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精选9篇)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1

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高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

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是蓝藻的泛滥,水体富营养化。例如“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的太湖鱼米之乡,因为其经济发展后遍地开花的工业企业排放大量工业废水,高速发展的城镇向太湖倾泻大量生活污水,以化肥农药为基础的农业模式也把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水体,这一切才造成当年适宜淘米洗菜的河流湖泊,恶化成让鱼虾绝迹甚至让居民身心受害的“水祸”!蓝藻的疯长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发出不时阵阵腥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是流域当地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只能依靠引长江水以补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现状工情及2000年用水水平下,考虑引用长江水,太湖流域中等干旱年缺水8.6亿立方米,特殊干旱缺水22.2亿立方米。但90年代以来,太湖河网水

质恶化,已使长江引水成为困难,若引水不当,将会造成新的污染事故。

四是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不合理的开发,引起地面下沉。由于河网污染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很多原来在河网取水的工厂就地挖掘深井,大量直接抽取深层地下水(承压水)。苏锡常地区和嘉兴地区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并形成了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沉降漏斗区,漏斗中心地面沉降达l米。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不但降低了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含水层地下水储量减少,水质变坏,还可能造成海岸侵蚀,滩涂资源减少。

或许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问题早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已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引起一定的重视,在工业企业生产方面有了一定量的政策出台,有了污水排放的处理标准。各单位、各部门对企业废水排放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尤其是我们苏州市发达的纺织工业、印染、化工、制药企业,都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间断性的污水检测。然而,要恢复太湖水以往的澄清,碧水蓝天,湖光倒影,鱼鸭嬉戏„„那是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解决太湖流域水质污染问题的关键要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从配置、节约、保护、治理、开源五个方面去下工夫统筹解决。

首先,要抓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容量的配置工作。要根据河湖的现状和用途,划定水功能区划,然后按水域功能、流量及水体自净能力来确定水体水环境容量。在水体功能要求高(集中式水源地太湖)、水环境容量小(流量小的河道)的地区,对排污量大的用户,就不能发放取水许可证,不能配给水资源。

第二,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目前本流域水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如不加控制,2010年全流域总用水量将达到578亿立方米。从农业灌溉方面看,灌溉的科学性不够,不讲灌溉定额,大水漫灌,现有灌溉渠系的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0.5;从工业用水看,由于设备简陋、陈旧,工艺水平落后及管理水平低,工厂内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造成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发达国家几倍甚至几十倍。

第三,在节水的基础上,要严格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要按照“城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污水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并考虑脱氮工艺;农村全面建设生态农业”的原则,制订水污染防治方案。对河湖有机底泥要考虑定期疏浚措施,对太湖底泥淤积严重、影响饮用水源的地区如东太湖、梅梁湖,要考虑实施专门的环境清淤计划。对河道要实行“清污分流”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集中水源地太湖、阳澄湖和黄浦江上游和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等的保护工作,要专门制订流域“清水走廊清水湖”计划;另一方面,对经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要规划专门的排放管网和河道,并考虑其排放去向,有条件的要输送出境,前提是不对长江、杭州湾和东海产生新的污染。

第四,开辟新的活水源头。鉴于太湖流域本地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太湖换水周期较长的特点(太湖目前换水周期约为300天一次),有必要增加清水引入量。一方面水利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和即将完成的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在非汛期开辟活水源头,增加太湖进水量,加快湖水置换速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湖水水质。另一方面也要进行芜湖一太湖新运河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研究加强引取长江清水的能力。

最后就是要综合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一个统一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规划,要有一个各方、各部门都能接受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的综合方案。

对于从小就在这清清湖畔,倾听一直徘徊在耳边的《太湖美》,“太湖美啊,美就美在太湖水”歌谣成长的我,伫立远眺,再也看不到那水天相接,碧绿碧绿的湖面上零星点缀着的小舟荡漾在芦苇丛中;再也闻不到那轻风拂面过后阵阵的荷香,却时不时有着那蓝藻疯长过后的腥味闯入鼻孔;再也聆听不到荷花池中采莲女沁入心田的采莲曲,却有那阵阵渔民撒网的捕鱼声„„经济不断发展,人也一点一点的成长,望着家乡繁荣过后的太湖水,已成挥之不去的死水、浑浊令人冥想。

就我个人而言,或许太湖水的再次变澄清是长久的,然而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美丽的淡水湖、哺育我们的母亲湖——太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或许是触景生情,一点小小的建议从心底油然而生:

(一)应制订统一的各区域污染防治规划

各区域应在太湖流域管理机构的领导下,根据其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统一制订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各区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外源,适当清除内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重点措施。

