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诉讼时效(精选8篇)
1、合同法第129条规定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分割之日起计算。
2、涉外合同诉讼
指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因涉外合同的履行、条文释义及其它方面发生争议;
而向我国人民法院起诉从而引起的诉讼。
涉外合同诉讼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涉外民事诉讼; 其在诸多方面有着与国内一般合同诉讼的不同特点。
适用于涉外合同诉讼的一些法律规定也与国内一般合同诉讼有所不同。
3、涉外合同诉讼的涉外因素
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外国企业或组织。
诉讼当事人之间合同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
诉讼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物在外国。
4、涉外合同诉讼的送达
在涉外合同诉讼中,送达的方式依受送达人居住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深圳王平安律师 133 600 72417 广东惠邦律师事务所 南山区南海大道保利大厦
一、涉外合同案件的诉讼管辖权
涉外合同案件诉讼管辖权问题属于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范畴。我国关于涉外民事案件诉讼管辖权的规定, 一方面体现在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的规定中, 另一方面体现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中。
立法上, 我国关于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年《民事诉讼法》和$%%%年《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司法实践中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年$&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中, 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章只就部分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作了规定, 但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 该法中某些关于国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规定同样可适用于对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看, 我国关于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 (地域管辖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凡被告住所或经常居所地在我国境内的, 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所地法院管辖;对不在中国境内的被告, 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所地法院管辖;对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的诉讼, 如果合同的签订地或履行地、或诉讼标的物所在地、被告可供扣押的财产所在地、被告代表机构所在地在我国境内的, 由上述所在地法院管辖。
& (专属管辖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百四十六条, 就专属管辖作了规定:在我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我国法院管辖;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协议管辖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确定协议管辖的原则。该条款规定, 涉外合同或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 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推定管辖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的管辖不提出异议, 并应诉答辩的, 视为承认该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
$"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原则。我国已参加的涉及涉外民事管辖权的国际条约有:《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 (%&$!年参加)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年参加)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年参加) 。
此外, 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司法协助协定中, 也有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规定。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一般国际法原则和我国法律的规定, 我国法院在确定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时必须信守上述条约的规定。
) "特殊情况下适用国际惯例的原则。在应当适用我国法作为准据法时, 如果我国法律与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未作规定的, 可适用国际惯例。
二、涉外合同案件的法律适用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 立法上主要见于:%&’) 年《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五条, %&&&年《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条, %&&*年《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第二百六十九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百七十六条, %&&$年《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百九十条;司法实践方面的规定主要见于:最高人民法院于%&’’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看,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案件的法律适用有以下五个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合同案件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即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在实践中, 我国一般要求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 必须是明示的, 而拒绝承认默示选择法律方式;允许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或发生争议后选择法律;要求合同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必须是现行实体法, 而不包括冲突规范和程序法。
关于合同当事人缔约能力的法律适用问题, 司法实践中对自然人基本采取的是行为地法原则, 对法人采取的是本国法兼行为地法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即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处理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时, 法律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
司法实践中, 我国以“特征性履行”作为对合同的最密切联系地进行界定的依据, 即哪一方行为属于合同中最具特征性的履行行为, 就适用哪一方所在地国家的法律。
在通常情况下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适用合同订立时, 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银行贷款或者担保合同, 适用贷款银行或者担保银行所在地法律;保险合同适用保险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加工承揽合同, 适用加工承揽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技术转让合同, 适用受让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工程承包合同, 适用工程所在地法律;科技咨询或者设计合同, 适用委托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劳务合同适用劳务实施地法律;成套设备供应合同, 适用设备安装运转地法律;代理合同, 适用代理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不动产租赁、买卖或者抵押合同, 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动产租赁合同, 适用出租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仓储保管合同, 适用仓储保管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实践中, 我国还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上述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原则的例外条款。即:若合同明显的与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具有更密切的关系时, 人民法院应以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处理合同争议的依据。
此外, “最密切联系原则”还是我国解决属人法连结点积极冲突的依据。即在当事人有一个以上营业所时, 就以与合同有最密切关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营业所时, 以其住所或居所为准。
!"仅适用中国法律的特殊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 在我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必须适用中国法律。
#"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原则。凡中国缔结参加的与合同有关的国际条约, 与准据法不同时, 优先适用国际条约。
%&’’年我国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公约的第一条第一款规定, 缔约国公司间达成的货物买卖合同如不另作法律选择, 则合同规定事项自动适用公约的有关规定, 发生纠纷或诉讼, 亦得依据公约处理。
$"特殊情况下适用国际惯例的原则。在应当适用我国法作为准据法时, 如果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未作规定的, 可适用国际惯例。
涉外合同案件的管辖权不仅是一国法院得以审理涉外合同案件的前提条件, 而且是其作出判决, 得以在外国获得承认与执行的必要条件。管辖权问题与法律适用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管辖权的确定取决于适用的准据法;法律适用问题取决于何国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为了保证我国主权行使, 保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国司法就必须随着涉外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案件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制度, 这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发展要求,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
关键词:对物诉讼 弱势合同 管辖权的限制
