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推荐12篇)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篇1

一组织乡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各村妇女代表、计生宣传员和部分村民骨干会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认识。

二是艾滋病宣传活动从乡政府做起,由乡计生办、计生协组织工作人员于12月1日在乡政府大院发放防艾宣传材料,以便提高乡政府各站所机关工作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的重视;并悬挂大幅标语2条。

三是丰富宣传内容,在12月1日前后一周,各村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演出节目、张贴标语、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培训班、播放录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达到高潮。

四是组织强大的宣传阵势。12月3日,是横涧集日,乡计生办、计生协、乡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联合在人群聚集地段――横涧集市开展集中大宣传,设立了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向群众散发《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女性防病知识》、《了解艾滋病》等读物、画册和宣传单。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篇2

11月28日下午, 教育部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暨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优秀教学现场展示活动”。此项活动旨在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宣传活动, 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活动并讲话,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应邀出席活动并讲话。

为了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研究, 促进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 今年4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开展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优秀教学课征集评选活动。25个省区市报送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课光盘173份, 其中初中88份, 高中85份。经过有关专家评选, 评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优秀教学一等奖11名, 二等奖25名, 三等奖45名。同时根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教学课征集评选及报送情况, 评出组织奖15名。该项活动推动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本次宣传活动上指出, 对青少年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 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的知识与技能,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遇难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的贡献 篇3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7日23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17航班客机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的顿涅茨克州斯涅日诺耶居民点附近坠毁。机上的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共298人全部遇难。此后的信息表明,该客机是被导弹击落的。

在这架客机上有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他们乘坐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的MH17航班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转机,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2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这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与其他乘客的不幸遇难增添了这一空难的悲剧性和国际社会的损失。

2014年7月20日,第2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如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幕,会议也预留了这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的座位。参加大会的上千名与会者在座位上手挽手,向在MH17航班事故中罹难的6人鞠躬和默哀。

在MH17航班事故中罹难的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名单如下:

乔普·兰格,前国际艾滋病协会(IAS)主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医学教授、国际抗病毒治疗评估中心高级科学顾问。兰格也是艾滋病病毒-荷兰、澳大利亚、泰国研究合作机构(HIV-NAT)的主任。

杰奎琳·范·唐格林,艺术艾滋(ArtAids)组织董事会成员,乔普·兰格的妻子。

格伦·托马斯,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内瓦媒体关系协调人。

卢西亚·范·门斯,女用避孕套生产及销售商女性健康公司项目经理。

马丁·德·舒特,公益基金艾滋基金项目经理,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STOP AIDS NOW)的志愿者。

皮姆·德·库耶,作家,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的志愿者。

如果了解这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的工作和贡献,就能知道他们的去世对全世界抗艾事业的损失有多大。

兰格的战略眼光

乔普·兰格(1954年9月25日~2014年7月17日)是一名来自荷兰的国际顶尖艾滋病专家,过去30年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研究、预防和治疗工作,曾任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

兰格于1981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担任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2006年,兰格成为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中心的教授。

毫无疑问,兰格是世界抗击艾滋病的巨人,对抗御艾滋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纵观兰格的工作,在3个方面令人称道。其一,兰格是一位优秀的艾滋病战略家;其二,他是一名杰出的抗御艾滋病的组织管理者和活动家;其三,他是一名对艾滋病有独到研究并取得了抗御艾滋病成果的杰出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

20世纪90年代,兰格就意识到,用单一药物来治疗艾滋病可能会陷入困境。他从全球结核病防治经验和教训中知道,结核病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是因为病菌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结核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单一使用一种药物。如果这种情况应用于艾滋病的防治将产生同样的后果。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艾滋病防治的战略眼光,早在1991年3月,兰格就与同事一道在《艾滋病》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单一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叠氮胸苷治疗艾滋病会使病人产生持续的耐药性。后来,兰格进一步明确指出,过去认为采用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就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单一疗法会导致病毒耐药性不断增加,从而大大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

兰格不仅在理论上提出防治艾滋病不能采用单一药物疗法,而且也落实在行动上。兰格的最大行动之一就是支持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David Ho)提出的艾滋病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何大一因为在1996年发明鸡尾酒疗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当时,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的根据与兰格的思路是一致的。何大一在研究中发现,HIV入侵人体的T细胞后,在结构和功能上会频频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HIV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和药物攻击的手段,因为这些变化能让HIV产生耐药性,HIV也因此而能在人体内大量繁殖。由此,何大一设想,既然单一药物治疗很可能让病毒产生耐药性,如果能用3种或3种以上的药物来联合治疗,就不仅会抑制HIV的耐药性,而且会产生较好的疗效。这就是鸡尾酒疗法。

但是,当时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认同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认为何大一在借机谋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而且鸡尾酒疗法并无多大疗效,HIV并非被药物消灭,而是暂时隐藏起来。但是,兰格认为,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拥有可信的科学机理。兰格借《华尔街日报》对其采访时表示,何大一的研究已经彻底扭转了人们对HIV的理解,是过去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正是兰格的战略眼光和何大一的贡献,今天,鸡尾酒疗法已成为治疗艾滋病的常规疗法。