(二)目标切实控制工业污染.应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使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的工艺、技术、设备、原料,用数十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工业企业达到污染物“零”排放。目前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只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工厂众多,特别在城镇,就是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其污染物排放量仍很大。全部接进污水收集管网,进污水厂处理,有些不能直接进污水厂的应预处理合格后再进污水厂;搬迁是把重污染企业搬迁进相应工业园区,按不伺类型进行分类污水处理。

(三)建设足量的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

建设足量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确保全部工业、生活污水进污水厂处理。城市污水厂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兼顾处理工业污水,乡镇污水厂应兼顾处理工业、生活污水。太湖流域各地必须把加大投入,建设足量的污水处理系统作为控制工业污染的硬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四)封闭城镇排污口,控制农业、农村污染

太湖流域有数以万计的生活、工业排污口,非常难管理。为确保工业、生活污水进污水厂集中处理和便于监督管理,必须封闭全部城镇工业、生活污水排污口,农村排污口封闭应根据当地允许纳污能力的大小确定。

要严格控制农业、农村污染,农业污染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禽畜、渔业),农村污染是生活污染。主要控制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居民区,集中居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二是全面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区。广植树多种草,提高绿化、植被覆盖率,减少地面径流;在城镇全面建设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减少非点源污染进入水体。

(五).加强科研和水资源监测,实现资料共享。

太湖及流域各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模型试验,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区示范试验,控制总氮、总磷有效途径研究,藻类爆发机理研究,除藻、吸藻的机械和方法研究,淤泥、藻类综合利用研究等信息应全流域共享。

要加强水资源监测,包括河道水量、水质监测和污水水量、水质监测,每一个水功能区都要有一个或数个监测点,每一个排污口都要监测,要增加监测频次,并且向自动化监测过渡。实行监测资料共享,有利于治污方案的确定、治污效果的测定和对治污的监督。

(六)加快生态修复

应建立多个湿地保护区。太湖日取水量5万t及以上的取水口都应建立水源地湿地保护区,较大河道的入湖口应建立河口湿地保护区,起氧化塘作用,以种植挺水植物为主,每个湿地保护区面积应在2-5km2;河网间的湖荡应建立湖荡湿地保护区,在城镇附近的,兼可建成景观湖泊;有些地方可以利用鱼池或低洼区域开挖、新建湿地保护区,同时满足生态、蓄洪、滞洪的需要;生态修复工程应注意建立长效机制,否则不能持久。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2

近几年来,江苏省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初步形成的以政府财政为主体,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1],但仍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效益偏低等问题。目前“十三五”规划和“水十条”对太湖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工业污染企业;加强生活污染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如何合理地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投融资工作、合理规划投融资方向来实现最大化防治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客观分析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模式,借鉴国外水环境保护领域投融资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背景下的目标与任务,有针对性地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这对于推进“十三五”时期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来源

太湖水污染防治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财政为主体、多元化方式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金,提高投融资质量和效率。

1.1 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是太湖水污染防治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国家“三河三湖”的重点,太湖接受中央财政的直接专项拨款;江苏省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

1.2 排污费收入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作为太湖水污染防治资金的部分来源。

1.3 企业自筹

企业自筹是政府财政方式的重要补充,其融资方式有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以及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经济手段来进行融资。企业自筹能充分体现市场化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本。

2 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近10年来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总量不足、机制不完善、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2]。

2.1 水污染防治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规模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2 政府与市场职能作用边界模糊、责任不清晰

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和排污收费,收费项目单一,标准偏低,金额有限;市场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无法有效融合;环境责权事权过多地由政府承担,企业和个人没有或过少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成本和风险。

2.3 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仍未有效形成

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较低,融资担保条件苛刻,制约有效融资。另一方面是缺少社会资本引导机制,由于水污染防治项目与社会资本投资的盈利理念难以协同,社会资本无法有效融合,使其投入预期不高[3]。

2.4 投资结构与方向仍需完善

“十三五”规划和“水十条”对太湖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投资结构应依据目标在投资方向和金额上均作出调整。目前太湖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活污染处理面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响应“水十条”对工业中重点行业的整治,将投资适当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方面倾斜。

2.5 管理运营水平偏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牵涉环保、水利、农业等直接相关部门,以及国土、城建等工程建设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格局,政府投入的资金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如重复建设和建成后设施闲置[4]。

3 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的经验借鉴与创新建议

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5-7)]水环境保护领域投融资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提供借鉴和启示,有针对性地实现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总的来说,太湖流域各地政府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理念,建立向上争取、企业出资、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太湖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水环境保护基金的正常运作;全面完善污染付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推进市场化运作,以BOT、TOT、PPP等多种形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

