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推荐10篇)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1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成熟过程中,需要对他们进行有关性知识、性道德与法制、性心理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现实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却严重滞后,无论是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的需求与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健康的性教育观。

当今学校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学校开设的卫生教育课,多半被其他学科挤占;家长不愿或不能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青少年只能从非正式、不科学的途径获得性知识。据谭雪青对高中生性教育需求的调查表明:76%的高中学生性知识薄弱,对十二项有关性的基本概念,包括睾丸、阴茎、勃起、卵巢、阴道、月经、性欲、早泄、阳萎、避孕、手淫、性交了解的学生只有23.21%,其中男生为36.48%,女生为7.46%。性知识的贫乏,性无知,使不少青少年对青春期的性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理、心理感到困惑、焦虑、恐慌,甚至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有的导致各种性器官的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因性神秘、性冲动而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他们将来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投下了阴影。青少年对性知识的缺失导致了他们性盲目,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来。性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大家都要来宣传。但对性教育如果没有一个基本认识,不仅宣传很难有好效果,还可能有不好的效果。

青春萌动期,心理起了变化,男女关系发生变化,有些人就会因为缺少教育而犯错误,甚至犯罪,这很冤枉,因为他(她)们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看不见的损失,就是直接影响青少年理想、道德、品格的形成。这都说明性教育是每一人自身的需要。

大学生中同居、未婚先孕、盲目流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恋爱而自杀者有增加的趋势,甚至出现不少因此犯罪的案例。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声誉。这些现象与性教育的缺失也密不可分,如果在学校开展了性教育,那么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就会懂得自爱,在与异性交往中也会懂得保护自己。

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这两种教育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世界上很多国家由于性的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当然不是说有了性教育这些就全没有了,但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青春期的时候就要教育青年:性有个社会规范,应怎样来自我克制,能够自我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些又一定要以性知识作基础。性教育对物质文明建设也一样有关系。物质文明要靠人去做,能不能用旺盛的精力去攻学问,去创造物质财富,也靠能不能很好地度过青春期。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还没有完全根除,所以当今人们往往是“谈性色变”,其实这也和没能深切了解性知识有关,性教育不是让学生去接触整人句子口中所说的污秽的东西,反而恰前相反。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2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领域的教育

教育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大的学科门类, 该学科下有着许多分支学科, 教育的灵魂就是教育人, 以使人得以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的教育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领域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做为大教育的一种, 教育的方法自然适应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 因而情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其性质上的先天合理性。

(二) 情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情境有着先天关联性

从教育情境与教育环境的内涵差异而言, 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重要要素。“环境”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围绕所辖的区域;二是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 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社会与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总体上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较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涵义与之有着较大差别。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情境是指“有意识的教育, 就是特别选择的环境, 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

总体上讲,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由教育主体人为创设的, 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与物质条件总和。从二者涵义可看到教育环境与教育情境区别集中体现为它们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关系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不强, 而教育情境具有可控性强的特点, 因而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之一, 它内在地影响着其他要素, 从而促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 这告诉我们控制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比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则讲求教育者创设并优化情境, 并在优化的情境中加入艺术化的手段从而使受教育者于情境中成长。总而言之, 教育情境告诉我们把握可控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对教育的效果至关重要, 而情境教育则很具体地告诉我们如何去把控教育情境, 同时于教育情境中育人。情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二者相辅相成, 情境教育这一套方法论体系很及时地为如何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情境找到了答案。

(三) 情境教育运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情境教育发展至今已超越了学校教育, 走向家庭, 走向社会,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情境教育的主体环境是学校, 同时情境教育之花开得最艳的地方是学校。将情境教育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有着独特的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于教育经验方面。

李吉林先生探索情境教育初期, 在情境教育于语文教育中取得成功之后, 努力着使情境教育走进其他学科, 这时李吉林先生首先向语文相邻学科———思想品德课延伸。她带领着一线老师们针对思想品德课需要情感参与才能动情晓理的特点, 通过创设德育情境, 激发儿童道德情感, 从而使长期以来抽象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了情感的铺垫, 就不再是记忆性的和空洞无物了。因而情境教学很早就于思想品德课中取得了成功, 同时也借此成功经验情境教学才得以快速高效地推广至其他学科从而使“情境教学”走向了“情境教育”。

二、情境教育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情境教育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义

1. 情境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将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热情