抗御艾滋病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

作为一名抗御艾滋病的组织管理者,兰格在2002~2004年担任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期间负责组织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艾滋病年度会议。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兰格就以独到的眼光指出,必须将抗御艾滋病的药物带到世界最贫困的国家,而且身体力行。他的一句名言常常被艾滋病业界引用:“为什么我们经常讨论药物分配问题。实际上在非洲,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冰啤酒或冰可乐。”也就是说,既然冰啤酒和冰可乐这些显得昂贵的饮料都可以让全球各地的人享用,那么对于抗御艾滋病的药物更应当如此。

如果不能在非洲以人们能承受的价格供应抗御艾滋病的药物,就会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的链条上造成巨大缺失,人类战胜艾滋病就只能是一种梦想。因此,从1996年起兰格就与同事一起在泰国创建临床试验网络,以检测为中低收入国家HIV感染者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行性。2000年,兰格在阿姆斯特丹帮助启动了非营利组织——获取药物基金会,向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兰格的推动和支持下,现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可以获得低价的仿制药物,以抗御艾滋病。

兰格的抗御艾滋病的工作成果还体现在帮助HIV感染者获得平等工作的机会。2006年,他与同事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在非洲的大公司中感染HIV的雇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呼吁让HIV感染者获得平等工作的权利。

兰格同时是一名艾滋病研究者和医生,在研究和治疗艾滋病方面,他的成就也是广泛的。早在1983年艾滋病初露端倪时,兰格便投入到对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治之中。1991~2005年,兰格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仅仅发表在《艾滋病》杂志上的论文和报告就有9篇,这些论文涉及HIV的耐药性、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策略、对艾滋病的联合药物治疗、艾滋病新药的临床试验治疗和对艾滋病病人的随防调查等。

据统计,世界上每天有1600名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这也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子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和哺乳时传播。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采用剖腹产、在围产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停止母乳喂养等。

但是,让围产期的女性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也存在耐药性问题,比如,单一服用奈韦拉平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兰格和其同事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选取一些围产期女性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联合使用奈韦拉平、叠氮胸苷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可以降低HIV的母婴传播。这项研究发表在2003年9月的《艾滋病杂志》上。

对于兰格的贡献,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他对艾滋病的治疗和世界健康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很多非洲艾滋病患者今天还能好好活着,是因为兰格孜孜不倦的努力。

其他抗艾活动家的贡献

兰格的妻子,杰奎琳·范·唐格林是艺术艾滋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也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全球健康系传媒部主任。显然,杰奎琳的工作是传播抗御艾滋病的知识,并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抗御艾滋病。

艺术艾滋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利用艺术来抗御艾滋病。他们采用的方式是,邀请全球杰出的艺术家创作与艾滋病主题相关的作品来帮助人们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抗御艾滋病的行动中。艺术艾滋组织更长远的目标是,直接参与和支持防治艾滋病。

艺术艾滋组织是荷兰作家、艺术收藏家汉·奈夫肯斯(Han Nefkens)发起创立的,他本人也是一名HIV感染者。出于感染HIV的亲身体验以及周围人并不了解艾滋病的情况,奈夫肯斯决定创立这个组织,以艺术唤醒人们了解艾滋病并改善HIV感染者的生活。

作为艾滋病活动家,杰奎琳积极支持奈夫肯斯,并成为该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目前该组织已经在荷兰、泰国和西班牙建立了分会,同时创立了基金会,以便把募捐到的基金直接用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治。在这些方面,奈夫肯斯与杰奎琳做了大量的工作。

马丁·德·舒特和皮姆·德·库耶都是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的志愿者,他们像杰奎琳一样,也是防治艾滋病的活动家和宣传者。该组织致力于加深和扩大荷兰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这两位志愿者积极参与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的活动,并使这个组织获得了世界声誉。

这个组织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关心、治疗和就业机会,特别是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受艾滋病影响的妇女、儿童和年轻人。现阶段的任务是,预防年轻人的艾滋病传播,关注HIV、性、生殖健康和权利,预防儿童艾滋病,关注HIV感染者的生计,探讨HIV和工作场所的关系,传播防治艾滋病的知识等。

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抗击艾滋病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在最近几年,该组织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治疗津巴布韦感染了HIV的6万名女孩和男孩,并训练他们的生活能力。而且,这一成功的经验还将在未来应用到非洲的另外12个国家,以帮助更多感染HIV的儿童和年轻人。

马丁·德·舒特和皮姆·德·库耶作为现在就阻止艾滋病组织的志愿者参与了该组织的许多活动,尤其是深入非洲国家帮助那些HIV感染者和受到艾滋病困扰的儿童、妇女和年轻人。

女性健康公司在其网站的首页开辟了专栏纪念此次罹难的卢西亚·范·门斯。该公司位于美国芝加哥,致力于研发女性避孕套以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女性健康公司称,公司所有人为失去亲密的朋友和同事卢西亚·范·门斯博士而感到震惊和痛心。2009年10月,女性健康公司研发了第一代女用避孕套FC1,现在该公司又生产了换代产品FC2,而且获得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这个产品可以在全球143个国家获得。卢西亚·范·门斯为这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作出了贡献,由于女性的生理和解剖特点,更容易被HIV感染,因此女性避孕套更能有效地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