3.1 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有效落实水环境保护投融资计划、推进水污染防治进程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现行水环境法宏观把控的基础上,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过程还应遵守地方性法规,如《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同时江苏省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局势的变化,及时对法律规章做出修订和调整,保持其实时性和有效性。

一是调整完善税收制度,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环保项目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收费制度,征收有偿使用费和排污费,并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违背者进行相应的罚款处罚。三是尽快建立完善资金相关法律制度,对投融资过程中的适用范围、交易规则、监督管理、违法责任等内容均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3.2 清晰明确边界,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

在融资过程中,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明确职能与责任的同时,保证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进来。目前太湖水污染防治方面仍然存在着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投融资方面的职能、作用定位进行明确区分。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对投融资情况进行行政监督,确保资金投入的到位;企业则在微观层面支持,融入市场机制,有效地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顺利进行。

3.3多元化投资主体,完善投资结构与方向

除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国外发达国家还依靠成立的水环境基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等手段,探索适应本国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模式。太湖水污染防治在借鉴的基础上,也应结合自身目标与任务,完善投资主体、结构与方向。

除财政直接拨款到太湖水污染防治专项,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可以运用财政补贴、贴息等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借鉴美国五大湖项目基金、英国国民信托基金、德国联邦环境基金,其均以基金的形式支持环保项目建设,对水环境加以修复和整治。江苏省已成立太湖相关的水环境保护基金,应继续投入保持其活力,作为水污染防治资金的稳定来源。基金可考虑以政府财政为引导,整合部分专项资金,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银行贷款、市政债券[8]、企业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金融手段是投融资重要的补充手段。除了争取国内银行贷款,太湖水污染防治还应积极吸收国际金融组织[9]和相关国家的长期优惠贷款。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也可成为太湖水污染防治投融资的新方向,以地方税收为信用基础,确保融资质量和资金稳定。通过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委托信托投资公司,开拓资本市场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运作,提高融资效率。

投资方向应适当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方面倾斜。一方面太湖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活污染处理面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响应“水十条”中对工业中重点行业的整治。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资金主要由企业自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项目建设以地方为主,省里给予适当补助,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融入。

3.4 开辟新的融资途径,拓宽融资渠道

在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BOT)、移交-经营-移交(Transfer-Operate-Transfer,TOT)等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的融资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美国Rouge河道走廊的治理上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太湖水污染防治融资过程中,应以PPP模式为重点,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采用市场化模式,有效推进社会资本的融合,提高融资效率。可考虑将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等项目融入社会资本,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回报机制。向金融机构推介PPP项目,鼓励其为相关项目提高授信额度、增进信用等级。联合信托等投资机构提供融资顾问及“投资、贷款、债券、证券”等综合服务,积极加强水环境金融服务,提高融资效率;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资产证券化、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为重点,加强水环境金融模式和产品创新[10]。

3.5 狠抓落实,确保投资到位

太湖水污染防治中提出的需建工程,各部门按照项目的事权划分投资分摊的办法及时做出安排,对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类项目予以优先支持。设立太湖保护项目资金实施监督小组,加强资金整合,督促资金到位和合理利用,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提升使用效率与效益,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进程,尽快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德明,张伟新,丁伯康.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投融资运作模式研究[C].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2005.

[2]苏明,傅志华,刘军民.部分发达国家水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10(46):46-59.

[3]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德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Z].环境产业研究,2009,11.

[4]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德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Z].环境产业研究,2009,12.

[5]张万明.从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谈治污投融资[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0(1):166-169.

[6]逯元堂,高军,陈鹏.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融资思路与建议——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解读[J].环境保护科学,2015(3):53-56.

[7]吕丹,李翔.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投融资机制探究——以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30-34.

[8]李树.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策略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3):60-69.

[9]徐波.流域综合治理的投融资机制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太湖综合治理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7):83-87.

太湖污染 凸显治污四难 篇3

国人担心着无锡市民的健康。幸而,事情有了转机——据媒体报道,无锡市自来水厂的水质,终于达到饮用标准了!在无锡水危机暴发的几天里,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殚精竭虑——长江济太、梅梁湖调水、人工增雨、组织人力打捞蓝藻、每两小时监测水源地水质、从外地紧急调运纯净水……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政府和专家们不可谓不敬业。

然而,治标之策只能缓一时之急,太湖仍危机四伏,下一个目标,是湖州,是苏州,还是上海?