近段时间我拜读了由莫里斯主编的《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上)一书。这本书源于戴西在1835-1922所著的《 冲突法》。它以规则的形式在有关判例和成文法的基础上,对英格兰的冲突法加以编纂。这本书首先确立国际私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对上述原则加以阐释,进而又对各个规则和例外情况加以说明。英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问题时,经常援引该书中的一些内容。因此,这本书对于仍在国际私法学这一城堡爬墙而观的我等小辈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研究英国国际私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演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较为仔细地研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明白了该书为何被称为传世之作的原因,戴西老先生在十九世纪创立的理论对今日的国际私法实践仍具有深刻的影响。继而反观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相比较而言仍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有关对物诉讼
对物诉讼在我国一直都为立法者所否认,普遍拒绝对物诉讼的理由是认为“物”仅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而在英格兰法中则存在对物诉讼,主要是对物海事诉讼。英格兰法中存在的对物诉讼,就是现在在其高等法院法座分庭中,针对船舶或其他与船舶有关的诸如货物或者运费之类的物。或者针对航空器或气垫船提起的对物海上诉讼,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原告对物的请求。对物诉讼的实质就是法院可以扣留或变卖该物,以满足原告的请求。很多对物诉讼中,实际上没有发生扣留的事,因为物的所有者商妥给付保证金或者(惊原告同意)某些其他保证。保证金不能给付,而且实际上其他保证也不能接受,除非被告出庭因而服从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诉讼继续进行,就好象它是一个对人诉讼,而且被告的责任因而不限于保证金的数额或者该物的价值。所以扣留的威胁,经常成为物的所有人服从管辖权的原因或诱因。事实上我国《海商法》在涉及有关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方面与对物诉讼制度有某些相似之处,就船舶优先权的行使我国《海商法》规定只能通过法院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来实现。而且我国保护的五种海事请求权转移时,其船舶的优先权也随之转移。船舶优先权不因船舶所有权的转让而消灭。我国海商法中这种关于优先权的制度在对与船舶相关的债权的保护上与英美法中对的物诉讼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尽管我国司法制度不承认对物诉讼,但在海事司法实践中作为现象却是存在的。然而这种现象也仅针对船舶优先权才能对相对应的船舶寻求救济,也就是说“对物诉讼”的对物范围相当狭小。在英格兰法中能够提起对物海事诉讼的物如下:船舶、在船上或已被从船上卸下,并且仍可作为货物看待的物、运费、航空器及其货物、拍卖船舶、货物或航空器的收益。当然并不是上述列出的所有这些请求,都可以对所有这些物提起。例如,碰撞诉讼可以对船舶或运费提起,但不能对货物提起;诉讼仅能对航空器提起,如果该请求是为了获得当航空器处于水上时的拖带费或领航费,或是为了获得救助费。从上述说明中我们可以明白英国对有关船舶相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要广泛而严格得多,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维护交易特别是大宗交易的安全。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船舶、航空器等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物参与或伴随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如果在立法上不对有关船舶、航空器等物在某些时候类似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进行考量,使一些相关的债权不能获得良好的救济,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伤害本国或本国国民的利益。因此,突破观念的桎梏确立对物诉讼制度是有相当的必要性的。
二、有关对“弱势合同”的救济
我国的民事立法法中未就一些“弱势合同”例如消费合同、雇佣合同、保险合同制定特殊的规则,以保护合同当事人中的弱者。英格兰法通过一些较为特别的方式来防止不正义的结果发生。在英格兰法中有一种自身限制的成文法,这种成文法规定它的某些条款仅适用于英格兰国民,或英格兰船只,或英格兰的首都,或在礼拜日适用,或适用于禁猎期间可猎捕的各种鸟类,或某几种雇工。它们使这种成文法的适用,限制在与制度该法的立法机关所属国家以一种特殊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某些人、事物、事件、时间和地点。如果它们包含在一个英格兰法规中,那么,只有在英格兰内国法的适用已经首先得到确定时,它们才应当适用,除非该法规有相反的规定。如果它们包含在一个外国法规中,英格兰法院应当把该法规和它的自身限制条款一起适用,否则它就会扭曲该法规的含义并在依其规定的条件不被适用时去适用它。这种自身限制成文法在《1978年雇工保护(联合)法》141条规定,该法的某些条款当雇员依其雇佣合同平常在大不列颠之外工作时不得适用。这种成文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国内的某些特殊的利益群体特别弱势群体的利益。英格兰成文法中还有一种超越成文法,这种成文法是不管标准的冲突法如何规定都必须得到适用的成文法,它主要调整合同中涉及国家或某些弱势群体利益时而强制适用,类似于我们的强制适用法。英格兰《1977年不公正合同条件法》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制定了某些强制性的规则。某些合同的当事人不能超出这些规则订立合同:而为了防止他们间接地通过同意某外国法作为合同的准据法来这样做,该法27条第(2)款规定,即使合同的任何条款意图适用联合王国之外的某个国家的法律,该法还是有效的,如果该款规定的两个条件之中的任何一个得到满足的话。
我国的民事立法对某些合同中弱者的利益关注得比较少,例如,我国没有对消费合同、雇佣合同、保险合同这些合同的法律的适用、诉讼管辖规则进行特殊的规定,我认为应对“弱势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强制规定,但如果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在保护弱者的利益和赔偿损失方面比强制规定的法律对弱者更有余地,那么才能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在管辖法院方面应赋予弱势一方在弱势一方住所地、惯常居所地或惯常工作地国法院以及被告住所地、惯常居所地或营业地所在地国法院之中,选择起诉法院的权利;保险人、消费合同另一方、雇佣合同另一方只能在被保险人、保单持有人或受益人、消费者、雇员住所地、惯常居所地或惯常工作地国法院提起诉讼。
三、有关管辖权的限制问题
每当有必要避免不公正时或管辖权冲突时,英格兰法院就会引入中止诉讼原则、不方便法院等原则以中止或取消在英格兰的诉讼或其他程序,或者限制在外国法院起诉或继续进行诉讼程序或执行外国判决。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对某一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认为自己不方便受理案件,而有另一個更方便的法院可以行使管辖权时,就不对有关的案件行使管辖权。斯科特大法官对于这一原则的适用陈述了以下的标准:(1)仅仅只是对便利的权衡,不是剥夺一个原告在一英格兰法院进行诉讼的有利条件的充足理由,如果它不是因此已被适当提起的话,向法院申诉的权利不得被轻易被拒绝。(2)为了证实中止是正当的,两个条件必须被满足,首先是被告必须使法院确信诉讼的继续进行会导致不公正,因为它对于他是压制性的和缠诉的,或者是以某种其他方式滥用法院的诉讼程序;其次是中止不得对原告产生不公正。在这两种情况下,举证的责任都在被告。迪普洛克勋爵以下述方式重述了斯科特大法官阐述的第二部分:“(2)为了证实中止诉讼是正当的,两个条件必须得到满足,首先被告必须使法院相信存在一个他服从其管辖权的法院,在该法院实际上可以更小的不便利和更少的开支,在双方当事人间做到公正,其次该中止必须不得剥夺原告正当的个人或法律上的优势,如果这种优势在他行使英格兰法院的管辖权时本可享有。”从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有赖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如果自由裁量权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那么就不能指望这个原则的较好利用,所以公正、正义的诉讼寄望于法官素质的提高。
中止诉讼原则在英格兰历史上很早就确立了,它是关于英格兰法院之间诉因竞合而停止一方诉讼的做法,在1874 年就有关于在教会法院和普通法院之间就相同原告提起的诉讼而判定:“不应提起两个相同的诉讼来困扰被告是正义和公平的规则的要求”。中止诉讼原则一般适用于内国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但还没有做出判决的情况下,如果法院在进行实质审理之前,被告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并且证明成立,则中止诉讼程序。当然,中止诉讼往往以能合理预期外国法院能够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能被内国法院承认的判决为条件。并且,在案件中止审理后,如果外国法院拒绝行使管辖权或者未能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判决,内国法院将应原告的申请继续对该案进行实质的审理做出判决。
我国对于管辖权的积极冲突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有两條作了相关规定,第15条规定:“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外国,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如果国外一方在居住国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第30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参加或签定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院在处理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时,首先是如果有国际条约规定,依照国际条约的规定。其次,如果没有国际条约,我国法院允许平行诉讼,完全不顾及外国法院对案件审理是否比国内审理更为适当,并且拒绝该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这是我国立法过分强调国家主权而忽视国际协调的表现,我认为这将不利于国际协调与合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将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树立诉讼法律制度上的障碍。
原告:_________________,女,______国籍,_____族,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
被告:_________________,男,______国籍,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护照号: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
1、判令原告与被告离婚;
2、本案一切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被告系美国籍。我与被告于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_登记结婚,结婚证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结字第__________号。婚后因双方一直分居,感情逐渐破裂。我与被告对离婚协商多次,被告也同意离婚,被告并已出具同意离婚的意见和授权中国律师处理离婚事宜。现我依据中国法律起诉离婚,请法院按双方一致的离婚意见予以判决离婚。
此致
__________市__________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_________________
案例
一、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还盘: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即刻装船。
问:双方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
