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共7篇)

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 篇1

吴兴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 戴俏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橡皮塞、铁架台、烧杯、集气瓶、水槽、试管、试管架、坩埚钳、红色布条、砂布、塑料片、培养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投影](第四章章图)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板书]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二)化学性质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呢?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大家回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 +Cl2 2NaCl [讲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u+Cl2 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练习] 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

1.跟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H2在Cl2中燃烧(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H2+Cl2 2HCl H2+Cl2 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讨论]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碳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3.工业上用H2、Cl2合成HCl时,应选择什么条件?理由是什么?(选择安全的点燃条件和连续地合成HCl)[练习]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讨论] 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Cl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 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Cl2还有哪些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检验?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颜色、状态、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记录它们燃烧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产生跟上述哪种物质性质有关?

已知物质燃烧时,中心温度一般在 1 000 ℃左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物质在此温度下是什么状态?由此推论,物质燃烧呈什么状态时便可产生火焰。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能跟多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水反应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次氯酸有何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板书]3.氯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H2O == 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4-4])。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 在演示实验4-4时,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那么Cl2跟 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阅读后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Cl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书]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讨论]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Cl2的性质如此重要,用途又这么广泛,那么在实验室怎样制取Cl2呢? [板书]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演示][实验4-5](边演示、边讲解制取Cl2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

[提问]Cl2在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一般能电离出Cl-。那么,怎样检验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们在初中化学里所学的检验盐酸中Cl-的方法类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Cl-的检验方法。

[板书]

三、Cl-的检验

[实验]检验盐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Ag++Cl- == AgCl↓ 2Ag++CO32- == Ag2CO3↓

Ag2CO3+2H+ == 2Ag++CO2↑+H2O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 篇2

【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在这里“春夜”是时间背景,字面意思是春天的夜里,但不是一般的春夜,而是撩人情思的时刻,这是对客居他乡之人而言的。

“洛城”是地点,透露出作者客居洛城。“春夜”“洛城”,已隐约透露出作者的相思之愁,但是否真正是乡愁,还要看后面的“闻笛”,看笛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引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下定论。因为有句诗是这样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折杨柳之曲,令边塞之人起了相思。那么李白又听到了什么,这便是他生发何种感情的关键。

导入: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人类诗歌。

【学生举例】

【教师举例】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K夜煮茶。

--魏  初《鹧鸪天》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考点分析】

根据前例,思考思乡怀人这种情感包含哪些类别呢。

明确:羁旅愁思  闺中怀人  征人思乡

古人在什么时候易写诗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明确:

● 触景(伤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村行》)古人爱托物传情,如“月、雁、笛、柳”等,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感时(生情):

1、中秋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重阳登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夕: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3、伤春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日暮思归: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 因梦(寄情):

1、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方干《思江南》)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歌表达情感的时候,常常借助于意象,思乡怀人类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书信:如: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梦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又如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羌笛:羌笛之声常见于边塞诗中,往往勾起思乡之情。

捣衣:行为类意象,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此外,烟波、云、梅花等意象都常见于此类诗歌中。

【课堂反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K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知愁”,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为后面写懊悔和怨情作铺垫。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与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2)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小结:解题方法明确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3、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高考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 篇3

活动意图:

《指南》中指出,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严重时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时有秩序,不推挤、会排队等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避免意外带来伤害。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

2.知道在参与活动或公共场所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3.活动后能有序归还器械并分类摆放。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器械(乐乐鱼)、音乐知识经验准备: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活动重点:

懂得排队的必要,有自主排队的意识

活动难点:

有自控性为,遵守规则参与活动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小游戏《幸福拍拍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送小鱼回家,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教师摄像,记录幼儿送小鱼回家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观察幼儿送小鱼的的情景,启发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结:刚才幼儿自由送小鱼回家的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无序等现象,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

(2)讨论怎样又安全又快速的送小鱼回家的方法。

小结:送小鱼回家时,小朋友们要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安全又快速的将小鱼送回家。

(3)有序取小鱼,并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的颜色,分组排队,一个接着一个,有序拿小鱼)。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交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做简单小结。

3.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幼儿有序进入活动场地;将小鱼放在相应的地方;随音乐做游戏,游戏时不推不挤、不能进入圆圈内)。