情境教育之所以会在众多教学、教育思想中脱颖而出源自于其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富有科学性的创新与突破, 同时李吉林先生也成为了为师与教育研究的成功案例。情境教育这股新鲜血液注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定会激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突破, 从而促进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特点就是求新、求实效, 情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不但是一种创新, 同时会大大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而这就会大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求新热情, 从而开启其理论创新的探索研究模式, 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2. 情境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进程

情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主要身份就是方法论, 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直接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的发展。创新与实效是情境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取得成功的两大基石, 而这两大基石将会深深吸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 激发他们去探索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最终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的发展进程。

(二) 情境教育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情境教育是从教学实践中走出来的, 其最终意义就是运用于教学实践。当前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教育实践做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 不仅检验着教学理论的科学性, 同时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因而如何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至关重要。在当今形式化、抽象化等问题突出的情况下, 情境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定会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去生机, 从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的发展。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必要性 现实意义

一、文化强国的内容及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科技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成果丰硕。与此同时,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又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上也出现了文化缺失的现象。当前,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有着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文化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综观国内外形势,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它的必要性在于: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在当今世界,文化是“软实力”,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3、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文化是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陶冶人情操。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文化强国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当代中华儿女都负有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沦丧、不知廉耻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更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諧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十八大军队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4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上升为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推动法纪监督体制重塑、军事法治四大体系构建,法治中国、法治军队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新气象。

十八大、十九大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一个建国以来最大和最深入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将正式启动,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序幕由此拉开。

一、世界各国纷纷推进本国军队改革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深刻变化,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当前国际形势呈现为“一超多强,强强联合”的局面:一超六强:即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六个强国(中、俄、日、英、法、德)。强强联合:即美日同盟、美法德英的北约军事集团以及美日澳、美日韩、美与新、美与菲等军事同盟。为适应新的国际安全形势,各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军事革命,以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已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并呈现新的发展内涵:体制编制的联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趋势更加明显;武器装备呈现出向数字化、精确化、隐形化、无人化的多方向发展趋势;联合作战形态向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非正规和无形、无声、无人作战方式发展;军队指挥形态更加扁平化、自动化、网络化、无缝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国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如今,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军队建设新的发展目标。世界各国的军事改革和军事转型多样化、多元化、多形态、多领域的进行。美军提出“二次转型”目标,建设一只新型联合部队;俄军“新面貌”改革调整完善阶段;日本提出“机动防卫力量”构想,着力建设多能型的自卫队;欧盟主要国家提出了“建设一支规模小、装备精、轻型化、多机动、快速反应的实战型军队”的建军方针;一些国家发展多维度的作战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海陆空天四维空间。

我国一方面积极消化前期军事改革和转型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反思、整合资源,准备推动新一轮军事改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

二、复杂的周边安全形势迫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改革

当前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增加,地区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猖獗,核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

当今,大国关系进入新的角力阶段,国际战略竞争加剧,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形势的急剧变化,容易造成各种摩擦冲突甚至战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安全和发展已同外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国际局势动荡、恐怖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等都对我国发展利益构成冲突;钓鱼岛斗争、南海问题多变化和国际化趋势发展对我国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日趋复杂。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国梦,对军队也是强军梦,并着眼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是开拓性的伟大事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强国强军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四、改革是强国强军的根本出路

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各种矛盾问题汇集叠加。国家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新焦点,我国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恐怖主义威胁等日趋突出,在我过周边生战乱的可能性增大。只有打造出支撑强国的强大军队,才能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跃升。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耻辱换来的血的教训,绝不能指望外部力量的帮助,只有通过改革推进强军进程,从而实现强国梦。

五、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也是实现强军兴军的关键

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大国崛起,几乎都贯穿着以变革强军推动国家强盛的历史进程。在越战中深陷泥潭的切肤之痛,迫使美军进行大规模改革,进而赢得了近几场局部战争的胜利。新形势下,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变革强军。

历史和现实证明,强大的军事力往往能大幅度提升国家的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和外交力,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综合性效应。在当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伊斯兰国为什么难以根除?