答案: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构成要约,但是乙方的还盘对该要约做出了修改,即改变了装船日期,在cif合同中,改变装船日期就是改变了交货日期,因此,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19条的规定,此改变构成了对要约的实质更改,因此,合同不成立。案例
二、1991年11月25日,德国a公司向香港b有限公司发出如下要约:彩色复印机2000台,每台汉堡船上交货(fob)4000美元,即期装运,要约的有效期截止到12月30日。a公司发出要约后,又收到巴黎某公司购买该种型号复印机的要约,报价高于a公司发给b有限公司的要约价格。由于当时b有限公司尚未对该要约做出承诺,故a公司于12月15日向b有限公司发出撤销11月25日要约的通知,而后与巴黎方面签约。但是12月22日,a公司收到香港b有限公司的承诺,同意德国a公司的要约,并随之向a公司开出了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后因a公司未履约,香港b有限公司诉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a公司的律师辩称,该公司于1991年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已于12月15日被该公司撤销,该要约已失去效力,因而b有限公司的承诺没有效力,购销合同没有成立。
1、a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a公司11月25日的要约是否被撤销。
2、a公司与b有限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答案:
(1)a公司的辩称不成立。a公司 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是不可撤消的。
(2)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本案涉及到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生效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 15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消的,也 可以撤回,只要撤回要约的通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所谓要约的撤消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根据该(公约)16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公约)第 16条第 2款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可撤消,第一,在要约中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消性。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 案中a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 1991年 12月 30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b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案例
三、上海某进出口公司(简称甲)与香港某公司(简称)乙签订一项合
同,由甲向乙购买一批应节货物,交货条件为fob新加坡。该批货物由中国某远洋运输公司(简称丙)负责运输,丙公司事先作出了货物将于节前运达的口头保证。由于运力紧张,在新加坡装载货物的并非丙公司的自有船舶,而是丙公司租用马来西亚某运输公司(简称丁)的一艘货轮大马号,但在租船合同中并无关于丙、丁之间责任期间的特别约定。由于大马号并不熟悉到中国的航线,因此船舶航行非常不顺,辗转到达海口后,货物才由大马号转载到丙公司的货轮扬帆号上运往目的港上海。扬帆号到达上海时,节日早过,货物的市价大跌。甲公司遂向上海海事法院起诉。[问题](1)在本案中应当由谁负责订立运输合同,与谁订立运输合同。(2)本案中,买卖合同的交货地点为?(3)该批货物如需要投保,则应由谁负责办理?(1)应由甲负责订立运输合同。在fob贸易术语下,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是买方的义务。(2)交货地点为新加坡。在fob贸易术语下,术语后所附的港口名为装运港。
(3)由甲公司负责投保。在fob贸易术语下,为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投保是买方的义务。答案:
(1)应由甲负责订立运输合同。在fob贸易术语下,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是买方的义务。(2)交货地点为上海。在fob贸易术语下,属于后所附的港口名 为装运港。
(3)由甲公司负责投保。在fob贸易术语下,为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投保时买方的义务。案例
四、1995年2月10日,中国某进出口公司a电告日本某商贸公司b,欲以cif条件向日本出口一批丝绸,总价款为50万美元,用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支付价款。2月16日a收到b复电,b提出降价到48万美元。a公司于2月19日电告b公司同意其要求,b于2月20日收到此电报后,a公司将货物运上船舶在公海航行时,由于船员的疏忽,船上发生火灾,a公司托运一个集装箱为火焚毁,其余2个则完好无损。3月15日货物运至横滨港,但b公司拒绝接受货物,并向a公司提出索赔,双方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根据上述案情。[问题](1)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合同于何时成立?(2)保险费应由哪一方负担?(3)在本案中,货物风险在那一时刻由卖方转移给买方?(4)在本案中,哪一方为信用证的受益人? 答案
(1)合同于2月20日成立。b公司提出的降价请求改变的要约的是指条件,构成反要约,合同于承诺到达b公司时成立。(2)保险费用应有a公司承担。根据cif术语的含义,货物运输的保险费用应由卖方承担。
(3)风险应在在上海港自货物越过船舷时转移。根据cif术语的含义,货物的风险在货物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4)a公司为信用证受益人。货物买卖合同的卖方应为信用证的受益人。案例
五、我国某进出口公司a(卖方)与英国某实业公司b(买方)以cif伦敦条件签订了一份出口一万吨大米的合同。货物由保险公司d办理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后按时由承运人某远洋公司c装船运输。因在海上遭受暴风雨袭击,迟延30天到达目的港,并因船员的过失使三分之一的大米变质。英国b公司因此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赔。问题](1)应与承运人远洋公司c签订运输合同的是哪方?(2)应向保险公司办理货物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的是哪方?(3)a公司的交货地点在?(4)设a公司已取得合同规定的单据并及时提交给了b公司。在货物海上运输到达目的港,b公司按规定验收货物之前,a公司向b公司凭装运单据要求付款,b公司是否应付款?(5)对货物迟延30天到达目的港而造成的损失,b公司应向谁提出索赔?
(6)对三分之一大米变质,b公司应向谁提出索赔?(7)对三分之一大米变质,根据《海牙规则》,承运人c公司是否承担责任? 答案
(1)cif术语中已包含运费,卖方承担托运的义务。(2)cif术语中已包含保险费,卖方承担投保的义务,受益人为买方。
(3)根据cif术语。交货地点为货物装运港。
(4)如果双方未约定必须在验收后付款,按一般惯例,b公司应付款。
(5)此迟延责任属承运人。
(6)此属海上运输保险范围。(7)海牙规则与汉堡规则不同,承运人可援引航行过失免责。案例
六、我山东一家进出口公司和某外国公司订立了进口尿素5000吨的合同,依合同规定我方开出以该外国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总金额为148万美元。双方约定如发生争议则提交北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1990年10月货物装船后,该外国公司持提单在银行议付了货款。货到青岛后,我公司发现尿素有严重质量问题,立即请商检机构进行了检验,证实该批尿素是毫无实用价值的废品。我公司持商检证明要求银行追回已付款项,否则将拒绝向银行支付货款。(1)银行是否应追回已付货款,为什么?(2)我公司是否有权拒绝向银行付款?为什么?(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否有权受理我公司与银行之间的纠纷?(4)我公司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答案一
(1)银行不应追回已付货款。由于信用证独立,只要单证一致,银行即应无条件付款。(2)我公司无权拒绝向银行付款。
(3)不适用仲裁协议。公司订立的仲裁协议只适用于两公司 间的买卖合同,不适用于我公司与银行的信用证合同。
(4)我公司应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外国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或返还货款。答案二
(1)银行不应追回已付货款。由于信用证独立,银行不管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也不管货物的实际情况。只要单证一致,银行即应无条件付款。
(2)我公司无权拒绝向银行付款。银行正当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开证申请人必须偿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有权受理此案。我公司与外国公司订立的仲裁协议只适用于两公司间的买卖合同,不适用于我公司与银行的信用证合同。本题设问不是很清楚,如果是我公司与外国公司的纠纷,则应仲裁,而我公司起诉银行则不适用仲裁。
(4)我公司应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外国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或返还货款。银行在本案中没有责任,因此只能向外国公司索赔。案例
七、192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在上海订立了买卖200台电子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1992年12月马赛港交货。1992年
11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证行)根据买方指示向卖方开出了金额为20万美元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委托马赛的一家法国银行通知并议付此信用证。1992年12月20日,卖方将200台计算机装船并获得信用证要求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后,即到该法国议付行议付。经审查,单证相符,银行即将20万美元支付给卖方。与此同时,载货船离开马赛港10天后,由于在航行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和暗礁,货船及货物全部沉入大海。此时开证行已收到了议付行寄来的全套单据,买方也已得知所购货物全部灭失的消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拟拒绝偿付议付行已议付的20万美元的货款,理由是其客户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货物。根据国际贸易惯例,现问:
〔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能否由于这批货物全部灭失而免除其所承担的付款义务?依据是什么? 〔3〕买方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 答案
(1)风险自货物交到装运港的船上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2)开证行无权拒付。根据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交易独
立于买卖合同,银行只负责审单,只要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银行应必须承担其付款义务。
(3)买方可凭保险单及有关载货船舶沉没于大海的证明到卖方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gumtree寄语:
做一个勤快的人,不迟到,不旷课,不挂科!祝大家新年快乐,我就不发短信了!o(∩_∩)o 哈哈篇二: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案例1:提供不实资料,厂房开裂,责任难逃 【案情简介】
