终于崩塌,想给你再多的欢乐,却发现已经无能为力。也许只有放手。狠狠地吵了一架,断然的提出分手。就这样,彼此的感情沦为了花絮,成了过客。但愿你不会怪我无情,我只是想给你自由,给你一个离开的借口。

那一天,送你去学校,离别的时候,我们彼此沉默。看着车站,周围熟悉的场景,却已经物是人非。你问我还能保持联系吗?我说会的,我们还是朋友不是吗?紧紧地拥着你,然后默默地看着你离去。突然明白,也许你是一个爱热闹的孩子,我给的爱却太安静。那一天,想了许多,已经能够平静的放开。

……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故事 篇6

张奎是明代人许仲琳根据历史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名著《封神演义》中的一位传奇式人物。武艺高强、身怀绝技的张奎、高兰英夫妇俩镇守渑池雄关,为了捍卫即将覆灭的殷纣王朝,在敌众我寡、后无援兵的情况下,张奎利用地行之术,借助座骑“独角乌烟兽”的威力,高兰英利用“太阳神针”密切配合,在守卫渑池之战中,连斩周武王的伐纣名将十多名,死伤兵卒无数,是武王伐纣征战过程中最为残酷的一场恶战。

《封神演义》在“渑池县五岳归天”、“土行孙夫妻阵亡”等章回里,对这场撼天动地的战斗描写得淋漓尽致。后来,姜子牙受玉虚宫元始天尊之命,将伐纣征战中阵亡的忠臣良将各封神位。张奎被封为七杀星,高兰英被封为桃花星。他们被封了神位以后都是干什么的?我想,恐怕多数人不知道。可是,长期以来河南渑池人都说张奎是灶神,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家之主“老灶爷”,他的夫人高兰英当然就是“老灶奶”了。每年腊月二十三,人们都要摆供烧香,叩头祭拜,要送其“上天言好事”,初一五更时分要迎其“回宫降吉祥”。

年的故事作文 篇7

直到1992年,有人无意中在昆仑山里发现了这隐藏亿年的宝藏,顿时举世震惊,世界的目光很快就聚焦在昆仑山一个叫万宝沟的地方……

昆仑玉现世

震惊世界的昆仑山宝藏

万宝沟神话诞生于1992年。在这之前,万宝沟不过是昆仑山几十万条不知名山沟中的一条。

故事的主角达西,是当时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的书记,自从1991年格尔木市鼓励群众找矿开始,达西就带着儿子旭辉,利用业余时间寻找传说中的玉石。

当地蒙古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昆仑山中有一个神秘之地,里面全是五彩斑斓、取之不尽的美玉。达西祖祖辈辈生活在昆仑山下,从小也常在父辈口中听到这样的传说。不过,真正让他坚定寻宝信心的,是他与一位猎人的对话——达西在和一位蒙古族猎人喝酒时打碎了一只啤酒瓶,那位蒙古族猎人无意中透露,说自己在当地“扫哈尔布哈”深山中,见过像啤酒瓶碎片一样的石头,非常美丽。

猎人的话让达西脑中电光火石般的一闪——“扫哈尔布哈”,是格尔木昆仑山脉旁的一座山峰,蒙古语是“瞎公牛”的意思,这座山以及它的余脉很庞大,即使当地也很少有人将它穿越。

于是在后来的整整一年里,达西父子的足迹踏遍了这条山脉,不过非但一无所获,父子俩甚至还差点搭上了性命——曾经,他们的吉普车陷进河水的流沙中,逃生的父子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吉普车没入深渊。

不过,这也并未能动摇达西父子的寻宝信心,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他们寻找玉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瞎公牛山附近,而是一步步接近万宝沟——万宝沟在距格尔木市100多公里的三岔河附近,自古就叫万宝沟,父子俩从古书和资料中推测,这个沟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什么,或者古人早就发现了这里的宝玉,但是并没有公之于众。

里程碑般的历史发生在1992年农历大年初五:这一天,达西父子以及朋友达力登开着吉普车来到万宝沟,几经周折后,发现走进了一条死路,正当他们准备返回时,却突然发现道路四周像啤酒瓶碎片一样的玉石块,从山顶稀稀落落地流淌下来。父子俩二话没说,一鼓作气地爬上山顶,奇异的昆仑胜景扑面而来:满山都是裸露的玉石,碧绿耀眼,在日光下散发出异样的光芒。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几天后,达西父子再次来到山顶,在青玉石堆西侧仅11米的地方,见到了碗口大、盘子大不等的玉柱围成的圆圈,像古代的祭台。玉柱的外皮是油黑透亮的,玉柱极其坚硬,根本撬不开,儿子旭辉搬来一块石头砸断了其中一根,玉柱一半是羊脂白玉,一半是碧绿如滴的翠玉——他们从未见过这奇特的宝玉。