尽管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因MH17航班失事而遇难造成了全球抗御艾滋病事业的巨大损失,但是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呈现一个特点,无论是大型的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在单打独斗,研究的数据也不会完全集中在一两个人手里。因此,这6名防治艾滋病专家和活动家的去世虽然是全球抗御艾滋病的巨大损失,但是,人们也知道,只有研发出更好的抗御艾滋病的药物和疗法并继承他们的事业,才是对罹难者最好的怀念。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简报 篇4

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防治工作的认识,11月24日,吉木萨尔县满城路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关爱生命 远离艾滋”的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向居民发放传单60余份。

活动中社区干部,告诉居民朋友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什么样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哪些体液中等知识。倡导人们洁身自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消除大家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鼓励大家关心、支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营造关心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以及防治艾滋病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此次活动让艾滋病相关知识在广大居民中得到普及,提高了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对居民的.家庭和睦、社区的和谐发展与推进社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取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 篇5

二.活动时间:xx年12月1日晚7:30

三.活动的地点:十一栋204,四.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其主要意义表现于:

1、艾滋病虽可怕,但传播方式明确。人类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

2、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但缺少经验,尤其缺少性知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教育,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袭,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通过健康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将成为抵御艾滋病猖撅蔓延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3、学校特有的条件和资源,可很方便地结合性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精心组织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青少年获得有关艾滋病预防的正确知识和态度。使他们进入社会前就树立牢固的健康行为准则,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4、学校既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环境,又可通过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尊重他人、自尊、作决定等技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青少年将在学校获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给家人和其他社区成员,推动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目的:

(一)帮助每一个人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性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成熟的过程,以避免因错误的知识或态度所导致的损害。

(二)帮助个人对于人际关系有较深的认识,并发展自己的性别角色,如:伴侣、父母亲、子女等,学习去爱、尊敬和对他人负责。

(三)培养正确的观念和建立对道德所需的了解,它是在「做决定」时很重要的根据。

五.策划人:

六.活动对象:材化二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首先,主持人由当前国际上艾滋病的状况引入班会主题,随后主持人介绍相关艾滋病的知识,包括艾滋病的起源|、传播途径和预防等。让大家对艾滋病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是捅气球答题互动环节,这个环节新颖有趣,将相关艾滋病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放入气球中,然后请同学自愿上来捅破气球,再主持人说出纸上的问题,上台的同学作答,答对了才有机会再捅奖品区的气球,靠运气获得奖品。否则,将受到惩罚的同学表演节目,此活动既能调节班上的气氛,又能在活动中考察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紧接着是角色扮演环节,讲一个艾滋病的故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法,假设自己是她的朋友、家人、记者、等角色。说出自己不同身份时会怎么对待她。此环节即可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亲身获得教育。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结合ppt前艾滋病的发展形式

2,主持人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气球答题互动

4,角色扮演

5,总结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篇6

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xx职校多形式开展了“艾滋病”宣传活动。

该校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讲解。以如何预防艾滋病为主,详细介绍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例举了艾滋病的潜伏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特别强调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几大招数:一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二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三是拒绝毒品;四是关心和不歧视艾滋病人等。

此次知识宣传,提高了师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了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篇7

海报是通过印刷在纸张和其他平面材料上、张贴于公共空间的印刷物, 用于昭示公众、传达信息的载体。公益广告指为维护社会公德, 帮助改善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广告活动。公益海报主要包括社会公德、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预防疾病、保护权益等。“公益广告旨在宣传某种观念、形象、道德规范, 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为, 引导价值观和塑造自身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1]

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媒介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 (1) 大尺寸的画面。海报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主要用于公共活动空间。这种街头传播的性质, 决定了海报必须以大尺寸的画面来进行信息传达。 (2) 强列的视觉冲击力。大部分海报张贴在室外, 因而特别注重远距离的视觉效果。 (3) 卓越的创意。卓越的创意是海报创作的灵魂, 它能使海报的诉求重点明确、主题突出并具有深刻的内涵。

笔者收集到1995年之后118张由中国政府部门、党团组织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等制作并发布的艾滋病防治海报, 从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海报构成的要素对这些海报进行分析研究。

一、艾滋病公益海报的色彩运用

在海报设计的诸要素中, 色彩或许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构成元素, 它一方面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直接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产生情感上的反应, 特别是在人们没有预定目的, 不加任何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时, 色彩是一个重要的知觉线索。另一方面色彩还可更为深刻地揭示形象的个性特点和海报的主题, 强化感知力度, 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目前已发布的艾滋病防治海报有63.6%的运用了对比色相色调, 33.9%的运用了类似色相色调, 2.5%的运用了互补色相色调。从色相间的对比强弱来看, 类似色相色调的对比度最低, 对比色相色调居中, 互补色相色调最高。类似色调因色相之间含有共同的因素, 因而既显得统一、和谐、雅致, 且有一定的变化。对比色相色调中因色相之间很少含有共同的因素, 因此比类似色相对比强烈、明快、华丽、色感饱满, 画面丰富而不易单调, 能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是色相的最强对比。互补色调及其产生的视觉残象使互补色相色调比对比色相色调更强烈、更具独特的气质和个性特征。