某厂新建一车间,分别与市设计院和市建某公司签订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工程竣工后厂房北侧墙壁发生较大裂缝,属工程质量问题。为此,某厂向法院起诉市建某公司。经过工程质量鉴定单位勘查后,查明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进一步分析的结论是结构设计图纸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不准,于是某厂又诉讼市设计院。市设计院答辩,设计院是根据某厂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的,不应承担事故责任。经法院查证:某厂提供的地质资料不是新建车间的地质资料,而是与该车间相邻的某厂的地质资料,事故前设计院也不知该情况。经过法庭辩论查证,结论是该厂车间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由某厂自行确定解决办法,不在本案处理范围。某厂发生的诉讼费,主要应由某厂负担,市设计院也应承担一小部分。经双方同意,自行协商解决。【案例评析】
该案例中,设计合同的主体是某厂和市设计院,施工合同的主体是某厂和市建某公司。根据案情,由于设计图纸所依据的资料不准,使地基不均匀沉降,是最终导致墙壁裂缝事故的原因,所以,事故所涉及的是设计合同中的责权关系,而与施工合同无关,即市建某公司没有责任。在设计合同中,提供准确的资料是委托方的义务之一,而且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负责”,所以委托方提供假地质资料是事故的根源。委托方是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市设计院接收对方提供的资料设计,似乎没有过错,但是直到事故发生前设计院仍不知道资料虚假,说明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院并未对地质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使假资料滥竽充数,导致事故,否则,有可能防患于未然。所以,设计院也是责任者之一。由此可知:在此事故中,委托方(某厂)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承担方(设计院)为间接责任者、次要责任者。
案例2:为对方违约而违法,刑事责任追究他 【案情简介】
某市建工集团(甲方)与香港××有限公司(乙方)于1990年9月24日签订一份合作建设市政府办公大楼的合同。合同在获批准后于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规定,由甲方提供建房需要的土地和施工力量,乙方提供全部建设费用(外汇支付),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首期工程由乙方投资港币800万元,在本合同举行签字仪式后20天内,乙方应付定金港币35万元给甲方,90天内,乙方再支付港币60万元给甲方,从第四个月起计,乙方每两个月支付港币75万元给甲方。合同生效后,在20天内和90天内,乙方仅汇给了甲方15万港币,截至1992年1月,按合同规定,乙方应汇给甲方470万港币,实际只汇了85万元,乙方从一开始就接连三次拖欠付款的严重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了许多困难和损失。根据合同规定,甲方有权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但由于甲方代表受贿,并且利用职权,挪用国家资金为乙方垫付3000多万元,1993年5月,甲、乙双方又签订修订合同,同意乙方退回部分建筑面积和减少工程实际投资的要求。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付诸实施,就这样一笔钩销了乙方的违约责任。由于甲方代表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国家少收人外汇240多万美元,损失应收利息52万多元。处理结果:甲方代表被追究刑事责任,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仍按原合同规定执行。【案例评析】
在乙方违约后,甲、乙双方又签订了修订合同,这是一种变更合同行为。涉外合同的变更,是指涉外合同生效后,在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前,经当事人协商一致而对原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法律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成立的合同,其重大变更应当由原批准机关批准。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属于由国家批准才能成立的合同,但后来双方又签订修订合同,乙方退回部分建筑面积并减少工程实际投资的数额,是合同标的重大变更,此修订合同只有在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才是合法有效的,而实际上是未经批准就付诸实践了,并且此合同的变更不是基于法定事由,而且是建立在乙方违约损害甲方利益的基础上,违背了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该合同的变更应属无效。
案例3:工程分包过多,协调因难,既拖工期又被索赔 【案情简介】某研究单位科研楼工程,甲方经过了解后决定直接分包给不同性质的四个公司,分别与t公司签定了土建施工合同;与s公司签定了水电安装合同;与d公司签定了电梯安装合同;与b公司签订了室内装饰合同。在一个甲方四个乙方的工程中,四个合同协议都对甲方提出了一个相同的条款,即“甲方应协调现场其他施工单位为乙方创造如垂直运输等可利用条件。”合同执行后,发生了如下事件。
(1)顶层结构楼板吊装后,t公司立刻拆除塔吊,改用卷扬机运材料做屋面及外装饰,d公司原计划由甲方协调使用塔吊将电梯机房设备吊上9层楼顶的设想落空后,提出用t公司的卷扬机运送,t公司提出卷扬机吨位不足,不能运送。最后,d公司只好为机房设备的吊装重新确定方案。
(2)安装单位进入施工现场后,s公司按照协议条款,把设备的垂直运输方案定在使用新装电梯这一条件上。设备到梯待运时,d公司提出不准使用的理由:一是虽能运行,但仍在调试阶段;二是没有帮其他人运送设备的义务。按合同时间专程从远方进场安装科研设备的人员只好等到电梯验收后才开始工作。
(3)b装饰公司进场后,仍然遇到了大量材料进行垂直运输的难题。
由于甲方没有协调好t、s、d、b三个承包单位的协作关系,他们互相之间又没有合同约束,最终引起了d公司和s公司的索赔要求,理由是“甲方没有能够按协议条款为乙方创造垂直运输条件,使乙方改变方案、推迟进度、增大了开支。”最终,整个工程的竣工日期被迫推后50天。
案例4:因政府行为单方解除合同,未构成违约责任 【案情简介】
1995年7月,a开发公司与某研究院签了一个联合建房合同。合同约定,a开发公司负责投入资金,研究院负责取得规划地块上的政府有关批准文件,双方共同建造一座12层的大厦。在合同签订前,研究院在批准建房的地块上已做了一些前期开发工作,投人了约150万元的资金,合同规定a公司对此150万元给予补偿。同时规定在a公司支付此补偿费150万元后一星期内,研究院必须将政府有关批准文件交付对方,以便及时展开规划设计与施工工作。合同还规定若发生不可抗力或因政府行为而使合同无法履行,不视为违约。
合同订立后,a公司于7月29日将150万元汇人研究院的账号。但由于市政府对于批建房的地块的规划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到1995年11月,研究院仍未取得批准文件。a公司一再催促,若得不到批准文件就解除合同,研究院以政府行为并非其本身原因为由拖延,不同意解除合同。1996年该市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a公司便于1996年5月18日发函给研究院,宣布解除合同关系,要求研究院返还150万元并支付违约金。研究院不同意,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说他们一直在争取之中。a公司遂起诉研究院,要求解除合同,返还150万元,支付违约金。法院受理后,研究院答辩称a公司单方宣布解除合同是于法无据的。150万元属于支付给研究院的补偿费,不应退还,反要求a公司支付违约金。双方意见完全相反。【案例评析】 在合同中,当事人是否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回答是肯定的。除了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外,当事人在不可抗力和另一方违约的情况下享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力。
(1)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对其发生及结果无法避免并无法克服的事件。不可抗力的发生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单方解除合同,这要视不可抗力对于合同的履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定。如果不可抗力只影响了合同部分的履行,那么合同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影响到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时,合同当事人才有权享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2)另一方违约,合同法规定在另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对由于违约达到什么程度时,当事人才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合同法并未予以规定,这样容易造成单方解除权的滥用。在实际生活中,应坚持在另一方违约以致严重影响了合同的履行或使合同继续履行已成为不必要时,才有权行使单方解除权。
单方解除合同与合同的协商一致订立原则和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则是相违背的,这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因此一定要慎重行使。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效力应自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处生效,因此通知应及时送达对方,并应采取书面形式。在此之后,原经济合同就失去了效力。但如果行使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因行使不当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了损失的,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本案中,政府行为的变化导致合同的不能履行,不应视为不可抗力。因为如果合同涉及到政府的行为,当事人对此应当是有预见性的。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将政府行为列人不可抗力,这也是允许的。故为避免日后引起纠纷,当事人最好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本案的合同规定若因不可抗力或政府行为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不视为违约。这就是说,合同虽然没有明确将政府行为归人不可抗力,但将其在结果上与不可抗力等同起来,可以说政府行为与不可抗力是有同一性质的。这样,既然研究院一直拿不到批准文件,不能按合同约定交付文件,不视为违约行为,那么可以说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由于房地产开发与一般的经济合同不一样,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房地产市场变化较快,如果不及时开工,损失将会很大。因此,本案研究院在合同订立后10个月仍无法得到批准文件,此时房地产的市场业已萧条,可以认为已严重影响到了合同订立时所预期的利益。就a公司来说,合同的履行已没有必要,故a公司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宣布单方解除合同是合理、合法的。法院判决合同应予解除。合同解除后,就要对双方的责任、财产进行处理。篇三:涉外案例分析题
1、某海关缉私艇查获截停一名为光大二号的货轮,该轮船载重为3000吨,船上有船员31人,船内装有废铁500吨,瓷土500吨,甲板上有塑料袋加封特别包装的555,箭牌的外国香烟4760箱(23.8万条),随船携带的装在清单只列明船上所载 废铁 瓷土的数量,对4670箱香烟没有记载。某海关据此论定,该船运载大量外国香烟,进入内海的行为属于走私。故对其作出处罚决定:
一、对再扣的走私香烟4760箱予以没收。
二、对光大二号的货轮全体船员、船只和所在废铁,瓷土进行放行。
问题(1)如船主对该处罚不服,可想哪一级机关申请复议?(2)如果对复议不服,还有那些救济措施? 答(1)《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象及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有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本案中船主如不服处罚决定,应向上一级海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2)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某外资财务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了以下措施:(1)更换公司总经理(2)吸收每笔金额少于十万美元的存款(3)为节省费用,未按期报送财务报表。
问题(1)公司更换总经理是否需要审批?审批主体是谁?(1)对于措施二,银监 会将给予什么处 罚?
(2)对与错十三,银监 会给予什么处 罚?