三、结束部分:送小鱼回家,幼儿依次排队并分类摆放。

小结: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大家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

小班健康活动(安全常识):《排好队,等一等》教学反思

结合我园课题《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展》我们每天的户外活动丰富而精彩,孩子们也特别感兴趣参与。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这是一节小班的健康安全常识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幼儿知道在参与活动或公共场所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在活动后能有序归还器械并分类摆放。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

在设计此次活动的前期,我在组织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时,每次一拿出器械,幼儿就特别感兴趣,在老师还没有提出要求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就已经一哄而上了,争抢着拿器械。对于3-4岁的孩子来讲,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积极参与,对于规则意识和安全常识是几乎没有的概念。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以好看又好玩的乐乐鱼为活动中的主要器械来开展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在组织幼儿简单热身运动以后自由归还乐乐鱼,并记录下幼儿归还器械时的情景。

在随后的环节中,我让幼儿一起观察图片,说说你所看到的情景,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来理解感受无序活动带来的危险,并逐步引导幼儿说出如何有序取拿物品,既快速又安全。在此环节中,我发现我的图片过小,不便于幼儿观察;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时,我不能抓住图片的中心点来进行有效提问,导致活动内容不够突出。第三个环节是在总结如何有序取拿物品的基础上,让幼儿实际操作环节,我要求孩子们按我提的要求来参加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的颜色,分组排队,一个接着一个,有序拿小鱼。幼儿大多数都能按我的要求来拿小鱼,有个别幼儿不能排队的,我也进行了个别的指导。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快乐圈圈走,要求是幼儿有序进入活动场地;将小鱼放在相应的地方;随音乐做游戏,游戏时不推不挤、不能进入圆圈内。幼儿都能有序参与游戏,并按要求做相应动作。

在幼儿的意识中都知道,在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时要排队,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需要幼儿排队的时间很多,喝水排队,入厕排队,游戏也要排队。(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大部分幼儿都有了一定的排队意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总想第一个就完成任务,所以就插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秩序,通过此次活动开展,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控意识,有序参与活动。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要继续延续教育内容,初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意识。

》教学反思

结合我园课题《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展》我们每天的户外活动丰富而精彩,孩子们也特别感兴趣参与。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这是一节小班的健康安全常识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幼儿知道在参与活动或公共场所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在活动后能有序归还器械并分类摆放。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

在设计此次活动的前期,我在组织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时,每次一拿出器械,幼儿就特别感兴趣,在老师还没有提出要求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就已经一哄而上了,争抢着拿器械。对于3-4岁的孩子来讲,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积极参与,对于规则意识和安全常识是几乎没有的概念。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以好看又好玩的乐乐鱼为活动中的主要器械来开展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在组织幼儿简单热身运动以后自由归还乐乐鱼,并记录下幼儿归还器械时的情景。

在随后的环节中,我让幼儿一起观察图片,说说你所看到的情景,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来理解感受无序活动带来的危险,并逐步引导幼儿说出如何有序取拿物品,既快速又安全。在此环节中,我发现我的图片过小,不便于幼儿观察;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时,我不能抓住图片的中心点来进行有效提问,导致活动内容不够突出。第三个环节是在总结如何有序取拿物品的基础上,让幼儿实际操作环节,我要求孩子们按我提的要求来参加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的颜色,分组排队,一个接着一个,有序拿小鱼。幼儿大多数都能按我的要求来拿小鱼,有个别幼儿不能排队的,我也进行了个别的指导。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快乐圈圈走,要求是幼儿有序进入活动场地;将小鱼放在相应的地方;随音乐做游戏,游戏时不推不挤、不能进入圆圈内。幼儿都能有序参与游戏,并按要求做相应动作。

在幼儿的意识中都知道,在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时要排队,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需要幼儿排队的时间很多,喝水排队,入厕排队,游戏也要排队。(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大部分幼儿都有了一定的排队意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总想第一个就完成任务,所以就插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秩序,通过此次活动开展,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控意识,有序参与活动。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要继续延续教育内容,初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意识。

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详案反思《排好队,等一等》含反思这篇文章共8229字。

相关文章

《小班健康教案《我爱喝水》》:小班健康教案《我爱喝水》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何时该喝水、如何喝水,知道喝白开水的好处,了解到白开水最容易解渴,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健康《我爱喝水》教案吧。