面对逼到眼前的污染,我们手中已没有任何聊以自慰的砝码了。

黄河脏了,五类“毒水”占径流量一半以上;长江脏了,自四川攀枝花市至上海市,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总长为790公里,污染带已超过650公里;还有淮河、松花江、滇池……连江南水乡的太湖,也喝不上一口干净水了!

其实,太湖水危机、以及更早些时候松花江水危机的迅速缓解,证实了政府化解紧急危机的行政能力,为什么这样的高效行政,却只能坐视污染日剧呢?

冷静想来,治污有四大难,挡住了地方政府向久治难愈的污染痛下杀手。

一难,难在近利难挡。实在舍不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诱惑。经济高速发展,是看得着的政绩,是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消费、高就业率……一俊遮百丑,谁能抵挡?

二难,难在独家难治。大江大河大湖,无不牵连众多行政区,水是大家的,可财政是自家的,我治你不治,我治了没用不说,钱还打了水漂,岂不亏大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嚷了N年,光是一个太湖治污,就让“协作”陷于尴尬。而所谓条块分割,“九龙治水”,各敲各的木鱼。

三难,难在政绩难彰。治污不可能立竿见影。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25年,五届政府任期,等于有四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治好了,算谁的?

四难,难在法不责众。目前不仅有环保法,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类似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该算“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了吧?可是,这是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

四难不靖,污染难除。如果再不纠正畸型的政绩观,再不为子孙谋利,太湖的诗意将和清流一起化为乌有,到了那时,再高的GDP、再美的高楼大厦,也无济于事了!

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太湖流域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严重欠账的情况在各地都有,节能减排远未成为“硬任务”落实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领导发展观落后或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经济增长,不顾能耗、污染情况上项目、铺摊子。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对这样的官员,不仅不能以其对眼前GDP增长有贡献为理由论功行赏,而且应当有“挥泪斩马谡”的魄力,坚决拿下。否则,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就难以扭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就难以实现。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4

苏政办发〔2007〕76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

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情况,省政府决定,对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充实。成员名单如下:

主任:梁保华

副主任:赵克志

黄莉新

仇和

成员:阎立 省长 常务副省长 副省长 副省长 苏州市市长

毛小平

王伟成许津荣

史振华

韩庆华

张大强

毛伟明

朱克江

包国新

陶培荣

周游

潘永和

吕振霖

刘立仁

郭兴华

宋家新

赵耿毅

佘义和

夏鸣

陆素洁

夏春胜

杨根平无锡市市长 常州市市长 镇江市市长 省环保厅厅长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省科技厅厅长 省财政厅厅长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省建设厅厅长 省交通厅厅长 省水利厅厅长 省农林厅厅长 省卫生厅厅长 省海洋渔业局局长 省物价局局长 省工商局局长 省质监局局长 省旅游局局长 省林业局局长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姚晓晴 杨桂山 高振宁 省环保厅副厅长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 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所长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承担日常工作,史振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太湖机构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6月22日印发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5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源对水体的氮磷污染贡献,提出了控制对策和防治措施.

作 者:万晓红 王海芹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江苏,南京210036 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 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X5 关键词:太湖   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对策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6

摘要 观澜河是深圳市四大河流之一, 该河是观澜河引水工程的直接水源,也是广东省东深水源水系。随着该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该河水源水质污染严重。近年来,深圳虽在污水处理、源头控制、加强监管、清理面源污染等几个方面加强了观澜河的治理,但目前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率仅为55%,目前干流水质不足国家地面水Ⅲ 类标准,严重影响该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 治理观澜河的污染,已成为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当务之急。探讨该河的水污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找出水污染治理方法,从而改善水质,使其成为合格的饮用水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观澜河在深圳河段的水污染现状分析,并初步探讨观澜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观澜河 深圳市 水质污染 改善水质 治理措施

一、流域概况

观澜河是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的上游,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大脑壳山,属东深引水工程水源补给区,也是深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长23公里,河宽一般2~10米,水深一般0.1~0.5米,属于窄浅型河流。观澜河流域水源保护区范围包括宝安区龙华街道办事处、大浪街道办事处、民治街道办事处、观澜街道办事处(除君子布社区外)和光明街道办事处白花洞社区,以及龙岗区坂田街道办事处,保护区面积198.15平方公里。该水源保护区分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包括水域范围和陆域范围,其中水域范围指二级保护区内观澜河干流(始于上游民治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陆域范围指观澜河干流(始于上游民治河段)河道两岸岸线向陆域纵深2000米左右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总面积47.84平方公里;除二级保护区以外的集雨区范围,划为准保护区,面积150.31平方公里。