答(1)需要经过审批,审批主体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即银监会
(2)责令停止这种经营活动,没收这种经营活动的非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出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3)予以警告,责令限期补报,并可以出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庭与1989年依据该院仲裁规则,对美国某电器公司与阿根廷某公司之间由于股份买卖而产生的争议在墨西哥进行了审理,仲裁庭在裁决中认定,阿根廷某公司未能证明美国某电器公司在1979年向其出售股票时有欺诈行为,但美国未能遵守“信用所要求的善意的原则”,裁决美国某电器公司向阿根廷某公司支付67930000美元的损害赔偿,另加12%的年付利,资1985年3月14号起算,以及一百万美元的律师费和40万美元的仲裁费。
该裁决作出后,美国某电器公司向美国法院提出撤销和拒绝承认与执行该裁决的诉讼。阿根廷某公司则对美国某电器公司提出反诉,请求法院驳回美国某电器公司关于撤销仲裁才觉得诉讼请求,理由是,该法院根据《纽约公约》对此无管辖权,同时法院依据《纽约公约》第三条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
问题:一国法院是否有权撤销外国的仲裁裁决?简要说明原因。答:美国法院无权撤销在墨西哥做出的仲裁裁决。
原因:在仲裁实践中,按照各国的仲裁法,法院可以依法对本国仲裁裁决实施监督、包括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撤销和拒绝执行仲裁裁决,而对国外仲裁裁决,法院对他只存在承认与执行或拒绝 承认与执行的问题。而不存在撤销的问题《纽约公约》所规范的案例分析题 内容如其全称《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只涉及承认与执行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条件并不涉及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撤销问题。
4、中外合资罗兰制衣有限公司是由外商与b市天鸿开发公司合资兴建的。外方以专有技术、资金、制衣设备、进口面料和成衣版样为出资条件,合计出资500万元外币,其中技术出自资座驾250万元外币,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产房、制衣辅助原料和劳动力作为出资条件合计出资为700万元外币。合资企业确定外方出任董事长、中方出任总经理。合资企业经营一段时间后,中外双方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发生了一些争议:(1)中方提出外方出资有不详之处,其进口面料有三分之一是中国生产的,所以外方出资额应当核减。外方则认为中方出自内容中有违法之处,应予剔除。外方还提出,由于在合资经营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争议处理的方法,要求双方将争议提交合资企业所在地人民法院审理,但处理争议应依据该外商母国的法律。(2)外方董事长因交通不便,经常不能参加董事会议而委托其他外方懂事回忆而委托其他外方懂事代理,中方建议董事长改由中方担任,理由是合资企业的董事长依法应由中方撑伞。为此,外方董事长决定撤换中方总经理,外方认为这是董事长的职权。受雇于合资企业的女工大多数是丹迪青年,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企业每月除发给工资和数额不大的伙食补贴外,医疗合眼老保险一概没有。且根据合同贵司那个,女工在受雇期间不得结婚或生育,否则合同自动解除,因发生重大失窃时间,下班时要对员工的一代和提包进行检查。职工对企业的行为气愤之极,决定的集体向人民法院提出处理劳动争议的诉讼请求。职工们认为中方总经理与资本家传统压迫工人,所以准备将中方天虹开发公司列为被告,因为其法定代表人即中方派人罗兰公司的总经理。问题:(1)合资双方的出自有无不合法指出?(2)中外双方对企业领导人是任命职权和任命理由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3)合资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条件有何不妥之处,如有问题,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1)以下两个不合法指出:一十中方不应该以劳动力作为出资方式,二是外方技术出资超过了公司法规定的技术出资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20%的最高限额(2)不正确。因为撤销总经理不是董事长的职权,应由董事会决议解聘与否(3)不妥之处有:一是不提供医疗和养老保险,侵犯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二是受聘期间不得结婚生育之规定,侵犯女工婚姻自由和生育权。三是搜身检查行为侵犯了职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5、在一项转口贸易中,日本a公司与中国b公司 时,其中有一项专利还在中国批准注册。当中国b公司找到日本a公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时,日本a公司以其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批机床将转口意大利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因此产生争议。问题:(1)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买方对预期所销售的货物是否应承担知识产权担保义务(2)如果违反此义务是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答《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规定买房对其交付的货物应当承担知识餐券担保义务的同时,有队在任何情况下卖方应当 承担此项义务规定了两项标准:产品分成未计入收入。按《个人年至200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一是时间上的标准,二是地域上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税。的标准。本案中的关键问题则集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采取产品(3)2001年为开始享受“两免中在低于标准上。据公约的规定,分成方式的,合作者分的产品时,三减”政策的第一年,故免征企地有标准分为两种情况(1)当合即为取得收入。”其次,对于通过业所得税;2003年应缴纳企业所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能红十字会的捐赠应计入支出,抵得税为:(60—8)*30%除以2=7.8预料到货物将在某国使用或销售减利润。这样,m 公司就少报应万元;2004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第三人如果依据那个税所得490万元。至于向总机构为:50*30%除以2=7.5万元; 国家的法律提出买房的货物侵犯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个人所得(4)该企业2003年可以享受在了其知识产权时,卖方应当向买税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不许计投资退税优惠。退税额为:20除方承担其违反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入支出,m公式未将其从应税所以{(1—30%)除以的违约责任。(2)在任何其他情得中扣除是正确的。2}*15%*40%=1.41万元 况下,只有当第三人依据买方营7、2008年中国的立华公司(买
10、深圳某公司与韩国某株式会业所在的国法律提出卖方的货物方)与香港贸易公司签订了买卖社之间签订了购销甲苯的合同,侵犯了其知识产权时,卖方才向400吨聚苯乙烯的合同,价格条合同中包含了有关纠纷向中国国买方成单位与责任。也就是说,件cif青岛6300港元每吨。按合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无论货物最终转口到哪里,也不同规定,港方应于6月15号前在的条款。1996年6月,该韩国株论卖方在签订合同时是否知道货香港装运,由于港方的过失,迟式会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物的最终专卖货值用地,只要第至6月30号才从香港发运货物。文员会提请仲裁。在仲裁审理过三人能根据买方营业所所在的国等立华公司收货时,聚苯乙烯市程中,深圳公司提出了a仲裁员的法律提出卖方的货物侵犯了企场已成饱和状态,立华公司将面回避的申请。理由是a仲裁员与业知识产权,买房就应当承担责临严重损失。于是,立华公司拒韩国株式会社的仲裁代理人曾是任。收货物,要求解除活动。双方发师生关系。仲裁委员会经审查后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看,加入该生纠纷。认为,a仲裁员只是在该仲裁代批机床按原计划如其沌口到土耳问题(1)上述合同的性质为什么理人大学本科期间给其上过课,其,发生了侵犯土耳其境内的第合同? 无证据表明存在可能影响案件公三方知识产权问题,毫无疑问,(2)立华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正审理的利害关系,深圳公司对日本a公司违反了其对货物知识同,其依据是什么? a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产权担保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答(1)涉外经济买卖合同 怀疑的理由不充分,故仲裁委员任,因为在订立合同时该公司已(2)有权解除合同,当合同一方会做出了a仲裁员不予回避的决被告知该批机床该沌口到土耳违约,已严重损害了非违约方签定。1997年8月,仲裁委员会作其。但在本案中,该批机床并没订合同时所期望的利益,则非违出终局裁决。1997年11月,深有转口到土耳其,而是转口到了约方有权解除合同。圳公司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意大利。由于日本a公司在订立
8、某外商投资企业,2006院申请撤销该裁决。合同时并不知道也不能预料该批适用的税率是30%,全年其境内问题(1)仲裁员在何种条件下要机床将最终在意大利使用,因此,总机构所得150万元,境外所得回避? 按照公约的规定,对该批机床应为:(2)当事人应当在何时提出仲裁转口到意大利而侵犯了意大利境a国:生产经营所得32万元,a员回避的申请? 内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后果,日国适用税率为40%;利息所得10(3)仲裁委员会做出的a仲裁本a公司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万元,a国适用税率为25%;特员不予回避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但是,本案情况较为复杂,原因许权使用费所得8万元,a国适什么? 是由于其中有一项专利不仅在意用税率为25%;(4)可以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条大利批准注册,同时也在中国批b国:生产经营所得20万元,b件有哪些? 准注册。也就是说,对于这项专国适用税率为35%;利息所得10答(1)仲裁庭的组成人员有下列利,意大利生产商可以依据中国万元,b国适用税率为10%;特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法律提出卖方侵犯了其知识产许权使用费所得10万元,b国适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1是本案权,显然,这属于公约规定的低用税率为10%; 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于标准中的第二种情况。因此,问题:请计算2006年该企业在我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跟据公约的规定,景观日本a公国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该批机床答(1)根据属人原则应当缴纳的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将转口到意大利,但又有对其中税额:(150+50+40)*30%=72万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一项专利意大利生产商可以根据元 代理人请客送礼的。中国的法律基于工业产权或知识(2)在a国已纳税额:32*40%+(2)当事人提出仲裁员回避申请产权对货物提出请求或主张,所(10+8)*25%=17.3万元 的,在首次开庭提出。回避事由以,日本a公司对其所出售得机a国的扣除限额:72*50除以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床侵犯了该项专利的行为应当承240=15万元 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担违约责任。但是,对于另一项在境外实缴税额超过扣除限额,(3)仲裁委员会做出的a仲裁员尽在意大利批准注册的专利权利准予扣除15万元 不予回避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的侵犯,日本a公司则无需承担(3)在b国已纳税额:20*35%+当事人要求仲裁员回避哦要提供违约责任。(10+10)*10%=9万元 实时和理由,并且一定要证据确
6、m企业是一家中外合作经营b国的扣除限额:72*40除以凿,理由充分,否则,当事人的企业,有香港一家公司与中方共240=12万元 请求是难以成立的。同组建,在合作经营协议中,双在境外实缴税额低于扣除限额,(4)可以撤销涉外仲裁裁决得条方约定:企业利润润分配对外方准予扣除9万元 件有: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签采取产品分配方式,对中方以现(4)2006应纳税额:72—订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金分配。1994,m企业向外15—9=48万元 面仲裁协议的2被申请人,没有方分配产品100万箱,价值人民