艾滋病防治海报以对比色相色调运用为主, 一方面因为对比色相色调的效果强烈、色彩鲜明、识别度高, 而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是引起注意的一项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因为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而形成的明快色调, 具有强烈的色彩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能使人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舒适感和愉悦感。但运用不好也会因过于刺眼和不协调而失去应有的美感。据心理学研究, 正面情感有利于使受众接收更多的信息内容。艾滋病防治海报是对公众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教育的方式, 引起注意是为了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 色彩设计与表现正是服务于此目的的。设计者利用人们对鲜明、强烈的色彩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引发正面的色彩联想, 增强对所传达信息的记忆。

对118张海报的研究结果显示, 90.7%的艾滋病防治海报使用了高明度色调, 仅有不到10%的海报使用了低明度色调。在色彩纯度方面, 更是高达97.5%的海报运用高纯度色调。高明度色调给人以轻快、柔软、明朗、娇媚、高雅的感觉。同时配以高纯度色调, 更加有膨胀、外向的感觉,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可以使主题表现得愉快、热闹、活泼而充满生机。而低明度色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硬、刚毅、神秘, 也可以产生黑暗、阴险、哀伤的感觉。

不难看出艾滋病防治海报的色彩表现趋向于高明度、高纯度和强烈的对比, 直指受众的注意力。这样高而强的视觉冲击力到底带来了多少的传播效果?从2004年4月卫生部委托零点调查公司进行的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中获知:在中国居民印象深刻的艾滋病知识或信息传播方式中, 海报只排到第七位, 仅有14.2%的被访者表示海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色彩仅只是海报设计的一个要素, 也只是吸引受众的方式之一, 不能简单地认为目前艾滋病防治海报高而强的色彩运用没有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再者人们对色彩的思维反应含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更加大了色彩运用与海报传播效果研究的难度。不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防治海报的色彩表现集中于对比色相色调和类似色相色调, 并且是高明度、高强度和强对比, 确实显得过于单一。丰富的色彩搭配应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互补色相色调可以增强个性特征, 低明度色调和低纯度色调对于负面情感氛围的营造作用一样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在海报设计中, 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联想与色彩感情的规律, 可充分发挥色彩暗示的作用, 它能强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心理上的共鸣。

二、艾滋病公益海报的图形运用

图形是一种用形象和色彩来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2]海报的图形设计应该有两个主要作用:一、准确传达广告主题。二、吸引注意。在设计中注入审美内涵, 以生动、艺术而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联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艾滋病防治海报使用的图形可以分为三类:摄影、手绘和电脑制作图形。其三类图形既有单独使用也有复合使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海报中使用最多的是手绘图形, 占所有图形使用的50.0%。手绘图形所特有的设计风格和情感表现, 容易使人们对海报产生一种亲近感;充满韵味的美感、富于生气的视觉效果, 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联想。特别是一些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表现形式, 还能够吸引特定人群的注意并引发情感共鸣。摄影图片以40.7%的使用率, 列第二位。摄影图片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性和真实性、能极大地增强海报内容诉求的可信度, 从心理上缩短海报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从情感上获得人们的信任, 从而使海报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电脑制作图形列第三位, 使用率为31.4%。电脑图形既可模仿表现客观事物, 也可表现人们幻想中的世界和理想化的形象, 还可以把表现形式从二维空间扩展到三维空间, 电脑图形的使用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并富有特殊的意境和时代感。但在众多的艾滋病防治海报中丰富的表现形式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红丝带”是海报中出现最多的一个符号化的图形。“红丝带”是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 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在海报设计中, 如同“红丝带”这样富有创造力和联想的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它能有效地调动人们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在人们接受信息的基础上, 通过审美感受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对图形的内涵自觉地予以补充和完善, 并赋予新的意义。然而本研究中的118张艾滋病防治海报在此方面存在较大的缺憾。许多海报在图形设计上未能较好地运用不同的图形通过创造性的组合而产生新的图形语义, 甚至有少数海报使用的图形含义模糊, 无法获知传播者的确切意图。笔者认为我国艾滋病防治海报以个人预防、艾滋病传播途经、关爱与反歧视和国家防治政策等内容为重点, 并多以说明式的表达方式直接展示信息为主。海报设计时图形的运用往往只起到图解或是装饰、点缀的作用, 没有把图形元素与主题融合, 自然不能挖掘出图形深刻的内涵, 更加不能起到拓展海报的表现空间的作用。

三、艾滋病公益海报的文字构成及版面编排

在海报设计中, 文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与图形、色彩一起, 成为了海报设计画面构成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是信息传递、思想感情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同时也是海报艺术形式与艺术美感的重要体现。

海报的文字设计包含文案和字体设计两方面。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海报以知识普及和行动呼吁为主, 文案多表现为直接、明确的传达主题, 而海报字体则习惯地以宋体和黑体为主。海报的字体设计应该遵循注目、和谐、规范和富于美感的原则, 即以有鲜明的创造性和个性, 吸引人注意;在字与内容、字与表达方式、字与字、字与图形、字的色彩等方面应和谐统一;文字规范, 易识别;同时应给人以美的感受。目前的艾滋病防治海报在字体设计上并没有更多的关注上述原则。