细心的达西看到玉柱圈中有一个小碗大的窝,窝中全是金黄色的细沙,达西抓了一把,感觉有水、湿漉漉的。多年以后达西问过别人,对方告诉达西,金黄色的细沙可是好东西,那可能就是昆仑山亿万年形成的玉髓石英。

现今已经六十多岁的达西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了一块最初送往扬州鉴定的昆仑青玉石料。与父亲一起出生入死寻玉的儿子旭辉则说,当年那块砸下来的黑皮带翠羊脂玉料,一下山就被朋友软磨硬泡地要走了,如果留到现在,应该值一大笔钱。

悲惨成长史

惨遭掠夺破坏的万宝沟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1992年昆仑玉被发现后,达西向格尔木市地矿局做了汇报,并把玉石切片送到扬州鉴定,鉴定结果是:一种新的玉石横空出世。由于是最早的发现者,他们还成了名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来做玉石研究时,将发现昆仑玉的山峰称作“旭峰”。

那个最先发现的玉矿,就是现今的万宝沟三岔河玉矿,这里产出的昆仑玉品种最多,色彩最艳丽。

不过,昆仑玉被发现后,万宝沟却迎来了一场源自金钱的灾难。

达西发现昆仑玉后只隔了一年,消息不胫而走。1994年,万宝沟发生了哄抢事件。“很多人都涌到山里,用炸药炸,大量的文物贩子、玉器贩子云集,就地收购。挖玉者晚上人手一个手电筒彻夜寻找玉石,为了寻找玉石,手电筒一度脱销。”当地人这样介绍当时混乱的挖掘景象。

政府采取措施制止了哄抢乱采的行为,随后又专门成立了格尔木昆仑玉石公司,负责昆仑玉的开采和经营。不过,昆仑玉矿随后又承包到了个人手中,在利益驱使下,昆仑玉矿仍然长年遭到掠夺式的开采。

一位学者证实,昆仑玉发现的最初几年一点没得到重视,一公斤昆仑玉只有二十元左右;而且现在最弥足珍贵的白带翠昆仑玉,最初却以和田玉的标准来看待,将翠色当成了瑕疵,很多白带翠的玉料,加工时竟然将白玉切下来后把翠玉丢弃了。

昆仑玉第一次价格飙升,与北京奥运会息息相关——2007年4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函,请求北京奥组委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玉石材料。此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用昆仑玉制作全部奥运会奖牌的玉环。根据专家的说法,昆仑玉入选奥运玉有四大优势: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玉矿带,在物质组成、产状、结构特征上基本相同;质地细腻、储量大、品质均匀,材料块体大,每块奥运奖牌完全可以在一块原料上制作完成;同时,昆仑玉具有奥运奖牌所需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的全部原料,不需备料。

而随着和田玉资源的枯竭,很多新疆的玉石贩子,开始把昆仑玉拿回去当和田玉卖,昆仑玉价格也因此飙升。于是,一些与巨额财富失之交臂的故事流传开来,比如最早运往外地的两车皮优质昆仑玉料,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运到河南后被告知不是真玉,又没办法往回运,只有倾倒在当地,却遭到懂行人的疯抢……

刘永宏,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教授级工程师,在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工作多年,他是最早对昆仑玉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

刘永宏说,昆仑玉的玉质之佳赢得了很多专家的赞誉,由于和田玉早已不出产大块玉料,以至于扬州玉工现在到了“离了昆仑玉就没法活”的地步。昆仑玉中的细料青玉因为能加工薄胎玉器而蜚声海内。但是,现今的昆仑玉虽然价格飞涨,但实际国内对昆仑玉的研究却远远落后,昆仑玉种类很多,但省内连个像样的昆仑玉标本室都没有。“更别说昆仑玉博物馆了”——刘永宏说到此,深深的遗憾溢于言表。

昆仑玉之殇

万宝沟的千年宝玉还能开采多久?