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融合加深,商业联系越发紧密,每年都进行一定比例的境外销售、采购或技术合同等涉外事务。上述事务的开展、推进等都离不开各相关方之间合同的约定与引领。因此,涉外合同对于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交易平衡顺利完成,达到各方的交易目的影响非常大
一、交易各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明确、具体
分析:我们在涉外合同签订之前,一般都有外方相关人员的前期的接触与谈判,通常会得到对方的初步信息,但需要注意及时是一个谈判团队,各个成员所隶属或代表的公司很能不同(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各种原因不尽相同。联系方式非常重要,最好能够能够将对方的座机电话、移动电话、邮箱地址等一一列明,便于日后定期联系。同时,也保持对上述信息的更新与整理。否则,如果某一天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重要而紧急的事项,如果没有完备的联系信息,而能导致双方不能顺利有效沟通,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交易对方主体基本资信的调查了解
分析:公司业务人员一般不是很关注交易对方的主体资格、资本资信情况的了解,然后公司法务人员应关注此问题的严重性。就本人了解,许多公司,包括境外的大公司,都基于其内容运营成本节约考虑,通过境外关联交易进行采购、销售、对外合同等相关事项之操作。不同的交易主体,它的定位及风险承担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如一家BVI公司作为采购方与其在美国总部的母公司在整体资信方面差距巨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概要求对方都通过母公司签约,但至少应了解签约的主体的基本情况,包括注册地、资产、实际管理机构等信息,从而能够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分析。
三、合同标的物描述与规定
分析:也许商务人员认为合同的标的物已约定清晰明确,但法务人员需要提示是否存在其他理解,即各方就标的物的外延是否清晰界定。如双方合作某一款产品,该产品技术、数量、销售领域等能够清晰并防止今后因交易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各方对合同的标的物及范围作偏离各方已达成的共识,进而影响合作。
四、合同生效及自动续展约定
分析:相关人员应关注合同生效的法律意义,不能以各方的前期合作及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某种商业行为。如尽管交易各方已久重要交易交款达成初步的共识,但中方企业在尚未就上述合作事项达成正式生效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备货备料,后因境外交易方的突发事件,导致不能如期签约,给中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很多协议约定“本协议有效期一年,期满前30日内任何一方如未书面通知对方终止协议,则协议有效期自动续展一年”等,由于目前中国企业并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很多合同签订后没有专人跟进,特别是一些重要条款的持续跟进,导致合同后续何时到期、到期后的处理、自动续展等都无从
得知。如果某一天企业突然想起终止合同,但该合同已自动续展,从而影响企业的商业操作目标的实现。
五、合同附件
分析:我们比较关注主体合同的内容,商务谈判很能围绕主合同展开,在合同审查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重要主合同、轻合同附件的情况,上述情况也避免,否则,极易造成合同条款重组或合同附件条款加重一方责任的法律风险。比如,某些境外厂商通过合同附件的形式约定“合同条款与附件内容相冲突以附件内容为准”或通过附件条款细化、补充主合同的内容,影响交易对方的利益。
六、合同终止/解除条件及赔偿/补偿等事项的约定
分析:由于国外交易主体的强势或有利地位,很多涉外合同中合同终止/解除条款启动非常容易,有的合同甚至约定国外厂商随时可以解除合同,且对合同解除后的赔偿等没有明确规定。上述约定对于中国厂商非常不利,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接单过程中,没有充分评估上述条款的风险,造成前期投入很大,后期却遭毁约,导致严重亏损的经营事件
七、违约赔偿的上限限制
分析:很多涉外合同,特别是销售合同,都约定供货方应承担产品质量原因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失、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等。国内企业应高度关注该条款,据理力争,争取将相关赔偿事项能够限制在一定范围,否则,巨额损失赔偿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
分析:合同争议解决部分最为关键的解决方式及适用法律。目前,国际合同许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但很多美国企业很能要求通过其本国法院裁决。适用法律对合同各方影响非常大,需要高度关注。一方面需要了解本国法律及对方国法律的基本内容,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他第三国的法律,便于提出适用第三国法律的替代方案。
案例:被告重视法定程序 援引合同仲裁条款
深圳石化轻松打赢涉外官司
新加坡石油状告深圳石化 1999年6月7日,深圳石化石油有限公司(简称石油公司)和深圳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化集团)同时收到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宗标的为150万美金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应诉通知书。案情是这样的:新加坡某石油公司(简称新加坡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所称的理由是新加坡公司与石油公司于1997年建立了柴油贸易关系,并协议由石化集团对石油公司所购柴油的付
款给予担保。原告向石油公司依约交付其所订购的柴油后,石油公司按要求支付了部分油款,至1998年4月1日,石油公司尚欠原告油款本息约150万美元。原告声称对此债务有原告与石油公司的往来函件确认,请求法院判令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合同原来另有仲裁条款 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的共同诉讼代理人潘翔律师发现:原、被告之间签订的三份购销合同,有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的约定。1997年7月4日签订的合同中约定“除争议已通过双方的友好协商及时解决外,所有因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或关于违约的任何争议和/或分歧应根据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7月11日签订的合同中则约定“此单合同适用英国法律,任何由合同引起的争议辩论,都由英国法院裁决”。8月11日签订的合同中又约定“本合同适用香港法律,与此合同有关或在执行此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友好协商,则应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如果卖方是原告,仲裁应在香港进行。如果买方是原告,仲裁则在北京进行,并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再诉诸法院或其他政府机构要求重裁”。
深圳石化提出管辖权异议 于是石油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管辖权异议书,称“原告在起诉立案时,隐瞒了和我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将购销合同提供给法院,以致法院立案庭不知道原、被告之间有仲裁约定而错误地立案。„„原告和我公司在购销合同中约定的‘适用法律和解决争议方式’的条款,符合国际私法的‘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原告现应依仲裁条款分别在伦敦与香港提起仲裁裁决。然而原告却向贵院刻意隐瞒仲裁条款,以取得贵法院的立案,实属滥用诉权„„恳请贵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不予受理此案。” 新加坡石油:合同已转化为新债务 对于石油公司的异议,原告新加坡公司则辩称:“原被告间签订的三份购销合同属实。然而,原被告间因购销合同产生了债权债务,并经被告书面确认和承诺付款,形成确定和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鉴此,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由购销合同关系转化为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原告有权选择依据补充性质的债权债务确认书起诉债务人与担保人。
深圳中院:驳回新加坡石油的起诉 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究竟谁是谁非,还得看法院的结论。1999年8月16日,深圳中院经济审判二庭经合议下达了裁定书:“本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仲裁及司法管辖条款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且不违反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故真实有效。双方因履行购销合同发生的争议应依照合同中约定的仲裁及司法管辖条款解决,而本案关于支付货款的争议包含在合同争议中,应受合同约定的有关条款的约束。因此,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本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原告起诉以‘购销合同关系转化为债权债务关系’为由认为本院有管辖权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驳回原告新加坡公司的起诉。” 新加坡石油上诉:仲裁条款无效 新加坡公司不服,上诉至广东省高级法院。新加坡公司在上诉中称,上诉人提诉讼所依据的是上诉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往来函件,上诉人催促履行债务的传真和石油公司的确认及承诺函,构成双方新的协议,在当事人间形成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取代了原贸易合同中当事人的买卖关系。上诉人有权依据该债务确认和分期付款承诺函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履行债务,有权依据该文件
提起诉讼,新的协议中未订有争议解决方式,上诉人依法有权在被告所在地提起债务之诉,一审法院有权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并不因原贸易合同的争议管辖条款而受影响„„退一步而言,即使合同当事人的意图是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双方也仅约定仲裁和仲裁适用的规则,并未明确约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地点依据仲裁法,应为无效仲裁条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加入WTO,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涉外经贸英语合同的运用也日益增多。国际商务合同是指涉外经贸活动中,双方就某一具体事务的权利和义务协商一致后达成的书面法律文件。其文体正式,语言严谨、周密、精确,具有法律英语的特点。正式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特色使其在衔接手段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根据韩礼德的衔接理论,拟从照应手段、连接、替代、词汇衔接特点等方面,探讨涉外商务合同英语文本衔接手段的特点及语义严谨性是如何实现的,以期对撰写和翻译商务合同有所帮助。
所谓衔接(cohesion),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语义联系或语篇中某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可以相互解释的关系。关于语篇的衔接手段,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有系统的论述,他们将其分为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衔接手段因语篇特点而异,如连接在描写体、论证体和说明体语篇中较为常用,词汇链多见于说明和科学语篇。涉外商务合同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其语篇衔接手段也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二、照应手段
照应手段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外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如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韩礼德和哈桑将照应分为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1. 人称照应