本研究还发现标题+正文+附加说明文字的结构是艾滋病防治海报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接近70%。从所传达的内容来看, 这一形式应该可传达最为丰富的信息, 而传播效果如何呢?借用对商业广告研究的一个结论:“如果标题、插图和文案的主题都表现同一个单一的主题, 则这种概念上的一致能使广告简洁明了, 而简单的广告更容易成功”[3], 可知这一形式的传播效果还受到信息一致性和单一性的制约。本研究发现有部分海报标题与正文传达的信息差异颇大, 例如标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正文:拒绝针具共用, 远离艾滋感染;图片:一只手拿着针具, 另一只手表示出拒绝。甚至有的海报出现两个标题, 如“实行计划生育, 只生一个好”和“夫妻忠贞不吸毒, 预防艾滋病”两个大相径庭的内容出现在同一张海报上, 画面是一朵花中三口之家的照片和海报的发布者名称。这样的海报仅仅从传递大量的信息考虑, 谈不上主题与设计元素的统一, 更没有什么形式美感。

海报的编排是在特定的画面空间里, 将画面涉及的所有元素, 按照美的形式法则, 根据视觉表现的规律和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排列组合。[4]通过对各构图元素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合理安排, 使画面有一个明确的视线导向, 达到一个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完整而又富有美感的效果。故海报的编排设计应:第一, 简洁明了。成功的版面设计应该主题鲜明突出、表达清楚、一目了然。第二, 视觉感强。有冲击力, 有吸引力, 具有个性的版面设计, 是突出风格品位, 吸引受众, 强化记忆的有力手段。第三, 具有形式美感。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 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是版面编排的决定因素。它能使版面简洁、生动、充实, 更能体现秩序感, 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绝大多数的艾滋病防治海报都是文字结合图形设计的, 且占50%多的海报是文字与图形均衡分布。一部分海报在画面的空白处理, 视觉流程的安排乃至对各构图元素的位置、比例、大小等的设计方面有所欠缺。编排手法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四、结论与展望

以上从海报设计的四个构成要素, 即色彩、图形、文字和编排对我国政府十二年间发布的艾滋病防治海报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艾滋病防治海报虽有一些设计精美、主题明确而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 但多数在色彩、图形、文字与编排方面表现单一, 缺乏创造性, 过于强调艾滋病防治信息传递载体的功效性, 而忽略了海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功能。海报的设计离不开艺术表现, 艺术的表现可以增强海报本身的视觉表现力, 引起人们对海报的关注和兴趣,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使人们感受到艺术之美, 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海报是社会发展进化的重要标志, 代表着一种实用之美。海报源于绘画与设计, 兼有二者的特点, 在一些国家海报已经成为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可见其审美特征的重要意义。对于艾滋病防治海报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我国海报一贯被用做科普知识的传递载体, 突出科普知识的严谨和准确, 而忽视了信息传达的形式感;艾滋病在普通人群中是一个敏感话题, 海报设计受到政策导向和诸多传统观念的限制;海报设计表现有可能受到决策者个人审美偏好的影响。

海报设计把物象转化为形式, 形式转化为视觉, 又在视觉中赋予了生命。艾滋病防治海报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强调艾滋病防治信息传递载体的功效性, 而忽略了海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作用。“实用之美”与“情感”是海报艺术中最内在的“精神本质”和深层表述, 它通过主题和表现方式的精心经营, 使人与社会、自然亲和协调。合理恰当的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与观看者产生情感共鸣, 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报的说服效果。在海报设计时, 必须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注重形象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情感, 注重不同层次受众的审美差异并使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传达信息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 使海报的传播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雷波.广告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62.

[2]汤义勇.招贴设计 (第二版) [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63.

[3]黄合水, 雷莉.品牌与广告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92.

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篇8

一、区域材料的收集、投放围绕主题内容,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便于幼儿开展活动

幼儿是活动真正的主人,在创造区域环境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班级的实际环境。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的选择要来自幼儿的生活。材料要便于收集,注重多样性。同时要考虑材料与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学期初,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纲要要求制订出适合本班幼儿的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内容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区域材料,大力发展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半成品,如:纸盒、可乐瓶、雪碧瓶、树叶等,进行合理分类,围绕主题的深入开展不断地投放到各个区域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创造,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自由的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与主题内容之间的整合,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