由于地处高原腹地,格尔木市在早上8点往往还晨曦未露。不过,这丝毫不能改变众多卖玉人的心情,他们总是摸黑抵达昆仑路附近的玉石交易市场,动用三轮推车、摩托车、自行车、拖拉机、卡车等各式运输工具,把一块块万宝沟出土、还裹着土的玉石料拉进露天市场……忙碌而热闹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西部最大的昆仑玉交易市场,自此开始了一天繁忙的交易。天色渐亮,南腔北调的买玉人涌入市场,他们依旧采用青海当地最古老的方式——互相把手指伸进对方的袖口来讨价还价。

许多商贩对昆仑玉的“钱景”非常看好,一位自称有20年鉴玉经验的商贩对记者说:“这几年都在涨价……”不过,对于昆仑玉的前景,也有人表现出担忧:“昆仑玉就这么多,采一点少一点……”

那么,万宝沟中的昆仑玉,究竟还能开采多少年呢?笔者查到一份不完全的统计资料:昆仑玉每年的产量约1500~2000吨左右,由于多年的破坏性挖掘,万宝沟及周边玉矿的许多细种青玉料和“黄口料”已经采完,只剩下玉质一般的青玉粗料,甚至有的矿再没有玉石产出,目前仅仅靠盲目爆破,零星炸出一些玉石来……

万宝沟三岔河玉矿是昆仑玉的主产矿,开采时间也最长,曾经有“东六西五”11条矿脉,不过早在多年前,三岔河玉矿也只剩下1条矿脉还在开采,而且采掘深度已经超过70米,玉矿的矿脉按成因推测最多不会超过100米。也就是说,不需两三年,这条矿脉采掘完毕后,中国的白玉矿藏就会缺失。

在昆仑路上的玉玲珑珠宝店,女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一只白玉手镯,要价7万元。当地业内人士介绍,实际上,同样是这种白玉手镯,在1995年的时候,每只只有180元到300元。 随着国内玉石市场的升温,以及和田玉资源的枯竭,昆仑玉的价格一路飚升。“以前,昆仑玉最好的白玉还是1000元一公斤,现在,涨到了1万多元一公斤。价格是10倍左右地上涨。”而“靠山吃山”也在格尔木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座小城中,仅从事玉石行当的就有1万多人。

年的故事作文 篇8

1983-2013年戏剧习作借助电视平台红遍全国,专家、主创解析30年发展历程

春晚小品:中国特色全民娱乐方式

1983年,央视春晚拉开了序幕。中戏表演系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被搬上了春晚舞台。同年舞台上被称作小品或者喜剧小品的还有王景愚的《吃鸡》,以及严顺开的《逛厂甸》《弹钢琴》《阿Q的独白》。尽管早期定义稍显混乱,但小品,作为一种为中国特产——“晚会”量身定制的节目形态还是赢得了一席之地,并逐渐成长为春晚这道大餐的主菜。

去年,“小品王”赵本山[微博]多年来首次缺席央视春晚,今年甚至宣布退出小品界,而连续24年登台的黄宏今年也没有露面。与之对应的是,以“贺岁舞台剧”打开局面的戏剧团体“开心麻花”连续两年登场,代际更替的讯息越来越清晰。本报记者耗时两个多月独家采访了赵本山、陈佩斯、黄宏、王景愚、蔡明[微博]、潘长江[微博]、巩汉林、沈腾[微博]等春晚小品“熟脸”,以及黄一鹤、赵连甲、何庆魁、束焕等幕后功臣。他们记忆中“春晚小品30年”的点滴,也折射着30年来的社会变迁。

溯源 戏剧院校的教学训练

小品,作为央视春晚上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形式,三十年来为观众带去了许多欢笑,也让一批明星家喻户晓。追根溯源,小品最早来源于艺术院校教学所进行的训练用的戏剧小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及“戏剧小品”的概念,将其定位为“培养演员的心理技巧和想象力的训练手段”。据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胡薇介绍,以戏文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为例,学生要先从散文入手,逐渐过渡到简单事件小品及复杂事件小品,之后进行几轮的短剧练习,最后才进入到毕业大戏的创作。除了戏剧领域,音乐、美术等其

他艺术门类也有小品的身影,比如“器乐小品”“速写小品”等等,许多艺术大师都有过不少这样的练手之作。“小品虽小,却是五脏俱全。一部大戏所该有的起承转合它都有,只是缩小了格局,精简其过程,浓缩出精华。小品本身也并不意味着粗糙和浅薄,因为‘以小见大’是每一个好的小品必备的特征。”

“对于系统的艺术教育而言,小品是学习创作的必经之途,但教学所用的戏剧小品与春晚小品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胡薇称教学小品只是艺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阶段而非终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对内容、题材,悲剧或是喜剧,大众还是小众,没有限制。春晚小品则不同,它生来就是一个可以直面大众的成熟作品,甚至由于春晚平台的特殊性,它所受到的关注与其影响力可能要远远超过任何一部大戏。