人称照应指用人称代词(如he,she,him,them)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如his,her)和名词性所有格(如his,hers等)表示的照应关系。商务合同中少用或者不用人称照应,并避免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的使用。通过分析合同文本,发现合同多以通过重
复使用Party A/Party B,the Buyer/Seller,the contractor/client,the licenser/licensee等名词来实现上下文人称的照应,其目的是为了表达的严谨和准确。
例1.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whereby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and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the under mentioned goods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此合同由买卖双方共同签署,买方同意购买且卖方同意出售下列商品并共同遵守以下所列各项条款:)
本条款反复使用Buyer(买方),Seller(卖方),而不用we,you或the one who,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表述,避免歧义的产生和理解上的混淆,体现了合同条款的严密性。
2. 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指的是用比较事物异同的形容词或副词(如such as,the same as,similar to,similarly等)及其比较级(如more,better等)所表示的照应关系。它是语篇衔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合同英语such as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原因是该结构有很强的限定作用,用来避免发生歧义。
例2.Should the Sellers fail to load the goods,within the time as notified by the Buyers,on board the vessel booked by the Buyers after its arrival at the port of shipment,such expenses as dead freight demurrage,etc.,and consequences thereof shall be borne by the Sellers.
such as结构在本条款中起着很强的限定作用,它可以把被修饰的词语锁定,避免发生争议。在这一点上,合同英语与普通英语不同。在普通英语中一般常用which或that来引导限定性或非限定性成分。
3. 指示照应
指示照应指用指示代词(如this,these,that,those等)或相应的限定词及冠词(the)等所表示的照应关系。涉外商务合同中this,that,these,those和the作为前置限定词的使用与其他文体没什么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合同英语中一类特殊的指示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即,由副词here/there+介词构成的古体复合副词,如:herein,hereinafter,thereof,thereto等。这些古体指示语的运用一方面能体现合同的庄重严肃,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尤其是一些比较长的词语的重复如公司名、专业术语等,使意义更加清楚、简明。
例3.This agreement shall begin on the date hereof(of this A greement)and shall continue for 5 years thereafter(after thatdate).(此协议由协议书之日开始并在该日之后连续五年有效。)
例4.In the event of the death of any partner,this partnership shall not be thereby dissolved by that death).(如有任何一合伙人逝世,合伙关系不应因其逝世而解除。)
三、连接手段
连接关系是通过连接词及一些副词或词组实现的。语篇中的连接成分是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语。通过这类连接性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涉外商务合同中连接成分可表示时间关系(如first,then,to sum up)、空间关系(如beneath,adjacent to be),因果和推论关系(如consequently,in the above case,for this reason)、对比关系位(如the contrary,in any case),使语篇前后的逻辑关系明确和语篇的整体组织严谨。除此之外,商务合同连接语依据其自身的特色,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古体连接词
除使用普通英语中常用的连接词外,商务合同中连接词最突出的特点是频繁使用一些古体词来衔接上下文。这些古体词通常由here(理解为this),there(理解为that),where(理解为which或what)后缀一个或两个介词(如in,by,after,before,of,under,on等)构成。常见的这类词有hereafter(此后),hereby(特此),thereafter(在下文),thereby(因此),thereupon(随后;因此),whereby(由是;凭那个)等。
古体词语的运用一方面使商务合同在文体上显得庄重严肃,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用词重复和文句冗长,使商务合同简洁、质朴而又准确、精密。
例5.This Contract shall come into force from the date of execution hereof,(hereof相当于of this contract)by the Buyer and the Builder(本合同自买方和建造方签署之日生效。)此例中hereof相当于of this contract,它的运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的同时也使意义清楚、明了。
2. 专用连接词
商务合同中常使用一些普通英语几乎不用的专用连接词,如:whereas(鉴于),in witness whereof(作为协议事项的证据),therefore(now)(兹特),in consideration of(以……为约因),now these presents witness(兹特立约为据),in the presence of(见证人),for and on behalf of(代表某人)等。专用衔接语的使用使商务文件显得文体正式、行文严谨。
3. 侧重性连接词
在商务合同中,有些连接词虽可以与相应的基础英语中的连接词相比较,但其更侧重于使用某些连接词。如表示可能发生的后果或事件一般不用普通英语中的if引出,而用in case或in case of或in the event of,表示对业务往来双方条件的规定,多用provided that少用if,如:
例6.In case the buyer fails to issue L/C on time or he fails to issue the L/C in correct form or with acceptable content on or before Dec 25th,2008.(如果买方没有按时在2008年12月25日之前或当天开出信用证)
四、替代手段
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一为避免重复,二为衔接上下文。替代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及分句性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
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one,ones和the same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动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动词do替代动词词组。分句性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so和not来取代小句。其中,so表示肯定意义,not表示否定意义。
商务合同中多用名词性短语(如:the same,the above mentioned,the above said,the under mentioned等)来替代上文出现的成分,一般不用one和ones;动词替代或小句替代也很少出现。究其原因有二:一,上述名词性短语表达的意义更清楚明确;二,one或ones、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易使合同双方混淆替代词与被替代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给双方造成法律纠纷。
例7.If any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lauses is in consistent with the fallowing Additional Clause(s),the latter to be taken asauthentic.(以上任何条款如与以下附加条款有抵触时,则以以下附加条款为准。)
五、词汇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韩礼德和哈桑将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其中,复现关系可进一步分为四种: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词复现和概念词复现;同现关系可进一步分为两种:反义关系和互补关系。商务合同中词汇衔接手段特点主要表现在原词重复和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
1. 原词复现
原词复现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它是指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或派生形式的关键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商务合同中原词复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的重复使用。这种看似啰嗦累赘的重复在商务合同中是完全必要的,在加强语气的同时,能增加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避免歧义和争议。
例8.The parties hereto shall,first of all,settle any dispute arising from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by friendly negotiations Should such negotiations fail,such dispute may be referred to the People’s Court having jurisdiction on such dispute for settlement in the absence of any arbitration clause in the disputed contract or in default of agreement reached after such dispute occurs.
上述条款共两句话,其中重复的词汇有dispute(五次),negotiations(两次),contract(两次)。普通英语中用词尽量避免重复,因为重复会使语言表达显得单调呆板,词汇贫乏。然而从英文合同的方面来看重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词语替换容易造成语义扩大、语义缩小或语义含糊、引起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理解上的差异,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 同义词和近义词复现
在商务合同英语中,同义词和近义词复现的频率也很高,即同(近)义词或相关词由and或or连接并列使用,例如:furnishand provide,field and area,by and before,till and including,teams and conditions,support and maintenance,licenses and permits,charges,fees,costs and expenses,fulfill and perform等。这种词汇并列使用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共同含义来限定其唯一词义,从而排除了由于一词多义可能产生的歧义,这正是合同语言必须表达严谨、杜绝语义歧义或漏洞的需要;二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并列来体现商务合同英语的古体性与正式性。例如:
例9.Each party to this Agreement shall perform and fulfill any of the obligations under this Agreement.(本协议的各方均应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
例10.The contract is effective till and including Dec.31,2006.