“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是伊斯兰国(IS)的前称,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

在2017年11月21日,伊朗和伊拉克政府已经宣布了ISIS的灭亡,ISIS或许在叙利亚还有零星抵抗,叙利亚预计也会很快宣布胜利。但是这只是地面上的灭亡,其还存在一些散乱的组织成员进行游击战活动以及一些激进的追随者,他们甚至可能打着“伊斯兰国”的旗号继续进行恐怖活动。

首先,了解下伊斯兰国的发展历程,2003年以前,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名义开展活动。2006年10月,“基地”宣布在伊拉克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国”,至此IS出现,从此该组织急速壮大;2013年前,该组织称为“伊拉克伊斯兰国”;2013年4月9日宣布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称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即“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缩写为ISIS)。2014年2月,是“基地”组织断绝与该组织的关系,IS随即正式宣布“建国”,其“首都”为叙利亚城市拉卡;由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界崩溃促进了其出现和快速的生长。

伊斯兰国难以根除,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策略改变

从地区聚集武装冲突转向域外扩散。外部世界搞恐怖袭击活动,以牵制各国军队对其的打击。同时IS通过利用社交媒体、自制视频、移动应用和线上游戏、网站和年度报告等途径大肆宣传其恐怖主义。

近来,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的恐怖威胁都与极端组织IS发生关联。2014年9月21日,一名法国公民遭到恐怖组织绑架,该组织要求法国在24小时内停止空袭IS,否则他们将处死这名人质;同年,该组织分子绑架一名英国人质并斩首。2015年11月12日,IS发表视频,威胁在短期内将对俄罗斯发起攻击;2017年6月3日,在英国大选之际,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7人遇害,40多人受伤。第二、支持者众多有资金保障

ISIS 大约有 6000 武装人员,3000 人是外籍士兵,其中约上千人来自俄地区,另有几百多人来自美欧。宣传煽动潜伏在各地的极端分子就地“圣战”,2014年“伊斯兰国”成立已有超过4万外国极端分子投奔。IS控制范围广,覆盖了叙利亚到伊拉克之间的区域,大小接近比利时。它是最富有的恐怖组织,主要资金来源包括石油贸易、绑架勒索、收取保护费、掠夺地方财政和银行抢劫等恐怖犯罪活动;还据消息称有国家在其背后提供巨额资助。第三、贫穷落后与地区局势

中东地区的政治不平衡,经济的落后,社会秩序动荡,文化的封闭性,拒绝与现代文明接触,普通民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不同教派人士的认同各异。将自己的贫穷与落后归咎于发达国家,而缺乏意识与教育的民众也更容易被煽动。同时该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纷争,西方军事力量,在过去数年针对此地区的军事行动在这些国家引起了民众的反战态度,直接让各种恐怖组织获益。第四、意识形态

“伊斯兰国”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现主要打击对象是什叶派和沙特的逊尼派,在激进的穆斯林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其目标是在中东 “割据建国”,改变中东现在的地缘政治现实,最终成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政治、宗教中心。第五、各国反恐各怀“鬼胎”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5

我们提倡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当中便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感受能力。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词组、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一个典型的问题: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把文化教学列入教学范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课内容选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价值观社会观念等。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与颜色,动物等相关的事物,典故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教学变成学生愿意接受并乐于接受的过程。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有效因素为教学服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学过程是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语不达意,无法把心里要说的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是本族人育有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这常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加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交际,无法实现知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平行发展。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要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注重自身英语文化的提高,从而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提高和改善的。同时文化教学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帮助学习者适应学业结束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旅游接待、宾馆服务等都需要掌握外族文化。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学科知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适应文化融合的需要,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外语人才。如今,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在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另外学习资料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思考。

参考文献:

[1] 戴文杰.对中国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及建议[D][W用1].中国海洋大学.,11.

[2] 何欣.常规关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D].吉林大学.,04.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

[4] 吴炜.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D].首都师范大学.,05.

[5] 周正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中国海洋大学.2009,05.

关于学习国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篇6

一、学习国语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国的国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对于一个中国国民、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基层干部来说,如果不懂国语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和理解政策,更执行不好政策,工作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就不能为群众很好的服务,必然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如果不懂国语,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范围就会缩小,就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途径就比较窄,比较慢,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二、学习国语的重要意义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7

1.1 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

绿色工程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工程的价值观。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的生态化。

1.2 重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多种目标

建筑工程的整个建筑过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追求经济价值,还应该重视社会和环境因素。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目标,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要努力追求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重视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计、目标规划、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运营管理等。因此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1.4 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工期