成形 电视媒介塑造小品形式

1984年春晚的《吃面条》,让中国观众知道了什么是“小品”。在那之前,是哑剧。王景愚的《吃鸡》,就被称之为“哑剧小品”。“哑剧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有规律性和套路可循。”陈佩斯说:“但当时我们的小品,还没有完整地在舞台上出现过,也没有现成的模式,都要自己摸索着来。戏剧在过去都是整台大戏,属于单独完整的艺术形式,可是用一个十几分钟的东西把它切分出来,穿插在晚会节目里,这种形式是我们近代没有的。”不过近些年,陈佩斯在一些古代戏剧资料里发现,最早的小品形式从汉唐时期就有,“比如唐宋的参军戏,只是到了近代,因为某种原因被淹没了。”

“早期的小品演员,随便拿一个题目,就可以演上十来分钟,即兴的内容比较多。包袱也不会卡得特别紧,后来慢慢地小品就规范化了,因为它借助了电视这个媒介,就有了各种技术上的限制,镜头、时长啊,也就有了小品编剧。”早期春晚编导组成员赵连甲称:“如果你留心观察早年春晚的报幕名单,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都没有‘作者’或者‘编剧’的署名。因为那时的节目是集体讨论出来的,最后分工,谁写谁排,没署名一说。”

“任何样式的艺术都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的。电视普及在民间、小品落户电视,就兴于民间。”何庆魁认为电视让小品走向繁荣,各地小品带有明显的地方风格,如北京人艺风格的京味小品,带有相声曲艺风格的天津小品;黑色幽默风格的南方小品,以及从二人转“拉场戏”转化的东北小品等。这些小品在登上电视特别是春晚后,也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地方文化,比如东北方言。

发展 从戏剧出发,又回归戏剧

早期登上央视春晚演出小品的王景愚、陈佩斯等人,作品带着显著的戏剧小品转型而来的痕迹,风格“从戏剧小品出发,渐渐向晚会气质走近”,胡薇特别提及陈佩斯、朱时茂[微博]这对黄金搭档,“他们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作品,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层次很清晰,重视对角色心理层面的展示,运用了角色的倒错与置换、人物内心与表面的差异、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等喜剧创作技法,再加上两人的精彩演绎,让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陈佩斯日后告别春晚,专注于戏剧舞台,进一步发展陈氏喜剧风格。“他的作品重视戏剧性的营造,相较当下泛滥的‘挠痒痒’‘抖机灵’式的喜剧,显得更老派和扎实。”《中华艺术通史》中曾对陈佩斯的小品有过这样的一段文字描述,大致内容是陈佩斯的小品有悲剧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小品比较高级,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原因。对于这样的评价,陈佩斯表示认可:掌握喜剧的方法,就是要抓住故事的悲情内核,并把它延伸变成喜剧因素,用不同结构编织成不同作品。如果没有悲的内核,喜剧就如同一盘散沙。

在胡薇看来,以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人为代表的小品,从东北二人转生发而来,借助语言的魅力,令现场效果十足。“这类小品比较依赖于演员本身的特征。赵本山有多年的底层经验,对观众的接受心理把握准确。他们以调侃、变形的方式演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种接地气的平民性很受观众欢迎。”

这几年,宋丹丹[微博]、赵本山、黄宏等老人相继退出春晚。2011年“开心麻花”登台,这让胡薇感受到“晚会小品开始向戏剧小品回归的一种趋向”。十年前,“麻花”首创“贺岁舞台剧”概念,以“智慧盘点事件+精彩动人故事+幽默表演风格”的风格,在戏剧圈独树一帜。十年间,“麻花”已累积了超过20部舞台剧作品,成为了北京城里人气最旺的戏剧团体之一。“只要在剧场看过‘麻花’演出的观众,就一定难以忘记台上台下热烈欢乐的气氛。麻花式喜剧这种重视即时的剧场效果特点,也是他们与春晚小品舞台天生绝配的原因。”

【30年大事记】

198

3第一届春晚首开小品先河,严顺开、王景愚登场

198

4陈佩斯、朱时茂联手登场

1987

郭达、赵丽蓉登场;首创动物小品(1992年还有一个)

1989

黄宏开始连续24年上春晚,宋丹丹亮相

1990

赵本山、巩汉林亮相

199

1蔡明登场

199

2潘长江亮相,巩汉林、赵丽蓉成搭档;观众票选开始

199

3郭冬临登场,郭达、蔡明成搭档

199

5赵本山带范伟[微博]登场

1998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形成“铁三角”

1999

赵本山开始与宋丹丹合作;赵丽蓉最后一个小品,次年去世;赵本山开始连续13年成“小品王”