二、水环境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量的大量增加,对深圳的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深圳排污系统的工程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远滞后于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导致现有的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远不能应付现在的污水排放量, 只能任由污水排入河道,进人深圳近海海域, 对河流、大海造成严重污染。观澜河尤其严重,由于观澜河水流量较小(枯水期间,污径比高达3:1),自净、稀释能力低,以及流域污染治理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多项水污染因子严重超标,直接威胁了东江的水质安全。观澜河的污水处理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石马河中下游的东莞和惠州。

近年来,深圳虽在污水处理、源头控制、加强监管、清理面源污染等几个方面加强了观澜河的治理,但目前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率仅为55%,目前干流水质不足国家地面水Ⅲ 类标准,严重影响该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 治理观澜河的污染,已成为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当务之急。深圳市政府2003年7月制定了《关于观澜河水质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开展了对观澜河部分河段的清淤和两支流污染整治工作。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上,深圳将加快鹅公岭、平湖二期、龙华二期、观澜二期4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东莞也投入巨资建成36座污水处理厂。

目前,排入观澜河的污水总量为每日54万吨,但经过观澜河污染治理应急工程、龙华污水治理厂等地的治污,每日有25万吨污水被治理。根据观澜河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观澜河全河段综合污染指数逐年下降,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和2010年1-8月观澜河全河段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下降26.3%和21.5%。深圳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快观澜二期和龙华三期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2010年污水处理总量达到85万吨/日,届时旱季污水和初期雨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观澜河水质将获得明显改善。

观澜河的整治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深圳境内没有大江大河,严重缺水,环境承载能力小。观澜河没有自净能力,目前观澜河污水量是河道径流量的6倍多,旱季时河道里基本都是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负荷得不到有效削减。据了解,目前深圳该流域内每日产生污水总量为54万吨,但现有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率仅为55%,还有逾25万吨的污水仅经过应急工程的初步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游。而在源头控制方面,观澜河(石马河)结构性污染突出。虽然那一带是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但劳动力密集型、耗水型企业占的比例仍然很大,目前所产生的污水量比10年前增加了约50%。

三、大原因使治理困难重重

其一,综合治理起步晚,历史欠账多。观澜河的污染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然而直到2003年底,观澜河上的首个污水处理厂——观澜河污水处理厂才正式投入使用。由于治理起步晚,河流治污普遍面临着历史欠账多的难题。深圳市宝安区共有88条河流,总长456公里,目前整治过的仅有141公里,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河流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目前观澜河已规划或在建的排污设施还有7个,等到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后,污水处理率可达65%以上。但是现在,观澜河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量仅25万吨,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治污效果。

其二,缺乏系统措施,分段治理效果差。观澜河与石马河的交汇处,有一条分界线,上游的水颜色更黑一些,而下游的水经过塘厦污水处理厂治理后再流出,颜色浅一些。这条分界线正是上下游的交汇点。东莞市环保部门每年都对辖区内的石马河进行治理,但上游观澜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石马河,因此石马河水质难有明显改观。

其三,河流治理未纳入城市规划,遭遇重重阻力。早期的城市规划里偏重于路网规划,较少考虑水网的规划,沿河两岸没有预留、控制出足够的河流综合治理用地,不仅河流综合治理必须配套的截排污管道、巡河道、绿化带等设施无法实施,更为严重的是连许多天然河道的行洪断面也被非法侵占,致使现在进行河流综合治理时阻力重重。

目前国家法律法规虽然规定要将水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但实施起来并不到位。深圳市水利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就作了水网规划,但城市规划并未采纳。宝安区水务局1992年提交了观澜河排污断面等规划,但有关部门未对有关用地予以控制。如今观澜河两岸土地已被厂房、楼盘占满了,这些占道单位持有用地许可证,要他们让道很困难。

另外,观澜河流域一些老城区未建立排污管网,生活污水不能集中处理;有的管网规划不合理,很难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改建,工程量十分庞大。

四、治污措施

从观澜河的水环境现状来看,治理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在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达到治标的目的,有效地改善水质,还深圳一条干净的河流。治污措施以控制和治理为原则,要系统整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注重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治理污染为重点, 建设与管理并重,结合传统和最新治理方法,分步实施。

4.1 建立统一的河流污染治理机构、统一的区域水管理体制。

深圳于2004 年改变了城市河流污染多头管理的现状, 将水作为资源和产业, 一切涉及水的问题, 都交由水务局统一管理, 成立了水污染治理指挥部, 专门负责水污染治理工作,由水务局代管。这样既有利于责任区分, 又有利于彻底改变水管理及水污染控制工作的混乱局面,也使得管理系统简单化,有利于政策的快速实施。