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工程期限的控制,并且在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和工期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2.1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要求的提出,就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2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系统的原理处理好工程管理中的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协调各方面因素,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工程管理中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客观的分析建筑工程中每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对绿色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社会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辩证关系,以先进性为基础,把实用性作为保证,将经济性作为最终目标,进而加强对绿色工程的管理。

3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基础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对于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体系具有会重要作用。因此,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

3.1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以及协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评价系统各方面的具体信息;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具体指标的量化程度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做到指标精简,并且操作方法方便快捷;综合性原则是指把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作为一个综合体,综合的分析工程项目,从而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协调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之间要相互协调,使各种评价指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有效的优化工程管理指标系统。

3.2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期限和安全方面出发,系统的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质量方面主要包括建筑的耐久性、宜人性,环境污染的控制能力废物循环利用的能力等;成本方面包括工程造价、成本防范措施和环保资金等;工期方面包括工程进度的规划和绿色规划方面;安全方面包括安全教育、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4 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的措施

在绿色工程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到绿色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社会群众绿色建筑环保意识;其次建立有助于绿色工程管理的政策和规定,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最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深刻的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的创新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地对于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绿色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2]颜成书.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05).

[3]付晓灵.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工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8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外贸单证实务 数字资源建设 必要性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74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5-01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既是高职高专国际经贸、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这门课程,甚至通过了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踏入工作岗位后还是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而目前《外贸单证实务》这门课程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水平有限,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基于工作过程来建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一、《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性薄弱,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主导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学科课程模式,以知识体系为主,而不是按照生产、工作的需要进行,这就导致学科的发展往往与生产、工作的发展有所脱节。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正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这种不协调也体现在《外贸单证实务》教学中。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对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尝试了实践性嵌入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教学进行结合,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年年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缺乏身临其境去解决问题的锻炼,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外,使用教材以传统的章、节为基础构架知识体系,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性,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2.数字化教学资源水平不高

当前,计算机、互联网都已进入各行业,移动技术的到来也带来了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网络学习必将成为学习的主流,也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网络工具,学习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是很多的信息和学习资源存在重复、无序的状态,学生在学习《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网络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运用,但同时还有很多的资源学生并不能够如愿获得。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专业建设的需要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以课程为载体进行的,课程资源建设必定会对课程教学与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论是在建设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还是在使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都能逐渐得到提升,总体专业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2.以实践性为特点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需要实现数字化资源

《外贸单证实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呈现或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代替、补充或加强传统的实验实训手段。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方式,体现技能训练的操作性、过程性和情景性,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而基于工作过程来建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则可以更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真切地体验到企业的工作情境,从而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所需的技能。

3.现阶段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缺乏系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上述的现状分析显示,现阶段《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不高,但即使有《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部分网络数字资源,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数字资源还是缺乏的。

正因为以上几点分析,所以我们才迫切需要基于工作过程来建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数字资源。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数字资源,有助于加深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课程的理解,建立适合高职特色的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课程理论,探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同时,有助于构建适合高职特色的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课程模式,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指导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内容的衔接,有利于调动校企多方参与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凸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实践意义

(1)将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外贸单证实务》数字资源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可以完善教材内容体系,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前,掌握先进的学习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大大地提供了便利。

(2)满足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单证工作贯穿于整个外贸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从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到签证认证、交单议付等,每个环节都会在单证工作中反映出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外贸单证员,需要具备执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岗位要求。

(3)满足外贸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外贸单证实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外贸企业中也迫切需要既通晓有关单证理论知识,又能制作各种单证的职业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而基于工作过程来建设该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满足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型单证员,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四、小结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来建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数字资源是一项迫切需要而且意义重大的工作,这不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而言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徐红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2(6)

[2]沈伟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 2012(1)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篇9