2004

高秀敏最后一个小品,次年去世

2006

首次出现南方小品,而且一上就是两个

2010

再次出现南方小品(《50块钱》)

2012

赵本山多年来首次未上春晚;“开心麻花”团队首次亮相2013

黄宏24年来首次未上春晚

专题策划统筹/金秋 黄维嘉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勾伊娜 天蓝 陈然 刘玮

数说小品

30年(共31届)央视春晚小品总计178个,平均每年5.7个最为普遍的情况(20届)是每届5-7个小品

演员最多的单个小品是1999年的《减肥变奏曲》(10个演员)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年的味道作文 篇9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烧上红烧排骨、红烧鸭等美味佳肴.当然,煮鱼是必须的。毕竟“年年有鱼”,吃完好吃的晚饭,大人会在微信上发红包玩娱乐游戏,然后全家人跳着舞跳着小品看春晚.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小品,因为他会让全家人笑。

元旦那天,我听奶奶说:“什么都不要做,就‘玩’吧,因为如果你在元旦做了什么,那就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做”。

大年初一,我们会去拜访亲戚或者朋友,在他们家吃一天的饭(早餐除外),和他们玩一整天的娱乐游戏。

元旦第五天,所有上班的人都放假。他们都回家看望父母,给他们带了很多美味的食物。

年的味道作文 篇10

“律转鸿运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今年刚进年关,那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家往年的过年,无非就是回到乡下老家与亲朋好友们吃顿年夜饭,看看每年必看的春晚罢了,这样的过年让我感到十分乏味,少了年的味道。如今信息发达,不出远门便能体会到不同的年味,虽说我们南方人不吃饺子,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母亲终于同意买上几斤面皮,十几斤肉和些许芹菜蘑菇之类的菜蔬,一家人动手开始包饺子。

母亲一把包饺子的材料买来,我变忙前忙后地帮母亲把肉、菜用机器嚼碎,倒上油盐醋等一大堆作料,费尽心思使出吃奶的力气把它们搅拌均匀。好不容易弄好了,看了以下表,竟花了三四个小时!

开始包饺子了,年的味道也渐渐浓了起来,弥漫在面皮和饺子馅上。只见母亲把一团馅放在面皮上,两手轻巧一挤,一捏,一按,一个精巧好看的饺子就呈现在眼前。我便依葫芦画瓢似的学母亲的方法包起来。我以前也曾包过饺子,但总显得不尽如人意,这次也不例外,学着母亲那样一挤,馅的汤水就溅了出来,宣告着我的第一个饺子的失败。这时父亲也加入了,虽说他平时有些马虎大意,“不拘小节”,可包起饺子来一点也不含糊,或许是继承了爷爷的厨师基因,一手抄起面皮,一手盛起饺子馅,三下五除二就成了一个结实耐看的饺子。只留下我一个人在那儿干瞪眼。

我便赌气不干了,跑回房间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翻看了起来,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一翻开书,上面竟赫然写着几个字――“教你包饺子”,我一下子来了兴致,一边看着书上介绍的方法,一边在脑子里模拟包饺子的画面。忽然我灵光一闪,便兴奋地回到餐桌旁,一手拿起面皮,一手盛起饺子馅,双手先将皮对着,两边捏平,上下再捏出些许花纹,这样一个饺子就出现在我手中了。

我兴奋极了,并自信我能轻松地把饺子玩弄于股掌之间了。饺子越包多越多,年的味道也在我手中越来越浓,好一会儿我做的数十个饺子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父母面前,我还一面得意地笑着,忽然我发现父母的表情貌似不太正常,似笑非笑的,忽然就爆发出雷鸣般的笑声。“怎么了?”我不解地问道。“你看看你自己包的饺子吧!”母亲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动了一个饺子,顿时饺子里的汤水溢了出来。原来是饺子的两端有两个小洞没有整平,我气急败坏地将其他饺子捏好,可不管怎样,左边的漏洞捏好了,汤水便从右边流出了,先捏右边呢,结果则反之。最终我只好每个饺子都再包上一层面皮,以致让它们在蒸煮时不会皮馅分家。

与无奈之下我只好请教父母,最终在父母手把手地教导下,以及凭借我的聪明才智,终于摸索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办法:先捏好面皮的一端,再放入馅,接着再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地将饺子整合,这样,一个饺子就完美地出现了!就在这时,年的味道充斥了我们心间,两代人手把手的技艺传承,带着浓浓的年味把我们一家三口的心紧紧挤在一起。

……

上一篇:驻村队员工作计划下一篇:农村公路养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