在合同中,时间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避免歧义、引起误解,在词语选择上务必准确无误。在例10中,如果没有including加以界定,“till Dec.31,2006”是否包括2006年12月31日就会使当事人造成误解。
六、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合同是为了准确严密地规约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采用的一种正式契约文体。为了表达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其在语篇衔接手段上也表现出不同于普通英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商务合同在文体上庄重严肃,另一方面使合同准确严谨,避免歧义和争议。
研究商务合同语篇衔接乎段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合同英语语篇内部繁复多样的衔接乎段,准确地撰写和翻译商务合同,实现英文本涉外经济合同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uqaiya Has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nan,197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在合同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基于契约自由的观念,意思自治原则在各国的立法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种观点随着商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受到限制。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平等,就有可能造成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所选择的准据法未必符合公平原则。在雇佣合同中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研究。
传统法律规定抽象人格,对一切法律关系主体作抽象地对待,于是在其业主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中,造成了经济地位上的强者对经济地位上的弱者在实质上的支配。劳动者(雇员)受聘往往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雇主往往会在格式化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适用某一国的有利于雇主的法律,从而使得雇主的某些责任得到预先排除或者减轻。为了纠正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体现法律对弱者的人文关怀,有关保护劳动(雇员)的立法,往往采取倾斜保护政策。就保护弱者而言,有关保护劳动者(雇员)的立法以一种特殊的标准衡量当事人的地位,这种特殊的标准源于对社会弱者的身份认定。1996年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国际私法》第48条、1998年突尼斯《突尼斯国际私法法典》第67条都是保护劳动者的规定。从各国法律的规定来看,首先,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不允许剥夺劳动者(雇员)由法律所提供的强制性保护;其次,在无法律选择的情况下,一般适用雇员惯常工作地法,以有利于雇员。
二、涉外劳动雇佣合同准据法的法社会学考察
法社会学的出现是20世纪西方最重大的事件和最突出的成就。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我们所进行的法律冲突研究都是在法律实证主义理论或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但任何一种法律冲突,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冲突。拓宽解决法律冲突的思路,寻求解决法冲突的新方法,并进而从终极意义上消除法律冲突,法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它要求我们运用法社会学的理论或方法,从政治、经济、哲学、习俗、传统等多个角度或层次对各国法律冲突的文化背景、形成机制、发展趋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全地考察、调查、分析和论证。
我们对法律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法律规范本身的规定,而应透过这种规范,发现法律制度背后所体现的各个国家不同时期文化差异及其延续下来所蕴含的价值。英国著名学者梅因曾在《古代法》中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法律制度史着眼,表现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过程。然而,19世纪的梅因似乎只是对其先前历史进行了总结,当人们跨入20世纪之后便发现,20世纪法律史的演进似乎是逆梅因命题而上的,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过程。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异常深刻而复杂,简单地说,主要是因为国家权力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以及20世纪人权的发展所致。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形看,这一反向运动过程并不是对梅因命题的否定,而是对梅因命题的修正和完善,其实质是“矫正正义”对“分配正义”的补充和完善。
从“契约到身份”的反向运动同时影响了20世纪各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就法律选择程序而言,是在进行法律选择的同时,尽可能地使法律选择的结果有利于部分特定的法律主体,从而实现保护他们的私法利益的目的,这便是保护性多边冲突规则。无论是在国际私法的管辖权领域,还是在法律选择领域,近几十年来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保护性规则。保护性管辖权规则和保护性多边冲突规则都基于一致的法律原理或实体目的,那就是对特定法律主体提供特别的保护措施,而且两者在很大范围上是相互对应的,保护性多边冲突规则突出了保护特定法律主体私人利益的实体政策和目的。例如对消费者和个人受雇佣者的保护。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便是保护性多边冲突规则对受雇佣者的保护。
法律制定出来要运用于社会中,法律的血脉应当根植于在社会关系中,生命应当依靠流动着的社会生活来滋养,价值应当通过它在社会实际中的运行结果来检验。换句话说,虽然法律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法律的内容则应当来自社会生活,而不是来自某种独立的观念本身。我们知道,作为逻辑上的原则,任何事物都不能自证其身。同样地,法律本身的正当性与可行性也不能由法律观念来自我说明,而应当到社会生活中去检验。纸面上的法一定要运用到现实的社会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其优劣,之后逐步进行改进。对于国际私法中的涉外雇佣合同的规定也是一样,先是在法律把这部分法律关系进行一定的规定,但是,没有一个人是神,立法者也不例外,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不可能把任何情况都衡量得完美无缺、不可能通晓一切的知识。那种规定运用到社会中,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变数,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在相互交错中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是一种必然。这里的强者与弱者的差别也是其中的一个结果之一,尽管现在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强调一种平等,但是,至少在目前,这种不平等还是存在的。表面看起来,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但是把这个法律用到社会中,受着经济、政治、政策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作用中使立法者发现,平等的立法赋予经济上不平等的人时,根本不能带来平等的公正的结果。所以,立法者为了维护一种真正的平等,他们进行立法的倾向,来实现真正的正义。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运行逻辑是不适应—基本适应—适应—不适应,依次循环往复。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发现,真正适应社会的规范只能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从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去寻找,而不是根据立法者的愿望去构造,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实际,也才是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的良法。国际私法在19世纪形成之际寻求的是一种确定性的价值。这是因为那时,欧洲民族国家正在追求各自法律体系的独立,虽然存在基督教、罗马法和经院主义方法的法律共同体基础,但多元法律体系求“分”不求“合”,冲突正义便成了当时各国国际私法的首要目标。但是,到了20世纪,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整体上趋于平静,国际民商事交流日益活跃,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复活”了法律共同体的观念,在美国这个内部更加紧密的法律共同体内,多元法律体系“求合”更甚于“求分”,因此美国国际私法率先进行了“冲突法革命”,开始追求“实质正义”,而欧洲国际私法也随即走上了“静悄悄的演变”之路。可见,法律的价值目标也不是完全忽视社会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法律也是社会变化的反应,国际私法也是顺应这种趋势,来适时地调整自身的某种不适应社会的成分。在20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期内,国际私法的灵活性表现得很是明显。在程序与正义的价值中开始注重正义的因素。这在涉外雇佣合同中的立法及各国的实践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所以这种趋势是完全符合国际私法的内在价值及发展趋向的。
三、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和发展
有两种不同的立法方式可用于这方面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进行借鉴,用以促进我国国际私法的发展。一种是《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的方式,该法第120条对消费者合同规定“由消费者习惯居所地国家的法律支配”,并且“法律的选择被排除在外”。另一种是奥地利、德国等国家的方式,《联邦德国国际私法》第30条规定,雇用合同中,“当事人所作的法律选择不得剥夺雇员工作地或经营活动地法律的强行规则所赋予雇员的保护。”《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44条规定,“在受雇佣人工作地或惯常居所地法律的强者规定的范围内,对受雇佣人不利的明示法律选择无效。”《关于合同义务法律适用公约》第7条规定,在考虑是否认为与合同有更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有效时,应注意此种规定的性质和目的,以及其适用或不适用的后果;公约第5条和第6条还规定了与《联邦德国国际私法》第29条和第30条相似的内容。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立法,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是一致的。但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45条并没有对雇佣合同规定特殊的法律适用规则。这种做法与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实践不符,不利于对雇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这种状况无疑需要加以改变,为此,在完善与发展我国合同领域法律适用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建议将国际雇佣合同与一般合同加以区分,为国际雇佣合同制定特殊的法律适用规则。在一般原则上,可采用有限的当事人意思自治,然后将受雇佣者的工作地或惯常居所地法作为一种限制性补充。但是,原则性的规定不能僵硬化,在具体的问题上也不能忽视“最密切联系地”之类具有灵活开放性的连接点的作用。
【涉外合同诉讼时效】推荐阅读:
涉外买卖合同07-13
涉外工程合同适用法律11-05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10-07
涉外秘书概论06-30
涉外应急10-02
涉外礼仪与礼俗06-07
涉外的广告礼仪07-21
涉外婚姻问题多09-14
涉外商务礼仪论文11-05
涉外离婚协议书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