1.我们根据幼儿区域、主题活动的开展深入,不断进行更换和补充操作区域材料。如在冬天的主题内容中,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冬季服装、用品的涂色练习,还准备了绒线、各种布料头的剪贴装饰,手套的制作材料等,幼儿在美工区里练习涂色、剪剪贴贴,动手制作,完成了一件件的作品,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小手套、帽子、服装等布置到主题板上,一幅关于“冬天的用品”的主题内容就在幼儿的探索、操作中生成了,孩子们既得到了能力的发展,又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更愉快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层次性,分层进行投放,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切实使每位幼儿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创设互动的主题墙,让墙饰会“说话”。在“多彩和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起观察,感知、探索秋的特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秋天到了,菊花绽放了;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秋天到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来了…幼儿对各种树叶充满了兴趣。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标本,孩子们非常积极、准备充分,收集来的每树叶上面都贴上了树木名称,在孩子们的交流中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获得了知识。我们将孩子收集的树叶投放到益智区、操作区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用树叶进行贴画,制作出了美丽的金鱼,可爱的蝴蝶,安静的小屋等,老师及时地在主题墙上反映出来,看到自己的成果孩子们高兴极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都获得了发展提高。活动中常看见孩子们在主题墙前交流评论,主题墙“活”起来了,形成了主题与区域与幼儿的三者互动,更大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三、增强幼儿的成功意识,促使区域活动和主题的不断探入发展

幼儿通过探索区域中的各种材料,挖掘各种材料的可塑性,让幼儿对区域材料感兴趣,愿意游戏。材料投放时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投入材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不断地进行更换和补充,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坚持从正面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努力探索。当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时,教师在—边观察鼓励他取得更大的进步;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适时适当地帮助,引导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使每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

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区域与主题的整合、互动。幼儿的作品、探究的“热门话题”呈现到主题内容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如:我们班的轶轶,开学的口头禅就是“我不会”,每次不管什么活动,他的回答都是那句话,不动嘴,不动手,不动脑。有一次在区域活动时,我看见他拿了一支小蜡笔在纸上涂红苹果,虽然不是涂得最好,可也能一笔一画的自己练习,在活动讲评时,我特意把他的作品找出来剪下,布置到主题墙上的“果实树”上,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贴上主题板,开心地到处告诉小伙伴,看!老师把我的红苹果贴上去了!下午爸爸来接他时也激动地告诉爸爸:“老师表扬我了,看,那只苹果是我涂的”,从那以后他做事情好像有信心了,也乐于开始尝试,老师也在活动中不断鼓励他,主题板上也出现了更多他的作品,小轶已经融入到区域活动及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区域中认真的尝试、探索,现在即使在其他活动中他也积极投入,认真勇敢地表现自己,我们的区域活动和主题也得到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预防艾滋关爱健康主题活动方案 篇9

当今社会,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学校是防艾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预防艾滋病。因此,特邀请乡卫生院医生在我校举行“防艾”讲座以增强我校师生的防艾知识。

二、活动目的

通过在我校的宣传,可以增强师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让世界远离艾滋病,给大家一个幸福美满的世界大家庭。

三、活动主题

预防疾病,你我参与

四、活动内容

主办单位:紫岩乡小学、紫岩乡卫生院

参与对象:全校教职工和三到九年级全体学生

时间:20__年11月29日下午三点

地点:学校操场

负责人:马国毅

五、活动流程

1.提前一天通知全体教师,班主任通知学生,指明活动内容、时间、地点;

2.负责人提前十分钟清点各科室、班级的人数看是否到齐,然后有序的找到位置坐好;

3.听讲座的人员要遵守现场规则,听从负责人的安排。

六、注意事项

1.讲座开始前,将自己的手机调静音;

2.医生在讲解过程中要仔细听讲并做好相关笔记,不能东张西望、玩手机、说话,也不能睡觉;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 篇10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3、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

思考:hiv感染就是艾滋病吗?

活动2:猜一猜:他是谁,他做了什么?

材料:魔术师约翰逊与艾滋病抗争的历程。

活动3:调查hiv的传播途径,并了解:

5、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 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 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 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 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 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活动4、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课后活动:

(1)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多元的主题活动 篇11

上海双年展

诞生于1996年的上海双年展,始终依托上海的城市历史及文化记忆,汇集众多优秀的国际策展人及艺术家,利用技术媒体,用鲜活的视觉艺术来呈现和探讨都市文化、当代文化等。两年一次的上海双年展成为当代艺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作为展示上海精神与文化的场所,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

本版图/鱼丸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三年一度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始于2000 年,举办于夏秋之交的50天内,是世界最大型的国际户外艺术节。通过各地的艺术家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创作出与自然共生的艺术作品,散落在村庄、田地、空屋、废弃学校等处。这些作品并未因为艺术节的结束而撤除,而是永久存于乡间。每届艺术节都有不同主题,吸引数十万游客前去。游客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观赏梯田树林,参与庙会农忙等。

乌镇戏剧节

每年十月份择期举办的戏剧节,已成为乌镇这个千年古镇的一枚文化名片。戏剧节的举办,人们可以欣赏众多国内外特邀剧目、古镇嘉年华、戏剧小课堂等。随处是表演,来往是艺人的乌镇,吸引了大量大专院校、艺术机构的人,戏称“进了乌镇,都是戏剧人”;而从第二届开始,那段时间内80%的游客都是冲着戏剧节前往乌镇的。用戏剧盛会包装的古镇,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村跑 厦门“村跑”立足于《海峡旅游》多年对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深耕,通过跑步的方式,将城市人带回最自然的乡土。在这适合全民参与的乡村越野跑里,是健康生活理念的一次别致实现,与此同时,在这些因赛事热闹的乡村里,却依旧可以与家人共时光、与村民同日落,品尝最地道的乡村美食,体验乡村传统的手工艺与农作。