4.2 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厂

目前观澜河流域内已建成龙华、观澜、坂雪岗、平湖等4座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但效率有待提高,这要好好利用排污系统,更新设备,尽量降低成本,达到高效率。同时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健全排污制度, 完善排污市场,加强排污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也要加快建立更多的,设备更先进的污水处理厂。

4.3 控制污染源

必须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在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必需严禁发展电镀、冶炼、废油、印染等重污染的行业,对工业废水要经过一定的处理,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对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的企业给予严重处罚。对已有的重污染企业要积极引进利用低毒无毒、不用水或少用水的新工艺,新设备。对一些流量大、污染较轻的废水推行循环供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从而减少废水排放量。大力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总量的控制。对于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对应排污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排放,这就要求优化排污管网系统,系统地、统一地管理生活污水。

4.4 清理、清除进入河道的垃圾,做好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的处理

河道垃圾清理要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来逐步消除。政府有关部门可定期组织人来打捞垃圾,出台相关文件,制止居民乱倒垃圾,加大惩罚力度,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制作一些警示语放在河边。同时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的处理。

4.5 污水处理技术

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 用诸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等各种生物法来处理污水的方法技术成熟,处理效果也非常好[8]。这些方法只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等处,其实可以把河床当做天然的处理池, 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最适合河湖这种地表水域特性, 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流中,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措施,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

4.5.1 曝气复氧

曝气复氧技术是根据河流污染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河道中充入空气(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恢复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活力,使水体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状况。应用形式主要有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10]

[9]。主要应用于过渡性措施使用和对付突发性河道污染使

[10]

。该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许多国家优先选用净化中小型河流。4.5.2 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解决河流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主要适用于富营养化河流的治理。应用形式有放水作业和带水作业两种

[11]。

4.6、生物技术

4.6.1 重建生态系统

可采取人工措施, 先种植耐污水生植物,建立先锋种群, 之后随着生境的改善, 逐步栽种新的物种, 增加物种多样性。水体中藻类等浮游植物的恢复可通过沉水植物的恢复, 借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实现自然恢复,构成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植物等自然生物栖息地,形成生物链来帮助水体恢复,降解水体的COD、氮、磷的含量。水生植物可选择的种类有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黑藻、眼子菜、挺水植物菖蒲、芦苇、香蒲、水葱, 漂浮植物浮萍、菱角、睡莲等水生植物。使用水生植物的营养元素吸收排除法、食藻鱼除藻法、微生物菌冶藻法小范围应用效果不错, 大水面治理时投加量要很大, 大幅降低成本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食藻鱼除藻法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治理手段。目前,在我国一些较大湖泊有试用, 且取得了一定效果。食藻鱼能化害为利, 将氮、磷、藻类危害转化为鱼肉蛋白。4.6.2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法[12][2]

[2]是根据天然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的净化及过滤作用,人工填充填料或载体,供细菌絮凝生长,形成生物膜。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河流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它非常适合于城市中小河流的直接净化。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可以节省投资。

五、结语 观澜河水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各级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实施治理污染的措施,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在传统的、有效地治理方法上,适当采用最新的、高效的治理方法,最终使观澜河的水污染问题得到根治。本文研究了观澜河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水污染提供了方法借鉴,相信对治理观澜河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军.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5: 47-52.[2]付贵萍, 朱闻博, 李朝方, 黄奕龙.深圳观澜河清湖段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5):57-61.[ 3]连家伟.深圳观澜河的水源现状及其治污探讨.人民珠江.1999(1):53-56.[4] 薛志成.水体污染及其治理对策.吉林水利.1999(8):10-12.[5] 武海军.深圳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措施.东北水利水电.2006(9):48-67.[6]司全印, 冉新权, 周孝德,区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7]卜伟.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新观念探讨.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34-35.[8] 刘灼华,刘沈,邓平.深圳市观澜河流域城市化影响及综合治理.人民珠江.1997(5):16-18.[9] 徐海娟,冯本秀.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 2008,(07).[10]孙从军,张明旭.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1,(04).12-15.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篇7

畜牧养殖业是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养殖场环保意识不强,随意排放污水污物,不仅污染生态环境,带来环保压力,而且严重威胁畜禽及人类身体健康,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特别在基层和农村,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养殖废弃物随意丢弃,没有经过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一些污水未经处理就流入河流或者渗入地下水,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在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相对落后,畜牧养殖的废弃物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可以造成空气污染,一些畜禽粪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成为空气污染来源,因此一些养殖场周边地区常常臭气熏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可以造成土壤污染,畜禽的排泄物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随雨水排泄到土壤中,不仅造成土壤中各种病菌和微生物污染,还使得土壤板结严重,严重影响土壤质量。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还可以污染水质,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氮、磷含量高,排到河水中会使水质恶化,排到地下水中会使地下水溶解氧减少,使水质下降并不断恶化,水质一旦污染,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畜禽养殖可以污染生态环境,传播病原菌,危害农业生态平衡,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诸多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急需解决。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意义重大