劝学预习案文档公开课前教案 篇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主张。

荀子(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荀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继孔、孟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共20篇,收文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为其第一篇。

2.朗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准生字读音。

木直中(zhîng)绳 輮(rïu)以为轮 虽有(yîu)槁(gǎ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cān)(xǐng)乎己

知(zhì)明而行无过 跂(qì)而望矣 生(xìng)非异也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îu)须臾(xū)(yú)舆(yú)马 舟楫(jí)跬(kuǐ)步 骐骥(qí)(jì)驽(nú)马 爪(zhǎo)牙 螯(áo)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②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③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2)古今异义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②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情感等

放在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④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⑤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⑦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心)(4)“而”字主要用作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目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③顺风而呼(表修饰)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表假设)(5)特殊句式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的等关系。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4.阅读译文,了解文意。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丁家胜公开课教学案 篇5

【活动设计】

我们家乡处于湿地地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到处都能看到芦苇,因此我常常带孩子去看芦苇美丽的风景,芦苇荡飘逸的风景非常适合牙刷刷画,在上学期玩色过程中孩子已经刷过烟花了,因此对牙刷刷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生成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芦苇的外观形状。

2、尝试朝一个方向刷画,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3、感受刷画活动的乐趣。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愉快参与活动,大胆刷画。

难点:尝试用牙刷朝一个方向刷画,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活动准备】

芦苇荡图片若干,水粉颜料、牙刷、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芦苇

1、出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到过?

2、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3、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芦苇的外形特征。

二、弯弯的芦苇荡

1、当风吹过芦苇荡的时候,芦苇会怎么样呢?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手表示芦苇弯弯的样子。

3、出示范画,讲解作画步骤。

芦苇头上的花,轻轻柔柔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风一吹它们就朝一个地方弯弯腰。(引导幼儿用牙刷在芦苇杆顶部朝一个方向刷,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4、请个别幼儿尝试刷画,强调掌握好刷的方向。

5、幼儿刷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交流

美丽的芦苇荡,你最喜欢谁家的芦苇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家乡的常见的芦苇和芦苇被风吹过形成的飘逸感觉生成了牙刷刷画,在上课之前我带他们去看了真实的景色,孩子们非常喜欢亲近大自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都说景色很美,这为上课刷芦苇荡积累了经验,在上课的时候我可能担心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表现芦苇荡的飘飘渺渺的感觉,因此示范讲解说的时间比较长,孩子说的时间比较少,在孩子操作过程中,孩子因为以前刷过烟花,因此孩子作品比较不错的。我觉得孩子经验是比较重要的,在孩子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会表现的更好。

3课人文初祖教学案 篇6

年级:初一50、51班 科目:历史 执笔 :乔春燕

审核: 郭燕萍 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2012年 月 日

上课时间:2012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形成知识: 3.极度热情、主动自发、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初祖”黄帝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和___ _是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结成联盟,在______ _战中,打败了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___”。

二、黄帝——“人文初祖”

1.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2.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的理由;

3.“炎黄子孙”的由来;

三、尧、舜、禹的“禅让” 1.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这一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_______________”.2、约 年,禹建立 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的_____________ 转变为 的国王,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知识链接】

“禅让”的含义——(1).“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3.能表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合作探究】

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当堂检测】 选择题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 B、尧 C、舜 D、禹

3、现今的华夏族是哪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发展而成的()

(1)蚩尤(2)炎(3)黄(4)尧(5)舜(6)禹 A.(2)(3)B.(1)(2)(3)C.(1)(2)(3)(4)(5)D.(4)(5)(6)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 西周 D东周5、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尧 C.舜 D.禹 6、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A.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C.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D.主持兴修了都江堰

7、炎帝和黄帝生活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和建立者分别是()A.商朝 汤 B.夏朝 禹 C.秦朝 嬴政 D.汉朝 刘邦

9、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

10、“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时的祭文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1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拓展视野】

1.(湖北 宜昌卷)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篇7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

四、[学习新课]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

1、时间:_______---________

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

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高潮:_______年

(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基础训练。

1、选择题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56年土地改革的完成B、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上一篇:个人年度工作小结教师下一篇:三道沟小学2016年安全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