艾滋病公益活动主题 篇12

1 兰州局利用铁路站车进行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背景介绍

兰州铁路局地处西北边陲, 是西北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兰州局以兰州为中心, 以陇海、包兰、兰新、宝中、兰青、青藏、干武等7条干线和玉门南、铁山等10余条支线为辐射构成西北铁路基本框架, 横跨甘、青、宁三省 (区) , 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旅客列车的大量开行, 以兰州为中心, 形成辐射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铁路客运体系。由兰州始发或经停兰州的列车, 可以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青岛、济南、石家庄、郑州、广州、长沙、武汉、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地。

甘肃农村由于经济落后, 青壮年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获得经济收入。兰州局发送的旅客也以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为主, 旅客平均行程500公里, 平均旅行时间近20小时。由于流动人群以农民工为主体, 而农民工大多数人员未婚或长年远离配偶,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 预防艾滋病措施也知之甚少,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使农民工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高危人群, 这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

由于兰州局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 兰州站既是西北铁路旅客的中转中心和西北五省的客流中心, 也是进疆进藏的必经之地, 大量务工人员较多选择乘坐火车出行打工, 这给我们利用旅客乘车时间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了便利条件。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 近年来我省境内通过铁路进疆的棉农预计有30万人。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10日至9月20日, 客流高峰日发送量达1.3万人。为满足棉农客流需求, 兰州铁路局每年安排了3对进疆棉农专列, 全局范围开行专列72列。棉农专列主要始发于兰州、天水、武南、嘉峪关、银川等车站, 这五个车站汇集了甘肃、宁夏两省 (自治区) 绝大多数的采棉民工。

2 兰州局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状况及进展

2.1 兰州局艾滋病知识宣传的组织机构

自2004年起, 兰州局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小组, 由局主管领导任艾滋病防治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由卫生、客运、宣传、公安、工会、财务等部分组成, 具体工作由铁路各级卫生部门牵头, 多部门合作, 为在铁路站车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病宣传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作为兰州局艾滋病知识宣传的专业技术机构, 通过对局属各单位卫生安全联络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集中培训, 建立起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网络;对管内车站、客运段的客运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培训, 使客运人员成为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员。

2.2 利用重点宣传日在火车站广场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

火车站广场的特点是过往旅客较多, 旅客逗留的时间较短, 但广场的空间大, 适于造势性宣传, 可以和各地方疾控、红十字会组织、艾滋病防控志愿者等机构共同进行宣传。利用大型主题展示, 悬挂标语横幅, 展出系列流动展板, 播放艾滋病影像知识, 专业人员现场进行咨询解答,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各类小宣传品、安全套等形式多样的宣传, 大力营造社会重视艾滋病防病工作的声势, 引起各类流动人员的关注, 进而通过舆论宣传, 让更多的流动人员关注艾滋病, 掌握艾滋病的防病知识。

2004年-2013年, 兰州局每年利用“世界艾滋病日”、“世界人口日”、“国际戒毒日”在管内兰州、天水、武威、嘉峪关、银川等地车站同时开展大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活动中通过展板展示、现场讲解及咨询、发放艾滋病宣传用品等方式对过往旅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 为配合“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铁路站车艾滋病宣传活动”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UNFPA) /铁道部 (MOR) —铁路站车艾滋病宣传活动”项目顺利实施, 给广大旅客印制、发放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纸杯、宣传性餐巾纸、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宣传资料, 发放免费安全套等物品, 播放预防艾滋病宣传知识的DVD、CD、录音带等。在宣传品中, 由卫生防疫人员精心编写内容包括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行为等基本知识,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法规, 反对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歧视等政策, 公布自愿检测咨询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方面宣传内容。

2.3 利用车站候车大厅及进出站通道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

兰州局在管内的14个重点车站利用车站候车大厅及进出站通道设立固定的艾滋病宣传栏、电子屏、灯箱等宣传设施, 进行艾滋病防病相关知识、国家实施的艾滋病防控政策、流动人员需要进行咨询检验的机构所在的地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的宣传。并在普通候车区域、软席候车区域、妇女 (老弱病残) 候车区域摆放铁路总公司编写的“铁路旅行-艾滋病防病知识专刊”供旅客候车时进行阅览, 并定期进行更换。

2.4 利用旅客列车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

兰州局在兰州客运段和银川客运段开往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30个车次122组列车上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宣传, 铁路列车由于安全、舒适、卫生、经济, 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 通常作为外出首选交通工具。利用铁路列车活动空间小, 旅客乘坐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在列车上设置艾滋病宣传资料摆放栏, 放置铁路总公司统一编发的“铁路旅行—艾滋病防病专刊”供旅客翻阅。另外利用列车广播定时进行艾滋病防控知识的播报, 利用列车车厢两头的电子屏进行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各客运段的宣传稿由铁路疾控部门提供。