畜牧养殖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我们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做好畜牧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只有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才能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护畜禽和人类身体健康。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就要还一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黑色沃土的自然环境,让子孙后代都享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已刻不容缓。畜牧养殖业为保障市场畜产品供给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果不重视污染防治,就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所以一定要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分析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原因主要是环保意识不强,受传统养殖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没有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部分养殖单位选址不合理,一些养殖户往往在房前屋后建立饲养场,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有些养殖户只重视养殖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而且环境治理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养殖户往往存在“重养殖轻治理、重效益轻污染”的思想,导致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存在。受传统养殖模式影响,一般的畜禽饲养并没有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养殖业扩大生产规模后,一些规模养殖场往往并没有考虑粪便无害化处理的事情,或者缺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或容量小,没有做好防雨措施,结果粪便随雨水流出,造成二次污染。一些养殖场的污物处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养殖场考虑到运营成本,往往没有投入使用。搞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探讨

搞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可以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规模养殖场的规划设计,养殖场的选址要科学规范,要远离居民区,距离交通主干道在500米以上,养殖场要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侧风向处,远离人口密集区及河流和居民饮水水源地。规模养殖场要有污物处理设施,一般要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措施,养殖场要设计带棚的粪便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沉淀池。研究制定有效利用废弃物的措施,规模养殖场可以通过高温堆肥和沼气发酵实现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粪便中含有丰富的N、P、K等成分,把粪便制成有机肥料,可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粪便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成为能源加以利用,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可以用于幼畜舍的保温。此外,粪便通过发酵后可以有效杀死粪便中的寄生虫和虫卵,防止污染生态环境。规模养殖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畜禽废弃物的处理,如建养鱼塘,利用水生生物进行废弃物处理。环保及畜牧兽医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工作,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处理利用,防止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象发生。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养殖单位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从源头制止污染的发生,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前景?c展望

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关系人类健康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只有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才能适应养殖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把养殖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实现畜禽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走绿色生态的健康养殖之路。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8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直接补偿是对受益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为的直接补偿,主要采取()的方式。

A.生态补偿 B.法律补偿 C.货币补偿 D.产权补偿

2.增加一个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体现了公共物品的()。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以下哪些选项符合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

A.从城市污染为主转变为城乡污染并重

B.从以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并重 C.从以农业污染为主转变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并重 D.从点面源污染为主转变为点源污染为主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环境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本质是对污染防治所付出的成本进行补偿。

正确 错误

2.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补偿机制中,补偿的对象只有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

太湖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篇9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农民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然而,伴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一威胁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迅猛增长已经对中国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再任由中国的乡村环境被生活垃圾所污染和破坏,那么若干年后,也许我们赖以生存和繁衍中华大地,可能真的会没有一片净土。因此,发掘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村容整洁”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预留了极大的空间。

一、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状

1、一个典型个案——某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笔者在湘南某镇工作时,镇政府所在地叫龟石渡,处于湖南境内最大河流湘江的支流蒸水河上游。龟石渡工商业尽管不是很繁荣,但仍然是5万多人口的政治、经济中心,聚集着1200多常住人口。由此而来的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了镇政府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是抛入蒸水河中。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垃圾相应增多,在镇政府的要求下,居民把垃圾均倒放在3个集中场地;然后由镇政府承包给一个有手扶拖拉机的农民:每星期拖一次,每次150元,把垃圾运到离龟石渡2公里的荒山坡中倒掉。由于镇政府欠下数百万元债务,财政收不抵支,曾经采取过在工商户和设立在这里各行政事业单位中摊派垃圾运费的办法来支付垃圾的运费,但由于没有法律和政策资源作为保障,摊派的办法难以进行,最后也就不了了之,造成其中一年的垃圾有半年之久没有转运。由于该镇处于交通要道,堆积如山的垃圾发出难闻的臭味,不仅引来了漫天飞舞的苍蝇,而且引起了居民对镇政府的不满和上级领导的注意。镇政府在无奈之下,只得承担拖垃圾运费的支付责任。从以上可以看出,龟石渡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就是垃圾转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有人居住的地方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如果运输距离太长,不仅容易使沿途产生污染,而且会增加运输成本。问题在于,这个无人居住的地方距离龟石渡只有2公里,而且离有人居住的一个农户住宅不到500米。也就是说,垃圾的最终集中地,仍然与当地居民相邻,尽管垃圾转移了,但只能掩耳盗铃地改变垃圾对当地人居环境的视觉上污染,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垃圾的最终集中地位于湘江的支流蒸水河侧旁,一下雨就会使垃圾污染过的雨水进入蒸水河,特别是一旦山洪暴发,就会使垃圾直接进入蒸水河;这将直接影响到蒸水河下游和湘江两岸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源安全,对河流的水生物和两岸的生态环境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问题更在于,该镇还有3个小集市和20多个集中居住的中心村,这些地方的生活垃圾任意地堆放着,在村口、田头、河边、房前屋后,一大堆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连转移也没有进行。