摘要:面对法制经济,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特别是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全面提高员工法律素质和法律事务能力,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法律培训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能力的竞争,而所谓能力就是综合了超越其他企业才能的核心力量。因此,培训虽然仅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确在培育和加强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并逐步成为企业能力施展的重要一环。科学的培训将不断提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提高整个企业处理工作的能力,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法律事务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几乎都涉及法律的问题,企业权益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资本条件的最大化?无论您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完整系统的法律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员工法律培训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的发展,市场经济开始向法制化轨道过渡,法律便成为企业的另一发展主题。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足,没有法律作为依据是行不通的。以一个企业在它的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法律作为例证。首先,设立一个企业,必须根据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法规向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如果它要使用土地,就应根据有关土地管理法,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所征土地的使用权,或根据有关土地租用的法规,取得土地租用权,如果它所选择的地点属于城市规划地区,就应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所颁发的建设许可证;根据有关工商企业法来确定它与国家主管部门、其他企业以及本企业内部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劳动、人事法规,招收和调配职工;应根据安全、卫生、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来维护企业的安全、卫生、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并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等;根据财产保险法规将企业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根据商标法申请商标注册,根据专利法申请专利;它在修建厂房、购置机器、原料、销售产品与其他单位进行协作时,应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或其他合同法规与有关单位和个人分别订立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购销合同、协作合同等;它还应该了解市场、价格管理、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在财务、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其他管理方面,也离不开财政、金融、税收和劳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审计法、会计法等;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外商、外资,就要了解一系列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如果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纠纷,就要了解有关仲裁、诉讼程序的法规。等等。

二、员工法律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法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也同时约束着企业的行为。一部部新法的出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高级员工对于法律更是不容忽视。一方面,高层管理者以及一般管理人员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悉和掌握法律条文,既要用法律保护企业的利益,又要做到守法,遵法,在经济浪潮中,不做违法违纪的行为,使自己以及企业更合理合法的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全体员工也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武装头脑,使大家都能学习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既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同时也不能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不懂法、不知法使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举不胜举,如因不懂《合同法》而造成赔偿的;因不熟悉税法造成多交税或漏税的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企业中举行法律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三、员工法律培训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要求

在现代的法制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表面是产品的竞争,实质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就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越发地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大。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加快实施“走出

去”战略的现实需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企业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会由于不懂法而失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将使企业丧失盈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企业而言,能否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才是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检验。

四、员工法律培训是构建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强化员工的法律培训和法制教育,是的广大的员工懂法、执法,从而明白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员工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使得员工自觉自愿的去遵守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同时,由于职工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因而,在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能够预先发现可能来临的风险,及时提出预警,进而,企业动员内外相关的资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从而给企业以完善的防护,使企业攻防兼备,保证自身的安全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夯实体系的基础,即企业员工法律培训。

五、员工法律培训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途径

企业员工通过获得有效的系统的法律教育培训,提高了自身的综

合素质,通过懂法、知法、守法、用法,使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有效的维护,这样,避免了劳资纠纷、员工纠纷,从而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同时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篇10

社会向服务性社会转变,教育制度起了巨大作用:即建立公立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开办公立大学等。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使美国拥有一支举世无双、训练有素、技能高超的劳动力大军,成为美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1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育也必将成为未来经济成功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是智力和智慧,而专门从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教育,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知识经济不仅能改变经济结构,而且能更新人的观念。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最大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最大的资源。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强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许多国家的经济起飞都得益于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投资不足,全民整体 文化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至今每年全国的高中毕业生还有100多万人不能直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通过开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众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和渠道,它以成人业余学习为主,以个别学习、自主学习为中心,面向学 历教育,面向在职培训,面向自我提高,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现代远程教育是大众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3.现代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述。20世纪如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倡导和发展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学习时间就是人一生的时间,而每种学习又与其他学习相互渗透和补益。终身教育是人格、知识和技能以及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断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是理想和目标,也是未来学习化社会之必然。M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业面对挑战,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将使劳动力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使岗位的再培训、知识的快速更新、技能的获取和提高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庞大的教育消费市场。面对大众的终身教育需求,那种定时、定点、高门槛、长期连续进行的正规高等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人员流动性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愈加灵活多样的新形势。身处经济大潮中的现代人功利性更强,往往是需要什么补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就成为人们比较理想的再教育的首选形式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功能,既要注意硬件设施配备,更要注意师资、教学内容、支持服务体系、管理等软件建设。远程教育应由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变为提高国民素质的终身教育。办学规格上要具有多层次性;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适应性和技术性;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真正使现代远程教育由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为拉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长点和亮点,成为全民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特征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段,有着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机构等。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是封闭性的,其表现是教育资源被封闭在校园内,教育的门槛被抬高,接受教育的人始终是社会中少数精英。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

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

3、灵活性。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手段中介性。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尽管常规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媒体技术,但它不像远程教育那样对媒体工具、对传输手段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没有媒体手段的中介作用,远程教育就难以开展。

上一篇:学生考上大学贺词下一篇:浅谈小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