2.5 对农民工专列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

自2006年以来, 兰州局通过和本地红十字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甘肃兰州、天水、陇西三地发往新疆的采棉工专列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通过采用艾滋病防病知识有奖问答、一对一进行咨询解答、宣传人员与农民工旅客的互动游戏、培训农民工义务讲解员等活动, 增进了农民工对宣传活动的参与意识, 增强了活动效果。

2.6 对基层铁路职工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

为做好对铁路职工艾滋病的宣传, 卫生防疫人员编制了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展板, 编发《兰铁健康教育报》艾滋病防控专刊, 编印了知识丰富、内容简洁的艾滋病防病宣传手册开展宣传工作。近年来兰州局卫生防病人员利用“健康宣传进车间班组活动”将艾滋病防病宣传纳为主要宣传内容, 并通过兰州局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网络, 培育了一批基层站段的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骨干, 从而加强了对铁路基层站段职工艾滋病防病知识的宣传工作。

2.7 开展问卷调查, 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效果评估

在2006年及2013年, 兰州局根据旅客特点编制了“铁路旅客艾滋病健康态度宣传需求调查问卷”, 对重点车站及不同旅客列车的旅客进行艾滋病健康、态度和行为现况及需求调查, 并开展了宣传效果评估。

3 近年来利用铁路站车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的体会和认识

3.1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 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降低疾病的危害。艾滋病目前在全球无特效药物, 无特异治疗方法, 无相应的疫苗控制。针对国内外多年来艾滋病防控实践证明, 唯有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才是抵御艾滋病流行的最佳方法[4]。目前我国艾滋病呈现四个特点: (1) 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 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2)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 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 (3) 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 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 (4)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所占比例继续增高; (5) 感染人群多样化, 流行形势复杂化[2]。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对人们艾滋病健康教育, 增强我国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 改变人群高危行为等方法来降低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态。

3.2 铁路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 铁路系统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基本策略, 将艾滋病防治作为铁路企业的社会责任, 突出抓好站车防治宣传和职工健康防病两大重点, 形成了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系统化的宣传管理网络。铁路系统充分发挥站车广播、视频、宣传读本三大宣传平台作用, 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 提高防治效果, 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形成了适应铁路站车防治需要的宣传模式, 为持久、规范、高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3.3 铁路站车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宣传的有利条件

3.3.1 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动脉之一, 截止2013年底, 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里程长度达世界第二位;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突破了1.1万公里, 居世界首位。2013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1.06亿人次, 相当于每个国人每年乘火车出行1.57次, 火车已经成了国人出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由于旅客在火车站和列车车厢停留时间较长, 该场所流动人口相对密集, 利用铁路站车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能够短时间大规模覆盖乘坐火车出行的流动人口, 比如针对农民工专列、进疆棉农工专列、学生专列等, 对于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知识, 规范流动人口性行为, 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及全社会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3.2 铁路具有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的专业队伍

自2004年起, 铁路系统成立了以铁道部 (现铁路总公司) 、路局艾滋病防治小组, 制定了艾滋病防控宣传工作计划, 为开展艾滋病防病宣传提供了组织保障。并且通过长期建设, 铁路系统拥有健全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 有着配备合理、责任心强的疾病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承担起铁路站车旅客及铁路职工的艾滋病防控宣传及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4 在艾滋病知识宣传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兰州局以站车大型活动为依托充分营造、渲染艾滋病知识宣传的氛围, 充分利用多方媒体的力量, 以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进行报导, 引起社会人群的广泛关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对客运人员、站车乘务人员中及不同层面旅客、农民工、采棉工中积极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 鼓励作艾滋病宣传的义务宣传员, 使他们具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宣传品的开发方面, 重点做好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 针对旅客和农民工的要求, 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携带方便不容易丢弃。 (2) 信息量要充分而简洁, 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定的了解, 不造成冗长、艰涩, 不耐烦阅读。 (3) 知识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重要的是不能造成误解和恐惧, 使之进入误区而影响生活质量。 (4) 编写站车广播适用的《站车艾滋病基本知识宣讲读本》。

3.5 存在问题

针对采棉工专列进行艾滋病宣传时, 由于采棉列车超员严重, 开放式车体噪音大, 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语言沟通效果不好等因素, 给宣传、调查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今后还需继续总结此方面的工作方法, 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从近几年开展艾滋病站车宣传情况看, 在组织实施时的各个环节工作量较大, 产生的费用较多, 而铁路本系统该项工作经费投入有限, 这就必须要和地方艾滋病防控的相关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 以便能够把该项工作坚持下去。

4 结束语

兰州局通过多部门合作, 充分利用铁路资源, 借助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 多年来坚持开展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 截止2014年2月28日, 全国报告现存活HIV/AIDS 448226例, 死亡138956例。艾滋病在我国仍然处于低流行态势, 但防控形势却很严峻, 艾滋病正处于高发临界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 提出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策略, 以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 实行综合防治。铁路系统自2004年起, 利用铁路站车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病知识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本论述就兰州铁路局开展该项工作的背景、工作进展、所采用的宣传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

关键词:铁路站车,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宣传

参考文献

[1]王之虎.甘肃省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 (1) :1-5.

[3]吕柯.农民工的特点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4) :312-313.

上一篇:星河幼儿园第四周工作计划下一篇:爱弥尔读后感