2、从城市到乡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整体情况笔者工作过的湘南某镇所在的县,不仅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是采取转移的处理措施,而且县城的生活垃圾也同样是转移到与县城相邻的城郊小山沟里进行堆放,并再也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根据笔者调查了解到,不仅该县如此,而且整个湖南省、甚至全国农村地区也大多如此。这种处置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可能反而是污染源的扩大,因为一到暴雨期,这些污染物又势必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媒体报道,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黄集镇的生活垃圾就被转移到该镇的胡岗村,堆放的垃圾已经堆成了两座体量不小的“山”,方圆数百米远,就能闻到腐臭味,还成了蚊蝇的乐园。离垃圾场只有100多米距离的胡岗村村民一组居住着400多人口,每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饮水井里压出来的水都有一股怪味。[1]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处理方式就是这样的不加处理的简单转移。农村成为了城市转移垃圾的目的地。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带来了

城市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由于城市现有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城市生活垃圾开始“上山下乡”,呈向郊区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76.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1.7%。[2]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农村!一些郊区和农村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存放地,占用和毁损了大量的道路、土地,污染了空气和水源,成为农村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原因

1、上级财政无投入而乡村财政无能力目前,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面,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几乎没有乡镇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缺乏使得农村环境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涉及环保的部门亦因为经费不足、人力缺乏而只能对环境污染持观望态度,只能“爱莫能助”。比如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单凭乡镇自己的力量,靠哪个村或者哪个镇来做显然不太现实。乡镇自身不具备垃圾的处理能力,只有进行简单的转移处理,甚至掩埋都没有进行。因此,即使上有政策,无奈之下基层往往会“下有对策”。

2、农村生活垃圾与现代化市场消费如影随形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村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不存在着农村之外的生活消费品垃圾的进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主导着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消费品主要是工业产品,而且一次性使用品在迅速增加,由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商品均是廉价物品,作为贫困群体最多的农村,消费群体最广,因而,现代化的市场消费给农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

3、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重视,但对农民健康的保护,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等,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卫生了,身体就会更健康;身体健康了,就可以少花医药费。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农民对所生活地方的环境保护漠然处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却把垃圾倒在家门之外就不再进行相关处理,弄得到处都是臭气冲天,不堪入目。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农村的发展。但是,“人”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卫生健康等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发展就失去了意义,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方向。

4、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指出:“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3]显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是环境治理措施的滞后:由于农村环保是环保工作的盲区,不仅表现在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也使得相应的治理措施滞后,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环境污染的根源问题。

三、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生命健康。

1、造成水资源的严重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倚赖性高,这些日常用品产生的大量污染都得不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加之农村对废弃物的回收率极低,残留地膜和塑料废弃物因其自然条件下降解时间长,对环境产生长久影响。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污染也就没办法得到根除,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成为严重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污染占农村环境污染比重达1/3,这些废水排入河流和小溪,造成水资源严重破坏。根据有关资料,农村387.9万人口中饮水不安全的达80.3万,占总数量的20.7%。[4]

2、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隐患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要么是突发心脏病,要么是突发脑溢血,还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即使转移到垃圾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

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3、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过去在农村集镇生活的居民,可以经常到河沟里洗澡、摸鱼,河里的水清澈见底;现在的河沟里虽然有水,但漂满了各种生活垃圾、玻璃瓶、动物死尸等,每到夏季或阴天,散发着刺鼻的恶臭。过去在农村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农家小孩可肆意玩耍,放养禽畜也方便;现在由于很多空地垃圾成堆,农民只得看紧自家小孩,怕不懂事的小孩玩弄那些看似漂亮却有毒的垃圾,只得把放养禽畜变成了圈养禽畜,怕禽畜到垃圾场吃了受污染的食物发病甚至死亡。同时,由于臭水沟、露天垃圾场增多的原因,近几年来,农村的苍蝇、蚊子等害虫也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的田野已经成了蚊子的天下,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上一篇:网球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下一篇:最短最简单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